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之前学过的数字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动物乐园玩,动物乐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子们,老师先请几位小朋友来数一数有几只小猴子(请几位学生数,假设是5只)。接着再看看小兔子们,再请几位小朋友来数一数小兔子的数量(假设是3只)。
设计意图:在理解等于号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的物体,引出大于号,让学生观察大于号的形状特点并理解其含义。
教师操作:把黑板上的苹果图片增加到7个,香蕉图片还是5个。
引导提问:现在苹果和香蕉的数量还一样多吗?(不一样)那苹果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怎么样呢?(多)那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这个符号是“>”(板书:>),这个符号就叫做大于号。
教师操作:把黑板上的苹果图片变回5个,香蕉图片增加到8个。
引导提问:现在香蕉的数量比苹果的数量怎么样呢?(多)那反过来,苹果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呢?(少)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苹果比香蕉少的关系,这个符号是“<”(板书:<),这个符号就叫做小于号。
对比引导:小朋友们看看小于号和大于号,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大于号开口向左,小于号开口向右)那我们可以怎么记住它们呢?(可以用儿歌:大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
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小于、等于、大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于、等于、大于”是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的起始课,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学运算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和直观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小于、等于、大于的含义,并学会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沪教版学校一班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依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技能目标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状况进行猜想,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状况进行猜想。
教学难点: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想。
教学预备:老师方面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假设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同学方面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复习师:小伙伴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分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次一、游戏引入1、揭示课题师:今日,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
(板书:双色片)2、猜猜老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究竟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数一数共有几片。
(向猜对的小伙伴表示庆贺。
)二、探究新知1、10以内数的分拆师:请小伙伴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伙伴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
(哦,小伙伴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涌现哪几种状况呢)师:小伙伴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涌现了几种状况?生:9种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状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简单记住呢?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小结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排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数字0~20;2.能够正确排列20以内数字;3.能够通过实物和图形表示数字;4.能够正确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数学概念。
二、教学内容1.数字0~20的读写;2.数字0~20的排列;3.数字0~20的实物和图形表示;4.“大于”和“小于”的数学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字排列;2.难点:数字实物和图形表示。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点数出现:教师将一些点数出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着点数快速读出来。
2. 数字0~20的读写1.教师出示数字0~20的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所示数字。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背对着数字卡片,教师口述,学生手指着相应的数字。
3. 数字0~20的排列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大小关系将数字卡片排列起来。
2.教师多次演示数字排列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数字排列的方法。
3.教师让学生自己排列数字卡片,互相交换数字卡片,进一步加强数字的认识和排列方法。
4. 数字实物和图形表示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和图形,如1个苹果、2个香蕉、3个橙子等,让学生快速数出实物的个数。
2.教师出示1~10个图形的图片,如1个圆、2个正方形、3个三角形等,让学生快速数出图形的个数。
5. “大于”和“小于”的数学概念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要求学生用手比划出“大于”和“小于”的手势,习惯“大于”和“小于”的语言表达。
2.教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对比,比较数字卡片大小关系,进一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点数出现、数字卡片排列、实物和图形数数、手势比划等,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认识数字、掌握数字排列的技巧。
本次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需要继续加强培训。
下一步,我会通过更多的实战演练、练习册训练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数字应用的能力。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0~5的数的大小和有序关系;2.掌握0~5的数的读法和写法;3.掌握0~5的数的加法运算;4.能够用手指或物品表示0~5的数。
教学内容第一课 0到5的数字比大小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0~5的数的大小和有序关系;2.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教学重点1.0~5的数的大小和有序关系;2.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教学难点1.0~5的数的大小和有序关系;2.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教学过程1.给出示例,让学生通过比较确定0~5的大小关系;2.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并让学生理解其含义;3.给出示例,让学生使用符号比较0~5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 0到5的数字读写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出0~5的数字;2.能够正确写出0~5的数字。
教学重点1.0~5的数字的读法;2.0~5的数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1.数字3和5的写法;2.让学生独立写出0~5的数字。
教学过程1.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熟悉0~5的数字;2.通过数数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3.让学生自己写出0~5的数字。
第三课 0到5的数字加法教学目标1.理解0~5的数字加法的概念;2.能够用手指或物品模拟0~5的数字加法。
教学重点1.0~5的数字加法的概念;2.用手指或物品模拟0~5的数字加法。
教学难点1.用手指或物品模拟0~5的数字加法;2.让学生理解简单的数字加法。
教学过程1.用手指或物品模拟0~5的数字加法;2.通过加法游戏,让学生理解数字加法的概念。
第四课 0到5的数字加法练习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0~5的数字加法;2.能够在0~5范围内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1.0~5的数字加法的熟练运用;2.0~5范围内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0~5的数字加法;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1.认知导入法;2.创设情境法;3.合作学习法。
加与减(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加与减(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主要内容为“加与减”章节。
该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认识和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规则。
2.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掌握基本的加减运算规则。
解决办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巩固。
2. 难点: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设计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黑板、粉笔、计算器、多媒体投影仪。
2. 课程平台:无。
3.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加减法练习题。
4. 教学手段:讲解、演示、小组合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目标:引起学生对加减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加减法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展示一些关于加减法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加减法的定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加减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目标: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
过程:讲解加减法的定义,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详细介绍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加减法案例分析(20分钟)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加减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和学习要求。
通过互动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介绍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3)明确课堂常规和学习要求。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互动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自我介绍(5分钟)(1)教师面带微笑,向学生亲切地打招呼:“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奇妙的数学世界。
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老师姓名],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开启数学学习之旅。
”(2)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对老师有初步的了解。
认识数学(20分钟)(1)提问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数学是什么呢?”让学生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2)展示生活中的数学①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铅笔、书本等,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
②出示时钟,让学生认识时间,如几点钟了。
③展示超市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认识数字和货币。
④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3)数学的重要性①讲述数学在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②举例说明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的花费、规划旅行路线等。
③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介绍(20分钟)(1)数的认识①展示数字卡片,从1开始,让学生认识数字。
②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如一个苹果、两个香蕉等。
介绍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等。
③(2)图形的认识①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②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如圆形没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等。
③通过拼图游戏等活动,让学生熟悉图形的组合和分解。
(3)加减法运算①通过实物演示,如苹果的增加和减少,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摆小棒的过程,提问:你是怎么数的呢?先数哪一部分,再数哪一部分?
学生可能回答:我先数3根小棒,再数2根小棒,合起来是5根小棒。
教师追问:那这个过程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引导学生说出:3表示先数的3根小棒,2表示后数的2根小棒,5就是合起来的总数。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和小组内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3 + 2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3 + 2,真了不起!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数出3根,再数出2根,合起来是5根;也可以用计数器,在个位上先拨3个珠子,再拨2个珠子,一共是5个珠子。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知道了3 + 2 = 5。
引导观察: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的观察力,仔细看看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看到有3只小猴子在树上,2只小猴子在树下;我发现有5只小鸟在树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相关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园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出示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算式,如2 + 4 =、1 + 3 =、4 + 1 =等,让学生直接口算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算式卡片,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为小组赢得一颗星星。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十几就是十和几》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十几就是十和几》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数学课,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十几就是十和几》。
二、教学目标1.理解十的概念,会用十以内的数表示十;2.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会拆分十以内的两位数;3.理解“十几”及“几十”的概念,能正确拆分十以内的两位数;4.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和方法,解决有关十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1.十的概念及表达方法;2.十位和个位的概念、拆分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及“几十”的概念;2.灵活运用所学概念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经常听到十、二十、三十这些数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提醒孩子们回忆数字的意义)2.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向黑板上的数字10,问:“这个数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说:“10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引出十)3.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数字10,如手指、十张旗子等,提醒学生一共有10个,进一步加深对数字10的理解和记忆。
2. 学习十的表达方法1.老师将十以内的数字依次写在黑板上,并结合手势及物品等辅助表达,让学生记住表达十的方法。
3. 学习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及拆分方法1.老师将两个数字,如13、28,写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这些数字都由十位和个位两部分构成。
2.老师提醒学生如何拆分十以内的两位数,如把13拆分为10和3,并引导学生拆分其他数字。
4. 学习“十几”及“几十”的概念及拆分方法1.老师将“十几”和“几十”的概念依次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2.老师通过多种方式教授“十几”和“几十”的拆分方法,并利用实物或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5. 学习灵活运用所学概念和方法1.老师出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
2.老师逐个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指导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
6. 结束语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理解方法和思考方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最新上海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上海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第一课:认识0
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图形,使学生了解0这个数的特点和意义。
- 掌握0的写法和读法。
-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辨认和使用0这个数。
教学准备:
- 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数字0的大纸牌等。
- 学生练册和书包中的实物。
教学过程:
1. 引入: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感受0的特点和存在意义,让学生对0产生兴趣。
2. 研究0的写法和读法:在黑板上写下0这个数字,并和学生一起读出其读音。
3. 游戏研究:教师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类,将没有数量的实物归为一组,强调这一组实物数量是0。
4. 练巩固:在学生练册上完成相应的练题,巩固研究成果。
5.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其中的零元素,如没有花的树、没有人的房子等,并引导学生发现0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0这个数字的写法和读法,了解了0在集合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一知识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主要旨在学习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连加和连减是基础的数学运算,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基础。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它是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多个加法或减法运算合并为一个运算式,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
3.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掌握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正确计算连加、连减算式,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2.理解连加和连减的意义,正确处理运算顺序。
四、学生评估:一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加减法基础,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奇心强。
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奇心强。
他们在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连加连减这种较为复杂的运算可能会存在理解和计算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演示、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故事导入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1)》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1-5的数字。
2.能够用粘纸、卡片、手指等方法将物品进行分类,并简单了解分类的方法。
3.结合图像和声音等方式,辨别出与数码相应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进行物品分类和数量计数。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数的读写,同时学会使用粘纸、卡片、手指等方法进行物品分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A. 导入环节1.给学生展示大块头木块,并问学生在这些木块中有多少块,鼓励学生进行计数,并引导学生讨论其中有多少块与哪些块形状相同,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物品分类。
2.通过给学生分享一些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五颜六色的饼干、向日葵、海洋动物、背包等图片,并推动学生思考其中有多少个物品。
B. 操作环节步骤一:通过观看数码,学习并掌握数1.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由15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卡片,并引导学生读出卡片上的数字,逐渐帮助学生掌握15的阿拉伯数字。
2.引导学生用数字卡片拼出1~5的数字,并鼓励学生用白板笔或自己的笔将数字写出来,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数字。
步骤二:通过分类物品,掌握数量1.提供一些物品图片,并教示学生如何使用粘纸、卡片、手指等方法进行物品分类,如将图片中的饭团、饼干、面包分别分类到一个盘子里。
2.鼓励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进行计数,并用相应的数字卡片表示所分类物品的数量。
步骤三:关联数字和物品1.将学生之前分类的物品数量分别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各自数量对应的物品。
2.向学生出示数码,并让学生在与数码相应的物品图片上标记相应数量的物品。
C. 归纳环节1.提示学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到笔记本上,包括数量计数方法、粘纸、卡片分类、数字表示等方面。
2.教师梳理和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四、课堂评价方案本次课堂以教师观察、学生沙龙、思考题等形式进行评价。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篇)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五篇)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大家参与口算方法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推理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知识的积极探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明。
有信心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准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
(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帮助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讨论)2、汇报交流算法。
3.学生们真的很聪明,也很有爱心。
他们用自己的学习工具帮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的计算方法,真的不简单。
4、巩固练习:书本练习十第1题57-3= 99-6= 89-7=65-4= 48-5= 26-2=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算法。
8、练习:(书本练习十二第2题)30-10= 50-20= 76-40=38-10= 57-20= 95-70=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 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0 的认识》是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主要旨在让学生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组成以及它在数序中的位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数到10,并能够理解10是由1个十和0个一组成的。
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 0-9 这些数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更大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用10来比较其他数字的大小。
教材通过主题图、计数器、直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 10 的组成、顺序和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 10 的过程,认识 10,会读、写 10。
2.掌握 10 的组成,能正确地进行 10 的分与合。
3.了解 10 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初步感受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 10,掌握 10 的组成,会正确书写 10。
2.理解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教学难点】:1.掌握 10 的组成,理解数的分与合。
2.用10来比较其他数字的大小。
四、学生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 0-9 这些数字,对数字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学习新知识。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一认》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一认》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认一认》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数字和几何图形的基础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数字和简单的图形,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直观的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数字 1、2、3、4、5 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课程内容包括数字0-10的认识、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识别和分类。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数字 1、2、3、4、5,会读、会写这些数字。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几何图形,能辨认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在认识数字和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 1、2、3、4、5 ,并会正确的书写。
2.认识基本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2.数字的书写顺序和图形的分类。
四、学生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字和图形,但对数字的认识和图形的辨认还不够准确和深入。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和图形。
2.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第几》是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序数词的使用,能够正确地表达物品的顺序位置,通过排队买票等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序数的含义,区分几个和第几,明白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顺序。
这一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用“第几”来描述事物的顺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理解序数的含义。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序数词“第几”来描述物品的顺序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和排序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序数词与基数词的区别。
3.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序数词的正确使用方法。
2.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难点】:1.理解序数的含义,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2.区分序数词和基数词的不同用法。
四、学生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直观、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第几”的感性认识,比如排队时自己所处的位置等。
但对于序数的准确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建立和巩固。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排队买票、动物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概念。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几》板书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1. 序数词的定义2. 序数词与基数词的区别3. 实例演示:图片展示:第1个苹果,第2个橘子...实物演示:排队游戏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理解序数的含义,并且初步体会到序数的相对性。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说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基数(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角度认识10以内的数。
2.初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场景数数。
学会表达、学会沟通,了解同学、熟悉环境是学习生活的必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1~5的认识1、认识“1”(1)说说教室里的“1”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2)用代替物表示“1”师:教室里有一只三角柜(讲台、投影仪)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
那么,现在老师手中的一盒粉笔又可以怎样表示?(3)请学生说说一片双色片还可以表示什么?师:凡是只有一件物品的,我们都可以用一片双色片来表示,也可以用(根据学生的实际举例)表示。
(4)用抽象的符号表示“1”师:一只三角柜,除了用刚才我们讨论的用学具或图形表示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讲不出的教师告诉学生:可以用中国数词“一”来表示,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1”来表示(板书)。
)(5)讨论:数字“1”可以代表什么?(6)讨论:“1”像什么?教学:像根小棒1、1、1。
(7)小结师:表示一件物品的方法有好几种,(举例),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
小胖教室里哪些物品只有一件?怎样表示呢?同桌相互说一说,交流汇报。
2、2~5的认识(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桌上、讲台上以及教室里物体的个数。
(2)想一想:可以怎样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数字又怎样表示?用学具怎样表示?(3)小组交流。
(4)讨论:数字“2”可以代表什么?数字“3”可以代表什么?……(5)讨论:2、3、4、5分别像什么?教学:像只鸭子2、2、2;耳朵耳朵3、3、3;像面小旗4、4、4;秤钩秤钩5、5、5。
(6)小结师:不管有几件物品,还可以用中国数词或阿拉伯数字“几”来表示,我们都可以用几个学具表示。
【最新】沪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式的相等与不等”等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1、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①数的认识与表达:10以内的数(课本第4~16页);20以内的数(课本第38~41页);比一比(课本第17~18页)。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对周围熟悉的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先从多基数、序数的角度来建构数的概念。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出发,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的模型的目标,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经历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把握实物的多少到把握数的大小的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和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情景。
②数的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21~36页);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42~44页、第46页)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的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含义,探究不同的算法,鼓励算法个性化,重点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方法。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探究加法的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与和的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
(2)方程与代数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的算式中填写合适的数。
(3)图形与几何物体的形状(课本第49~51页);分彩色图形片(课本第53页)。
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经验。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游戏》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游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10的游戏》是沪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课。
主要旨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熟悉数字10,理解10的组成,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再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 10 的组成和分解,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并掌握了数的顺序和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呈现,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 10 的组成和分解,能熟练地进行 10 的分与合的练习。
2.能够熟练地数到10,并理解10是由1个十和0个一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10的组成和分解,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有序地记忆10 的组成。
【教学难点】:1.应用10的组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10的分解,特别是将10分解为9和1、8和2等不同组合。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数、认数等。
但是,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与10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式的相等与不等”等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1、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①数的认识与表达:10以内的数(课本第4~16页);20以内的数(课本第38~41页);比一比(课本第17~18页)。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对周围熟悉的物体实施对应、分类、计数,学会先从多基数、序数的角度来建构数的概念。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出发,经历“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达到抽象出数的模型的目标,会数、会读、会写20以内的数,经历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把握实物的多少到把握数的大小的过程,并能用数来认识和表达交流周围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情景。
②数的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21~36页);20以内数的加减法(课本第42~44页、第46页)及“整理提高”中有关部分。
在这些章节中,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建构加减法的数学模型,扩展加减法运算的实际含义,探究不同的算法,鼓励算法个性化,重点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方法。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探究加法的交换关系、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与和的关系、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关系。
(2)方程与代数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有关章节中,学生通过所提供的情节初步学会在含有()、□的算式中填写合适的数。
(3)图形与几何物体的形状(课本第49~51页);分彩色图形片(课本第53页)。
学生通过观察和收集周围环境中熟悉的物体,如各种罐头、方糖、盒装饼干、玩具积木块等,并通过动手操作(触摸、推、滚)积累对平面与曲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经验,并按经验对上述几何体进行分类,获得初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经验。
(4)数据整理概率统计学生在分类、计数、记录过程中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初步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
2、拓展内容比较(课本第55~56页)。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数大小比较的经验,此课是将这些经验迁移扩大至2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数与式的比较、式与式的比较。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数出20以内实物或图形的个数;2、认识符号“<”“>”和“=”,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3、学会用“第几个”表示生活中某些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4、从合并、添加等情节引入加法,从拿走、去掉等情节引入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5、探索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6、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7、知道混合运算顺序。
8、口述实际问题的题意,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列式解答用文字叙述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9、知道数源于计数,结合数的大小比较渗透对应思想,结合加、减法认识,渗透集合思想;10、初步学会在()、□中填写要求的数。
1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的加减法的得数,想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的思考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简单应用。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7、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活动,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9、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10、培养学生利用学具探究算法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加以比较。
【情感与态度】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
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
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
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
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
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
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
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
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具体的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应该注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多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生在教室里学习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最初一个月的学习也是小学生的“学习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除了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让学生们逐渐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单元 10以内的数单元结构图:10以内的数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几个与第几个数射线分物品分图片比多少比高矮单元名称:10以内的数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标准对物品和彩色图片进行分类和正确计数,并能简单口述分类的理由和过程。
2、会根据实物或实物图正确数出1~10物体的个数,并会用学具或数字表示,学会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3、在具体场景中初步感知对应的思想。
4、通过看、听、摸确定声音的次数和物体的个数,并用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5、知道5和10关系,认识零的意义。
6、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数的表达。
7、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写出10以内数的分拆。
对投掷的结果进行猜测,初步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
8、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高矮,初步认知“多、少、一样多”的含义;会叙述比较的结果;认识“〉、〈、=”号,并会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会书写不等号和不等式。
9、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个和第几个,理解和区分含义。
10、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过程与方法1、初步建立实物数数与数字符号表示数的关系的模型。
2、在计数活动中,培养学会上对个数进行多种形式表达的能力。
3、从发展多元智能出发,培养学生的听着数、摸着数的多方位思考计数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习的好奇心。
2、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4、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5、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大胆发表意见,坚持不懈的好习惯。
6、学会表达、学会沟通,了解数字的起源、古代计数方法,感受我国数学家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8、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1、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正确计数。
2、10以内数的表达。
3、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和高矮,并会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表述。
难点:1、6~10物体个数的计数。
2、5和10的关系。
3、0的意义。
课题:说一说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基数(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角度认识10以内的数。
2.初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场景数数。
学会表达、学会沟通,了解同学、熟悉环境是学习生活的必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愉悦的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爱护学校,热爱学习,友爱同学。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场景,能较完整地对个数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前2分钟:指导学生做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信息交流1、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从今天起,我将和你们一起在这个教室里学本领,长智慧。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
2、说说教室里的物品【民族精神教育】以“我们的教室”为主题,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介绍教室里的物品。
通过用数学语言对教室环境的描述,让学生感受良好的学习环境,珍惜学习的机会。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表述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加以纠正。
)3、说说小胖教室里的物品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的物品(举例),那么小胖教室里有些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二、自主探究(一)1~5的认识1、认识“1”(1)说说教室里的“1”师: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品只有一件?(2)用代替物表示“1”师:教室里有一只三角柜(讲台、投影仪)可以怎样表示出来?(可以用一片双色片、一根小棒、一个三角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