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几点思考

作者:杨德铸

来源:《江苏教育》2017年第21期

【摘要】小学语文要告别浅层次的讲解分析,就需要推进深度阅读。对于深度阅读,教师需要知道:深度阅读是指向语言文字感悟的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向让学探究的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向思维发展的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向情感熏陶的阅读。

【关键词】深度阅读;语言感悟;让学探究;思维发展;情感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1-0070-02

【作者简介】杨德铸,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44)副主任,高级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要告别简单肤浅的讲和读、问与答,深度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对于如何推进深度阅读,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深度阅读是指向语言文字感悟的阅读。

深度阅读从品味语言开始,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要将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推向深入,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耐心实施。这种设计和实施,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品读感悟要聚焦语言特色。一篇文章并非处处都有妙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品读的是那些具有鲜明特质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特质,而且在表情达意的效果上独具特色,且有内涵与深度。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儿童化的语言使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教学时,教师可以聚焦以下两处关键点:一是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动时的“快乐和自由”;二是园子中的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

第二,语言的妙处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由于思想和认识上的欠缺,并不能感知到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慢慢养成“语感”。阅读《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们来看看萧红的描写:“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我们仔细推敲划横线部分萧红的行为,就能明显地感觉出小萧红就是祖父的跟屁虫,同时也是一个调皮蛋。是不是很有情趣?祖孙两人是不是感情深厚?

第三,语言的发展要与训练运用相结合。语言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平台支撑,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平台,并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互相学习、评价和借鉴。

2.深度阅读是指向让学探究的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深度阅读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不能以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和悟。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阅读和体悟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并建构知识体系。对于这种深度探究式的阅读,教师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首先,选取好探究的点。深度阅读,要根据文本特质,围绕重点目标,基于学生实际,选取好探究的“点”。其次,既然是探究,就要凸显交流和研讨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再次,要教给学生交流和倾听的方法。最后,是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探究终究是有局限性的,此时教师需要有适时的指引和帮助。在探究环节中,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而非主讲者,所以要会“隐”和“引”。此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3.深度阅读是指向思维发展的阅读。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与情感需要读者揣摩方能有所体会,如果我们摒弃对教材的分析,甚至连对文意的基本探究也一并丢弃,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彻底地“泛化”“浅显化”。

文本有“真意”,而真意往往隐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因此,深度阅读不仅要指向教材内涵的深度挖掘,而且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多重训练。当下,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种发散思维,包括思维的求异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苏教版六下《螳螂捕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在这里,吴王是否就一定是一个暴君?感知吴王的人物特点固然重要,但我们还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点,设计问题“吴王为什么一定要攻打楚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攻打楚国固然有风险,但是也意味着巨大的收益,且文章说“希望很大”,因此,吴王并非独裁者。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4.深度阅读是指向情感熏陶的阅读。

语文除了工具性之外,还有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要承担传承文化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深度阅读是一种追求,但是如果没有了对语文的热爱,没有对阅读的期待和参与阅读的成功体验,学生的阅读便会缺乏动力。而利用文本的情感特点,调动学生

内在的情感因素,让课堂充满情感的氛围,是语文课堂的应有之意,也是深度阅读的“心理场”。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情感特质。深度阅读,就是要把握文本的情感特质。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童真童趣便是最好的情感熏陶的材料,学生对萧红的乐趣感同身受,教师如果紧扣这一点展开教学,课堂里就会充满笑声。另外,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祖父对我深深的爱是文章的另一种感情要素,这一点也要引导学生去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