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复给药

合集下载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Eg.5 某口服制剂中的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ka=1.0h-1, k=0.1h-1, V=30L, F=1, 若每隔8h口服0.5g, 求第7次口
服后3h的血药浓度?
Cn31 01 (1 50.0 1) 0(11 ee 7 0.0 1. 1 88.e0.1311 ee 71 1 88.e13)
4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一)多剂量函数
12 10 8 6 4 2
2 4 6 8 10 12
t/h
5
C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一)多剂量函数
第一次 静脉给药
第二次 静脉给药
X1 X0ekt (X1)m ax X0 (X1)m i nX0ek
单剂量
Cm
a
x
FX0 ek V
m t
a
x
30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四)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最小坪浓度:t =
C m ss inVk (a kF a0 kX ).1 ( e ek k1 e ek aka)
C m ss inV k (a kF a0 k X ).1 (1 ek1e 1ka) ka »k
Cm ssinFVX0.(1eekk )
31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四)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Eg. 6某单室模型药物,F=75%,V=1.5 L/kg, t1/2=10h, ka
(一)多剂量函数

重复给药

重复给药

= e0.2313
33.3mg/L
❖ 坪幅
坪幅即 max
Css min
X0 V(1 ek )
X V(1
0
ek
)
ekt
X0 V
❖ 达坪分数
达坪分数fss(n)指n 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与坪浓 度相比,相当于坪浓度的分数
f (n) = C / C =C0
1 enk 1 ek
❖ 若继续给药则血药浓度在稳态水平上下波动, 随每次给药作周期性变化,药物在体内的消 除速率等于给药速率,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 稳态血药浓度(stedy state plasma concentrtion),亦称坪浓度(plateau level),记为Css。
❖ 当n充分大时,此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0.69312
1e 6
= 1.333
例题
❖ 卡那霉素的最小有效浓度为10μg/ml, 最大有效浓度为35ug/ml,消除半衰期为 3h,某患者以7.5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 该药后测得C0=25μg/ml,请问应以多大 剂量及什么样的给药间隔时间重复给药, 才能使该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 围内?
=X0(1+e-kτ) e-kτ+X0 = X0(1+e-kτ+e-2kτ) (X3)min =(X3)maxe-kτ =X0(1+e-kτ+e-2kτ) e-kτ
❖ 第n次给药
(Xn)max= X0(1+e-kτ+e-2kτ+…+e-(n-1)kτ) (Xn)min= X0(e-kτ+e-2kτ+e-3kτ+…+e-nkτ) ❖ 令 r = 1+e-kτ+e-2kτ+…+e-(n-1)kτ

重复给药

重复给药

❖ 要使血药浓度范围为1.25μg/ml~5μg/ml,则 需进行调整,将=1.25μg/ml代入
Css min
k0 kV
(ekT
1)(
1
e k ek
1
e k ek
) ekt
k0 kV
(1
ekt )
(0≤t≤T)
❖ 稳态时滴注停止期间的稳态血药浓度 当n→∞时,e-nkτ→0,则:
Css
k0 kV
(1
e
kT
)(
1
1 ek
) ekt
(0≤t’≤τ-T)
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 稳态最大血药浓度(t=T,即t’=0)
Css max
1 e0.07724
)
5.9
(μg/ml)
Css min
k0 kV
(ekT
1)(
1
e k ek
)
83.3 0.077 80
(e0.0776
1)( 1
e
0.07724
e0.07724
)
1.5
(μg/ml)
由于该给药方案的
Css max
超出了治疗浓度范围,且治疗
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该给药方案不合适。
10.1g / ml
二、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 特点:间歇静脉滴注给药可避免单次静脉注 射可能出现的瞬时血药浓度过高所产生的副 作用,因此比单次静脉注射给药有更好的耐 受性。
❖ 一般情况下,规定从上一次滴注开始到下一 次滴注前为给药间隔时间τ,每次滴注一定 时间T,然后停止滴注τ-T时间,接下来再进 行下一次滴注,如此反复进行。
❖ 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缓慢上升,停止滴注后血 药浓逐渐下降,由于再次滴注时,体内药物量 未完全消除,所以体内药物量不断蓄积,血药 浓度曲线不断升高,直到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药代动力学第十章 重复给药

药代动力学第十章 重复给药

C ss A (
1 1 e

)e
t
B (
1 1 e

)e
t
血管外给药
CN (
1 1 e
)e k
a
kat
L (
1 1 e
)e
t
M(
1 1 e
)e
t
五、利用叠加原理预测重复给药血药浓度
第二节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Average 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
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AUC等于

0
C dt =
0
X0 V
e
- kt
dt =
X0 kV
所以


0
C ss d t = C d t = 0

X0 kV
单室模型药物,多剂量静注给药达稳态
后,一个周期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 的AUC。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C


0
ss
C ss
C ss d t
等于给药剂量的1.44倍。
二、血管外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 C s s
C ss
0 C s s d t



1


0

k t e kt e a k 1- ek V (ka k ) 1- e a
ka FX 0
dt
经积分得
C ss = FX 0 kV


1



(
0
Le
t t
1 e

Me
t t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 X 2 )max X 0ek X 0 ( X 2 )max X 0 (1 ek ) ( X 2 )min X 0 (ek e2k ) ( X 2 )min X 0 (1 ek )ek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一)多剂量函数
第三次 静脉给药
( X 3 )max X 0 (1 ek e2k ) ( X 3 )min X 0 (ek e2k e3k )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一)多剂量函数
第n次 静脉给药 ( X n )max X 0[1 ek e2k ... e(n1)k ]
0.6933
e 3 33.3(mg / L)
20 (1 e 3 )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六)坪幅
C ss max

C ss min

V
X0 (1 ek
)

V
X0 (1 ek
)
.ek

X0 V
第十章 重复给药
( X n )min X 0[ek e2k ... e(n1)k enk ]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一)多剂量函数
假设:
r 1 ek e2k ... e(n1)k
(1)
则:
r.ek ek e2k ... e(n1)k enk (2)
Eg.1 已知某药物半衰期为4h, X0=100mg,C0=10g/ml, 若每隔6h给药一次,共8次,求末次给药后C-10h?

第十章 重复给药(二)

第十章   重复给药(二)
k a
(
1 ka
e
kat 0
)]

k a FX
0
V (k a k )
[
1 k

1 ka
]
FX Vk
0
静脉注射也可用

X
0
Vk C ss
双室模型(略)
二、血药浓度波动程度
现在几乎不采用最高血药浓度与最低血药 浓度的绝对差反应波动情况。而是采用 该差值与标准值的比值表示。 常用下列三中表示方法: 1.波动百分数(fluctuation percentage,FI)
根据定义,单隔室非血管给药的稳态平均血药浓度:

C


C
0
ss
dt
kt k kat k a
kat k a
ss



0
C ss dt



k a FX
0
0
V (k a k ) 1 e
0
(
e
kt

e
1 e
) dt
k a FX
V (k a k )
[ (
即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 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的百分比。
FI C max C min
ss ss
C max
ss
100 % (1 e
k
) 100 %
6
2.波动度(degree of fluctuation,DF) 波动度: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 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
C1

X V
Hale Waihona Puke 0e k

多剂量给药

多剂量给药

二、重复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1、波动百分数(PF)
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
差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或稳态最小血药浓度比值
的百分数。
PF=Cmssax
C ss min
C ss max
100%
PF=Cmssax
C ss min
C ss min
100%
2、波动度(DF)
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 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百分数。
• 指稳态血药浓度波动的幅度。
C ss max
C ss min
X0 V (1 ek
)
V
X0 (1 ek
)
ek
X0 V
X ss max
X ss min
X0
可见,达稳态时体内药量波动范围等于给药剂量。
(五)达坪分数fss (Fraction of 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 达到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某一分数为达坪分数fss。
2、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的求算
给首剂量X0*,经过一给药周期τ后,血药浓度C1*为:
*
C
FX
* 0
ka
(ek eka )
1 V (ka k)
因为稳态最低血药浓度为:
Css min
FX V (ka
0 ka k)
( 1
ek ek
eka 1 eka )
假设

*
C 1
=Cmssin
FX
* 0
ka
DF=
C ss max
C ss min
100%
Css
波动度是评价缓控释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之一,新药申报需提供该参数。

10重复给药

10重复给药
此为达坪分数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与药 物的半衰期成正比。
第15页,共60页。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多剂量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稳态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等于单剂量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指数项乘以多剂 量函数。
Cn
kaFX 0 1-enk
V
(ka
k)
1-ek
ekt
1-enka 1-eka
第39页,共60页。
第三节 重复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
血药浓度的波动
第40页,共60页。
一、重复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
蓄积程度用蓄积系数来表示,用R来表示。可用以下
几种方式进行计算。
第41页,共60页。
1.以 Css和 C1 的比值表示
单室模型静注给药
R CSS C1
X0
kV
1 X 0 ektdt
第12页,共60页。
(五)坪幅
指稳态血药浓度波动的幅度,用稳态最高血药浓 度与最低血药浓度之差表示。
C ss max
C ss min
X0 V (1 ek
)
V
(1
X
0
e
k
)
ek
X0 V
X ss maxX ss min NhomakorabeaX0
可见,达稳态时体内药量波动范围等于给药剂量。
第13页,共60页。
(六)达坪分数fss (Fraction of 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
当t=0时,得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C ss max
X0 V
1
1 ek
当t=τ时,得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C ss min
X0 V

重复给药

重复给药

第一节 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第一次给药 (X1)max=X0 经过一个给药周期τ (X1)min=X0e-kτ 第二次给药
(X2)max=(X1)min+X0=X0(1+e-kτ) (X2)min=(X2)maxe-kτ=X0(1+e-kτ) e-kτ 第三次给药 (X3)max=(X2)min+X0
依此类推,第n次给药:
Cn

k0 kV
(ekT

1)(
1
1
e ( n1) k ek
) ek(t)

k0 kV
(1
ekt )
(Cn )max

k0 kV
(1
e
kT
)(
1 enk 1 ek
)
Cn '
k0 kV
(1
ekT
)(
1 enk 1 ek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多剂量给药概念
多剂量给药(multiple-dosage regimen)又 称重复给药,是指按一定剂量、一定间隔时间、 多次重复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并保持在治疗 窗内的给药方法。
多剂量给药,在每次给予一定剂量时,体内总 有前一次剂量的残余。因此,体内总药量超过 前一次而不断积蓄。随着给药次数增多,体内 药物量不断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体内血药 浓度逐渐趋向并达到稳定状态。临床上常常通 过多剂量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
由题意可知滴注时间T=2h,给药间隔时间τ=10h (1)第一次滴注2h后的血药浓度
(2C)1 第kkV0二(1次 e停kt 止) 滴104注0 02时.2 的1 血e0药.22浓度3.30mg L

第十章 重复给药(一)

第十章   重复给药(一)
2
第一节 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
前提:多次剂量相同,剂量间隔时间不变。(٦)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1.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设:每次剂量Xo,间隔时间٦ ,体内最大药量等于 静脉注射剂量。 第一次给药: (X1)max=Xo (X1)min=Xoe-k ٦ 第二次给药: (X2)max=Xo+(X1)min=Xo(1+ e-k ٦) (X2)min= (X2)max e-k ٦=Xo(1+ e-k ٦) e-k ٦
k k a k k a
k
k a
e e 1 1 e e k a k a k k (1 e )(1 e ) (1 e )(1 e )
19
C
ss min
பைடு நூலகம்
ka X 0 F 1 1 ( ) k a k V (k a k ) 1 e 1 e
t
C
ss max
C
ss min
8
3.稳态血药浓度(Css,plateau level)
X 0 1 e Cn e kt k V 1 e
nk
当n ....... e
nk
0
X0 1 Css ( )e kt V 1 e k
在一个给药周期(τ)内,稳态血药浓度稳 定地波动在一个恒定的浓度范围内
蓄积系数: (积累系数或蓄积因子) 指坪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浓度的比值。用 R表示。
1 kt C0 ( )e k Css 1 1 e R kt k C1 C0 e 1 e
意义:按间隔给药时,坪浓度是第一次给药浓度的R倍。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n次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一级吸收,单室模型药物可以在各指数项 乘以多剂量函数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_第十章多剂量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_第十章多剂量给药

达坪分数 f ss(n)= Cn / Css
f ss(n)=1- e-nkτ = 1 – e -0.693nτ/ t 1/2
nτ = -
2.303lg(1-
k
f
ss(n))
=
-3.32
t
1/2
lg(1-
f
ss(n))
蓄积系数(积累系数,蓄积因子) R= Css / C1 =1 /(1- e -kτ )
治疗浓度范围。
第一节 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1. 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Xss)max
(X3)max (X2)max
(X4)max
(Xn)max
(X1)max
(X1)min
(X4)mix (X3)mix (X2)mix
(Xn)mix (Xss)mix
第一次给药: (X1)max=Xo (X1)mix =Xo e- Kτ
Css=
Xo
VKτ
口服给药时: Css=
FXo
VKτ
=
Xo V
×1.44
t 1/2

)
双室模型:
Xo
静脉给药时: Css= Vββτ
口服给药时: Css= FXo Vββτ
第三节 重复给药时体内药物量的蓄积
1. 稳态最低血药浓度
静脉给药:
Css min = C1
min
1 =R (蓄积因子)
1- e-Kτ
r• e- Kτ = e- Kτ+ e- 2Kτ+ …… + e- (n-1)2Kτ + e- nKτ
1- e-nKτ r=
1- e-K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十章 重复给药

k?
e? kt
?
1?
1 e? ka?
e? kat )
3.稳态峰浓度及谷浓度、达峰时间
非血管给药达峰浓度不象静脉注射,在每次给 药开始,而是在 两次给药间隔时间的 某一点。 求函数的极大值 。
当t
?
t
max
时,dC ss dt
?
0,求 tmax 得
第n次给药后,给药间隔内任何时候体内药量:
Xn=Xo[(1- e
-nk ? )/(1- e-k ? )] e-kt
(Xn)max= Xo(1- e -nk ? )/(1- e-k ? )
(Xn)min=Xo[(1- e
-nk ? )/(1- e-k ? )] e-k ?
Cn=Xo/V [(1- e
-nk ? )/(1- e-k ? )] e-kt
(Cn)max=Xo/V(1- e -nk ? )/(1- e-k ? )
(Cn)min= Xo/V[(1- e
-nk ? )/(1- e-k ? )] e-k ?
2.多剂量函数:
r=(1- e -nki ? )/(1- e-k i? ) ki:ka 、k 、 a 、 ? 多剂量静脉注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5.蓄积系数
蓄积系数: (积累系数或蓄积因子)
指坪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浓度的比值。用 R 表示。
R?
Css C1
?
C0
( 1?
1 e?
k?
)e? kt
C0e? kt
?
1 1? e?k?
意义:按 ?间隔给药时,坪浓度是 第一次给药浓度的 R倍。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n次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一级吸收,单室模型药物可以在各指数项

多剂量给药

多剂量给药
CnC011eenkk ekt= 1011ee80.01.1776363e0.17130
= 2.74 μg/ml
稳态血药浓度
多剂量给药时,随着给药次数n的增加,血 药浓度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 当n充分大时,血药浓度不再升高,达到稳 态(steady state)水平。
若继续给药则血药浓度在稳态水平上下波动, 随每次给药作周期性变化,药物在体内的消 除速率等于给药速率,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 稳态血药浓度(stedy state plasma concentrtion),亦称坪浓度(plateau level),记为Css。
(C 2)ma x k k0V (1ek)Te(k1)
C 2k k0V (1ek)Te(k 1)ek t
( C 2 ) m ( iC n 2 ) m e a k ( x T ) k k 0( e k V T 1 )e ( 2 k e k )
第三次滴注过程中的血药浓度C3、最大血药浓 度(C3)max、滴注停止期间的血药浓度、最小血 药浓度(C3)min为:
当n充分大时,此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ln im C nln i (m C 01 1 e e n kkek)t
1 CssC01ek
ekt
稳态血药浓度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
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 对于静注来说,当t = 0 时血药浓度最大,此 时即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Csmsax
X0 V(1ek)
例题
某抗生素静脉滴注给药,剂量为40mg, 经过2h后停止滴注,第一次滴注开始 10h后再次滴注2h,剂量仍为40mg,假 定该抗生素k=0.2h-1,V=10L。第一次滴 注2h后的血药浓度是多少?第二次滴注 开始后经过5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复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复给药

第十章 重复给药一、基本概念假设条件:1、重叠原理:假设在连续用药时,前次的用药对以后给药的药物动力学不产生影响2、符合线性动力学3、在每次给药剂量(X 0)相同,给药间隔(τ)相等的条件下进行讨论二、重要公式1、单室模型间歇给药血浓与时间关系a) 静脉注射:0011nk k k n k X X e C e r e V e Vττττ-----=⋅⋅=⋅⋅- b)0m ax0m in0m ax 0m in 1))(1)11)(1)11)(1)11(1)1nk kTn k nk kTk n k sskTk ss kTk k k eC e kV e k eC eekVe k C e kV e k C eekVeττττττττ-------------=⋅-⋅--=⋅-⋅⋅-=⋅-⋅-=⋅-⋅⋅-、((、c) 0011)()()1111)()()11a a a a nk nk k tkta n t k k a k tkta ss t k k a k FX ee e e V k k e e k FX eeV k k eeττττττ------------=⋅⋅-⋅---=⋅⋅-⋅---2、单室模型静脉注射间歇给药其他药动学参数a)2(1)max 002(1)min 001()(1...)11()(1...)1nk k k n k n k nk k k n k k k n k eX X ee e X eeX X eeeeX eeττττττττττττ---------------=++++=⋅--=++++⋅=⋅⋅- b) 多剂量函数:11nk k er eττ---=-c)max max minmin ()()()()k n ss n ss C C eC C τ==d) 稳态血浓:011ktss k X C eV eτ--=⋅⋅-e)001111ss k k ss k X C V e X C eVeτττ---=⋅-=⋅⋅-f)坪幅:m axm in 0m ax m in 0/X X ss ss ss ssC C X V X -=-=或 g) 达坪分数:1/20.693()1n t n ss n ssC f eC τ-⋅==- 1/2()3.32l g (1)s snn t f τ∴=-⋅- h) 蓄积系数: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血浓的比值m in 1m in1()1ssk C R C eτ-==- (亦适用于k a >>k,且τ较大的口服间歇给药)i) 波动百分数:稳态最大血浓与稳态最小血浓的差值和稳态最大血浓的比值百分数m ax m inm ax 100%(1)100%ssssk ssC C FI eCτ--=⨯=-⨯j) 波动度:m ax m inss ssssC CD F k C τ-==k) m ax m inm in100%(1)100%ssssk ss C C eCτ-=⨯=-⨯血药浓度变化率3、单室模型静脉滴注间歇给药其他药动学参数:m ax ssm in1lnssC T kC τ=+4、单室模型口服间歇给药其他药动学参数a) 稳态达峰时间:m ax (1)2.303lg(1)a k a k a k e t k kk eττ---=⋅--b)m ax0m ax0m in ()1()1kt ss k k ssk FX eCV e FX eC Veτττ----=-=- (条件:k a >>k ) c) 达坪分数:f ss(n )=1-e -nk τ d) 蓄积分数:1(1)(1)a k k R ee ττ--=--5、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0ss ss C dtC ττ=⎰a) 单室静注间歇给药:(当t 1/2=τ时);01.44ss C C =,01.44ss X X = 【通式:1/201.44ss t C C τ=⋅】b) 单室口服间歇给药:(当t 1/2=τ时)01.44ss X F X = 【通式:1/20 1.44ss t X F X τ=⋅】6、负荷剂量(首次给以的较大剂量,*0X )a)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次重复给药负荷剂量:*2X X =b)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重复给药负荷剂量:*02X X = 7、最佳给药周期a) 安全有效治疗浓度:MEC(最小有效血浓)~MTC(最小中毒血浓),即m inm ax ~ss ssC C b) 单室模型多剂量静注最佳给药间隔:m ax 01/2m in1.44lnssssss C X t CC Vkτ=⋅=c) 单室模型多剂量给药口服最佳给药间隔:0ss FX C VKτ= (F=1时,为静脉注射情况)三、例题1、教科书重点例题:例1,p239;例2,p240;例5,p247;例6,p251。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十章 重复给药
1

经积分得
FX0 C ss = kV
上式经变换得
FX0 t1/ 2 Css = 1.44 0.693 V V
t1/2
FX0
平均稳态药量
t1/ 2 Xss FX0 1.44
二、双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一、静脉注射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ss min
k
四、双室模型
(一)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1.静脉注射给药
单剂量 多剂量
即通过单剂量静脉给药C-t关系式中,每一含t指数 项乘以多剂量函数。
C Ae
t
Be
t
1 e 1 e t t CA ( )e B ( )e 1 e 1 e
n
n
2.血管外给药
单剂量
多剂量
C N e
ka t
Le
t
M e
t
1 e 1 e 1 e ka t t t CN ( ka )e L ( )e M ( )e 1 e 1 e 1 e
即通过单剂量静脉给药C-t关系式中,每一含t
对上式进行变换得:
X0 C ss= = kV
X0 t1/ 2 1.44 0.693 V V
X0
t1/ 2
平均稳态药量 X ss
t1/ 2 Xss s 和 X ss 分别为
第十章 重复给药
Multiple Administration
第一节
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一)多剂量函数
第一次静注时最大药量(X1)max 为
(X1)max=X0

多剂量给药

多剂量给药
若继续给药则血药浓度在稳态水平上下波动, 随每次给药作周期性变化,药物在体内的消 除速率等于给药速率,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 稳态血药浓度(stedy state plasma concentrtion),亦称坪浓度(plateau level),记为Css。
当n充分大时,此时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lim
n
1)(e3k
e2k
ek )
依此类推,第n次给药:
Cn
k0 kV
(ekT
1)(
1
1
e ( n1) k ek
) ek(t)
k0 kV
(1
ekt )
(Cn )max
k0 kV
(1
ekT
)(
1 enk 1 ek
)
Cn '
k0 kV
(1
ekT
)(
1 enk 1 ek
)
ekt'
(Cn )min
要使血药浓度范围为1.25μg/ml~5μg/ml,则需 进行调整,将=1.25μg/ml代入
Css min
k0 (ekT kV
e k 1)( 1 ek )
可求得:
k0
kV
Css min
(
ek ekT
1) 1
0.077
80
1.25
Css min
Css max
ek
10 35
1 ln 35 5.4h 0.231 10
将C0=25μg/ml代入得
Css max
C0 1 ek
25 1 e0.2315.4
35.1g / ml
Css min
C0 1 ek
ek
Css ma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k
(二)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1 e nk kt C0 e k 1 e
Cn (Cn ) max e kt
(0≤t≤τ)
C0 e
kt
1 e k 1 e
nk
多剂量函数
(三)稳态血药浓度
重复给药后,体内血药浓度不断升高,经一定时间后达 到稳定。稳态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等于给药速率
1 e nk kt lim C n lim(C 0 e ) k n n 1 e
e
nk
0
C ss
1 kt C0 e 1 e k X0 - kt e V (1 - e - k )
(四)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在一个给药周期内,血药浓度有波动,血药浓度稳 定地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波动。t=0时血药浓度最大
f ss (n) 1 e
n
2.303 lg(1 f ss ( n ) ) k
n 3.32t1 2 lg(1 f ss ( n) )

例:土霉素在体内t1/2=9h,V=12.5L,在长 期治疗方案中,希望病人的血药浓度>25 μg/ml,并<50 μg/ml,若每隔6h静注 250mg,是否合理?若规定每次剂量为 250mg,给药间隔应多长?

血管外给药
1 1 1 t t kat C ss L( ) e M ( ) e N ( ) e 1 e 1 e 1 e ka
三、负荷剂量(首剂量,Loading Dose)
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第 1次给予一个较大 的剂量,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之后再 按给药周期给予维持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有 效治疗浓度范围,这个首次给予的较大剂量,称 为负荷剂量或冲击量,亦称首剂量,常用 X0* 表 示; 维持剂量:X0
k0 (1 e kT ) kV
0≤t≤T
(C1 ) max

停滴
'
k0 C1 (1 e kT ) e kt ' kV
(C1 ) min k0 (1 e kT ) e k ( T ) kV

第二次给药

滴注期
C2 (C1 ) min e
e
kt
0
C ss
X0 - kt e V (1 - e -k )
C
ss max
X0 = - kτ V (1 - e )
(五)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达到稳态后,t=τ时,血药浓度最小
C ss
X0 - kt e - k V (1 - e )
C
ss min
X0 - kτ = . e - kτ V (1 - e )

血管外给药
1 e n t 1 e n t 1 e nka kat C n L( )e M( )e N( )e ka 1 e 1 e 1 e
(二)稳态血药浓度

静脉注射
1 1 t t C ss A( ) e B ( ) e 1 e 1 e

优点:

该法不需作动力学模型假设 可估算剂量间隔相等及剂量间隔不相等的重复给药
第二节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式,当T与k恒定时,对于治疗浓度范围窄的药物,给药时 间间隔τ的取值应小 。
三、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C
τ
T
(一)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k a FX 0 1 - e - nk -kt 1 - e - nka -ka t Cn ( e e ) - k - ka V (k a - k ) 1 - e 1- e
(三)稳态时滴注过程与停止滴注过程血药浓度
滴注过程中(0≤t≤T)的血药浓度Css为
k k 0 kT k0 e kt kt C ss (e 1)( ) e ( 1 e ) k kV kV 1 e
达稳态(n→∞)停止滴注给药后t′时的血药浓度
k0 1 kT kt C ss (1 e )( )e k kV 1 e

( X 3 ) max = X 0 (1 + e -kτ + e -2kτ )
体内最小药物量为
-kτ
体内最小药物量为
- kτ

( X 2 ) min = X 0 (1 + e -kτ )e -kτ ( X 2 ) min = X 0 (e +e
-2 kτ
)
( X 3 ) min = X 0 (e
+ e -2kτ + e -3kτ )
' kt '
停滴
k0 k0 kT (1 e ) (1 e kT )( e k 1) kV kV
k0 (1 e kt ) kV
0≤t≤T
滴注期
( n 1) k k0 k0 1 e kT k ( t ) kt Cn (e 1)( ) e ( 1 e ) k kV 1 e kV nk k0 1 e (C n ) max (1 e kT )( ) k kV 1 e 停滴期 nk k0 1 e kt Cn (1 e kT )( ) e kV 1 e k nk k0 1 e k (Cn ) min (e kT 1)( ) e kV 1 e k
单剂量 k a FX 0 C e kt e kat V (k a k )


(二)稳态血药浓度 当n→∞时
ka FX 0 1 1 - ka t - kt Css ( - k e e ) - ka V (ka - k ) 1- e 1- e
(三)稳态达峰时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一)单室模型特征药物负荷剂量求算
1.静脉注射给药负荷剂量求算

第1次静脉注射给以负荷剂量X 0 ,经过一个 给药周期时的血药浓度等于稳态最小血药浓 ss 度 Cmin ,即最小有效治疗浓度,则
C1
*
X0 e -k V
*
C C
*
1
ss min
X0
1 X0 - k 1- e
X1 X 0e-kt

t=0,体内最大药物量
( X 1 ) max = X 0

t=τ,即经过一个给药周期时,体内最小药物量
( X 1 ) min = X 0 e -kτ

第二次给药


第三次给药

体内最大药物量为
体内最大药物量为
( X 2 ) max = X 0 e -kτ + X 0 ( X 2 )max X 0 (1 e-k )
(C2 ) max (C1 ) min e

kt
kT
k0 C 2 (C2 ) max e (1 e kT )( e k 1) e kt ' kV k0 k0 kT kT k k ( T ) (C2 ) min (1 e )( e 1) e (e 1)( e 2 k e k ) kV kV
第十章 重复给药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达峰时间
最低中毒浓度(MTC) 峰浓度 最低有效浓度(MET)
安 全 范 围
潜 伏 期
持续期
残留期
重复给药的两种情况
⑴ τ>7 t1/2 —— 实质上是单剂量给药 ⑵ τ较小 —— 药物在体内不断积累,经过一定 时间达到稳态,规定在“等剂量、等间隔” 的条件下讨论
*
X0 1 k e V 1 e k
当τ= t1/2时
X 0 = 2X 0
2.血管外给药负荷剂量求算
X0
*
1 X0 - k a - k (1 - e )(1 - e )
若τ值较大,ka >>k时
X0
*
1 X0 - k 1- e
(与静注一致 k ) 2.303 lg[ ] ka ka k k (1 e )
单剂量
t max 2.303 k a lg ka k k
重复给药稳态达峰时间<单剂量达峰时间
ss Cmax
FX 0 1 - ktmax ( e ) - k V 1- e
X
0
X [
( k 21 ) 0 Vc ( )
e 1e ( k 21 ) Vc ( )
(
)
( k 21 ) Vc ( )
(
e 1e
)]
e
( k 21 ) Vc ( )
e

τ= 6.6 h
Cmin=30 μg/ml
(1)34~54 μg/ml; (2)Cmax=50
二、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一、给药的特点
(Css)max
(C2)max (Css)min (C2)min (C1)min
C
(C1)max
T
τ
t’
T
二、血药浓度

第一次给药

滴注期
k0 C1 (1 e kt ) kV
(四)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C
ss max
k0 1 kT (1 e )( ) k kV 1 e
C
ss min
k 0 kT 1 k (e 1)( ) e k kV 1 e
C 1 T ln k C
ss max ss min
ss ss C C 若以 max 和 min 作为治疗浓度的上、下限范围,则根据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