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9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创生态文明生活;学校举行“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小题。
(24分)得分【任务一】探究自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
请在横线上填写对应的诗文名句。
手法赏古诗文中的大自然直抒胸臆①最爱湖东行不足,1.。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象传情②2.,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乐写哀③感时花溅泪,3.。
(杜甫《春望》)动静结合④4.,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⑤5.。
(曹操《观沧海》)借景抒情⑥山气日夕佳,6.。
(陶渊明《饮酒(其五)》)化用诗句⑦7.,秋容如拭。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白描手法⑧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探究发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往往就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正如徜.徉在荒漠中,壮丽的景色让王维感慨:⑨“9.,⑩10.”所以,当我们用心感受大自然时,我们也能够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zōng jì,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
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ōng jì11.⑵为“徜”标注正确的读音。
12.【任务二】制作宣传材料——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料,请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①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这个春天,各地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种下更多绿色希望。
这个春天,神州大地,绿意涌动。
从黄河岸边到林海草甸,从长城脚下到高原湖泊,人们踏青赏花,感受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②这个春天,中国的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绿色版图接续扩展,绿色贡献持续增加,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徐徐铺展、气势恢宏。
13.以上两句划线句子中有一句是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各地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种下更多绿色希望。
竹文化阅读习题及答案
竹文化阅读习题及答案试习题内容: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6~30习题。
从古到今,青翠绿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习题材。
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26甲)。
”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
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习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26乙)”、韩的《秋斋》:“(26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
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
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
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
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
明代竹画家蜂起。
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习题他的《墨竹》诗说:“(26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
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开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创始了史无前例的新场面。
八怪之一的金冬心风格清新,淳朴而拙厚。
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习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
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华。
26.(甲)(乙)(丙)(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2分)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解析版)
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
早起;水qú()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bāo()。
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
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
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
shǎng()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
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
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
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
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1. 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烟缕(lǚ)B. 嘹(liào)亮C. 水洼(wō)D. 旷(guǎng)野2. 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水qú()芽bāo()shǎng()午3. 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B. 人声鼎沸C. 花香鸟语D. 眼花缭乱4. 第②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 --B. !;、?C. 。
、;?D. ;。
; ......【答案】1. A 2. ①. 渠②. 苞③. 晌3. B 4. C【解析】【1题详解】烟缕:yān lǚ;是指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
水洼:shuǐ wā;路面不平;下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
旷野:kuàng yě;空旷辽阔原野。
故选A。
【2题详解】水渠:人工挖掘的渠道。
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阅读材料网整理了关于《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及解析,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更多的拿分,下面是整理的《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及解析,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练手!文章来源:阅读材料网中国竹,意无穷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
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
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
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
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
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
2019学下学期初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3)
2019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1. 在我国,竹子倍受人们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竹文化,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探究的主题就是“中国竹文化”,请你根据同学们的探究任务,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任务一:了解“竹”的造字本义《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
象形。
”甲骨文””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
古代造字,“草”和“竹”相似而相反: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竹)。
竹的造字本义:空心,有结,长笋。
也指“竹简”。
古代还指箫、笛一类的竹制乐器,为“八音”之一。
所以作为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和乐器、竹器以及记载文字的东西有关。
草的造字本义:百卉也,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
作为部首,从“草”的字大部分与草木有关。
(1)根据任务一探究的结果,判断下列词语的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 书藉万籁俱寂B. 萧瑟功亏一篑C. 编纂名列前茅D. 落第一筹莫展任务二: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楠竹”,又称“毛竹”。
毛竹在最初的四年里只长3厘米。
但从第五年开始,毛竹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上蹿.升,仅6周的时间就发生了不可思yì()的变化,可以长到15米,多棵竹子很快就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之前的四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它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深深地扎根,坚持着,等到时机成熟,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2)阅读任务二的内容,找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第二行加点字“蹿”的正确读音为cuàn。
B. 括号处应填写的汉字为“议”,“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这里形容毛竹六周内生长的速度快,让人感觉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C.第三行画线词语“郁郁葱葱”中“郁郁”形容竹林茂盛的样子。
D.第三行斜体字“延”的第四笔是竖折;最后一行斜体字“及”的第一笔是撇。
(3)下列成语概括上文毛竹的成长历程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厚积薄发B. 成竹在胸C.蓄势待发D. 养精蓄锐任务三:了解“竹”的文化内涵①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这样的美誉古已有之。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房山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一个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撞而契合的产物,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将“意”和“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和“象”合为一词而又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
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在艺术欣赏中,“意象”也起着一个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读者要运用自己的还原能力、再创造能力去复现、补充甚至丰富作品中的“意象”。
“意象”作为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概念、范畴,它经历了由哲学、文化概念向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
以“意象”品评文学作品,更能准确地表述作家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作品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
总之,“意象”是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具象中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一种在一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
“意象”如同是组件、基础、构架,不同的“意象”有机结合而组成文学作品,作品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也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而来。
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沉浸在“意象”的海洋之中,“意象”也成为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取材于雷江红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意境为什么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首先在于它含有生动的形象。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竹林深处有人家”——中国竹文化探源千百年来,竹子不仅扎根在独属于它的那片山岭,还扎根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更像一种精神的象征,在不同历史年代里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为人们所向往并借鉴。
自古以来,中国人喜爱竹子所蕴含的“正直”“虚心”等品质,因而将其视为君子品格的象征。
提到竹子,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具有强烈的生存意志和厚重的文化意蕴,其忍寒冬而生、历暴雨不倒、甚冬夏而常绿,其精神品质成为了传统文人所追求的高洁和刚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多以庄重整饬的笔调来描绘竹子的种种美好与高洁。
比如白居易在《题令狐司繁厅前竹》中写到“独有秋风好,萧萧满步廊”,表现了竹子在秋风里的飒爽英姿。
又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适。
约窗竹疏满,冷落讼户白。
”在这里,无肉意味着饮食上的瘦弱,而无竹则意味着精神上的空虚。
苏轼言“可以食无肉”,却谓“不可居无竹”,足见他对竹子的喜爱。
同样,元代杨载在《庚子夏同程伯纯履行者赋二咏其一》中赞美竹林的清雅:“生来本无肉,肯使食有皮。
英英新篁,绝寿信无欲。
”对竹子这一特点进行具体描述,赞美竹子不沾尘俗、天马行空的精神境界。
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在古人的描绘中竹子不仅是坚韧不拔的生命写照,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自魏晋以来,由于士人群体觉醒而产生的隐逸与独立的文人生活方式,对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竹子文化内涵更倾向于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归宿,即构造出竹子与隐士形象的统一。
元代方回的《简郑子开三首》中“画心有风竹,吟思无云林。
为君和逸士,卧见长年心”、“伊余久寂寞,回首一洗清。
吾以伊庞约为平生,与君若竹林之遗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淡然与世外的宁静,而竹子更是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与外化的载体。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字,创造于三千年前,它是巍然独存的唯一古文字。
②从méng()芽到襁褓,经历甲骨文的青涩童年,钟鼎文的执着印记,小篆的开枝散叶,____,在演进过程中涵养着人的心性。
③山川河流入字,文墨精神入字,铮铮铁骨入字,朗朗乾坤入字,涓涓潺潺,潜移默化。
④它以无穷的魅力____(承转/承担/承载)了灿烂的古代文明,yán()续了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éng)芽(yán)续2.结合语境,从第④句中的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将下列语句填入第②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A.隶书的温润平和,楷书的端正严谨,草书的狂放不羁,行书的洒脱通透B.隶书的端正严谨,行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温润平和,草书的洒脱通透C.楷书的端正严谨,隶书的洒脱通透,草书的狂放不羁,行书的温润平和D.行书的洒脱通透,草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温润平和,隶书的端正严谨学校组织大家到常州“三杰”纪念馆开展“承‘三杰’志·逐青春梦”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注释】“三杰”:指翟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这三位革命人物。
4.活动前,要进行方案设计,请你再另外设计一项活动,填入表格。
5.活动中,大家纷纷在馆内留言板上写下体会,请你仿照小语的话也写一句留言。
小语:先烈如明灯,引领着我们去“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6.活动后,小文代表学校给纪念馆常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但有一些错误,请你修改。
①画线A句中“光明之路”标点误用,应改为:。
②画线A句中“闲暇之余”用语不得体,可改为:。
③画线B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改为:。
④感谢信的格式不规范,你的修改建议是:。
7.默写。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2),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再而衰,三而竭。
《中国竹》《最温暖的一片阳光》参考答案
• 17.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 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 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 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竹与 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 文章的说服力。 • 18. 第⑥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 竹用途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 竹所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说明, 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 20.(1)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 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 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 “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 (描写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 表达作用占2分)
Hale Waihona Puke • (2)洗,是“冲洗”的意思, 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 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 情以及“我”的伤感。 • (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 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参考答案
• 19.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 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 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 “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 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 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 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 爱的伟大。 • (概括文意占1分,主旨占1分,题 目所用手法及作用占1分,结构特 点及作用占1分)
• 21.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 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 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 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 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 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句意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 作用占3分)
• 22.示例一:运用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 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 “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 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 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 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 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 更为真切感人。 • (见解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3分。允 许有创新发现,言之有理即可)
《竹思》阅读答案
《竹思》阅读答案《竹思》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思》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竹思高洪波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得益彰的一种文化。
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在各种器皿上的图案。
②中国文人中与竹予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边,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③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产,起伏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在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④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这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
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脑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⑤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
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
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一层竹节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母竹,不分岔的,则为公竹。
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问。
记得若干年前去安徽,在出产砀山梨的一处集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
母梨形大,且多汁甜美,公梨则逊色得多。
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阅读答案
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阅读答案《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告诉我们上帝关上了你的一扇门,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的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原文阅读①这是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
②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
起初也到一家报社应聘,想替他们工作。
编辑部周围有较好的艺术氛围,这也正是他所需卑的,但主编阅读了他的作品后大摇其头,认为作品缺乏新意,不予录用。
这使他感到万分失望和颓丧,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
③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
可是报酬极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的办公室。
他每天就在这充满汽油味的车库辛勤地工作到深夜。
没有比现在更艰苦的了,他想。
④尤其令人厌烦的是,每天熄灯睡觉时,就能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和在地板上的跳跃声。
为了明天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他忍耐了。
不过,好歹有一只老鼠与他为伴,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也许是太累了,他一沾着地板就能呼呼大睡。
⑤那只小老鼠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
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
磨难已经使他具备大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就这样,一名贫困的画家接纳了一只小老鼠,与它共处一室,倒也觉得这个荒弃的车库充满生机。
小老鼠在地板上做着各种运动,表演精彩的杂技。
而他作为唯一的观众,则奖给它一点点面包屑。
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间建立了友谊。
老鼠先是离他较远,见他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便一点点靠近。
最后,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
而他呢,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情意。
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⑦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
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次机会,他似乎看到理想的大门开了一道缝。
但不幸得很,他再次失败了,不但因此穷得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
《竹子与中国文化》阅读试题及试题答案
《竹子与中国文化》阅读试题及试题答案《竹子与中国文化》阅读试题及试题答案试题内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和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南方婴儿出世后就躺在用竹子做成的摇篮里,新郎迎亲时新娘坐的是竹花轿,老人过世了抬棺材用的是竹子扎成的丧轿。
竹子在中国的使用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商代,竹子就被做成竹简用来写字,之后广泛流行,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汉代,人们开始利用竹子坚韧、笔直、抗压、抗腐蚀等多方面特性,把它用作理想的建筑材料。
如今,竹子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许多竹编、竹雕、竹刻工艺品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成为中国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国竹文化中,更重要的应该是竹子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子是高尚、美好和幸福的象征。
孔子把“人格高尚的人”称为“君子”,“君子”与竹子的特征有相似之处。
因为竹子的自然特征是空心、有节、坚韧、常青,所以用竹子来代表炎黄子孙谦虚的品格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在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信奉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
无数诗人和画家为竹子的.形象和魅力所倾倒,他们创作出了难以数计的竹诗和竹画,使得中国竹文化得以不断发扬光大。
从唐代开始,描写竹子的诗画数不胜数。
像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白居易的诗《小阁闲坐》中的“阁前竹萧萧,阁下水潺潺”等著名诗句,以凝炼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竹子的声响和动态,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在竹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明代大画家王绂把宋元时期墨竹艺术的传统和中国书法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说,画竹竿要像篆书的笔划一样挺拔,画竹节要像隶书一样朴实,画竹枝要像草书一样流畅,画竹叶要像颜真卿的书法一样坚忍不拔。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歼.灭(qiān)驯.良(xùn)干涸.(hé)坚持不懈.(xiè)B.和煦.(xù)要塞.(sài)炫.耀(xuàn)人声鼎.沸(dǐng)C.迁徙.(xǐ)瓦砾.(lè)迂.回(yū)齐心协.力(xié)D.酬和.(hè)伫.立(zhù)刹.那(shà)中流砥.柱(dǐ)『答案』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造型顶粱柱刻骨明心隐姓埋名B.藉贯沉甸甸锐不可当秩序景然C.丰硕紧箍咒疲备不堪振耳欲聋D.憔悴逐客令家喻户晓进退维谷『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答案』C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 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答案』A5.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中被许劭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是曹操。
B. 《简·爱》中简·爱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C. 《草房子》中细马在桑桑的帮助下挖柳树须子给邱二爷治病,后来细马回到了江南老家。
杨炯《从军行》阅读答案
杨炯《从军行》阅读答案篇一:从军行练习题从军行练习题1.(2011山东青岛)请将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一诗补充完整。
(4分)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2011 湖南永州).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 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 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 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3.(2009 广东深圳)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4.(2010中考模拟) 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5. “铁骑绕龙城”的“绕”好在那里?6. 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7.(2012黑龙江中考模拟)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
8.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本诗的中心思想)9.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者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10.全诗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先交代________;中间两联采用______的写法,描写__________;尾联采用______的写法,表达__________。
阅读辅导中国竹意无穷2020年中考阅读题答案_0794文档
2020阅读辅导中国竹意无穷中考阅读题答案_0794文档EDUCATION WORD阅读辅导中国竹意无穷中考阅读题答案_0794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做完阅读理解的题目而不去对正确的答案这会是一种效率低的学习方法。
所以,为了提升你的学习效率,你将会有必要在做完阅读理解的题目之后去核对争取的答案!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中国竹,意无穷》阅读题目及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
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
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
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争渡,争渡,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2)________,________。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3)王维《使至塞上》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将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描绘得如在目前,充分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特色。
(4)晏殊《浣溪沙》词中,通过芳菲零落,候鸟迁徙的景象,慨叹时光易逝,一去不回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被互联网记录和存chǔ的个人、企业等信息也相对更容易被泄露和传播。
③当前,通过网络泄密窃密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社交平台;网络公司对敏感信息的不当处理,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ruì性,既要_甲_,更要_(乙)_,多想办法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上锁”,最大程度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特别是堵住敏感信息泄露的漏洞。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存chǔ( )②敏ruì( )(2)第①句的宾语中心语是()A.网络与信息B.安全C.面临D.挑战(3)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使其符合原文语境。
(只填序号)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A.强化信息安全保障B。
挖掘技术创新红利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苏轼。
2023年广西省玉林市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当今的艺术仿佛....的灯光,3D电影院皇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
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的人心——技术增..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A.仿佛B.扑朔迷离C.赋予D.神秘莫测2.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③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3.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令郎不愧为“省十佳美德少年”,他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生活上中也友爱他人。
B.老奶奶,您这土鸡多少钱1千克?C.恭喜您,您很荣幸地被邀请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都很替您高兴。
D.那天分别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真是久仰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4年我国多地又出现了感染H7N9型禽流感疫情,为了防止这种病毒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新乡市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
新乡市部编版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句式变换与仿写(附答案)一、初中语文句式变换与仿写1.“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随。
”我国竹资源丰富。
竹文化源远流长。
为更好地传承竹文化,某校开展了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竹文化氛围,请你仿照示例提出两个建议。
如:在校园张贴悬挂竹画、竹诗。
(2)请仿照下面的画线句进行仿写,注意语言连贯得体。
中国人自古爱竹,不但因为它形、色、音的自然美感,更因其刚劲挺拔、虚怀若谷的意蕴之美。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日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3)请将下面收集到的新闻用一句话告诉你的同学。
(不超过15字)为充分展示竹文化,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及“4·18”国际经贸旅游节的到来,4月1日上午,个园第三届“竹文化节”在北区草坪拉开帷幕。
此次“竹文化节”的主题为“竹韵悠扬”,包括“丝竹雅韵”音乐会、琴咏个园、中国古琴“幽兰阳春奖”评选、空竹大赛、万只风铃展、“畅游江苏悦赏繁春”全民随手拍等十项主题活动。
整个活动将持续到6月15日。
“竹文化节”活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体验不一般的“竹文化”,既丰富了游园内涵,又提升了游园品质,向扬州建城250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4)学校准备举行“丝竹雅韵”音乐会演,请改正下面通知中不恰当的地方。
通知为了弘扬和继承竹文化,我校将于4月1日在学校礼堂举办“丝竹雅韵”音乐会演。
请我校广大师生准时参加。
2017年3月26日××中学【答案】(1)组织竹乐社团、竹画社团、竹刻社团等定期活动;制作竹制环保垃圾篓及班牌;种植盆竹。
(2)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日奉献;竹玉树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3)个园第三届“竹文化节”拉开帷幕。
(4)①将“弘扬”和“继承”调换位置;②将时间具体到某一时刻,如“4月1日上午8点”;③将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说竹》阅读训练及答案
《说竹》阅读训练及答案《说竹》阅读训练及答案阅读下面《说竹》一文,完成12~15题。
(共10分)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竹。
若说梅令人洁,兰令人幽,菊令人淡,莲令人清;若说松令人傲,柳令人柔,枫令人豪爽,梧桐令人高远;那么,竹,便是集山川岩骨精英秀气于一身。
雪压冬云之际,竹挺拔如常,冻土之下,新笋已待破土而出,只说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殊不知新笋破新泥更可谓赏心悦目。
一夜春雨,千竿新竹。
桃红李白,柳影婆娑,怎抵得住十里竹林勃勃生机,一片青翠无限风光。
逢夏,老竹新篁,绿阴可人,舒枝密叶,清风翠微;日光月影,浮动其间;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
待到秋至,群芳落尽,而竹青碧依然。
摇风弄雨,铿然有声。
论低矮数寸,高直数丈,或零落数枝,或赫然巨簇,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浑身劲节,凛凛然有君子之风。
再淡雅的花,终究是花。
便是有九分素洁,也还有一分的妖媚。
再灵性的树,也还是树,不然,汉字的朴何以用木表意?并非贬低。
草自有草的优势。
只是品位再高的草,也无法走出草的局限。
竹,非花非草非木,实在是造物主的一件绝活儿。
可如天然去雕饰的素妆少女婀娜娉婷;可如浩浩然有英雄气的须眉男子枝横云梦,叶拍苍天。
月下听箫,城头闻笛,都是竹的境界。
竹,实在是渗透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情韵。
难怪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同样也吟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另一番向往。
中国画中的写意墨竹,相传就是这位大学士大文豪首创。
没有什么比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情韵了。
在这里,竹已摈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惟留人间风骨。
将墨竹画绝的扬州八怪郑板桥,干脆以竹为友: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窗纸,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
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家僮扫地,侍女焚香,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画上,绝可怜爱。
话虽这么说,这位想为百姓做点好事的`士大夫,并不想真隐逸山林。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
导读: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
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
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
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
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
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
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题目及答案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
(3分)
答案:示例:①我国竹类资源丰富:②竹与生活息息相关;③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然后对每个自然段的说明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文中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它往往是说明的一方面内容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
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答案:之一,是其中一个的意思,准确地说明我国云南省只是世界竹类植物起源地中的一个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分析能力。
分析说明文一些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强调、程度、否定、推测等);其次说明有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说明内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等);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说明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分类
别、做诠释、下定义、引用说明等。
分析文段的说明方法一定要全面,有几个就写几个。
本句列举了竹在衣食住行用中的主要用途实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分)
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竹用途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竹所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承上启下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段结构作用的能力。
说明文中间段落在结构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特点的介绍,与首尾有呼应关系,运用某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等,具体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本题竹在
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承接上文,在文化上所赋予开启下文,与文章首尾都有呼应。
回答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类题目,最后最好加上一句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
1.《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
2.南涧中题阅读答案
3.《泷中》阅读与答案
4.南涧中题阅读答案
5.于中好的阅读答案
6.《里中女》阅读答案
7.山峡中阅读答案
8.鸟中渔夫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中国竹意无穷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