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_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合集下载

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

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

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班級姓名座號日期年月日1.本量表的目的在於幫助你評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作為自我了解與尋求輔導協助之用。

在你閱讀完每一題後,請依據你的真實想法、行為與感受,在『完全不符合』、『不符合』、『符合』、『完全符合』四個答案中,選出一個最適合你的答案。

2.選擇不同答案分數的計算方式不同,請直接用分數作答。

分數分配如下:『完全不符合』計1分、『不符合』計2分、『符合』計3分、『完全符合』計4分1.( )2.( )3.( )4.( )5.( )6.( )7.( ) 8.( ) 9.( ) 10.( ) 11.( ) 12.( )13.( ) 14.( ) 15.( ) 16.( ) 17.( ) 18.( )19.( ) 20.( ) 21.( ) 22.( ) 23.( ) 24.( )25.( ) 26.( ) 27.( ) 28.( ) 29.( ) 30.( )31.( ) 32.( ) 33.( ) 34.( ) 35.( ) 36.( )37.( ) 38.( ) 39.( ) 40.( ) 41.( ) 42.( )43.( ) 44.( ) 45.( ) 46.( ) 47.( ) 48.( )49.( ) 50.( ) 51.( ) 52.( ) 53.( ) 54.( )55.( ) 56.( ) 57.( ) 58.( ) 59.( ) 60.( )61.( ) 62.( ) 63.( ) 64.( ) 65.( )66.( ) 67.( ) 68.( ) 69.( ) 70.( )71.( ) 72.( ) 73.( ) 74.( ) 75.( )76.( ) 77.( ) 78.( ) 79.( ) 80.( )81.( ) 82.( ) 83.( ) 84.( ) 85.( )86.( ) 87.( ) 88.( ) 89.( ) 90.( )91.( ) 92.( ) 93.( ) 94.( ) 95.( )96.( ) 97.( ) 98.( ) 99.( ) 100.(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A=1題+7題+13題+…+106題=( ) B=2題+8題+14題+…+107題=( ) C=3題+9題+15題+…+108題=( ) D=4題+10題+16題+…+109題=( ) E=5題+11題+17題+…+110題=( ) F=6題+12題+18題+…+60題=( )班級 姓名 座號 日期 年 月 日1. 效度指標:填表時的誠實度,該量表測驗結果可靠性2. 總量表:焦慮、焦慮、自傷傾向、衝動行為、精神困擾等五方面困擾程度,百分等比越高表示整理心理困擾程度越高3. 憂鬱傾向:無快樂感、缺乏動機、失去興趣4. 焦慮傾向:煩躁不安、擔心緊張5. 自傷傾向:悲觀絕望、逃避退縮、傷害自己6. 衝動行為:失控攻擊、充滿憤怒、不加思索、不守規定7. 精神困擾:特殊思考與行為、怪異知覺與動作、過度敏感與猜疑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衝動行為精神困擾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1.2.目前最困擾你的問題是此問題對你造成的影響3.4.透過此測驗,你對自己有進一步的了解嗎?請說明你發現了什麼?。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干预措施,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制一份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调查表。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编制、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果解读、建议措施。

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调查表,通过收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信息,为相关机构和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以便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措施。

在编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调查表的设计应该围绕研究目的展开,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确定调查方式和范围: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调查表宜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由青少年本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

同时,应明确调查范围,如年级、性别、地区等。

制定问题选项:针对研究内容,设计问题时应做到简洁明了、针对性强,并采用多种题型结合的方式,以便更准确地反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样本和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确定样本来源: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选定相应的青少年群体作为样本来源。

数据收集方式:采用网络问卷或纸质问卷的形式,将调查表分发给选定的青少年,并明确回收时间。

统计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对调查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统计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形成相应的图表和表格。

结果解读:结合统计数据,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讨论:针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为后续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建议和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_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_适应分量表的编制

_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_适应分量表的编制

0.488
0.618
0.639
0.605
0.614
生活适应 0.576
4 讨论
本研究从理论分析出发,结合专家咨询意见, 参考有关成熟量表,并结合青少年的实际,从青少 年适应的内容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因此所编制问卷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对量表的信度分析表明了量表
在结构维度构建上的有效性;探索性因素分析表 明,量表结构合理,基本保证了量表的可靠性和稳 定性;效度检验也证实了量表的有效性。
收稿日期:2006- 5- 10 *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 03JZD0029 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张大均,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zhangdj@swu.edu.cn。
81
82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4卷
理适应能力,即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与周 围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以一定的行为积极地反 作用于周围环境而获得平衡的心理能力。 [11]”樊 富珉指出, “具有较高心理适应性的人应该对环境 变化持有积极灵活的态度,能够主动调整自身的身 心,在现实生活环境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 状态。 [12]”许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适应性 是 “个体为完成某种社会生活适应过程,形成相应 的心理—行为模式的能力。 [13]”这些解释主要从 适应发生的主客观条件、适应的功能和适应的机制 出发对适应性做出分析。它们揭示了适应性在个体 社会化过程中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揭示了适应性 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双重属性,但没有对适应性本身 结构特征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致使在对适应性进 行定义或做出描述时,显得过于抽象,缺乏操作 性。同时对适应性的模糊界定也必然导致歧义丛 生。张大均等认为,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 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 力。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个体 ‘适应—发 展—创造’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 中必要的心理因素之一。 [14]”卢春莉把大学生心 理适应能力划分为 5 个维度:人际关系、学业适 应、自我统合、社会适应和集体适应 [5]。综合以上 观点,本文认为,适应指个体对环境及身心变化引 起的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适应性是指个体对环 境及身心变化引起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中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或品质。青少年的适应主要包 括: (1)生理适应,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 为反应状态; (2)情绪适应,由情绪变化引起的 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 (3)人际适应,由人际关 系变化引起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状态; (4)学习适 应,由学习活动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状态; (5) 社会适应,由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状态; (6)生活适应,由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 理和行为反应状态。根据此操作定义和对青少年适 应的理论建构,编制了青少年适应量表并考察了该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2.2 量表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对第二次试测结果的 8 个分量表分别进行了内 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计算 ,表 1 可见 ,各分量表 的信度系数都较好 ,只有归因分量表的系数稍低 。
适应
α系数
017533
分半信度
016833
注 : 3 3 p < 0101 ,下同.
表 1 第二次试测 8 个分量表的 α系数和分半信度值
人际素质
在编制调查表时 ,理论框架的层次性是这样体 现的 :先将心理健康素质操作为几个具体方面即分 量表 ;在分量表内部来体现它的多维性 ,在分量表内 称之为维度 。心理健康素质的各分量表包括 :适应 、 人际素质 、个性素质 、动力系统 、自我 、认知风格 、归 因风格 、应对风格 。 213 条目库的建立
3 结果
311 区分度 对第二次施测获得的 474 个样本 ,每一个条目
运用条目与所属维度 、每一条目得分的高低组比较 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 ,取舍条目的标准为相关系数 低于 013 和 t 检验的 p < 0101 ,又结合专家的修改意 见 ,最后 243 个条目的区分度既符合要求 ,在理论上 也经过了推敲 。 312 信度
014533 017433 012133 015133 014933
014233 011033 014233 010333
011533 014433 012733
011233 011833
归因 风格
012233
4 讨论
411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各种心理测量 学的指标问题
41111 区分度 由于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素质评定量表而非智力
第三次试测 :2005 年 9 月 10 日 - 10 月 15 日 ,我 们又以分量表的形式 ,请各位专家根据自己所编部 分的具体情况 ,采集效标 ,从而获得各分量表的一些 效度指标 。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下是关于你近10天状态的问题,请认真阅读每个问题,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每个问题没有对错之分,请尽快回答,不要过多思考。

每个问题后有五个等级供选择,分别用1、2、3、4、5表示程度的高低。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2.我的情绪时好时坏。

3.做作业时必须反复检查。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5.我感到苦闷。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7.我的研究劲头时高时低。

8.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9.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3.容易哭泣。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6.经常责怪自己。

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安。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20.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21.大叫或摔东西。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24.我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个问题后的等级(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

每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等级,不要遗漏。

答完试题后,请认真检查是否漏填或填错,并进行修改。

复检查、洗澡时必须按照固定顺序等强迫症状。

2)偏执:包括4、8、20、27、29、35、38、42、49共9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于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过于敏感、容易疑神疑鬼。

3)敌对:包括1、6、14、19、31、33、37、45、50共9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于周围人和事的态度较为敌对、易怒。

4)人际关系敏感:包括5、9、15、26、28、32、41、44、XXX9项。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模板表格(可修改)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模板表格(可修改)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亲爱的家长:
您好!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特别制定了这份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量表。

我们深知,您的观察与了解对于评估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诚挚地希望您能与我们紧密合作,真实地、认真地完成这份量表。

请您在填写时,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目,并依据您对孩子的日常观察和了解,在答案纸上对应题号下选择“经常”、“偶尔”或“没有”这三个等级中的一个。

填写完毕后,请务必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题目。

您的参与和支持对我们至关重要,感谢您的耐心与配合!我们期待通过这份量表,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和您的孩子健康快乐!(在相应的选项划“√”)。

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

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

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编制作者:庞红卫邵巧倍宁雪夏晶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24年第04期摘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量表的概念框架与设计理念,编制符合我国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且便于在学校开展测量的心理健康素养量表。

采用基于前人研究编制的52项条目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量表和作为效标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接近全国普通高中水平的两所学校的高中生开展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798份,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该量表最终条目为23项,分为知识、态度、行为/技能与表现三个维度,且信效度良好,可以较好地评估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养;高中生;量表编制;信度;效度分类号 B844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24.04.0041 引言健康和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健康素养是衡量人们健康状况的指标。

心理健康素养作为健康素养的分支,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相关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解和深入研究。

心理健康素养是反映个体能力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概念最初由Jorm等(1997)提出,用来指代心理问题相关的知识和信念,分为六个方面:(1)识别心理障碍;(2)风险相关知识和信念;(3)自助干预相关知识和信念;(4)求助相关知识和信念;(5)认可并寻求帮助的有利态度;(6)如何获取心理健康信息。

Kutcher等(2016)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扩充了怎样获得和维持积极的心理健康、理解心理疾病及相关治疗、降低心理疾病的污名化及提高心理求助效能等内容。

近几年,研究者也将“他人”维度引入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

基于Jorm等(1997)提出的模型,杨浚哲(2022)构建了最新的心理健康素养三维结构模型: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内含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疾病预防;帮助对象,内含助己和助人;作用因素,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
在应激和应对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应对风格的理论模型,依此编制了青少年应对风格分量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量表由8个因子构成:注重问题情境的应对策略,注重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否认-压抑策略,躲避和求助策略,独自宣泄、忍耐和顺从策略和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青少年应对风格分量表具有比较理想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测评中国青少年应对风格的测量工具.
作者:梁宝勇 Liang Baoyong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 刊名: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年,卷(期):2006 4(3)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青少年应对风格量表。

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的编制

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的编制

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的编制
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中国青少
年人格特点的心理测量工具。

该量表的编制,经历了多年的研究、试制、实验及修改等过程,经过科学规范的实验得出有效结论。

qzps-q量表的编制是考虑到国内现有人格量表多是西方国家的,有些问题不太适用于中国文化。

因此,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编制,旨在建立一种适用于中国青少年人群的人格测量工具。

首先,研究人员对200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进
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建立了包括情感、社交、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的人格测量维度。

然后,研究人员在收集到的数据基础上,依据中国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背景,对原始问卷进行了修订、增减部分题目,使得这个量表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中国青少年群体的人格特点。

接下来,研究团队对 qzps-q 进行了多项维度分析,如主成分
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

在这些实验中,研究者依据问卷呈现出来的数据,对维度结构和题目组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最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的编制成功。

该量表包括情感、社交、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的人格测量维度,有着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总之,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qzps-q)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中国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心理测量工具,是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得出的。

该量表的编制有着严密的科学标准和流程,符合中国青少年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实际,并且已经在实验中证明其在测量中国青少年人格方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一种有着较高应用价值的量表。

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检测量表

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检测量表

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检测量表为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给大家带来一份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检测量表,大家可以对照量表进行自我检测。

测评方法J得2分,△得1分,X得O分。

J代表十分符合,△代表有时符合,X代表不符合。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噩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5、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6、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7、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8、哪怕是一件小事,也总是放不开,整日思索。

()9、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0、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1、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2、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3、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4、很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5、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6、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17、喜欢比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18、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就会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19、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0、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1、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2、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3、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24、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25、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患相同的病。

()评价参考0-5分。

恭喜你!你可以放宽心啦,这表明你的心理非常健康;6-10分。

这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该有所注意咯,你可以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11-19分。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一、引言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工具,用于评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素质。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学业压力、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素质,对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自我意识和发展潜能非常重要。

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全面评估1. 精神健康状况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是评估其整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通过调查表的设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青少年的情绪状态、焦虑程度、抑郁症状等方面的情况。

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以降低他们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2. 人际关系素质人际关系素质是评估青少年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状态的重要指标。

人际关系素质的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交往方式、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这有助于我们帮助青少年改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

3. 心理健康问题与人际关系的关联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联。

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影响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则有助于缓解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心理健康问题与人际关系的关联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指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了解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评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和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只有全面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笔者看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使用对于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和改善人际关系素质非常重要。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

社 会生 活环 境 的适 应 三种 不 同的层 次 『 8 】 合 现 有 。综
观 点 ,可 以看 出 ,适 应 具 有 以下 性 质 和 特 点 :() 1 适 应 是 主 体 对 环境 变 化 所 做 出的 一种 反 应 . 应 现 适 象 伴随环 境 的变化 而 产生 、变化 .没有 环境 的变化 就 无所 谓 适 应 或不 适 应 : ( )适 应 的 目的是 达 到 2 或恢 复 主客体 之 间的平 衡 .因此 .适 应 就是 主体 不 断建 立 平 衡 的 动态 变 化 过程 ; ( )适应 是 在 主 体 3 自我 意识 作 用 下 的 自我 调 节过 程 . 中 同化 和 顺 应 其
在 这种 使 自己的机体 和心 理状 态适 应 环境 要求 时 表 现 出来 的特 征 ”郑 日昌认 为 :“ 应 性 就 是 心 适
视 为心理素质结构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有必要从 心理健康素质角度厘定青少年心理适应 的定义 .并编
收 稿 日期 :2 0 — —1 065 0
} 本 研 究 得 到 教 育 部哲 学 社会 科 学重 大课 题 攻 关 O JD O 9项 目的 资助 。 3Z O 2 作 者简 介 :张 大 均 ,男 ,西 南 大 学 教 育科 学 研 究所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E i hnd@sueuc 。 ma za gj w . .n h d
制 的 《 童适 应 行 为量 表》 儿
,袁 立新 、张厚粲 等
编制 的 《 中学 生学校 生 活适应 量表 》 『,卢 春莉 初 4 】
编制 的 《 大学 生心 理适应 能力 问卷 》 『 等 。另 外 , 5 】 张 大均 等 开发 的 《 理 素 质 测 验 》 中有 适 应 性 维 心

(2021年整理)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2021年整理)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评分标准的全部内容。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指导语】下面是有关你近10天状态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

每个题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用1、2、3、4、5来表示。

(1)无:自觉该项目无问题(2)轻度:自觉有该项目问题,轻度出现。

(3)中度: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度.(4)偏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其程度为中等严重.(5)严重:自觉有该项目症状,已达到非常严重程度。

每个题目后面只能选一个等级。

每个题目都要回答,不要遗漏。

答完试题之后,请你认真检查一遍有没有漏项的,如果有漏项的请你补上,如果有一道题目选择两个等级的请更正,每一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等级..。

....。

..。

.。

..。

1无 2轻度3中度 4偏重5严重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1 2 3 4 52。

我心情时好时坏。

1 2 3 4 5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1 2 3 4 54。

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1 2 3 4 55。

我感到苦闷。

1 2 3 4 5 6。

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1 2 3 4 5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1 2 3 4 58.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1 2 3 4 5 9。

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 2 3 4 5 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_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_自我分量表的编制

_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_自我分量表的编制
正式预试时自我分量表的题目被编入 “青少年 心理健康素质自我调查表”,在北京、天津、广州、 重庆等 4 个城市抽取样本 1900 人进行施测,获得 有效样本 1765 例。预试量表以 5 点计分,从 “完 全符合”到 “完全不符合”。被试被要求按照最符 合自己的情况,对量表中所呈现的人们日常生活中 对待事物、他人和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方式进行评 定。预试的结果作为项目分析的依据。 3.4 因素分析及对结构的修改
3 题目编拟与选择
3.1 预试题目的搜集与编拟 依照前面所述的自我的多维度多层模型编写题
目。题目的来源有二,一是国外的已有的自我测量 工具。其中的题目或被直接采用,或经修改后采 用。这些测量工具主要包括:Marsh 的 “自我描述 问卷 II”;高木秀明·德永由纪的 “自我接纳测试”; Rosenberg的 “自 尊 情 感 测 试 量 表 ”; Shrauger 的 “个人评价问卷 (PEI)”等。题目的另一来源是由 研究者根据问卷结构自行编写。共编写题目 79 项, 构成预试题目的初稿。 3.2 预试题目的修改
为了确定预试题目的拟定及表述是否适当,特 采用 “专家法”对各题目进行讨论修改。形式是将预 试题目的初稿以书面的形式分别送予 7 位专家,由专 家分别针对项目的内容是否符合其所属结构及项目的 文字表述进行评定和讨论。依据讨论结果立即修改题 目,以确保各题目所述内容确属其所属结构的范围, 并且在表述上能被 12 ̄18 岁的青少年所接受。 3.3 预试
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图l心理健康素质自我结构多维度阶层模型万方数据98心理与行为研究第4卷在对ca我评价二级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4(2):95~100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编制

2 研 究 方 法
21 研 究 被 试 .
关 于 动力 与心理 健康 素 质 的关系 .有研 究 者 在 回顾 了大量 西方 文献 后指 出 ,以 自我 为 目标 .一
收 稿 日期 :2 0 — —1 06 5 0
本研 究共 实施 两次 试测 。两 次试 测 的被 试均 采
本 研 究 得 到 教 育部 哲 学社 会 科 学 重 大课 题 攻 关 0 JD 0 9项 目的 资 助 。 3Z O 2 作 者 简 介 :李 虹 ,清 华 大 学 教 育研 究所 教 授 。E ah lo g als gu . uC 。 m i h n@m itn h a d .1 .i e I
和维持 个体 活 动的 内在心 理过 程或 内部 动力 换 句
话说 .动力是 一种 内部 心理 活 动过 程 .而不 是心 理
活 动 的结 果 。这 个 动 力 概 念 包 含 两 个 要 素 : ( ) 1
必须有 目标 : ( )必 须有 针对 目标 的心理 努力 。本 2
第二 部分 是 马斯 洛的五 级动机 分 类 :第 三 部分 是 弗 兰克 尔 的超越 自我 动机 上述 三 部分 内容 形成 了本 研 究 的七维 动 机 理论 结 构 :生存 动 机 ,安全 动 机 ,
超个 人心 理学 与弗 兰克 尔提 出 的超越 自我 在 本质 上 是一致 的 大量研究证 明 . 目标是 超越 自我 的 ,即
要 三方 面 的研 究 基 础 :第 一 .动力 的概 念 学研 究 :
第二 ,动力 的分类 学研 究 ;第三 ,动力 和心理 健 康
素质 的关 系研究
关于 动力 的概念 有各 种 不 同观点 一 般 的观点
归 属 动机 .尊重 动机 , 自我实 现动 机 , 自我超越 动 机 和 针 对 目标 的 努 力 一 般 认 为 ㈣ .上 述 动 机 ( 针 对 目标 的努 力 外 )是 由 低 到 高 等 级 排 列 的 。 除 本研 究 的 目的主要 是通 过探讨 动机 的 内在结 构编 制 动力 系统 测量 工具 因此 .在 以下 的研 究 中只探 讨 动机 的结 构而 不探讨 其 等级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8 5
维普资讯
心理 与行 为研 究
表 I 被试的构成 ( 24 N= 5 5)
第 4卷
施 测分 预测试 和 正式测 试 两部分 采用 随机 整 群抽 样法 抽取 2所 完全 中学共 2 6名 学生 对初 始 问 6 卷进行 预测 试 ,对测 试结 果做 项 目分析 .按 以下标
选 取 心理 学 方 面 的专 家 ( 5人 ) 、一 般 大学 教 师 (O人 ) 1 、中学 教 师 ( 0人 ) 1 、小 学 教 师 ( O 1
人) 、大 学 生 ( 5人 ) 中 学 生 (0人 ) 和 小 学 生 1 、 1
(O人 )作 为访谈 对 象 。 1 采 用分层 随 机整群 抽 样 的方 式 在广东 省 6所 学 校发 放 问卷 2 5 5 3份 .共 收 回 2 5 5 3份 .其 中有效 问
卷 24 5 5份 .被试 构成 见表 1( 部分 被试分 布特 征 在
上 存在漏填 现象 .表 中以缺 失值形式 标 出 ) 由于被 。 试 父母亲 的职业较为 多样化 ,在此 不一一罗列 。
22 程 序 .
221 访 谈 ..
采用 自行 编写 的访 谈调 查 问卷 该 问卷 包括 以 下 题 目 :如 果 一 个 人 的 心 理 健 康 素 质 不 高 ,他 ( )在遇 到 困 难 时将 会 如 何表 现 ? 你认 为心 理 健 她 康 的人都 具有 哪些 方面 的个性 品质 ?如果 一个 人 的 心理 健康 出现 了 问题 .通 常会 有 哪些方 面 的个 性表 现 ?根 据访 谈对 象 的不 同 .在 访谈 过程 中 ,调查 或 访 问 的方式 以及 问题 的形 式会 有适 当 的转换 .但 不
2 方 法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表全国课题协作组指导语:这是一份心理健康调查表,从24个方面评定你的心里健康状况,每个方面有7个等级,请你仔细阅读每一条,判断每条所描述的情况与你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登记,在相应登记的数字画一个圈。

你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填写,以便反映你的真实情况。

一、感知题1.我有特异功能,能感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东西2.我有点感觉过敏,平常声光都觉得难以忍受。

3.我能清晰地感知客观事物。

4.我能准确地感知客观事物,没有感觉不适。

5.我有时出现一些感觉不适或知觉错误。

6.我经常看错东西或听错话或体验到异常感觉。

7.我感到一切都不真实,有时感到自己变了样。

二、注意1.我常被一些无意义事情吸引以致无法学习工作。

2.我太过关注问题的细节,影响学习工作效率。

3.我能专心致志去做每一件事。

4.我能专心去着必须做的事情。

5.我能集中注意力做好我喜欢做的事情。

6.在学习和工作时,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7.我做任何事情都煎出不了几分钟。

三、记忆1.过去不愉快的经历不由自主地闯进我的脑海,无法排除。

2.我经常想些不愉快的事情。

3.我的记忆力很好,记东西又快又牢。

4.我的记忆力较好,想记的事情基本能记住。

5.我的记忆力一般,偶尔会忘记一些小事。

6.我觉得记东西比较费劲,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

7.我的记忆力特差,总是不停地找东西。

四、思维过程1.我的大脑里不由自主地涌现出大量的意念,根本停不下来。

2.我的思维特别快,观念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3.我思考问题比较敏捷、流畅。

4.别人认为我考虑问题比较周全,思维有条理。

5.我觉得自己考虑问题不周到或思维比较慢。

6.我觉得自己的思维逻辑性很差,别人不理解我的想法。

7.我觉得我的思维很乱,不是停滞不前,有时完全不能思考。

五、思维内容1.我特别注意一些小证据,喜欢诡辩。

2.我非常重视证据,只要觉得别人谈话的依据不充分,我就要和他辩论。

3.别人认为我讲话很在理,分析问题有根有据。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过程、目的、意义以及应用前景,以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估、干预和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通过该调查表的编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系统地收集和分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数据,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level, the mental health issues of adolescents are increasingly receiving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adolescent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quality survey form.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purpose,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Survey Form for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Literacy", in order to provide powerful tools and support for the evaluation, intervention, and research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survey form, we hope to collect and analyze psychological health data of adolescents more systematically,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levant research anddecision-making, and also help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二、研究目的与意义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_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_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_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_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1引言人际交往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要。

通过人际交往建立积极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国内有关心理素质的许多研究,都将人际交往能力、人际适应、人际交往品质或人际关系等作为不同人群的心理素质中的一种成分或亚成分[1],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际心理素质在素质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内对于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心理学领域。

因此,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英文communication一词就具有沟通、交际的涵义,没有单独的“交往”一词的英文表达。

前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始于德文的“交往”涵义大于沟通,并且认为人际交往的过程包括三个子过程,即人际知觉、人际沟通、人际相互作用。

在我国,章志光、金盛华等认为,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过程而言,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称为人际交往;而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立起来的稳定情感称作人际关系[2]。

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严格区分这两个名词,只有在专门讨论概念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静态人际关系都属于交往的范围。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国外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都涉及人际交往的问题。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第6种(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和第7种(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智力都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关[3]。

Schutte等人在一项系列研究中,考察了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的联系,认为情绪智力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个人素质;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的通情、社交情境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社交技能和合作的态度都很重要[4]。

心理健康素质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我国在2010年建成小康社会对人的健康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逻辑顺序为素质—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素质。

沈德立等认为,人际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成分之一[5]。

据此,本文拟通过探讨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内涵与结构,编制一份评估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量表,为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提供评估工具之一,也为找到培养和提高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结果与分析
3.1 访谈结果 根据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初步确定青少年的个
性素质包括 9 个方面:乐观—悲观、责任、坚持、 自制、冒险、独立、内外倾、开放、耐挫折等。 3.2 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结构分析 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 KMO 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 样本的 KMO 系数为 0.933,Bartlett 球形检验值为 27888.77,p<0.001,表明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87
为责任;第六个因素包括 5 个条目,反映的是个体 应付在挫折情景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 怒等各种负面情绪的基本态度和能力,称之为耐挫 折;第七个因素包括 5 个条目,涉及的是个体日常 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立性,命名为独立。 3.2.2 问卷的信度分析
根据施测结果,对总问卷和各因素分别计算内 部一致性系数 (Cro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 结果如表 3 所示。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4(2):85~89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郑希付 宫火良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摘 要 该研究在文献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法编制了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 检验。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个性素质包括内外倾、意志、冒险、乐观—悲观、责任、耐挫折、独立 7 个方面;编 制的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关键词 青少年,个性素质,心理健康素质。 分类号 B848.9
表 2 旋转后特征根、方差贡献率、方差累积贡献率及 因素负荷量
因素 因素负荷量 特征根 方差贡献率 (%) 方差累积贡献率 (%)
1 0.341~0.655 3.581
8.138
8.138
2 0.345~0.681 2.828
6.427
14.565
3 0.550~0.801 2.775
6.307
20.872
4 0.627~0.678 2.712
6.271
27.143
5 0.460~0.652 2.450
6.164
33.307
6 0.452~0.678 2.149
5.568
38.874
7 0.308~0.699 2.261
4.883
43.757
根据对应的各条目内容分别对各因素进行命 名。第一个因素包括 10 个条目,内容涉及对周围 人和事的接纳性与适应性,命名为内外倾;第二个
收稿日期:2006- 5- 10 *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 03JZD0029 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郑希付,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zhengxf@scnu.edu.cn。
85
86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4卷
表 1 被试的构成 (N=2545) 人数 百分比
和谁一起生活 父母亲
2316
92.0%
祖父母
39
1.9%
其他
22
0.9%
缺失值
10 26 45 45 28
2.2.2 材料 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 通过对访谈对象的原始陈述 进行合并归纳编写条目,在此基础上形成青少年个 性素质初始问卷。请 2 名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 2 名 研究生对初始问卷条目表述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恰当 性进行审核并做进一步的修改。初始问卷共包含 49 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 4 个选项,分别记为 1、 2、3、4 分。问卷中条目位置经过随机化处理。 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 由郑希付 2003 年编制 , [10] 该量表总的同质性信度是 0.94,总的分半信度是 0.89。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 0.72 ̄0.90 之间; 分半信度在 0.56 ̄0.84 之间。 2.2.3 施测
88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4卷
表 5 不同组学生个性素质比较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D

79
151.82
13.21

113
注:** p<0.01。
139.47
10.17
t 7.315**
4 讨论
4.1 青少年个性素质的结构 个性素质是心理健康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定青少年个性素质的结构无论是对人们的心理健 康水平诊断还是对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本研究中,通过对相关的专 家、教师、学生的访谈,明确了青少年个性素质的 9 个构成层面,并围绕这 9 个因素编制了个性素质 问卷。但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从测试结果中只提 取到了 7 个构成因素。虽然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 7 因素和 9 因素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数据,不过也注 意到两个模型在各拟合指标上的值几乎一致。根据 简约原则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提取 7 个因素较为合适。7 因素模型与 9 因素模型相比, 9 因素模型中的内外倾因素和开放因素合并为 7 因 素模型中的内外倾因素,原来的坚持和自制因素合 并成了意志因素。结合问卷中各因素下条目的表 述,这种结合是可以接受的。在 9 因素模型设想 中,内外倾因素指的是好交际、对外界适应能力 强,而开放指的是性格开朗,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 很强的接纳性、包容性。两个因素的共通之处在于 表述的都是个体对外界的态度,对外界的接纳和适 应程度。与之相类似,原来的坚持因素指的是个体 在活动过程中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的心理过 程,自制因素体现的是个体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自我 约束的能力,而两种因素表达的内容都需要个体的 意志活动作为支撑。综上所述,青少年的个性素质 可看作由以下 7 个因素构成:内外倾、意志、冒 险、乐观—悲观、责任、耐挫折、独立。与已有研 究相比,本研究所确定的个性素质结构更为具体和 完善 [12]。这个结果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个性与心理 健康之间的不完全等同性。个性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心理结构,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渗透在 其他各种心理现象之中。反映在心理健康素质的结 构当中就表现为个性素质,这种素质不仅是个性结
9因素 1.779 0.969 0.964 0.986 0.984 0.986 0.045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数均达到 了可接受的标准,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支持 了个性素质由 7 个因素构成的结果。
(3)效标关联效度 在正式施测过程中,对部分中学生被试 (N= 192)同时进行了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和中学生心 理素质量表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两份问卷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r=0.418,p<0.001)。 (4)实证效度 由班主任老师和 5 名研究生组成的评定小组, 根据个性素质构成部分,对随机选取的部分中学生 被试进行观察和面试,并根据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将 被试分成两组,一组被试的个性素质被评定为较好 (A),一组被评为不太好 (B)。然后对这些学生进 行青少年个性素质问卷测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 异。结果如表 5 所示,表明自编的个性素质问卷可 以有效地将两组区分开来。
本研究采用的效度指标共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实证效度。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指条目对所要测查的内容或行为范围 取样的适当程度。本问卷的条目来源于对多名专 家、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整理后的结果,使得问卷 的条目能够充分反映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个 性素质表现。另外,在问卷的形成过程中,还请相 关的专家和学生对问卷的条目进行了多次审查、修 改,从而保证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为了验证本问卷所确定的个性素质七因素结构 的适当性,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采用极大 似然法对问卷的结构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随机 选取两所中学 (其中一所含小学部)共 391 名学 生,共获取有效数据 384 个。小学五年级学生 43 名,初中 3 个年级学生 175 名,高中 3 个年级学生 166 名;男生 173 名,女生 211 名;独生子女 86 名,非独生子女 298 名。 在拟合指数方面,本研究选取了 χ2/df、NFI、 RFI、IFI、TLI、CFI 和 RMSEA 作为评价模型拟合 程度的标准。其中,NFI、RFI、IFI、TLI 和 CFI 的 值应该接近于 1,但一般认为不小于 0.90 是模型拟 合良好的标准;RMSEA 值小于等于 0.05 被认为模 型拟合良好;χ2/df 的值小于等于 2 也被人们看作是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 示,以主成分分析法并配合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旋 转,旋转后特征根值大于 1 的因素共有 9 个。根据 统计分析结果和碎石图分布特征,最终提取 7 个因 素,方差累积贡献率为 43.757% (结果见表 2)。 旋转后各条目负荷量均仍在 0.30 以上,故条目总 数保持不变。

1344
53.0%

502
19.9%
独生子女

2017
80.1%
小学
570
22.8%
父亲教育程度
中学 大学
1669 241
66.8% 9.6%
研究生及以上
20
0.8%
小学
932
37.3%
母亲教育程度
中学 大学
1383 167
55.3% 6.7%
研究生及以上
18
0.7%
父亲
34
1.4%
母亲
106
4.2%
1 引言
个性是个体在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直接影响着生活 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综观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的表 述,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心理健 康的重要标准和内容[1]。换言之,心理健康结构本 身包含了个体的部分个性因素在里面。郑希付先前 所作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2]。但在已有的实证研 究中,许多研究者往往将个性因素排除在心理健康 结构之外,仅仅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 [3 ̄5] 这种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间的矛盾一方面与个性和心 理健康之间的不完全等同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 人们采用的心理健康问卷中个性因素的弱化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