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遥感影像变化检测.doc

合集下载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实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实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实例一、引言遥感技术以其宏观、快速、动态、连续的特点,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作为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地区遥感影像,识别出地表覆盖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以某城市近XX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例,探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方法、流程及其在城市发展监测中的应用。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源本研究选取某城市为研究区域,该城市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地表覆盖发生了显著变化。

为准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我们收集了该市XXXX年、XXXX 年和XXXX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影像分辨率均为1米。

数据来源为国内外知名的遥感数据提供商,经过预处理后,影像质量满足变化检测的要求。

三、方法与技术流程本研究采用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份遥感影像的像素值,识别出地表覆盖发生变化的区域。

具体流程如下:影像预处理:对收集到的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操作,消除影像中的畸变和噪声,提高影像质量。

影像配准:将不同年份的遥感影像进行精确配准,确保同一地理位置的像素在不同影像中能够准确对应。

变化检测:采用像素差值法、比值法等方法计算不同年份遥感影像的像素差异,生成初步的变化检测结果图。

结果后处理:对初步的变化检测结果进行滤波、形态学处理等后处理操作,消除误检和漏检现象,提高变化检测的精度。

精度验证:通过实地调查、对比高分辨率影像等方法对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结果与分析变化检测结果:经过上述流程处理,我们得到了该市XXXX年至XXXX年间的地表覆盖变化检测结果图。

结果显示,该市在这段时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显著扩大,新增了大量建筑用地;同时,部分农田、绿地等自然地表被城市用地所取代。

变化类型分析:根据变化检测结果图,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地表覆盖变化的具体类型。

例如,可以将变化区域划分为城市扩张、农田转用、绿地减少等类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城市化进程对地表覆盖的影响。

适合遥感影像的_变化检测模型_概述及解释说明

适合遥感影像的_变化检测模型_概述及解释说明

适合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模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信息时代,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航天技术和数字影像处理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数据大规模获取得以实现,从而为了解地表变化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通过分析两个或多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我们可以探测到地表物体、地貌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适合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模型进行概述及解释说明。

首先,在“2. 变化检测模型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概念、变化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

接着,在“3. 变化检测模型解释说明”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数据预处理步骤、特征抽取和选择方法以及模型训练与评估策略。

最后,在“4. 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数据集,并对模型结果和性能评价进行分析与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适用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核心概念与方法,并对数据预处理、特征抽取和选择以及模型训练与评估策略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以验证变化检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重要的是,本文还提供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2. 变化检测模型概述2.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概念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识别和分析地物或环境在时空上发生的变化。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这一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2.2 变化检测的重要性变化检测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对建筑物和道路等陆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在环境研究中,可以跟踪森林覆盖度、湖泊水位等自然资源随时间演变的情况。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方法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方法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方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凭借其能够获取大范围、多光谱、多时相的地表信息的强大能力,成为了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方法,更是在资源监测、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区域和特征。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玩“找不同”的游戏,但要复杂和精确得多。

为了实现准确的变化检测,首先得有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

这些影像通常来自卫星、飞机等平台,包含了丰富的地物信息。

然而,在获取影像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天气、传感器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存在噪声、几何变形等问题。

所以,在进行变化检测之前,需要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操作,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一致性。

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基于像元的方法和基于对象的方法。

基于像元的方法直接对影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其中,差值法是一种常见的思路,就是将两个时期的影像对应像素的灰度值相减,得到差值影像。

如果差值超过了一定的阈值,就认为该像素发生了变化。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而且对于光谱相似但实际发生变化的区域可能检测不出来。

相比之下,基于对象的方法则先将影像分割成不同的对象,然后再对这些对象进行变化检测。

这种方法考虑了地物的空间特征和上下文信息,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场景。

例如,面向对象的分类后比较法,先对不同时期的影像分别进行分类,然后比较分类结果,从而确定变化的区域。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基于特征的变化检测技术。

这些特征可以是地物的形状、纹理、光谱特征等。

通过提取和比较这些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进行变化检测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检测结果的分析。

这包括对变化区域的类型识别、面积计算、变化趋势预测等。

例如,在城市发展研究中,通过分析变化区域,可以了解城市扩张的方向和速度,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报告学院:专业:指导老师:小组成员:2013年5月1、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概念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指利用多时相获取的覆盖同一地表区域的遥感影像及其它辅助数据来确定和分析地表变化。

它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不同时段目标或现象状态的变化进行识别、分析;它能确定一定时间间隔内地物或现象的变化,并提供地物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定性与定量信息。

由此可知,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从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中,定量地分析和确定地物变化的特征和过程。

它涉及到变化的类型、分布状况及变化信息的描述,即需要确定变化前后的地物类型、界限和分析变化的属性。

变化检测的研究对象为地物,包括自然地物和人造地物,其中人造地物在军事上常被称为目标。

描述地物的特性包括:空间分布特性、波谱反射与辐射特性、时相变化特性。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环境变迁动态监测、自然灾害监测、违章建筑物查处、军事目标打击效果分析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变化检测通常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即确定研究区域内地物是否发生了变化;(2)标定变化发生的区域,即确定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将变化像元与未变化像元区分开来;(3)鉴别变化的性质,给出在每个变化像元上所发生变化的类型,即确定变化前后该像元处的地物类型;(4)评估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模式。

其中,前两个方面是变化检测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而后两个方面则根据应用要求决定是否需要做。

2、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三个层次遥感图像分析过程中通常包括数据层处理、特征层处理和目标层处理三个过程。

依据这三个层次划分,可将变化检测分为:像元级变化检测、特征级变化检测和目标级变化检测。

(1)像元级变化检测是指直接在采集的原始图像上进行变化检测。

尽管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它是基于最原始的图像数据,能更多地保留图像原有的真实感,提供其它变化检测层次所不能提供的细微信息,因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变化检测方法都是像元级变化检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研究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研究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研究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我们介绍了影像变化检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详细描述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随后,我们对常见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和介绍,包括基于像素、目标和时序的变化检测方法。

最后,我们探讨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1. 引言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张监测、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环境变化的监测和评估,为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以判断地表目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

变化检测可以分为像素级、目标级和时序级三个层次。

2.1 像素级变化检测像素级变化检测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像素值差异,判断地表目标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像素级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差异图像比较、阈值分割和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

2.2 目标级变化检测目标级变化检测通过目标提取和分类识别的方法,从变化影像中检测和识别目标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目标级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多变量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方法。

2.3 时序级变化检测时序级变化检测通过分析目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判断地表目标的变化类型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时序级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基于时空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3.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方法分类和介绍根据变化检测的目标和方法的不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可以分为监督和非监督两类方法。

3.1 监督变化检测方法监督变化检测方法需要事先准备一定数量的训练样本,通过训练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实现变化检测。

这些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人工标注,适用于较复杂且需要精确检测的场景。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提取出地表或地物在时空上的变化信息。

这项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

一、遥感影像的数据预处理在进行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影像获取、几何校正和辐射定标等步骤。

影像获取是指通过卫星、无人机或其他传感器获取遥感影像数据。

几何校正是为了保证影像的几何位置和形状的正确性,常用的方法有地面控制点法和特征匹配法。

辐射定标是将影像数据转换为反射率或辐射亮度,以消除不同影像源的差异。

二、遥感影像的差异提取差异提取是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像素的方法和基于对象的方法。

基于像素的方法是将影像分别进行像素级的比较,主要是通过计算像素之间的差异来判断变化情况。

基于对象的方法是将影像分割成不同的对象,然后比较对象之间的属性变化。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基于像素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灰度差异法、差值法和比率法。

灰度差异法是通过比较两期影像像素值的差异来判断变化情况。

差值法是通过计算两期影像像素值之差来提取变化信息。

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期影像像素值的比值来提取变化信息。

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于对象的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指利用已知变化信息进行分类训练,然后将训练结果应用于变化检测。

非监督分类是根据像素的统计特征将影像分割成不同的对象,然后根据对象之间的属性变化进行变化检测。

这些方法可以较好地处理遥感影像中的复杂背景和噪声干扰。

三、遥感影像的变化分析与应用在进行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之后,就可以进行变化分析和应用了。

变化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变化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提取出有意义的变化信息。

这包括变化的类型、范围和程度等方面的研究。

测绘中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介绍

测绘中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介绍

测绘中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介绍引言: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成为了测绘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通过对地球表面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到地表的变化情况,并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研究等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测绘中常用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及其原理。

一、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分类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和基于目标的变化检测。

1. 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两幅或多幅遥感影像进行像素级别的对比,来检测地表变化的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的灰度、光谱、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像素级的差异来确定地表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方法有差异图像法、指数差法和阈值法等。

2. 基于目标的变化检测基于目标的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两幅或多幅遥感影像进行目标级别的对比,来检测地表上目标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目标的形状、大小、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目标级别上的差异来确定地表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基于目标的变化检测方法有变化向量法、图像分类法和对象导向的变化检测法等。

二、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技术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技术是变化检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技术。

1. 差异图像法差异图像法是最简单且最直观的一种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两幅遥感影像相减,得到的差异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地表的变化情况。

但是差异图像法容易受到大气、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2. 指数差法指数差法是一种常用的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计算两幅遥感影像的某一指数(如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的差异来检测地表的变化情况。

指数差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有效地检测到地表的变化。

3. 阈值法阈值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将两幅遥感影像的像素值差异大于阈值的部分判定为变化像素。

遥感变化检测实验报告

遥感变化检测实验报告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实验报告目录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概述 (2)1.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内容 (2)1.2 影响变化检测的因素 (2)1.3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步骤 (3)1.4 评判遥感影像检测方法优劣的标准 (3)2 实验过程(基于ERDAS软件) (3)2.1 影像数据 (3)2.2 处理步骤 (3)2.3 ERDAS操作步骤 (3)2.3.1 2003年影像配准 (3)2.3.2 2005年影像配准 (10)2.3.3 相对大气校正 (11)2.3.4 差分检测 (15)3 结语 (16)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概述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就是对目标或现象在不同时间观测到的状态的差异的识别过程。

常用用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领域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森林或植被变化;森林死亡、落叶和灾害评价;森林采伐、再生和选择性砍伐;湿地变化;森林火灾以及林火影响区域检测;地表景观变化;城市变化;环境变化;如农作物检测、轮垦检测、道路分段、冰川总量平衡和表面变化等。

1.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内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内容为:(1)检测并判断某一研究区域内感兴趣的目标或现象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是否发生了变化;(2)确定发生变化区域的位置;(3)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结果精度评估;(4)分析、鉴别变化类型,确定变化前后地物类型;(5)分析、评估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描述和解释;(6)对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2 影响变化检测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像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因素主要有:(1)多时相影像间的精确几何配准;(2)多时相影像间的定标或规一化;(3)高质量地面真实数据的获取;(4)研究区地面景观和环境的复杂度;(5)变化检测的方法和算法;(6)分类和变化检测的主题(目标);(7)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8)对研究区的认知和熟悉程度;(9)时间和成本限制。

为此,数据选择时,尽量选择同一传感器、相同辐射和光谱分辨率,并在时间周期上相同或相近的数据,目的是为了能消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太阳高度角、季节和物侯的差异等。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简称变化检测)根据处理目标要求可以分为三类:特定类目标的变化检测,如机场、桥梁、港口、导弹基地等目标的变化检测;线性体目标的变化检测,如道路、机场、桥梁和一般建筑物等目标的变化检测;大面积目标的变化检测,如某地域的植被变化、城市的发展、洪水灾害评估等。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模式识别知识检测特定类目标、线性体目标和大面积目标变化的变化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对特定类目标的变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的变化检测方法。

该变化检测法的工作流程为:多时相图像配准、特定类目标建模、检测特定类目标、确定特定类目标的位置、比较特定类目标在参考图像和检测图像中的位置、报告变化情况。

本文提到的特定类目标建模,是对某类特定目标的共同属性进行建模,即一般模型,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目标进行详细的状态描述。

本论文提出的机场检测法在试验中达到了100%的正确检测率。

确定了检测图像中的机场位置后,就可以将检测结果与参考图像中的机场位置进行比较,从而实现机场位置变化的检测。

对于检测线性体目标的变化,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变化检测方法。

该变化检测法的工作流程为:多时相图像配准、图像标准化、提取参考图像及检测图像的边缘、匹配边缘图像中的边缘并获得边缘差分图像、标注变化情况。

边缘检测算子的性能直接影响变化检测结果。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边缘检测算子—正弦算子。

本论文详细分析了边缘算子的三个性能准则:检测性能、定位性能和响应唯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弦算子。

正弦算子不但具有较好的容噪能力,并且能够检测到灰度变化较小的边缘。

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都证明正弦算子是一个性能卓越的边缘检测算子。

本文提出了一种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聚类方法。

该聚类方法的过程分为两部分:学习过程和识别过程。

学习过程为:选取图像特征、使用已知类别的特征训练BPC网络;识别过程为:输入待分类图像、预处理滑动窗口中图像、计算滑动窗口的图像特征、使用BPC网络判断滑动窗口中心像素的类别、在图像中逐点移动滑动窗口、完成整个图像的分类。

遥感变化检测实验报告

遥感变化检测实验报告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实验报告目录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概述 (2)1.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内容 (2)1.2 影响变化检测的因素 (2)1.3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步骤 (3)1.4 评判遥感影像检测方法优劣的标准 (3)2 实验过程(基于ERDAS软件) (3)2.1 影像数据 (3)2.2 处理步骤 (3)2.3 ERDAS操作步骤 (3)2.3.1 2003年影像配准 (3)2.3.2 2005年影像配准 (10)2.3.3 相对大气校正 (11)2.3.4 差分检测 (15)3 结语 (16)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概述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就是对目标或现象在不同时间观测到的状态的差异的识别过程。

常用用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领域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森林或植被变化;森林死亡、落叶和灾害评价;森林采伐、再生和选择性砍伐;湿地变化;森林火灾以及林火影响区域检测;地表景观变化;城市变化;环境变化;如农作物检测、轮垦检测、道路分段、冰川总量平衡和表面变化等。

1.1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内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内容为:(1)检测并判断某一研究区域内感兴趣的目标或现象在所研究的时间段内是否发生了变化;(2)确定发生变化区域的位置;(3)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结果精度评估;(4)分析、鉴别变化类型,确定变化前后地物类型;(5)分析、评估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描述和解释;(6)对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2 影响变化检测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像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因素主要有:(1)多时相影像间的精确几何配准;(2)多时相影像间的定标或规一化;(3)高质量地面真实数据的获取;(4)研究区地面景观和环境的复杂度;(5)变化检测的方法和算法;(6)分类和变化检测的主题(目标);(7)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8)对研究区的认知和熟悉程度;(9)时间和成本限制。

为此,数据选择时,尽量选择同一传感器、相同辐射和光谱分辨率,并在时间周期上相同或相近的数据,目的是为了能消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太阳高度角、季节和物侯的差异等。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

其中,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应用场景,同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有效性分析,并探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是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波段对同一区域进行遥感影像获取,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其差异,以识别地表特征的变化。

这种技术主要依赖于图像匹配、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归一化、正则化以及智能分类等方法被广泛使用。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应用广泛,且具有很多优势。

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该技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在林业领域,可以动态监测森林火灾、非法砍伐等情况;在水利领域,可对河流、湖泊等进行水质和水量监测,以保护水资源;在环境领域,可以对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进行监测和预警。

该技术还具有大范围、实时性、周期性等优势,能够有效地对地表特征进行监测和保护。

为了证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某地区为实验区域,通过获取该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实验。

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图像增强等操作;然后,采用智能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分类;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分类结果,分析地表特征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出实验区域内的变化信息,其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地表特征监测的重要手段,在农业、林业、水利、环境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该领域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未来,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将朝着高精度、自动化、实时性的方向发展,为地球表面信息的获取和保护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步,智能分类等高级算法将在变化检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变化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的成本也将逐渐降低,使得这项技术更具实际推广价值。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及时序监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及时序监测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及时序监测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及时序监测是一项重要的遥感技术应用,旨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的时序信息,快速、准确地检测和监测地表环境的变化情况。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资源环境监测、城市规划、自然灾害评估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实现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1. 基于阈值的变化检测算法基于阈值的变化检测算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设定阈值,将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像素值之差与阈值进行比较,超过阈值的像素则被判定为变化区域。

该算法计算简单,速度快,但对光照、阴影等因素敏感,容易产生误检和漏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算法进行进一步优化。

2. 基于统计的变化检测算法基于统计的变化检测算法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分析地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

常用的统计模型有高斯模型、卡方模型等。

该算法能够考虑到像素间的关联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面对大范围区域或多时期遥感影像时,统计模型的计算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计算资源。

3. 基于时空关系的变化检测算法基于时空关系的变化检测算法利用遥感影像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地物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

例如,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提取出代表地物变化的关键特征,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特征向量来判断地物是否发生变化。

该算法能够克服光照、阴影等因素的干扰,对地物的长期动态变化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然而,在多时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过程中,需要解决遥感影像的对准、配准和分类等问题,对数据的要求较高。

二、时序监测的意义与应用1. 资源环境监测利用遥感影像的时序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资源环境的变化,包括耕地面积的变化、水体的扩张或退缩、林地的砍伐或恢复等。

这些信息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推动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

通过时序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城市的发展动态,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流程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流程

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流程遥感影像是测绘技术中至关重要的数据来源,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可以有效地监测和分析地表的动态变化,为后续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流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法。

首先,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影像辐射校正,主要是对原始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以消除大气和光照条件对影像的影响。

第二步是几何校正,通过对影像进行配准和去除几何形变,使得不同时期的影像具有相同的空间参考。

第三步是时间一致性校正,将不同时间的影像进行归一化,以消除不同时期的亮度差异。

第四步是变化检测算法的选择和应用,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基于阈值、基于差异图像、基于分类器等等。

最后一步是结果分析和解译,将变化检测的结果与实际地物进行对比和验证,进行解释和分析。

然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影像质量问题,由于拍摄条件和传感器参数的不同,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间往往存在亮度、纹理和光谱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校正,以提高数据质量。

其次是遥感影像的时空分辨率问题,由于影像受限于传感器的能力和拍摄设备的要求,时空分辨率有时无法满足具体应用的需求,需要进行数据插值和空间统计分析。

再次是遥感影像的数据量巨大,处理和存储的难度较大,需要借助高性能计算和云平台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最后,变化检测结果的解释和精度评定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复杂地形和高密度地物的解译可能会存在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研究者们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影像质量问题上,人们不断探索和改进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的算法,以及时空一致性校正的方法,以提高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在时空分辨率问题上,人们提出了多尺度分析和数据融合的方法,将不同分辨率和不同时间的影像进行融合,以得到更准确的变化信息。

在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云平台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为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便利。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我们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提供了高效且全面的手段。

其中,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与分析更是在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监测、环境变化研究以及灾害评估等。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获取的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识别和确定其中发生变化的部分。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要进行有效的变化检测,首先得有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

这些影像可以来自不同的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

例如,光学影像在清晰地反映地物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而雷达影像则能够穿透云层,在恶劣天气下依然能够获取数据,但在解读和分析上相对较为复杂。

在获取到遥感影像后,接下来就是对影像进行预处理。

这一步骤就像是为后续的变化检测工作“打扫战场”,清除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干扰因素。

预处理通常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等。

几何校正用于消除由于传感器姿态、地形起伏等因素导致的影像几何变形;辐射校正则是为了校正由于光照条件、传感器灵敏度等引起的辐射差异;大气校正则是为了消除大气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使得影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地物的特性。

有了预处理后的影像,就可以进入变化检测的核心环节了。

目前,常用的变化检测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基于像元的方法和基于对象的方法。

基于像元的方法直接对影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分析和比较,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容易受到噪声和“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的影响。

基于对象的方法则首先将影像分割成不同的对象,然后对这些对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相对来说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地物类型和空间关系,但计算量较大,对分割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变化检测方法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ENVI实验教程(7)实验七、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ENVI实验教程(7)实验七、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ENVI实验教程(7)实验七、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一、实验目的熟悉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主要方法熟练ENVI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流程和主要步骤掌握ENVI 常用变化检测工具二、实验基本要求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程序。

上机操作本模块的运行和应用。

保存与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报告中要求有清晰的步骤及相应结果(图或表等)。

三、实验时间和地点地点:时间:四、实验条件硬件:PC电脑(Windows 10操作系统)软件:ENVI 5.1参考资料:《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第12章使用数据:…\第12章遥感动态监测五、实验内容图像直接比较法分类后比较法流程化动态监测工具六、注意事项1、直接比较法中变化阈值的确定(自动阈值选择法与感兴趣统计分析法)2、变化检测前的预处理操作(影像匹配和辐射校正)七、实验主要步骤1.图像直接比较法(1) 将两时相影像同时打开,july_00_quac.img和july_06_quac.img。

(2) 在Toolbox中,单击/Change Detection/Change Detection Difference Map,分别选择前一时相影像july_00_quac.img一个波段,这里选择第四波段,选择后一时相影像july_06_quac.img的一个波段,这里选择第四波段。

(3) 在Compute Difference Map Input Parameters面板中。

(4) 选择一个路径输出。

(5) 结果查看和统计。

显示结果,在ToolBox中,打开/Classification/Post Classification/Class Statistics,统计各个变化。

2.分类后比较法(1) 打开两个时相的分类结果图ag_08_maxlike.img和ag_09_maxlike.img。

(2) 在Toolbox中,打开/Change Detection/Change Detection Statistics,选择ag_08_maxlike.img作为前时相分类图(Initial State),ag_09_maxlike.img作为后时相分类图(Final State)。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一、本文概述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变化检测领域,遥感影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的方法、技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遥感影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变化检测中的应用背景,然后重点分析不同变化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遥感影像在变化检测领域的更深入应用和发展。

二、遥感影像基础知识遥感影像,也称为卫星影像或航空影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遥感影像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大范围、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变化检测领域,遥感影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影像的获取依赖于各种遥感平台,如卫星、无人机和飞机等。

这些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能够捕获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信息,从而生成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多种类型的遥感影像。

每种类型的遥感影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例如多光谱影像能够提供丰富的植被信息,而雷达影像则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获取地表信息。

遥感影像通常具有丰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影像中地物细节的表达能力,光谱分辨率则反映了影像对不同地物类型的识别能力,而时间分辨率则体现了影像获取的频率。

这些分辨率的提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识别地表变化,为变化检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操作,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以消除影像中的畸变和误差,提高影像的质量。

为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还需要运用各种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如滤波、增强、分割、分类等。

遥感影像是变化检测的重要数据源,掌握遥感影像的基础知识对于有效开展变化检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监测和评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ENVI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ENVI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1.森林开采监测打开实习数据0-森林开采监测下的实习数据。

✓Compute Difference Map选择basic tools/change detection/ Compute Difference Map,分别选择原始的影像july_06与july_00,在弹出的Compute Difference Map inputparameters窗口下,查看define class thresholds,no change表示没有变化,change(-1表示减少,change(+1表示增加;其他默认选项不变,勾选normalize data range[0-1],选择输出路径与文件名为com_diff。

选择classification/post 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to vector,在输入图层中选择上一步生成的结果,弹出窗口中选择全部,保存路径生成结果,转化为矢量。

(由于耗时过多,故可以不做✓Image Difference打开ENVI Zoom 4.8,将原始的影像导入到其中,在ENVI Zoom窗口下的toolbox 中选择image change,弹出image change detection的对话框,将time1classification image file选择为00年影像,点击OK,time2 classificationimage file中选择06年影像数据,点击OK,选择下一步,保持默认设置,选择下一步,选择image difference,选择下一步,选择difference of3.耕地变化监测Change Detection Statistics Thematic Change首先加载两幅影像ag_08_maxlike.img,ag_09_maxlike.img,观察影像信息,我们发现,其中黄色的是休耕地,绿色的是有农作物覆盖的农田农田,黄褐色的是留茬地,蓝色是水体,灰色是裸岩。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指通过对不同时间拍摄或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以识别出地表或地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田管理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首先,进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需要采集或获取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数据。

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和无人机影像。

卫星影像具有全球范围、高空间分辨率和定期获取的优势,适用于大尺度的变化检测。

航空影像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丰富的光谱信息,适用于中小尺度的变化检测。

无人机影像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具有高分辨率和丰富的光谱信息,还能够灵活地获取多视角影像,适用于小尺度的变化检测。

其次,对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是进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关键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影像噪声、纠正大气、几何校正等。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配准。

辐射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数字值转换为地表反射率或辐射通量,以消除不同时间和传感器下的辐射差异。

大气校正是根据光谱信息和大气传输模型,消除大气散射和吸收对遥感影像的影响。

影像配准是将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以消除由于不同角度、姿态和传感器导致的差异。

然后,进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核心是进行像元级的变化检测。

像元级的变化检测是通过对相同地理位置的遥感影像像元的对比来判断地表或地物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像元级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差值法、比值法、分类法和统计法。

差值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像元的差值来判断变化情况,如NDVI差值、变化向量差值。

比值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像元的比值来判断变化情况,如NDVI比值、主成分比值。

分类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或非监督分类,然后比较分类结果来判断变化情况。

统计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像元的统计指标,如均值、标准差、比例等,来判断变化情况。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综述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综述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已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本文旨在综述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以期对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领域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然后重点阐述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基于像素的方法、基于对象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

本文还探讨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城市扩张、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当前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遥感影像变化检测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的遥感影像,识别并提取地表覆盖和特征变化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遥感影像的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三个层次的变化检测。

在像素级变化检测中,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像素级别的比较,直接识别出发生变化的区域。

这种方法通常依赖于像素值的差异,如灰度值、色彩值等,通过设定阈值或采用统计方法来判断像素是否发生变化。

像素级变化检测能够提供较为精细的变化信息,但也可能受到噪声、光照条件、传感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特征级变化检测则侧重于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出关键特征,如纹理、形状、边缘等,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变化分析。

这种方法通过提取和比较不同时相影像中的特征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出地表覆盖和特征的变化。

特征级变化检测通常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如滤波、增强等,以提高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决策级变化检测是在更高层次上对遥感影像进行变化分析。

它通常基于分类或目标识别的结果,通过比较不同时相影像的分类结果或目标识别结果,来判断地表覆盖和特征的变化。

决策级变化检测可以提供更加宏观和全面的变化信息,但也需要更加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支持。

(完整word版)ENVI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完整word版)ENVI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据1-森林开采监测文件夹july_00_quac.img 2000年的TM5图像july_06_quac.img 2006年的TM5图像2-林冠变化监测文件夹aug_25_2007.img 2007年的快鸟图像oct_07_2002.img 2002年的快鸟图像3-农业用地变化监测ag_08_quac.img 2008年Landsattm图像ag_09_quac.img 2009年Landsattm图像Greenfields 农田Stubble field 留茬地Fallow field/Bare soil 休耕地/裸土地Water水体Bare ground/rock裸地/裸岩地操作方法及过程1.森林开采监测打开实习数据0-森林开采监测下的实习数据。

✓Compute Difference Map选择basic tools/change detection/ Compute Difference Map,分别选择原始的影像july_06与july_00,在弹出的Compute Difference Map input parameters窗口下,查看define class thresholds,nochange表示没有变化,change(-1)表示减少,change(+1)表示增加;其他默认选项不变,勾选normalize data range[0-1],选择输出路径与文件名为com_diff。

选择classification/post 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to vector,在输入图层中选择上一步生成的结果,弹出窗口中选择全部,保存路径生成结果,转化为矢量。

(由于耗时过多,故可以不做)✓Image Difference打开ENVI Zoom 4.8,将原始的影像导入到其中,在ENVI Zoom窗口下的toolbox中选择image change,弹出image change detection 的对话框,将time 1classification image file选择为00年影像,点击OK,time2 classification image file中选择06年影像数据,点击OK,选择下一步,保持默认设置,选择下一步,选择image difference,选择下一步,选择difference of feature index,继续选择下一步,直到弹出cleanup窗口,将smooth kernel size改为3,aggregate minimum size 改为30,选择进行下一步,选择输出路径与文件名,点击finish,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报告学院:专业:指导老师:小组成员:2013年 5月1、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概念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指利用多时相获取的覆盖同一地表区域的遥感影像及其它辅助数据来确定和分析地表变化。

它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不同时段目标或现象状态的变化进行识别、分析;它能确定一定时间间隔内地物或现象的变化,并提供地物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定性与定量信息。

由此可知,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从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中,定量地分析和确定地物变化的特征和过程。

它涉及到变化的类型、分布状况及变化信息的描述,即需要确定变化前后的地物类型、界限和分析变化的属性。

变化检测的研究对象为地物,包括自然地物和人造地物,其中人造地物在军事上常被称为目标。

描述地物的特性包括:空间分布特性、波谱反射与辐射特性、时相变化特性。

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环境变迁动态监测、自然灾害监测、违章建筑物查处、军事目标打击效果分析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变化检测通常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即确定研究区域内地物是否发生了变化;(2)标定变化发生的区域,即确定在何处发生了变化,将变化像元与未变化像元区分开来;(3)鉴别变化的性质,给出在每个变化像元上所发生变化的类型,即确定变化前后该像元处的地物类型;(4)评估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模式。

其中,前两个方面是变化检测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而后两个方面则根据应用要求决定是否需要做。

2、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三个层次遥感图像分析过程中通常包括数据层处理、特征层处理和目标层处理三个过程。

依据这三个层次划分,可将变化检测分为:像元级变化检测、特征级变化检测和目标级变化检测。

(1)像元级变化检测是指直接在采集的原始图像上进行变化检测。

尽管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它是基于最原始的图像数据,能更多地保留图像原有的真实感,提供其它变化检测层次所不能提供的细微信息,因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变化检测方法都是像元级变化检测。

(2)特征级变化检测是采用一定的算法先从原始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如边缘、形状、轮廓、纹理等,然后对这些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变化检测。

由于特征级的变化检测对特征进行关联处理,把特征分类成有意义的组合,因而它对特征属性的判断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但它不是基于原始数据而是特征,所以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的部分丢失,难以提供细微信息。

(3) 目标级变化检测主要检测某些特定对象( 比如道路、房屋等具有明确含义的目标) ,是在图像理解和图像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检测,它是一种基于目标模型的高层分析方法。

变化检测的三个层次在实现上各有优缺点,在具体的变化检测中究竟检测到哪个层次是根据任务的需要确定的。

像元级的变化检测保持了尽可能多的原始信息,具有特征级和目标级层次上所不具备的细节信息,但像元级变化检测仅考虑像素属性的变化,而未考虑其空间等特征属性的变化;特征级变化检测不仅考虑到空间形状的变化,而且还要考虑特征属性的变化,但特征级的变化检测依赖于特征提取的结果,但特征提取本身比较困难;目标级的变化检测最大的优点是它接近用户的需求,检测的结果可直接应用,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取的困难性。

3、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一般流程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一般处理流程包括图像预处理、变化检测及检测结果输出三个部分。

如下图所示:前一时相变确定变化变两期检遥感影像化化遥感测特信影像辅助信息结征息预处果后一时相提分理遥感影像取非确定变化析图一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一般流程图(1)预处理由于获取条件的差异, 多时相遥感图像中存在非地物变化而造成的图像变化。

因此,消除非地物变化是变化检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在图像预处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过程是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

(2)变化信息获取变化信息获取是变化检测处理中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先根据变化检测对象,进行变化特征提取( 包括光谱特征及结构特征) 。

提取的变化特征,有些可以直接用于变化分析称为确定变化特征;有些不能直接用于变化分析,需要结合辅助信息( 如在目标级的变化检测中,需要结合目标的模型来描述变化) 称为非确定变化特征。

最后对变化信息进行分析与描述得到检测结果。

(3) 检测结果后处理及输出变化检测的后处理是指对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再次处理以满足实际需求。

主要方法包括滤波处理、数学形态学处理等。

变化检测的结果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以报表的形式输出,也可以以变化图的形式输出,还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

通常情况下,像元级的变化检测是将变化和未变化的区域以二值图的方式进行表示。

在特征级和目标级的变化检测中,不仅需要标注出变化的特征或目标,而且需要输出描述特征或目标变化的各种参数。

4、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的主要方法及特点遥感影像变化信息提取是变化检测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所出现的各种变化检测方法也都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是否要进行分类可分为直接比较法和分类后比较法;按照选取对象的粒度可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和对象级三种检测方法;按照是否需要先验信息可分为监督比较法和非监督比较法;按照采取的数学方法不同可分为代数运算法、变换法、分类法、GIS法、高级模型法等七种。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变化检测算法。

(1) 图像差值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遥感变化检测方法。

它将两个时相的遥感图像按波段进行逐像元相减,从而生成一幅新的代表两个时相间光谱变化的差值图像。

即在理想的情况下,对其差值分析确定合适的阈值即可得到反映地表变化的结果。

这种方法的数学形式如下式:式中为两个时相影像波段k 在第i 行第j 列像素差值,分别为两个时相的影像k 波段 (i ,j) 像素点的像素值,为选择的阈值。

图二前一时期遥感影像图三后一时期遥感影像图四经差分法处理后的影像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简单、直接,便于解释结果。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提供变化和未变化得信息,不能提供具体的地物变化信息。

其次,这种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阈值。

另外,由于两组不同的绝对数值能产生相同的差值,使得差值法有时无法适当地处理检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

(2) 图像比值法图像比值法与图像差值法原理类似,也是一个可以快速得到变化区域的方法。

法是计算多时相图像对应像素灰度值的比值。

如果在一个像素上没有发生变化,1,如果在此像素上发生变化,则比值远大于或远小于l ,数学表达式如下:图像比值则比值接近图五经比值法处理后的影像相比于图像差值法,比值法对于图像上的乘性噪声是不敏感的。

如果每一幅图像的对应像素灰度值相同,则有,表示没有变化发生;对于变化区域,根据变化方向的不同,比值会远大于 l 或远小于 l 。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影像间因太阳高度角,阴影和地形不同造成的影响。

(3)变化矢量分析变化矢量分析法(Changer Vector Analysis,CVA)是一种研究输入数据辐射变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两个时相的多光谱遥感影像中对成像元光谱值视为多维光谱空间中的一对点,用这对点所构成的向量来描述该像元在两时相间发生的变化,称这个向量为光谱变化矢量。

利用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所有包含在不同时相多光谱数据中的变化信息。

该方法对不同传感器的数据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图六经变化矢量分析法处理后的影像跟算术运算法一样,变化强度阈值的确定也是变化向量分析法的关键问题之一。

常用的方法大都局限在仅通过变化强度这一种特征本身来确定分割阈值:一些方法是采用反复试验或个人经验来确定,主观性较强;一些方法是采用变化强度图的均值和标准差的线性组合来表示阈值。

变化矢量分折法可以利用较多甚至全部的波段来探测变化像元,凶此避免了单一波段比较所带来的信息不完整,而且可以通过变化矢量的方向提供变化类型信息。

但是随着波段数的增加,变化类型的判断会很困难。

(4) 图像的分类比较分类后比较方法用于对多时相图像的每-N图像单独进行分类,然后对分类结果图像进行比较。

如果对应像素的类别标签相同,则认为该像素没有发生变化,否则认为该像素发生了变化。

分类的方法可以是监督分类方法也可以是非监督分类方法。

一般前者比后者的分类精度高。

对于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来说,多采用监督分类方法。

我们组采用的方法是监督分类方法中的LQ2神经网络分类法。

将图像进行 AOI(Automatic Optic Inspection )编辑,采样,设置水体为蓝色,建筑为红色,林地为绿色,裸地为灰色。

如图:图九前一时期影像 LQ2神经网络分类后图十后一时期影像LQ2神经网络分类后图十一经分类后比较法处理后的影像变化检测报告:结合图像和变化检测报告可知:建筑增多,林地和裸地减少,在黄色圈圈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后一时期图像较前一时期图像多了一个码头。

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所发生的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大气状况,土壤湿度状况,物候特征等。

两幅原始图像中后一时期图像很明显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

建筑,林地,裸地等的变化还可能由时代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引起。

分类后比较法在使用时也会受到自身的一些限制。

这些限制因素包括:1)对不同时相影像分别做分类,会导致工作量很大,而通常变化区域在研究区域中所占的比率相对较小,使得针对未变化区域的分类形成了大量的重复工作。

2)分类后比较法对于类别的合理划分要求比较高:类别划分得过细就会产生大量的边缘点,从而造成检测误差的增加,类别划分得过粗又会忽略一些类别之间的差异,不能很好的反映实际情况。

3)分类和变化检测步骤的分离:当分类与变化检测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过程时,比较分析的数据就是从原始的两幅图像中得到的处理后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造成信息的丧失。

4)分类后比较法对于分类错误比较敏感:分类后比较法需要对用于变化检测的多幅图像分别分类,任何一幅图像的分类错误都会造成结果的错误,相当于增加了错误发生的几率。

尽管分类后比较法存在着精度方面的缺陷,但由于其方法简单,同时具有可以回避多时相影像获取环境条件和传感器不同所带来的辐射归一化问题,可以直接获取变化的类型,可以进行两个时相以上的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分析等优点,故仍然被经常使用。

(5) 植被指数差值法植被指数差值法是将两个时相的植被指数来代替原始图像灰度,因而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植被覆盖的变化。

此方法是通过比较影像的植被指数值来确定变化的一种检测方法。

利用光学传感器近红外波段与红光波段对植被的显著的响应差,通过比值突出植被信息,再通过阈值提取植被信息和非植被信息。

由于植物普遍对红光强烈吸收,对近红外光强烈反射,因此红光和近红外波段之间的比值有利于提高光谱差异。

根据实际需要,在进行变化检测时可采用不同的植被指数,如比值植被指数(RVI) ,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转换植被指数 (TVI)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