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简述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简述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简述摘要:一、初中化学学科概述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模块划分1.物质及其变化2.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3.原子和分子结构4.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5.化学反应类型和基本规律6.溶液和浓度7.气体、液体和固体8.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9.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0.环保与化学安全教育正文:一、初中化学学科概述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模块划分1.物质及其变化初中化学教学伊始,学生将学习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和变化。

这一模块涵盖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将学习化学计量法则,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表达形式。

3.原子和分子结构在这一模块,学生将学习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探讨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学生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和周期律原理,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5.化学反应类型和基本规律本模块重点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探讨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

6.溶液和浓度学生将学习溶液的概念、分类和性质,掌握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方法,了解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7.气体、液体和固体本模块涉及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状态变化以及相态图的绘制,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8.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初中化学课程注重实验教学,学生将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9.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将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如酸、碱、盐等,了解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提高化学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概念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分析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基本化学概念;2. 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基本化学概念的掌握;2. 能够运用化学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黑板、多媒体设备;2.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概念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新概念,并在教材上做好笔记。

三、课堂讲解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详细讲解化学概念的定义和特点;2.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疑问;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化学概念。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解决问题;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概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化学概念。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化学概念;2. 教师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以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化学概念教学既要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普遍规律并总结成概念,实现从情境到概念的理论构建(即从“情境化”到“去情境化”的过程),又要能将概念还原到现实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概念到应用的经验还原(即从“去情境化”到“再情境化”的过程)。

本文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对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进行分析。

一、概念教学的特点与困境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后形成的,其特点是用词或词组来对共性进行表达。

如“溶液”的定义为“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从概念中抽取出的关于溶液特征的有效词组有“均一”“稳定”,关于溶液形成本质的有效词组有“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混合物”。

这就是人们从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分散系中提取出来的共性,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共性去继续其他思维活动,如溶液的导电性分析、浊度分析、溶解度分析等等。

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缺乏兴趣和理解力,需要大量感性认识的支撑。

情境正是提供感性支撑的最佳途径。

从学习心理角度看,有趣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从学习经验角度看,熟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知的基础,促进了概念形成;从学习发展角度看,情境的变化能带动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

但仅靠学生在情境中对概念进行轮廓性的概括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对概念进行科学化概括,体会思维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若不能及时去情境化,还原对概念的理性认知,学生就难以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转化过程;同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在情境的发展和变化中反复锤炼,只有通过“再情境化”,创设与初始情境相关联的迁移情境,利用所学概念解决新的问题,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真正实现概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概念形成策略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应用-----以化学变化应为例

概念形成策略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应用-----以化学变化应为例

概念形成策略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应用-----以化学变化应为例发布时间:2021-07-15T11:32:38.71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作者:陈米珍[导读] 中学化学概念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陈米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第六中学 665000摘要:中学化学概念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定义、原理和反应规律三部分内容。

概念是化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是构成化学知识网络中的节点,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框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是分成三个阶段:阶段一:呈现概念的定义或数据;阶段二:验证概念的猜想;阶段三:分析思考过程和思维策略。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概念;概念形成策略;化学变化中学化学概念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定义、原理和反应规律三部分内容。

概念是化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是构成化学知识网络中的节点,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框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只有掌握了化学基本概念,才能筑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才能加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基本概念多且繁杂,并具有一定得抽象性和概括性等特点容易造成学习困难,挫伤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老师需要充分把握的是,启发式的要求适用于任何概念内容的形成过程,应该充分调动起学习者的各项思维活动,如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概念的认知程度。

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是分成三个阶段,下面就以化学变化为列来说明化学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模式:阶段一:呈现概念的定义或数据 -------化学变化1.教师呈现合适的正例和反例正例:(1)铁钉在潮湿的空气里面会生锈;(2)向石灰石中加入盐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3)向蓝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蓝色沉淀生成;(4)木条燃烧反例:(1)水的沸腾;(2)把硫酸铜晶体放在研钵里面用研杵研碎;(3)石蜡受热熔;(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学生比较正例和反列的特征正列:(1)是铁钉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2)石灰石中加入盐酸后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混浊;(3)木条烧尽反列:(1)水沸腾之后,等冷却之后还是水;(2)只是有块状变粉末状;(3)石蜡融化后还是蜡烛;3.学生形成和检验假设4.学生根据这些基本的特征给出一个定义化学变化:反应后有其他物质生成。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2. 化学实验: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和技术、实验方法与步骤;3.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4.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与特性。

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化学的神秘世界;2. 基本概念教学: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示范,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5. 练习与巩固:进行相关练习和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及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2. 练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考核;3. 大作业: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资源:1. 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等相关教学资源;2. 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

教学环节设计:1. 操作示范:教师进行实验操作示范;2.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3. 案例分析:带领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化学现象的规律性。

补充说明:1. 鼓励学生多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2. 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摘要: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为例,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主线,开展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研究,并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对“质量守恒定律”提出了四条教学建议,供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引言:“教学评一致性”理论要求教师在研究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课堂评价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发展,并使其达到一致的程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内容。

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为化学教师即应该通过运用相关专业教学技术方法实现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优化,此时,将“教学评一致性”理论引入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即为一种可供研究和应用的教学方法。

一、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课程目标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为: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养成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符合个人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而在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描述,这表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化学学科核心知识、技能及能力等方面的描述,而不是简单地指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前期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实际教学推进过程中明确课程目标——合理引导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物质变化中的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去。

通过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部分的概念和意义的过程,使其更好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对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升,从而使其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二、整合化学教材内容,把握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并遵循“学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整合教材内容,按照新课导入、探究学习、复习巩固、课堂小结四个阶段组织教学活动。

初中化学概念实际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实际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实际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认识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常见的化学反应实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特征。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常伴随着新物质的
生成。

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起始物质的消失、生成物质的产生、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2.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化学反应的特征,如铁锈的生成、火焰的燃烧等。

三、实验操作(25分钟)
1.选择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醋和小苏打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2.让学生写下实验观察记录,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总结出化学反应的特征。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并帮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化
学反应是常见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

通过实际例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初中化学“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初中化学“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初中化学“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提出了基于大概念整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的明确要求 ,本文就如何落实该要求进行探讨。

1基于大概念创建教学单元1.1教学单元含义与类型教学单元是课程中由若干课时或子课题组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 。

根据教学单元主题性质的不同,化学教学单元可分为学科主题单元与社会议题单元两种类型。

学科主题单元是基于学科知识的某些共性特征而组建的教学单元,如“ 氧化还原反应” “ 电离与离子反应” 等主题教学单元。

社会议题单元是将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热点问题作为单元主题,在此情景框架下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如“ 科学防疫” “ 新能源汽车是否会取代燃油汽车” 等社会议题类单元教学 。

学科主题单元外显了学科核心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社会议题单元将化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情景密切联系,有利于知识情景化和激发学习兴趣。

这两种类型的教学单元各有优势,在实际教学中常会交叉融合。

1.2如何创设教学单元创设教学单元是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单元时常纠结是否需要对教材章节内容进行重组以构建新的教学单元。

例如,有教师纠结是否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与第九单元“ 溶液” 整合为一个教学单元,因为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均与水有关,而且水和溶液在课程标准中也是并列在同一个主题内容中。

笔者认为在分析教材内容并进行教学内容重组时需要从课程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的本质联系以及学生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仍以上述人教版化学教材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有四个课题:“ 课题1爱护水资源” “ 课题2水的净化”“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如果以水为联系点,那么前三个课题的确可以与第九单元“溶液”整合在一起。

但从学科本质角度,课题3 和课题4培养的是认识物质组成的思路与方法,因此这些教学内容与第三单元的“物质构成的奥秘”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联系。

大概念视角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大概念视角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大概念视角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研究摘要: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教学方针的体现。

该领域的核心知识定义了正确的价值观、必要性和学生在学习该学科后必须达到的关键能力,并结合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关系和三维价值目标。

钟启泉先生指出,“基于核心质量标准单元的课程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单元化教学是基于更广泛概念的课程和课程改革的基石之一,目前,它已成为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趋势和热点问题。

教学单元的设计侧重于学科的基本概念。

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发教学单元。

单元设计是对中等教育课程的重新设计,它提供了一个连接核心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共同概念。

关键词:大概念;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引言新课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积累,还要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科学习中得到培养,实现创新思维。

大概念理念要求科学教育在将基础知识教给学生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观念,让学生学会对科学本身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且从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能力。

一、大概念概述大概念是抽象的,并非具体知识性概念或名词,它反映的是学科本质,通过建立不同知识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形成某种有组织、有结构的“核心概念”“知识模型”或“学科大图景”。

大概念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

跨学科大概念是指不同学科所共通的原理、观念、思想和方法。

学科大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地位的、能反映学科本质的、具有较为广泛适用性和解释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提到“大概念是从具体中来到具体中去”。

大概念是从事实知识、概念中提炼出来,又应用到相似环境、相关环境中,是一个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大概念具有以下特征。

中心性:大概念是一个聚合概念,反映的是学科中心地位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结构。

抽象性和统摄性:大概念是从众多具体史实或概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概念或原理。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作者:***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14期“教、學、评”一体化理念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结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有力支撑。

依据“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设计“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他们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课前导入、知识讲解、示范实验、学生自主实验以及讨论交流等环节,使学生在参与中收获更多,从而实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这一化学概念。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探究学习。

在评价方法上,我综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如考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多角度、多维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

本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三幅图片,分别是木头燃烧后留下灰烬的图片、蜡烛燃烧留下蜡油的图片以及铁钉生锈的图片。

我让学生观看三幅图片并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木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属于化学反应,经过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会增加还是减少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木头、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减少。

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

”我继续提问:“那这种现象是否可以证明物质发生反应后质量会变化?”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认为会发生变化。

(二)示范实验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接着做了一个实验(见图1):一个底部铺有细腻沙子的锥形瓶,其瓶口装置了一个单孔橡皮塞,内插一根玻璃管。

玻璃管的底部恰好触碰锥形瓶底部的沙子,而上部则套有一个小气球。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以下几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
学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

实验中需要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等步骤,这些步骤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实验
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化学实验需要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
并且往往需要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
探究精神,让他们对知识更加感兴趣。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需要
实际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从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进而提高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化学实验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合
作完成实验任务。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贡献,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
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化学实
验的开展和管理,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入门基本概念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入门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化学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原子、元素、化合物、分子等基本化学概念的介绍。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化合物和分子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化学反应,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介绍原子和元素(10分钟)
1. 介绍原子的概念及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2. 介绍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三、介绍化合物和分子(15分钟)
1. 介绍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由元素组成的特点。

2. 介绍分子的概念及其是化合物中最小的独立结构单元。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并观察化学实验中的现象。

五、小结回顾(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对于进一步的学习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原子、元素、化合物和分子等基本概念,为深入学习化学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化学实验,并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概念的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的作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概念的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重要性。

2. 能够运用化学概念解释现象和实验结果。

3.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化学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

2. 如何运用化学概念解释现象和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概念解释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化学实验和现象。

2. 各种化学概念的案例分析。

3. 教师精心准备的教案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化学实验或现象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化学概念作用的思考和讨论。

二、理论分析(15分钟)1. 讲解化学概念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2. 分析化学概念对于解释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实用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以不同的案例分析为例,让学生运用化学概念解释问题,加深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一个化学实验或现象背后的化学概念及其作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将化学概念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概念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概念解释现象和实验结果,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能够区分物质和化学物质;
4.理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
3. 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区分;
4.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出化学的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别;
3. 讲解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概念及区分;
4. 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三、例题练习
1. 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例子,判断其中是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2. 给学生一些物质名称,让他们判断其中哪些是化学物质;
3. 给出几个简单的原子和分子的示例,让学生分辨。

四、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
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写出几个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几种物质属于哪种类别等。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深刻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并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探索

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探索

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探索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单元教学是对知识点的模块化组构,整体单元教学逐渐备受关注。

通过单元教学可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化与整体化,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

同时,大概念教学也是以学科大概念为前提,使课程内容趋向于结构化,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大概念在理念上与单元教学相统一,基于此本文以初中化学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大概念背景下,开展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大概念前言:随着新课改与素质化教育的推行,初中化学课堂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更多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都投身进入化学的教学课堂,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化学学科素养的学生,化学这门学科在其性质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

同时对于初中化学来讲,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应当整体把握整个单元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化学知识的结构性。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单元教学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一、大概念下单元教学设计大概念下单元教学设计,在特征上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

其整体性体现在开展教学设计中以整单元的视角开展教学设计,从整体出发理解单元内容结构,整体把握,避免出现知识点内在联系错搭的现象。

通过整体性设计,充分把控知识点结构层次,将知识点内容串联成网状形态,同时也不忽略在教学设计中的细节把控,实现整体把控与细节教学。

大概念下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体现在教学的任务、方法、目标等各种教学要素的统一系统把控,使其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互为作用,并坚守达成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大概念下单元教学设计是实现化学学科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在其进行大概念下单元教学设计时,往往会以核心素养为核心,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单元的教学要素、书本教材分析、明确单元规划、课堂实施等。

整体设计过程需坚守以生为本、以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二、开展单元设计教学的必要性1.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在初中化学中进行单元设计教学,可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化学知识体系,使其树立一个完整的化学框架。

初中化学大概念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大概念教案全册

初中化学大概念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
1. 物质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
2. 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4.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的性质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
1. 物质的颜色、硬度等性质
2. 物质的溶解性、导电性等性质
3. 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等性质
4. 物质的密度、沸点、熔点等性质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4.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第四单元:酸碱中和反应
1. 酸碱的定义及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4. pH值的概念及其测量
第五单元:金属与非金属
1. 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2. 非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
4. 金属的防护和利用
第六单元:碱性物质及其应用
1. 碱的性质及应用
2. 碱性物质的化学性质
3. 碱性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碱性物质的制备和纯度检验
第七单元:有机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 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八单元:化学能量
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2. 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计算
4. 化学燃烧和化学能源
以上为初中化学教案全册范本的大概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20-12-01T15:16:03.0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作者:叶梅[导读] 有了实验的基础,概念教学的下一步就变成了语言的表述。

叶梅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浙江温州 325000摘要:有了实验的基础,概念教学的下一步就变成了语言的表述。

我们不能小看概念的表述,尤其是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忆概念的定义,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思维的对象就不再是先前做过的实验,而是某个概念具体的定义了。

因此,让学生理解概念的表述,既是思维由形象走向抽象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复杂化学知识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化学概念;初中化学教学;概念理解一、概念表述———不能忽略关键。

譬如对于这里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定义的理解,教材上是如此描述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仔细分析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并不是分子和原子最精确的定义,但却是最适合初中学生理解的概念解释。

因此对于这些表述我们要引领学生看清楚、弄明白。

比如说其中有这样的一些关键词:保持、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构成、化学变化等。

这些关键词怎样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关键其实仍然在于将这些理解与先前做过的实验,以及其它相关实例进行结合。

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学习心理学中关于概念教学的要求的,我们认为学生的概念理解需要一个感知基础,这个基础同时又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

在上一步的生成中,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了分子和原子相关的感性认识,此时上升到语言这种理性认识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反之,如果忽视了相关的实验,而是让学生去记忆这些关键词,那是没有效果的。

二、概念理解———重在未知事例。

对概念的理解不是表现在对已知事例的解释上,而是表现在对未知事例的解释上。

因此化学概念的理解重在给学生提供与概念建立过程中相似或相反的事例,以让学生去进行判断。

如果学生判断无误,那我们认为其对概念的掌握是有效的,如果有误,则说明对于他们而言,概念仍然需要加强。

初中化学概念实际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概念实际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概念实际教案及反思
主题:化学概念实际应用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时间:1课时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理解和
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牙刷上的
牙膏、水龙头中的水等。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学反应等,
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基本的理解。

3. 实际案例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化学概念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如洗衣粉中的化学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化他们对化学概念实际应用的理解。

反思范本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导入环节引起
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化学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概念讲解环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
化学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深入展开讲解,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进
一步加强。

在实际案例分析环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在案例的选择上还可
以更具体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概念的实际应用。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仍需在概念的讲解和案例的选择上进行改进
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希望通过今后的教学实践,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
理解和应用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论文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论文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教学例谈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让学生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尽管其外表形形色色、变化无穷,但其内部是统一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物质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重新组合等。

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建立起元素观,那么在他的大脑中,物质世界是混乱无序的。

学生通过化学元素观的建立,理解有限的元素是怎样组成庞大的物质世界的。

所以,元素概念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元素”,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物质——元素”的观念。

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在编排有关元素的内容时,采用适当分散,降低难度,便于学习、接受的编写策略。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循序渐进地开展元素观建构教学。

一、感知阶段化学观念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之上的。

化学元素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具体事实的学习是化学元素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教材在元素概念出现之前,至少在两处明显做了安排,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为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奠定基础。

第一处是在绪言中,提到“就像26个英文字母可以拼出数十万个单词那样,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这是教材中最早提及元素的地方,此时教师要做的事不是告诉学生“元素具体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世间万物都是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事实。

如何让学生感知到这点呢?基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没有基础,所以采用打比方的方式还是比较合适的,如单词由英文字母拼成,一个字母可以拼成一个单词(如“a”表示“一个”),多种字母可能只拼成一个单词(如“congratulation”表示“祝贺”);再如“on”与“no”,虽然拼成的字母相同,但拼成方式不同,表达意思也不同。

初中化学概念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概念性质教案
主题:化学的概念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能够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

3. 能够分辨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的概念与性质。

2. 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与概念。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进行、生动形象。

2. 实验展示物质的化学性质。

3. 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入化学的概念,并让学生描述观察结果。

2. 正文:讲解化学的定义与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3. 实验展示:通过实验展示物质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

5.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让学生对化学的概念与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
1. 思考题:你所知道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实验报告:记录一次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性质。

3. 阅读材料:阅读相关化学知识,并做好笔记。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探究化学的概念与性质。

2.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思辨。

以上为化学概念性质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多而抽象,这些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

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通过借鉴一些名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冰雪融化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

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之前是固态水,融化之后是液态水,组成没有变,只不过它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注重实验,利用实验引出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研钵研碎块状胆矾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两个小实验来证明。

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研碎块状胆矾的过程中胆矾的形状变了,但其成分没有变;而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

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中有蓝色的沉淀物生成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

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

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
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为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澄清石灰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为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四、解剖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而且也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如果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一是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二是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三是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四是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质量。

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五、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紧扣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P72关于“盐”定义为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学生根据定义可能无法判断NH4NO3、NH4Cl等物质是否为盐。

对此,教师可以将盐的定义延伸拓展一下,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以后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就不会困惑了。

七、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
物质分类一直是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考查的方式灵活多样,题型背景层出不穷,混合物和纯净物辨析区分更是许多省市命题考查的热点。

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

如“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性质,有固定的化学式。

“混合物”至少有两种成分,每种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而且每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没有固定的化学式。

据此学生结合自己的化学认知结构便可以正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

八、系统分类,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九、强化训练,加强学习后的知识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安排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这样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教学过程的最本质特征。

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他们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牢固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综合地运用化学概念,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