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当灾难降临时,我们必须积极迎战,努力寻找解决之道,减少损失。
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象灾害的种类与原因,并提出针对各类气象灾害的防治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包括暴风雨、洪水、干旱、雪灾和台风等。
这些灾害都源于大气中湿度、温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例如,暴风雨是因为湿度高、气温悬殊造成的,洪水则是由于降雨量超过土地的排水能力而导致的。
干旱则是地区长期降雨量不足,而雪灾主要是由于严寒天气引发的。
台风则是大海上的狂风暴雨,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
了解了气象灾害的种类,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造成这些灾害的原因。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
极端降雨量、干旱和飓风等现象变得越来越常见。
其次,人类活动也对气象灾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过度的城市化、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和河流水位上涨,进而引发洪水。
既然了解了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原因,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灾害,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呢?下面,我们将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对于暴风雨和台风这类猛烈的天气现象,建立天气预警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提前预警,人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撤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对于洪水灾害,增强水库和堤坝的抗洪能力至关重要。
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合理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减少洪水的冲击。
在面临干旱时,适当的节水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应当培养良好的水资源使用习惯,并通过有效的灌溉系统和储水设备来保障农田的灌溉需求。
此外,针对雪灾,加强道路冰雪处理和交通疏导是必要的。
在冬季来临之前,对道路表面进行除雪和撒盐处理,确保交通安全。
最后,不论何种灾害,社会的关爱和互助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建立灾害救助组织和基金,提供援助和救助给受灾群众,加强互联网和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灾害防治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浅谈中国的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在科技名词定义中,自然灾害有两种解释:一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危害的自然变异和极端事件;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
如飓风、地震、海啸、干旱、洪水、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等。
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所以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而且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其中因灾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300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么,在中国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呢?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
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低温霜冻,雪灾,沙尘暴等。
比如1998年的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6年在海南登陆的特大台风达维,2008年在南方地区发生的雪灾等都是典型的气象灾害。
防护措施:1.台风。
(1)在台风天气尽量避免外出。
(2)在家时,保持家用电器处于断电的状态,且尽量避免使用电话。
(3)在遇到特大台风时,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
2.霜冻。
霜冻主要是对农作物很大,目前主要防御措施有两大类,即农业措施和物理方法。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灾害气候和气象灾害是中国国土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庞大的面积和多种地理环境造就了其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寒冷的高山地区到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然而,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中国容易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如洪水、旱灾、台风和暴雨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气候特点以及所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地跨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之间,境内形成了多种气候带。
根据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中国可分为寒冷的北方地区、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
北方地区主要受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湿润。
南方地区则主要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冬季相对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而潮湿。
中国的气象灾害1. 洪水:中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在夏季和秋季,大量降雨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并可能引发洪水。
洪水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 旱灾:尽管中国整体上降雨充沛,但某些地区却经常面临干旱的威胁。
干旱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作物减产、牲畜死亡和饮水困难等问题。
3. 台风:台风是中国南部和东部海岸的常见气象灾害。
这些热带风暴经常带来狂风、暴雨和海啸,给当地居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4. 暴雨:中国的气候多变,某些地区时常受到暴雨袭击。
暴雨造成的降水量巨大,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应对气候与气象灾害的措施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减轻气候和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针对不同灾害的主要应对措施:1. 洪水管理:为了减轻洪水带来的危害,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防洪措施,包括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加强河道清淤和完善洪水警报体系等。
2. 干旱应对:为了应对干旱,中国积极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气象灾害安全指南
气象灾害安全指南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象过程和气象现象导致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灾害。
在面临气象灾害时,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就气象灾害安全指南展开详细分析,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台风安全防范指南1.了解预警信息: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掌握消息,避免成为灾害的无辜受害者。
2.做好储备准备:在台风来临前,为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确保有足够的应急物资。
3.确保住房安全:加固窗户、门窗,疏通排水系统,修剪周围树木,确保住房的结构安全。
4.避免外出:尽量避免在台风来临时外出,特别是在台风中心经过的时间段,避免受到危险。
二、暴雨洪涝安全指南1.防止积水灾害:清理屋顶和雨水管道,确保顺畅的排水系统,防止水淹进房屋。
2.避免涉水行走:遇到大面积积水时,避免涉水行走,以免发生危险事件。
3.加强防护措施:在暴雨来临前,加固门窗、移动贵重物品,确保自家财产的安全。
4.保持合理储备:储备充足的食品、饮用水、防雨衣等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三、大风安全指南1.加固建筑物:对于易受大风影响的建筑物,加强结构的稳固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2.固定室外物品:清理院落中的杂物,固定花盆、园艺设施等,以减少大风带来的风险。
3.远离高空危险区域:避免靠近高楼、树木等易被大风破坏的地方,确保人身安全。
4.妥善安置宠物:为宠物提供安全的住处,确保它们不会受到大风的伤害。
综上所述,面对气象灾害,我们需要了解预警信息,做好储备准备,确保住房安全。
在暴雨和洪涝灾害中,要防止积水灾害、避免涉水行走、加强防护措施和保持合理储备。
对于大风,我们需要加固建筑物、固定室外物品、远离高空危险区域、妥善安置宠物。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近30年来所面临的气象灾害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特点。
气象灾害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灾害类型、地域分布、时间规律、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我国近30年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详细分析。
二、气象灾害类型及其特点1. 洪涝灾害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
洪涝灾害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 干旱灾害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是北方地区。
干旱灾害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容易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3. 台风灾害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台风灾害的特点是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往往伴随着强风、暴雨和潮汐等次生灾害。
三、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1. 地域分布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特征明显,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干旱灾害则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台风灾害则主要影响沿海地区。
此外,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还具有不同的次生灾害特点。
2. 时间规律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间规律特征表现为季节性和周期性。
例如,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而干旱灾害则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
此外,一些气象灾害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如台风灾害的活跃期和静息期。
四、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1. 影响因素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
其中,气候变化是导致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也会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2. 应对策略针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二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四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近年来,中国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从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和防灾减灾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洲季风区,是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首先,地震是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板块活动频繁,地震多发。
其次,洪水也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流域雨量和山洪暴发频率较高,加之气候异常变化,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最后,台风是中国夏季和秋季常见的天气现象。
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狂风不仅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内陆地区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自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该法规定了地震、水旱灾害、台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救助等方面的措施。
其次,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政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改造和搬迁工程,提高了居民的安全等级;在河流治理方面,加强了堤坝的建设,提高了抗洪能力。
此外,中国还在台风侵袭区域建设了多个海堤,以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
再次,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层次的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对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最后,加强公众的防灾教育与意识提高。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防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然而,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仍然严峻,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地震灾害的预测和监测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其次,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
高考复习:中国的气候—主要气象灾害
二、暴雨洪涝
1、成因: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1)充沛的水汽; 2、暴雨形成条件: (2)强烈的上升气流; (3)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3、分布:
世界: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4、危害: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 ②经济财产受损 5、防御措施:
暴雨洪涝防御措施
多发季节
冬半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冬、春
强冷空气,大风、 西北季风吹起干旱 成因危害 强降温、雨雪、 地区的沙尘向东南 大风 方向扩散 加强预报,做好 营造防护林,退耕 防治措施 防寒准备 还林还草
干旱
三、干旱
1、成因: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
2、分布:全年全球范围都可能发生
★频繁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5、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 特点是 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 北京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主要为 轻 度 (2)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主要集中在 春 季 原因是该季节 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少; 多快行冷锋活动(大风) (3)提出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1.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2.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C
B
典型例题: (四川高考)图1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
等压线。读图l,回答l~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 分别为
气压
气温
降水
A
0
B
A
中国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2、源地: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
空气侵入。
3、路径:
偏北路径
偏西路径
东北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 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 沿海侵入。
五、气象灾害多发区
——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
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 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1.有利: (1)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 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 界限偏北。 (2)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 动植物生长。 2.不利: (1)降水过分集中夏季,造成 洪涝 灾害严重 (2)寒潮带来的恶劣天气,台风带来的 风灾、水灾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华北、华南、江淮、西南
探究活动:
(1)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 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的季 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 初夏降水少。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 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 夏季风没到,降水少; 正值春播,农业用水量大
华北
2000年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在西北 沙漠区,而是在内蒙古中部。
5、防治措施:
①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 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 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 ②其次加强沙尘暴监测、预警;
2000年4月6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走向 和覆盖范围。
1.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 ①冬春冷空气活动多 ②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 ③人口压力大,人们毁林开荒, 森林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草原 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 致沙尘暴多发。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1. 成因气象灾害是由天气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气象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
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气象系统的紊乱,增加了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进而影响气候系统,如极端气温、降水异常等。
1.2 气象系统的异常气象系统的异常现象,如台风、龙卷风、暴雨等,都可能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
这些异常的气象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破坏力。
1.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高污染排放等,会削弱自然界的稳定性,引发气象灾害的概率增加。
2. 危害气象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以下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危害:2.1 暴雨和洪灾暴雨和洪灾会导致河流泛滥、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现象,对城市和农田造成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 干旱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2.3 风暴和台风风暴和台风引发的风灾和风暴潮会造成房屋倒塌、电力中断、海岸线侵蚀等问题,对生活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4 雪灾和冰雹雪灾和冰雹会导致交通中断、农作物冻害等问题,对农村和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3. 防治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3.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完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损失。
3.2 建设防灾设施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抗风设施建设等,提高城市和农村的抗灾能力。
3.3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加强灾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3.4 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大对气候变化的治理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象灾害的发生概率。
结论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加强预防和防治措施,提高应对能力,才能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损害。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挑战。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灾害
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灾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和多样气候的国家,常常受到气象灾害的困扰。
从严寒的东北地区到酷热的西南地区,从干旱的北方草原到多雨的南方沿海,中国的气候和气象灾害形势复杂多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气候特点以及常见的气象灾害,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气象状况以及应对这些灾害的挑战。
一、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受到其广袤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中国北方多为亚寒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南方多为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夏季常常遭受台风侵袭。
西南地区的高原气候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二、常见的气象灾害1. 暴雨和洪水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和山区常常遭遇到暴雨和洪水的困扰。
夏季的梅雨季节,南方地区持续降雨,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山区发生山洪。
此外,台风也会带来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这些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同时也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2.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中国北方地区常常受到干旱的影响。
部分地区的降水量较少,加之高温和高蒸发率,导致土地干燥,水资源短缺。
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显得尤为重要。
3. 霜冻和低温天气中国东北地区是严寒地带,常常遭受到霜冻和低温天气的影响。
在冬季,气温普遍较低,经常出现极寒天气,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此外,偶尔出现的强烈冷空气南下也会给中部和南部地区带来严寒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通也造成不小的困扰。
4. 高温和热浪中国的夏季常常伴随着高温和热浪天气。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夏季气温通常超过30摄氏度,甚至达到40摄氏度以上。
这种高温天气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为危险。
此外,高温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和农作物减产。
5. 龙卷风和暴风雪中国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常常遭受到龙卷风和暴风雪的侵袭。
龙卷风常常伴随着猛烈的风暴和大风,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
气象灾害预警与应对措施
【六年级作文】女汉子_450字
女汉子是一种让人喜爱的品质,不少人认为,女汉子就是形容一个爷们,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我的理解是:女汉子就是一个特立独行、志向高远、不拘小节而且不失优雅和高贵的女孩子。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女汉子的形象。
女汉子不是指女孩子长得像男孩子,也不是指女孩子怎么霸道或是怎么没女人味。
女汉子是指那些有勇气、敢于挑战自我的女孩子。
她们不因困难而被打倒,而是面对困难,毫不动摇。
她们不靠别人帮忙,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她们不怕失败,反而从失败中学习,汲取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女汉子有一颗坚强的心,她们属于那种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轻易放弃。
她们的心态非常好,总是看到美好的一面,不会焦虑,不会失望,即使一次次的失败,也不灰心丧气。
她们有自己坚定的目标,在路上前行,一步一步往前,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女汉子不怕寂寞,不惧孤立。
她们不依赖别人,自信又坚定,能独立解决问题,需要别人的时候才会去寻求帮助。
她们在人生的路上不惧怕孤独,反而能从孤独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女汉子不会错失风景,也会珍惜自己的生活。
她们不会纸醉金迷,不迷失方向,把握好自己的生活,知道面对舒适和挑战兼顾。
不斤斤计较,怎么样都做不到她们,知道把握住自我,过好自己的人生。
总而言之,女汉子是一种优美、独立而极具魅力的形象。
她们拥有坚强的内心,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不轻易放弃。
她们敢于挑战自己,有自己坚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充满自信与勇气,对于最好的自己,一直在努力奋斗!。
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
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一、台风应对措施1. 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以便公众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2. 加固建筑物和设施:在台风来临前,对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加固易受台风影响的部位,如窗户、屋顶等。
3. 安排人员疏散和避难:根据台风强度和路径,组织可能受灾地区的居民和游客及时疏散至安全地带或避难所,确保人员安全。
4.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台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其了解台风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二、暴雨应对措施1. 加强暴雨监测和预警:建立暴雨监测网,实时监测暴雨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公众采取防范措施。
2. 建设排水系统: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除,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3. 加强应急响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包括组织抢险救援、提供医疗救助等。
三、雷电、冰雹应对措施1. 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雷雨大风、冰雹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2. 提醒公众采取防护措施:提醒公众在雷电、冰雹天气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避免使用电器等易引雷的物品。
3. 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和分析评估工作,为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指导。
四、大雾、霾应对措施1. 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雾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
2. 了解大雾、霾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了解大雾、霾对交通运输、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个人应对措施1. 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预报信息,关注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以便做好应对准备。
2. 采取预防措施: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在台风或暴雨天气时关好窗户、加固屋顶等。
3. 准备应急物资:在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前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应急灯等。
4. 选择安全避难所: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选择安全的避难所躲避危险。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一、工程性措施1、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加强根底设施建立,尤其是进展堤防修筑、河湖整冶、水库加固、涝区治理、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一个完好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和防御干旱。
2、兴建防护林防护林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沙漠化,防御水土流失,增强农业稳产高产。
在我国,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过几年的开展,该工程完成了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是世界林业建立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生态建立工程。
“三北防护林”的建立,对农田小气候和大气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工程的措施1、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一系列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有效的减轻灾害的程度。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4 0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以及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初步形成了门类比拟齐全,布局合理的综合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2、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及预测准确的气象灾害的天气预报和及时的气候预测,特别是汛期预测,对减少损失和降低危害程度起到主要作用。
目前,已初步建成合适我国天气气候特点的、由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形式、中期集合预报形式、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形式和台风、沙尘暴、核污染扩散、大气污染数值预报形式等组成的数值天气预报形式体系。
3、气象灾害的减灾效劳目前我国的气象效劳正逐步完善,效劳领域逐步扩大,已经浸透到国民经济建立的方方面面。
效劳手段也在不断增多,目前主要使用媒体来传播信息,例如报纸、电台、电视、气象信息、网站、手机短信等,及时发布灾情,以及防灾减灾的信息,为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坏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4、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1)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
制定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气象灾害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气象灾害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气象变化无常,有时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气象灾害,如暴雨、飓风、干旱、寒潮等,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导致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甚至颗粒无收。
干旱则会使土地干裂,水源干涸,农作物因缺水而枯萎。
这不仅会影响当年的粮食产量,还可能导致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其次,气象灾害对交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暴雨可能引发洪水,冲毁道路和桥梁,导致交通中断。
强风可能吹倒电线杆和树木,阻塞道路,影响车辆通行。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航班延误、铁路停运也是常有的事,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同时也对物流运输造成阻碍,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
再者,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例如,飓风和龙卷风的强大风力可以摧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洪水和山体滑坡可能掩埋村庄和城镇,让无数家庭失去家园。
在寒冷的冬季,寒潮可能导致气温骤降,给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带来健康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气象灾害还会对工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工厂可能因为洪水、断电等原因而停工停产,造成经济损失。
一些依赖特定气候条件的产业,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发电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面对气象灾害带来的诸多社会影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象卫星、雷达等,提高对气象变化的监测精度和预报准确性,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范准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应对气象灾害的重要举措。
修建坚固的堤坝和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洪水的危害,加强道路和桥梁的抗灾能力能够保障交通的畅通。
在建筑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提高房屋的抗风、抗震和抗洪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
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应对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事件,如台风、洪涝、旱灾等。
这些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台风、洪涝和旱灾三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分别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台风的应对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台风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台风的生成发展情况,提前预警台风路径和强度,使人们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
2. 安排人员疏散:当台风逼近时,应及早启动疏散预案,将人员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对于低洼、易涝区域的居民,尤其要加强安排和引导,确保他们的安全。
3. 加固建筑物:加强对房屋、公共设施等的抗台风能力,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降低台风对房屋的破坏程度。
二、洪涝的应对措施1. 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洪涝监测网络,及时监测降雨情况,进行预警,使人们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和自救措施。
2. 做好排水管理: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资力度,保持城市排水系统的畅通,加强对河道的清淤工作,提高排水能力,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3. 加强宣教救援:加强对公众的防洪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洪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健全洪灾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救援力量的组织与调度。
三、旱灾的应对措施1. 合理用水:倡导公众节约用水,制定严密的用水计划,合理安排用水时间和用水量,降低用水压力,保障基本生活用水的需求。
2. 引导规范耕种: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推广干旱抗逆作物品种,合理选择灌溉方式,降低灌溉水量。
3. 推进保障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建立抗旱救灾基金,支持农业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通过以上应对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气象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然而,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测且突发的,因此,政府和公众更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意识,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和自救措施。
气象灾害防范指南
气象灾害防范指南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1. 强风暴和龙卷风强风暴和龙卷风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可能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
在此类灾害即将来临时,我们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了解风暴或龙卷风的预警信息。
- 在风暴来临前,加固房屋结构和窗户,确保其能够承受强风。
- 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迅速躲避到坚固的建筑物内。
- 在龙卷风来临时,躲避到地下室或内部较为安全的房间。
2. 暴雨和洪水暴雨和洪水往往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极大困扰,其导致的洪涝灾害也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以下是应对暴雨和洪水的一些建议:- 在暴雨来临前,清理排水系统和下水道,确保水流畅通。
- 避免驶入积水道路,以免被困或被洪水冲走。
- 如果水位上涨,尽量远离河流和汇水处,确保自己的安全。
- 如发现有人被困,请及时报警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救援。
3. 大雪和暴雪大雪和暴雪作为冬季的灾害,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以下是一些应对大雪和暴雪的建议:- 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储备充足的食物、水和燃料。
- 监听天气预报,了解雪暴的预警信息,避免外出。
- 如必须外出,确保穿着足够保暖的衣物,携带必要的应急用品。
- 如遇到被困,请保持镇定,寻找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4. 雷暴和雷击雷暴和雷击是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
以下是一些防范雷暴和雷击的建议:- 掌握天气预报信息,了解雷暴的发生及时机。
- 在雷暴天气到来时,尽量远离高大的树木、水体和金属物体。
- 进入室内,避免使用电器和水龙头等容易引起电击的物品。
- 如遇到雷击事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紧急救助措施。
总结:气象灾害无处不在,我们不能改变自然,但可以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记住预防是最好的灾害管理方式,多关注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措施准备。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控
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控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常见类型气象灾害是由大气物理过程引起的导致重大损失和危害的自然灾害。
常见类型包括暴雨、洪水、龙卷风、雷电、冰冻、冰雹、台风、雾霾等。
二、气象灾害的危害气象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威胁。
首先,暴雨、洪水、冰雹等极端天气会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其次,这些灾害也对人们的生产、交通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再次,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类型的灾害可能会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同的影响,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三、气象灾害的防控1. 建立气象预警系统气象预警可提前告知公众即将发生的极端天气,以便他们做好准备,创造条件减轻灾害损失。
与此同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天气变化。
2. 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警告并建立适当的预警指示,强化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3. 进行有效的灾后应对当灾害发生之后,应根据情况迅速展开救援和应急处理,以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大力投资建设防灾减灾设施,加强抗灾能力的建设,把社会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 保持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采用科技全面发展,推广自然科学普及工作的同时,切实推行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
保持合理的农业种植、养殖等生产模式,加强城市化管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缓解气候环境压力。
总之,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防控,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和灾后救援机制,同时不断完善气象监测、评估和预测技术,提高全球气候环境管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气象灾害,避免人们遭受损失,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繁多、造成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在较长时间内,因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值显著偏少而导致的一种气象灾害。
在中国,干旱的分布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全国各个地区。
华北地区由于降水较少,工农业用水量大,常常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多在夏季出现伏旱。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二)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下大量的雨水。
中国的暴雨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和局地性的特点。
夏季是暴雨的多发季节,南方地区的暴雨频次和强度通常高于北方。
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交通、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每年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造成房屋倒塌、船只沉没、农作物受损等严重后果。
但台风也能带来一定的降水,缓解一些地区的旱情。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主要影响中国的北方地区,给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五)雷电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
在中国,雷电活动频繁,尤其是在夏季。
雷电可能会击中建筑物、电力设施、树木等,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持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一)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的地区,排水不畅,容易积水成涝。
(3)水系因素: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水系紊乱等,会导致洪水排泄不畅。
2、人为因素(1)破坏植被:人类活动导致森林、草地等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道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霜降期间的气象灾害防范与减灾策略
霜降期间的气象灾害防范与减灾策略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冬季的脚步越来越近。
然而,霜降期间也常常伴随着气象灾害如冰冻、雨雪、大风等,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减轻气象灾害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减灾策略。
一、冰冻灾害防范与减灾策略随着气温的下降,雾露中的水分会在地面上形成冰冻,给道路交通以及人民的正常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了防范和减轻冰冻灾害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道路除冰工作:道路交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冻天气会导致路面结冰,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应该提前做好道路除冰工作,使用盐水或其他化学剂将冰雪融化,保持道路的畅通。
2. 注意取暖安全:冰冻天气气温低,取暖需求增加。
但是,在取暖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取暖设备,以免发生火灾或中毒事故。
3. 防范农业灾害: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覆盖保温、灌溉增温等,以减轻农业灾害的损失。
二、雨雪灾害防范与减灾策略霜降期间,降雨和降雪的频率和强度都会逐渐增加,从而增加了洪水和积雪等灾害的风险。
为了减轻雨雪灾害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降雨和降雪的情况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包括气象雷达、遥感技术等,可以提前发现降雨和降雪的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做好排水工作:降雨过程中,排水系统对于避免洪涝灾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该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排干降雨带来的积水。
3.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在降雨和降雪期间,居民需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避免出行和活动时遭受降雨和降雪带来的伤害。
三、大风灾害防范与减灾策略在霜降期间,大风的频率和强度也会明显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的气象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中国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在科技名词定义中,自然灾害有两种解释:一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危害的自然变异和极端事件;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
如飓风、地震、海啸、干旱、洪水、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等。
由于中国的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因此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而且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其中因灾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300多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多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那么,在中国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呢?
一.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
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影响中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低温霜冻,雪灾,沙尘暴等。
比如1998年的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在海南登陆的
特大台风达维,在南方地区发生的雪灾等都是典型的气象灾害。
防护措施:1.台风。
(1)在台风天气尽量避免外出。
(2)在家时,保持家用电器处于断电的状态,且尽量避免使用电话。
(3)在遇到特大台风时,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
2.霜冻。
霜冻主要是对农作物很大,当前主要防御措施有两大类,即农业措施和物理方法。
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的农业措施有:①种植耐寒作物,培育抗寒高产品种;②根据气象预报,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及早熟品种,避过霜冻危害时期;④设置风障或使用暖房、阳畦等进行育苗及栽培作物。
物理方法主要有:①灌溉法: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保温效果较好。
②熏烟法:即燃烧柴草等发烟物体,在作物上面形成烟幕,使降温慢,并能增加株间温度。
、③覆盖法:即用草帘、席子、草灰、尼龙布覆盖,或用土覆盖,可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
3.沙尘暴。
(1).特别注意收听天气预报.(2).出门戴口罩、纱巾等。
(3).关好门窗,屋外搭建物要紧固.(4).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5).身处危险地带或危房里的居民应转移到安全地方。
(6).幼儿园、学校、单位应采取暂避措施,必要时须停课、停业.(7).不要购买露天食品.等等。
二.海洋灾害
由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绵长,且多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所受的海洋灾害多表现为台风,赤潮,海冰等。
此处重点谈一下台风灾害。
台风多发于夏秋,有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等之分。
的第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在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1人死亡,41人失踪,因灾伤病328人,紧急转移安置12.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1.5亿元人民币;的8号台风“莫拉克”造成台、闽、浙、赣如此重大损失,遇难人数600人以上,8000余人被困,造成台湾数百亿台币损失,大陆损失近百亿人民币,等都是典型台风灾害。
预防措施:(1). 为了自己和她人安全请检查家中门窗阳台,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家长关照自己孩子,居民用户应把门窗捆紧栓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
市民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
(2). 受伤后不要盲目自救请拨打120,台风中外伤、骨折、触电等急救事故最多。
外伤主要是头部外伤,被刮倒的树木、电线杆或高空坠落物如花盆、瓦片等击伤。
电击伤主要是被刮倒的电线击中,或踩到掩在树木下的电线。
不要打赤脚,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时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
走路时观察仔细再走,以免踩到电线。
经过小巷时,也要留心,因为围墙、电线杆倒塌的事故很容易发生。
高大建筑物下注
意躲避高空坠物。
发生急救事故,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动伤员或自己找车急救。
搬动不当,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3).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紧报或紧急警报,经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为公众服务,让沿海渔船及时避风回港,同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发布台风预报或紧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三.洪水灾害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能够说是“天命”难违。
1998年的长江流域洪水是其表现。
预防措施:(1).在河流中上游,做好植树造林工作,防止土质疏松化;下游,疏通河道等。
(2).在洪水爆发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3).自我防护。
来不及撤退者,尽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冲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门槛的缝隙,减少水的漫入,或是躲到屋顶
避水。
房屋不够坚固的,要自制木(竹)筏逃生,或是攀上大树避难。
离开房屋前,尽量带上一些食品和衣物。
被水冲走或落入水中者,首先要保持镇定,尽量抓住水中漂流的木板、箱子、衣柜等物。
如果离岸较远,周围又没有其它人或船舶,就不要盲目游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
四.地震灾害
地震就是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中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交界的地方,因此中国历来是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有记载以来,中国大陆发生8.0级以上地震共19次(包括汶川大地震)中国在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土上,发生了占全球33%的大陆地震。
预防措施:由于地震很难监测,当我们意识到时都已经是地震发生中的状态,因此震时及震后的自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2).如果是强震,那么更要保持头脑的清醒,选择合适避震空间。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