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三章 第2节 放射性 衰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物理(SWSJ)教科版选修3-5教学案:第三章第2节放射性衰变(含
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4)
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镭(Ra)。
二、三种射线的本质
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1
10,其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速度更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 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三、原子核的衰变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原子核的变化叫衰变。
2.能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α衰变,产生的新核,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两位,其衰变规律是A Z X―→A-4
Z-2
Y+42He。
3.能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β衰变,产生的新核,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其衰变规律A Z X―→A Z+1Y+__0-1e。
4.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β衰变同时产生的。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电子,同时还生成一个质子留在核内,使核电荷数增加1。
四、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3.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4.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衰变公式:N =N 0(12)t
τ
,τ为半衰期,反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1.判断:
(1)放射性元素发生α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 (2)半衰期可以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
(3)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 (4)半衰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控制。( ) (5)对放射性元素加热时,其半衰期缩短。( ) 答案:(1)× (2)√ (3)√ (4)× (5)×
2.思考: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变化多少?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怎样变化?
提示:根据β衰变方程234
90Th ―→234
91Pa + 0
-1e 知道,新核核电荷数增加了1,原子序数增加
1,故在元素周期表上向后移了1位。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5)
1.衰变规律
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衰变方程示例
α衰变:A Z X →A -
4Z -2Y +42He ,
β衰变:A Z X →
A Z +1Y +
-1e 。 3.对α衰变和β衰变的理解
(1)α衰变: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
(2)β衰变: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核电荷数增加1.但β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
(3)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就说明它发生了一次α衰变,同理放出一个β粒子就说明它发生了一次β衰变。
(1)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守恒,但并非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前、后质量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能量,质量与能量相联系。
(2)在β衰变中,释放出具有很大的能量的电子,该电子来自于原子核,它是由中子和
质子的转化产生的,这表明质子(或中子)也是变化的。
(3)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并不表明原子核内有α粒子或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就变成新的原子核”。
1.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总质量数保持不变 B .总核子数保持不变 C .总能量保持不变
D .总动量改变
解析:选ABC 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又因为质量数等于核子数,故衰变过程中核子数不变。
1.α、β、γ
2.研究放射性的意义
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仅与原子核有关。因此,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核也存在一定的结构。
β射线中的电子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本质是一个质子转化为一个中子,放出一个电子),并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力
C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力最强
D .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力最弱
解析:选C α射线是不稳定原子核放出的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的粒子流,它的电离本领最大,穿透力最弱。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时放出的高速电子流,其穿透力和电离能力都居中,γ射线是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它的穿透力最强,故正确答案为C.
1.计算公式
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总结出公式如下: N 余=N 原(12)t /τ,m 余=M (1
2
)t /τ
式中N 原、M 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 余、m 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
2.影响因素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3.适用条件
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对于某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何时发生衰变,但可以确定各个时刻发生衰变的概率,即某时衰变的可能性,因此,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
4.衰变次数的计算
(1)对象:一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变成新的原子核,而新原子核仍有放射性,可能又会发生某种衰变。经过若干次变化,最终变为某一稳定的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共发生了多少次α衰变和β衰变,是经常面临的问题。
(2)依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3)方法:根据β衰变不改变质量数的特点,可依据反应原子核与最终原子核的质量数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然后计算出电荷数的改变,由其差值可确定β衰变的次数。其中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3.(重庆高考)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 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
A.m
4
B.m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