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合集下载

4.第三节过度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

4.第三节过度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1)

(三)列宁过渡时期理论的基本特征
1、探索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是十月革命后, 列宁面对的基本任务。 2、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3、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是以落后国家为起点的 4、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是迂回过渡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 使用了“初级阶段”这一概念。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3、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 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87年十三大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党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
(一)分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1、毛泽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构想 2、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 3、新三步走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毛泽东:均衡战略 2、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和 “两个大局”的思想 3、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4、胡锦涛:“板块式”协调发展战略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3、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建立与建成理论 *1955年3月,毛的一次讲话:“在我们这样一个大 国里,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 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 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 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 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 ,既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 (2)脱离实际的大超越
(3)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4)大过渡理论 所谓“大过渡“是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看成过 渡时期的理论。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的公 报中,正式宣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 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 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 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新中国的建立为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1949年1956年今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社会。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领导地位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营经济、个体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

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

主义与中国具体 实践相 结合而得 出的关 于新 民主主义 就 是 我 国相 同社 会 主义 过渡 的时期 ,这个 时期 是 从 社会 的前途 、 性质 、 位 、 地 任务 和新 民主主义社 会 的政 14 9 9年到 15 9 6年这七年 时间。 15 9 6年三 大改造 的完
治 、 济、 经 文化等 方面的系统化的理论成果 。这种说法 成 ,同时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 主导 的国民经济正式形
May 01 2 l V l3 No o 1 . 2
《 中共乐 山市委党校学报 》新 沦) ( JUN L )TIPRY C O L F EH N UI PLC M TE F . OR A 【 E A T H O SA NC A M TE P FI S 0L M I O 0cl C
是一步步 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 ,但笔者认 为这一时期社 建 国初期 到底 我 国是 一个什 么样 性质 的社 会 , 一
[ 稿 日期10 - 3 2 收 21 0—2 1
【 作者简介怵 同留(96 )男, 18一 , 河南信阳人 , 西南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 院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专业 20 级硕士研究生 , 09 主要研究方 向 : 马克思主义
这个提 法精炼地概 括 出了社会 主义 改造 的主要 内容 , 调 了这 是一个 发展 的过程 ,即由原来 的新 民主主义社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既具有一定 的排斥性 ,涵盖得不够 会 的性质逐 步转变为社会主义 ,而这个过 程是 一个量
全面 ,也容易让 人误 以为社会主义改造就是 “ 一化三 变的过程 , 每天都在发生量 的积累 , 它 这个量就是 指社 改” 。有 的学者将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界定 为新 民主主义 会主义 因素 ,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和一切条件成 熟的 社会论 , 将其定义为 : 毛泽东 同志创造性地把 马克思 是 时候 也就完成 了过 渡。理的干题讨 会 义渡论若 问探

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内容和现实意义及不宜之处马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是一项重要的思想理论,它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变革方案之一。

马列宁回答了最根本的问题:在资本主义不能完全消除之前,怎样向社会主义发展?这一概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社会变革开启了新时代,它表明社会的变革应从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并确定了在社会主义变革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马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过渡理论是一种混合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元素的复杂矛盾过程。

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转变,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需要以社会主义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从资本主义社会以必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马列宁注重政治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要打破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构建一个拥有完整政权的工人阶级政府,并建立实现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执政机制。

这就是《苏维埃宪法》和其他社会主义改革措施之所以存在的原因,这也使得苏联成功实现社会主义变革。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加强政治领导,特别是加强工人阶级的政治领导,以及政策的劳动者组织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此外,马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实施还要遵循革命的奥秘,也就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准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旁若无人地完善政策制定,及时决断、有效行动,最终实现社会变革。

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所在,为了实现更大的凝聚力、更好的变革,我们应该紧跟马列宁的思想,不断探索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最新解决方案,把它们融入实践。

综上所述,马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构建了一个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以及实现变革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政策,为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条精准的规划和行动指南,马列宁的思想正在继续引领着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依照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方法和步骤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早在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党中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

1953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制定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中央政治局确认的这条总路线。

同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之成为整个国家的统一意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认识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
第一,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周恩来语)。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放弃了一举过渡的最初设想,于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从而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物质基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 展的必然结果。
感谢观看
班级:制冷141班 制作人:毛沪磊 演讲人:朱洪涛
成果:“一五”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 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 本确定。
一 五 计划
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因而结束了长时期被 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 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人 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 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 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 备了必要的条件。

伟大意义
国内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100多年来被 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是中国近代史结 束的标志。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 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一五计划‘’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 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 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 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过渡时期理论的几个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过渡时期理论的几个问题
DOI : 10. 13600 /j . cnki . jpssl of . i ssn. 1009 -4326. 1988. 02. 003
关 于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段 理 论
和 过 渡 时 期 理 论 的儿 个 问题
刘立 范
社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理论 与 论的 学 说 有关

、 ` 。
,
,
从中 国
建设 具 有 中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理 论 也 包 含时 间 概 念 的 意 义

它 指 明 我 国 社会 主 义 初 级 阶段 的 开 始 又 向 什 么 样 的 历史 阶段 发 展 而 去 义 改造 基 本 完 成 至 少 要一 百 年
, , 。 , , 。
我们 必 须 坚 持而 不 能 离 开 社 会 主 义
,
第二
,
我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社 会还 处 在 初 级 阶段

我 们 必 须 从 这 个实 际 出 发
,
而 不 能 超 越 这个 阶 段
在 近 代 中 国 的 具 体 历 史 条件 下
,
,
不承
认 中 国 人 民 可 以不 经 过 资本 主 义 充分 发 展 阶段 而 走 上 社会 主 义 道 路 的机械 论
。 ,


,
尤 其 是 对 社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理 论 来说

,
如果单
那 就 是 极 大 的 歪 曲和 偏 见


十三

` ,
: 大 报 告 明确 指 出
,

我 国正 处

在 社会 主 义 的 初 级 阶 段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和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概念与提出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中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摆上了历史舞台。

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的重要选择。

在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社会主义走出了一国的范围,成立了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下取得胜利的,这就为中国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世界“冷战”局面的出现,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对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敌对政策。

在国内,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势力,为中国的发展扫清了前进的道路。

但是中国革命的结果,一方面形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形成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明确的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的前途必须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资本主义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但是中国当时不能立即进入社会主义,因此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立之间这样的社会形态。

为什么还一定要经历一个过渡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呢?这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缺乏远见和足够的勇气,并且有不少人害怕民众,因此,既没有能力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

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

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作者:尹昕来源:《前线》2015年第05期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为基础,是已经消灭了阶级、国家和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形态。

迄今为止,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都没有消灭私有制、商品货币关系,更没有消灭国家,因而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的“过渡时期”。

马恩所提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划分囊括了所有现实的社会主义,包括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以,回归经典作家的过渡时期理论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怎样认识过渡时期,牵涉到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而探讨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正确划分过渡时期的界限,认清过渡时期性质的关键。

过渡时期的双重历史任务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把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概括为四个“达到”,即“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由这些差别所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

这个历史任务最核心的部分是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并不是要从一般意义上去废除私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因为资产阶级私有制是私有制“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

以前的那种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大工业本身的发展已经使它走向末路。

然而,理论只是对历史趋势的推演,现实远比理论更为复杂。

共产主义者并不是要教条主义地等到资本主义大生产消灭了最后一个小手工业者和最后一个小农后,才去夺取政权,改造生产关系。

实际上当无产阶级取得统治的时候,社会中不但存在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小生产者和小私有制。

不仅后来东方的落后国家是这样,19世纪马克思寄予革命厚望的德国、法国其实也是这样。

马克思在讨论法国1848年革命时已充分认识到农民的小私有制对革命的影响。

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试析毛泽东的过渡时期理论摘要]社会主义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其间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准备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毛泽东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其完整的表述是:“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其内容是正确的,人们从多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

本文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提出过程,以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依据,分析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理论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观点广义的革命,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革,事物的飞跃和质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狭义的革命或者说本来意义上的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革命阶段。

政治革命就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的革命。

社会革命是指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到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

“社会革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革命,它的矛头不是对着垄断权的所有,而是对着所有权的垄断;社会革命是穷人反对富人的公开的战争。

”社会主义政治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劳动人民政权。

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是指以社会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从而解放全体被压迫的人类,因为它将消灭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一切形式的剥削。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历史过程的两个革命阶段,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目的。

2023版《毛概》4

2023版《毛概》4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取得玉米丰收
在改造过程中,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和按劳付酬
通过这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相互关系问题,必须强调二者的紧密联系,而不可只强调前者,减弱后者。因为如果不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相适应,则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势必遇到极大的困难。 ——中共中央批转辽宁省委《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报告》 (1955年8月25日)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伟大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6页。
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
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整个社会阶级构成
对应的社会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对应的社会阶级力量 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阶级
对应的社会阶级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
1953年,国营本溪钢铁公司生产质地优良的不锈钢、高速工具钢等特殊钢材,供应各地制造电机和其他机械之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3)》 注:各项指标用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
1949—1952年经济的增长情况
(单位:个)
“156项重点工程”行业分布情况
·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依据
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至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12月)

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理论

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理论

2019.586摘要:列宁在像俄国这样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如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上,曾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二月革命之前,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之后,应当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一个阶段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间接过渡”。

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主张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即“直接过渡”。

但是,革命胜利后,列宁最后又不得不采取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间接过渡”上来。

对于如何解决既能较快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又能够采取市场经济、允许私人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成功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列宁;直接过渡;间接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9)05-0086-07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理论文/严立贤作者简介:严立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北京市,100006。

一 问题的提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不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必须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在条件成熟后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观点在列宁之前,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就已经提出。

而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必须进行不间断的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部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无产者手里的时候为止”。

[1]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思想。

“不断革命”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直接过渡论。

在俄国二月革命以前,列宁在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上,虽然也像马克思恩格斯一样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应当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但在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上,认为其间应有一个过渡阶段。

5-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5-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努力的理想变为了现实,中国迈上了新的发展征程。

根据刚才观看的视频文件,请思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之后,又面临着什么新的历史任务?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要完成这个任务,正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革命各有自己。

特定的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但这两个革命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要为进入中国革命的“第二步”而努力,即“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第一节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一、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主主义转变的开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这个伟大的转变,是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与交叉的过程,新中国面临着极其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

(一)国际形势1.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在国际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之后,整个世界的基本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有利于各国革命的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后,苏联人民在联共(布)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国民经济,国力更加强大,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 过渡的理论,也被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 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 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使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五、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首先,一定时期内追求改造的高速度,从而 滋生了“左倾”冒进情绪。 • 其次,改造中的一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损害 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 第三,忽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需 要,公有化程度过高,改造模式过于集中,所有 制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社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王光英:1999年至2001年 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 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 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民族资产 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社会的主要矛盾不 再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而是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之间的矛盾,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1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 的过渡形式? • 14、简述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形式? • 1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 哪些步骤? • 16、简述“四马分肥”。 • 17、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 的性质、主要矛盾?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

第一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
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三年,党中 央就改变了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 会理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
传统的观点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认识到,国家工业化
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改造孤立地进行。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认识到,新民主主义 可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经过三年实践,党中央找到了对私人资本主 义和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逐步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办法。
这一条件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是 社会主义,而不表明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 就可以建立起合格的社会主义。
文化条件 ▲中国有80%的人不识字,文化教育水 平十分落后,对社会主义谈得上真正理解的 人就更少了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在众多人们 对社会主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国民素质 条件下,无论如何也是建立不起合格的社会 主义的。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 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 地解决了从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 变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思想。
此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急于把中国 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呢?
1、现实性的直接因素
经济形势的有利发展
新矛盾及其斗争的出现 斯大林的压力
2、基础性的决定因素。
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发生战略转变的
基础性的决定因素,是毛泽东的国内主要矛 盾理论。
1952年毛泽东盾。 这一基本判断把原来的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较长发展再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改为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之开始。

马克思主义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模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模式

学术之窗南方论刊·2021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就是暴力革命,就是暴力革命学说。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话语体系中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定论。

但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就会发现,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暴力革命学说的观点,显然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在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抑或社会变革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暴力革命”仅仅作为社会过主义渡理论中的一个方法。

事实上,社会主义过渡理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其中除暴力革命这一方法以外,还包含了其他的两种方法——和平过渡、跨越式过渡。

在社会过渡理论中,“暴力革命论”经过俄国、中国革命得到了具体验证;“和平过渡论”和“跨越论”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被重新认识和补充完善。

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用发展的视角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理论模式。

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持续深入推进的新时代,重新认识和完善马克思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种路径,不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重振科学社会主义也有着极大的世界性作用。

学界在对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研究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存在整体上把握不足的缺陷,更多的是侧重于对于“时期”的分析界定。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也不能脱离整体性的规定。

文章旨在系统地论述三种模式的同时理清其中的辩证关系,并结合世界时代的整体背景,重新树立起系统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一、暴力革命——随着世界时代变化的过渡模式“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过程,在对整个人类社会“自然过程”的研究中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阶级的存在、阶级间的差别必然导致一个阶级起来去推翻另一个阶级,“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了”;[3]那么谁是这个武器的运用者呢?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毛泽东的过渡时期理论[摘要]社会主义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其间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准备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应当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毛泽东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其完整的表述是:“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其内容是正确的,人们从多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

本文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提出过程,以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为依据,分析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理论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观点广义的革命,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革,事物的飞跃和质变,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狭义的革命或者说本来意义上的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革命阶段。

政治革命就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的革命。

社会革命是指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到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用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

“社会革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革命,它的矛头不是对着垄断权的所有,而是对着所有权的垄断;社会革命是穷人反对富人的公开的战争。

”社会主义政治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劳动人民政权。

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是指以社会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以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从而解放全体被压迫的人类,因为它将消灭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一切形式的剥削。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是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历史过程的两个革命阶段,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目的。

列宁说:“这个社会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即由无产阶级夺取可以用来镇压剥削者的一切反抗的政权。

”由此可见,政治革命只是一次行动,是革命的第一步;社会革命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是革命的第二步,当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即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就结束了。

但是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实现的,中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准备经济、政治、文化条件。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先建设,后改造”的最初构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即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头脑是清醒的,思路是明确的。

他说:“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在这里,毛泽东强调的都是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若干年”过渡时期的任务,即为建立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

“到底何时开始向社会主义的全线进攻,也许要十五年。

”按照毛泽东的设想,我们的国家要稳步地前进,“经过新民主主义的改革,而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指出:“那时的设想大致是,经过这样一般‘相当长久’的时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总之,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构想是,先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创造经济、政治、文化条件;过渡时期的时间大概是十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

这种过渡方式,叫做“先建设,后改造”的思想。

(二)“建设与改造”并举的思想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谈到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时,他说,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6月,毛泽东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三个大步就差不多了。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并将它概括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这种过渡的方式叫作“建设与改造”并举的战略。

显然,1952年下半年之后,毛泽东的构想已不同于刚进城时他本人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设想了。

“过去的设想大体是十年、十五年建设,条件成熟,然后一举实行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进入社会主义。

”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说:“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曾主张建国以后继续搞一段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等国家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改变了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改变了先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利用、限制、发挥其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在条件成熟时再用和平的有代价的方法收为国有的设想;改变了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再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设想,认为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也能实现农业集体化;改变了在15年到20年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设想。

“这种变化无疑既有它的积极方面,也有它的消极方面,特别是后来社会主义改造步骤超越总路线原定的计划而大大加速,更扩大了它的消极方面。

”正如薄一波所说:结果是“‘一化’的任务没有完成,‘三改’的工作也做得很粗。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教训。

我们后来在建设和工作中,多次发生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和其他严重的‘左’倾错误,而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也不能不说与此是有关联的。

”三、对毛泽东过渡时期理论的分析(一)关于过渡时期起点与终点问题马克思说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过渡,即过渡的起点是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终点是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代表的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发达的文化,即过渡时期起点高。

马克思是在分析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资本主义起点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而列宁提出了历史变序理论,也就是说,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改变通常的历史顺序,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不经过资本主义这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必须在过渡时期利用资本主义文明,创造出资本主义的文明或高于资本主义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应该说,1952年9月以前,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的起点是符合马克思、列宁理论的;9月以后,他就改变了认识,把原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提法改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毛泽东在1956年1月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进入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建立前是资本主义社会。

虽然我国在1952年底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宣告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但其“全面恢复与发展”的参照系则是旧中国的最高年产量。

而所谓旧中国的最高年产量,据有关资料证实,是指抗战前的1936年。

那么,1936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其积累率仅为5%左右,相当于低收入国家平均积累率的1/3,几乎有2/3的产值来自于农业,来自工业的不足1/5。

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代工业占10%左右,分散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90%。

这样的社会显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具有极大的可能性”的社会。

因此,中国的过渡时期的起点不应定位在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的终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列宁则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已经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因而是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社会,是没有国家和阶级的社会。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观点,提出了在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走“迂回”的道路。

毛泽东的失误不是发生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制定上,而是发生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还不充分具备时就匆忙结束了过渡时期。

因此,尽管1956年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1956年建成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所说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二)关于过渡时期主要任务问题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或者说在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无产阶级专政时期?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是因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

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这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

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

那么,如何获取社会主义的这个物质条件呢?那就是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以后,需要完成一个发展和扩大生产力的艰巨任务。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力的高度重视以及要求在过渡时期大力发展生产力构成了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一个内在的必要的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程度的时候进行这方面的实践。

列宁也说:“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他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的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在过渡时期内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任务,并把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比喻为“主体和两翼”的关系。

但是,在毛泽东的思想里,总路线的实质及重点是三大改造。

毛泽东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的总结报告中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在地球上绝种、变成历史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