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案111
111我的出行体验 教案

11-1我的出行体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出行的方式及其特点,提高他们的生活常识。
2.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2. 出行特点:速度、安全性、舒适度、环保性等。
3. 出行观念:安全、环保、合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安全、环保、合理的出行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出行相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出行方式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出行方式及其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各种出行方式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出行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5. 总结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安全、环保、合理的出行观念。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关于出行方式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出行体验的作文题,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出行方式认识、出行特点理解和出行观念树立方面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出行方式的特点。
例如,安排学生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从学校出发到指定目的地。
2. 邀请交通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交通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出行方式的改进。
3. 开展一次出行方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既安全、环保又合理的出行方式。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提交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3、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梳理】引入:听说过高斯(Gauss,德国数学家)吗?来跟大家说一说.高斯十岁时,他的老师出了一道题:1+2+3+4+……+100=?你知道怎么计算吗?思考1:观察投影上的月历并找规律.(1)图中方框中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2)图中方框中的九个数有什么关系吗?(3)小明一家外出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思考2:下面的车票给我们什么信息?江苏省公路汽车客票宁11-05656771南京——苏州票价:64.00 开车时间:09:15 票种全乘车日期车次座号上车地点检票口2003.08.04 K5331 2 总站 11.票价含附加费、过路、过渡、过涵费.2.限乘当日当次车,过期、涂改、污染、撕损即失效.3.退票需到上车地点办理.①开车时间是;②出发地是;③目的地是;④车次是;⑤座位号是;⑥检票口是.【例题精讲】例1、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1+2+1=4,1+2+3+2+1=9,1+2+3+4+3+2+1=16,1+2+3+4+5+4+3+2+1=25,…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写出下面式子的结果:1+2+3+…+99+100+99+…+3+2+1=。
答案:观察可得规律:结果等于中间数的平方。
变式练习:1、若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b= .分析:观察不难发现,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同,分母是整数的平方减1,然后求a,b,再相加即可。
2、,,,……,若(a、b都是正整数),则a+b的最小值是。
答案:例2、如图是用火柴棍摆成边长分别是1、2、3根火柴棍时的正方形,当边长为n根火柴棍时,若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S,则S=(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答案:当边长为1根火柴棍时,设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当边长为2根火柴棍时,设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当边长为3根火柴棍时,设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当边长为n根火柴棍时,设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教案材部编版必修1:1.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精品教案高中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课题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单元第一单学科政治生活元年级高中一年研究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阶级的含义;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重要标志和原因分析重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阶级的含义;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的重要标志和原因分析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话题导入: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谈起,并明导入新课确社会发展历程的一般规律。
(出产力和出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1、预教材: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什么是阶级?学生研究思考讨论问题3.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5.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什么?6.文明时代伴随奴隶社会而来,其原因有哪些?2、图片展现:新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和最低阶段。
归纳总结:人类漫长的童年是原始社会。
3、教师讲授:生产力的含义和三个要素4、深度思考: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怎样的特点?5、小组探究,合作研究:XXX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大地岛,送给岛上住民的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切成一块块布。
分给当地的每小我。
这使来访者XXX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时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俗。
高一物理第1章讲课教案

高一物理第1章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a.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b.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c.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探究精神;b.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通过讨论、辩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b.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和勤奋好学的品质;c.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a.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b.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c. 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教学难点。
a.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探究精神;b.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a. 利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b.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c. 利用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讲解。
a. 通过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b. 通过示范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技能;c.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培养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 实验。
a. 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实验精神和探究精神;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总结。
a.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b. 引导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让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有更深入的认识。
1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

教案:1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章:新中国的成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 新中国成立的经过。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过程。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的短文。
第二章: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2.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2.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教师总结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短文。
第三章: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2.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3. 让学生掌握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2.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
2.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新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教案为了更好地教授高一物理第一章的内容,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物理学的基本量和单位;3、理解物理学的量纲和量纲式;4、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物理量、物理单位及其换算;3、量纲和量纲式的计算;4、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量纲与量纲式的计算;2、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学概论1、物理学的定义;2、物理学的研究对象;3、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物理学基本量和单位1、物理量的概念;2、国际单位制;3、一些物理量的基本单位。
第三节量纲和量纲式1、量纲的概念;2、量纲式的确定方法;3、量纲式的计算。
第四节物理实验1、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2、物理实验的方法;3、物理实验的操作技巧。
五、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2、结合实例讲解理论知识;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实验;4、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六、教学评估1、每节课结束时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2、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果;3、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物理学概论和物理基本量、单位的掌握方面表现得较为优秀,但在量纲和量纲式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量纲和量纲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将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第1章教案

初中语文第1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草原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大意。
(3)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阐述作者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课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第一章教课设计: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一、教课目的要求1.知道基础物原因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
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虑、议论,并着手做一系列简略的实验过程,初步领会学习物理与其余学科的不一样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奇感,对物理学产生浓重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
难点是使学生领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别性。
三、教课过程1.情形创建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 议论沟通与实验设计教师再环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宽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械睁开实验 :(1) 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往返与铅笔摩擦,感觉机械能变为热能的过程。
(3) 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经过上述身旁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一样内容。
并为引出物理学宽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察方法联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 、图 1-1-2 、图 1-1-3 及图 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
说明 : 宇观世界的观察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察与研究使用各样显微镜、粒子加快器即可。
教师也能够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奇特的内容略作睁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旁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施,让学生说说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6.作业: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看物理书,议论什么是物理学 ?议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七年级生物 111《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唐山第十六中学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具2认识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并了解它的作用3让学生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规则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并了解它的作用教学难点:反光镜及粗细准焦螺旋作用预习内容:可在教室放置一台显微镜1阅读实验室规则,识别书中常见实验器具方法:盖住下方名称检查自己2了解器具使用方法见拓展3认识显微镜各部件名称并填图4显微镜各部件作用见拓展5知识链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拓展1常见实验器具使用方法镊子夹取实验用品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不能装得太满,以不超过灯壶容积的2/3为宜。
(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入,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
不用的酒精灯必须将灯帽罩上,以免酒精挥发。
如长期不用,灯内的酒精应倒出,以免挥发;同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应夹小纸条,以防粘连。
试管夹的使用方法: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清洗试管的方法:做实验必须用干净的仪器,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现以洗涤试管为例,说明洗涤玻璃仪器的方法。
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
区域经济学教案(新)

吉林工商学院教案区域经济学主讲教师:***吉林工商学院教案(首页)导论教学具体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区域:不同学科的不同理解自然地理学:自然区域政治学:行政区域社会学: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经济学:经济学将区域视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不同学科理解的共同点: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某种活动空间分异规律的一种认识。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经济区域特点: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2、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3、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一般说来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
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
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1.按照同一性或均质性的原则进行的划分2.按照功能划分3.按管理职能的划分十大经济区域东北区(辽、吉、黑)、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青、宁)、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三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12省市区辽、冀、京、津、鲁、苏、浙、沪、闽、粤、桂、琼)中部地区(9省吉、黑、蒙、豫、晋、鄂、皖、赣、湘)西部地区(10省市区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三、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四、区域开发❖定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11牛郎织女(二)

1.认识“俭、皇”等10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学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2.教师提问:牛郎织女的故事,接下来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回答,汇总问题: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是怎样的?老牛后来怎么样了?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故事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民间为什么会一直流传这个故事?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是怎样的?(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儿女绕膝,日子过得很美满。
(板书:男耕女织)“美满”是美好圆满的意思,说明他们靠勤劳的双手,不仅日子过得富足,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人间的生活。
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老牛后来怎么样了?(1)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学生汇报:老牛衰老死去,叮嘱牛郎遇到紧急事就披上它的皮。
(3)学生汇报:老牛未卜先知,牛郎织女埋葬老牛。
(板书:痛失老牛)3.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1)阅读课文第3~7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酒醒后先惩罚了其他的仙女,然后又派天兵天将察访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定决心,预示着织女后来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由此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一个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
她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织女和牛郎隔开。
她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啊!(板书:夫妻离散)(4)“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第1章电路分析的电子教案

运算放大器 21
作为理想运算放大器模型,具 有以下条件: 1. 即从输入端看进去元件相当于开路, 称为“虚断”。 2. 开环电压增益 A=∞(模型中的 A 改为 ∞),即两输入端之间相当于“短路”, 称为“虚短”。 “虚断”、“虚短”是分析含理想运 算放大器电路的基本依据。
22
1.8 等效电路的概念
6
1.1.2
实际电路的组成
下图1-1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电筒电路,就是一 个最简单的实际电路。它由3部分组成:(1)是提
供电能的能源,简称电源;(2)是用电装置,统称
其为负载,它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是连接电源与负
s
1
3
图 1-1 手电筒电路 7
载传输电能的金属导
线,简称导线。电源、
1
2 a 3
i3
4
i4
图1-9 说明KCL
17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VL的基本内容是:对于任何集总电路中的任 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回路的各支路电压的代数 和为零。
如图1-10,从a点开始按 a 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 _ 绕行一周,有: u4 4 u1- u2- u3+ u4=0 + 当绕行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 一致(从正极到负极),电压 d 为正,反之为负。
11电路和电路模型1315电压源和电流源16基尔霍夫定律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8等效电路的概念19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10含独立源电路的等效化简111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112平衡电桥电阻y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17受控源与运算放大器支路上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电流电压间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
29
111《消费心理学》教案

11-1《消费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
3. 能够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消费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消费心理学概述: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过程、类型和影响因素。
3. 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心理动力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
4. 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决策模型。
5. 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消费案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作业法:通过完成实践作业,使学生将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消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作业:评估学生将消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消费心理学》教科书。
2. 案例资料:相关的消费案例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进行课堂互动。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的消费心理学资料和案例。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消费心理学概述2. 第3-4周:消费者购买行为3. 第5-6周: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4. 第7-8周:消费者决策5. 第9-10周:消费者行为分析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心理的基本理论、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111《管理学基础》教案

11-1《管理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的定义、功能和目的。
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1.2 教学内容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管理的应用领域和案例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管理的定义、功能和目的,以及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案例分析:讨论管理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的应用领域。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管理案例的理解和看法。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管理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管理职能2.1 教学目标理解管理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性。
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学会运用管理职能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管理职能的定义和重要性计划:目标设定、战略规划、决策制定组织:资源配置、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领导:领导风格、激励理论、团队建设控制:控制过程、绩效评估、改进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管理职能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具体内容。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职能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并向全班报告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管理职能的理解。
第三章:管理原则3.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原则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人本原则、目标原则、效率原则等。
学会运用管理原则指导实际管理工作。
3.2 教学内容管理原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人本原则:关注人的需求、激励和成长目标原则:明确组织目标、目标导向管理效率原则: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其他管理原则:如灵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管理原则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人本原则、目标原则、效率原则等具体内容。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管理工作,运用管理原则解决问题。
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报告: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后,向全班报告他们的管理工作过程和结果。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全章教案(新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教案陈敏第一章直角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
2、掌握“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定理。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二、新授(一)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请学生看图形:1、提问:∠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2、归纳小结: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巩固练习:练习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0,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2)在Rt△ABC中,∠C=900,∠A -∠B =300,那么∠A= ,∠B= 。
练习2 在△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那么,(1)与∠B互余的角有(2)与∠A相等的角有。
(3)与∠B相等的角有。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1、提问:“在△ABC中,∠A +∠B =90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推理3、归纳: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练习3:若∠A= 600,∠B =300,那么△ABC是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2归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巩固训练:练习4:在△ABC中,∠ACB=90 °,CE是AB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练习5:已知:∠ABC=∠ADC=90O,E是AC中点。
求证:(1)ED=EB(2)∠EBD=∠EDB(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练习6 已知: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M是BC的中点。
如果连接DE,取DE的中点O,那么MO与DE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四、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直角三角形的那两条性质定理和一条判定定理?1、2、3、五、课后反思:§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以及应用。
111《薪酬管理》教案

教案:11-1《薪酬管理》第一章:薪酬管理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薪酬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了解薪酬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薪酬管理的定义和作用2. 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3. 薪酬管理的流程4. 薪酬管理的现状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薪酬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流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企业的薪酬管理案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薪酬管理》2. 案例材料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薪酬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企业的薪酬管理案例。
4. 总结:总结薪酬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薪酬管理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章:薪酬体系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掌握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
3. 了解薪酬体系设计的现状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2. 薪酬体系设计的方法3.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4. 薪酬体系设计的现状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案例。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薪酬管理》2. 案例材料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讲解:讲解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案例。
4. 总结:总结薪酬体系设计的现状和挑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薪酬体系设计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三章:薪酬结构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薪酬结构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薪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薪酬结构设计的现状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薪酬结构设计的概念和作用2. 薪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3. 薪酬结构设计的方法4. 薪酬结构设计的现状和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薪酬结构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新概念1L111-L112教案

spend 花(时间,金钱),主语是人。
例句:I spent a lot of money on the new car.
3 This model is less expensive than that one.
结构分析:多音节形容词的比较结构。要使用more或者less, 放在多音节词之前。
例句:This car is morenewerthan that one.
4But, ofcourse, it's not as good as the expensive one.
结构分析:形容词的原型比较结构,形容词或者副词不作任何变化。
例句:She is as busy as a bee.
5 The other model's more expensive, but it's worth the money.
固搭:buysth. on installments 分期付款买……
例句:I want to buy a house on installments this year.
5pricen. 价格
词组:a good price 物美价廉
standard market price 标准的市场价
拓展:priceless adj. 无价的,极贵重的
D. quite better
答案:B.
解析:any可修饰比较级,quite修饰原级,well的比较级为better.
2)The experiment was____ easier than we had expected.
A. more B. much more C. muc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 如图,AB = AD,BD 平分∠ABC。求证:A D∥BC。
分析:此例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提点。
三.随堂检测: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50°,则它的底角为
。
A
1
B2
D
3
C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40°,则另两个角为
。
4、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60°。
5、 如图,在△ABC 中,AB = AC,D 是 BC 边上的中点,且 DE⊥AB,DF⊥AC。求证:∠1 =∠2。
学习难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学习过程:一.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等腰三角形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外,还具有一些它本身特有的性质。究竟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证明等腰
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公理及推论: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腰为 ,底边为 。
2) AD 是△ABC 的中线,则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
;AD 是△A如图,在△ABC 中,AB = AC,点 D 在 AC 上,且 BD = BC = AD。请找出所有的等腰三角
形
。
A
B
A
A
4) 书本 P 5 1 D
B
CC
AB
D
CB
C
☆ 议一议 书本 P 2 议一议
除了作顶角的平分线还可以怎样作辅助线?
强调全等的书写格式
A
A
A
A
B
C
B DC
B DC
B DC
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
例3 如图,在△ABC 中,D 为 AC 上一点,并且 AB = AD,DB = DC,若∠C = 29°,求∠A。
分析:这是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由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得出解题过程。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我们如何验证这个命题成立呢?我们以前是用度量、折纸的方法得到的,但要说明一个结论成
立,仅仅依靠观察或度量是不够的,证明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证明呢?
例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 AC。求证:∠B =∠C。
我们应该如何作辅助线呢?强调要写“在两个三角形中”,不要写大括号。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例1 如图,已知∠D =∠C,∠A =∠B,且 AE = BF。求证:AD = BC。
1) 如图 1、2,在△ABC 中,AB = AC,则顶角为 ,底角为
A
6、 书本 P 4 随堂练习 2
A
7、 《练习册》P 1
E
1
2F
B
C
B
D
C
如图,E 是△ABC 内的一点,AB = AC,连接 AE、BE、CE,且 BE = CE,延长 AE,交 BC
边于点 D。求证:AD⊥BC。
四、小结: 五、作业 :书本 P 9 习题 1.2 1
六、教学反思:
课题_第一章:1。1.1 它们能证明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备
邓龙光
参与
教师
教师
审核人
课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2.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书写格式.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证明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角相等或线段相等.
学习重点: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