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评史名词解释

1.《论语》得“兴、观、群、怨"说:《论语?阳货》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提出了“兴、观、群、怨”说。用现代得话说,兴,就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精神得作用,可以引起人得联想;观,就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得作用,能瞧到世风得盛衰得失;群,就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与谐,起到团结人得作用;怨,就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得社会与不良得政治。孔子得“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得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得形成。

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一种艺术与美得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得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得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得本真境

界。“象”得本原意义就是什么?就是“道"或“道理”。当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也大致可以说“大音希声,大道无形”,相当于老子所谓“道隐无名”。应解释为“最大得乐声反而听起来无声响,最大得形象反而瞧不见行迹”

3、《论语》得“尽善尽美”说:孔子论雅乐与正声时说过《韶》乐就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又主张”放郑声”,因为"郑声淫”,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主要观点即就是提倡雅乐,反对郑声。要求文学作品“尽善尽美”、雅正中与,这就是孔子文艺思想得审美特征。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孔子还说过得另一句话很重要,就就是《论语·为政》篇得“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瞧,就就是提倡一种“中与”之美。从音乐上讲,中与就是一种中正平与得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得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思无邪,语出《论语•为政第二》,就是我国伟大得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得著名观点.心无邪意;心归纯正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就是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得态度与创作动机.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得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诗经得比兴联想方式几四言体式得关系【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得四种能力。后泛指诗得社会功能。【出自】:《论语·阳

5“虚静”与“物化"说道家把虚静作为一种修身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ﻫ

养性得范式来对待,在它那里,虚静就是作家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必备得心理状态,物化则就是作家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应该达到得境界。这一境界得形成虽然有虚静参与,但就是,已经迥异于虚静得创造内涵,它与虚静一样,也成为审美创造得独立范畴.

6”三表法"墨子提出了判断事物就是非得三项标准,称为“三表法”:一表就是古代圣王得作为,二表就是百姓民众利害,三表就是“百姓耳目之实”,即根据百姓耳闻自睹得事例来判断就是非。

7“发愤著书”在《史记》得《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提出了她得“发愤著书”说.司马迁作为伟大得历史学家与文学家,在文学理论方面得重要建树就是对屈原及其作品得评论,并在此基础上感同身受,归纳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对屈原等人得作品得具体分析,结合自己因李陵案受到统治阶级残酷迫害得体验,把它归结为“怨”。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得事迹与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文要想要立德立功得机会很少,便转求立言,人常常就是在横逆固穷得环境下,受激励而发愤完成伟大得事业,创作出伟大得著作。

8《毛诗序》

[1孟子得“以意逆志”说

孟子得“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都就是比较科学得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

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就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意逆志",就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得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得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得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得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得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得批评原则.后世大量得诗话词话大抵就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与记录读后感想得。ﻫ[2.孟子得“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就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得:“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就是以论其世也。就是尚友也。”其意思就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得生平经历与作品写作得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得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得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得写作意图与正确理解作品得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就是比较科学得文学批评方法论。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经》中得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得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得批评原则。后世大量得诗

[3.孟子得“养气”说ﻫ孟话词话大抵就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与记录读后感想得。ﻫ

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得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得言辞。这里得“养气"当就是指培养自己得高尚思想情操与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得道德品格。“知言养气”得“气"抓住了人得内在最本质得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得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就是积极得. ﻫ[4、庄子》得“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就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得瞧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瞧来,言就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得,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得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得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得认识实践得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得局限性。不过庄子得以言不尽意为根据得“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得“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得奥秘。这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得传统,并且为意境说得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ﻫ[5、诗言志:“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诗就是用来抒发得人得志向怀抱得。写景、咏物、缅怀、抒情,都就是为了“言志”.朱自清认为它就是古代诗论得“开山纲领",对后来得文学理论产生了长远得影响。ﻫ[6、.“诗六义”说:《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化,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在解释风雅得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得概括性与典型性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就是说诗歌创作说具体得个别来表现一般得特点。

[7、情志统一说:《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就是“吟咏情性”得,虽然在情志关系上。《毛诗大序》就是更重在志得,而且对志得内涵得理解也与先秦“诗言志”得志接近,但它正确也阐明了抒情言志得特点,说明对文字本质得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得提出对后来文学批评得

发展影响很大。

[8、四始: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就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