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轨道PPT精编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e
(2 8)
对于圆轨道,理论上卫星将具有恒定的瞬时速度为:
V km/ s
r
(2 9)
2.1.1 开普勒定律
3、开普勒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1618年):小物体(卫星)的运转周期的平方 与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推导卫星围绕地球飞行的周期为:
T 2 a3 s
日心(Heliocentric)椭圆坐标系:坐标系的原点是太阳 的中心,其XY基准平面与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椭圆轨道面 重合。X轴定义为连接原点和椭圆面与地球赤道面的横断 面的连线,其正方向指向春分点方向。Y轴的正方向指向X 轴正方向的东方,Z轴的正方向指向原点的北方。
2.1.2 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地心(Geocentric)赤道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心;X轴和Y 轴确定的平面与赤道重合,X轴指向春分点方向;Z轴垂直于 地球赤道面,与地球自转角速度方向一致,指向北极点;Y 轴与X轴、Z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天球: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天 体,假想以空间任意点为中 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 球。
(2 7)
其中,V 为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速度。其中 a 为椭圆轨道的 半长轴,r 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μ为开普勒常数,其值为
398601.58 km3/s2。
卫星的远地点速度 Va 和近地点速度 Vp 分别为:
Va Vp
1 e km/ s
a 1e
1 e km/ s
第2章 卫星轨道
2.1 卫星轨道特性
2.1.1 开普勒定律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通过观测数据推导了行 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艾萨克·牛顿(1643~1727)从力学原理出发证明了开普 勒定律,并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理想球体,同时忽略太阳、月 球及其他行星对卫星的引力作用,则卫星仅在地球引力作 用下绕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力学中的“二体问题”,符合开 普勒三大定律。
2.1.1 开普勒定律
Baidu Nhomakorabea1、开普勒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1602年):小物体(卫星)在围绕大物体(地 球)运动时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并以大物体的质心作为一 个焦点。
θ:是瞬时卫星-地心连线
与地心-近地点连线的夹角, 是卫星在轨道面内相对于 近地点的相位偏移量。
偏心率e:决定了椭圆轨道 的扁平程度。当e=0时,椭 圆轨道退化为圆轨道。偏 心率、轨道半长轴和半短 轴之间满足关系:
e 1 b a2
(2 1)
半焦距:O 和 C 间的距离称为半焦距,半焦距长度由
半长轴和偏心率确定:
Rh ae a 1 b a2 a2 b2
(2 2)
远地点:r取值最大的点称 为远地点(Apogee),远地 点长度为
Ra a(1 e)
(2 3)
r P
1 e cos
(2 6)
2.1.1 开普勒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1605年):小物体(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 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可推导椭圆轨道上卫星的瞬时速度为:
V 2 1 km/ s
r a
T 2 a3 8325.1703s
卫星的远地点速度 Va 和近地点速度 Vp 分别为:
Va Vp
Re
2 ha
1 a
5.6494km/ s
Re
2 hp
1 a
7.5948km/ s
2.1.2 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2 10)
对于圆轨道,轨道的半长轴 a 为地球半径 Re 与卫星轨道高 度 h 之和,此时卫星的运行周期为:
T 2 Re h3 s
(2 11)
例1:
某采用椭圆轨道的卫星,近地点高度(近地点到地球表面 的距离)为1000km,远地点高度为4000km。在地球平均半 径为6378.137km的情况下,求该卫星的轨道周期。
解:由图2-1可知,长轴为远地点与近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半长轴为 地点高度为
a ,地球半径为 ha 时,有:
Re
,近地点高度为
hp
,远
2a 2Re hp ha 2 6378 .137 1000 4000 17756 .27km
因此,半长轴 a=8878.137km ,由此可计算轨道周期如下: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春分点和秋分点:从地球 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 运动,黄道和天赤道在天 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 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 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 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 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 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 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 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 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近地点:r取值最小的点称 为远地点(Perigee),近地 点长度为
Rp a(1- e)
(2 4)
卫星轨道平面的极坐标表达式:
r a(1 e2 )
1 e cos
(2 5)
定义椭圆轨道半焦弦(过椭 圆焦点且垂直X轴的通径的 一半):
P a(1 e2 )
则式(2-5)又可写为: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方向时,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 时间,即通常所说的一天。如果地球只是自转,而不 绕着太阳转的话,一个太阳日就应该与地球自转一圈 的时间相同。实际上,地球除了自转外,还要绕着太 阳公转(一年转一圈)。因此,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 自转就超过了360o,平均说来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要 多自转0.9856o。
简单地说,春分点为 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 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升交点(或升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南半球向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降交点(或降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北半球向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交点线:升交点和降交点之间穿越地心的连线。
天赤道:延伸地球赤道面而 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 赤道”。
天极: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 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 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 叫作北天极与南天极。
黄道:从地球上看,太阳于 一年之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 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 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 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 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2 8)
对于圆轨道,理论上卫星将具有恒定的瞬时速度为:
V km/ s
r
(2 9)
2.1.1 开普勒定律
3、开普勒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1618年):小物体(卫星)的运转周期的平方 与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推导卫星围绕地球飞行的周期为:
T 2 a3 s
日心(Heliocentric)椭圆坐标系:坐标系的原点是太阳 的中心,其XY基准平面与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椭圆轨道面 重合。X轴定义为连接原点和椭圆面与地球赤道面的横断 面的连线,其正方向指向春分点方向。Y轴的正方向指向X 轴正方向的东方,Z轴的正方向指向原点的北方。
2.1.2 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地心(Geocentric)赤道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心;X轴和Y 轴确定的平面与赤道重合,X轴指向春分点方向;Z轴垂直于 地球赤道面,与地球自转角速度方向一致,指向北极点;Y 轴与X轴、Z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天球: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天 体,假想以空间任意点为中 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 球。
(2 7)
其中,V 为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速度。其中 a 为椭圆轨道的 半长轴,r 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μ为开普勒常数,其值为
398601.58 km3/s2。
卫星的远地点速度 Va 和近地点速度 Vp 分别为:
Va Vp
1 e km/ s
a 1e
1 e km/ s
第2章 卫星轨道
2.1 卫星轨道特性
2.1.1 开普勒定律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1630)通过观测数据推导了行 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艾萨克·牛顿(1643~1727)从力学原理出发证明了开普 勒定律,并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理想球体,同时忽略太阳、月 球及其他行星对卫星的引力作用,则卫星仅在地球引力作 用下绕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力学中的“二体问题”,符合开 普勒三大定律。
2.1.1 开普勒定律
Baidu Nhomakorabea1、开普勒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1602年):小物体(卫星)在围绕大物体(地 球)运动时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并以大物体的质心作为一 个焦点。
θ:是瞬时卫星-地心连线
与地心-近地点连线的夹角, 是卫星在轨道面内相对于 近地点的相位偏移量。
偏心率e:决定了椭圆轨道 的扁平程度。当e=0时,椭 圆轨道退化为圆轨道。偏 心率、轨道半长轴和半短 轴之间满足关系:
e 1 b a2
(2 1)
半焦距:O 和 C 间的距离称为半焦距,半焦距长度由
半长轴和偏心率确定:
Rh ae a 1 b a2 a2 b2
(2 2)
远地点:r取值最大的点称 为远地点(Apogee),远地 点长度为
Ra a(1 e)
(2 3)
r P
1 e cos
(2 6)
2.1.1 开普勒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1605年):小物体(卫星)在轨道上运动时, 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可推导椭圆轨道上卫星的瞬时速度为:
V 2 1 km/ s
r a
T 2 a3 8325.1703s
卫星的远地点速度 Va 和近地点速度 Vp 分别为:
Va Vp
Re
2 ha
1 a
5.6494km/ s
Re
2 hp
1 a
7.5948km/ s
2.1.2 地心坐标系与卫星轨道参数
(2 10)
对于圆轨道,轨道的半长轴 a 为地球半径 Re 与卫星轨道高 度 h 之和,此时卫星的运行周期为:
T 2 Re h3 s
(2 11)
例1:
某采用椭圆轨道的卫星,近地点高度(近地点到地球表面 的距离)为1000km,远地点高度为4000km。在地球平均半 径为6378.137km的情况下,求该卫星的轨道周期。
解:由图2-1可知,长轴为远地点与近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半长轴为 地点高度为
a ,地球半径为 ha 时,有:
Re
,近地点高度为
hp
,远
2a 2Re hp ha 2 6378 .137 1000 4000 17756 .27km
因此,半长轴 a=8878.137km ,由此可计算轨道周期如下: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春分点和秋分点:从地球 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 运动,黄道和天赤道在天 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 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 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 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 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 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 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 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 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近地点:r取值最小的点称 为远地点(Perigee),近地 点长度为
Rp a(1- e)
(2 4)
卫星轨道平面的极坐标表达式:
r a(1 e2 )
1 e cos
(2 5)
定义椭圆轨道半焦弦(过椭 圆焦点且垂直X轴的通径的 一半):
P a(1 e2 )
则式(2-5)又可写为: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方向时,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 时间,即通常所说的一天。如果地球只是自转,而不 绕着太阳转的话,一个太阳日就应该与地球自转一圈 的时间相同。实际上,地球除了自转外,还要绕着太 阳公转(一年转一圈)。因此,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 自转就超过了360o,平均说来在一个太阳日中地球要 多自转0.9856o。
简单地说,春分点为 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 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
天文学的几个术语
升交点(或升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南半球向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降交点(或降节点):卫星从地球的北半球向南半球飞行的 时候经过地球赤道平面的点。
交点线:升交点和降交点之间穿越地心的连线。
天赤道:延伸地球赤道面而 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 赤道”。
天极:向南北两个方向无限 延长地球自转轴所在的直线, 与天球形成两个交点,分别 叫作北天极与南天极。
黄道:从地球上看,太阳于 一年之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 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 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 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 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