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5f3c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7.png)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4. 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教学重点: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2.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语文教材和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2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列举实际案例。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理过程,体验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3. 课堂演讲:学生自愿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展示对法制教育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比赛或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1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1](https://img.taocdn.com/s3/m/7877111aba1aa8114431d9bd.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法制渗透篇)*师:** 2015年9月1日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法制参透点目录1、沁园春雪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9c04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7.png)
法制渗透语文学科教案第一章:法律意识与语文学习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1.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的概念与特点。
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意识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1.4 教学步骤:引入法律意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第二章:语文学科中的法律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如著作权法、版权法等。
法律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讲授法:讲解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2.4 教学步骤:引入语文学科中常见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第三章:法律意识与语文阅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3.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案例。
3.4 教学步骤:引入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第四章:法律知识与语文写作让学生掌握语文写作中常见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语文写作中常见的法律知识,如著作权法、版权法等。
法律知识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f274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1.png)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的1.1 理解法制教育的概念1.2 探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3 明确法制教育的目标第二章: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融合2.1 分析语文教学的特点2.2 探讨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联性2.3 制定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第三章:通过课文内容渗透法制教育3.1 选取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课文3.2 解析课文中的法制教育元素3.3 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法制教育内容第四章: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4.1 设计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4.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法制观念4.3 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法制教育成果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制定法制教育评价标准5.2 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5.3 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法制教育效果第六章:案例分析与法制教育6.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法制教育案例6.2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道德困境6.3 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第七章:角色扮演与法制教育7.1 设计法制教育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7.2 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法律角色7.3 总结角色扮演活动中的法制教育成果第八章:参观考察与法制教育8.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8.2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机构的工作流程和职责8.3 结合参观考察,进行法制教育讲解和反思第九章:专家讲座与法制教育9.1 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9.2 听取专家讲解法律知识和案例9.3 学生提问、讨论,深化法制教育理解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回顾整个法制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过程10.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10.3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第十一章:家庭作业与法制教育11.1 设计具有法制教育意义的家庭作业11.2 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巩固法制教育知识11.3 教师批改家庭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第十二章:课堂讨论与法制教育12.1 引导学生就法制教育相关话题进行课堂讨论12.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2.3 教师总结讨论内容,提炼关键知识点第十三章:法制教育与道德修养13.1 探讨法制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关系1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13.3 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第十四章:多元智能与法制教育14.1 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14.2 设计符合学生多元智能需求的法制教育活动14.3 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理解法制教育内容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法制教育15.1 搜集和整理法制教育相关资源15.2 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15.3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提升法制教育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法制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和目标,明确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859d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2.png)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法制教育的意义与目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增强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法制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2.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3. 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制教育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法制教育的定义与意义:解释法制教育的概念,阐述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分析案例:分享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
4. 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和体会,总结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
五、作业与评价2. 学生互评,共同提高法制观念。
第二章: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理解法律原则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2. 法律的原则与分类。
3.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原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解释法律的定义,阐述其特征和作用。
3. 分析法律原则:介绍常见法律原则,让学生了解其分类和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原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5.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五、作业与评价2. 学生互评,共同提高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六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cb610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a.png)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师:邓孟南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法治渗透教案语文初中
![法治渗透教案语文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f6e651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3.png)
法治渗透教案语文初中课程名称:初中语文课程内容: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学常识。
2. 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掌握文学常识。
2. 通过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3. 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文章中法治思想的深入理解。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学常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2.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为后续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做好铺垫。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法治思想的体现。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文章中法治思想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法治思想,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分析,运用文章中的法治思想,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五、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1. 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通过解答题目,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通过小结,对本文的法治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法治思想。
同时,通过阅读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法治观念的理解。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运用所学法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bf6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f.png)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课题: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目标: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一、预设知识:学生对法律与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目标任务:1.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3.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给学生讲述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以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利用课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法律与道德的思考与比较。
3. 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制度的运作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意义:-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给出简单实例说明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讨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
2. 探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选取一些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雷雨》等),与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认识和思考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
3. 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选取一些案例(如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
4. 模拟法庭活动:- 分组进行模拟法庭活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根据一些实际案件进行辩论和判决。
-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法律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协作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1. 观察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2.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思考法律知识。
六、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活动,增加实践经验。
2. 邀请法律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律和法制教育。
3. 继续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形成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调。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6a067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5.png)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1.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解法制教育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分析法制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4 教学活动:1.4.1 讲解法制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1.4.2 分析法制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1.4.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学习宪法知识2.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宪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4 教学活动:2.4.1 讲解宪法的定义和特点。
2.4.2 介绍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4.3 分析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学习刑法知识3.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3.2 教学内容:讲解刑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4 教学活动:3.4.1 讲解刑法的定义和特点。
3.4.2 介绍刑法的作用和地位。
3.4.3 分析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刑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学习民法知识4.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民法在保护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民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e847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8.png)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导课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
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
(板书:警惕)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a.活动:小组讨论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01928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7.png)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意义;2.掌握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1.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2.法制教育的教育意义;3.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教育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学习法制教育的渗透方式和方法(30分钟)1.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如讲解一些与法律有关的课文、故事等,以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思考。
2.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力量,加强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3.情景模拟渗透法制教育:通过布置一些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体验和思考在不同法律情境下应有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担当。
第三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热情;2.开展法律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3.进行法律情景解决讨论,通过讨论各种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五、教具准备1.教材:配合教材中相关法制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课文或故事进行讲解;2.多媒体设备: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讲解,准备相关法制教育的图片或视频。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参与情况;2.课后布置相关法制教育的作业,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的掌握程度;3.多样化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笔记等形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延伸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参加模拟法庭、撰写法律论文等,进一步拓宽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应用。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4070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2.png)
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制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宪法是我们的最高行为准则》2. 辅助材料:有关法律知识的短文、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法制意识。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宪法是我们的最高行为准则》,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法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六、教学拓展1. 活动名称:法治教育主题班会2. 活动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法制素养。
3. 活动内容:a. 观看法治教育视频,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b. 分享身边的法治故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c.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法制知识掌握程度;d. 邀请法官或律师作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职业。
七、课后作业3. 提交时间:课后一周内。
八、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考察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法制观念的树立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2. 评价方法:a.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等;b.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文质量,包括观点表达、论述逻辑等;c. 法治教育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学习效果等。
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4aaae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2.png)
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教案《大雁归来》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课文说明:本文是八下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篇里的一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有关大雁的知识,加深理解本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增强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
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掌握大雁的有关知识。
2.难点是以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为切入点,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3.关键是在观看图片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展示大雁的图片。
知道大雁这种鸟吗?(大家谈)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得非常喜欢大雁,每到春天就盼望着大雁的归来。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他的《大雁归来》,一起走进大雁。
二、检查预习,掌握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要求:根据学习目标,主动预习课文1、积累字词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结合语境体会含义雾霭迁徙缄默窥探狩猎凋零滑翔顾忌目空一切2、圈点批注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三、读课文,走进“大雁”1、自渎课文感知文意(1)、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大雁的哪些知识?在课本上划出来,并简单概括一下,以便交流时能简洁、清晰、流畅的表达。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群什么样的大雁?可扣住每段的关键语句,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用句式“从文中,我看到了的大雁”说说自读的发现。
(齐读个别段落感知大雁的世界)2、学生畅谈自读的发现,老师小结。
追问:浏览全文,你能获取多少有关大雁的知识?老师用幻灯片展示《辞海》里关于大雁的解说。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47c1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b.png)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 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法律知识: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案例:通过语文文本分析相关法律问题3. 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语文与法制互融的理念和实践•介绍语文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和互动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给予学生相关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发现法制教育的元素和价值2. 第二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介绍法律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宪法、刑法、民法等具体法律知识点,并通过语文文本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法制教育相关理念和价值观的培养•介绍法治思维和法治社会的理念和要素•强调尊重法律和法律权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和维护法治的责任和义务意识4. 第四课时:语文文本中的法制教育案例分析•选择一篇与法制教育相关的语文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本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原则•讨论学生对相关法律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认识5. 总结与评价•对本教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提出进一步深化法制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和考核。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表现等形式。
此外,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综合性评价任务,例如写作、演讲或小组项目等,以检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6853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0.png)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1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制渗透:一、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如《美丽的小路》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所吸引。
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关注课文中游人对野物的态度。
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爱护环境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
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有爱护环境卫生及保护环境的愿望和行动,从而全班学生在教育下取得更好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写作训练,有机渗透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
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
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d56a2c580eb6294dd886c5e.png)
活动、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7
27斑羚飞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二十一条
初步了解
活动、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8
八年级上册
1新闻两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九条
初步了解
自然导入、拓展延伸
9
2芦苇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初步了解
情感激发、自然导入
10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初步了解
拓展延伸、与现实比较、查询依据。
28
7变色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一、二、五、六条
初步了解
模拟现场断案、拓展延伸
29
10那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初步了解
联想想象、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30
13威尼斯商人
法律应当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其法律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七、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理解义务教育制度
借题引申
18
八年级下册
5再塑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二十一、二十二条
了解
讲解事例、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9
15喂——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十四、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初步了解
讨论辨析
24
12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理解掌握
情景演示、讨论
25
17智取生辰纲
初步了解法的阶级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要求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525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4.png)
初中语文法制渗透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是否合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2. 学生表演情景剧,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法律重要性的心得体会。
2. 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中的法律问题,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增强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93378e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1.png)
讨论辨析
24
12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理解掌握
情景演示、讨论
25
17智取生辰纲
初步了解法的阶级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要求
初步了解
结合实际、课堂讨论
26
20香菱学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
初步了解
合作探究
27
九年级下册
5孔乙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四、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初步了解
拓展延伸
4
23散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理解、掌握
结合实际、对比讨论
5
七年级下册
5伤仲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理解、掌握
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6
7最后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有关内容(第1至4自然段)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四、五条.
初步了解
拓展延伸、与现实比较、查询依据.
28
7变色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一、二、五、六条
初步了解
模拟现场断案、拓展延伸
29
10那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初步了解
联想想象、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30
13威尼斯商人
法律应当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其法律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七、五十八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辨析
24
12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理解掌握
情景演示、讨论
25
17智取生辰纲
初步了解法的阶级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要求
初步了解
结合实际、课堂讨论
26
20香菱学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
初步了解
合作探究
27
九年级下册
5孔乙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四、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了解
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6云南的歌会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了解
师生互动,提问答颖
21
23马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初步了解
联系实际、拓展剖析
22
九年级上册
9故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初步了解
质颖、辨论
23
10孤独之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
初步了解
拓展延伸、与现实比较、查询依据。
28
7变色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一、二、五、六条
初步了解
模拟现场断案、拓展延伸
29
10那树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初步了解
联想想象、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30
13威尼斯商人
法律应当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其法律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七、五十八条;
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
序号
年级
教学内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要求
方法
备注
1
七年级上册
13《山中访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七、二十三条
理解、掌握
图片展示、讨论
2
16《化石吟》
《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
初步了解
拓展延伸
3
18绿色蝈蝈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九条
初步了解
拓展延伸
4
23散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理解、掌握
结合实际、对比讨论
5
七年级下册
5伤仲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理解、掌握
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6
7最后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有关内容(第1至4自然段)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四、五条。
初步了解
活动、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7
27斑羚飞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二十一条
初步了解
活动、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8
八年级上册
1新闻两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九条
初步了解
自然导入、拓展延伸
9
2芦苇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初步了解
情感激发、自然导入
10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
17
3我的第一本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理解义务教育制度
借题引申
18
八年级下册
5再塑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二十一、二十二条
了解
讲解事例、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9
15喂——出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十四、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五、七条。
初步了解
介绍讨论
31
14变脸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四十一、四十三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初步了解
图片展示、讨论交流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八、九条
初步了解
课后讨论
11
9老王
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知识
初步了解
课中结合、课后讨论
12
13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条
初步了解
结题点睛
13
14故宫博物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七、六十四条
初步了解
课中辅垫、适当拓展、结题点睛
14
17奇妙的克隆
克隆的立法问题
初步了解
结合课文、拓展延伸
15
19生物入侵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初步了解
结合课文、拓展延伸
16
八年级下册
2我的母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知道、部分理解
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