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报表粉饰、人为操纵利润的案例比比皆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其危害性不仅在于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导致政府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扭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
基于此,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粉饰的动机、危害,惯用的粉饰手段、识别方法以及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防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粉饰财务报表目的和动机危害识别方法
Abstract Nowadays,there are lots of examples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一)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公司管理层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不仅困扰着会计界,而且也是各国政府在发展资本市场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世纪初,在被称之为有最成熟资本市场的美国爆出了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重大公司会计丑闻,几乎同时,在新兴市场的我国也爆出了银广夏、蓝田等重大公司会计丑闻。
鉴于财务报表粉饰问题的严重性和这种行为造成的危害,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都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在 2006年基本完成,取得的成就令全世界瞩目。从 2007年起,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迈入了后股权分置时代。我们认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报表粉饰新动向的研究,对提高证券监管水平,防范审计失败极具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财务报表粉饰的研究文献较多。Albrecht et.al(1995)提出了著名的舞弊三角论: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寻找借口(Rationalization),用于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另一个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理论称为GONE理论,其中G代表贪婪(Greed),O代表机会(Opportunity),N代表需要(Need),E代表暴露(Exposure)。舞弊三角论和GONE理论虽然没有直接触及粉饰动机,但能够较好地解释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发生。近年来,直接触及财务报表粉饰动机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例如,Mulford和Comiskey(2001)在其《财务数字游戏》一书里,将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概括为:(1)股票价格效应(Share Price Effects);(2)借款成本效应(Borrowing Cost Effects);(3)奖金计划效应(Bonus Plan Effects);(4)Political Cost Effects)。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会计界专门研究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利润操纵相关问题的文献较多。如刘锋 2001 年对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违法造假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以四川红光实业公司的案例为分析对象,从我国现有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现有
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不仅仅是一部《会计法》或相应的会计技术规范所能解决的,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举;黄世忠教授在其讲稿《会计报表粉饰及其识别方法》中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主要包括:①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②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③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④为了政治目的而粉饰会计报表,⑤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⑥为了推卸责任而粉饰会计报表;王性玉教授 2002 年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时,将博弈论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工具,分别建立静态及动态的博弈模型来进行分析。田钊平等 2005年认为我国民营企业会计造假的重要诱因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的诚信缺失,外部原因是政府监督部门对民营企业管理监督不力,内在原因是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先天不足和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漠,并认为治理民营企业会计造假的有效途径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与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搞好会计诚信建设几个方面。
二研究内容
鉴于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现状以及由此而带给财务报表信息使用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政府部门的财政监管带来的严重妨碍、给经济市场造成的严重影响,本文将在参考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对此进行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着重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动机和手段、造成的危害、如何对此进行识别以及防范措施,以期能给相关人员以参考和建议。
第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
根据证券监管部门披露的大量财务舞弊和报表粉饰案例,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动机可分为6种:业绩考核动机、信贷资金获取动机、股票发行动机和上市资格维护动机、税收策划动机、政治利益动机、责任推卸动机。
(一)业绩考核动机
企业基于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是其最常见的动机。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分为
企业内部考核和企业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企业内部考核通常是比较相对数形式的财务指标,如利润(或扭亏) 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企业外部考核则主要是根据绝对数形式的财务指标如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而无论是相对数形式的财务指标还是绝对数形式的财务指标,其最终来源都是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同时,在一些公司、企业中,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直接与其经营业绩相挂钩。在这些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就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
(二)信贷资金获取动机
资金是企业运营所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然而在我国,现在以至以后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是资金的卖方市场,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的难题。这就决定了企业要想持续、有效运转,必须想方设法筹资。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在放款之前通常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一些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三)发行股票和配股动机
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可获得大量的资金,一些上市公司把股票融资视作无需支付资本成本却可大肆圈钱的最佳方式。然而因《公司法》对企业上市有严格规定: 企业必须三年赢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审批。为达到这些规定,本不具备条件的公司就会为获取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创造”条件上市。由于上市公司再筹资时,配股是上市公司解决长期大额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近三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 10% ,同时每年不低于6%”,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成为上市公司增资配股的门槛。有资料表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刚达到 10% 的现象。“黎明股份”和“郑百文”等都是虚构前三年利润包装上市的,这足以证明为取得上市资格和获得配股资格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首要动机。
(四)牟取二级市场暴利
其动机是: 1.改善二级市场形象。在证券市场上,潜在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来进行决策的,现任大股东和管理层最清楚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发展前景,他们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释放业绩良好的信号,以求改善二级市场形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