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 (共59张PPT)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1、城市市场
①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超出百万,市场活跃,
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②元朝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③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捶丸 蹴 鞠
宋代勾栏
开封城出现许多娱乐兼商 业的场所叫瓦子(也叫瓦 肆或看棚),称为“勾 栏”,表演有说书、小 唱、杂剧、皮影、散乐、 舞蹈、角抵、杂技等;南 宋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 达。
唐朝中期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 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作物推广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 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边疆地区
边疆地区农业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 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促进了全国整体经济实力的 提升
土地制度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采取 订立契约的方式,
人口规模 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已经超过1亿
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 时代的标志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制瓷业:技术有重要改进 • 北宋:五大名窑(汝、官、定、哥、钧),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 元朝:新型青花瓷和釉里红 •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青花瓷
釉里红
发展与交流:封建经济的新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
2、矿冶业:使用煤作为燃料,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生活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庄绰《鸡肋篇》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发展1.农业2、手工业知识点二、商业市镇的发展(1)商业贸易的发展①国内贸易: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为大众服务,城市坊市制被打破,形成晓市、夜市、草市特点:①一般出现于交通要道或城市边缘,基本定期交易;②地区差异较大;③内容丰富;影响: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部分草市演变为居民定居点、市镇,或者与市区逐步融合,促进了城市发展。
②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
③海外贸易:A、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B、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C、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D、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E、路线:海上丝绸之路④纸币的出现:铜钱: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
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
纸币:【背景】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概况】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会子),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影响】积极:越发成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消极:易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财政危机。
⑤城市发展:集镇的发展: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有些镇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城市:知识点三、经济重心南移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后来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
(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知识点四、社会的变化表现:A、门第观念淡化:①科举制度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②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共31张PPT)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课堂探究】北宋货币发行量大并开始出现纸币的原因?
宋代……每年所铸铜钱自太祖时7万贯,逐渐增多,太宗 至道时为80万贯,真宗景德末为183万贯,仁宗庆历时为300万 贯,到神宗熙宁以后,每年铸铜钱共600余万贯,达到最高峰 。但铜钱的钱“荒”问题仍然严重,直至南宋灭亡,始终没能 解决,这是由于辽、西夏及后来的金朝,大量以宋朝铜钱作为 货币,自铸的数量很少,加上大量铜钱流向海外,主要是流向 日本、东南亚,有的还运往西亚、东北非。
三、文化之变
1、程朱理学
快速阅读课文“儒学的复兴”,思考以下问题:
1、回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历 程2、。从思想、政治和学者的角度思考宋朝复兴儒学的背景。 3、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通过史料认识、提炼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5、朱熹在儒学教育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6、结合程朱理学的含义和主张,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
一基、础经梳济理之变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唐朝安史之乱后: ③南宋:完成经
4、经济重心 打下基础
开始南移
济重心南移
南移
南 方 战 乱 较 少
中 原 人 口 南 迁
统 治 者 重 视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过 程
经济重 心南移 表现
影
响
唐中叶以来: 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对南方经济依赖明显,户口南多北少
南宋: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中心地位 元பைடு நூலகம்: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财北运
◆南方人口膨胀,民族交融加强。 ◆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 达。 ◆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海上交通运输改善,海上贸易繁荣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先是益、邛、嘉、眉等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 自。。。作乱逐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 ➢ 商品经济发展;铁钱携带不便;通货紧缩;交通不便。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宋元商业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
•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 榷场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发展。 • 铸币量提升;纸币出现,北宋交子,南宋会子。 • 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成重要财源。
• 材料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 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舶船深阔各数 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 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四、社会的变化
• 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更加完善)。
• 隋朝与唐朝初期,门阀士族进入最后一个辉煌期,时 人心目中以“五姓七望”最为高贵。
• “五姓”是指“崔、卢、李、郑、王”五姓。
• “七望”是指“陇西、赵郡、博陵、范阳、太原、清 河、荥阳”等几大士族兴起之地的郡望名称。
•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 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2
•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原因。(10分)
➢特点:商船大量出口瓷器,海外贸易发达。(2分)
➢原因:手工业(造船、制瓷)技术发达;商业繁荣,经济 重心南移;政府设市舶司管理、支持海外贸易;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8分)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立意】1.单元大概念:“大中国”2.大单元主题:走向“大中国”的时代3.单元结构:4.课时线索:明线: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暗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课程内容要求:认识两宋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教材分析:历史阶段来看: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造就了多元一体乾元气象。
这一时期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先后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与这一阶段的冲突和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教材内容来看:“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讲述了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社会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新变化。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则呈现了多元性和多样性文化发展的新景观,包括理学理论体系,宋词、元曲、话本等新文学体裁和科技成就。
总体来看,本课时涉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容量偏大、知识点多,且部分内容与初中重合。
【学情分析】教授对象: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部分内容(两宋经济、宋元科技文化和城市),且具有一定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但经济和思想板块理解难度大,学生易生畏难情绪,要求教师应深入浅出,将尘封的史料和活跃的学生对接。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2.难点:理解“大中国”的内涵和表现【教法学法】1.教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导学法、情境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设计】【设计反思】1.亮点与特色:(1)以恰当的视角,撑起单元教学的厚度与信度;(2)以新颖的史料,整合教学环节的细节与情境;(3)以平实的姿态,体悟民族交融的意义与力量。
2.担忧与困惑:本课涉及的时间跨度长,内容广泛,需要大量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淀,作为年轻教师在把控上尚有难度。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2024年)
“沉浸式”体验“宋人的十二时辰”——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对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但是以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为历史叙述的主体,而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联系性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与教学对策】高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从教材和简单直接的史料中了解宋代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有明显的发展,初步感受到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教师在真实的史料情境中加以解释和引导;其次,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但是需要教师进一步分析梳理,才能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多重联系,厘清历史发展的内在脉络,能从最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体会历史的变革,从民众的生活中体会到时代特征。
【教学立意】历史教学的“真实感”不能仅凭史料的堆砌与解读就完成,现代学生与古代相隔甚远,若凭借合适的历史教具,给课堂中的学生增添更多的体验感,特别是涉及经济与社会变革的主题教学,最好能在沉浸式的氛围中内化知识,也是服务于现实的上佳途径。
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新发展,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时空观念:通过商业城市的崛起,海外贸易的路线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与联动性。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理解粮食产量大增使得人口增长,为手工业提供劳动力,经济作物的种植为手工业提供生产原料;了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税收对国家财政的积极作用;了解纸币在宋元时期的发展,认识其产生于四川的原因。
总体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课件2: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深化理解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 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 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③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 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④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⑤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对外贸易 税收。
6 624 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史料二 识读下列图片
思考:据史料一、二,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 因。(史料实证)
【点拨】根据史料一户口数的变化、史料二中交通、 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来回答。 提示:人口南移,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大运河 的贯通;生产工具的创新。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l.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
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认识
课程 标准
这-时期在经济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
会现象,认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
方面的新变化。
知识梳理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成就突出: (1)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有 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1)原因:①商业主要为大众服务,市场广阔;②各政权 之间经济往来密切;③_纸__币__出现并使用;④大一统局面 的出现,政局相对稳定;⑤交通系统的发展;⑥政府重视 __海__外__贸__易_。
(2)表现: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涌现;②各政权之间设 置_榷__场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③_北__宋__出现纸币, 元朝作为主币发行;④海外贸易繁荣,与亚非许多国家 和地区有贸易往来;⑤_外__贸__税__收__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首都东京
风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
四.经济重心南移 (一)时间:唐中期以后,南宋完成南移。 (二)表现 1.北宋户口南多北少定型。 2.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3.元朝 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开运河,开辟海上航线, 方便南方赋税财产运抵北方。 (三)影响 1.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2.政治中心南移。 3.带动文化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南北分卷制 度,南宋时江浙一带人才集中区。 4.对外开放,海上瓷器之路兴起。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知识结构
一.农业新发展
(一)耕作制度 (二)经济结构 (三)边疆开发 (四)人口规模
二.手工业发展
(一)制瓷业 (二)矿冶业 (三)印刷业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来自(一)商业 (二)城市
四.经济重心南移
(一)时间 (二)表现
(三)影响
(一)表现
五.社会的变化 (二)社会变化的原因
青瓷
青花瓷
釉里红
(二)矿冶业--在北宋占重要地位 1.煤大量开采,东京居民生活普遍用煤。 2.金属冶炼使用煤。 (三)印刷业:北宋毕昇,湖北黄冈人, 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带动造纸业。 该时期手工业特色:技术先进、世界领先。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古代大多朝代实行重农抑商国策) (一)商业(市场、货币、国内交易、对外贸易、设机构) 1.边境贸易:宋与辽夏金边境设榷场官方交易。民间贸易活跃。 2.货币:纸币流通,北宋出现交子。 3.对外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 ;丝瓷远销亚非国家。 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
(4)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 (5)文化: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 1.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 转移。 2.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 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性。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提供宋朝时读书人考中科举后特有的社会为何是“捉”?是谁在“捉”?这提示学生关注教材中关于这一时结合教材可知宋朝时期,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奴婢人身依这说明人身依附渐阶层流动百姓横向在元代,读书人需要学习什么才可能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程朱理学为什么在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其纪之为人欲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儒家思想形成而且它将对维护统治秩序很有作用的忠孝节义等儒家道德标因此受到统治者的推出示高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捉”体现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加完善,更加开放与公平,在放榜之前谁也不知道是谁考中,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的现象。
权贵们在“捉”体现当时的择偶取向以当下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为重,婚姻不问阀阅。
说明门第观念淡化,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之间的阶层流动性增强。
预设答案:四书五经,以程朱理学解释为准。
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方法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出示地图和材料,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除了两宋发挥了核心和领导作用外,还有各民族之间的的联结和融合。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任意选择以下一则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如何体现出交融的趋势。
材料一: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8—946年在位)在得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后,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他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
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辽太祖崇拜孔子,尊孔子为“大圣”; 西夏接受儒学,翻译儒家经典,中后期更加重视汉学,建立大汉太学,尊孔子为文宣帝; 金朝对儒学和儒士也十分重视,拜被俘的汉族官吏和儒士为师,聘为高官,请其授以汉族文化。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优秀课件
四、社会的变化
1.根据材料分析平民社会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宋代科举有锁院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 度、别试制度 材料二: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 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门第观念淡化 科举制度更完善 婚姻关注当下
印刷业
元
商业发展
的 经 济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海外贸易 城市繁荣
与 社
经济中心南移
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 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
会
平民社会的到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 人身束缚的松弛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历辽史 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目录
壹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叁 经济重心南移
肆 社会的变化
农业 发展
粮食 增加
人口 剩余劳动力 增长
种植 原料 经济
商业 发展
城市 繁荣
作物
市民 阶层 兴起
思想 观念 变化
生产工具进步 剩余劳动力
2.人身束缚的松弛
(1)贱民阶层:到宋朝数量显著减少。 (2)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
3.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2)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 (3)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手工业 发展
产品
政府 管理
松动
经济重心南移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优质课件
◎宋代对外贸易路线图
知识拓展
宋元海上贸易考古遗迹图
▲ 南海一号沉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宋汴京城:“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形成了商业街,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2)城市的兴盛
“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 俱是铺席买卖。”
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
喜...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
赵光义
位。上俊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 —— 《挥麈后录》
赵匡胤
赵普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
①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 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
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 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古代中国经济重 心南移,一是由 北向南从黄河流 域转移到长江流 域和江南一带, 二是由内地向沿 海逐渐转移
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马可·波罗行纪》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示意图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
东南地区的两浙路、江南东
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福建路人口达
6766360户,同期面积大于
这东南六路的北方地区人口
为5675945户。”
——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
思考: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史的》发展会给中国的经济格局
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一)农业发展1.表现(1)耕作制度:南方普及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引进高产作物:占城稻)(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3)棉花种植:始于宋朝,元朝推广,南方植棉普遍(4)边疆开发: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农业显著进步2.原因:(1)耕地面积的扩大(2)政府重视,修建水利设施(3)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1.棉纺织业(1)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2)元朝棉纺织业发展,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2.制瓷业:(1)元朝出现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2)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海上丝绸之路)3.矿冶业(1)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2)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4.印刷业(1)北宋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2)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3)推动文化普及与造纸业发展人口增加剩余劳动力农业发展,粮食增加种植经济作物商业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产品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一)商业发展: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墟市)2.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3.铸币铸造量增大,出现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仅在四川流通)、会子(发行于南宋,曾被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宝钞(元明清发行的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4.海外贸易:(1)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2)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3)设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原因:政府政策支持;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二)城市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3.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基础4.纸币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5.交通便利6.民族融合加强7.中外经济交流加强8.人民的辛勤劳动。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 39张)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古 代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 提示 表现:外来新品种的引种与推广;垦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提高;经 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南方出现丝织业中心和棉纺 织业中心;商品经济活跃。 影响:宋代,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形 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情境探究] 视角1宋代城市的繁荣 材料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 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 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 于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2.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日午击鼓三百声,开启市门;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 声,关闭市门。宋代汴京(开封),既有日市,也有早市和夜市。由此可见,宋 代的商业活动( C ) A.严格坊市界限 B.广泛使用白银 C.突破时间限制 D.出现商帮会馆 解析 唐代长安的市开放关闭有时间限制,而宋代汴京的市则没有时间限制, 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严格的坊市界 限,排除A项;广泛使用白银是在明代,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清,排除B、D两项。
[方法突破] 推动宋朝社会变化的因素及表现
[应用体验] 【例2】(2021·北京延庆高一期末)《宋文鉴》中记载:“臣窃闻近年进士登 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 如意,弃而之它。”这说明( D ) A.北宋官商勾结政治腐败 B.买卖婚姻得到官方认可 C.婚姻嫁娶推动经济发展 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解析 宋代婚姻更看重财富而非门第,这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故选D项;材料与官商勾结和政治腐败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 念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并不是买卖婚姻,排除B项;C项因果倒置,排除。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农业的发展(一)表现1.耕种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2.经济结构(1)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如: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2)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棉花,元朝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4.户口增长: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北宋末年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在人口史上是划时代的标志。
【知识分析】宋代人口的增长⑴趋势:人口逐渐增加,南宋时期人口减少,但仍堪比比汉唐盛世人口数。
⑵原因:中央集权加强,政局相对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业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⑶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赋收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人地矛盾突出,垦田面积增加;农业租佃关系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二)原因1.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3.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越南引进的占城稻)4.耕地面积的扩大5.政府的重视6.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发展7.手工业、商业发展的促进二、手工业的发展(一)制瓷业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二)矿冶业地位: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就: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影响: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三)印刷业地位: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
成就: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案➊教学目标一、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二、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三、知道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程朱理学➌教学过程设计一、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以宋朝为主)1、农业(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盛行,土地兼并现象普遍。
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并较少受到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2)耕种技术: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已在南方普及(也有某地一年三熟)(3)灌溉工具:出现水转翻车、戽斗2、手工业(1)棉纺织业①宋元时期棉花种植推广到全国②宋元时期形成麻、棉、丝三足鼎立局面③元朝黄道婆发明新式织布机(2)矿冶业:北宋大量开采煤矿(取暖与冶炼)(3)制瓷业①宋朝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②元朝景德镇烧制成青花瓷;出现釉里红3、商业(1)宋与辽夏金各政权经济密切,官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茶马互市(2)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外贸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重要港口:明州、泉州、广州)注:中国(瓷器、丝绸、茶叶)海外(香料、珠宝)(3)北宋益州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4)宋代“市”彻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晓市、夜市、庙会繁荣4、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表现①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②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格局③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彻底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④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开京杭大运河,并开辟长途海运航线(2)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劳动力南迁并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工具②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更加快了南方的开发③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对外贸易条件也比北方优越(3)影响:使南方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教育文化发达;促进了民族融合注: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导致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南宋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人才集中地5、宋朝社会(1)人口快速增长(过亿)①宋朝实际人口已经超过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②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2)社会更加宽松自由①宋朝时门第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婚姻择偶也以当下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仅作了解②宋朝贱民阶层显著减少(人身不完全自由并受到歧视的群体):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来自雇佣(仅作了解)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了较明显的松动: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政府限制也较少;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并较少受到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仅作了解)二、辽宋夏金元的思想文化(以宋朝为主)1、思想:程朱理学(重点)(1)背景/原因①从东汉末年以来,儒学发展受到道教、佛教的强烈冲击②唐代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儒学复兴运动(2)含义:以儒为主吸收道教、佛教思想,把儒学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种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3)创立: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4)成熟:南宋朱熹(客观唯心主义)①主张A、理是世界本源B、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体验天理)C、存天理、灭人欲(灭私欲);三纲五常②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四书》③影响: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孟(5)发展:南宋陆九渊心学(主观唯心主义)①心是世界本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发明本心(反对埋首苦读;主张内省以求理)2、文学艺术(1)宋词①出现于唐后期:白居易;花间派词人韦庄;南唐后主李煜②辉煌于宋朝: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2)元曲①元散曲:语言具有灵活性和通俗性②元杂剧:将成套元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王实甫)(3)说书:宋元城市中说书盛行,底本称话本(4)书法①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②元朝:赵孟頫(楷书),与颜真卿并称“颜骨赵姿”(5)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写意3、科技(1)印刷术①宋朝雕版印刷已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塑)②印刷业成为新兴手工业,推动了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2)火药:被大量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和射击型火器(3)指南针:北宋出现真正意义的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4)著作①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总结当时科技成果②元朝郭守敬制造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并编定新历法《授时历》③元朝农学家王祯著《农书》,重点记载农业工具4、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元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1)辽朝:契丹大字、小字(2)金朝:女真文字(3)西夏:西夏文字(4)元朝①畏兀体蒙古文(《蒙古秘史》)②改制藏文字母,创制八思巴蒙古文(汉语拼音最早尝试)➍板书设计一、辽宋夏金元的社会经济(以宋朝为主)1、农业:土地兼并现象普遍、人身束缚较轻、一年两熟2、手工业:麻棉丝三足鼎立、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3、商业:茶马互市、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纸币交子、宋代市彻底突破时空限制4、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宋朝社会:人口快速增长(过亿)、社会更加宽松自由二、辽宋夏金元的思想文化(以宋朝为主)1、思想·程朱理学:以儒为主吸收佛道思想、南宋朱熹、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2、文学艺术:宋词、元曲、说书、书法、绘画3、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梦溪笔谈》、《授时历》、《农书》4、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元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➎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doc
一、主题立意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因此本单元从纵向上体现从并立到统一的脉络,在横向上体现各民族进一步交融的趋势。立足单元整体,第10课和第9课,主要是政治领域的变化附带军事,突出体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加深;第11课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新高度,社会领域新气象,思想演变新发展,科技文化新成就。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生动表现可以透过清明上河图来感受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成就。
第二幕:
再通过描述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船只运用的先进技术来表现宋代造船业的发达,这也为宋代的海外贸易提供了条件。再用一段讲述宋代海外贸易的视频来表现当时海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合作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思考为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成为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
首先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可以得出在辽宋夏金时期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所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连接与海外各国的贸易。其次就是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物质条件。
教师讲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12世纪初期一部杰出的风俗画,他以精致绝伦的工笔描绘了北宋末年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的自然风光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为研究宋史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属于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生动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今天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具体细节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设计意图: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生动写照,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通过清明上河图中的具体场景来了解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 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 场,其岁入百余万缗。
——(明)沉德符《野获编》
史料: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 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 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 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 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阶段 时期
概况
江南初 步开发
孙吴 东晋 南朝
①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 幅度增加;②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江苏南京 )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南移 中唐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开始 以后
南移 北宋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
知识梳理
城市的繁荣
宋朝: 原因: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特点: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朝: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北宋娱乐场所——瓦子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柳永
前言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话, 内容是对唐、宋两朝生活和消费水平 的比较,认为宋朝明显高出唐朝。唐 朝人的物质生活水准平均而言不如宋 朝,唐朝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宋朝, 《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宋朝富裕 家庭的日常生活。
前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
知识梳理
经济中心南移
影响:(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2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 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3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 对城市发展 :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 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 大的
2.手工业发展
(1)制瓷业 (2)矿冶业 (3)印刷业
知识梳理
宋: 1 瓷器: 制瓷出现了以五大名窑
特点: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2 矿冶: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 印刷业:
宋朝新兴的手工业,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元朝: 瓷器: 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印刷术的传播 经由波斯传往西方,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 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
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先传到中亚、西亚 和北非,再传到欧洲。……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用铅、锡、 锑合金制造西方字母活字,开创了欧洲文明史的新纪元。
继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移
①北宋灭亡,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
南宋
完成
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差 ①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为将南方财赋北运,
距继续 元朝
知识拓展
经济中心南移
规律:
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 ②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性。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 的时代,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 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元代瓷器的 代表产品: 青花瓷和釉 里红
冶矿业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而天下市易务,炭皆官自卖”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人烧煤炼铁,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 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道,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够燃烧, 着起火来象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当时,欧洲人读了马 可·波罗的游记,都觉得十分新奇,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人用 煤做燃料,都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年了,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 最早发现了煤这种燃料。
——袁行霈、邓小南《中华文明史(第3卷)》
印刷术的意义
(1)提高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普及;
(2)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商业和城市繁荣 榷场是宋辽夏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交易的场所。
宋朝 : 表现: 1 宋朝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涌现 2 宋朝边境设立榷场和辽西夏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3 宋朝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出现纸币“交子”。 4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材料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 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 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大众服务商业成主流。
1、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①根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2、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府政策等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货币:货币统一
官方榷场贸易,民间贸易均十分繁荣。
史料实证
海上丝绸之路
3.纸币 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1)出现原因 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出现及发展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出现“交子”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 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史料实证
纸币产生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中统元宝交钞
至元通行宝钞
P61史料实 证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
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
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
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
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
段。
——苏轼诗集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
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挖煤图
(1)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但由于开采 条件的限制,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使用。 (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 大提高。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制瓷业
宋代瓷窑遗址(四川成都) 耀州出土的宋代窑炉遗迹
宋朝五大名窑
钧窑 月白釉碗 哥窑海棠式花盆
汝 窑 天 蓝
釉 官窑 穿戴瓶
长 颈 镶 金 瓶
定窑 孩儿枕
知识拓展
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出 产的瓷器代表了宋瓷的最高水平。其 待点是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目更求 釉的质地之美。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 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 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
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变化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自然因素: 北方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南方自然条件适宜 ②政治因素: 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 ③经济因素: 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 全国大范围流通。
市舶司是中国 在宋、元、及 明初在各海港 设立的管理海 上对外贸易的 官府,相当于 现在的海关。 是中国古代管 理对外贸易的 机关。
作用: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重要财政来源
• 北宋的东京城内的许多 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 叫做“瓦子”。瓦子中 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 子,有说书、唱曲、耍 杂剧、踢球的。摊位有 卖饮食、药材、古玩、 字画剃头、剪头、相面、 算卦的。大的瓦子,可 容几千人。昼夜不歇, 热闹非凡。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 南北商品交流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开始:唐朝中期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结束: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南多北寡的格局也
已定型 (3)扩大: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 集中在江南
(4)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东南地区
移、农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农业发展虽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增
长,基本上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
辽夏金元时期,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 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辽代统治者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 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统,是主要的粮食 生产基地。 金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后,将具有先进农业文明的汉人迁至东北 各地,充实人口,开垦荒地。 元世祖对农业十分重视。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泥机构大司农 司,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一书指导农业生产。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2.了解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