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MTT699—1997)
采煤工作面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0102综采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0102采煤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0102采煤工作面,属于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为了抑制采空区内残煤自燃延长其发火期,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在10102工作面上下隅角各建一道袋子墙,每隔5米建一道,袋子墙严禁拆除。
垒袋子墙时,袋子必须压茬,要保证墙面无裂缝、重缝和空缝,然后使用黄泥进行抹面,抹面时要将帮、顶板与袋子墙接触点进行封实,做到严密不漏风。
袋子墙严禁垒直角,要垒出弧度,便于回风。
2、撤除10102工作面上隅角的高负压抽放管路,减小抽放压差,保持原有的抽放系统正常运行。
3、降低10102工作面的风量,工作面计划风量715m3/min,将实际风量由原来的1481m3/min降低到1200m3/min,减少采空区漏风量。
4、喷洒阻化剂⑴采用移动式喷洒系统,选用电动喷洒压注装置,喷射泵型号为BH-40/25,配套设备雾化泵、储液箱、过滤器、矿用防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设备组成,设备安设在10102采煤工作面上下巷各一台,采用10%浓度的CaCl2溶液。
⑵阻化剂喷洒工艺设计采用表面喷洒阻化剂工艺,即在工作面上下巷超前支护外各布置一台阻化泵,负担阻化剂喷洒工作,布置一趟管路,每20m安设一个三通接一个截止阀,阻化泵配一支喷枪,由专人手持喷枪,从支架间隙向采空区喷洒,每间隔5组支架喷一次,每次喷洒至少6min,流量不小于35L/min。
初采前整个工作面喷洒一次,正常回采期间每日喷洒一次,安排在检修班工作面放顶后进行,如遇停产、过断层、收尾等情况时,必须对采空区加大喷洒频率。
喷洒系统工艺图如图所示。
移动式喷洒系统工艺图1-供水管路;2-药液箱;3-吸液管;4-压力表;5-阻化多用泵;6-高压胶管;7-阀门;8-三通;9-喷枪⑶参数计算10102工作面一次喷洒量1)底板浮煤喷洒量:G1=K1K2LBh1A1式中:G1——按重量计算浮煤一次喷洒量,t;K1——一次喷洒加量系数,一般取;K2——松散煤(浮煤)密度,K2= t/m3;L——工作面长度,L=126m;B——一次喷洒宽度,B=;h1——底板浮煤厚度,取h1=;A1——原煤(浮煤)的吸液量,取A1=t。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652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本煤业公司正在回采的090102高档普采工作面与110102综放工作面,根据国家煤及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xx年12月20日对该矿所采9、10、11号煤层的检验报告:9、10、11号煤层均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均为II类级;根据AQ1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规定,开采容易自燃或采用放顶煤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设计两种以上综合灭火措施。
本矿井开采采取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措施,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阻化剂防火工艺在工作面运料巷适当位置(尽量靠近工作面)放置两辆矿车作为阻化剂药箱,交换使用,按需浓度(20%)将工业CaCl²倒入1t矿车内,用临时供水管路按比例加足清水,配成溶液搅拌均匀后,用BH-40/2.5型煤矿用液压泵(置于平板车上)将阻化液沿顺槽和刮板输送机电缆槽下方铺设(每20m安一三通接一截止阀)的φ25mm高压胶管压至工作面,与φ13mm的胶管和喷枪相连。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
煤炭相关标准(国标、部标)JB/T 9222-1999 湿型铸造用煤粉JB/T 9225-1999 铸造用粘土、膨润土化学分析方法GB/T 11957-2001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2937-1995 煤岩术语GB/T 15223-1994 液体树脂密度的测定方法比重瓶法GB/T 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GB/T 15224.1-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灰分分级GB/T 15224.2-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GB/T 15224.2-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硫分分级GB/T 15224.3-2004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3-1994 煤炭质量分级煤炭发热量分级GB/T 15334-1994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微波干燥法GB/T 15458-1995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9-1995 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60-2003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GB/T 15588-2001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9-1995 显微煤岩类型分类GB/T 15590-1995 显微煤岩类型测定方法GB/T 16414-1996 煤矿科技术语岩石力学GB/T 16658-1996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773-1997 煤岩分析样品制备方法GB/T 17607-1998 中国煤层煤分类GB/T 17608-1998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9-1998 铸造焦用煤技术条件GB/T 17610-1998 水煤气两段炉用煤技术条件GB 14181-1997 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T 18023-2000 烟煤的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8342-2001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18510-2001 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18511-2001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18702-2002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GB/T 18711-2002 选煤用磁铁矿粉试验方法GB/T 18712-2002 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19092-2003 煤粉浮沉试验方法GB/T 19093-2003 煤粉筛分试验方法GB/T 19222-2003 煤岩样品采取方法GB/T 19224-2003 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GB/T 19225-2003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GB/T 19226-2003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GB/T 19227-2003 煤和焦炭中氮的测定方法半微量蒸汽法GB/T 19494.1-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GB/T 19494.2-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3-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GB/T 19559-2004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9560-2004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容量法GB/T 189-1997 煤炭粒度分级GB/T 212-200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3-200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4-1996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3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8-1996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9-1996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397-1998 冶金焦用煤技术条件GB/T 476-200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7-1998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8-2001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9-2000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80-2000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483-1998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 3812-1983 褐煤蜡试样的采取和缩制方法GB/T 1341-200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2-2001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3-2001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4-1995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5-2001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GB/T 1819.6-2004 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锑量的测定孔雀绿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2559-1981 褐煤蜡熔点测定方法GB/T 2560-1981 褐煤蜡滴点测定方法GB/T 2561-1981 褐煤蜡中溶于丙酮物质(树脂物质)测定方法GB/T 2562-1981 褐煤蜡中苯不溶物测定方法GB/T 2563-1981 褐煤蜡灰分测定方法GB/T 2564-1981 褐煤蜡酸值和皂化值测定方法GB/T 2565-1998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2566-1995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4632-1997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715-1996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 3813-1983 褐煤蜡密度测定方法GB/T 3814-1983 褐煤蜡粘度测定方法GB/T 3815-1983 褐煤蜡加热损失量测定方法GB/T 3816-1983 褐煤蜡中地沥青含量测定方法GB/T 4633-1997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4-1996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4757-2001 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 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GB 481-1993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GB 482-1995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T 5447-1997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电加热法GB/T 5449-1997 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50-1997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6948-199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9-199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7560-2001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7561-1998 合成氨用煤技术条件GB/T 7562-1998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GB/T 7563-2000 水泥回转窑用煤技术条件GB 8207-1987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 8208-198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T 8899-1998 煤的显微组分组和矿物测定方法GB/T 9143-2001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技术条件MT/T 736-1997 无烟煤电阻率测定方法MT/T 801-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悬浮性能测定方法MT/T 740-1997 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MT/T 800-1999 煤系高岭岩(土)煅烧土白度测定方法MT/T 737-1997 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MT/T 963-2005 煤中汞含量分级MT/T 964-2005 煤中铅含量分级MT/T 965-2005 煤中铬含量分级MT/T 966-2005 煤中氟含量分级MT/T 967-2005 煤中锗含量分级MT/T 799-1999 煤系高岭岩(土)及其煅烧土沉降体积测定方法MT/T 917-2002 工业型煤结渣性测定方法MT/T 918-2002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MT/T 849-2000 煤的挥发分产率分级MT/T 851-2000 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741-1997 煤系高岭岩三氧化二铝浸出率测定方法MT/T 852-2000 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分级MT/T 739-1997 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MT/T 916-2002 工业型煤样品制备方法MT/T 738-1997 选煤厂水力分级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915-2002 工业型煤样品采取方法MT/T 230-2005 哈氏可磨性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MT/T 936-2005 锤式破碎缩分联合制样机通用技术条件MT/T 938-2005 烟煤奥阿膨胀计通用技术条件MT/T 939-2005 电量―重量法碳氢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MT/T 940-2005 煤中氟、氯测定仪通用技术条件GB/T 3058-1996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2559-2005 褐煤蜡测定方法GB/T 213-1996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MT/T 732.1-1997 水泥回转窑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2.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2.3-1997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阿干煤矿煤技术条件MT/T 733.1-1997 合成氨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3-1997 水泥回转窑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3.4-1997 高炉喷吹用永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4.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郑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4.2-1997 高炉喷吹用郑州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5.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蒲白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 163-1997 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表通用技术条件MT/T 846-1999 煤体导水性分类MT/T 850-2000 煤的全水分分级MT/T 853.1-2000 煤灰软化温度分级MT/T 853.2-2000 煤灰流动温度分级MT/T 877-2000 DZS型电磁振动高频筛MT/T 698-1997 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699-1997 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MT/T 701-1997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2-1997 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14-1997 煤粉生产防爆安全技术规范MT/T 724.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澄合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5.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新汶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5.2-1997 冶金焦用新汶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6.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肥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6.2-1997 冶金焦用肥城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7.1-1997 蒸汽机车用阜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7.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阜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8.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大通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1-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2-1997 水泥回转窑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29.3-1997 冶金焦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1-1997 冶金焦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2-1997 蒸汽机车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0.3-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鸡西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1.1-1997 冶金焦用峰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731.2-1997 发电煤粉锅炉用峰峰矿务局煤技术条件MT/T 988-2006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MT/T 1009-2006 动力配煤导则MT/T 621-2006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采取方法MT/T 1010-2006 矿井生产检查煤样采取方法MT/T 1011-2006 固定床气化用型煤技术条件MT/T 1012-2006 煤的转鼓试验方法MT/T 1013-2006 煤炭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指南MT/T 1014-2006 煤灰中主要及微量素的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6-2006 煤和煤矸石浸出试验方法SN/T 1599-2005 煤灰中主要成分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SN/T 1600-2005 煤中微量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T/T 996-2006 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的测试方法MT/T 997-2006 活性炭吸附NH3穿透容量和穿透时间的试验方法MT/T 998-2006 活性炭吸附SO2饱和容量的试验方法MT/T 999-2006 活性炭水溶物的试验方法GB/T 15458-2006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9-2006 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7608-2006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20475.1-2006 煤中有害素含量分级第1部分:磷GB/T 20475.2-2006 煤中有害素含量分级第2部分:氯MT/T 1034-2006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MT/T 240-1997 煤矿降尘用喷咀通用技术条件MT/T 712-1997 煤矿防尘措施的分级除尘效率测定方法MT/T 713-1997 煤矿粉尘真密度测定方法MT/T 752-1997 煤的甲烷吸附量测定方法(高压容量法)MT/T 764-1997 矿用泡沫除尘剂性能测定方法MT/T 1025-2006 煤炭检测报表规范(动力煤)MT/T 1026-2006 煤炭检测报表规范(炼焦、喷吹煤)MT/T 1027-2006 煤芯煤样视相对密度测定MT/T 1028-2006 煤中硒含量分级MT/T 1029-2006 煤中镉含量分级MT/T 239-2006 褐煤蜡技术条件MT/T 1030-2006 烧结矿用煤技术条件GB/T 483-2007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1341-2007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574-2007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6416-2007 褐煤中溶于稀盐酸的钠和钾测定用的萃取方法GB/T 16658-2007 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8207-2007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T 8208-200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MT/T 1017-2007 选煤用磁铁矿粉GB/T 3715-2007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MT/T 737-2007 量热仪氧弹安全性能检验规范JB/T 9222-2008 湿型铸造用煤粉。
煤矿矿井防灭火技术规范[完整]
矿井放灭火技术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燃煤层开采………………………………………第三章防灭火装备…………………………………………第四章日常防火……………………………………………第五章灭火救灾……………………………………………第六章火区管理……………………………………………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本着”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我国煤矿矿井防灭火的教训,特制定本《矿井防灭火规范》(下称《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国营的生产、基建和改、扩建矿井的自燃火灾(亦称内因火灾)和外源火灾(亦称外因火灾)及对井下有危险的井口地面火灾的防治。
第3条本《规范》的贯彻执行在矿务局范围内由局长负全面领导责任,局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在矿井范围内由矿长负全面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局、矿及其下属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1. 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和矿井火灾的处理。
2. 机电部门负责电气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
3. 地测、计划和生产部门负责地质、测量、开拓、开采设计和生产工艺方面预防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4. 矿山救护队负责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工作和平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预防处理和防火检查工作。
5. 安监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规范》的严格执行情况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
6. 供应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所需材料、设备的供应。
7. 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资金。
第4条由内因或外因火灾源引起的井下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故。
心矿井火灾造成以下后果之一者,即定为矿井火灾重大事故:1.造成人员伤亡。
2.造成价值1万元的物质(包括资源)损失。
3.造成生产中断8小时以上。
4.造成封闭工作面或采区冻结煤量。
凡发生矿井火灾事故,均须进行事故统计与分析,并按规定向上级呈报事故报告。
第5条每个矿井必须由矿长和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本矿井的防灭火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规范
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701-1997)前言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的氮气防灭火资料和使用氮气的有关规定,以及我国有关科研和应用的报告等,并对其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相一致的原则,同时结合我国煤矿应用氮气防灭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中对氮气来源方式作了原则规定,但供氮能力必须满足最大防火注氮流量的需要,这是氮气防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
注氮工艺和方法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各矿井、各工作面的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时需合理选择使用。
均压、堵漏和火灾监测是注氮防灭火的配合措施,也是提高氮气防灭火效果的保证,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实施。
本标准是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首部《煤矿用氮气防灭火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气防灭火技术提供全煤炭行业的的统一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立于其它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煤矿安全规程》1992-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98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注氮防灭火方法method of fire fighting by nitrogen injection将氮气通过管路输送到需要防灭火的区域,使之降低该区域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达到阻止煤炭氧化或窒息火源。
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
煤炭矿井设计防火标准之五兆芳芳创作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记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1.1 矿井防火设计应以有资质单位判定的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依据.4.1.2 矿井防火设计应采纳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应合适下列规则:1 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或采取放顶煤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成立以灌浆为主的两种及以上综合防灭火系统,并应装备预测预报系统.2 未采取放顶煤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应成立灌浆、注氮或喷施阻化剂等防灭火系统,并应装备预测预报系统.3 开采不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可成立喷施阻化剂或注氮等防灭火系统.4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应设置自然发火不雅测站或不雅测点.矿井防灭火标准第2条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营的生产、基建和改、扩建矿井的自燃火警亦称内因火警和外源火警亦称外因火警及对井下有危险的井口地面火警的防治.第30条自燃矿井在矿井和新水平设计中应按照自燃危险等级采纳相应的综合防灭火措施成立相应的矿井防灭火系统并纳入矿井生产和扶植筹划与矿井生产、扶植筹划同时进.1.一级自燃矿井应成立以灌浆或注砂为主、以阻化剂或均压为辅的防灭火系统和预测预报系统并配备惰气灭火装置.2.二级自燃矿井应成立以灌浆或注砂为主、以阻化剂或均压技巧为辅的防灭火系统和预测预报系统.3.三、四级自燃矿井由矿总工程师按照具体条件参照一、二级矿井尺度选择成立适合的系统并报局总工程师审定.4.同时存在自燃和突出危险的矿井应配备惰气灭火装置.矿井设计标准7.2.4 开采自然和容易自燃的煤层,应公道选择采煤办法、巷道安插、巷道支护形式和通风系统;应按照自燃危险等级采纳成立灌浆系统、使用阻化剂、均压技巧、配备惰气灭火装置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并应合适下列规则:1 灌浆系统必须配套,其安插方法应适应防灭火灌浆的要求;2 采区设计必须明确规则巷道安插方法、隔离煤柱尺寸、灌浆系统、疏水系统、预筑防火墙的位置以及采掘顺序.3 灌浆资料、防火墙修建资料不得采取具有可燃性、毒性、辐射性资料.灌浆资料应按照矿井的具体条件选择粘土、不成燃岩粉、粉煤灰、砂等不成燃资料.。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本煤业公司正在回采的090102高档普采工作面与110102综放工作面,根据国家煤及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xx年12月20日对该矿所采9、10、11号煤层的检验报告:9、10、11号煤层均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均为II类级;根据AQ1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规定,开采容易自燃或采用放顶煤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设计两种以上综合灭火措施。
本矿井开采采取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措施,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阻化剂防火工艺在工作面运料巷适当位置(尽量靠近工作面)放置两辆矿车作为阻化剂药箱,交换使用,按需浓度(20%)将工业CaCl²倒入1t矿车内,用临时供水管路按比例加足清水,配成溶液搅拌均匀后,用BH-40/2.5型煤矿用液压泵(置于平板车上)将阻化液沿顺槽和刮板输送机电缆槽下方铺设(每20m安一三通接一截止阀)的φ25mm高压胶管压至工作面,与φ13mm的胶管和喷枪相连。
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喷洒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喷洒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喷洒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为有效抑制4309采空区遗煤自燃,做好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采空区防灭火工作,经矿管会研究决定对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采空区采取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措施,为确保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的安全,并达到阻化剂防灭火效果,根据《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特编制本措施。
二、成立喷洒阻化剂防灭火领导组组长:姜作华副组长:孟旭、张清忠成员:张林、董波、郭怀林、相立峰、王宏旺、综采队喷洒阻化剂人员、通风队瓦斯检查员和安监部安监员。
职责分工:组长: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通风安全及喷洒阻化剂的指挥工作。
副组长: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具体工作的协调与工作安排。
董波: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矿井上下通讯联络工作,保证通讯畅通。
相立峰、郭怀林:负责通风队瓦斯检查员和安监部安监员的工作安排,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现场安全管理及一氧化碳、瓦斯、氧气的检查工作。
张林:负责组织综采队喷洒阻化剂人员按比例进行配制,确保阻化率达到设计要求,进行喷洒工作。
王宏旺:负责地面束管监测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喷洒阻化剂前的准备工作1、调度室保证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通讯系统畅通,在4309运输回风顺槽各安装一部电话,以便井下人员反馈信息。
2、综采队将阻化剂原料运至4309运输顺槽阻化设备附近,制备使用方便。
对人员、设备及正常生产无影响。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1、应用阻化剂防灭火的主要方法有:气雾阻化和表面喷洒。
其中采空区阻化气雾防火是在采煤工作面进风隅角处设置雾化喷嘴,将一定的阻化剂水溶液通过雾化喷嘴雾化成气雾,借助漏向采空区的风流将阻化剂溶液带入采空区漏风之处,在重力、静电力等作用下,降落附着在浮煤上而惰化浮煤,从而达到采空区防火,具有工艺简单、安全、投资少、用水量少等优点,因此,白芦煤矿阻化剂防火工艺主要采用气雾阻化防火为主,其工艺如图1所示。
煤矿矿井防灭火技术规范[完整版本]
矿井放灭火妙技类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自燃煤层开采………………………………………第三章防灭火装备…………………………………………第四章一般防火……………………………………………第五章灭火救灾……………………………………………第六章火区打点……………………………………………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贯彻党和国家的安适出产目标,当真实行《煤矿安适规程》,本着"防备为主"和"综合管理"的原则,联络我国煤矿矿井防灭火的教导,特拟定本《矿井防灭火类型》(上称《类型》)。
第2条本《类型》合用于世界国营的出产、基建和改、扩建矿井的自燃火灾(亦称内因火灾)和外源火灾(亦称外因火灾)及对井上有伤害的井口地面火灾的防治。
第3条本《类型》的贯彻实行在矿务局领域内由局长负周全率领责任,局总工程师负妙技率领责任;在矿井领域内由矿长负周全率领责任,矿总工程师负妙技率领责任;局、矿及其上属有关部门分工认真。
1. 透风部门认真自燃火灾的防备和矿井火灾的措置赏罚赏罚。
2. 机电部门认真电气火灾和机器火灾的防备。
3. 地测、打算和出产部门认真地质、丈量、启示、开采计划和出产工艺方面防备自燃火灾和外源火灾。
4. 矿山救护队认真产生火灾时的灭火救护事项僻静时配合透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防备措置赏罚赏罚和防火搜检事项。
5. 安监部门认真监督搜查本《类型》的严厉实行情形和一般的井上明火管制。
6. 提供部门认真矿井防灭火所需原料、配置的提供。
7. 财务部门认真矿井防灭火事项所需资金。
第4条由内因或外因火灾源引起的井上火灾,统称为矿井火灾事情。
心矿井火灾造成以上结果之一者,即定为矿井火灾重年夜事情:1.造成职员伤亡。
2.造成代价1万元的物质(包孕资本)丧失踪。
3.造成出产间断8小时以下。
4.造成封闭事项面或采区冻结煤量。
凡产生矿井火灾事情,均须举做事情统计与剖析,并按规定向下级呈文事情呈报。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docx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本煤业公司正在回采的090102高档普采工作面与110102综放工作面,根据国家煤及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3年12月20日对该矿所采9、10、11号煤层的检验报告:9、10、11号煤层均属自燃煤层,自燃倾向均为II类级;根据AQ1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规定,开采容易自燃或采用放顶煤开采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设计两种以上综合灭火措施。
本矿井开采采取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措施,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阻化剂防火工艺在工作面运料巷适当位置(尽量靠近工作面)放置两辆矿车作为阻化剂药箱,交换使用,按需浓度(20%)将工业CaCl2倒入1t矿车内,用临时供水管路按比例加足清水,配成溶液搅拌均匀后,用BH-40/2.5型煤矿用液压泵(置于平板车上)将阻化液沿顺槽和刮板输送机电缆槽下方铺设(每20m安一三通接一截止阀)的φ25mm高压胶管压至工作面,与φ13mm的胶管和喷枪相连。
一台泵配一支喷枪,由专人手持喷枪,从支架间隙向采空区喷洒,每间隔5组支架喷一次,每次喷洒6min,流量不小于35L/min。
正常回采期间每班喷洒一次,安排在检修班工作面放顶后进行,如遇停产、过断层、收尾等情况时,必须对采空区加大喷洒频率。
喷洒系统工艺图如下图所示。
BH-40/2.5型阻化剂喷射泵2台;φ50×3.5无缝钢管,200m;DN25压力胶管,100m;调度绞车JD-11.4,2台;MC1-6A矿车,5辆;DN50闸阀,10个;Y型压力表,10个;泥浆泵3PN,2台;MYZ-150钻机,1台;喷枪,QWF-1,4个。
1、阻化剂的浓度阻化剂的药液浓度是使阻化剂防灭火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防火效果,双影响吨煤成本。
本矿采用20%浓度的CaCL2溶液,其阻化率较高,防火效果较好。
2、喷洒系统采用移动式喷洒系统,选用电动喷洒压注装置,喷射泵型号为BH-40/2.5,配套设备雾化泵、储液箱、过滤器、矿用防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矿用平板车等压注设备组成,该设备布置在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
(MTT699—1997)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
(MTT699—1997)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前言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云生。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用阻化汽雾方法防止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一般要求、雾化方法和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有条件采用阻化汽雾技术的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防治。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MT/T700—1997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1992-10-2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988-03-26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阻化汽雾防火fire-preventionbythe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使阻化液雾化后进入采空区阻止煤氧化,防止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的技术。
3.2阻化剂inhibitor具有抑制煤炭氧化能力的化学物质。
3.3阻化汽雾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利用汽雾发生器产生的微小阻化剂雾滴。
3.4汽雾含量densityofatomizedsprays单位体积风流中携带阻化剂雾滴的品质或雾滴数。
4一般要求4.1采用阻化汽雾防火技术的矿井应具备:——完整的采区及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图和与防灭火有关的技术数据;——测量巷道风量和采空区的漏风量、温度、湿度等参数的仪器仪表与工具;4.2采用阻化汽雾防火技术时,应编制实施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批。
4.3阻化汽雾防火技术实施前,应对阻化剂的阻化效果和汽雾发生器的雾化效果进行检验。
4.4阻化汽雾防火技术实施后,应由批准单位负责验收。
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MT
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MT/T700—1997(图文) 2010-03-17 14:44:2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7—12—30批准 1998—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哲、丁武昌、罗德孝、李家君、任伟。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防火用阻化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除高硫煤外的煤矿井下煤层和井上采落煤炭的防火。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10.2—88 化学试剂砷测定通用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GB/T 672—88 化学试剂氯化镁GB/T 6388—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阻化剂 inhibitor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化学药剂。
3.2 阻化率 inhibitory rate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检验阻化剂阻化效果时原煤样和阻化煤样产生的CO体积浓度之差与原煤样产生的CO体积浓度的百分比。
3.3 阻化寿命 life of prevent oxidize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阻化剂能够有效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时间。
3.4 腐蚀率 erosion rate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阻化剂对规定尺寸的金属试片日浸渍失重值。
4 技术要求4.1 阻化率:阻化剂对褐煤、烟煤的阻化率应不小于40%。
4.2 阻化寿命:阻化剂对褐煤、烟煤的阻化寿命应不小于200min。
4.3 腐蚀率:阻化剂对普碳钢的腐蚀率应不大于3mg/d•20cm2。
煤矿井下阻化剂防灭火设计
煤矿井下阻化剂防灭火设计一、概况本矿本年度主要开采2#、9#煤层,井田内布置一个2#煤普采工作面,一个9#煤综采工作面。
井田内从未发生过煤层自燃现象。
但是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本矿及邻近矿井进行鉴定的煤自燃倾向性资料,2#、9#煤层均有没尘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倾向性,2#、9#煤层均为容易自燃。
加之本矿的开采技术条件所以防灭火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防灭火设计为了更好的预防发火事故,现制定矿井防灭火设计如下:结合以往矿井的使用阻化剂灭后的资料表明阻化剂灭火是一种很好的很好的抑制发火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1、阻化剂选择目前,用于煤矿防灭火的阻化剂主要有CaCl2、NaCl、MgCl2以及水玻璃和生石灰等。
从使用效果来看CaCl2、MgCl2最好。
从使用经济效率来看MgCl2比较便宜,MgCl2为盐的副产品,货源相对充足,故设计确定阻化剂采用MgCl2,现场可根据当地情况灵活调整。
2、喷洒压注工艺系统工作面采空区阻化剂溶液防灭火有两种方式,一是向采空区直接喷洒,二是采用高压雾化器将溶液变成汽雾随漏风漂洒到采空区。
前者缺点是消耗药液量大、占用人力多、喷洒不均、效果差;但其优点是不易对支架形成腐蚀。
后者的药量消耗少、雾化采空区的范围大、管理简单、效果好,但阻化剂汽雾易漂到工作面支柱上对其有腐蚀作用,要求操作时及时擦净支柱。
经综合考虑后,设计确定采用阻化剂雾化方式。
阻化剂防灭火的雾化系统,根据其贮液形式与阻化剂发射泵的位置,通常分为移动式、半永久式和永久式三种,移动式是把贮液箱与发射泵放在平板车上与工作面移动变电站、泵站等设备组成列车,随工作面推进向前移动;半永久式是将贮液箱及发射泵布置在工作面顺槽口,用输液管把药液送到工作面,系统随工作面搬家而移动。
永久式是在轨道大巷内集中设一个贮液池和阻化剂发射泵站,通过管路将药液输送到工作面。
设计结合井下辅助运输方式及回采工艺,确定为移动式,即将药液箱和发射泵放在平板车上,与工作面移动变电站、泵站一块布置,并随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排液干管采用高压胶管到工作面。
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喷洒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喷洒阻化剂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为有效抑制4309采空区遗煤自燃,做好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采空区防灭火工作,经矿管会研究决定对4309工作面末采期间采空区采取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措施,为确保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的安全,并达到阻化剂防灭火效果,根据《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特编制本措施。
二、成立喷洒阻化剂防灭火领导组组长:姜作华副组长:孟旭、张清忠成员:张林、董波、郭怀林、相立峰、王宏旺、综采队喷洒阻化剂人员、通风队瓦斯检查员和安监部安监员。
职责分工:组长: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通风安全及喷洒阻化剂的指挥工作。
副组长: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具体工作的协调与工作安排。
董波: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矿井上下通讯联络工作,保证通讯畅通。
相立峰、郭怀林:负责通风队瓦斯检查员和安监部安监员的工作安排,负责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现场安全管理及一氧化碳、瓦斯、氧气的检查工作。
张林:负责组织综采队喷洒阻化剂人员按比例进行配制,确保阻化率达到设计要求,进行喷洒工作。
王宏旺:负责地面束管监测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喷洒阻化剂前的准备工作1、调度室保证喷洒阻化剂防灭火期间通讯系统畅通,在4309运输回风顺槽各安装一部电话,以便井下人员反馈信息。
2、综采队将阻化剂原料运至4309运输顺槽阻化设备附近,制备使用方便。
对人员、设备及正常生产无影响。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1、应用阻化剂防灭火的主要方法有:气雾阻化和表面喷洒。
其中采空区阻化气雾防火是在采煤工作面进风隅角处设置雾化喷嘴,将一定的阻化剂水溶液通过雾化喷嘴雾化成气雾,借助漏向采空区的风流将阻化剂溶液带入采空区漏风之处,在重力、静电力等作用下,降落附着在浮煤上而惰化浮煤,从而达到采空区防火,具有工艺简单、安全、投资少、用水量少等优点,因此,白芦煤矿阻化剂防火工艺主要采用气雾阻化防火为主,其工艺如图1所示。
2、在回采工作面进风顺槽适当位置(尽量靠近工作面)放置平板车,上置阻化剂药箱、阻化泵等,按需浓度(15%)将工业CaCl 2倒入储液箱,用供水管路严格按比例加足清水,配成溶液搅拌均匀后,用专用阻化泵、输液管路、专用雾化器从进风隅角架间送入采空区。
MTT701-1997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一个独立性标准。本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均独立于其它标准之外而独立成体,独立执行。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7.5.3 输氮管路应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涂黄色油漆。
7.5.4 定期对输氮管路进行试压检漏。
8 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
根据矿井具体条件,可采用埋管注氮、拖管注氮、钻孔注氮、插管注氮和密闭注氮等工艺。
8.1 埋管注氮
在工作面的进风侧沿采空区埋设一趟注氮管路。当埋入一定深度后开始注氮,同时又埋入第二趟注氮管路(注氮管口的移动步距通过考察确定)。当第二趟注氮管口埋入采空区氧化带与冷却带的交界部位时向采空区注氮,同时停止第一趟管路的注氮,并有重新埋设注氮管路,如此循环,直至工作面采完为止。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起草。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氮气防灭火的氮气源设备、注氮防灭火工艺和方法及主要技术参数等。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煤炭自然发火而又有条件建立氮气防灭火系统的矿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1.4 制氮设备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结业证和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11.5 必须建立制氮设备的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注氮防灭火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
11.6 建立注氮防灭火台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MTT699—1997)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1219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
(MTT699—1997)
Technical Code for Preventing Vapor Fire in Coal Mine Goaf MTT699-
1997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前言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云生。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煤矿采空区阻化汽雾防火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阻化汽雾方法防止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一般要求、雾化方法和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有条件采用阻化汽雾技术的煤矿采空区
自然发火的防治。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MT/T700—1997煤矿防火用阻化剂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安全规程1992-10-2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988-03-26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阻化汽雾防火fire-preventionbythe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使阻化液雾化后进入采空区阻止煤氧化,防止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的技术。
3.2阻化剂inhibitor
具有抑制煤炭氧化能力的化学物质。
3.3阻化汽雾inhibitionofatomizedsprays
利用汽雾发生器产生的微小阻化剂雾滴。
3.4汽雾含量densityofatomizedsprays
单位体积风流中携带阻化剂雾滴的品质或雾滴数。
4一般要求
4.1采用阻化汽雾防火技术的矿井应具备:
——完整的采区及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图和与防灭火有关的技术数据;
——测量巷道风量和采空区的漏风量、温度、湿度等参数的仪器仪表与工具;
4.2采用阻化汽雾防火技术时,应编制实施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批。
4.3阻化汽雾防火技术实施前,应对阻化剂的阻化效果和汽雾发生器的雾化效果进行检验。
4.4阻化汽雾防火技术实施后,应由批准单位负责验收。
4.5设有阻化汽雾防火设施及观测点的巷道,应维护良好,有害气体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5阻化汽雾防火方案内容
a)防火区或火灾隐患区的基本情况;
b)防火区内通风设施的位置、状态和气体分析结果;
c)漏风状况的检测与分析;
d)阻化汽雾系统和雾化方法;
e)阻化效果的预测;
f)阻化汽雾防火管理;
g)设计说明书、有关图样、设备清册和资金概算。
6阻化防火参数测定
6.1阻化剂的阻化效果测定按MT/T700的有关规定进行。
6.2实施阻化喷雾时,应对采空区内风流采样,测定其汽雾含量。
7雾化防火工艺及要求
7.1按喷雾方法区分,可采用单点喷雾或多点喷雾。
7.2按喷雾时间区分,可采用连续喷雾或间歇喷雾。
7.3在采空区回风侧漏风地点不宜设置汽雾发生器。
7.4根据汽雾阻化防火的需要,阻化剂汽雾应满足下列要求;
a)雾化率不宜低于85%;
b)雾化率超过85%时雾滴的最大直径不宜超过100μm;
c)雾滴平均直径不宜大于15μm
d)小于100btm雾滴的累计重量不宜少于50%。
7.5采空区漏风流中汽雾含量不宜低于10g/m3。
7.6实施阻化防火技术时,喷雾量按式(1)计算:
V=QADLHS(1)
式中:V——日喷雾量,m3/d;
Q——吨煤用液量,m3;
A——工作面丢煤率,%;
D——实体煤容重,t/m3;
L——工作面长度,m;
H——工作面采高,m;
S——工作面日进度,m。
8效果考察与管理
8.1为保证汽雾阻化防火的有效性,应建立有效的气体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工作面及采空区气体成分,需检查的气体成分主要为:氧气、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同时观测温度、湿度和漏风量。
8.2定期观测采空区内漏风流中的阻化汽雾的含量,应满足7.5的要求。
8.3必须建立汽雾阻化防火设备的操作规程、工种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
8.4建立汽雾阻化防火台帐。
8.5实施阻化汽雾防火技术的防火区的管理,应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