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唐诗品汇》的编排体例

合集下载

《唐诗品汇》李白杜甫并尊观析探

《唐诗品汇》李白杜甫并尊观析探

《唐诗品汇》李白杜甫并尊观析探申东城【摘要】<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大型唐诗选本,其承变前人,定型"四唐",独创"九品",宗法盛唐,推尊李、杜.高棅认为李诗是盛唐正音,故始终让李白端坐"正宗";杜诗异于众唐人,但"集大成",故专为杜甫设立"大家".这是对前人李、杜优劣之争的总结、拓新和实践,其透露出高棅的李、杜并尊观,也反映出高棅独特的唐诗正变观和通达进步的诗史正变观.<唐诗品汇>立足李、杜,前疏后导,既弥补了之前唐诗选本的缺憾,又对后世唐诗选本影响深远.【期刊名称】《杜甫研究学刊》【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7页(P47-53)【关键词】《唐诗品汇》;李白;杜甫;并尊;影响【作者】申东城【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4【正文语种】中文《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大型唐诗选本,总选681家5840首①。

它深受宋、金、元崇唐思想浸染,上承严羽诗学思想,近秉闽派贤人诗论,既采撷元杨士弘等诸家唐选精华,又承变先哲编纂种类和分门别品,宗法盛唐,推尊李、杜,审音辨体,倡导“格调”,体例周详,风格多样,评选结合,自成一家。

全书以初、盛、中、晚“四唐”分期为经,以“九品”②品第为维,辅以唐诗各种体裁,通选全唐,点面结合,纵横交错,形成有条不紊的唐诗发展网状结构,动态呈现出以盛唐诗为标准的诗学史观。

“终明之世,馆阁宗之”③,其对后代唐诗选本、唐诗研究、诗学思想等影响深远。

高棅标举盛唐,认为盛唐诗“神秀声律,粲然大备”④、“声调最远,品格最高”⑤。

“九品” 有“正宗”、“大家”、“名家”、“羽翼”四品位居盛唐,而“正宗”和“大家”更是盛唐之极品。

《唐诗品汇》始终让李白高居“正宗”,为杜甫专设“大家”,透露出高棅特有的李、杜并尊观。

李、杜高下之争历史久远,中唐以来就有不同看法。

《唐诗品汇》成书渊源

《唐诗品汇》成书渊源

《唐诗品汇》成书渊源文新学院08新闻1班罗露1013S002明初诗学批评家高楝编选的《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也是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自己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诗论著作。

尤其是其唐诗分期理论,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代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棅(1350—1423),仕籍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长乐人。

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升典籍,卒于官。

擅诗、画、书,时称三绝。

诗拟盛唐音节色象,时出俊语,神理稍欠,为“闽中十子”之一。

在闽诗派中,高棅以精于品鉴衡裁著称。

编《唐诗品汇》九十卷,《补遗》十卷,又成《唐诗正声》二十二卷。

他上承宋严羽《沧浪诗话》、元杨士弘《唐音》标榜唐诗,近取同乡先辈林鸿倡言学唐,在精研唐诗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宗盛唐、学李杜的诗学思想,并通过选本的形式,使自己的主张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明代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唐诗运动发展。

《明史》本传称《唐诗品汇》一书“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影响之巨由此可见。

著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

高楝长期致力于诗学研究与创作,尤其是对唐诗,自称“左攀右涉,晨跻夕览,下上陟顿,进退周旋,历十数年。

”作为明初卓有成就的诗学理论家,高楝的主要成就是编选了《唐诗品汇》。

《唐诗品汇》是一部在诗学批评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也是继方回《瀛奎律髓》与杨士弘《唐音》之后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诗学批评主张的又一重要的诗论著作。

《唐诗品汇》始编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成书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初编共九十卷,所录六百二十家,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

高楝又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补辑《唐诗补遗》十卷,计六十一家,诗九百五十四首,附于书后,足成百卷。

最初以抄本的形式流传。

书前有明洪武辛巳年夏马得华序、洪武甲戍冬王偶序、洪武乙亥九月林慈序。

该书最早有明成化间陈炜刻本,后陆续有汪宗尼、汪季舒、陆允中、张恂等校订本。

诗词体例——精选推荐

诗词体例——精选推荐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倚声”“填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常常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

近体诗就是古典格律诗,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一般又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形式的绝句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排律等多种形式的律诗。

按字的多少,词一般又有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⑭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新诗•旧体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

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

这些都是现代诗歌。

②信天游又称“顺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其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可以换韵,也可一韵到底;多用比兴手法;句子以七言为主,灵活多变。

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③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多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是指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等。

④律诗•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作业答案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作业答案
8.太平盛世一定会产生伟大的文学。错。
9.盛唐诗歌时代的结束按照文学意义上划分的标志是安史之乱。错。
10.中国古典诗学历来以唐诗为最高峰,而其中又以什么最突出?盛唐诗。
11.高棅编写的《唐诗品汇》将诗人分成了几等?9等。
(二)
1.705年发动政变烧死张氏兄弟,推动武则天之子中宗继位的是谁?张柬之。
2.开元盛世解决的骚扰丝绸之路的边患是什么?吐蕃。
2.唐朝时期汉末名士对社会政治的批判精神被什么取代了?视作文化的自私性作用。
3.唐朝诗歌繁盛的标志年份是哪一年?开元15年。
4.武后时期重视进士科的人。对。
5.武后时期重视年轻人。对。
6.四杰中谁得善终?杨炯。
7.初唐四杰在()岁之前成名?20岁。
8.《少年中国说》作者是谁?梁启超。
9.让每个人都能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是唐朝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对。
8.《度大庾岭》作者是谁?宋之问。
9.两句之中对应的字要平仄相对是哪一个句律?相对律。
(十一)
1.“文章四友”中文采最高官位最低的是谁?杜审言。
2.“文章四友”指的是那四位诗人?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3.沈宋的诗词采精丽,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什么规律逐渐被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粘对。
(十)
1.唐代一般押韵押的平生韵总共有多少个?54个。
2.沈佺期和宋之问都是唐代宫体诗人的代表。对。
3.在哪一时期经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倡导和定型,律诗各体制达到了完成的地步?武则天。
4.武则天时律诗体式完成。对。
5.沈宋作诗不犯声病。对。
6.沈宋体中的“宋”指谁?宋之问。
7.“谁能将其鼓,一为取龙城”作者是谁?沈佺期。
12.我国古代的传统乐器是什么?丝竹。

唐诗三百首 体例

唐诗三百首 体例

唐诗三百首体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人学习和赏析的对象。

而在文学形式上,唐诗三百首也具有独特的体例,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唐诗三百首的体例上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题材上,这些诗歌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人生感慨、政治讽刺等等,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充实丰富,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深厚才华和丰富情感。

在形式上,唐诗三百首既有律诗、律长短句等传统形式,也有绝句、七绝、五言诗等新兴形式,体例多样,不拘一格,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唐诗三百首的格律规范严谨,取其法而不取其形,注重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在音律上,唐诗三百首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要格律,这两种格律的音律优美,韵脚饱满,易于吟诵,适合表达诗人情感。

而在句式方面,唐诗三百首不拘一格,既有朗朗上口的长句,也有简洁精炼的短句,灵活运用,表达方式多样。

唐诗三百首的艺术成就丰富多彩,体例设计合理,展现了古代诗歌的精湛技艺和高超艺术水准。

在表现手法上,唐诗三百首有写景抒情,抒愁怀远,议论社会等多种写作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在形象塑造上,唐诗三百首通过对自然山水、人物形象、历史典故等丰富的描写,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才华横溢。

唐诗三百首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体例上设计精巧合理,体现了古代诗歌的艺术精髓和审美特点。

这些诗歌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为后世文人赏析和传颂留下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

希望广大读者通过学习和欣赏唐诗三百首,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财富,感受古代诗人心灵的迸发和魅力的魅力。

【唐诗三百首体例】。

第二篇示例: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收录了唐代诗人的精华之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这部诗集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作。

唐诗的用韵与李杜的优劣r——康麟对高棅的认同与修正

唐诗的用韵与李杜的优劣r——康麟对高棅的认同与修正

唐诗的用韵与李杜的优劣r——康麟对高棅的认同与修正陈颖聪【摘要】明代康麟的《雅音会编》是一部为学诗者提供唐人用韵、用律规范的选本.它沿着《唐诗品汇》的思路,坚持"声律纯正"的选诗标准,将高棅关于"声律"是诗的本质的看法,具体化为三十个韵部的选诗框架.康麟通过这个选本的编辑,表明了在李杜优劣的问题上,接受了明初诗坛的主流意识,弥补了高棅的尴尬,对杜甫作出了积极的肯定.【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雅音会编》;《唐诗品汇》;声律;李白;杜甫【作者】陈颖聪【作者单位】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香港【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康麟,字文瑞,广东顺德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

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大概是明正统至成化年间(1427-1487)人,曾任南京湖广道御史文林郎、福建按察司佥事,官至中宪大夫,为人清廉耿介,刚直不阿,深为陈白沙器重。

白沙曾赋《介轩》诗以表对康麟的赏识。

康麟死后,乡人尊奉于顺德县学乡贤祠。

[1-2]阮元《广东通志》称,康麟的著述有《雅音会编》及《世教录》[1-2],然今所见者,唯《雅音会编》十二卷。

四库馆臣对该书有这样的评论:是书以平声三十韵为纲,以诸诗按韵分隶,盖因宋人《十二先生诗宗》之体稍变通之,所列始音、正音、遗响亦沿杨士宏《唐音》之例,无所发明。

[3]这里所说的“宋人《十二先生诗宗》”,是指宋代裴良甫把唐宋十二位诗人:杜甫、李白、高适、韩愈、柳宗元、孟郊、欧阳修、曾巩、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的有关诗句,分别编次于各韵目之下的一本诗歌选集。

这种以韵分类选编的诗歌集,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对“诗韵”的学习和掌握,是一本为学习写诗者提供的学习范本。

然而《十二先生诗宗》所用的却是“宋礼部韵”,而且不是选录全诗,只是选用了一二句诗句,又无诗篇之名称,所以该书实际上并未能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word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word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1、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形式上是四言诗,如我们所学的《关雎》、《蒹葭》,就其语言而言,我们有很多成语就出于其中,如投桃报李、一日三秋、万寿无疆等,我们所学的《关雎》中就有,如辗转反侧(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

2、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

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或“风骚”。

《楚辞》的句式为“七言”,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七言诗主要源于“楚辞”。

3、汉赋汉代文人的主要诗歌形式,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到相关作品,这里就不作具体介绍。

4、《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中。

唐诗品汇

唐诗品汇

一、高棅与《唐诗品汇》的编撰在后世的唐诗总集中,明代人高棅所编的《唐诗品汇》是非常重要的选本之一,它既是一部有独特编选眼光的唐诗选本,又是一部诗学批评著作。

高棅(1350-1423),字彦恢,长乐(今属福建)人。

元顺帝至正十年生,主要活动于明代初期的洪武、永乐年间。

明太祖洪武年间,山居于闽,与林鸿、郑定、王褒、唐泰、王恭、陈亮、王偁、黄玄、周玄号“闽中十子”。

明成祖永乐初年,以布衣召入翰林,预修《永乐大典》,为待诏,更名廷礼,别号漫士。

永乐九年(1141)升典籍。

二十一年,卒于官。

年七十四。

《明史》本传中说他“性善饮,工书画,尤专于诗。

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1 。

高棅的创作有《啸台集》二十卷,是入仕前山居时期的作品,入京后复有《木天清气集》十四卷。

但后人多认为前者尚可读,后者不堪传。

2 今观其诗,平冗之作居多,的确无大意味。

不过或许一方面是由于编选《唐诗品汇》的过程中对唐人作品极为熟悉,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诗学观念亦倾向盛唐,故高棅诗善于拟古,尤其是拟唐人的作品,亦屡为人所称道,如“旌旗半卷天河落,阊阖平分曙色来”、“清川雨散巴山出,大泽天寒楚树微”,殊有唐风。

高棅《唐诗品汇总叙》后署“洪武癸酉春”,可知这部选本的成书1 《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传·林鸿传》附。

2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五,中华书局1965 年版,第1555 页。

时间是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

凡90 卷,选录作者620 人,诗作5769 首。

洪武三十一年(1398),高棅又搜补作者61 人,诗作954 首,为《唐诗拾遗》十卷。

这样整部《唐诗品汇》就足成百卷之数。

在《唐诗拾遗序》中,高棅对此书的编撰过程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予既爱唐诗,喜编录。

初采众作裒为一集,曰《唐诗品汇》,凡得唐诸家六百二十人,共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分为九十卷。

自洪武甲子,迨于癸酉方脱稿,其用心亦勤矣。

切虑知见之所不及,选择之所忽怠,犹有以没古人之善者,于是再取诸书,深加攟括,或旧未闻而新得,或前见置而后录,掇其漏,搜其逸,又自癸酉迄戊寅,是编始就。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第一篇: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1.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形式上是四言诗,如我们所学的《关雎》、《蒹葭》,就其语言而言,我们有很多成语就出于其中,如投桃报李、一日三秋、万寿无疆等,我们所学的《关雎》中就有,如辗转反侧(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

2、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

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或“风骚”。

《楚辞》的句式为“七言”,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七言诗主要源于“楚辞”。

3、汉赋汉代文人的主要诗歌形式,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到相关作品,这里就不作具体介绍。

4、《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中。

明清诗歌总集凡例的文体特性及诗学批评建构

明清诗歌总集凡例的文体特性及诗学批评建构

作为正文本之外的副文本,明清诗歌总集中的序、跋、凡例、总论、序题以及评注等多样化的形态共同参与着对正文本的补充和阐释。

①从形态上看,除评注和一些序题散见于选本各处外,其余各项都较为集中。

序的产生时间最早也最为常见,评注的内容最丰富也最细致,因此这两种副文本形态成为诗歌总集研究的热点。

明清以降,随着诗歌总集编纂的繁盛,凡例的数量明显增多。

置于诗歌总集卷首的凡例在帮助读者把握选编者的编撰思想上,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将凡例纳入考察视野,分析明清诗歌总集凡例的文体特性及其功能,有助于我们在了解凡例自身的文体规定和言说系统后,更好地利用这些文献材料。

在此基础上,将明清诗歌总集凡例的批评信息予以整合,亦可探究其有关编排体例、诗歌创作、诗歌审美风貌等方面的诗学观念。

一、凡例发展与明清诗歌总集凡例的文体特性“凡例”指的是全书的叙述条例和编纂体例,凡例的出现与运用,首先在于经部和史部著作中。

顾炎武称:“古人著书,凡例即随事载之书中。

《左传》中言‘凡’者,皆凡例也,《易》乾、坤二卦用九、用六者,亦凡例也。

”②《周易》和《春秋》一样,文本中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将凡例标明,其义例需后人进行概括总结。

随着序的独立形态开始凸显,凡例的内容就常常被包含在序中。

如司马迁《太史公自序》通过太史公与壶遂的对话,将《史记》的著述宗旨及撰写体例蕴含其中。

又,班固《汉书》、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均有凡例的内容。

其后,从目录学著作对其命名中,可以看出凡例的独立特征日渐显现,余嘉锡称“目录之书,多仿《辑略》之体,于每一部类,皆剖析条流,发明其旨,王俭《七志》谓之条例,许善心《七林》谓之类例,魏征《隋志》、毋煚《古今书录》谓之小序”③,又序与凡例常合称为“序例”,因此,凡例的“例”体特征逐渐强化,乃至最终成为与序并列的重要文本形态。

在目录学著作、史书以及地方志以外,文学总集的凡例也蔚为大观,清末吴曾祺《涵芬楼古今文钞》立“例言”之体,【收稿日期】2020-09-3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总集文体分类与文体观念研究”(19CZW025);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2018TS027)。

从宋本到明本:《万首唐人绝句》编排体例

从宋本到明本:《万首唐人绝句》编排体例

03
明本《万首唐人绝句》编 排体例
分类方式的调整与变化
分类依据的变化
明本不再依据作者和创作年代进行分类 ,而是根据诗歌内容、主题、风格等文 学要素进行分类。
VS
分类标准的细化
明本对分类标准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更多 具体的分类条目,使得分类更加细致。
分类结果的新呈现
分类目录的丰富
明本在分类目录中增加了更多具体类目,方 便读者查找和阅读。
缺点
新编排体例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分类标 准有时过于主观,导致一些诗歌的归类存在 争议。此外,由于明本对诗歌的解读和注释
更加详细,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难度。
04
从宋本到明本:《万首唐 人绝句》编排体例的变化
与影响
分类依据的变化及其影响
要点一
分类依据的变化
宋本以作者和年代为分类依据,明本以声调为分类依 据,同时兼顾作者和年代。
分类结果呈现变化的影响
明本收录的绝句数量更多,但分类结果更复杂,不利于 读者阅读和理解。
编排体例变化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的影响
明本的编排体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唐人 绝句》等书籍的重要编排方式之一。
对后世的启示
明本的编排体例启示了我们在书籍编排中要充分考虑 书籍的特点和读者需求,合理安排分类依据和结果呈 现方式,以提高书籍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02
宋本《万首唐人绝句》编 排体例
分类方式与依据
分类方式
宋本《万首唐人绝句》主要按照诗歌题材、内容、风格等对唐人绝句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
分类依据主要基于当时文学批评家的观点和编者的个人审美偏好。
分类结果的呈现
分类结果
宋本《万首唐人绝句》将唐人绝句分为若干类别,如山水田园、离别思念、风情艳情、讽刺议论等。

《唐诗品汇》概要

《唐诗品汇》概要

《唐诗品汇》概要作者:朱自清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7年第07期唐代是诗的时代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

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本文节选自朱自清《〈唐诗三百首〉指導大概》。

在作者看来,《唐诗三百首》只是一本“家弦户诵”的童蒙书,因而介绍了该书之后,又为读者介绍了《唐诗品汇》。

在对《唐诗品汇》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唐诗的整体风貌。

明代高棅编选《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四期。

后来虽有种种批评,这分期法却渐渐被一般沿用。

初唐诗还是齐梁的影响,题材多半是艳情和风云月露,讲究声调和对偶。

到了沈佺期、宋之问手里,便成了律诗的体制。

这是唐代诗坛一件大事,影响后世最大。

当时有个陈子昂,独主张复古,扩大诗的境界。

但他死得早,成就不多。

盛唐诗李白努力复古,杜甫努力开新。

所谓复古,只是体会汉、魏的作风和借用乐府诗的题目,并非模拟词句。

所以陈子昂、李白都能够创一家,而李白的成就更大。

他的成就主要在七言乐府;绝句也独步一时。

杜甫却各体诗都是创作,全然不落古人窠臼。

他以时事入诗,议论入诗,使诗散文化,使诗扩大境界;一方面研究律诗的变化,用来表达各种新题材。

他的影响的久远,似乎没有一个诗人比得上。

这时期作七古体的最多,为的这一体比较自由,又刚在开始发展。

而王维、孟浩然专用五律写山水,也能变古成家。

中唐诗韦应物、柳宗元的五古以复古的作风创作,各自成家。

古文家韩愈继承杜甫,更使诗向散文化的路上走。

宋诗受他的影响极大。

他的门下作诗,有词句冷涩的,有题材诡僻的;本书里只选了贾岛一首。

另一方面有些人描写一般的社会生活;这原是乐府精神,却也是杜甫开的风气。

元稹、白居易主张诗该写社会生活而有规讽的作意,才是正宗。

但他们的成就却不在此而在情景深切,明白如话。

唐诗品汇

唐诗品汇

一、高棅与《唐诗品汇》的编撰在后世的唐诗总集中,明代人高棅所编的《唐诗品汇》是非常重要的选本之一,它既是一部有独特编选眼光的唐诗选本,又是一部诗学批评著作。

高棅(1350-1423),字彦恢,长乐(今属福建)人。

元顺帝至正十年生,主要活动于明代初期的洪武、永乐年间。

明太祖洪武年间,山居于闽,与林鸿、郑定、王褒、唐泰、王恭、陈亮、王偁、黄玄、周玄号“闽中十子”。

明成祖永乐初年,以布衣召入翰林,预修《永乐大典》,为待诏,更名廷礼,别号漫士。

永乐九年(1141)升典籍。

二十一年,卒于官。

年七十四。

《明史》本传中说他“性善饮,工书画,尤专于诗。

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1 。

高棅的创作有《啸台集》二十卷,是入仕前山居时期的作品,入京后复有《木天清气集》十四卷。

但后人多认为前者尚可读,后者不堪传。

2 今观其诗,平冗之作居多,的确无大意味。

不过或许一方面是由于编选《唐诗品汇》的过程中对唐人作品极为熟悉,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诗学观念亦倾向盛唐,故高棅诗善于拟古,尤其是拟唐人的作品,亦屡为人所称道,如“旌旗半卷天河落,阊阖平分曙色来”、“清川雨散巴山出,大泽天寒楚树微”,殊有唐风。

高棅《唐诗品汇总叙》后署“洪武癸酉春”,可知这部选本的成书1 《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传·林鸿传》附。

2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五,中华书局1965 年版,第1555 页。

时间是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

凡90 卷,选录作者620 人,诗作5769 首。

洪武三十一年(1398),高棅又搜补作者61 人,诗作954 首,为《唐诗拾遗》十卷。

这样整部《唐诗品汇》就足成百卷之数。

在《唐诗拾遗序》中,高棅对此书的编撰过程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予既爱唐诗,喜编录。

初采众作裒为一集,曰《唐诗品汇》,凡得唐诸家六百二十人,共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分为九十卷。

自洪武甲子,迨于癸酉方脱稿,其用心亦勤矣。

切虑知见之所不及,选择之所忽怠,犹有以没古人之善者,于是再取诸书,深加攟括,或旧未闻而新得,或前见置而后录,掇其漏,搜其逸,又自癸酉迄戊寅,是编始就。

《唐诗品汇》版本小考

《唐诗品汇》版本小考

《唐詩品匯》版本小考摘要:高棅編選的《唐詩品匯》自明代至今一直是一部很好的唐詩選本。

從明至清有各種刻本,甚至有抄本,現存的也有不少版本。

本文通過書目入手,一一梳理該書版本的歷史及現存狀況。

關鍵字:高棅《唐詩品匯》;姚芹泉刻本:陳煒刻本《唐詩品匯》是在明代大統一之後編選的(洪武十七年——三十一年)。

編選者高棅(1350—1423),字彥恢,更名廷禮,與當時林鴻、鄭定、王偁等詩人合稱“閩中十子”。

在日見昌盛的初明時代,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又逐步恢復到正常,人生哲學從灰暗的遁隱轉向了積極入世,審美情趣也由蕭條衰颯一變而為昂揚開朗。

盛唐詩的雄深壯闊,重又成為詩人們追求的目標。

閩中十子的領袖人物林鴻,再一次提出嚴羽的理論,認為“開元、天寶間,神秀聲律,粲然大備,放學者當以是為楷式”,而高棅也正是在這種時代的氛圍與師友的啟發下,提出了唐代詩歌的“初、盛、中、晚”四段劃分法,並用這種思想為基準,編選了《唐詩品匯》。

此書標舉盛唐,原為糾正宋末詩風的卑雜瑣細和元代詩風的華麗詭奇之弊,而成為明代前後七子“詩必盛唐”主張的先導。

它在明代作為館閣、家塾課本,流傳頗廣,影響甚大,但也引起清代如錢謙益、葉燮等人的指責。

《四庫全書總目》說:“平心而論,唐音之流為膚廓者,此書實啟其弊;唐音之不絕於後世者,亦此書實衍其傳。

功過並存,不能互掩,後來過毀過譽,皆門戶之見,非公論也。

”書前附有《歷代名公敘論》(輯錄歷代人對唐詩的評論文字)、《引用書目》、《詩人爵裏詳節》,書中間有對諸家的評論。

此書基本上反映了唐代詩歌的面貌,即使在今天也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讀本。

本文將著重就該書的版本調查結果,作一個粗淺的論述。

《唐詩品匯》九十卷,所錄詩人六百二十家,得詩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另有《唐詩拾遺》十卷,所錄詩人六十一家,得詩九百五十四首,共一百卷,共計六百八十一家,詩六千七百二十三首,書卷帙浩繁,不類選本。

大概是因為這個緣故,該書現存版本大多為明朝所刻,清人除四庫全書本外,其他幾乎未見。

论《唐诗品汇》的诗体正变观

论《唐诗品汇》的诗体正变观
20 0 9年 7月
第 1 8卷第 4期
安 徽农 业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 a o n u A r u ua U i r tsc l c n e dt n or l f A h i gi l r nv sy oi i c io) n ct l e i( as e e i
S N Do g c e g HE n - h n
(colf irtr ad oras L sa om l n esyL sa 10 4 C ia S hoo t a e n u lm, eh N r a U i r t eh n 4 0 , hn) Le u J n i n v i, 6
部分 , 分三部分 : 因代 变 , 体 正本清 源, 对唐 以前成 熟的诗歌体 裁五、 古、 七 五绝 源流 正变; 以盛唐诗体 为正、 晚唐 诗体 为 变的 “ 一代诗 体观 ”; 古体 为 “ 正”, 、 为 古诗 之 “ 律 绝 变”; 五排律 为六朝 古诗之
“ 变”, 后 世 五 排 律 之 “ ”, 排 律 是 后 世 该 体之 “ ”; 是 正 七 正 五律 为 “ ”, 律 为 “ 正 七 变”; 言 为 “ 五 正”,
i r s eo sT n sb i gsa d r , w i h a i a eT ga a e ; T i l, i h l st a r — a g n p o p r u a g a en tn a d h l t nl et t n a s vr d i hr y t od h t P e T n d
《 诗 品 汇》是 明初 高棵 编选 的 以盛唐 为 宗 唐
t eo i i d d v lp n a o sp er tlsb fr a gDy a t ; e o d y i r g r st ep er tl h rgna e eo me t v r u o t s e e oe T n n s S c n l , t e a d o t s e n f o i y y y h y y

明代文人编辑的唐诗选集《唐诗品汇》

明代文人编辑的唐诗选集《唐诗品汇》

明代文人编辑的唐诗选集《唐诗品汇》唐诗选集最早出现在唐代。

这一点很好理解,唐朝文人对本朝作品充满了自信。

于是开始编辑整理,让好作品可以流传后世。

宋代文人选编唐诗刊印文集很注重作品的风格、流派,由此出现了诗歌评论的新文体——诗话。

到了明代,唐诗的魅力依然不减,在洪武年间,有个叫高棅的文人编纂了一部唐诗选集叫《唐诗品汇》。

跟其他唐诗选集相比,《唐诗品汇》提出了唐代诗歌的划分方法。

书中按照时间脉络,将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样的划分方法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明代文人眼中,这种划分方法让人们找到了研究唐诗的脉络。

作品和时代密不可分,谈论作品不能摆脱时代因素。

初唐的诗作保留了六朝的绮丽文风,盛唐的诗作气象万千,中唐的诗作出现了苦闷彷徨,晚唐的诗作只剩下深沉和痛苦了。

《唐诗品汇》中有一篇《总叙》,对唐代几十位著名诗人的风格进行概括性介绍。

比如李白的标签是飘逸,杜甫的标签是沉郁,孟浩然的标签是清雅,王维的标签是精致。

高棅在编辑过程中,对盛唐的诗人格外看重,他们的作品入选最多。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来,明朝初年的文人,对盛唐诗作的宏伟气魄十分喜欢。

对于唐诗的黄金时代充满了敬意,由此导致了明代文人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

《唐诗品汇》中共计收录了619位诗人的5769首诗作。

由于高棅在编辑过程中以时间为序,检索作品十分方便,成为明代文人案头必备的唐诗选集。

不过在这部书在编辑过程中,高棅偶尔过于强调自己的喜好,导致有一些诗人的代表作没有选录其中。

比如,高棅个人不喜欢表达含糊的作品,李商隐的《无题诗》他没有选入书中。

当然了,《唐诗品汇》的出现,更多是有积极意义。

经历元朝不足百年的统治,文化传承将要出现断层,这时出现一部能够反映唐代诗歌总体面貌的著作,留住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并且《唐诗品汇》的校对工作相对认真,基本上可以当作研究唐诗风格的重要版本。

明清两代的诗人把《唐诗品汇》当成学习写诗的“宝典”,让这部书在文人群体中流传很广。

《唐诗品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唐诗品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唐诗品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唐诗品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唐诗选集。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Origin Relations between Tang Shi Jie and Tang Shi
Pin Hui
作者: 雷恩海[1];薛宝生[2]
作者机构: [1]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四川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出版物刊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1-10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唐诗解;体例;分期;选录;唐诗品汇;渊源
摘要: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

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

文章从编
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
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

《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
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10.2《唐诗品汇》的编排体例

10.2《唐诗品汇》的编排体例

二、《唐诗品汇》的编排体例对高棅编选《唐诗品汇》影响比较大的,是元代杨士弘的唐诗选本《唐音》。

《唐音》的选诗标准、体例和诗学观念,对《唐诗品汇》均有直接影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两部书共同被视作元明时代最重要的唐诗选本。

不过,高棅对此前包括《唐音》在内的唐诗选本都颇有批评。

他在《唐诗品汇总叙》中说: 载观诸家选本,详略不侔。

《英华》以类见拘,《乐府》为题所界,是皆略于盛唐而详于晚唐。

他如《朝英》、《国秀》、《箧中》、《丹阳》、《英灵》、《间气》、《极玄》、《又玄》、《诗府》、《诗统》、《三体》、《众妙》等集,立意造论,各该一端。

唯近代襄城杨伯谦氏《唐音》集,颇能别体制之始终,审音律之正变,可谓得唐人之三尺矣。

然而李、杜大家不录,岑、刘古调微存,张籍、王建、许浑、李商隐律诗,载诸正音,渤海高适、江宁王昌龄五言,稍见遗响,每一披读,未尝不叹息于斯。

1他认为《文苑英华》受拘于文体分类,《乐府诗集》受限于诗题,而且对于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盛唐关注不够,反而是晚唐诗占据了主要篇幅。

其他如《国秀集》、《箧中集》以及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等,只能“各该一端”,不够完备全面。

而杨士弘的《唐音》虽编选有体,去取有法,但不录李1白、杜甫等缺憾也非常明显。

所以高棅编这部《唐诗品汇》,是立意要超过之前所有的唐诗选本的。

从数量上来看,包括《唐诗拾遗》在内,整部《唐诗品汇》共选录诗人六百余人,诗作六千七百二十三首。

与清代所编《全唐诗》所收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比较,诗人数量占四分之一左右,诗作数量占近六分之一。

可以看出,《唐诗品汇》选录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且诸体兼备,各个时期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基本上都收集在内。

所以在该书《凡例》的第一条中,高棅就指出:是编不言选者,以其唐风之盛,采取之广,故不立格、不分门,但以五七言、古今体分别类从,各为卷,卷内始立姓氏,因时先后而次第之,或多而百十篇,或少而一二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唐诗品汇》的编排体例
对高棅编选《唐诗品汇》影响比较大的,是元代杨士弘的唐诗选本《唐音》。

《唐音》的选诗标准、体例和诗学观念,对《唐诗品汇》均有直接影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两部书共同被视作元明时代最重要的唐诗选本。

不过,高棅对此前包括《唐音》在内的唐诗选本都颇有批评。

他在《唐诗品汇总叙》中说: 载观诸家选本,详略不侔。

《英华》以类见拘,《乐府》为题所界,是皆略于盛唐而详于晚唐。

他如《朝英》、《国
秀》、《箧中》、《丹阳》、《英灵》、《间气》、《极玄》、《又玄》、《诗府》、《诗统》、《三体》、《众妙》等集,立意造论,各
该一端。

唯近代襄城杨伯谦氏《唐音》集,颇能别体制之
始终,审音律之正变,可谓得唐人之三尺矣。

然而李、杜
大家不录,岑、刘古调微存,张籍、王建、许浑、李商隐
律诗,载诸正音,渤海高适、江宁王昌龄五言,稍见遗响,
每一披读,未尝不叹息于斯。

1
他认为《文苑英华》受拘于文体分类,《乐府诗集》受限于诗题,而且对于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盛唐关注不够,反而是晚唐诗占据了主要篇幅。

其他如《国秀集》、《箧中集》以及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等,只能“各该一端”,不够完备全面。

而杨士弘的《唐音》虽编选有体,去取有法,但不录李
1
白、杜甫等缺憾也非常明显。

所以高棅编这部《唐诗品汇》,是立意要超过之前所有的唐诗选本的。

从数量上来看,包括《唐诗拾遗》在内,整部《唐诗品汇》共选录诗人六百余人,诗作六千七百二十三首。

与清代所编《全唐诗》所收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比较,诗人数量占四分之一左右,诗作数量占近六分之一。

可以看出,《唐诗品汇》选录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且诸体兼备,各个时期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基本上都收集在内。

所以在该书《凡例》的第一条中,高棅就指出:
是编不言选者,以其唐风之盛,采取之广,故不立格、不分门,但以五七言、古今体分别类从,各为卷,卷内始
立姓氏,因时先后而次第之,或多而百十篇,或少而一二
首。

凡不可阙者,悉录之,此《品汇》之本意也。

2
正因为该书基本上能够反映唐代诗歌创作的完整面貌,故能在当时及后世为人所推重。

《唐诗品汇》是一部唐诗选本,但又不仅仅是选诗而已,其中有大量的与诗人、诗作、诗史有关的材料和评论、叙论等。

这些和高棅所选的唐代诗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框架,编排体例是比较完善的。

其内容大略有以下方面:
(1)总叙。

该书前有高棅所撰总叙,对有唐一代诗歌的发展和流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
(2)历代名公叙论。

在总叙之后,选录了自唐至元十余位诗论家对唐诗的评论。

其中计有:
唐 殷璠一则、杜确一则、元稹一则
宋 欧阳修一则、宋祁一则、蔡宽夫诗话一则、李希声诗话一则、雪浪斋日记一则、洪邃一则、严羽十四则 元 周伯弼一则、刘辰翁一则、杨载一则、马伯庸一则、虞集二则、来复一则、诗法源流三则
这些评论基本上都是对唐代诗歌的总体性评论或诗歌史意义上的评论,如所选欧阳修一则云:“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这段话就出自《六一诗话》。

从比例上不难看出,出自南宋严羽的诗论最多,达到十四则,且皆出于《沧浪诗话》,说明高棅的诗学观念受严羽的影响非常明显。

(3)诸家评论。

针对具体诗人或诗歌作品的评述,则以夹注形式散入各卷之中。

如凡例第七条所云:“诸家评论繁甚,其有评论本人诗者,则附于姓氏之后,有评论本诗者,则附于本诗之前后,有评论本句者,则附于本句之下。

”以下各举一例: 评本人诗者,如卷十三刘长卿名下夹注:“唐高仲武云:长卿有吏幹,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诗体甚能
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

盖思锐才
窄也。


评本诗者,如卷八杜甫《赠卫八处士》诗题下夹注:“公与李白、高适、卫宾相友善,宾年最少,号小友。

”又同卷
杜甫《遣兴》四首其三诗后夹注:“刘云:旷然世外之见,
沉著痛快。


评本句者,如卷八杜甫《梦李白二首》“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二句下夹注:“刘云:使其死耶,当不复哭矣,
乃使人不能忘者,生别故也。


其中有些是引述前人评语,而有些对诗作涉及的史实、地理和典故的说明,可能即出于高棅。

这些对研究和理解唐代诗歌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4)凡例。

其前有叙,共九条,列于“历代名公叙论”之后,说明了本书的编排方式,同时也反映了高棅诗学的一些重要观念。

如第九条云:“是编之选,详于盛唐,次则初唐、中唐,其晚唐则略矣。

”这既是说明是书选诗的重心所在,也无形之中体现了高棅对唐诗四阶段成就的评价。

(5)引用诸书。

包括“正诗所集”凡三十一种、“夹注所引”凡一百九十种,有些书名之后还用双行小注的形式标明其撰作者,如《诗宗群玉府》后夹注:“建安毛直方静可编。

”由于《唐诗品汇》编成于明代初年,高棅所见到的一些唐诗旧本,在后世或有散佚,故此这部选本对于唐诗校勘的价值也是很高的。

(6)诗人爵里详节。

实即诗人小传,按帝王、公卿名士、无姓氏、道士、衲子、女冠、宫闺、外夷之顺序,分别简述。

如宋之问下载:“字延清,汾州人。

伟仪貌,雄于辩。

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

睿宗立,以侩险盈恶,赐死。

有集十卷。


而生平无可考者,则阙。

(7)叙目。

《唐诗品汇》是分体编排的,每种诗体的目录单独编排,如五言古诗共二十四卷,这二十四卷的目录就是独立放在第一卷之前的。

同样,第二十五卷开始为七言古诗,凡十三卷,其目录也单独置于第二十五卷之前。

和一般诗选或诗集的目录不同,在每种诗体中,诗人是被归属于不同的品类的,而每一品类的目录之后,都有一长段概述性的话,这或许就是称为“叙目”的由来。

同时,也有可能受到《诗序》的影响。

如五言古诗中,陈子昂列在卷三,归入“正宗”之品类,在陈子昂名下,就有这么一段叙论:
唐兴,文章承陈隋之弊,子昂始变雅正,迥然独立,超迈时髦。

初为《感遇》诗,王適见之曰:是必为海内文
宗。

噫!公之高才倜傥,乐交好施,学不为儒,务求真适,
文不按古,伫兴而成。

观其音响冲和,词旨幽邃,浑浑然
有平大之意,若公输氏当巧而不用者也。

故能掩王、卢之
靡韵,抑沈、宋之新声,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
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

呜呼,盛哉!3
这段话就不仅仅是针对陈子昂个人诗歌的评论,而是将其置于初、盛诗歌转变的关捩点上,集中抉发出陈子昂的诗史意义,无形之中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将陈子昂置于“正宗”的原因。

叙目部分是比较集中地体现高棅诗学观念的内容所在,也是《唐诗品汇》一
3
书的精华所在。

事实上,读者如将总叙和叙目两部分结合起来看,就是一部简明的唐诗流变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