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 外国文学教案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如萨义德所说,‚东方是非理性的、堕 落的、幼稚的、‘不同的’(‘不正常 的’);因为西方是理性的、道德的、成 熟的、‘正常的’,而且西方以这种独裁 的架构来围堵、再现东方‛,正是通过这 种方式,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似乎就成为一 种‚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构成的历史, 而叙述者绝对是站在所谓‚文明‛一方的。
后殖民主义
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文学研究在当代的重要转向,即向文化研 究的转向,是后殖民主义出现的重大理论 背景。 1964年,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 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CCCS),以 及随之出现的‚伯明翰学派‛,标志着文 化研究的正式出现。

西方中心主义还从时间上设定了一种目的 论的历史叙事,即世界的历史就是西方的 历史,作为‚世界中心‛的西方享有对历 史的唯一叙述权利。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 罗马帝国,黑暗的中世纪经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到资本主义发展史,这个叙事开始 并终结于西方的经典文化,西方成为‚上 帝的选民‛,整个世界被归入没有自己的 历史的奴隶性状态。
世俗关怀
“文化研究‛始终与社会、政治、意识
形态以及历史紧密结合,在注重理论 进展的同时保持世俗的关怀。而伯明 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也在 报纸、广告、电视节目以及工人阶级 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并培养了许多此领域的学者。
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

西方中心主义是从一种特定的特权视角来 审视这个世界的。通过把世界从空间上划 分为作为世界中心、唯一意义源泉的欧美 与‚笼罩在黑暗愚昧的阴影之中‛的、 ‚成为恐怖、毁灭、邪恶、乌合的野蛮象 征‛的其他地区。通过运用一套复杂的语 言与修辞策略设置了一系列二元对立,如 文明与野蛮、理性与非理性、先进与落后、 科学与迷信等,并以此描述世界。

这种权力观正是后殖民主义汲取营养的重 要土壤,一种构建在西方殖民霸权之上的、 对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话语暴力,不仅 使殖民地文化殖民化,更重要的是,构建 在西方叙事上的文化观念使被殖民的民族 产生一种被强制的文化认同感,后殖民主 义就是试图解构这一建构在不平等话语上 的权力──知识体系。
后殖民主义关键词之“身份(认同)”

文化霸权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政治与文化的 力量,超越自身经济的局限性,体现为一 种精神和道德的统治。因此,文化霸权是 一项全面的统治工程,既是一个文化或政 治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尽管直 接的政治控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 十年之内基本结束,但是其对于殖民地人 民的经济与文化掌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也是后殖民主义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西方对东方的继续统治。

通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伯明翰学派认为,文化是‚一种整体生活 方式‛,而文化研究就是对这种整体生活 方式完整过程的描述。这一学派所坚持的 平民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把研究对象从高雅 文化及传统的文学经典中解放出来,注重 对通俗文化、大众传媒的研究,大众文化 现象从此登上了学术的‚大雅之堂‛。这 就抛弃了旧的学院体制对"文化"的狭隘的、 固步自封的立场,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新的 文化经验之中。
关键词之“自我/他者”
对身份和认同进行讨论,必然会引出一个关于 ‚我‛(我们,主体)与‚他‛(他者,他们, 客体)的关系问题。文化身份的建构,始终都与 建构者(叙述者‚我‛)和被建构者(被叙述者 ‚他‛)密切相关。 在一个后现代的语境中,关注自我/他者的问题, 通常都是在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进行讨论。对 于自我/他者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通过文化研究 进行社会批判、政治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并由 此解构和消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既定的概 念与偏见。

3. 后殖民主义否认一切主导叙述(Masternarratives),认为一切主导叙事都是欧洲 中心主义的,因此批判欧洲中心主义是后 殖民主义的基本任务。与此相关联,对以 ‚现代性‛为基础的发展观念的质疑和批 判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4. 后殖民主义对全部的‚基础的‛历史写 作予以否定,认为一种基础的视角总是通 过一种‚同一性‛而压制了‚异质性‛, 否定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构。
巨大的话语场
后殖民主义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 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 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 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但所有的话语实践都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 实,即‚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 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种种后果‛。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特质
1. 后殖民主义话语主要是关于文化差异的理 论研究。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原宗主国与 殖民地、第三世界之间不同于殖民主义的 复杂关系。 2. 后殖民主义特别倚重福柯关于‚话语‛ 和‚权力‛关系的学说。按照这样一种学 说,世界上的任何‚知识‛,归根结底都 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较量。

这种积极的权力还表现在知识的生产,权 力同知识结成同盟,互相促进,权力操控 着知识的生产,知识反过来又帮助权力加 强和扩展社会控制。因此,没有中立的、 完全客观的知识,知识无不受到权力的浸 染。所谓的‚真理‛实际上是权力的产物。

福柯突破了从宏观上分析权力的传统,转 而从微观的角度对权力的性质、功用和运 作方式进行了剖析,而这种微观的、弥散 的权力并非无所不能,不能加以反抗,恰 恰相反,福柯认为:‚哪里有权力,哪里 就有反抗。‛

文化的力量由于久已有之的原因,常常容 易同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区分开来进行论 述,而事实却早已证明,并不存在任何超 越了时代政治或经济因素的文化,作为一 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本身,就只可能产生于 一个与之对应的特定的社会之中。
后殖民主义概述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又叫后殖民批 判主义(postcolonial criticism)。 后殖民主 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 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 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 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

这个叙事方式不仅模糊了西方文明内部的 混杂性,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淡化了殖民主 义与霸权主义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从这 种叙事中所能得到的必然推论是:西方的 进步完全源于其内在的特质:科学理性、 新教伦理,工业革命,议会民主,市场经 济等,对于殖民主义在西方发展史上并不 光彩的作用只字不提。
西方中心主义的种族优越论

西方中心主义还抱有西方文化的普遍化情结,它 时而利用种族优越性把自身作为规范强加于内部 及外部的‚他者‛,时而又掩盖其种族优越性使 自身成为一种隐形规范。在西方的强势文化面前, ‚东方‛失去了古老神奇迷人的光环而沦落为现 代‚灰姑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殖民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退却、宗主国已经无力左右殖民地 或半殖民地的政治事物的时候,这种优越意识却 并入文化的领域,通过借助驯服的力量而日益强 大起来,这也就是后殖民理论兴起的主要原因之 一。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后殖民批评中,identity具有两 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 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 特征的依据或尺度(性别、阶级、种族),在这 个意义上可以用‚身份‛这个词语来表示;另一 方面,当某个人或群体试图追寻、确证自己在文 化上的‚身份‛时,它也就可以被理解为认同。 换言之,就是一个人在理论上追问自己在社会和 文化上是谁(身份),以及如何及为什么要追问 是谁。

Leabharlann Baidu
5. 后殖民主义把批评的注意力由‚民族起 源‛(national origin)转向‚主体位 置‛(subject position)。它的着眼角度在于 主体形成过程中‚自我‛与‚他者‛之间 相互依存、相互扭结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样,对它来说,混杂性的重要程度远高 于差异性。 总体而言,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把现代性、 民族国家、知识生产和欧美的文化霸权都 同时纳入自己的批评视野,从而开拓了文 化研究的新阶段。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 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到了19世纪以后才被 广泛用于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支配或 控制,到了葛兰西(前意共领导人,1891-1937 ) 手中,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 的支配关系。而这种支配关系并不局限于直接的 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的支配,包括 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方式。由此, 领导权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还渗透到 大众的意识之中,被从属阶级或大众接受为‚正 常现实‛或‚常识‛。
知识——权力

“知识──权力‛是法国哲学家福柯哲学的 核心之一。在福柯看来,权力是一个庞大 的网络,是各种力量关系的综合。福柯的 权力不是某个集团、某个主体的所有物, 权力永远是关系中的权力,只有在和另外 的力发生关系时才存在。在《事物的秩序》 (The Order of Things)中,福柯表明,人 仅是一种由话语生产出来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