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育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改变。
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那么,什么是创新素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呢?创新素养是指具有创新能力和心理品质的素质,是一种关于思维、创造和创新的能力系统,包括思维习惯、创造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应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首先,小学教育应该从语文基础入手。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育者可以选择一些更为实用的语文教育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
其次,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帮助小学生拓展思维宽度和思维深度,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更多的情境和场景,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
对于学生来说,要让他们从习惯性思考中走出来,学会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阅读中,让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隐含意义,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来把握故事的深层意义。
最后,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在语文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
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和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育者应该循序渐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 , 平 时 的 作业 与课 堂 表 现 我 也 经 常 与 学 生 开 展 师 生 互评 的方 法 ,来 奖励 学 习认 真 的 同 学 ,如 课 堂 作 业 的 ” 十优 奖” . 课堂上表 现的” 智多星” 等 。 同时 我 也 通 过 课 堂 评 价 、 ” 教 师信 箱 ” 或 学生 的 日记 来 了解 学 生 对 我 的 评 价 及 要 求 , 及 时 的 改 正 自己 教学 中 的不 足 , 完 善 自己 的 教 学 方 法 , 以赶 上 学 生对 我提出的标准。 正 是 在 这 种 民主 平 等 的学 习环 境 下 , 我 与 学 生 在 数 学 学
一
先让 学生 为 自己制 定 一 个 切 合 实 际 的分 值 目标 ,然 后 在 考 试 结束后 , 与 目标 对 比 , 分 析 自己 成 功 或 失 利 的 原 因 , 教 育 学 生 人 与人 之 间 总会 存 在 差 异 ,要 纵 向 的分 析 比较 自己 的学 习过 程, 而 不 要 急 于 横 向 比较 。 以 给 自己找 到 努 力 修 正 的 方 向 。
习的过程 中共 同探索 , 共同前进 , 期 间也 留下了我们 的欢 笑 , 烦恼 , 但 我 们 仍 努 力 向前 … … 记 得 北 京 教 委 罗 洁 同志 的说 过 : 教育的成功 , 要看学生是否喜欢老师、 喜欢学校、 喜欢学习。 也
许这句看似 ” 俗不可耐 ” 的话 , 正 我 们 所 要 共 同 努 力 奔 赴 的 彼岸。
谈小学语文教学 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 月 田 富 强
( 辽 宁省 沈 阳 市辽 中县 于 家房 九 年 一 贯 制 学校 辽 宁 辽中 1 1 0 2 0 0 )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中国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创新意识是指对问题、事物进行思考,不断地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思路的思想状态,不断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探讨。
一、教材引导教材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材必须包含一定的思辨、探究等元素。
教材引导学生走思考创新的路线,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教材应该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在过去主要是以课堂为主,而课外阅读和写作较少。
但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要面对的信息和知识源变得更加丰富,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足以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
教育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多种样式的分组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老师引导语文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走创新的路线,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应用的创新思想。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握学生的思维逻辑,逐渐引导学生拥有自主思考与独立创新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新媒体的教学资源,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认知水平,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引导、学习方式改变、教师引导等方面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更是学生思维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包括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等。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于,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的滋养和情感态度的塑造。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学校应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
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体,他们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75教育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
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同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意识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教学的良好体现,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创新,让学生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经验,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沉闷压抑的氛围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僵化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放松的环境中思维会更加活跃。
这一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舒适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创造出轻松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自由地拓展思维。
绝对不能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扼杀,要消除学生害怕被批评和否定的恐惧感,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只有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在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时,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为学生提出问题,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并自主进行分析,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
就现如今实际情况来说,很多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是引导学生将标准答案表达出来,单一的依据教材来实施课堂教学工作。
学生长时间的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但会损害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形成一定的阻碍。
给小学语文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
给小学语文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新课标指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有效创新教育。
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
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探究产生创新意识,教师要抓住促进学生创新的时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不断产生新的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
就语言文字方面来说,其理解的多维性、运用的可变性、内涵外延的丰富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创新意识,要有意识地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意识;要树立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意识:要树立标新立异的意识。
只有在强烈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发挥其创新才智。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首先要表扬,哪怕问题很简单或意义不大,教师也要根据情况认真给予作答,保护这些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对提得好的学生更要给予大力表扬,并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重视实践。
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则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选择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文本,如童话故事、诗歌、小说等,这些文本往往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素。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创作和改编,让他们在模仿和创新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阐述。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故事、剧本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最后,教师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发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和想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只有在这些方面的综合配合下,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管理层已经提出了营造全社会语文氛围、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素养以及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等目标,这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从知识性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方向出发。
知识性教育侧重于传授知识,而素质教育则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应适时引入与知识相关的素质元素,如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独立思考等,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逐渐转向创新能力也是必由之路。
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好学好问的阶段,如能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创新性思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和重复性训练方式,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难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学应适度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比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除了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具备的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和欣赏语言的能力、素质和知识。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其语文水平和学习成绩,更能够为个人未来的职业方向和社会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等,同时要把握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可以组织课内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可以采用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兴趣;还可以适度引入互联网资源和新媒体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学文章的其他形式。
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使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语文这一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萌生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1.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创新的起点。
只有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执着地去探索,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对于儿童来说,只要是他对从未见过、从未听过,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能有所领悟,都可视为创新。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在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创新的火花。
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点拨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在生动地讲述了《狼和小羊》的故事后,我要求学生们自己当一回“编剧”,改写这个故事的结局,想一想当狼扑向小羊时,还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一闪,躲到一边,狼扑了一个空,掉到了河里了。
”“在狼扑向小羊时,狼却突然倒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打抱不平,朝狼开了一枪。
”“在狼扑向小羊时,小羊勇敢地跳进小溪,狼看着哗哗流淌的溪水摇摇头走开了。
”……孩子们的创想颇有新意,我给予了充分的表扬。
小学生年龄小,好表现,喜表扬。
掌握了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地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
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一、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
”(富兰克林)作为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重吸纳时代活水,创造力就是一句空话。
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人文科学知识,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
要培养独立和多角度思考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敢于批判。
遇到问题时,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尽可能地选择可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鼓励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我在讲《太阳》一课时是这样完成这堂课的:(1)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然后我让他们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
(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相互增进知识。
(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让学生把这些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太阳对比。
这样把课本上的知识带进实践中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知道原来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很重要。
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
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人才。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1.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在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1.2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包括了学生在思维、表达、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全面和坚实。
1.3 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2.1 鼓励学生表达语文学科作为表达能力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想象力。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2.2 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辨的习惯。
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等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2.3 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朗诵、课外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创新的乐趣。
谈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
谈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民族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
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这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的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
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
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数使教学效率不高。
我认为,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
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语文课堂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能独立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指导学生探索和创新。
一、教学思想,创新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能否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正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重视和强调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教师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互动,只有这样学生才愿与你沟通,学生才愿与教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如《凡卡》一课,让学生想象凡卡睡醒会发生什么事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积极的思考。
学生甲说老板发现他写信打了他一顿;学生乙说有个好心的伙计送给凡卡一双鞋,帮助凡卡逃跑了;学生丙说一个伙计和凡卡一起逃跑了,参加了革命……。
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允许出错,如学生丙的说法很明显在时间上差了五十多年,教师不要认为学生是无头脑的瞎说,从而一棒打死,打消学生积极性,要给予鼓励,给予呵护。
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团结友好,互相激励的班风,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模式,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
启发探讨式,质疑问难式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培养更是当前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核心能力,而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突出的方面。
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指的是一种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是对新事物、新问题以及新观点的积极接受和尝试,是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态度。
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则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善于思考,创造性的表达和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喜爱语文,愿意探究语文中的各种问题,对于文学作品以及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兴趣的培养,学生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能力,更应该包括语言文字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提升。
只有经过全面的培养,学生才能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内心的创新意识。
三、倡导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小学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自由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表达的自由,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善于创造。
四、鼓励多样化的创新表达小学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创新表达,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艺术表达以及多媒体表达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创新的理念,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创新的课堂结构,处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就能改变学生只满足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现成结论的现状,就能促进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提是教师能设计出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营造积极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善传统的教学,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一点,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积极开动大脑,不断地尝试创新思维。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的钻研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奠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因为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民主和趣味性,学生也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师生关系能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身心。
因此,教师应该真诚地理解和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该以成绩来评判一切,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体验他们的感受。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课内外相结合,在老师的启发下,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的情景中,读、思、议、练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创新思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项目学习通过项目学习,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主探索与研究。
例如,可以让学生围绕一篇课文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2)故事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故事创作,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背景、人物特征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4. 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提供多本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鼓励他们发表独特的见解,展现个人风格。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创新意识。
6. 考虑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表现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还可以引入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引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扮演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进行创新,引入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成长。
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活动的推广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注重死记硬背,缺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的手段。
这导致学生只在表面上理解知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播者,而现在需要更多的是引导者和激励者。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更多种类的信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获取、筛选和应用信息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正文2.1 教师角色转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最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方法引言: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使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的问题。
文章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启示。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应与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
通过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以及蝙蝠和飞机之间的联系。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夜间飞行的场景,或者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观察和探究得出的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必要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材内容的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悬念激趣,以情境激趣,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教师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曾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03-18T14:17:26.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4月总第130期供稿作者:汪园艳
[导读] 我觉得让学生们质疑,可以增强学生勇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
汪园艳江西省余干县海尔希望小学335100
当前对“学生主体”虽谈得很多,却大多数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缺乏操作层面的“行必有果”,学生的创新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在新课程下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传统方式,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以知识为内容,以灌输为方法。
这种教学,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教学。
我觉得让学生们质疑,可以增强学生勇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
在教学当中,教师是直接实施教学影响学生的人,因此,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迫在眉睫。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
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在质疑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个同学提出:“我们帮凡卡想想办法救救他吧!”这个问题提得好,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大胆提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偷老板的鞋和钱逃跑,有的说把老板和老板娘打死,有的说到法庭去告发老板和老板娘……在这些设想中,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憎恨资本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一串过程。
”叶先生还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尤其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活动,学生就可以受益终生。
”因此,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外,还要根据课型和具体课文的特点,作出不同的选择;即使同一类型的课、同一性质的课文也不一定强求运用完全一样的教学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把方法作为直接目的传授给学生。
方法,是用来运用的,而不是死的教条。
有灵活的方法,才有活生生的教学;也只有活生生的教学,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三、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认为:“为得到最好的效果,必须鼓励创造性的环境成为儿童整个生活的背景。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优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和创造力的形成。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拘谨的心态,创造一种宽容、民主、愉悦、奋发向上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同时,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充实、完善,增强应变驾驭知识的能力。
四、全面开展语文实践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课外阅读
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尤其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
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课内是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是课内的补充和发展,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
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目标,只有这样,实施创新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