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讲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07937b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c.png)
2023-09-09
CONTENTS
• 概述 • 总结
0 概述 1
概述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共产 主义体制相继崩溃、解体的一系列事件。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冷战结束后的重要 历史转折点,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THE END
THANKS
捷克斯洛伐克的剧变
• 捷克斯洛伐克剧变是指1989年土伦 会议后,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爆发的 一系列示威和抗议活动,以及随后 的政治体制变革。
苏联解体
• 苏联解体是指苏联联邦的一系列解体事件。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书 记,他推行的改革政策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 独联体成员国的独立 • 战争和政治混乱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里,一些独联体成员国发生了战争和政治混乱。例如,俄罗 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克里米亚危机导致了克里米亚地区的争夺。
独联体成员国的独立
• 苏联解体后,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 独联体成员国相继宣布独立。这一 系列的独立事件导致了苏联联邦的 正式解散。
0 总结 2
总结
•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至21 世纪初重要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东欧 地区和世界政治格局。通过一系列政 治和经济改革,东欧国家摆脱了共产 主义体制,迈向了民主和市场经济。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成员国相继独立 ,战争和政治混乱也伴随而来。这一 段历史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 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冷战结束 • 南欧剧变 •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 冷战指的是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之 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对抗。1989年 ,冷战局势得到缓解,东欧苏联盟 国开始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标志 着东欧剧变的开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1_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1_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15805f79fe4733687e21aad3.png)
知东欧剧变的概况】
1.概况 (1)1989年,波兰成为第1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2)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 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实现了两德的统1。 (3)南斯拉夫1分为5,捷克1分为2。 2.原因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解析】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属于多极化 趋势的一方面表现,不是所谓灾难的主要含义,故A.C项错 误;美国是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难以与其分庭抗 礼,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以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 强,美国难以建立单极世界,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典型例题】
2.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
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
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
因为戈尔巴乔夫
()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2.苏东剧变的实质 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
义制度。 3.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影响】
积极方面: 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俄关系转向对
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eaa28ddf80eb6294dd886cb8.png)
八一九事件:加快苏联解体的步伐
八一九事件中的莫斯科
在“8· 19事件”中俄国军队掉转炮口,支持叶利钦。
在1991年“8· 19”事件中,叶利钦 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源自⑶解体时间: 1991 年底
地点: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
标志: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共存在69年) .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 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 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 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苏联解体结束了战后40多年 来美苏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 格局的彻底瓦解。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似之处:
1、时间: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性质: 都使共产党丧失国家政权,社会性质 发生根本改变 3、原因: 根源于苏联模式的弊端,改革 的失败及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 变的影响等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 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催化剂
1) 时间: 1991年8月19日 2)原因:1991年,戈尔巴乔夫与一些加盟共和国 领导人决定将苏联由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 松散的联邦,苏联面临解体,一些苏联领 导人为了扭转局势,决定终止戈尔巴乔夫 的权力
3)结果:遭到失败
有人说:如果没有“8·19”事件, 苏联也许还会继续存在下去。还有 人说,即使没有“8·19”事件,苏联 最终也会解体。想一想,他们谁说 得有道理?为什么?
1991年12月25日 19时32分,红旗从克 里姆林宫上降落。 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
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爱沙尼亚
格鲁吉亚
哈萨克
吉尔吉斯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达维亚 俄罗斯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2caf476d1711cc7931b716c8.png)
•典型例题
【例1】如何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
【解析】(1)从性质上,都是共产党丧失了国家政权,社会性质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从时间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发生在80年代90年代初。 (3)从原因上,都是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都由于戈尔巴乔 夫政治改革的 错误政策引起的,都是受到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
【解析】(1)一定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关键是政治思想建设。 (2)执政后,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要建设有本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4)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例3】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了影响。
【解析】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苏联解 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 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 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 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 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 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 正确的道路。
第1课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所谓东欧剧变就是指在(东欧)各国,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和(工人 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接着除(罗马尼亚)是通过突发性事件 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外,其他的东欧国家,都通过(自由选举)的方式发生 了剧变。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第一,在历史上, 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袭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采用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入)的 (工业化)方针,产生许多问题和错误。第二,各国内部的(经济)改革没 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 府脱离了群众。第三,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 各国的改组、分裂。第四,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剧变的外部 原因。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https://img.taocdn.com/s3/m/f5712f8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a.png)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议会)正式宣布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终结。
苏联解体对整个国际社会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东欧剧变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历史的长河,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问题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苏联经济的集权化和计划经济模式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导致经济低效和资源浪费。
加上冷战期间国防开支的巨大压力,苏联财政状况不佳,国家经济面临巨大困境。
其次,民族问题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
苏联是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和摩擦。
苏联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统一化和压制性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加剧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内部的瓦解。
最后,政治制度的问题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苏联的政治制度是以党为核心的单一制度,缺乏政治多元化和制衡机制。
这导致了权力高度集中,腐败和权力滥用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引发了人民对现有政权的不满和反抗。
二、东欧剧变的背景与原因东欧剧变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主要发生在苏联的卫星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地。
东欧剧变的背景是苏联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和影响力。
苏联通过军事干涉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实施了高度的控制。
然而,随着苏联内部的问题的加剧,以及西方的民主与自由的引入,东欧国家的人民开始渴望自由和民主。
波兰是东欧剧变的重要一环。
1989年,波兰爆发了名为“团结”的工人运动,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化。
此后,部分东欧国家纷纷迈出了向民主转型的重要一步。
捷克斯洛伐克的剧变发生在1989年,以和平示威为主要形式。
示威活动迅速扩大,要求政治自由和辞去领导职务的西斯拉夫·哈维尔成为热门人选。
最终,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逼迫共产党领导人下台。
匈牙利是东欧剧变中的先锋,它率先开放边境,使其公民获得通往西方的自由。
初三下学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归纳:历史
![初三下学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归纳: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4fc39c29b89680203d8258f.png)
初三下学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归纳:历史知识点拨(一)知识引导1.东欧剧变时间:80年代后期起。
途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政权。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概况:①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除罗马尼亚以外的东欧国家都通过和平方式发生剧变。
③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爆发地区性战争;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原因: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②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③外部原因:A.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1)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总书记,经济领域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1988年:进行政治改革,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引起思想的动乱。
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多党制;国民经济开始大滑波;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公开化。
1991年: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表明该联盟要将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
b.“八一九”事件,苏共被排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的质变。
c.《阿拉木图宣言》,表明“独联体”扩大,苏联完全解体。
(2)原因:a.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治改革的消极影响。
c.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二)重点、难点1.对东欧苏联解体的认识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螺旋上升的。
挫折是暂时的。
①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世界史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世界史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https://img.taocdn.com/s3/m/0fbcf1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3.png)
世界史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一、历史背景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冷战时期。
二战结束后,苏联在东欧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所谓的“东欧剧变”阵营,这一格局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
二、主要原因1.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苏联内部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减弱;外部方面,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市场经济等价值观的传播,也对苏联和东欧国家产生了冲击。
2.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在早期曾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体制内的缺陷逐渐暴露。
计划经济的低效率、官僚体制的腐败等问题成为制约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的瓶颈。
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苏联和东欧国家由多个民族构成,民族矛盾一直是困扰这些国家的难题。
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纷争,加剧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进程。
三、影响1.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塑: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意味着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结束,西方国家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关系更加趋向多极化。
2.经济社会变革:解体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经济,推动民主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3.民族问题的重新出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一些多民族国家出现了新的民族问题和纷争,如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战争等。
4.冷战思维的继续:尽管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意味着冷战的结束,但某种程度上,从冷战思维的角度来看,冷战仍然在继续。
总结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它们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
随着这一事件的发生,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
第8课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第8课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130fa73f647d27284b735199.png)
一、东欧剧变1、剧变历程(1)第一阶段:实行政治多元化——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民主社会主义”;(2)第二阶段:反对派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取得政权;(3)第三阶段: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剧变方式剧变方式主要国家和平演变式(主要方式)波兰①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具体体现在: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发生剧变;②标志:1990年10月,团结工会执政;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民主德国;统一合并式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国实现统一;国家分裂式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一分为五,地区冲突激烈,以波黑内战时间最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捷克和斯洛伐克;暴力夺权式罗马尼亚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推翻政权;3、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政治方面:实行多党制为基础的民主;(2)经济方面:否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开始实行市场经济;(3)政党方面:共产党性质蜕变;4、剧变特点:(1)范围广,速度快;(2)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质变;(3)多数是和平演变,只有罗马尼亚是暴力方式;(4)欧洲版图再次发生大变化;5、剧变原因项目具体体现内部原因历史因素沿袭苏联体制,受制于苏联,实际上没有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因素受苏联体制影响,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根本原因)政治因素缺乏民主法制,党和政府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推动了东欧各党的蜕变;西方因素※归纳总结:两德统一(1)统一原因:①人民要求民族统一的愿望不可抗拒;②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使其统一的重要推动力;③东欧剧变,东西缓和,冷战结束提供了外部条件;(2)统一影响:①标志着以德国分裂为特征的欧洲战后历史从此结束;②为欧共体的一体化建设产生了新的推动力,使欧洲历史进入新时期;③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变化;(3)两德统一的相似原因:①经济发达为统一的基础;②德意志民族的凝聚力强;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戈氏上台: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2)经济改革:经济领域改革,无法打开局面;(3)政治改革:项目基本概况政改时间1988年至1989年;指导思想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质是否定马列主义,是改良的资本主义思想;主要手法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实际把斗争锋芒指向苏共本质本身,改变了苏共指导思想;政改后果①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否定了十月革命;②丑化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③造成1990年局势的动荡;①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②苏联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③激发了民族矛盾和民族分离活动④导致苏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化和公开化;2、苏联解体过程(1)“八·一九”事件:项目基本概况原因①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造成国家混乱;②苏联全民公决,大部分公民赞同保留联盟;时间1991年;实质反映人民反对分裂国家苏联;③《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时间1991年8月;内容①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②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影响①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②成为“八·一九”事件的导火线和直接原因;目的维护原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实质:是苏共党内坚持社会主义,维护苏联联盟统一的最后努力,是苏共党内争权夺利的斗争;影响①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①苏共处于分崩离析,丧失了执政地位;②叶利钦威信大增,掌握了中央机构大权;②苏共被排挤出政府,使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③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明斯克协定》:①签订时间:1991年12月8日;②签约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③签订地点:明斯克;④主要内容: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3)《阿拉木图宣言》:①签署时间:1991年12月21日;②签署地点: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③主要内容:“独联体”扩大到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④突出影响:标志苏联完全解体;※提示:“独联体”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国家的联合组织。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https://img.taocdn.com/s3/m/885ebf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3.png)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自1949年苏联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苏联解体不仅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对整个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之同时发生的东欧剧变更是苏联解体的结果之一,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苏联解体对东欧剧变的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追溯到Gorbachev执政时期。
Gorbachev提出的“开放性”政策希望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来实现苏联的再生,但改革措施却加剧了苏联的矛盾和危机。
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经济面临严重萧条;政治上,民主自由意识的觉醒引发了民众对权力的要求和反抗,加剧了苏联共产党内部的纷争。
加之国内民族问题、军财力过大等问题的长期积累,最终导致苏联的瓦解。
二、东欧剧变的背景作为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东欧国家在苏联解体之前一直处于苏联的牢笼之下。
东欧国家在苏联的领导下,实行了共产党一党制,经济、政治和媒体都受到高度控制。
然而,随着苏联内部变局的发生,东欧国家的民众对自由民主的渴望日益增加,这为东欧剧变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苏联解体对东欧剧变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体现在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政权在东欧国家的倒台,诸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相继发生政权更迭。
这些国家的民众继承了苏联解体的思潮,通过大规模示威游行和革命运动,成功推翻了共产党政权。
间接影响则体现在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的转型进程中。
苏联解体削弱了苏联在欧洲的势力,使东欧国家得以摆脱苏联的影响并重新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
东欧国家开始向欧洲共同体靠拢,逐步与西方国家建立起紧密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这一进程带动了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为整个欧洲大陆的和平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四、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启示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教训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都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自身国情进行改革。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6a2a7bb84ae45c3b358c97.png)
卡达尔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欧各国的改革结果如何?
波兰 南斯拉夫 民主德国 匈牙利 保加利亚
外债
(亿美元)
387
210
191
160
69
引发经济危机,又导致社 会危机
一、东欧剧变 (说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
败。)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适应生 “和平演变”:西方利用新 产力的发展; 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 ②改革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 ,经济危机严重导致政治危机级价值观等 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⑤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妥协退让。
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 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 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倡导“民主化”、“公 开性” 苏联解体
特点 结果
空想社会主义 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国际社会 一国胜利:俄十月革命胜利 主义运动 现实 多国胜利:欧亚社义国家建立 发展史 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成就巨大
练习:
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在( ) A、1953年 B、1956年 C、1986年 D、1991年 2、在20世纪80年代末,哪个地区的国家出现了 大规模社会性质的蜕变( )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
3、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 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 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4.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导致苏联国际地位和影响下 (3)外交方面:苏联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和苏美 降,激起苏联所有爱国者和一些领 关系,不干涉东欧事物,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 导人的不满 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6aa0dc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0.png)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问题的反映,更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
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1.政治原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共产主义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集中、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在政治上的错误决策和失误,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
2.经济原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在经济上表现为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贫困等问题。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体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
3.文化原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文化制度是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在文化上表现为思想僵化、创新不足、文化贫乏等问题。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文化体系无法适应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之一。
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教训1.政治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民主化是必要的。
政治制度的改革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否则会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民主化的过程需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和权利,不能强行推行。
2.经济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否则会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
3.文化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表明,文化多元化和创新是必要的。
文化多元化和创新需要逐步推进,不能一步到位,否则会引发文化危机和社会动荡。
文化多元化和创新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制度和文化规则,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三、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启示1.政治启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启示我们,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民主化是必要的。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的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5058da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7.png)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对苏联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东欧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东欧剧变。
本文旨在从东欧剧变角度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政治体制的崩溃:苏联政治体制长期以来一直以集权主义为核心,缺乏政治多元化,并且存在着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
这种政治体制的崩溃导致了人民对苏联政府的不满与抗议。
2. 经济问题的积累:苏联经济模式长期以来过分侧重于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和农业的发展。
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等问题,导致了经济体制的崩溃。
3. 民族矛盾的激化:苏联是由多民族组成的联邦国家,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
这些矛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逐渐加剧,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二、东欧剧变的背景苏联解体对东欧国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至1991年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崩溃和资本主义复辟的过程。
东欧剧变的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民主与自由的要求:东欧国家长期以来受到苏联的控制和影响,民众渴望获得民主、自由和人权。
苏联解体为东欧国家提供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机会。
2. 经济转型的需要:东欧国家的经济在社会主义体制下长期停滞不前,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有机会实施市场经济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 西方的影响力: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有机会与西方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东欧国家对社会主义的不满,并推动了东欧剧变的发生。
三、苏联解体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解体对东欧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总体来说,苏联解体为东欧国家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1. 经济改革的机遇: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吸纳外资,加强与国际贸易合作。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210674e35022aaea998f0ff0.png)
当今的世界格局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何相似之处? 【精讲】
事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原因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都受戈 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性质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使”共产党丧失了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
(2009年高考广东卷)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 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 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 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解析】 仔细分析各选项,A项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并未削弱,违背史实;B 项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与战后美国经济一度衰退的史 实不符,且与奈教授的军事单极、经济多极观点相违背。C项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已接近形成错误。综合上述判断,只有D项与奈教授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观点 相符合。 【答案】 D
2.影响 (1)世界的多极化,将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 构成制约,促进世界的和平 和稳定。 (2)世界的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各国经 济文化的交流和共同繁荣提供保障。
动荡的局势,漫长的历程
1.动荡的局势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长期被抑制的民族、种族、宗教和领土 矛盾,很快相继激化。 (2)美国为了独霸全球,积极推动 北约东扩 ,强化美、日军事同盟,不断 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加剧。 (3)世界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趋猖獗,也严重地威胁着 世界和平 与地区安全。 (5)美国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未经联合 国授权,美国又发动 伊拉克战争 。 2.漫长的历程:世界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建立 多极化世界 , 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13e81e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0.png)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在20世纪末,东欧发生了一系列剧变,这些剧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一、东欧剧变的起因东欧剧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末期,当时苏联经济衰退,社会主义模式面临巨大困境。
东欧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苏联的影响,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和民众不满情绪。
同时,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模式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使得东欧国家的人民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二、波兰的剧变与苏联解体波兰是东欧剧变的先驱,1980年代末期,波兰爆发了一系列工人抗议活动。
这些抗议活动最终导致了波兰政府与工人团体之间的谈判,波兰成立了第一个非共产党领导的政府。
这一事件鼓舞了其他东欧国家的人民,他们开始要求更大的自由和民主。
随着波兰的剧变,其他东欧国家也开始出现动荡。
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等国纷纷爆发示威活动,要求政治改革和自由选举。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意识到,苏联无法继续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他采取了不干涉的政策,这进一步加速了东欧剧变的进程。
三、东欧剧变的影响东欧剧变对苏联的解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作为东欧国家的主导力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东欧国家的剧变使苏联内部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加剧。
保守派认为苏联应该维持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而改革派则主张放弃对这些国家的干涉。
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资本主义取得了重大胜利。
东欧国家纷纷摒弃社会主义制度,转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这一时期的变革对于东欧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东欧剧变的启示东欧剧变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表明了人民对于自由和民主的渴望是无法抑制的。
东欧国家的人民通过示威和抗议,成功推翻了专制政权,实现了政治改革。
其次,东欧剧变也暴露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
东欧国家的经济问题和民众不满情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结果。
第10、11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第10、11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https://img.taocdn.com/s3/m/4e19cc203169a4517723a357.png)
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有人说:东欧剧变,完全是 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不正确。东欧剧变是多 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东欧各国国内严重的经 济、政治危机,受到戈尔巴 乔夫改革的影响,受西方和 平演变的影响,等等。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链接知识
1.十月革命哪一年取得胜利? 2.苏联何时成立的?最初有 多少个加盟共和国?后来发 展为多少个加盟共和国?
热身新课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阅读课文:了解①苏联经历了哪几位领导人 的改革?这些改革有哪些主要的内容?结果 如何? ②苏联解体的经过和标志性事件
●措施:
(1)经济领域: ①工业:精简 中央管理机构, 扩大管理权和企业 经营 权。 ②农业:开垦荒地,推广种植 玉米 , (2)政治领域: ①批判了对斯大林 的个人崇拜; ②平反 冤假错案 ; ③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 公开发表。
赫鲁晓夫改革
玉米运动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匈牙利改革 因遭到一系列困难而陷入低潮。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布拉格之春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苏军坦克开进捷克斯洛伐 克布拉格1968 -----布拉格之春夭折
大 西 洋
民 德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阿 尔 巴 尼 亚
二、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
什么叫东欧剧变?东欧 剧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思考:
• 东欧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70df1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d.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一、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内容:①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②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2.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等(1)加速苏联解体的事件:八一九事件(2)解体时间:1991年底(存在69年的时间:1922--1991年)★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激化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导致苏联解体。
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安定。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⑤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匈牙利改革(1)、领导人:卡达尔.时间:1968年。
(2)、.内容:①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②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3)、效果: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被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
2、东欧剧变:(1)时间:从1989年下半年至1991年。
(2)表现: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德统一。
)(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3、苏东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⑤改革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⑥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https://img.taocdn.com/s3/m/e570bb4733687e21af45a93a.png)
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实质和三个阶段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在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下台成为在野党(其中民主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在经历近一年之久的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
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2. 东欧剧变的三个阶段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各国虽然因情况不同而呈现着某些不同的变化特点,但大体上都经历了相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党内外的反对派相互呼应,向执政党施加压力甚至提出挑战,时局严重动荡不安。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东欧国家始终未能解决好政治、经济体制中和政策上存在的问题,官僚主义乃至腐败现象没有得到纠正和铲除,经济发展迟缓甚至趋于停滞,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缺乏改善提高。
由此导致群众的严重不满和失望,执政党失去了领导核心的凝聚作用。
第二阶段,其特征表现为执政党对反对派无原则的妥协退让。
这不仅使反对派得以扩大势力,也势必导致广大群众的思想混乱,以至局面完全失控。
经过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出现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还有,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美苏等的外部影响也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2.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剧变的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关于历史原因。
二战后,东欧八国(南、阿、匈、捷、保、波、罗、民主德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eff01b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0.png)
“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思想界混乱
苏共领导地位及中央政府的控制力被弱化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21日)
叶利钦掌权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
一、东欧剧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冷战的标志:柏林墙
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两德边境和柏林墙之后,人们在柏林墙头跳舞。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拆除
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各国的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各国经济仍然未见好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共产党均丧失政权,改换国名,社会制度发生蜕变。社会主义阵营遭受极大打击。
进程
八一九事件
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 第五单ຫໍສະໝຸດ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入新课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
▲1985~1988.6:政治上强调改革必要性和提倡“民主化”“公开性”和“人道 主义”;经济上提出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改变管理方法,实行公有制为主 的多种经营,在农村放宽政策扩大农民自主权。
▲现实:“各共和国没有实际主权,它们的权力全掌握在中央部门手 里”,“民族自治纲领没能实行……没能保障民族文化和语言发展的 正常条件,一些民族处于丧失民族特性的境地”。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戈尔巴乔夫改革创建的土壤
▲公开性和民主化所创造的宽松的条件和环境,揭露和激化 了积压已久的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复活了民族分离主义 的势力,他们对联盟的统一形成了强大的挑战。
▲ 1991年的时候,情况继续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借机驾 祸苏联共产党,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意识危机,鼓励人们揭露苏维 埃社会的阴暗面,否定苏联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致使人心 涣散,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 苏联社会长期积压的矛盾激化,加大了民主的步伐以至于将苏联的 命运完全寄托于西方国家的援助。苏联的民主化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到后来局面失控,反共反社 会主义的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夺取政权。
■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的困境
▲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政军精英集团成为新的 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普通工人和农民,控制 苏联各个领域。
▲经济增长下降 ▲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 ▲腐败和贿赂成风 ▲民族运动难以控制 ▲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开 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对过去和未来的 思考》
■两支政治力量的威胁
▲以叶利钦为首的拥有几百名人大代表的跨地区集团,它成 为苏联历史上第一支正式的反对派。
▲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其他民 族共和国的人民阵线。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联盟的终结
▲ 1990年,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继而拉脱 维亚,爱沙尼亚,阿塞拜疆,乌克兰和白 俄罗斯 相继宣布独立。
▲“我的观点是确定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失 去自己的意义和自己的历史现实性。不仅是 因为这种包含着诸如公正、平等、自由和民 主概念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而且还 因为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每天都有力地证实: 对公正、平等、自由和民主的要求,对团结 的要求并没有消失,相反在增长。”
▲“革命胜利后取缔非共政党和取消言论自由, 是同民主绝裂的鲜明标记。在非常形势下, 可以采取作为临时性的类似措施。而在社会 生活中把一党制和‘观点一致’作为原则来 实行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事物正常进程的颠倒 和专横行为,并产生严重后果。”
▲“归根到底,苏共中央赞成民主化、政治多元 化、自由选举、建立混合的市场经济、改革 联盟的联邦等。”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思想总结
▲十月革命后在苏联建立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斯大林的 极权主义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是必然要失败的
▲一党制和“观点一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苏联存在民族问题。各加盟共和国处于无权地位。 ▲苏联年代有消极的东西也有积极的东西,不能简单——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苏共倒台带给中国的思考 世界社会主义现状 社会主义发展前景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失去活力和凝聚 力
▲ 涵义: 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 由斯大林建立的苏联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制度。
▲表现形式:国家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大清洗”运动
2.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现存制度并 开启苏联解体大门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果
▲政治领域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的经 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债外外贸 赤字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 过激化的市场经济 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1987.11:出版《改革与新思维》,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民主化的程 度不仅决定改革的成果,还将决定社会主义的未来。
▲ 1988.6:在苏共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总结了60年来的经验教训,揭露了批判了苏 联体制的种种弊端。
▲1990.3:苏共中央全会修改1977年的苏联宪法第六条关于“苏联共产党是苏联 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组织的核心”等 规定,修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和群众 运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 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从法律上取消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客观因素
▲俄国居民半数是非俄罗斯的其他民族
■布尔什维克自身引发的矛盾(大俄罗斯国家观)
▲夺取政权时——民族自决权 ▲夺取政权后——苏维埃的自决和走向社会主义的自觉
■理论与现实的冲突
▲理论:“联盟保证各民族发展的自由”,“联盟是民族平等的资源联 合,保证每个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力”。
▲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 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 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 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吗?”
▲ “我的观点是:在苏联取得胜利的是严厉的甚至是残酷 的极权主义制度。当然,它是在进化的,在斯大林死后, 它的残酷性有点削弱和缓和。但是,本质没有变化。”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体制三个鲜明特征 ▲经济: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无视经
济规律,政治干预经济,孤立于世界经济 市场之外。 ▲政治:阶级斗争扩大化常态化,作为社会 发作唯一动力,人们生活贫困动荡。 ▲思想文化:否定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民族 文化萎缩衰弱。
1.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