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重点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目录绪论 (1)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3)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 (6)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 (8)第四章政府消费支出 (9)第五章政府投资支出 (3)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 (4)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6)第八章税收 (8)第九章非税收入 (10)第十章公债 (11)第十一章政府预算 (13)第十二章财政体制 (15)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17)第十四章国际财政 (19)绪论1.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2.在新时代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1)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
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 在引进、借鉴、消化和吸收西方财政学理论有益成分的同时, 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公共财政的运行规律和改革路径, 将促进我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2)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指导我国财政工作实践。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对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功能和角色定位大有裨益, 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财政的要求, 正确理解和适应经济社会形态全面进入新时代, 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和财政运行规律, 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 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3.思考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
(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4年度财政学完整PPT教学课件
国库现金管理
分析国库现金流入流出的 特点,探讨如何有效进行 国库现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
17
政府采购管理
2024/3/24
政府采购的概念和原则
解释政府采购的定义,阐述公开、公平、公正等政府采购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
列举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如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 性谈判等),并详细介绍政府采购从预算编制到合同履行 的完整流程。
无法开始。
04
历史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 是指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 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 段加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 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趋势。
6
2024/3/24
02
财政收入
7
税收收入
01
税收种类与特点
包括直接税、间接税等,具有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特
近现代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财政学到现代财政学的转变。古典财 政学主要关注财政收入和支出,而现代财政学则更加关注财政政策、公 共选择等领域。
当代财政学的趋势
当代财政学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研究方法不断更新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日益加深。
5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01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 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 ,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 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财政与社会保障的互动关系
财政与社会保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保障。
26
THANKS
2024/3/24
27
财政学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部门――亦称公共部门――收支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
以政府部门的收支活动为研究对象,解释财政收支活动运行的规律,构建财政收支活动的管理机制,是财政学所致力完成的两大任务。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面貌,是什么的问题)与规范分析(根据经验或者总结出来的规律,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经验或规律,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此外还有动态、静态的分析,定性、定量分析。
公共财政体制:以公共化为取向的中国的财政改革与发展。
私人个别需要: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成员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
建立在个人或家庭的基础上,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需要。
特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
――的服务或品质,称为私人物品或服务。
社会公共需要:值得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
突出特征:◎整体性,集中性,强制性。
――公共物品或服务。
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由政府所组织的,集中性的收支活动,主体只能是政府,保函的意思:财政活动以政府为前提◎政府直接决定着财政的产生,发展和范围。
◎在政府活动中,政府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财政活动牵涉的范围颇广。
――在我们清朝是最早使用财政一词的社会公共需要的界定:资源配置方面。
调节收入方面,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需要。
财政的职能:指的是财政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三方面:资源配置(通过对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的职能。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举债,收取国有企业利润。
外部效应:指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通常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财政学与公共财政
财政学与公共财政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涉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等方面的内容。
公共财政则是财政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财政学和公共财政的相关内容。
一、宏观层面:财政学的基本原理1.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财政学是研究政府与财政活动相关的学科,主要涉及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研究对象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制度、财政政策等方面。
2.财政学的基本原理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财政活动的经济意义、财政平衡原理、公共选择理论等。
其中,财政平衡原理指的是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要保持平衡,避免财政赤字的产生。
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是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
财政支出则是政府将资金用于公共事业建设、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
二、微观层面:公共财政的实践与问题1.公共财政的目标与手段公共财政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平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为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可以采取税收调节、财政支出等手段。
2.公共支出的分类公共支出可以分为常规性支出和发展性支出。
常规性支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公共工程等,发展性支出则主要用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3.税收制度与公平性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因此税收制度的公平性非常重要。
公平的税收制度可以减轻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4.财政赤字与财政平衡财政赤字是指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情况。
虽然财政赤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过高的财政赤字也会带来经济不稳定和债务问题。
总结财政学和公共财政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学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学和公共财政的相关内容。
财政学关注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而公共财政则关注政府财政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的问题。
理解财政学和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和政府经济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学教案
导论一、财政现象1从财政学的角度看,所有的经济活动一般是由两个社会系统来支持的:2一个是市场系统,一个是财政系统。
(一)就市场系统而言,人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与之打交道1劳动者通过劳动,取得收入;用货币在市场上购回自己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2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持和协调着人们的行为。
3总之,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市场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人们需要公共产品(财政)1.公共物品2.外部效应3.市场垄断4.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6.宏观经济发展不平衡结论:财政问题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涉及政府的各个部门以及作为政治经济运行主体的广大的工商企业和机关团体。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一) 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1.研究对象: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研究范围:包括对象范围,用来阐明对象范围的规律性所必然涉及的从属领域。
讨论:举例说明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间的区别。
(二)财政学与一些相关经济管理课程内容的关系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础经济学课程,都是讲最基本的经济知识和理论。
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只是研究政府或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其中包括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个体和社会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②财政学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两者首尾相接。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其最后要讲到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财政学正是从市场失灵讲起。
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③财政学与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核心是讲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增长问题。
第一章 财政学 导论
五、国家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该分配关系的重要性:农民人口多、相对贫穷等, 以及农产品的特性(一)农民对国家财政的贡献: 1. 直接方式—农业税等,占全部税收3%左 右
2. 间接方式— “剪刀差”。定义。图形。低
价销售农产品—工业品较低的工资成本和 物化成本— 较高的效益—财政收入
高价购买工业品—工业部门较高的销售收入— 较高的效益—财政收入 (二)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
“剪刀差”的再分配原理
P/V
工业品价格/价值
1
农产品价格/价值
O 年份
假定经济领域只生产两种产品:工业品和农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品价格与价值比越来越大于1, 农产品价格与价值比越来越小于1,形成剪刀张开状。
二、 财政学研究的问题
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国民经济中“公”与 “私”的分工。它研究政府适当的职能范围和 运行方式。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财政学必须进行两种不同 性质的研究: 1)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
2、公共产品论的发展
1)萨缪尔森的贡献。在1954年萨氏的《公共支出纯论》和次年的 《公共支出论图解》两篇论文中,萨缪尔森以崭新的思路分析了 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模型问题。对林达尔模型作了更新、发展和 完善,表明了公共产品论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他分析得出了公 共产品的定义,并提出公共产品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问 题,在此基础上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 应问题,并相应建立了萨缪尔森模型。
3、“边际革命”对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影响: (1)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分析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时,使政 府公共服务成为具有价值的“公共产品”。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引人,还使得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也适用于对 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和费用的补偿分析。 (3)边际效用价值论使得公共财政活动和公共产品提供的目的,从 政府需要转到私人需要这一基点上。 (4)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公共财政分析上,就使得有效配置资 源的私人经济原则也适用于公共经济活动。 上述四大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公共经济和政府活动已不再表现为 市场经济的异己分子,即财政活动不再是虽然有必要,但对于资 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来说都是尴尬的例外了。
《财政学》教案
《财政学》教案导论【本章讲授内容】介绍课程体系介绍授课方法及学习要求推荐本课程参考书目教学环节要求、课时安排及考试形式【重点】掌握财政学理论、制度与政策【难点】财政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一、教学内容经济学从大的方面看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和家庭经济行为的科学,具体点说是研究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条件下,企业如何组织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家庭如何决策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MBA的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范畴;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科学,具体说是研究如何把握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
比如,像我们学校开设的财政税收专业、金融、外贸等专业就属于这个领域研究的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进行着广泛的交叉和渗透,即使在这两大经济部门内部也是这样的。
例如:办一个企业。
首先得到工商局去注册,然后要到银行去贷款,还要按时向税务部门交纳税款,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得符合国家财政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
此外,财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可能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或对国有企业进行投资,以使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
所以说宏、微观部门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就是在宏观部门内部,如财政和银行两家,也要相互融通资金,以起到共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经济院校的学生,无论你是学财税金融的,还是学会计、工商的,都要将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与其他有关的经济学科进行衔接,尤其是应当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有所了解,这样将来当大家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时,才能够比较容易、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把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转化到实际中去。
换句话说,将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都得和财政、税务部门打交道。
只不过你的工作性质不同,身份不同,打交道的角度也许会有一定的差异。
那么,财政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处于社会再生产的哪个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什么地位?财政学与其他经济学科又是如何交叉和渗透的呢?或者进一步讲,财政资金、财政杠杆、财政政策与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如何运作的呢?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内容。
财政学
(三)特点⏹ 1.理论性强;2.政策性强;3.涉及面广。
⏹二、研究对象⏹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收支分配及其所特有的分配规律。
⏹财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政府理财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概念(财政一般)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要点:(一)主体----国家;(二)目的-----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三)对象----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四)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五) 本质----分配关系。
二、财政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条件1.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2.国家的产生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财政的发展1.奴隶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奴隶。
(2)国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对抗性的剥削关系。
(4)财政特点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的收支没有严格的界限;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和祭祀等方面支出;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
2.封建制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奴,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小私有经济。
(2)国家实质:是封建主阶级统治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
(3)财政实质:反映封建制国家与农奴及其他劳动人民之(4)财政特点①国王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
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和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1)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
财政学各章问题答案导论1.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①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同于对象范围,它要比对象范围宽泛。
②财政学的对象范围主要是阐述财政学的特有任务,弄清财政学所要探明的特殊矛盾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财政学的研究范围除对象范围外,还需要联系其他方面或学科来加以研究。
2.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是否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①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是对财政关系的强制规定,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活动关系的准绳。
②财政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财政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即规范财政活动关系的具体形式。
③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它不同于财政学的对象范围。
④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不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3.现代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主差异表现在何处?①现代财政学认为,传统的财政范畴,如税收、支出、公债、预算等只是财政学主题的一部分,必须跳出财政谈财政。
②现代财政学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而且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总体经济活动水平有相当大的影响。
③总之,现代财政学已不限于财政收支管理,更不能限于货币资金管理,而要结合到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经济的稳定,从政府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甚至有人提出用“公共部门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等名称来代替财政学。
4.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从本质上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②从具体方法来说,包括历史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宏观分析方法和制度分析方法等等,但主要是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及其统一。
第一章1. 财政是如何产生的?①财政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条件,另一个是政治条件。
②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
只有当剩余产品出现以后,财政才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③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导论一、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活动是财政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财政也就是理财的政治,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①古典财政学阶段:以《国富论》发表为标志。
亚当斯密主张“小政府、大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阿道夫瓦格纳是古典财政学的终结者和现代财政学的创建者。
②现代财政学阶段: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为重要标志③当代财政学阶段:以约瑟夫《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发表为标志。
在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对象:一个立场,就是如何认识财政的本质问题。
两个“度”,指的是集中度和集权度。
三大职能,指的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
四项要素分别是收、支、平、管。
五级体制分别是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
六点原则。
三、如何学习财政学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②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合理成分③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的实际问题④密切关注财政理论研究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一)财政的产生①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也是首要条件。
②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财政类型的演化①自然经济下的家计财政②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③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二、财政的基本含义内涵:财政是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公共财政的内涵: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三、财政的基本特征①阶级性与公共性:财政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公共性,是两者相互统一的一种分配形式。
阶级性是指政府财政在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时总是优先考虑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公共性是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属性。
②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强制性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1财政学概述
政府从事哪些活动
提供法律制度 政府生产 例如,政府直接经营铁路、电力、学校、医院、 例如,政府直接经营铁路、电力、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等部门 影响私人生产 政府 活动 补贴与税收 例如,农业税、农业补贴,关税 例如,农业税、农业补贴, 例如, 政府贷款 例如,政府直接向企业贷款 例如,对广告、价格、质量、 管制企业 例如,对广告、价格、质量、污染的管理 例如,采购办公设备,购买武器, 购买产品和服务 例如,采购办公设备,购买武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收入再分配 例如,城镇低保制度,食品券, 实物和现金转移 例如,城镇低保制度,食品券,学校午餐项目 社会保障 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 例如,政府担保,公共定价, 隐性再分配项目 例如,政府担保,公共定价,地铁补贴
(2)农民负担和乡镇债务危机问题 )
•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乡镇政府承担了许多公 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 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 共支出的责任,例如基础教育,基础医疗, 共支出的责任,例如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等, 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等,但是并没有相应的财政 收入来源。例如,某镇仅维持乡镇中小学教育经费, 收入来源。例如,某镇仅维持乡镇中小学教育经费, 就得用去全乡镇60%左右的财政收入。 60%左右的财政收入 就得用去全乡镇60%左右的财政收入。 •据估计,目前全国乡镇政府负债近1万亿,相当于 据估计,目前全国乡镇政府负债近1万亿, 据估计 全国每个县5 全国每个县5亿。 •要减轻农民负担,必须首先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财 要减轻农民负担, 要减轻农民负担 政关系。 政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三农问题 )
•2004年,中央政府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税的归属如何? 2004年 中央政府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税的归属如何? 2004 是否公平,是否有效? 是否公平,是否有效? •2004年开始以货币的形式给农民种粮补贴。其根据是什么?为 2004年开始以货币的形式给农民种粮补贴。其根据是什么? 2004年开始以货币的形式给农民种粮补贴 什么要以货币的形式补贴? 什么要以货币的形式补贴?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农民贫穷的一大原因。而在农村实施合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农民贫穷的一大原因。 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农民贫穷的一大原因 作医疗保险已经几起几落。什么样的保险形式才能为农民接受? 作医疗保险已经几起几落。什么样的保险形式才能为农民接受?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
财政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txt>财政学习题答案袁崇坚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市场失灵和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没有能够发挥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作用。
经济学界称之为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缺陷。
2.政府失灵:指政府的行政活动或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3.公共物品: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4.混合物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一个范畴,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是具有拥挤性,并在价格上可以排他的公共产品。
5.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颇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
从以上讲,还包括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
6.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要与总供给的平衡,以到达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7.免费搭车: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8.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9.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10.非竞争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填空题1.政府;经济主体2.分配;历史3.财政4.国家5.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三、单项选择题1.b2.a3.c4.b5.b四、多项选择题1.ac2.abde3.ac4.ace5.abcde6.abcde7.abce8.abcd五、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自然垄断,垄断有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财政学专业描述
财政学专业描述财政学专业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等相关问题。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的财政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在财政学专业中,学生将学习一系列的课程,包括财政学原理、税收理论与政策、公共债务、预算管理、政府财政与经济发展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财政学的核心概念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主要是指国家通过征税、非税收入等手段所获取的资金,而财政支出则是指国家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出。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的平衡是财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财政政策是财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达到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债务政策等。
财政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收支平衡、社会公平和效率等因素,并且需要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协调配合。
财政学还研究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问题。
财政体制是指国家财政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安排,包括财政权力的分配、财政决策的程序和财政制度的建设等方面。
财政管理则是指国家对财政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需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财政效益、加强风险管理等。
财政学还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财政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财政学与经济学紧密联系,共同研究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等经济问题;财政学与政治学紧密联系,共同研究政府职能、权力运行和公共决策等问题;财政学与法学紧密联系,共同研究财政法规、合同法和行政法等相关法律问题。
财政学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国家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等问题。
通过学习财政学专业,学生可以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做出贡献。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ppt
……
第二节 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Public Finance
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财
——古典学派和庸俗学派的观点
政
——英国重商学派
学
——德国官房学派(Kamera)
…….
——亚当·斯密:《国富论》——首创财政学
第二节 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Public Finance
亚当·斯密提出的财政原则:
1. “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
财
治地位的主要还是从前苏联引进的 “货币关
政
系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些流派“
学
价值分配论”、“国家资金运动论”
第二节 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Public Finance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中国财
政理论界对“
政
学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
财
期以来,“国家分配论”的财政学逐渐占据主流
政
地位其间,各种流派的财政学相继问世;改革开
学
放后,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美英等国外财政理论得到引进和吸收,出版了为
数不少的“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著作
,对“国家分配论”的认识也得到了深化。
关键词
Public Finance
财政分配关系 财政政策 财政制度
才真正取得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
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 。
本章小结
Public Finance
1.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
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
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财
2.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比对象范围要宽泛得
财政学研究
财政学研究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问题。
财政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财政原理、财政制度、财政制度改革、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平衡、财政可持续性、财政政策、财政调控等。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财政活动。
政府财政活动是指政府通过收取税收、非税收入和债务融资等手段,满足公共需求、调整经济运行和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系列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收入筹集、支出安排、预算控制、债务管理等方面的运作。
财政学的研究重点是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政收入是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的资金,财政支出是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开展社会事业的资金。
财政收支平衡的研究主要关注政府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稳定性等问题。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
理论分析是指通过建立财政理论模型,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等方法来分析财政问题。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财政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来验证财政理论和解决具体问题。
案例研究是指通过研究特定国家、地区或机构的财政实践,总结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财政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首先,财政学研究为政府财政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指导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
其次,财政学研究为财政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促进财政制度的规范和效率提高。
第三,财政学研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财政支持和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之,财政学研究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通过研究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政策等问题,为政府财政决策和财政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财政学 一级学科
财政学一级学科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和财政制度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收入、支出和债务管理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福利。
在财政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财政赤字等。
本文将从财政学的定义、研究对象、重要理论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来探讨财政学的一些基本内容。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
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主体,通过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以及政府的债务管理。
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借款收入等,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等。
财政学通过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规模、结构、效果和影响因素,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财政学涉及的重要理论包括财政平衡理论、财政赤字理论和财政政策理论等。
财政平衡理论认为政府应当追求财政收支平衡,即财政收入应当等于财政支出,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赤字理论则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借款来弥补财政收支的不平衡,但也需要注意赤字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理论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实现经济调控和社会管理的目标。
财政学不仅仅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在通胀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在贫困地区,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和减税等手段来改善民生。
财政学的实践应用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财政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与其他政策工具和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配合,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政府财政活动和财政制度,旨在通过收入、支出和债务管理来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福利。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债务管理等,其重要理论包括财政平衡理论、财政赤字理论和财政政策理论等。
财政学不仅具有理论性,还有广泛的实践应用,需要政府具备一定的财政管理和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与其他政策工具和经济领域的政策协调配合,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学
财政学1.什么叫财政学?财政学,也称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财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它把经济社会划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并以此为分析视角考察现实中的各种财政问题。
2.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要会判断规范分析和财政分析)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旨在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
实证分析涉及事实判断,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实证分析可以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计量经济分析是当今最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
(比如,2003年中央政府发行了多少国债?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征利息税对居民的储蓄行为有什么影响?)而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规范分析确认什么是有利的结果,或者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实现有利的结果。
规范方法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
(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为好还是征税为好?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例子见P10.(1)规范(2)实证(3)规范(4)实证(5)规范1. 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效率(最优)(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改善(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效率状态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2. 衡量效率的简单法则边际社会效益(MSB):指的是一种微小的变化中增加的社会收益。
边际社会成本(MSC):指的是一种微小的变化中增加的社会成本。
当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时,该经济是有效率的,因为无论哪一种都不存在净收益。
《财政学教案》word版
《财政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1 课程介绍理解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分析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3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熟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的含义及影响1.4 财政制度的构成与演变了解我国财政制度的历史演变分析现行财政制度的构成及特点第二章:财政收入2.1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来源掌握税收、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及变化趋势2.2 税收原理探讨税收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效率等理解税收负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3 税收制度与政策熟悉我国税收制度的构成及分类分析税收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及效果2.4 非税收入管理了解非税收入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探讨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第三章:财政支出3.1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内容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特点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及变化趋势3.2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探讨财政支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向3.3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和原则应用效益评价方法分析具体财政支出项目3.4 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历史演变探讨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第四章:财政政策4.1 财政政策概述理解财政政策的定义、类型及目标分析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4.2 财政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掌握财政政策工具及其特点理解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原理及过程4.3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探讨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稳定、分配等方面的效应分析财政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适用性及调整4.4 财政政策实践与评价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及演变评价现行财政政策的成效及不足第五章:区域财政与财政转移支付5.1 区域财政差异及其影响分析区域财政差异的原因及表现探讨区域财政差异对经济的影响5.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解财政转移支付的定义及类型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成及特点5.3 财政转移支付效应评价掌握财政转移支付效应评价的方法及原则评价财政转移支付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中的作用5.4 区域财政协调发展策略探讨区域财政协调发展的意义及目标提出实现区域财政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第六章: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6.1 税收制度概述理解税收制度的定义、构成及功能分析税收制度在财政收入与经济调控中的作用6.2 税收分类与税收原则掌握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概念及特点探讨税收原则,如平等、公正、效率等6.3 税收政策的目标与工具理解税收政策的目标,如稳定、增长、公平等熟悉税收政策工具,如税率调整、税收优惠等6.4 税收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税收政策的演变及现状评价税收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效果及不足第七章:国债与财政风险7.1 国债概述理解国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国债在财政运行中的作用及功能7.2 财政风险与债务管理探讨财政风险的概念、来源及影响分析债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7.3 国债市场与国债政策熟悉国债市场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理解国债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4 国债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国债政策的演变及现状评价国债政策在财政运行与经济调控中的效果及不足第八章:社会保障支出8.1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构成及功能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8.2 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理解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的定义、目标及工具分析社会保障支出政策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8.3 社会保障支出管理探讨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的现状与问题8.4 社会保障支出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演变及现状评价社会保障支出在经济社会中的效果及不足第九章:环境保护与财政政策9.1 环境保护概述理解环境保护的定义、目标及意义掌握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9.2 环境税收与环境财政政策理解环境税收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掌握环境财政政策的工具与实践9.3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演变及现状评价环境保护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效果及不足9.4 环境保护与财政政策的发展方向探讨环境保护与财政政策融合的趋势提出完善环境保护财政政策的建议第十章:财政预算与财政监督10.1 财政预算概述理解财政预算的定义、类型及功能掌握财政预算在财政运行中的作用10.2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理解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构成及运行机制分析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10.3 财政监督概述理解财政监督的定义、目标及意义掌握财政监督的方法与手段10.4 财政监督实践与评价分析我国财政监督的演变及现状评价财政监督在财政运行中的效果及不足第十一章:国际财政与财政合作11.1 国际财政概述理解国际财政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与内容11.2 国际财政合作与协调理解国际财政合作的概念、目标及原则分析国际财政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与实践11.3 国际税收与财政转移支付理解国际税收的概念、特点及问题掌握国际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与实践11.4 国际财政合作的挑战与展望探讨国际财政合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展望国际财政合作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第十二章:财政学研究方法12.1 财政学研究方法概述理解财政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掌握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2 定量分析方法在财政学中的应用熟悉定量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在财政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12.3 定性分析方法在财政学中的应用熟悉定性分析方法,如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定性分析方法在财政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12.4 财政学研究的前沿方法与发展趋势探讨财政学研究的前沿方法,如大数据分析、等分析财政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三章:财政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3.1 财政规划与预算管理理解财政规划的概念、目标及原则掌握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技巧13.2 财政政策分析与制定理解财政政策分析的概念、目标及方法掌握财政政策制定的原则与程序13.3 税收筹划与企业管理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目标及原则掌握税收筹划的方法与技巧13.4 财政风险管理理解财政风险的概念、来源及影响掌握财政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巧第十四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14.1 国内外财政学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财政学领域的经典案例从中提取经验教训,为实际工作提供借鉴14.2 财政学实践演练设计财政学实践演练scenarios,如预算编制、税收政策设计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3 财政学模拟考试与点评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供改进建议14.4 实践项目与实习指导提供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回顾与总结回顾整个财政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收获15.2 财政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财政学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财政学在应对挑战中的创新与发展15.3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为课程改进提供参考15.4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和应用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和特点,以及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和结构。
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国库管理的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管理、财政资金收付管 理、国债管理和国库现金管理等。
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 则。
财政监督管理
财政监督管理的概念
财政监督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国家财政部门依法对财 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财政监督管理的原则
依法监督原则、公正公开原则、效率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
VS
购买性支出的作用
购买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 的影响,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
转移性支
转移性支出的定义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给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 政补贴等。
转移性支出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政 策等方面。
财政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财政思想
古代财政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财政收支 的朴素认识,如“量入为出”、“节 用裕民”等。
近现代财政学的发展
近现代财政学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古 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经济 学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理论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财政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财政学概述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财政管理 • 财政政策 • 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01
财政学概述
财政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财政学的定义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 经济效应的学科,主要关注政府 如何筹集和使用资金,以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
研究对象
未来财政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2【经济研究】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新形势下的公共财政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本国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财政理论;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2-0050-02□张鹤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武汉大学商学院财政税务系,湖北武汉430072)一、我国财政学的发展史1.财税思想的古代历史财政学一词,源于西方财政学家著作中的“PublicFinace”翻译而得。
但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伴随着阶级社会的诞生而出现的。
记得中学的历史课上,先秦时期的“商鞅变法”、“耕田负”就使我们懂得了古代封建地主阶级向农民课重税的事情。
可见,税负的轻重、公平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历史前进车轮的重要因素。
国家财政问题,历来是应该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财税思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2.我国建国以来财政学发展的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政府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统收统支,统一调配,财政部门实质是政府收支的执行机构。
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正是围绕着如何运用国家资金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形成的一套计划经济模式的学科理论。
这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学派,主要有“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说”、“价值分配说”、“集体共同需要说”、“剩余产品说”等理论主张,这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原有的财政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财政学理论来指引国家改革实践。
而西方的经济理论通常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并运用大量的便于证伪的计量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各种数学模型工具,对经济社会的各种行为规律起到了鲜明的诠释效果。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政学研究对象的变迁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并逐步发展,原有体制的弊端不断暴露,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了很重要的疑惑,市场经济的效率范围到底有多大?政府的职能到底应该是什么?政府应该在哪些领域发挥效能,于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了财政学理论创新的首要问题。
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经过理论学界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大体得到了共识,那就是政府的职能应该存在于市场失败的领域,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其中包括以物质为载体的商品,以及服务和具有抽象意义的制度化商品。
此外,政府应致力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健康有序。
政府和市场职能范围的界定,是现代财政学界应认清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对政府与市场的各自的职能范围的界定,理清了我国目前政府机构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现代意义的财政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已超越了原有传统财政学中的政府收支活动的全部过程,研究的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拓展,例如,西方经济学中的俱乐部产品、公共商品、公共选择、社会福利、最优课税等等都已成为了新财政学研究的对象,财政学已成为了真正的公共部门经济学。
三、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内容虽然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地、完备的新理论尚处于构建之中,但就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财政运行机制、宏观决策理论等方面,已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初步形成了财政理论的框架结构。
在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方面,严格界定了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能范围,理清了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应存在于具有外部型的领域,弥补市场的缺陷;在财政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在如何优化税制,减少超额福利损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运行和决策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例如我国目前在基础设施实施、国有企业改造、“三农问题”、分税制及财政的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展开的理论研究,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宏观决策机制方面,强调政府如何通过税收的增减和支出规模和结构的调整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如我国从抑制经济过热到扩大内需再到如今的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如果没有与这一领域相关的一套系统的理论研究,就难以对其中的客观经济规律作出正确地诠释和利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展,这就需要构建一套新的系统理论体系,来与我们国家经济改革步伐相适应,为国家的改革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经济研究】四、关于我国财政学研究方法的建议为了适应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理论上的推陈出新成为客观要求,在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要使得新财政学具有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独创性,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笔者的建议如下: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总的指导思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原有财政学失去了用武之地,在理论的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从语言逻辑、分析思维到体系结构都是西方的译版,对于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目标来说,这种趋势必须加以纠正。
虽然西方经济学通常以经济社会中的具体现象和行为为对象加以研究,精确的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似乎具有无国界的科学性,但是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而言,毕竟是针对西方经济社会国情的,是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的,而且,它终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
我国传统的财政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唯物辩证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国家的财政资金征收、拨付、再分配等机制进行了系统地诠释和理论指导。
对我国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历来是一切学科的基础理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同样需要创新和发展,适应了当代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因此,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对指引我国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政治制度安排贯穿其中政治、经济、国家、社会和财政存在着辩证的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国家是实现政治职能的统治工具,财政职能的实现则是国家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财政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就必须充分体现政治制度安排,只有这样,财政的运行机制、决策机制才能具有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才能更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职能就是通过健全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程序得以实现,具有政治上的权威性和法律上的时效性,因此,充分体现了职能部门的决策意图,具有很强的政策效应。
而在我国,政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职能机构不能按照法律化、程序化办事,常常出现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情况,财政的执行中缺乏了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更体现了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财政职能。
3.运用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进行量化研究传统的财政学理论,只是对原有的对象在内容和性质上进行描述和诠释,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
对政府公共行为缺少具体经济数据的研究,那么对于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政府机构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而导致政策实施效率低下,做法不一,问题层出不穷。
政府职能的效率要得到提高,就必须进行量化研究。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著作,针对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引入了数理函数方程并结合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其中变量关系进行研究,这对于验证和分析理想状态下的客观经济行为和规律的真伪具有鲜明的效果。
西方学者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对一般公共经济行为和现象都进行了详尽和深入地分析,形成了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如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和厂商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是社会化生产中的经济行为规律的客观反映,具有跨国界的科学性,构建了人类丰富的理论宝库。
我国理论界应当在原有学科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经济学之精华,对公共财政学研究对象,进行一般均衡分析和规范分析的量化研究,创建系统的新理论。
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效率装置,而在公共运行机制的考核指标中,效率无疑是公共部门重要的参照标准。
政府最优效率解理论为公共部门机制的改革实践指引了明确的方向,使得政府机构的效率职能在改革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4.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任何学科理论的研究,都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家花费大量的财政支出搞理论研究,就是为了探求其中的客观规律,来更好的指导实践。
如果学科研究只有理论上的意义,那么就失去了学科的真正价值所在。
按照理论学科服务于改革实践的指导方针,构建一个合理的学科体系,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关于信息来源的采集。
要充分调用审计、银行、财政、税务、国资委、发改委等各部门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关的经济数据进行充分的采集,要详尽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经济情况,只有对国家经济的运行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准确地摸索出背后的客观经济规律,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是关于理论体系的构建。
学科体系的构建要把实践放在基础地位,只有从实践出发去研究问题,才能找准研究的起点。
当今的经济学刊物中,引用了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内容,但总的说来没有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没有做到西方经济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脱离了实际经济情况,就是空谈的理论,不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
所以,新时期公共财政学应以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中的改革实践为研究的起点,以公共部门职能的实现过程为研究主线,就公共商品、税收理论、财政宏观调控、预算管理等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来构建的理论体系,这其中包括理论体系、应用体系和决策体系三个部分。
此外,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科理论框架,还要对学科的未来趋势要有一个很好地预测和把握,这是关系到学科发展方向正确与否的关键。
对理论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了清楚地认识,才符合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
5.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从世界范围看,公共经济学科的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财政学学科研究对象在内涵上不断扩展,二是财政学学科构筑基础不断拓宽。
因此,构建理论框架要立足目前的实际情况,就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从国财政研究的现状看,学科范围、思路和内容上的交叉有待学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参考文献:[1]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2]吴俊培等.现代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3]李俊生.财政效率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版.[4]丹尼斯·缪乐著,王诚译.公共选择.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版.责任编辑:寒晨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