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2

【经济研究】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新形势下的公共财政学科的研究对象在内容上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内涵,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本国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财政理论;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2-0050-02

□张鹤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武汉大学商学院财政税务系,湖北武汉

430072)

一、我国财政学的发展史1.财税思想的古代历史

财政学一词,源于西方财政学家著作中的“PublicFinace”翻译而得。但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伴随着阶级社会的诞生而出现的。记得中学的历史课上,先秦时期的“商鞅变法”、“耕田负”就使我们懂得了古代封建地主阶级向农民课重税的事情。可见,税负的轻重、公平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历史前进车轮的重要因素。国家财政问题,历来是应该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财税思想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2.我国建国以来财政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政府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统收统支,统一调配,财政部门实质是政府收支的执行机构。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正是围绕着如何运用国家资金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形成的一套计划经济模式的学科理论。这时期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学派,主要有“国家分配说”、“社会再生产说”、“价值分配说”、“集体共同需要说”、“剩余产品说”等理论主张,这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原有的财政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财政学理论来指引国家改革实践。而西方的经济理论通常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并运用大量的便于证伪的计量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各种数学模型工具,对经济社会的各种行为规律起到了鲜明的诠释效果。

二、新形势下我国财政学研究对象的变迁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并逐步发展,原有体制的弊端不断暴露,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了很重要的疑惑,市场经济的效率范围到底有多大?政府的职能到底应该是什么?政府应该在哪些领域发挥效能,于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了财政学理论创新的首要问题。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经过理论学界不断地探讨和研究,大体得到了共识,那就是政府的职能应该存在于市场失败的领

域,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其中包括以物质为载体的商品,以及服务和具有抽象意义的制度化商品。此外,政府应致力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健康有序。政府和市场职能范围的界定,是现代财政学界应认清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对政府与市场的各自的职能范围的界定,理清了我国目前政府机构的越位和缺位问题。现代意义的财政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已超越了原有传统财政学中的政府收支活动的全部过程,研究的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拓展,例如,西方经济学中的俱乐部产品、公共商品、公共选择、社会福利、最优课税等等都已成为了新财政学研究的对象,财政学已成为了真正的公共部门经济学。

三、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内容

虽然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地、完备的新理论尚处于构建之中,但就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财政运行机制、宏观决策理论等方面,已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初步形成了财政理论的框架结构。在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方面,严格界定了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能范围,理清了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应存在于具有外部型的领域,弥补市场的缺陷;在财政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在如何优化税制,减少超额福利损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运行和决策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例如我国目前在基础设施实施、国有企业改造、“三农问题”、分税制及财政的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展开的理论研究,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宏观决策机制方面,强调政府如何通过税收的增减和支出规模和结构的调整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如我国从抑制经济过热到扩大内需再到如今的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如果没有与这一领域相关的一套系统的理论研究,就难以对其中的客观经济规律作出正确地诠释和利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展,这就需要构建一套新的系统理论体系,来与我们国家经济改革步伐相适应,为国家的改革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经济研究】

四、关于我国财政学研究方法的建议

为了适应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理论上的推陈出新成为客观要求,在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要使得新财政学具有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独创性,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笔者的建议如下: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总的指导思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原有财政学失去了用武之地,在理论的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从语言逻辑、分析思维到体系结构都是西方的译版,对于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目标来说,这种趋势必须加以纠正。虽然西方经济学通常以经济社会中的具体现象和行为为对象加以研究,精确的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似乎具有无国界的科学性,但是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而言,毕竟是针对西方经济社会国情的,是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的,而且,它终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我国传统的财政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唯物辩证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国家的财政资金征收、拨付、再分配等机制进行了系统地诠释和理论指导。对我国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历来是一切学科的基础理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马克思主义同样需要创新和发展,适应了当代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对指引我国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政治制度安排贯穿其中

政治、经济、国家、社会和财政存在着辩证的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国家是实现政治职能的统治工具,财政职能的实现则是国家职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财政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就必须充分体现政治制度安排,只有这样,财政的运行机制、决策机制才能具有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才能更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职能就是通过健全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程序得以实现,具有政治上的权威性和法律上的时效性,因此,充分体现了职能部门的决策意图,具有很强的政策效应。而在我国,政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职能机构不能按照法律化、程序化办事,常常出现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情况,财政的执行中缺乏了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更体现了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财政职能。

3.运用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进行量化研究

传统的财政学理论,只是对原有的对象在内容和性质上进行描述和诠释,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对政府公共行为缺少具体经济数据的研究,那么对于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政府机构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而导致政策实施效率低下,做法不一,问题层出不穷。政府职能的效率要得到提高,就必须进行量化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著作,针对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引入了数理函数方程并结合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其中变量关系进行研究,这对于验证和分析理想状态下的客观经济行为和规律的真伪具有鲜明的效果。西方学者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对一般公共经济行为和现象都进行了详尽和深入地分析,形成了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如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和厂商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是社会化生产中的经济行为规律的客观反映,具有跨国界的科学性,构建了人类丰富的理论宝库。我国理论界应当在原有学科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经济学之精华,对公共财政学研究对象,进行一般均衡分析和规范分析的量化研究,创建系统的新理论。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效率装置,而在公共运行机制的考核指标中,效率无疑是公共部门重要的参照标准。政府最优效率解理论为公共部门机制的改革实践指引了明确的方向,使得政府机构的效率职能在改革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4.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学科理论的研究,都必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家花费大量的财政支出搞理论研究,就是为了探求其中的客观规律,来更好的指导实践。如果学科研究只有理论上的意义,那么就失去了学科的真正价值所在。按照理论学科服务于改革实践的指导方针,构建一个合理的学科体系,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关于信息来源的采集。要充分调用审计、银行、财政、税务、国资委、发改委等各部门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关的经济数据进行充分的采集,要详尽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经济情况,只有对国家经济的运行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准确地摸索出背后的客观经济规律,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是关于理论体系的构建。学科体系的构建要把实践放在基础地位,只有从实践出发去研究问题,才能找准研究的起点。当今的经济学刊物中,引用了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内容,但总的说来没有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没有做到西方经济理论的本土化发展。脱离了实际经济情况,就是空谈的理论,不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所以,新时期公共财政学应以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中的改革实践为研究的起点,以公共部门职能的实现过程为研究主线,就公共商品、税收理论、财政宏观调控、预算管理等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来构建的理论体系,这其中包括理论体系、应用体系和决策体系三个部分。此外,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科理论框架,还要对学科的未来趋势要有一个很好地预测和把握,这是关系到学科发展方向正确与否的关键。对理论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了清楚地认识,才符合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

5.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从世界范围看,公共经济学科的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财政学学科研究对象在内涵上不断扩展,二是财政学学科构筑基础不断拓宽。因此,构建理论框架要立足目前的实际情况,就必须结合有关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从国财政研究的现状看,学科范围、思路和内容上的交叉有待学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2]吴俊培等.现代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版.

[3]李俊生.财政效率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版.

[4]丹尼斯·缪乐著,王诚译.公共选择.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版.

责任编辑:寒晨

20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