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6:知觉与自我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知觉被认为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过程,而个体决策则是基于这种感知和理解所做出的行为选择。
本文将探讨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机制和重要因素。
知觉的定义与要素知觉是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是个体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在组织行为学中,知觉被认为是组织成员对于环境中的刺激和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要素主要包括感知、选择、组织和解释。
感知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外界刺激的过程,选择是在众多刺激中选择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组织是将选择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编排,解释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其对于环境和信息的知觉影响。
具体来说,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的偏好个体的知觉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于不同选择的偏好。
不同的人在面临相同信息时,由于其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偏好。
比如,对于同一个工作机会,有的人觉得挑战性很大,有的人则觉得不够稳定,从而导致对于该工作的选择有所不同。
2. 决策的速度个体的知觉对于决策的速度也有影响。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越准确、清晰,其决策的速度往往越快。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不完整,其在做出决策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权衡。
3. 决策的决心和信心知觉还可以影响个体决策的决心和信心。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较为准确和清晰时,其对于自己的决策通常会更加有决心和信心。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错误,其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产生犹豫和不确定的情绪。
知觉与个体决策的关联机制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觉是通过对于他人的观察、模仿和反思来实现的。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反应,发展出对环境和信息的认知。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对于组织内部的同事、领导和制度等的观察和模仿,对其知觉形成和决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运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
4、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于别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冬季的过程。
5、个人决策: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的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6、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7、个性的特质理论:当一个人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萎缩等特点时,称其为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代表着组织中某些最基本的个体差异。
8、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
9、态度:指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态度包括认知、行为、情感三个部分。
10、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11、组织承诺:通常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12、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感情的两个货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13、从众: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意见分歧时,会感到群体压力。
会迫使成员违背自己意愿产生完全相反行为。
14、群体士气:群体工作精神或者服务精神。
士气不仅表示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还包含了确认这种满足的获得群体,因而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含义。
15、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16、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提出的方案,而后从若干个方案中进行优选17、领导:领导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以完成他们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其本质是影响力影响力这个词是选择题18、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19、组织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比如有一束光照到面前的时候,我看见这束光,是因为这束光真真正正存在的,直接作用于我的眼睛,然后我感觉到了,所以直接的意思是说我们真的看到了真的听到了真的嗅到了,这个东西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
知觉同样是物体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不同的是增加了个人的信息加工,掺杂了主观思维、主观判断在里面,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如,面前有一个苹果,颜色红,形状圆形,闻起来香甜,摸起来光滑,那么这个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滑度就是它的属性,当单独提出红色的时候,红色就是它的个别属性。
曾经有一道题说,“我看到一个苹果”这种心理活动是什么。
我们并不是仅看到它的颜色或它的形状,而是把它的颜色形状味道还有滑度等等所有的整天属性放在一起才得出了它是一个苹果这个结论。
因此,“我看到一个苹果”属于知觉。
知觉的四个特性不作重点,了解即可。
1、知觉的选择性图片解释:如果我们的知觉选择这个老头老太太的话,那么除了这个老头老太太之外的所有东西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老头老太太是对象。
(中间的瓶子、弹奏乐器的人、门中间的人)2、整体性图片解释:线条不完整,但我们仍然能从整天上知觉它,可以看出一个小孩和一条小狗在奔跑.3、理解性:比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具有相关知识经验)4、恒常性:比如一个人穿还是没穿大衣,我们都能知觉出都是同一个人。
外在条件变化,我们的知觉仍能安装惯常的思维方式感受它。
如图,不管门关着还是开着还是虚掩,我们都能知觉出它就是门.知觉者的影响:课本上的例子易懂P142知觉目标的影响:前两方面好理解,第三方面,对象的组合方式知觉情境的影响:课本例子对他人知觉,以下面三小问引出归因理论解释内因外因: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的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等,称为外部归因。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 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I 导论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它们做决策,分配资源,知道别人的行为已达到工作的目标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工作,已达到一系列目标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角色:人际的角色、信息的角色、决策的角色5、管理技能: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骑着重要作用(社交能力的重要性)7、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遗迹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8、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做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系统研究可以代替直觉或本能的感觉9、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改善质量与生产率(全面质量管理TQM)、改善人际技能、管理劳动力多元化:(组织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授权:(管理者分类教练、导师、发起人、支持者)、革新与变革处理临时性、员工忠诚性减弱、改善道德行为:(道德困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行动)10、权变的观点:几乎没有简单的和万能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为11、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概览(对抽象现实的概括,对某些真是就是贱的简化特征)、因变量【生产率(效果和效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群体,组织)第2章:回应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1、多元化的普遍性(国内、国际)2、地球村:(跨国公司、区域合作协定)3、民族文化:某一具体国家所特有的主要价值观和实践活动4、狭隘主义:单纯以自己的眼光和观点看世界。
种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优于其他文化5、评估国家之间的差异: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构架:6个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空间概念)霍夫斯塔德的构架:4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松散和紧密的社会结构权力距离: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公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不确定性规避:对风险的态度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物质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文化冲击: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不适应性和情绪波动文化冲击周期(U型曲线模式)7、组织内部:人人相同承认异同求同存异8、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灵活的工作安排,托儿与托老福利、多元化培训II 个体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1、传记特点(人口统计学因素)(从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能够直接获得的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2、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体质能力(力量、灵活性、其他)能力—工作的匹配!3、人格: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个体内部的、规定一个人的独特行为与思想的心理动力系统人格的决定因素:遗传,环境,情境气质(先天)性格(后天)人格(涵盖前两者)人格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组内部相关行为的概括1.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职业人格理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九型人格麦布二是氏类型指数(MBTI)2.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16中人格因素测验(16PF)5维度模型(大五人格):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3. 其他人格特质:控制点(内控者、外控者)、马基雅维利主义(结果能否辩护手段)、自尊(人们喜爱自己的程度)、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冒险性、A型人格(不断地驱动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干最多的事情)4、学习: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学习理论(行为的基本模式)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性条件反射):刺激在前,行为在后,强化同刺激相结合,使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即:刺激行为S R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在前,刺激在后行为刺激R S认知行为主义(托尔曼):刺激认知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影响是核心):个体不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5、塑造行为:管理者通过逐步知道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积极强化:一种反应伴随着愉快的事件、消极强化、惩罚、忽视强化程序(连续和间断,时距和比率)应用:抽彩法降低缺勤率、健康工资与病假工资、员工训导、开发培训计划、建立导师负责制、自我管理第4章:知觉和个人决策1、知觉: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知觉对象(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情境(事件、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知觉特性: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社会知觉:对自己或他人的知觉2、归因理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3个因素: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致性(每个人面对相似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一贯性(无论何时个体都有同样的行为)基本归因错误: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了它们所处的情境的重要性自我服务偏见:个体秦翔宇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3、知觉偏差选择性知觉: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北京、经验和态度进行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到其某一高分印象的影响对比效应: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孤立的,而是收到我们最近接触的人的影响投射作用:人们将自己身上的特点归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4、组织当中的具体应用:聘用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估、员工努力、员工忠诚5、个人决策决策要素:问题、决策者、决策过程、决策结果、环境基本决策风格:指示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1.最优化决策模型:获得最佳结果的决策1、步骤(1.弄清决策需要2.开发备选方案3.确定决策标准4.评估备选方案5.给标准分配权重6.选择最佳方案)2、假设(1.目标取向2.所有选项已知3.偏好明确4.偏好稳定5.最终选择效果最佳2.满意解决模型:选择足够好的决策(人是有限理性的)1、步骤(1.简化问题2.设定问题标准3.确定有限的备选方案4.将备选方案与满意标准比较5. 选择足够好的方案)2、备选方案的顺序很重要3.隐含偏好模型:隐含个体偏好的决策1、步骤( 1.简化问题2.隐含备选方案的选择并确定选择性候选方案3.确定证实性候选方案4.巩固隐含偏好方案5. 建立有利于偏好方案的标准6.选择偏好方案)4.直觉模型: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过程6、改善道德决策3种标准:功利主义标准、人权、公正影响道德或不道德决策行为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组织环境3.控制点7、投入的升级:对过去决策的投入不断增加,即使是消极的决策第5章: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1、价值观:一个人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价值观包括强度和内容两个属性(是否重要,有多重要),根据强度来排列一个人的价值观时,就得到一个人的价值系统影响价值观的因素:遗传、环境2、价值观的分类:奥尔波特的价值观类型:1.理论型2.经济型3.审美性4.社会型5.政治型6.宗教型洛克奇价值观调查: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施瓦兹的人类普遍价值观理论3、态度: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不一致时情感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来源:遗传、环境4、态度改变:三过程:(服从、认同、内化)1.影响态度转变的4W模型:who、what、what channel、to whom (PS:登门槛效应)2.态度转变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中心路线、外周路线5、态度与一致性:人们总是在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个体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自我认知产生分歧(态度影响行为)自我知觉理论:行为影响态度6、工作相关态度:1.工作满意度2.工作参与3.组织承诺4.积极与消极态度5.工作投入7、工作满意度调查:单一整体评估法、总和评分法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的心理挑战性、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员工如何表达不满:退出、建议、忽略、忠诚第6章:基本的激励概念1、激励: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三要素:强度、方向、坚持性需要: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激励过程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消除新需要2、早期的激励理论(1)内容激励理论(何种因素能够激励员工)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2.X理论和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理洛):给予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消极与积极)3.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郝茨伯格)保健因素: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资激励因素(内外部):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4.ERG理论(奥尔德弗)(在马的基础上提出的核心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1)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存在,并不一定要先实现底层需求(2)挫折—倒退维度,5.麦克莱兰德的三需求理论(高层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合群需要(2)过程型激励理论(参与动机或努力的认知过程)1.认知评价理论:对以前由内部奖励产生的动机采取外部奖励可能会降低动机的总水平(应用性有限)2.目标设置理论:具体的、困难的,比笼统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效果更好SMART原则(德鲁克):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截止期限(Time-bound)3.强化理论(斯金纳):结果是行为的函数(特殊的)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消失4.公平理论(亚当斯社会比较理论):公平是重要的激励因素、是激励的出发点和归宿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5.期望理论(弗鲁姆):M=V×E (M激励 V效价(渴望程度)E期望值(可能性))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6.绩效=能力×激励×机会(3)综合型激励理论第7章:激励理论的应用1、目标管理(MBO):(目标设置理论)强调参与式的目标设置,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可衡量的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体的具体目标4个成分:目标具体性、参与决策、明确的时间规定、绩效反馈2、行为矫正(组织行为学模式):(强化理论)强化行为步骤:1.识别与绩效有关的行为事件2.测量:行为发生的最低频率3.识别行为的权变因素4.开发和实施干预策略5.评估绩效改善程序3、员工参与方案:(Y理论、双因素、ERG)发挥员工所有能力并未鼓励员工对组织成功做更多努力而设计的一种参与过程形式:参与式管理、代表参与、质量圈、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4、浮动工资方案:(期望理论)计件工资、工资奖励、利润分成、收入分成都是浮动工资方案的具体形式5、技能工资方案:根据员工掌握多少技能和能做多少工作来决定工资水平6、灵活福利:允许员工从众多福利项目中选择符合他们需要和情况的福利(灵活性的吸引力和因成本的总量减少)7、可比较价值:(公平理论)认为组织内具有同样价值的工作应支付同等的报酬,不论工作的内容是否相同8、激励的特殊问题:激励专业人员(不在于工资工作本身,自主权、培训)激励临时工(获得长期工作可能、公平、培训)激励多样化的劳动力(灵活性的应对措施)9、其他: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领导激励,自我激励10、激励的核心:1.认清个体差异2.运用目标和反馈3.允许员工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4.把报酬和绩效相联系5.检查制度的公平性番外:1、自我概念、社会认知和情绪1、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2、自我概念(自我):个体关于自己的一系列认知结构作用:1.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3.决定人们的期望4.引导成败归因来源:1.他人反应2.社会比较3.自我评价3、几个具体的自我概念:1.自我图示:挂怒自己的知识或信念2.自尊:个体对自我价值评价3.自信:一个人对自己的胜任素质、技能、或能力的总体评估4.自我效能(班杜拉):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5.自我实现: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6.自我障碍: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事先设置障碍,从而保护自我价值7.自我认同:对于自己的一种持续而一贯的自我了解4、社会认知: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的过程1.分类2.图示5、归因理论1.海德归因理论:(1)情境归因(2)个人倾向归因2.韦纳归因部位理论:内外部、稳定性、可控性3.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⑴一致性⑵一惯性⑶区别性6、情绪: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基本情绪:高兴、经期、害怕、悲伤、愤怒、厌恶、轻蔑心境: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情感:是一种通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中)
《组织行为学》第二篇 个体
第7章 动机概念
学习目标
• 描述动机的三要素; • 评估早期动机理论在当今的适用性; • 应用自我决定理论解释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 • 阐述员工的工作投入在管理上的意义; • 描述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强化理论; • 解释组织公平是如何改进公平理论的; • 应用期望理论的基本原则来激励员工; • 比较当代的动机理论;
– 把信息固定在初始阶段。一旦固定,就无法对接下来的信息做出全面判断。
• 验证偏见
– 理性决策的过程假设我们会客观地收集信息。实际上我们是偏向于收集那些能够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
• 易获性偏见
– 人们倾向基于那些易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更有可能估计那些发生性不大的事件。
• 代表性偏见
– 错误的认为现状的状况与过去的一致,并按此评估一件事的可能性
• 6.2.3 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 招聘面试
• 面试官0.1秒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 • 应聘者前五分钟表现决定面试成败
– 绩效期望
• 人们总是试图证明自己对现实的知觉,即使这些知觉时错误的。 • 自我实现预言。 • 他人的期望决定个体的行为
– 绩效评估
• 绩效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觉过程。
• 6.3 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 【决策】(decisions)
4 01
6.1 什么是知觉
• 【知觉】(perception):
– 个体为给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其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者
– 人类行为的基础是对现实的感知而非现实本身; – 这个世界是人们感知的世界,而非本来的世界。
• 态度 • 动机 • 兴趣
• 影响知觉的三个因素:
• 经验
组织行为学03(人格、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
了解个体决策风格和风 险偏好,提高决策质量 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02 人格
人格的定义
01
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独特特征,包括个体 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
02
人格特质通常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影响个体的行为
和决策。
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可能随着环境和经历的变化而发
03
生改变。
过程
识别问题、收集信息、生成和评估替 代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方案、 评估结果。
风格
理性决策、直觉决策、风险决策、渐 进决策。
组织因素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
鼓励或抑制创新思维和冒险行为。
组织结构
正式与非正式结构对个体决策的自由度和约束。
组织规模和复杂性
影响信息处理和决策速度。
个体决策的后果与改进
知觉偏差与组织行为
在组织行为中,知觉偏差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会影响人们对他人和 情境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影响行为和决策。
知觉偏差可能导致组织内部的偏见和歧视,影响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降低组织 绩效。
了解和识别知觉偏差有助于减少偏见和歧视,提高组织行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等。
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快 速决策,而另一些人则
更喜欢深思熟虑。
人格特质还会影响个体 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 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和
准确性。
03 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与类型
总结词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详细描述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开始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逐渐 形成和稳定。同时,个人的教育和经历也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价值观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主义和民主主义等。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决策行为
衡量指标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
速度
快
慢
正确性
较差
较好
创造性
较大
较小
冒险性
因个人的个性、经历而异
若群体成员特别是领导者富有冒险性,则趋于冒险性;反之则反是。
*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对比
群体决策的优势 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提出更多的候选方案。 提高对最终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 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群体决策的不足 时间较长。 屈服群体压力。 受少数人的左右。 责任不清。
*
*
合理性的概念 实践层次上的合理性 形式层次上的合理性 价值层次上的合理性 认识层次上的合理性 制约合理性的主要因素 感情因素 价值取向 信息为前提 过多的费用 习惯和记忆 组织的惯性 组织中的权力作用
决策的法则 代表性法则 可利用性法则 锚定和调整法则 决策策略 格兰多里(A.Grandori)的决策策略规定性理论观点。决策策略是一个从最优到随机的策略的一个连续体,依不确定程度和利益冲突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一个恰当的策略。 决策的最优策略 决策的满意策略 决策的行动策略 决策的直觉策略
*
情境游戏
Hunting!!
让我们打猎去!
*
游戏规则
u分为两组 u每组选出1位领导者,5位幕僚 n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幕僚只提供意见 u每组再选出10个人当动物棋(猎人X1、狮X2、鹰X3、蛇X4、鼠X5 ) n棋子只负责行动,不可提供意见 u剩下的人为观察者,在一旁观察 n观察者观察整个游戏进行,不得提供意见
*
A/Q型。这类决策是与下级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与组织的利益无重大影响的决策。 Q/A型。这类问题与组织利益关系密切,而与下级的利益无直接联系。 Q/AQ型。这类问题与下级利益和组织利益都关系不大,因此对决策质量和下级认可水平要求都不高。 AQ/Q型。这类问题既与组织利益密切相关,又与下级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高质量、高认可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的学科。
其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包括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与管理心理学相比,组织行为学着重在特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及其间的交互作用,而管理心理学则侧重于基本心理规律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与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早期的管理理论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而行为管理理论则强调人的思想、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提高组织的效能和员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知觉的偏差:选择性注意、认知失调、确认偏差等。
二、归因理论1.定义:人们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即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释的过程。
2.归因偏差:归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如自我中心偏差、基本归因错误等。
3.影响归因的因素:行为的稳定性、可控性、一致性等。
三、个人决策1.定义:在面对不同选择时,个人所做出的决策过程。
2.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行为决策模型、感性决策模型等。
3.影响决策的因素:认知偏差、情绪、风险态度、社会影响等。
四、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的应用1.在组织中,了解员工的知觉、归因和决策过程,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从而更好地进行员工管理。
2.在招聘、评估和晋升等方面,需要考虑员工的知觉、归因和决策,以便更好地判断员工的能力和潜力。
3.在协商和谈判中,了解对方的知觉、归因和决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达成共识。
感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好的感觉可以引起好的知觉。
认识过程是指知觉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组织行为学》作业集答案樊秀峰专升本
《组织⾏为学》作业集答案樊秀峰专升本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第⼀章组织⾏为学概述⼀、填空题1、⼯业⼼理学之⽗《⼼理学和⼯业效率》2、经验总结法实验法现场研究法案例⽐较法3、泰勒霍桑实验权变态度4、社会学⼼理学5、结构有效性6、持续创新⼆、判断题1、错2、错3、对三、简答题1、答:根据美国学者罗宾斯的定义:组织⾏为学是⼀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为的影响,以便应⽤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其研究的核⼼问题包括:1)⼈与⼯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是微观组织⾏为学研究的核⼼问题;3)组织变⾰问题是宏观组织⾏为学研究的核⼼问题。
2、答:组织⾏为学在三个层⾯研究⼀定组织中⼈的⾏为:1)个体⽔平:主要研究个体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对个体⾏为的影响;2)群体⽔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模式、权⼒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为;3)组织⽔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作过程、组织⽂化、⼯作压⼒⽔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为的影响。
3、答案略。
四、论述题(要点)1、答:1)组织变⾰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为学研究的⾸要问题。
这⽅⾯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预理论以及变⾰代理⼈的⾓⾊。
与组织变⾰密切相关的是领导⾏为研究。
在个体层⾯上,组织⾏为学⽐较注重决策和判断中所采⽤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层⾯上,组织⾏为学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
2)组织⾏为学强调对⼈⼒资源的系统开发。
⽬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组织的适应性和⼲预问题的研究等⼈⼒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3)组织⾏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标。
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较研究、科技投⼊的⾏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多元化、国家⾦融安全等⽅⾯,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作⽣活质量。
组织行为学各章重点
组织行为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所有的管理者都要承担某些实质上是纪念性或象征性的责任2、信息传递着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管理者都要从其他组织或机构中收取一些信息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组织行为学:指的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已经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研究系统: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我们试图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循证管理:是对系统研究的补充,它以最佳可用的科学依据为基础做出管理决策。
因变量:是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生产率(对效果和效率的两方面关注),缺勤率(指的是员工没有来上班),流动率(指员工永久的离开一个组织),工作场所的偏常行为(也称为不当行为或者工作场所的无礼行为,是指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工作满意度。
自变量:是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主要有:个体水平的变量,群体水平的变量,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组织行为学关注如何提高生产率,降低缺勤率,减少流动率,减少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增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承认差异,它帮助管理者认识到劳动力多元化价值的所在,以及在不同国家进行管理时需要作出的一些变化。
通过向管理者表明如何给员工授权,如何设计和实施变革方案,如何改善顾客服务以及如何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员工的生产率,组织行为学提供大量的建议帮助管理者解决长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有助于管理者应对“临时性”的世界并学习激发革新的办法。
最后组织行为学可以为管理者提供行为指南,创建合乎道德规范的良性工作氛围。
第2章组织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分层:年龄(人们的年龄越大,就越不愿意离开现在的岗位),民族,性别(相比男性,女性更有可能离职,缺勤率也更高),种族,宗教,和残疾情况。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3)实用性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与异同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管理科学的发展p2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 p4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
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
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组织行为学(陈国海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积极组织行为学:是指为提高工作绩效,对心智能力测量、开发及有效的管理,并以员工的积极活力为导向的应用学科.3、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积极的发展状态,这种状态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的标准,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
4、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具有整体性、理解性、相对性、和恒常性的基本特征.影响知觉的因素包括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和情景因素。
5、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中存在各种偏见,主要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和投射等五种,6、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行为产生的原因基本划分为两大类,即内因和外因。
7、人际洞察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动机、个性、行为及其原因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判断.人际洞察力涉及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和选择性比较三个过程。
8、个人决策: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表较多,主要有知觉、思维方式、气质和性格、情绪与情感、情景以及周边群体的影响。
9、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10、职业能力:员工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从事该职业的特殊能力,即职业能力.11、管理胜任力:是指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管理者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
管理胜任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表达能力和激励能力。
12、目的价值观:是一种期望存在的最终目的,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要点
组织⾏为学要点第⼀章:导论1.管理者的⾓⾊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际⾓⾊信息⾓⾊决策⾓⾊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际技能都很重要3.狭义的组织⾏为学:1953年提出4.组织⾏为学模型:⾃变量、因变量(⾃变量引起因变量)。
⾃变量包括:个体⽔平变量、群体⽔平变量、组织⽔平变量。
因变量包括:⽣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章:个体⾏为基础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格、能⼒、学习,四个⾃变量。
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产率的影响(⽆关)、⼯作满意度:(专业⼈员:正相关⾮专业⼈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
2.个性⼼理特征:包括能⼒⼈格3.多元智⼒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智⼒、逻辑-数学智⼒、空间智⼒、⾳乐智⼒、⾝体运动智⼒、社交智⼒、⾃知智⼒。
4.⼈格特质:⽤以描述个体⾏为的⼀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为的基本特质,是⼈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格所常⽤的基本单位。
5.⼈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研究)、⽣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特质(⾸要特质、中⼼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7.MBTI:4个维度,16种⼈格。
精⼒⽀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活态度J(判断)/P(知觉)8.⼈格特质对组织⾏为学的影响:1> ⾃我监控:指个体对⾃⾝的⼼理与⾏为的主动掌握,调整⾃⼰的动机与⾏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标的⾃我实现过程。
(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2> A型⼈格:较具进取⼼、侵略性、⾃信⼼、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些内在原因(如能⼒,努⼒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以外的因素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在他⼈⾝上的事情⽽学习。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2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这些任务要求具备概念能力。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行为科学,它在众多行为科学分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对它有主要贡献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个体层次第二章组织多元化2.2个人特征\传记特点如年龄、性别、种族、残疾以及在职服务时间,是一些最明显区别员工的方式。
年龄:人们年龄越大越不愿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
与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看书。
性别种族和族群残疾其他个人特征如:任职时间、宗教、性取向、性别认同。
2.3能力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可以分为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两类。
智力能力即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1态度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陈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
(三要素)陈述是态度的认知成分,这种态度是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者信念。
它为态度的另一个更为关键的成分——情感成分奠定了基础。
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最后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认知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另一些包括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和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有意识的思维之外发生; – 依赖于整体联系或说不同的信息片段之间的联系; – 它很快; – 它受情感控制,意味着它通常有情绪投入。
– 不一定是错误的;
– 有时可以提升决策质量。
使用直觉决策的情况
– 不确定性水平很高时 – 几乎没有先例存在时 – 难以科学地预测变量时
– “事实”有限时
倾向于表现出这种行为以符合这种低期望。
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绩效评估
– 管理者对员工工作的主观的知觉评价; – 可以是客观的,更多是主观的;
种族轮廓
– 刻板印象的一种,是指出于彻底调查、筛选、研究的目
的,按照种族、民族等标准将一群人独立出来。
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问题 事件的当前状态与期望状态之 间感知的差距。
在未来十年内,你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1)美国和俄罗斯爆发一场全面的核战争。
(2)美国和俄罗斯爆发一场全面的核战争,但是一开 始两国都不想动用自己的核武器,只是在卷入一场局部 战争之后,如伊拉克、利比亚、以色列或者巴基斯坦等 国的战争,才被迫动用核武器。
小数法则
在一个城市中,八年级学生的IQ平均值是100,你从
– 非洲国家数量在联合国国家总数中的百分比
– 一张纸折叠100次的厚度 – 多少人才能确保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达到50%
锚定效应
易获性偏见(available bias):基于那些容易获得的
信息做出判断。 – 乘坐飞机比驾驶汽车危险; – 业绩评估时,更容易重视员工近期表现; – “是否寻在黑天鹅”?
决策者的感知
决策
从认为相关的资料中开发各种
备选方案,做出选择。
结果
理性决策模型(rational decision-making model)
理性决策模型
描述如何在具体的限定条
模型假设
• 问题清晰
件下做出价值最大化的选
择。
• 所有选项已知
• 偏好明确 • 偏好稳定 • 没有时间和费用的限 制
理性决策模型的步骤
– 事实难以明确指明前进方向时 – 分析性资料用途不大时 – 当需要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而每个方案的评价 都不错时 – 时间有限,但又有压力要做出正确决策时
直觉的力量:直觉VS领悟
直觉
快 启发式 资源少
领悟
VS
慢
系统式
资源多
29
常见的偏见和错误
验证偏见
– 寻找能够证实过去的选择性信息; – 忽视与我们的判断相违背的信息。
2、感觉是普遍现象,知觉有很大的个别差异,不 同人所觉察到的相同刺激在知觉上有很大差别。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 却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 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 问题重要性的可见度
• 吸引注意力的、经常出现的问题; • 很想“解决问题”;
– 自我兴趣(如果问题与决策者相关)
备选方案
– 满足点: 选择第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
– 通过在备选方案与目前的有效方案之间连续的有限比较 来解决不断增加的问题而不是单一问题。
直觉(最不理性的决策方法)
直觉决策(intuitive decision):从经验中提
– 字母K在单词中更多是以第一个字母还是第三个字母出现?
赢家诅咒
– 出价最高的人支付了太多的金钱;
– 赢家诅咒会随着竞标人数的增加而更加严重; – “花的是天鹅价,买的是癞蛤蟆”。
代表性偏见
– 在电视里看到的NBA选手很像自己; – 对一项新产品的预测,与过去产品的成功联系起来; – 如果从某所大学毕业的3名毕业生都很优秀;
决策中的道德问题
三种道德决策标准
– 功利主义标准
• 最大限度地提供最佳效益
– 注重人权
• 尊重和保护个体的基本权利,如告密者的隐私
– 注重公正
• 公正无偏地执行规则
道德与民族文化
– 没有全球统一的道德标准 – 全球化的组织有必要建立高道德原则和规范,反映并尊 重当地文化准则
在决策中提高创造力
提示:当考试很“难”时, 成绩不好是谁的错?
基本归因错误:研究证据 1
请大学生阅读评论家关于支持或反对某国领导人 C的文章。
当被告知文章的立场是被指派的,大学生的归因
应该是? 依然认为支持C的论家本身亲近C。
13
研究证据 2:约会实验
女研究员对男性被试写出自己
的印象,要求猜测这名女性多 大程度喜欢自己 即使告诉被试,女研究员是按
1. 界定问题所在
2. 确定决策标准
3. 给标准分配权重 4. 开发备选方案 5. 评估备选方案 6. 选择最佳方案
在组织中如何做出实际的决策
有限理性 个体通过建构简化的模型,从问题中抽取重 要的特点做出决策,而不是抓住问题的所有 复杂方面。
在组织中如何做出实际的决策
问题是怎样确定的,为什么
考试成绩
>750 >700 >650 >600 >500
GPA
>3.7 >3.5 >3.2 >2.9 >2.5
决策中的个体差异
人格
责任感会影响承诺升级:追求成功促进承诺升级,工作投入
降低承诺升级。 高自尊的人会更多利用自我服务偏见。
性别
女性更容易沉思:考虑问题仔细;容易后悔。
智力
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自己的爱好,例如家里的木工活、航海以及
数字游戏。 (2)杰克今年30岁,他已经结婚但是还没有孩子,他拥有很强的
能力和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他希望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很大的成功
,同时他也很受其同事的欢迎。
承诺升级(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 人们一直固守着某项决策,尽管有明显证据表明该决策
创造性(creativity) 产生新颖而实效的想法的 能力。 聪明、开放、高冒险、内 控、承受不确定性。 创造性的三要素模型
(5)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特征的体态
虚假关联
熏肉 狮子
蛋
老虎
花
船
笔记
本
狮子——??
常见的偏见和错误:趋均数回归
非回归性的预测
假定一个学生的高中考试成绩与大学GPA有着中等程
度的相关,如果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为725,那么他
的GPA将是多少?
百分等级
前10% 前20% 前30% 前40% 前50%
感觉的功能:
1、生存;
2、拥有对感觉经验的快乐体验。
感觉类型 视觉 听觉 味觉
绝对阈限 夜晚晴朗时可看见50千米处的一只烛光 安静环境中可于6米处听见手表秒针走动 声 可尝出在7.5升水中加入的1茶匙糖的甜 味 可闻到在三居室中洒一滴香水的气味 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面颊上即有感 觉
过分自信的偏见
– 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做出决策
– 你的假期读书计划完成了吗? – 你觉得自己会与恋人分手吗?
• 只有12%的人觉得自己比实际老,却有66%的人
觉得自己比实际年轻。
一个丈夫对妻子说:“如果咱们俩 中的一个先去世,我想我会搬去巴黎
住。”
——弗洛伊德的笑话
锚定偏见:利用最先受到的信息做出一系列决策
是错的。
随机错误(randomness error)
– 认为自己能够预测随机事件的结果。
事后聪明偏差(后视偏见,hindsight bias)
– 当人们实际上已经知道某一事件的结果时,易于错误地 认为,他们已经准确地预测了事件的结果。
虚假关联
虚假关联
心理医生认为:男性同性恋者更加倾向于将夏 洛克墨迹解释为: (1)臀部或者肛门;(2)生殖器; (3)女性打扮;(4)性格模糊的体态;
《组织行为学》第6章
知觉与个体决策
决策可能是我的问题,也可能不是我的问题。
——吉米· 巴菲特(Jimmy Buffett)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归因理论
归因失真的错误或偏见
基本归因错误 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倾向于低 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 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通常,我们倾向于 责备的首先是人而 不是环境。
自我服务偏见 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
思考: 当学生考试得 “A” 时,他们经常会说自己学 习努力。但当他们学习成 绩不好时,自我服务偏见 是如何起作用的?
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常 常受到我们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投射 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
刻板印象(Stereotyping)
基于某人所在的团体知觉判断某
人。
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招聘面试
– 面试官的知觉偏见影响对求职者判断的正确性。
绩效期望
–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 如果管理者对下属的期望很高,下属就不太可能令管理 者失望。 – 如果管理者预期员工只能完成最低水平的工作,则下属
聪明的人也会陷入各种决策错误; 聪明的人能够更快地学会避免。
组织的限制
绩效评估
– 评估标准影响决策
奖励体系
– 管理者做出组织认同的决策
正式规则
– 组织的规章制度限制了决策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