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合集下载

烟酸皮肤潮红反应用于抑郁症诊断的研究

烟酸皮肤潮红反应用于抑郁症诊断的研究

烟酸皮肤潮红反应用于抑郁症诊断的研究郑雁群;王燕;刘婉莹;张福旭;朱墨;宋振华;胡瑶;张天宏;刘晓华【摘要】目的探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在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异,及其用于抑郁症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未用药抑郁症急性发作患者21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28名,收集一般人口学与临床资料,均采用8个浓度梯度(10-5mol/L、10-4 mol/L、10-3.5 mol/L、10-3 mol/L、10-2.5 mol/L、10-2 mol/L、10-1.5 mol/L、10-1 mol/L)烟酸溶液刺激双前臂皮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采集血流灌注量等信号以评价受试者的皮肤潮红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浓度(10-2.5 mol/L、10-2 mol/L、10-1.5 mol/L、10-1 mol/L)烟酸溶液刺激下,其皮肤血流量与对照相比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烟酸敏感性(the logarithm of 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logEC50)与抑郁严重程度呈反比(r=-0.57,P=0.01).由烟酸皮肤潮红反应引起的最大反应血流量(maximal blood flow,MBF)可有效区分抑郁症组和对照组(AUC=0.90,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亢进,烟酸皮肤潮红反应可能有助于抑郁症的诊断.【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044)012【总页数】6页(P710-715)【关键词】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氧化应激;炎症;抑郁症;激光多普勒【作者】郑雁群;王燕;刘婉莹;张福旭;朱墨;宋振华;胡瑶;张天宏;刘晓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抑郁症是一种病因机制尚未明确的精神疾病[1-2],研究发现,抑郁症发生时患者存在免疫炎症与氧化应激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引起磷脂与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通路激活及其关键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发生变化[3-5]。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与治疗工作规范为进一步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提高精神科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院精神科医疗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精神障碍的诊断第一条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再次诊断,应当由具有主治医生及以上资质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实施。

精神障碍的医学鉴定,应当由取得资质的法医精神病学司法鉴定人实施。

第二条精神障碍的诊断、再次诊断和医学鉴定结论,应当依据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4396-2001)》中F01-F99分类(及代码),以及现行《国际疾病分类(ICD)》中“精神与行为障碍”的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作出。

严重精神障碍的判断,应当以疾病症状严重程度为基础,同时结合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程度、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的认识能力,以及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第三条医师作出精神障碍的诊断前,应当亲自检查患者,必要时向家属或知情人了解病史。

对患者本人的各种检查结果应当作为诊断精神障碍的最主要依据。

既往病历和诊断可以作为当前诊断的重要参考信息,但不应作为当前诊断的唯一证据。

门诊患者应当在不超过连续3次就诊过程内作出诊断;初步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进行入院诊断,(副)主任医师应在1周内完成复核诊断;紧急观察住院的疑似患者,应当在入院后72小时内作出明确诊断。

实施紧急观察住院的疑似患者,入院后病史、病程录书写按照住院患者相关要求进行。

第四条如果因病情复杂需要延长观察时间,或者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在规定时间内难以作出诊断的,可以延期作出诊断。

延长期间应当采取措施努力消除客观原因,并在病历上予以记录。

门诊患者的延期诊断时限为连续6次门诊,住院患者的延期诊断时限为14日。

第五条经过延期仍然不能确定诊断的疑难病例,门诊或病房应向医务部提出会诊申请,医务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的7日内组织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参加的会诊。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
721 仁济医院
725 第六人民医院
723 第九人民医院
720 瑞金医院
复试专业代码/复 试专业 071000 生物学 071000 生物学 077800 基础医学 077800 基础医学 077800 基础医学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05200 口腔医学 105300 公共卫生 100700 药学 100100 基础医学 100700 药学 100212 眼科学 100213 耳 鼻 咽 喉 科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02 儿科学 100207 影 像 医 学 与核医学 100218 急诊医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17 麻醉学 100204 神经病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11 妇产科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08 临 床 检 验 诊断学 100210 外科学 100213 耳 鼻 咽 喉 科学 100201 内科学
总成 绩 155.9 152.9 155.9 162.9 155.1 163.2 128.8 153.2 153.9 164.0 144.9 151.8 161.4
备注
调剂复试拟录取 调剂复试拟录取 复试拟录取 复试拟录取 复试拟录取 复试拟录取 复试不录取 复试拟录取 调剂复试拟录取 调剂复试拟录取 复试不录取 复试拟录取 调剂复试拟录取
729 精神卫生中心
729 精神卫生中心
720 瑞金医院
711 公共卫生学院
731 儿童医学中心 727 儿童医院 722 新华医院
复试专业代码/复 试专业 077800 基础医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05 精神病与 精神卫生学 100210 外科学 105109 外科学 100100 基础医学 100217 麻醉学 100201 内科学 100201 内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00205 精神病与 精神卫生学 100205 精神病与 精神卫生学 100201 内科学 100400 公共卫生 与预防医学 105102 儿科学 105102 儿科学 100202 儿科学

经颅聚焦超声刺激治疗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颅聚焦超声刺激治疗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Vol.41No.1Jan.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经颅聚焦超声刺激治疗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翟兆琳,刘登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早期精神病性障碍科,上海200030[摘要]经颅聚焦超声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大脑调控技术,具有无创安全、聚焦区域精准、穿透部位深、易兼容神经影像同步记录的优势。

经颅聚焦超声刺激已在治疗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脑肿瘤等疾病中得到应用,但在精神科领域仍发展缓慢。

该文对经颅聚焦超声刺激治疗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该技术应用所面临的困境,并对未来做出展望。

[关键词]经颅聚焦超声刺激;物理治疗;神经调控;精神障碍[DOI]10.3969/j.issn.1674-8115.2021.01.017[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ZHAI Zhao-lin,LIU Deng-tangDivision of Psychotic Disorders,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As a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 technique,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high focused accuracy,deep penetration depth and easy compatibility with the synchronous recording of neuroimaging.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tremor,Parkinson's disease,brain tumors,etc.However,the progress in the area of psychiatry is still limited.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s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difficulties in its application and the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Key words]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tFUS);physiotherapy;neuromodulation;psychiatric disorders近年来兴起的经颅聚焦超声刺激(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t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大脑调控技术,相较于目前常用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神经症的临床分类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神经症的临床分类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PD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严重急性焦虑(惊恐) 状态。惊恐发作时突然出现显著的胸闷、心悸、气 急、喉头堵塞及窒息感等躯体症状,引起强烈的恐 惧、失控及频死体验;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历时短 暂,一般在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可自 行缓解。多次发作后会产生担心发作的预期性焦虑, 部分患者可伴随场所恐惧。 2.2恐惧症
3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药物
在BDZ问世以前,临床曾使用过镇静安眠药
苯二氮革类药物(BDZ)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
和甲丙氨酯(眠尔通)等药物,这些药物的药效较
开发上市的一类抗焦虑药,长期用于神经症的治疗。 多种抗抑郁药也兼具抗焦虑作用,上世纪80年代
差,且大多有很强的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早已淘 汰。
后络绎登场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特点似乎 更突出,且逐渐占据焦虑障碍治疗的主导地位。现
DSM.IV(1994年)…中焦虑障碍和躯体形式 障碍依然各自独立,其亚型也更完善。在接近神经 症内容的焦虑障碍项下不仅包含惊恐障碍(PD)、 社交焦虑障碍(SAD)、强迫症(OCD)及广泛性焦 虑障碍(GAD),还纳入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625
万方数据
等5种亚型。 1.2 WHO的ICD系统
普萘洛尔(propranol01)为13受体阻断剂,有明 确的抗焦虑效能,尤其对躯体性焦虑和期待性焦虑
扼要介绍上述两类神经症的治疗药物。
有良好反应,起效也很快。
3.1抗焦虑药
丁螺环酮(buspirone)和坦度螺酮(tandospirone)
3.1.1苯二氮革类药物(BDZ)
属5.羟色胺部分激动剂,为一类化学结构、药理和
早年就已发现许多抗抑郁药具有抗焦虑作用,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TCA)中的米帕明(丙咪嗪) 曾被称为抗惊恐药,用以治疗急性焦虑发作,而氯 米帕明是众所周知的抗强迫药物。新一代抗抑郁药 常有更明显的抗焦虑作用。 3.2.1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精神病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PPT课件

精神病学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PPT课件


情感稳定性的改变

情感不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淡漠(精神分裂症) 易激惹性(疲劳状态、躁狂症、人格
障碍、神经症或偏执性精神障碍)
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情感倒错(精神分裂症)

情感幼稚(癔症、痴呆)
意志的概念

概念
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 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精神运动性抑制
木僵(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 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蜡样屈曲(精神分裂症) 缄默症(癔症、精神分裂症) 违拗症(精神分裂症)
动作与行为障碍(续)

刻板动作(精神分裂症)
模仿动作(精神分裂症)
作态(精神分裂症)
意识的概念

概念
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
应能力
精神病学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概述 脑与精神活动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展望



精神病学
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 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学与精神医学

精神障碍
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 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 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情感的概念

情感(情绪)
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此而产 生的内心体验

心境
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稳定性的改变 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情感性质的改变

情感高涨(躁狂症)
欣快症(脑器质性疾病)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 联络精神科医师是医疗小组的成员,与相关人员密切配合,对患 者、家属和非精神科医务人员起教育作用,预防和处理医患矛盾
▪ 多放在某些重点科室,如监护病房、急诊科、肿瘤科、老年科等
历史、现状与发展
❖ 历史沿革:源于20世界二三十年代,1939年Bilings提出 “联络精神病学”,70年代之后,“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广为传播
焦虑恐惧状态
❖ 流行病学:4.4-8.6%的门诊患者,18.4-21.4%的住院患者 ,女性多于男性,内科多于外科,随年龄增加
❖ 临床表现 ❖ 处理
▪ 病因治疗 ▪ 心理支持与治疗 ▪ 药物治疗
抑郁、自杀
❖ 流行病学:抑郁门诊2.6-29.5%,住院16.9-27.8%,女性 多于男性;自杀率22.9/10万,每年200万人因自杀未遂到 急诊科就诊
❖ 国外现状:北美和西欧较为成熟,设有独立的会诊-联络 精神科,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已成为精神科医师培养计划 中的必修内容
❖ 国内现状: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概念,尚处于起步阶段 ❖ 未来发展
上海现状
只有会诊,很少联络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要求配置精神心理门诊,但部分医院的门诊由神 经内科医生坐诊;区中心医院很少设心理门诊(杨浦区中心医院), 专科医院只有儿科、儿童设心理门诊
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 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 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 临床表现 ❖ 处理
▪ 心理治疗 ▪ 药物治疗 ▪ 危机干预
幻觉妄想状态
❖ 流行病学:占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的35.7-50.5% ❖ 临床表现 ❖ 处理
▪ 明确病因 ▪ 积极处理原发病 ▪ 对症治疗

201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201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710 基础医学院 100100 基础医学
沈蕾
4108***0197 牛泓深 免试 免试 77 166 243 拟录取
720 瑞金医院
100201 内科学
李燕
4111***0029 张冬燕 免试 免试 88 187 275 拟录取
724 第一人民医院 100201 内科学
彭永德
4113***4942 魏小辉 免试 免试 87 162 249 拟录取
180 270 拟录取
179 259 拟录取
177 265 拟录取
186 271 拟录取
174 267 拟录取
189 277 拟录取
116 198 不录取
187 262 拟录取
182 265 拟录取
140 227 拟录取
197 281 拟录取
185 275 拟录取
181 252 拟录取
178 266 拟录取
基础医学院 100100 基础医学
黄莺
仁济医院
100214 肿瘤学
屠红
基础医学院 100100 基础医学
聂红
基础医学院 100100 基础医学
侯照远
专专
身份证号
英 业业 姓名
语 课课
1
2
1311***1060 陈明姣 免试 免试 90
1407***7201 李蕾 免试 免试 97
1423***1435 刘帅 免试 免试 85
2205***0645 王焕彬 免试 免试 82
3101***3075 祝有位 免试 免试 83
3101***1026 钱韵 免试 免试 78
3101***3015 梁帆 免试 免试 85
3101***4928 周凯丽 免试 免试 40

抑郁症的事件相关脑电位P_300_实验研究

抑郁症的事件相关脑电位P_300_实验研究
潜伏期 (m s) :系刺激开始到各成分最大波幅值 点横轴直线距离 。指标有靶刺激 N1 、P2 、N2 、P3 ,非 靶刺激 N1 、P2 。
波幅 (μV ) :系基线到波峰的垂直距离 。指标有 靶刺激 P2 、P3 ,非靶刺激 P2 。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 5统计软件包 。用成组设计资料 的 t检验比较 P300在正常对照组与患者组之间的差 异。
2 结果
2. 1 抑郁症患者的 P300波形特点 在 O z点能清晰地记录到正常成人的 P300波 ,且
P3 波幅最大 。抑郁症患者的 P300 ,无论是靶刺激 ,还 是非靶刺激其诱发出的波明显低平及后移 。 2. 2 两组 P300靶潜伏期的比较 (表 1)
经 t检验 ,抑郁症组的 P300靶潜伏期 P2 、P3 后移 于 正 常成 人对 照组 , 差异 有显 著性 ( P < 0. 0 5 ~ 0. 01) 。靶潜伏期 N1、N2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P > 0. 05) 。 2. 3 两组 P300靶和非靶波幅的比较 (表 1)
【Abstract】 O bjective: To study characteristic of event2related potentials P300 ( P300 ) in patients w ith major dep ression. M ethods: W ith American N icolet B ravo Instrument, P300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35 patients with dep ressive disorder and 31 healthy adult controls ( NC ). Results: Patients w ith major dep ression had significant delayed P3 latency [ NC ( 315 ±29) m s, dep ressive disorder ( 341 ±31) m s, t = 3. 50, P < 0. 01 ] , delayed P2 latency [NC (165 ±19) m s, dep ressive disorder(175 ±21) m s, t = 2. 02, P < 0. 05 ] , decreased P3 [NC (9. 5 ±6. 1)μV , dep ressive disorder(4. 5 ±3. 1)μV , t = 4. 27, P < 0. 01 ] , and decreased P2 [ NC ( 4. 2 ±1. 2)μV , dep ressive disorder ( 2. 3 ±1. 3 )μV , t = 6. 14, P < 0. 01 ] amp litude of P300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at Oz. Conclusion : P300 is a useful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the brain malfunction of dep ressive disorder, and its clinical app lication is sugges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300 of dep 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deserve further studying.

早年创伤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相关性

早年创伤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相关性

1641 V ol.40 No.12 Dec. 202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论著·临床研究早年创伤与精神疾病关系密切。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童年期负性事件,如父母中一方患有精神疾病、虐待及忽视等都是精神疾病较强的预测因子[1]。

国内学者发现,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并且,早年情感虐待经历与自杀倾向有关,可能增加自杀风险[2]。

同样,早年创伤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觉(包括幻听、性幻觉等)和妄想的危险因素[3]。

国外有研究显示,早年创伤中性虐待和情感虐待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呈正相关[4],童年期忽视与阳性症状并无关联[5]。

早年创伤也与阴性症状相关,有学者认为两者呈正相关[6],也有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关系[7],这可能与创伤类型不同有关。

可见,不同的早年创伤经历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尚存在争议,精神疾病不同症状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不同类型的早年创伤经历密切相关。

如能明确两者的关系,可在疾病早期判断症状的发生、发展情况,尽早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

网络分析是将放入网络里的内容关联化,目前在早年创伤和疾病症状领域的应用较少。

该分析针对网络内部相互作用探索内部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可为揭示疾病病因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拟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网络分析的方法探讨普通创伤(general trauma,GT)、躯体虐待(physical早年创伤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相关性任延燕,吕钦谕,杨伟丽,王 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摘要]目的·探索早年创伤的不同维度与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招募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Early Trauma Inventory Short Form, ETI-SF)评估早年创伤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估精神症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简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简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又名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原名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前身为普慈疗养院,建于1935年。

是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急重症科、心境障碍科、儿童青少年科、干部保健/特需科、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科、康复科、心身科、传染科、自愿戒毒科等临床科室。

目前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以及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婚姻恋爱等情况下所产生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如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催眠治疗、儿童行为训练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

2006年5月,中心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是精神医学教学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的培养基地。

中心现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4名。

2011年新增交通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

同时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2013年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本中心搭建了重要的精神疾病基础研究平台,顺应国内外精神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本中心重新梳理研究方向,今后将采用“开放式流动PI制”的运行机制,重点围绕重性精神病分子遗传机制、神经免疫及代谢机制和脑影像及脑功能三方向去探索重性精神病的机制及干预策略。

目前,本中心人才队伍建设成效逐现,现有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启明星1名,上海市扬帆科技英才1名,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3名,新优青3名,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

中心作为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联系和学术交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附件一: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信息(学科代码:0402)一、学科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又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于1935年,是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

2011年中心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此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及学科发展工作;2012年,获得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中心新增上海交通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博士点。

中心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临床心理咨询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汇集了一大批心理治疗的高层次师资力量,承担着教学与实践带教工作。

中心下设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是由上海市卫生局认可、经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培训机构,是最具权威的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的定点培训机构,具有心理咨询师系列培训资质,同时也是卫生部定点华东六省一市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基地。

中心设有临床心理科、儿童青少年科、老年科、心境障碍科、普通精神科、急重症科、康复科、自愿戒毒科等临床科室,承担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学员培养,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心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教学与实践基地。

目前,该学科点拥有硕士生导师19名,实践带教老师118名。

中心内设研究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拥有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国家精神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等14个研究室,长期开展临床心理、基础心理、神经科学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奖励。

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均建立了长期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德国精神分析协会、英国弗洛伊德研究院、美国团体治疗协会等多个国际心理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心理治疗培训项目,每年举办中德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中德班)、中美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国际儿少心理问题诊断新技术等中外合作项目10余期,学员600余名。

从对大脑感兴趣的女孩到成瘾机制研究专家——访2022级星友赵迪副研究员

从对大脑感兴趣的女孩到成瘾机制研究专家——访2022级星友赵迪副研究员

起意采访赵迪也是因为前不久一次启明星下午茶活动,赵迪在发言中说她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2022级星友,目前科研上关注的是成瘾行为的机制及防治,前者偏科学,后者偏临床,另外也关注与成瘾相关的焦虑(症)研究,希望与更多相关专业的星友开展交叉课题研究。

尽管那次启明星交流会的主题是元宇宙,但是赵迪所讲的还是让很多与会者听到了,因为精神卫生、成瘾和焦虑症已经成为大众话题。

也因此会后相约赵迪作启明星采访。

2023年7月11日上午,顶着37℃的高温,我搭乘5号线地铁出站后沿沪闵公路步行一段来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进门前看到中心在民国时代的老门牌,上面标着:上海市精神病防治院。

这个院区我在5年前曾来过,当时是采访2018级星友张琪。

在院门口等我的赵迪先带我参观了他们现在的科研楼,底层上有几块机构的牌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等铭牌,显示了这里科研的影响力,5年不见,这里的科研层级又上了一个台阶,因为需求越来越多。

赵迪还带我参观了精神卫生科普基地,从介绍上看,这里经常会安排面向学生和市民的科普活动,不少研究人员、在读博士研究生都会加入其中。

我也在网上搜到赵迪参加面向行业内外的报告会,解读与成瘾行为、焦虑症有关的科研工作的报道。

这些采访前的铺垫也让我多了一份期待,眼前这位面容姣好、正全身心投入精神疾病科研的女孩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是怎样走进精神卫生研究大门的?对脑的兴趣源于“裂脑人”的科普差不多50多年前,赵迪的外公下放到江西南昌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又过了20多年,赵迪的父亲——一位空军学校教师——转业到南昌做公务员。

1989年,赵迪在南昌出生。

在南昌读完小学中学,然后考了江西师大的心理学专业。

因为成绩好,获得保研资格的赵迪在大三结束那年的暑假得到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参加夏令营的机会。

这个心理学夏令营也是华师大心理学系的传统,会在每年暑假招募全国高校相关专业成绩较好的大三、大四本科生来这里进一步学习了解心理学,为日后进入专业领域做准备。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硕士研究生调剂志愿报名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硕士研究生调剂志愿报名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硕士研究生调剂志愿报名通知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第一阶段招生复试结果,现有部分学科专业缺少生源,具体如下表。

请各位考生根据调剂规则,登录调剂报名系统报名,填报调剂志愿,填报时间3月19日15:00-3月20日15:00。

有缺额的各培养单位将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以复试小组具体通知为准。

考生可于3月21日后与所报培养单位管理部门联系确认是否获得复试资格。

调剂原则: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同时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和调剂志愿专业的基本复试分数线。

3.调剂学科所接受的原报考专业信息如下:
4.已被拟录取的考生不得申请。

调剂流程:
1.查看缺额信息
2.登录调剂报名系统(/Pages/studentlogin.aspx,登录密码为
考生本人身份证号)报名,考生只可填报一个志愿,在系统报名时间截止前,考生可进行修改。

3.请考生根据调剂原则进行填报,研招办将对调剂申请进行审核,违反调剂原则错误填报
的申请将视作无效申请。

4.接到调剂复试通知后,按照通知要求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复试安排》要求再次办理证件查验并参加复试。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院分院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yzb@
2019年3月19日。

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代谢综合征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代谢综合征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1656V ol.40 No.12 Dec. 202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 )综述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分裂症及其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第一代(典型)和第二代(非典型)药物。

前者主要作用于中枢多巴胺D2受体,容易导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后者主要拮抗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见,因此被广泛应用。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预防复发。

然而,长期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合并代谢综合征。

以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的标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40.9%罹患代谢综合征,而一般人群中为23.7%[1]。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紊乱症候群,核心症状包括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清三酰甘油和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是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寿命缩短的主要因素[2]。

现代医学认为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是三大重要致病因素,而环境及心理因素可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3-4]。

表观遗传现象多种多样,包括DNA/R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 等。

其中,DNA 甲基化是真核生物中最稳定且最具特征的表观修饰之一,指在DNA 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供体)中的甲基共价结合于DNA 的特定位点,如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腺嘌呤的第6位氮原子和鸟嘌呤的第7位氮原子等。

当前研究最广泛且最多见的位点是与启动子区域胞嘧啶 - 磷酸 - 鸟嘌呤(cytosine-phosphodiesterbond-guanine ,CpG )岛中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共价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 ,抗精神病药物诱发代谢综合征的DNA 甲基化研究进展项思莹,李宁宁,徐一峰#,陈剑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200030[摘要]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其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有关。

高强度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自杀意念的疗效

高强度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自杀意念的疗效

高强度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自杀意念的疗效朱俊娟;张天宏;张玲;徐丽华;魏燕燕;唐莺莹;王继军【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抑郁症自杀意念的效果及安全性,以及对于自杀意念症状的快速缓解程度.方法·共有14例伴有严重自杀意念的门诊抑郁症患者入组,接受5 Hz高强度左侧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每日重复3~4次,连续治疗3d,共计10次20 000个刺激脉冲;rTMS治疗期间抗抑郁药剂量不变.分别在基线入组时以及入组后第4日、第2周、第4周进行自杀意念量表(Scale for Suicidal Ideation,SS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度分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I)评定.结果·5Hz高频rTMS治疗安全,患者耐受性好.SSI 总分在rTMS治疗结束后各随访时点均显著下降(F=15.788,P=0.000),以rTMS治疗结束的次日(第4日)SSI分值下降最显著,其抗自杀意念效果可持续至入组4周以后.自杀意念下降程度与HAMD 17分值下降存在相关性(t=5.658,P=0.000),与CGI-SI分值不存在相关性(t=-1.058,P=0.295).高强度高频率rTMS治疗对抑郁症状改善显著,入组4周后总显效率达78.57%.结论·高强度高频率rTMS治疗能快速减少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安全性好;自杀意念缓解程度与rTMS抗抑郁疗效相关,且其疗效可以维持.【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39)005【总页数】5页(P534-538)【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抑郁症;自杀意念;自杀【作者】朱俊娟;张天宏;张玲;徐丽华;魏燕燕;唐莺莹;王继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苏州21513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059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在其严重发作时可导致患者自杀。

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损伤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损伤的研究进展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 年 6 月第 54 卷第3 期Chin J Psychiatry, June 2021,Vol. 54, No. 3.219••综述•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损伤的研究进展崔慧茹王继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0030通信作者:王继军,Email:jijunwang27@ 【摘要】社会动机损伤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

本文从不同动机成分的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的损伤特征。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奖赏学习、愉快体验和决策努力分配等多个成分的社会动机损伤,涉及社会交互神经环路的多个脑区功能异常,如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纹状体等。

未来研究可考虑开发新型任务范式并结合多学科技术来深人探索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异常的神经机制,为发展针对阴性症状的临床干预策略提供更多证据支撑。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奖赏学习;愉快体验;努力分配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184****2400)Research progress of social motivation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Cui Huiru, Wang Jijun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3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Jijun,Email:*******************【Abstract 】Social motivation deficits are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negative symptoms inschizophrenia. In this review,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motivation in schizophrenia based on differentmotivational components were summarized. There were social motivation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including various deficits of reward learning, the experience of pleasure and 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 these motivation deficits were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ofsome brain regions which may link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network, such as the cingulate cortex,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striatum and so on. New task paradigms and multi techniques couldbe consider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ir social motivation in the futur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euralmechanism behind, and develop 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Key words 】Schizophrenia; Social motivation; Reward learning; Experience ofpleasure; Effort-based decision makingFundprogram:ShanghaiScienceandTechnologyCommitteeFoundation(184****2400)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症状通 常分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症状和情感症状。

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老年抑郁发作

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老年抑郁发作

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老年抑郁发作沙亮;李冠军【摘要】@@ 1 病史摘要rn患者,男性,65岁.因"情绪低落5个月余,加重3周,消极自杀1次"第二次住我院.患者于1959年首次起病,在受批评后突然到雪地站了一夜.住院治疗4个月余,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治疗不详.【期刊名称】《上海精神医学》【年(卷),期】2010(022)002【总页数】2页(P107-108)【作者】沙亮;李冠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0030【正文语种】中文患者,男性,65岁。

因“情绪低落5个月余,加重3周,消极自杀1次”第二次住我院。

患者于1959年首次起病,在受批评后突然到雪地站了一夜。

住院治疗4个月余,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治疗不详。

1961年患者复读后,遗失回沪车票后,又出现精神异常,因“失眠,毁物,被控制感8天”,拟诊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入本院治疗。

入院后给予氯丙嗪,利血平,电休克治疗(22次),胰岛素治疗(60次)后获“痊愈”出院。

患者出院后半年左右即停药,未有反复。

继续求学至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大学内担任教学工作,晋升至高级职称。

结婚后育有一子。

1991年患者与前妻离婚后独居,平日与亲属来往较少,由钟点工每周上门打扫卫生。

近5年患者有一女友,关系密切,女友经常上门照顾其起居。

2009年3月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无明显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

至外院检查,头颅磁共振(MRI)示:脑内多发性腔隙性缺血梗塞灶。

此后患者即退休在家休养。

自述体位改变时头晕,行走不稳等。

为此情绪低落,觉得“身体不行了,马上要死掉”等等。

进食差,半年内体重下降10余千克。

除整天在家看电视外,其他兴趣缺失。

不断打电话给亲戚,称自己没有用了,马上要死了,说自己没有饭吃,没有钱,没办法付水电煤,马上会有人来断水断电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现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现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现状朱晓洁;曹新妹【期刊名称】《上海护理》【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我管理;干预【作者】朱晓洁;曹新妹【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9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1]。

精神分裂症见于不同人群,其患病率为1.4‰~4.6‰[2]。

2002年我国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约1 600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约780万人。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保障严重不足,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和社会成本均较高。

据WHO预测,到2020年精神疾病负担将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2]。

研究表明,自我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稳定疗效,使患者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探索发展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方法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策略之一。

文章就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干预内容与措施、评估工具与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等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人员建立促进患者健康的自我管理训练模式提供参考。

1.1 自我管理的定义 Creer等早在1976年的研究中已指出,自我管理意味着患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中来[3]。

之后二十余年自我管理被广泛应用到慢性疾病的教育项目中。

Barlow等[4]将慢性病自我管理定义为:在应对慢性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积极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为慢性病患者发展了多项自我能力管理项目,其中也包括精神分裂症[5]。

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具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能主动参与疾病的医疗和护理过程,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应对方式,甚至能及早识别复发征兆和应对残留症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与决策,从而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复发,以达到管理疾病的目的[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
临床实践轮转申请表
注意事项:
1、本专业普通精神科临床实践轮转非学术型研究生必修科目,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培养计划及科研进度决定是否同意学生申请临床实践轮转;
2、本专业普通精神科临床实践轮转时间为连续一年,中途退出,视为无效的临床实践轮转;
3、学生进入本专业普通精神科临床实践轮转后,将严格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轮转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规定执行,否则视为无效的临床实践轮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