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概述高中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阅读。
本文档提供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应对文言文翻译。
方法与策略1. 语法结构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理解其语法结构是翻译的第一步。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文言文独特的状语顺序和动词修饰名词的方式,来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 字词翻译:字词翻译是文言文翻译中的关键步骤。
学生应详细了解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固定搭配,以便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词典和翻译工具以获得更准确的翻译。
3. 上下文理解: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分析。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修辞手法等,学生需要通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和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意思。
4. 真实性与简练性:文言文翻译中要注重保持句子的真实性和简练性。
避免过度添加修饰词和长句子,以免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5. 词序调整: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词序差异较大,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语义关系适当调整文言文句子的词序,以便更好地表达其意思。
6. 反复推敲与练:文言文翻译需要反复推敲和练。
学生应多读多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提高翻译水平。
总结高中生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应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子结构,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和分析,保持句子的真实性和简练性,并进行反复推敲和练习。
通过坚持学习和实践,高中生可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高中语文】如何翻译文言文
【高中语文】如何翻译文言文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逐字逐句直译,是指尽可能逐字逐句直译中文原文。
直译的优点是逐字翻译;缺点是有时翻译句子的意思很难理解,语言不够流畅。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以便尽可能地符合原意,句子尽可能地照顾原意。
意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增加或减少单词,可以改变单词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句型。
意译的优势在于文本和意义的连贯性。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相对流畅易懂。
有时,原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无法实施。
这两种翻译方法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下”的意思是保持。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古代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年号、计量单位等,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保持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充”指补充。
(1)将单音节词改为双音节词;(2)在省略句中补上省略;(3)填写省略的陈述。
注:在省略的部分或句子中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将古代汉语的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型。
倒装主谓句、介词宾语句、介词宾语句和定语后置句的语序应进行调整,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代汉语翻译公式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咸明主题,收集信息,从段落到句子,从句子到单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注意前面的文字,联系下面的句子,仔细考虑和猜测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如果省略,请填写原始含义,并添加括号以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我”和“你”代表我,“呃”和“如”代表你。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直译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是现代翻译的文本。
意思要清楚,语言要流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字母”指译文应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得歪曲、遗漏或添加。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是指译文的句子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指译文应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应相应地执行。
尽量保持原文选词造句的特点和相似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与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只有当直译不能表达原文意图时,意译才能在相关部分进行补充。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对于实词(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然后他邀请吴国人民上法庭,杀死了五个人,包括严培伟、杨念如、马杰、沈阳和周文元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江宁的龙坡、苏州的邓伟和杭州的西溪都产李子。
d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翻译。
翻译偏义复合词、古今同义词、灵活使用和常见虚词等古典汉语现象。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我们社会的演员是第一个,他为自己的声音和正义募集资金,送他上路。
c以旌其所为D.当月亮在夜间发光时,独自坐船到悬崖底部。
(3)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有多少人在大太监起义中,士绅们不能改变他们的野心,世界是大的?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书架上摆满了借来的书,人们静静地坐着,发出一种声音。
d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虚词(4)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有多少人在大太监起义中,士绅们不能改变他们的野心,世界是大的?b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12篇)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
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
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
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
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2)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
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20XX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
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高中语文专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句子
▪ 2.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 ▪ ①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
“像……”“用……”“在……”。
▪ ②活用作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 补出中心语。
▪ ③活用作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 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 译文: _______那_些_能__决_定__百_姓_生__存_死_亡__、_是_否__得_到_公__正_对__待_的_人__,_就_是__县_令_、__主_簿__以 及_县_尉__这_三__个_。_______
▪ (3)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3分)来自▪ 译文:11
▪ 解题 ▪ (思1)中维的关键实词有“视者”“或”“十七八”,意思分别是
13
▪ 我曾经私下感慨道:这些百姓幸运地生(活)在京城附近,遇到 急难,离朝廷近,容易被知晓。扶风作为一个县,隔在潼关 的西面,距离京城在千里之外,百姓的灾难尚且不能被察觉 的情况一定会很多!那些能决定百姓生存死亡、是否得到公 正对待的人,就是县令、主簿以及县尉这三个。百姓的意愿 能够不被阻塞,能让上级州官知晓;州官(信息)不被拥堵能让 上级知晓;州县不阻塞,百姓意愿传达到上面,就靠县令、 主簿、县尉来做到了。
12
▪ 【参考译文】
▪ 今年五月,连绵的大雨毁坏了麦子,(接着)黄河泛滥淹没了京 城东部附近的洼田。不久,天又大旱,直到八月(没有下雨), 高地里的豆类、粟类等作物干死。京城附近的百姓上告到县 里,没有答理;于是就上告到开封,还是没有理会;(百姓们) 于是聚在一起在宣德门外站立,上告宰相。于是(宰相)派遣官 吏到附近诸县四处调查。视察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 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分之七八。最后巡 查回来的,说百姓确实受灾了,而各级官员只是惧怕朝廷命 令,为苟且保全自己罢了(才不愿说出实情)。皇帝听说这件事 后很同情,全部免去京城附近百姓的赋税。
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六
自己安士十年归 。
法
互文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 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翻
贯
译
的 六 种 方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委婉、互文 等,翻译时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 通地翻译。
法
【方法书签】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代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19、咨(后写作“谘” ):商议,咨询。
诸葛亮《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表劝说:说、劝、规、讽、谤、谏
1、说:劝说,说服。
《鸿门宴》: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劝:劝说,劝告。
韩愈《讳辩》: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3、规:规劝,谏诤。
《左传·昭公十六年》:子宁以他事规我。
2、逆:抵触,违背,不顺。
《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3、倍(背):违背,背叛,反叛。
《史记· 楚世家》:倍齐而合秦。
表拜访:造、过、访、顾、谒(见)
1、造:拜访。
《世说新语·言语》:庾公造周伯仁。
2、过、访、顾:探望,拜访。
《明史·忠义传·许琰 》:端午日过友人,出酒饮之。 《宋史·曹谷》:欲徒步访两苏。 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名作动
翻 译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一词多义,横渡
的 译:不是会游水,却横渡江河。
六
种
通“欢”,欢聚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与翻译方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与翻译方法①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能“背”,意为“违背”。
②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如:“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责”能“债”。
③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字。
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形声字“指”通声旁字“旨”,意为“旨趣”。
④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
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被”通“披”。
高中阶段所有的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高中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
高中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导读:高中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
目前高考采用的是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分值一般为10分。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又存在哪些答题误区呢?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翻译的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四、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如何翻译高中语文文言文
如何翻译高中语文文言文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必考题型,所以高中生必须要学好文言文。
那幺,如何翻译语文文言文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断句技巧文言文阅读技巧高中文言文怎幺学文言文翻译方法
1语文文言文怎幺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如何学好文言文翻译1、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读文言文要弄清楚每个字的词义,每句话的语意。
这是我国宋代着名学者朱熹的读书经验。
他曾说,读书须是仔细,逐字逐句,要见着落。
前边的没有学会,决不急于求后边的。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比较起来,它们在词义和上有很大的不同。
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就是要搞清楚这种变化,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
2、熟读背诵,总结规律。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必须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的字、词和句式。
文言文在生活中很少运用,客观上缺乏实践的环境,不熟读背诵是没有好办法学好的。
多读多背,。
高中文言词句的翻译
高中文言词句的翻译文言实词的翻译方法方法一:代入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选项中对“申(施展)”的解释放在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方法二:语境判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方法总结:可用因文定义法。
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选项中“矩度(气度)”错误。
〖参考译文〗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
“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而选项“次(次序)”错误。
〖参考译文〗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
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
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
方法四:句式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高中文言文翻译6大实用技巧
高中文言文翻译6大实用技巧文言文翻译满分10分,它历来是学生难啃的骨头,单靠文言知识积累,过程漫长,掌握必要的实用技巧,也是有效的解题方法。
技巧一:偏旁推断法常见偏旁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课内实例】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技巧二:对称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课内实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6.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技巧三: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课内实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解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屡迁兵科都给事中。
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
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
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
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
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
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
高中语文高一学习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山东省烟台市)
浅谈以直译为主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多年来,虽然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的翻译方法一直都在推行,但仍有不少人不得要领,以至于事半功倍,所以有重新强调之必要。
笔者认为,其翻译步骤和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添补词语文言文中,承前省、对话省的语句,一般不必补加主语;无主句不必补加主语;韵文也不必刻意填补成分。
其他必须补加的几种情况是:1、省略的主语或主语中心词(括号里加的或是省略的主语,或是省略的主语中心词)。
如:a“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姜氏)名曰寤生”;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颍考叔)对曰------”;c“大江(水)东去”2、省略的宾语或宾语中心词(括号里加的是省略的宾语或宾语中心词)。
如:a“秦青弗止(之)”;b“窥父不在(家)”;c“山深闻鹧鸪(之声)”3、省略的介词(括号里加的是省略的介词)。
如:a“断头置(于)城上”;b“伐薪烧炭(于)南山中”二、删除词语凡是不能或不便落实于译文的词语,删除它们又不影响语意的,都在删除之列。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3、某些某种用法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
如:a“宋何罪之.有?”;b“句读之.不知”;c“蚓无爪牙之.利”;d“带长铗之.陆离兮”。
(1)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
如: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即患秦兵之.来”。
凑足音节的或置于表时间的词后,表示时间的助词。
如:a“怅恨久之.”;b“顷之.,烟炎张天”。
(2)发语词。
如:a“夫.环而攻之”;b“夫.大国,难测也”。
(3)放在句中,表提顿或语气的语气助词。
如: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4)放在句末,表解释语气或判断语气,或某些陈述语气的语气助词。
如: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陈胜者,阳城人也.”。
2、某些某种用法的连词(1)置于连动词组中的连词或表纯粹并列关系的连词,常常不能或不必译出,不妨删除。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与翻译方法
高中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与翻译方法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 (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 (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 )或以数量为比喻的。
2、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说实话,你让我写一篇讲文言文翻译的技巧的文章,我有点犯愁,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就像是我家邻居王大爷,每天早上都会穿着睡衣去跳广场舞一样,看着还挺有意思,但真要你跟他说“大爷,您的睡衣领口有点松……” 你能想象他那表情吗?说白了,文言文翻译嘛,就像你跟一个只说方言的人聊天,你得先努力地理解他在说什么,再努力地用普通话翻译给他听,还得注意他听懂了没。
这个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拿我最近在高二上的课来说吧,讲到《赤壁赋》,里面有一句“然余居于此,而身亡于彼,非不幸也,子之身死于乱,而名垂于后,亦非幸也”,我当时就觉得,同学们肯定一脸懵逼,这玩意儿,你光念一遍,他们连每个字是什么都知道,更别说理解意思了。
怎么办呢?我当时灵机一动,就拿着这句文言文,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字——“然余居于此”。
然后我就问同学,“这句话什么意思?” 结果,只有一个同学举手说“大概说的是……” 他的声音都快跟蚊子叫似的,我当时就觉得,这课,注定是“鸡飞狗跳”了。
于是我就开始“破案”,先让同学们把这句话拆开,翻译成白话文——“然而我住在这里,但却死在那里”。
然后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圈,一个是“这里”,一个是“那里”,接着就开始分析“这里”和“那里”分别代表什么。
最后我再把“然余居于此,而身亡于彼”这句话补充完整,解释这句话的逻辑关系。
同学们似乎也跟着我的思路,慢慢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所以,学文言文翻译,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你得先弄清楚每个词的意思,再弄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才能把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说白了,文言文翻译,就像你跟一个只说方言的人聊天,你要先努力地理解他在说什么,再努力地用普通话翻译给他听,还得注意他听懂了没。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但只要你用心去理解,就像我讲《赤壁赋》一样,你也能让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真正懂得它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 倒装句、判断句及
词、常见虚词
固定句式
因为:(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
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 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 体、生动、优美。
注: ①运:转去。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3分)
译出大意 1分;“旬”1分;“举”1分。
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
译出大意 1分;“是”1分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译出“箪”1分;“壶”1分;“师”1分。
文言文翻译技巧二 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二、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掌握 “六字要诀”
三、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关键词语、特殊句式)
四、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字音、字形;借助成语(词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借助上下语境推断… …
依托: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 理,夯实基础,调动积累,学会迁移。
文言文翻译歌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①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不能够到达 这样的地步的。 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 您的军队。
课堂小结:
一、落实在一个“信”字,做到一个“达”字。 争取一个“雅”字。
借助成语(词语)判断 (如:三旬九食)五旬而举之
借助上下语境推断
借助课内或所积累 (举: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的文言知识 (是: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武王是也
(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师: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以迎王师
借助字形判断 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如:箪) (如:箪食壶浆)
留
删
换
调
补
字
贯
《核按钮》P149
四、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关键词语、特殊句式)
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字音、字形;借助成语(词语); 借助课内文言知识;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借助上下语境推断……
依托:加强课本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梳 理,夯实基础,调动积累,学会迁移。
解题初体验
高中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其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 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而, 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 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古今同义,保留不译。 句中省略,括号补齐。如遇倒装,调整语序。 偏义复词,删去衬字。同义连用,只留其一。 个别虚词,无法翻译,没有影响,不妨删去。 古今异义,辨析仔细,以古换今,要合原义。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贯通顺利。
巩固练习:
翻译划线句子: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 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 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 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亦运①而已矣。”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 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愬:同“诉”。③纺:系.
分析:文言文翻译技巧一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 殊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要有踩点得分 的意识,洞悉 命题者想考你
什么
本题得分点: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停止)
盍已乎
省略:这门婚事(盍已乎) 省略:董叔 执之
借助课内或所积累的文言知识
盍……乎:为什么不……
呢?
学不可以已
借助字形判断 执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欲而得之)
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疑问代词作介词或动词的宾语,
宾语一般前置
何请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范氏 富, 盍 已
乎?
范家 富贵,为什么不 停止(这门婚事)呢?
①范氏富,盍已乎(3分) “盍……乎”1分,“已”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 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 “执”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纺”1分。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 “欲”1分,特殊句式1分,句意1分。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技巧二
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成语(词语)判断 借助上下语境推断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个原则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才用意译。 采用意译主要是一些典故、特殊说法、习 惯用法、修辞手法(如互文)。
例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 自己的身体 意译: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 还乡。
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要诀
(留)(换)(换) (换) (补) (换)
献子 执 而 纺 于 庭 之 槐。
范献子把董叔抓来 绑 在 庭院中 的 槐树上。
(留)(换、补)(删)(换)(换)(换)(换)(换)
欲 而 得 之, 又 何请 焉?
(你)想要(的东西)得到它了, 还 请求什么 呢?
(补)(换)(补)(删)(换)(换) (换)(调、换)(换)
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可用到哪种技巧 以及“六字法”体现在何处。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③于范献 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 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 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请分析以下文言文翻译存在什么问题。
原文: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 无异容。
学生范例:
1、皇帝就大怒,派人把他驱赶下殿,希望 他慢慢离去不要生气。 2、皇帝于是大怒,让人驱赶他下殿,愿 慢慢出去没有异常的从容。
分析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 省略句、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