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2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3阅读文本的篇幅:都是超过1000字的文本;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例文: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设题:防止减压病可以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760毫米汞柱;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例文:迄今为止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设题:相信我们能很好地解决核武器及核战争所带来的危机,就能实现地球的真正和平;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例文:华夷图是现在所见最早的标有长城的全国地图之一;设题:华夷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标有长城包括汉长城在内的全国地图;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例: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题:因为在座舱里的行走范围是立体的,所以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例: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真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题:作者认为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型人才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例:想像除形象到形象外,也能由形象上升到理念;题:触景生想型的想象有几种情况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例文:想象有时会反激到另一方向去,这也是一种思维规律,想象领域也很广阔;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的“怕春”很容易引起人“喜春”、“伤春”的对比思考;设题:作者引用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一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四、简答题解答一般方法1、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语段层次;准确把握、分析概括文章的观点;快速搜寻答题区间;组织表达语言,做到规范作答;1养成切层分层意识,能够把握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2具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3答案利用顺序词或数字号列清思路要点2、把握观点类题目解答方法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题即观点;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2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因为议论文必须要达到“观点明确”这一最起码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阅读这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开头一内容;3有的议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要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表述,所以观点往往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带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归纳性;4有的议论文因为话题范围较大,内容多,形式散,它的观点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几个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处;这种的观点概括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与概括能力;注重提炼概括观点:①注意辨析文本中不同的论点区分“我论”、“他论”如何辨析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关注“在排他中提出自己看法观点”的情况,即在带有某种否定意味的表述中包含性地提出自己的说法观点;②学会利用“反思”的方式进行筛选、整合信息,即抓住否定意味的词语利用“正反相对”原理的判断推想,或者可以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反思”;抓住否定意味语句,运用“反思”作答例:根据文本回答:专家应该怎么做的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这段文字揭露、批评了某些专家学者的“反面”形象,如果要根据这个材料来提炼、概括关于“专家应该怎么做的”观点,就可以利用材料批评的切入点注意文中黄色字转化为与其对立的表述;这就是运用“反思”作答的思路;答案:作为专家就应该有良知、讲道义,应该坚持学术操守,远离“利”的诱惑;3、答案规范1注意答案的组织顺序及角度示例: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问题: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①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②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要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依据; ③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逻辑渐进解析该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也涉及行文思路的把握,还有探究能力;参考答案要点三应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中心观点;而要点一和二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观点;2注意角度与完整性示例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问题: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怎样才能支撑起自己的精神大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要有高洁的理想追求,以增强个人免疫力;2要满怀生活的激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3要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别人、与社会、与自然等等之间的关系,为创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而努力;3注意信息的整合示例:我年轻初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这段话要表达的道理是什么注意把握句间的并列关系,以相同或相似的标志词语作引导,把相关的句意归并起来,概括得出这段话要表达的道理;参考答案:基于作品的独特性与个性去把握其全部的美与魅力,是人们追求的同一目标;4注意正面肯定作答示例: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错例:中国古诗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暗示作用,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答案:可以借助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而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示例: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一文提倡什么观点作者的理由是什么点拨:在文中,作者主要是谈愚昧、黑暗如何危险,禁止思想自由、言论自由有何危害;如果照搬原文语句就不能切合讲“提倡”的角度的;错例:本文提倡不要借口危险思想来禁止言论自由;从“提倡”一词的使用要求看,如此说法不能成立;这就需要调整表述角度,进行转化性表述:提倡思想、言论自由;方法小结1.掌握语言组织方法: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2.答案要点:要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相关要点;3.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课件

其次,电子化阅读具有携带方便、容量较大、可选择范围广等优势,但是利 用零散时间进行的阅读,获得的是碎片化信息,读者无须严谨思考,容易形成思 维惰性。黎荣华曾就英语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展 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尽管电子词典能为英语学习者带来便利,节省时间,可 以帮助学生迅速普及很多不知道的单词,但正是由于其极其迅捷的特点,导致学 生缺乏思考的过程,对词义理解和记忆不深,对学生词汇量的扩展造成了相当严 重的负面效应”。这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老师和家长还是偏爱纸质工具书 的重要原因。
作者眼睛乃在满教场人身上也。作者眼睛在满教场人身上,遂使读 引用
者眼睛不觉在两人身上。”(2022全国乙卷)
论证
3.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西方小说往
往离开人物,从另一个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
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2022全国乙卷)
对比
论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 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以偏 概全
大家来 找茬
全国2卷: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 杜绝有毒有害视频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做出来相应的规 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 病人者,亟尽熟燔其余......”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 毒者,应尽快焚毁,负责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社会科学 文学论文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外语教学 学术性论文
学术性论文
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 科普文章
1716
1530
1870 1600 1900 1550
选文类型的不同使得文章效果不同
(1)政论文:议论为主(2)学术论文:以议论、说明为主,包括图表。(3) 时评: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4)书评新:闻不材同料 于 读后感,一般分为介绍、评价、推荐几部分,常用记叙、议论、说明。(5) 新闻材料:用语严谨客观,观点鲜明,结构规范,所用材料具有真实性、代表 性,数字的震撼力、鲜明度。

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1一看题抓关键二精准锁定原文三仔细比对四准确判断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21.偷换概念:将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概念的修饰语位置发生调换—范围/对象2.张冠李戴:转换文意弄错对象--(比如文中是张三生病了,答案是李四生病了)3.无中生有:本没有的东西捏造出来—曲解文意(比如A比B重要一类的)4.因果错误:逻辑问题(局间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5.以偏概全:程度范围:全/都/一定/非常/可能/也许/绝对(推断词)时间词语:已经/将要指代词语:之/此/其/这/那(指代有误) 否定词语:没有/没/无/拒绝/妨碍6.混淆是非: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7.混淆时间:已然未然—混淆时态8.混淆条件概括文本关键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意义,必要性,类型,手段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31论点:(中心点+分论点)2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论证:(过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高考语文论述类答题技巧精选篇4(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类*的基本模式是:*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这类*的基本模式是:在*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立论型:提出观点——表示赞同——论证观点驳论型:提出观点——发表异议——驳斥观点——建立观点——论证观点这类*的基本模式是:在*开始提出一种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或者现象,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此现象或者观点的看法。

在阐述自己看法的同时,作者会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赞成或反对。

如果作者持赞成态度,就直接对它加以论证;如果持反对态度的话,则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充分论据证明。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编辑:峰命题特征一、观点鳞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迂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題("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槪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h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髙的词, 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每一张高考卷上都会出的题目,可是这种题目难倒了不少人,很多人都在这篇文章上错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的相关资料。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11、读通读懂原文。

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题型的时候,只关注后边的题目,而不读全文,时间久了,基本功没训练出来,往往在这一环节满盘皆输。

最开始的训练,必须按步骤走,熟练以后,在考场才能游刃有余。

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

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

关键词语主要包括:(1)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2)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最……”“除……之外”等);。

(3)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

关键语句则主要包括表示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过渡句以及结论句。

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

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

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论述类文本主要是以议论为主,阐述作者观点,说道明理的文体样式。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高考论述文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文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文答题技巧高考论述文答题技巧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历过考试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论述文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1)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2)阅读文本的篇幅:都是超过1000字的文本。

(3)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1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2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3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4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5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

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摘要】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在阅读时,考生需提前审题,抓住关键信息;注意文本结构,把握主题思想;理清观点,分析逻辑关系;注重论据,提供有效支撑;并注意篇章连接,保持层次清晰。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高考论述类文本题目。

通过总结答题技巧并不断练习,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应试水平,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的掌握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应用这些技巧,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提前审题、文本结构、主题思想、观点、逻辑关系、论据、支撑、篇章连接、应试水平。

1. 引言1.1 高考论述类文本的特点高考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在于,这类文本往往会围绕一个具体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通过列举事实、论证观点来支撑作者的观点。

这样的文本通常具有逻辑性强、观点明确、论证严谨等特点,要求读者有一定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才能正确理解和分析。

在高考中,论述类文本往往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并能对文中的论据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

对于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和答题,考生需要注重细节,理清思路,准确把握作者意图,以确保自己能够全面准确地完成答题任务。

1.2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高考论述类文本是高考阅读理解题型中的常见形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考论述类文本通常涉及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话题,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阅读,可以帮助考生了解社会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高考论述类文本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考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不仅可以提高文理综合科目的成绩,也有助于考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知识储备之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知识储备之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2)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3)阅读文本的篇幅:都是超过1000字的文本。

设题: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三、简答题解答一般方法1、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语段层次;准确把握、分析概括文章的观点;快速搜寻答题区间;组织表达语言,做到规范作答。

1)养成切层分层意识,能够把握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2)具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

3)答案利用顺序词或数字号列清思路要点2、把握观点类题目解答方法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题即观点。

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大题型做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大题型做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大题型做题技巧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近几年考查相对稳定的文体。

全国乙卷,考查的是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的议论文,字数在1100字左右;全国甲卷,考查的是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的有关研究中国目录学史的议论文,字数同样在1100字左右。

综合近几年论述类文本考查内容来看,论述类文本内容很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美学、建筑等领域,作者往往针对这些领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3道题目,9分。

2019、2020、2021年全国卷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虽然在题型、分值上没有变化,但命题角度让人耳日一新。

3个小题一改前些年区分度不明显、考点交叉设置的弊端,在命题思路上非常有层次性,考查内容各有侧重性。

第1题内容理解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小,只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

第2题论证分析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的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等。

第3题观点推断题,侧重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特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

整体要求考生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强烈的文本意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突破三大热点题型(一)内容理解题——“三比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第一题题干要求通常是“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部内容等作正确或错误的解读。

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的加工转换,题目要求考生对这种加工转换的正误作出判断。

比对词语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看是否偷换概念;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已经”“将来”等,看是否混淆或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是否绝对等;比对表肯否的词,如“没有”“无非”“不得不”等,看是否混淆是非,无中生有比对关系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键词)。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 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 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 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 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 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
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
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
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
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
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高考采用选择题的考察形式,如何快准拿下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

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

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

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属于议论文阅读范畴,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

首先要求抓住标题,明确话题、观点、重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Ⅲ)论述类文本《留住乡愁》,论题是“乡村的城镇化与乡愁”,体现了作者对当今我国乡村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突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

时代性和人文性,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材的重要特征。

其次要求抓住事关要旨和结构的重要语句,抓住表述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语句、表现文章层次变化的语句。

《留住乡愁》第一段提出基本观点: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第二段论说要“留住乡村记忆”: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第三段论说要“呵护乡村记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第四段论说要“活化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

首先整体把握,要求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框架,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等。

《留住乡愁》首段总领全文,既指出主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观点。

作者观点中有三个针对“乡村记忆”的关键词:“留住”、“呵护”、“活化”。

第二段先论及“乡村记忆”的两种形态(“物质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记忆”)及两者间的关系,再论及“乡村记忆”的功能。

然后,简要论述了如何“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先略及必要性,再着重谈“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

谈做法,先概括,再举例论说。

第四段先通过比较“活化”与“留住”、“呵护”的不同(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借此论说了“活化乡村记忆”的必要性,再论及“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考查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设误手段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局部代团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广泛。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别。

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重点关注:曾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一、阅读方法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方法: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示例: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示例: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示例a: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比对: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示例b: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边练边悟用词语比对法看下列选项是否正确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①选项:安徽卷第2题D项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原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比对结果×理由:原句是说“并无很大区别”;选项中成了“有本质差别”..②选项:湖北卷第8题B项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关系..原句: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比对结果:×理由:原句中的“个别”“并不是”等词语在选项中被偷换成了“普遍”“是”;造成了语意错误..国教育出版网③选项:山东卷第6题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原句: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比对结果:×理由: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示例①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示例②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之间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①选项四川卷第7题B项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原句: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强加因果;“标新立异”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吴门画派也没有取得“最高成就”..②选项北京卷第14题A项生命的“神”如果脱离了“形”而独立存在;则形神失调;人体就会产生疾病..原句:神不能脱离形体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没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躯壳..形神和谐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调是疾病的标志..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根据原句;选项中“如果……则……”的假设推导关系不存在..③选项浙江卷第9题D项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原句: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选项中“只有……才能……”的条件关系完全不合原意..3.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示例①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比对:选项由“审美的环境保护”推出“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的结论是有违作者观点的..原句说保护环境首先要“治理污染”;其次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示例②天津卷第8题C项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适意义..原句: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作为助缘..比对:该项推断与原句中的第二句说法矛盾..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的推断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①选项湖南卷第14题B项生态建筑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建筑..原句: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比对结果:不成立理由:选项说法太绝对;既不合文意;也不合常识..②选项四川卷第7题D项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原句: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比对结果:不成立理由:推断不合事理;属臆想..二、审题、答题1.审题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2.答题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边练边悟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①选项: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都”说法绝对..原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②选项: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文化本身成了产业;因此下海经商的文人中有些被称为“儒商”..原句:改革开放后;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般泾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文化资源;却能够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提供机会;从而带来经济效益..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强加因果..③选项: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富有巨大的张力;使得这首诗时间跨度长;跳跃性大..原句: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一诗只有21个字;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颠倒因果关系..。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较易失分的题目。

那么如何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利用最短时间读懂文章、捋清思路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吧!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反观”入手,形成模式阅读文言文,为了能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可以运用“反观法”。

我们对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明确后,将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进而判断选项中叙述的内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比对人物,防止误解对象,张冠李戴;比对时间、地点,防止时序颠倒,空间错位;比对关键词语,防止曲解文意;比对关系,防止改变因果,事件杂糅;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防止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2:寻找“文脉”,理清思路文脉,就是思路。

有了思路,才能把中心与材料的关系理清楚。

论述类文本的解答,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

把这些理清楚了,从整体上就把文章读懂了。

整体观照,局部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3:明确指向,顺藤摸瓜高考复习是讲究方向的,只猛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绝对不行的。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试题第7题大多都是“对小说(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指向,考生顺着这个指向,就可以清楚这个问题不在内容上,就在艺术特色上,且又是“不正确”的一项,同时还可以把所有选项的内容当作分析鉴赏文章的抓手。

帮助我们很快地读懂文章,弄清楚文章的中心和所用的手法,在比照中准确地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来。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4:比对词语即重点关注我们阅读过程中勾画出来的词语。

譬如,比对表示范围和数量的词语时,分析其是否把部分说成整体或者把整体说成部分;比对表示程度的词语时,分析其是否出现程度不当的问题;比对时间词语时,分析其是否混淆时态;比对指代词时,分析选项句对原句的“指代内容”是否有误;比对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时,分析其是否混淆是非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常 见 错 误 类 型
设误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 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1【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 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 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 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设误方法
6、偷换概念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 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 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 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 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 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 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 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例6.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 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设误方法
7、混淆时态
一是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 1、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 ,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二 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 是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 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 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 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例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 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⑵[对应信息]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
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 哲学问题。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D.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 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 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 置。 重点关注:因为、因此、由于、因而等词语。
设误方法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 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 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2、【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 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 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 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 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 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对应文段】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 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 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 境的安全。
例5【试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是( )(全国卷第7题)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 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设误方法
8、混淆是非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 原文信息: 成或然两种错误。“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 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 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发生的事情。 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 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 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 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 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例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 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不符
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 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 重点关注: •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 数); •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 等); •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 •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 尔等)
【对应文段】例5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
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 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 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 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 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 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 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 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 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劫作。在满潮 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 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 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
常见设误类型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 意缺失两种错误。 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 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 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 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 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 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表 示时间的词语。 • 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了、现在、目 前、正在、 在、着、将要、即将、将来、尚未、 之前、之后、成为、过。
【试题】E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 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解题对策: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勾画那些标志肯定与否定 的词语,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 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几点补充:
1、冷静答题,切忌先入为主 2、巧用信息(作者、时间、注释等) 3、逐题解答圈划题干对应原文的重 点区域(注意题干要求、答题区域及 暗示方向)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 误的一项是( )(全国卷l第3题)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解题对策: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 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 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 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 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设误方法
2、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 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 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 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 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 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 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 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 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 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7080万份。 凭空捏造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 、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解题对策: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 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 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设误方法
4、因果混乱
⑴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 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 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 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 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 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 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 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 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 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 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