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增刊Vol.21 No.Suppl.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1999年5月
May1999礼貌原则与跨文化交际
范振辉
(讲师,梧州师专,梧州市,542800)
【摘 要】 礼貌原则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差异,在遵守礼貌原则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
本文就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各准则的运用及其语用失误进行探讨。
【关键词】 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 语用 问题
一、引言
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原则。礼貌原则大体可以用两个方面来表达,即减少非礼貌信任的表达和增加礼貌信任的表达。根据Leech的看法,礼貌原则有6种:11说话者要减少有损别人的观点少让别人吃亏,这就是得体准则(The Tact Maxim);21说话者要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这就是慷慨准则(The G enerosity Maxim);31说话者少贬低别人,多表扬别人,这就是赞誉准则(The Approbation Maxim);41说话者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这就是谦逊准则(The Modesty Maxim);51说话者要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多增加双方的一致性,这就是一致性准则(The Agreement Maxim);61说话者要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这就是同情准则(The Sympathy Maxim)(Leech,1983,133)。同时根据Levinson(Coulthart198550),所说,人们在交际中总会设法保护自己和别人的面子,即给人以台阶可下。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前者指积极的始终如一的自我形象:后者指有行动的自由,不受别人强迫。
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就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这种交际变得十分普遍,又十分重要。胡文仲教授把它当作一门学科,首先系统地介绍给我国外语界和语言学界(1988,1990,1992)。在语用学范围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又不断取得成果。首先是何自然教授(1986,1988,1991,1994)对跨文化交际及语用移情等方面作了多次的阐述。王得杏(1990)洪岗(1991)刘绍忠(1997)等一大批青年学者在语用学领域对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受中国习俗的影响,语用能力不强,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出现失误,但是这些失误在中国英语中也能进行交流,可不失礼。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是用中国英语,即按中国人的习惯还是一定要按外国人的习惯呢?本人认为既要遵循外国习俗,同时也要保持中国英语特色,让中国英语走向世界。因为交际的目的主要是使双方的交流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既要遵循礼貌,又要遵循中西习惯。
二、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与跨文化交际
不少学者对“tact maxim”进行了不同翻译,下了不少定义。何自然教授在《语用学概论》,寥秋忠在《语用学的原则》都译为“得体准则”,何兆熊在《语用学概要》中译成为“策略准则”。李瑞华在《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一文中认为:“得体”不应降低为礼貌原则之下的准则,而应上升为语用的最高原则。总之,不管怎么译法,学者们观点都是要使交际,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把握“减少有损别人的观点,少让别人吃亏的原则”。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什么场合都讲究礼貌。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世代相传。但是由于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则成为障碍,交际过程中产生语用失误和社交失语。例如商店售货员对顾客说:“Can I help you?”操英语的本族人都会把它理解为售货员主动提供服务的—
4
8
1
—
礼貌用语。如果把汉语的习惯用语“您要点什么?”套到英语中去招呼英语的本族人:“What do you want?”售货员在这场合用这句话就不得体。
三、礼貌中的慷慨准则与跨文化交际
根据Leech提出的礼貌,说话者要“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这就是慷慨准则。但是,在使用这一准则时,中英两种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英语中用please表示请求和礼貌。小孩从小就被教会用please来表示礼貌。例如:
1)T:Billie,could you open the door,please?
B:Y es.
2)Have a seat,please.
3)Aren’t you going to eat your cereal.please?
4)Where were you born,please?
5)Will you give me your name,please?
1)加以please教师请求Billie打开门,Billie欣然地去做了,但是如果不加please则老师所说的疑问句是歧义的,可理解成简单句,Billie也许只答应而不去实施老师所要求的行为。
2)可理解成提供即(offer you a seat,you may sit down),同时也可能叫成一道命令,相当于(order you to sit down)。
3)加上please本身也是有请求的意思,也使请求更委婉,更有礼貌,但是汉语中的否定疑问式并不用表示“请求”,因为汉语的这种格式使句子听起来更像批评或责备。
4)省去please同样可以达到交际目的,但是显得很不礼貌;除非在特别场合。
5)若省去please,可以认为是礼貌的,加上please使之显得更礼貌。
四、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与跨文化交际
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多赞誉别人少贬低别人;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赞誉准则由于中西习俗不同会产生不同结果,例如:在受到别人祝贺时,英语中常用“Thank you”来回答,而汉语则会说出“过奖过奖”,“惭愧惭愧”等客套话回答,又如:有一位访美女学者在宴会上,别人称赞她的衣服时“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
女学者:A:Thank you
B:No,No 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
按照英语的习惯是用A答案来回答,但是,这位女学者却对别人的赞誉按汉语的习惯用B答案来回答,结果听者会认为这种答语暗示着连衣服好坏都分不清(邓贤昌1981)。
五、礼貌中的谦逊准则与跨文化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原则基本上是共有的,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同,东方文化(中国,日本)一般比西方国家更看重谦逊准则,例如:在招待朋友款待时Would you like some tea?说这句话时,对操不同语言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a.No,please don’t go to any trouble. b.Y es,please.
C.Thank you.答案a.按汉语习惯是一种谢绝的典型例子,表现出东方人的一种谦逊,但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操英语本族人来说,听到这种应答会感到困惑。答案b是操英语本族语的人接受款待的合适的答案;答案c按英语习惯,接受款待时要说“Y es,Please”,谢绝时就说“No,thank you”而“Thank you”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主人不知道是给倒茶,还是不给倒。
六、礼貌中的一致性准则与跨文化交际
由于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受文化因素的干扰,或者不了解对像国的文化就可能造成语言错误。使交际双方不能进行交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入乡随俗”了。但按礼貌原则进行交际,也不会不恰当。当我国学生在遇到一个外籍教师时,常说:“G ood moring.Teacher”这是受中国习俗的影响的一句礼貌用语。但是这不符合外国习惯。这位外籍教师在中国国土上,对这句话也不感不适。再如,一名中国人在外国国土上,外国人与他交谈时,总是以天气的好坏作为谈话的引语,如果不了解对像国的习惯就可能不习惯,但这在对像国是一种很有礼貌的交谈引语。因此,这名中国人也要按对像国的习惯进行交流,所以礼貌原则中的一致性准则在运用到跨文化交际中采用“入乡随俗”的移情手段使交际双方的交流相通。
—
—
1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