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历史教案-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教案

历史教案-日本明治维新-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倒幕前日本封建统治阶级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内容、性质、评价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入侵,造成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

②由于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教具准备:有关挂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日本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标志是什么?12世纪末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2、导入新课:大化改新后,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此后,幕府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那么幕府统治为什么被推翻?之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改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3、讲授新课:一、幕府的封建统治思考:倒幕前日本政治、经济状况如何?师生分析1、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什么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仍是一个什么的国家?(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哪些人(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却掌握在谁?(将军)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商人、高利贷者、新兴地主等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一些大名、武士也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

二、武装倒幕1、倒幕派的形成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了倒幕派,积极开展武装推翻幕府的活动。

2、幕府统治被推翻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以他的名义对幕府宣战,1868年,倒幕军队在哪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伏见、鸟羽战役),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

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就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教案标题: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以便评估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长期影响。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简要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你们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了解吗?你们认为它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幕末时期的日本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

2. 解释明治维新的主要事件:黑船来航、五箭之战、明治宪法的颁布等。

3. 阐述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现代化改革、国家建设、西化运动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长期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与明治维新相关的案例,例如教育改革、工业化进程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评估明治维新对该领域的影响。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案例分析结果。

2. 教师总结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长期影响,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2. 教科书、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

3.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工作表。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成果展示。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明治维新的历史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与明治维新相关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

3.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明治维新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注意事项:1. 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源,并对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有充分的了解。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 使学生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1.1 幕府统治的危机1.2 国内外压力的增大1.3 思想启蒙和倒幕运动2. 明治维新的过程2.1 明治政府的成立2.2 废藩置县2.3 学习西方,进行现代化改革2.4 明治宪法的制定3. 明治维新对社会的影响3.1 政治制度的变革3.2 经济的发展3.3 文化的繁荣3.4 社会的现代化4.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4.1 强国之路的开启4.2 对外扩张的契机4.3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治维新中的具体事件,如废藩置县、学习西方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2. 课件: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图片和文字资料3. 视频资料:关于明治维新的纪录片或片段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等3. 期末考试:考查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明治维新的主要事件和过程。

2. 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明治维新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2. 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

七、教学安排课时:本教案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时分配:1.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2课时)2. 明治维新的过程(2课时)3. 明治维新对社会的影响(2课时)4.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2课时)5. 总结与评价(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1. 导入:简要介绍幕府统治的危机和国内外压力的增大。

2. 讲解:详细讲解幕府统治的危机、国内外压力的增大以及思想启蒙和倒幕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倒幕前的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

(2)改革力量的出现、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

2.能力目标:(1)分析倒幕运动前日本改革力量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从生产关系变化入手,正确认识新旧社会交替时阶级关系变动的科学方法。

(2)论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既有重点又能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

(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难点: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统治日本将近700年的封建幕府,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二、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

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4.向学生简要的介绍一下兰学到代表人物(绪方洪庵、新井向石等)和核心思想(实行民主平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富国强兵等)指出思想准备对维新运动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九年级上册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初稿恩乐镇中周德清【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概述武装倒幕运动;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重点难点】一、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作用及性质。

二、难点: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社会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本历史上曾借助两次成功的改革,实现了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古代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向中国学习,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近代日本又借助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由封建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那么,明治维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主要有哪些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出示课题)学习新课:(师导)什么是明治维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教师过渡)日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呢?一、明治维新的背景(课件显示)㈠幕府统治的危机(课件显示)(指导学生粗读教材103页,了解19世纪中叶日本的基本情况,教师简介幕府和幕府统治)师问:幕府统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1、国内危机:社会矛盾尖锐(课件显示)(1)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这是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即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要求改变现状,农民和市民不堪忍受剥削不断起义。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和导学案 文档 (2)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和导学案 文档 (2)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和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住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和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时间、代表人物及内容;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解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2.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内容、性质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巨大影响的学习,教育学生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国家要进一步对外开放。

重点: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难点: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

导入新课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

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自主学习:1、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手中。

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本关闭的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明治维新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教育:④生活:⑤军事:(3)影响:(4)局限性:思考:1、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状况?四个字概括并阐述观点。

内忧外患——内忧: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外患:美国扣开日本大门,出现民族危机2、比较: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P84)同: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面临民族危机异: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3、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哪个阶层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他们是如何做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支持明治天皇改革。

4、此阶层的活动是否成功了?与中国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相比有何不同?成功了;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和部分实权派支持,通过武装推翻旧政权;中国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无兵权财权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1、回忆大化改新内容,结合图二思考:日本两次向外学习的目标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日本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不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明治维新学习欧洲先进技术文化原因: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大都市,文化先进,近代中国落后,遭受外来侵略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2、日本“天皇制“刚开始是一种中央集权制度,那么明治维新内容中,哪一点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3、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迈入了近代化。

《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精品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治维新后的日本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3)倒幕的结果怎样?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附图解)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当代日本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明治维新的背景: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压力、日本面临的危机。

2. 明治维新的过程:明治天皇复辟、幕府的崩溃、明治政府的成立。

3. 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4.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的现代化、亚洲格局的变化、世界历史的进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明治维新的具体政策和实施效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当代日本的启示。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教材。

2. 图片:展示明治维新的历史图片,如明治天皇、幕府将军等。

3. 视频:播放关于明治维新的纪录片或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明治维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明治维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课后作业、小测验等。

3. 思考题回答:评估学生对明治维新影响和启示的思考深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幕府时期的图片和黑船事件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

2. 讲授背景:讲解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压力和日本面临的危机,为学生提供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3. 分析维新过程:详细介绍明治天皇复辟、幕府的崩溃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引导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过程。

4. 探讨政策实施: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如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和经济改革,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

5. 总结影响:讨论明治维新的影响,如日本的现代化、亚洲格局的变化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帮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析明治维新的政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日本的明治维新》,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具体章节为第二子目“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2.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明治维新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明治维新的选择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A. 内部:幕府统治的危机B. 外部:西方列强的侵略2. 明治维新的过程A. 倒幕运动B. 明治天皇的改革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A. 政治改革B. 经济改革C. 文化教育改革4. 明治维新的影响A. 推动日本近代化B. 改变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C. 奠定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B. 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 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2. 答案:A.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部幕府统治的危机,外部西方列强的侵略。

B.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教育改革。

影响:推动日本近代化,改变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奠定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

C. 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明治天皇进行一系列改革,使日本逐步走向近代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掌握较好,但对影响部分的理解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改为学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明治维新发生背景的部分史实:德川幕府专制统治,“锁国令”,19世纪50年代被迫开关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倒幕运动等;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使学生逐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从内因、外因等范畴全面思考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的明治维新,使学生感悟开放使社会发展、改革使社会发展的道理,感悟历史机遇把握恰当与否同国家发展之间重要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
难点:如何理解日本是近代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并切换幻灯片
(师)导入倒幕运动的幻灯片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并切换幻灯片
导入仓岩使节考察团
(师)指导学生对比分析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
资产阶级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对外扩张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随堂练习】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
二、倒幕运动
三、明治维新
【课堂小结】具体见课件
【课后作业】简述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历史影响?
【课后反思】应增加讨论环节,让学生对明治维新的认识应该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3 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3 中华书局版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目标1、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2、了解日本的幕府统治危机。

3、理解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认识明治维新这场改革对日本历史的推动作用。

4、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学情分析1、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2、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革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历史典型事件。

3、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重点难点明治维新的评价,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1、老师讲解什么是明治维新呢?“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课件显示: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本阶级性质的改革)2、老师提问明治维新的背景?学生回答:略老师讲解: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

将军手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大名有260多个,其领地叫“藩”。

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

所以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3、老师提问:日本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标志是什么?向哪个国家学习?学生回答:646年,大化改新,向中国唐朝学习。

4、老师提问:日本是在怎么样情况下进行这次改革的?5、老师提问:幕府为什么成为众矢之的?6、老师讲解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但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7、老师提问:在19世纪中叶日本国内矛盾尖锐,而除了国内出现危机以外,日本在国际上又遇到什么危机?(生看书答略)老师提问:内忧外患的日本向何处去?是像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自强起来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生答略)怎样才能自强起来?(生答略)8、倒幕运动:教师讲解:人民群众是武装倒幕的主力,联合组成倒幕派的是中下级武士、资本家和新兴地主,在推翻幕府统治后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以天皇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他们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推行的改革必然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

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新课探究】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明确: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

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1、时间:1868年2、内容:(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明确:(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探索一:积极影响: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它使日本较为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

高中历史 5.17《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高中历史 5.17《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四分册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知道德川幕府的“锁国令”,《日美亲善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的签订,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内容。

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深远影响。

2.让学生通过材料的研读、讨论交流,分析明治维新背景,初步掌握从内因、外因范畴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3.日本明治维新是近代历史上通过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弱变强的典型,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改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开放意识、改革意识,要树立勇于学习先进、参与竞争的勇气。

[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

难点:明治维新的原因(背景)。

说明:1.明治维新内容是改革的核心知识,只有全面掌握、理解改革内容,才能使学生明白日本由弱变强的原因,理解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日本历史乃至亚洲国家的深远影响。

因此作为本课重点。

2.导致日本改革的内外因素众多,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故把明治维新的原因(背景)作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说:“在入侵和外国创新的冲击下,日本总是通过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在古代历史上是如何“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进入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日本的是如何应对的呢?2、教学过程(1)明治维新的背景①落后的封建幕府统治利用教材p75“知识链接”和教材p75小字部分,介绍日本历史上天皇统治、幕府统治的情况,进而了解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的黑暗。

②西方列强叩关,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首先通过提问“19世纪中期英、美等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如何?”启发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列强叩关日本的时代背景。

然后阅读材料1,讨论: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理解日本所面临的民族危机。

③倒幕运动提供材料2,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日本新生阶级力量的发展、倒幕派的形成、“倒幕运动”的掀起及其结果。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中的第二节“日本明治维新”。

详细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历史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意义。

3. 引导学生通过明治维新的例子,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意义及其在资本主义制度扩张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国旗、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历史。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吗?”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影响及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

4. 例题讲解:分析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日本明治维新2. 内容:背景:黑船来航、国内危机过程:倒幕运动、明治天皇即位、改革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影响:日本现代化、资本主义制度扩张意义: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推动国家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请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意义。

2. 答案:明治维新背景: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外部压力(黑船来航)和内部危机,倒幕运动兴起,明治天皇即位。

明治维新过程: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等。

明治维新主要内容: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征兵制,建立现代化军队;推广现代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现代工业,推动经济改革。

明治维新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现代化道路,为资本主义制度扩张奠定了基础。

历史教案-日本明治维新

历史教案-日本明治维新

历史教案-日本明治维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主要内容。

2.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理解日本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主要内容,明治维新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日本近代化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古代与现代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日本是如何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答案是明治维新。

我们共同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2.明治维新的背景(1)闭关锁国政策:让学生了解日本在江户时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内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滞后。

(2)黑船事件:讲述美国佩里舰队强迫日本开放国门,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震动。

(3)武士阶级的崛起:分析武士阶级在明治维新中发挥的作用。

3.明治维新的过程(1)倒幕运动:讲述倒幕派与幕府的斗争,强调倒幕运动对明治维新的推动作用。

(2)王政复古:介绍明治天皇即位,实行王政复古,推行一系列改革。

(3)废藩置县:让学生了解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介绍明治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建立近代国家制度。

(2)经济改革:讲述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化教育改革:强调明治政府实行教育改革,培养近代化人才。

5.明治维新的影响(1)政治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危机。

(2)经济影响: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亚洲经济强国。

(3)文化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文化的现代化,为日本崛起奠定基础。

(2)讨论明治维新对我国的启示,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查阅资料,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状况,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讲述、图片展示、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日本德川幕府封建防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出现危机,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首先,这次改革是在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由明治天皇政府实行的,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的政治立场。

其次,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改革较全面。

教师分析改革的影响。

最后,通过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强大起来。

明治维新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增强了国防,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本课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及其评价。

本课教学难点:明治维新前夕的日本社会状况。

本课内容用1课时实行讲述。

二、教法建议(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上讲过的“甲午中日战争”,提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导入对近代日本历史的学习。

(2)“闭关锁国”的岛国能够分为两个教学步骤: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

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相关内容:提问:“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哪些危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

重点让学生学会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直观感受。

(3)“倒幕运动”只需要学生简单了解就能够了,不必过多讲解。

(4)“明治维新改革内容”,重在使学生理解每一项措施的含义和作用。

(5)明治维新从正反两方面实行评价。

培养学生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水平。

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

反面评价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准确评价历史事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1 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1 中华书局版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1教学目标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能力培养评价明治维新,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但是明治维新在历史上是一次较为集中的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历史事件。

2学情分析对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维新变革运动方面的历史事件,学生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已经感受过了戊戌变法的全貌。

这里的内容如出一辙,同样是闭关锁国;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利炮打开国门;同样是像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同样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改革。

不同的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

3重点难点明治维新在日本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对比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能力培养评价明治维新,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但是明治维新在历史上是一次较为集中的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历史事件。

4.1.2学时重点明治维新在日本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

4.1.3学时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对比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结合中国戊戌变法的史实,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活动2【讲授】课时内容学习一、感受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观看课本中的图片)1、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一方面德川幕府将军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地方藩制独立,再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但闭关锁国政策却阻碍和外界的交流,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列强却屡屡扣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及其被推翻的史实;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3.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第一环:候课反思
1、师生准备;
2、课代表组织朗读;
3、导入新课。

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同样是被欧美列强用军舰大炮轰开“闭关锁国”大门的封建国家,为什么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却成为亚洲唯一资本主义强国?
第二环:设疑推探
1. 什么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根据以下问题,在课本上圈点关键信息,难懂问题可以讨论。

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

军事上“”。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的改革。

积极影响:①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

②使日本摆脱了成为命运,成为亚洲强国。

消极影响:③日本一步步走上道路。

④保留残余。

德川将军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日本
——明治
维新的根本原因。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1853年,黑船事件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导致
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府统治危
机。

丧权辱国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东京
倒幕派取得胜利的
原因
幕府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倒幕派得到各阶层人民的配合和支持。

倒幕派取得胜利的
意义
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①.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日本()。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摆脱美、英、法等国殖民统治
D.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2.1853年,率先打开日本关闭国门的是()。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3.组成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
)。

①中下级武士②商人和资本家③新兴地主
④高级武士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是(
)。

①法国②俄国③日本④美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推翻了旧政权
B.由资产阶级领导
C.废除了农奴制
D.改变了社会性质
B
A
A
B
D
第五环:互评交流
6.阅读下面的材料: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qín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根据材料,请回答:
吸收。

①日本对外来的文化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②文中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主要指哪些方面?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

7.谈谈学完本课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要努力学习,要善于学习。

•落后就要挨打。

•改革是强国之路。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要与时俱进,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