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偏振约束的能量比微地震自动识别方法
微地震有效事件自动识别与定位方法
微地震有效事件自动识别与定位方法
宋维琪;冯超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2013(048)002
【摘要】微地震有效事件自动识别与定位是进行微地震实时监测的关键.自动识别的准确性对随后的震源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本文在讨论长短时窗能量比(STA/LTA)法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特征值分析且抗噪能力较强的识别方法.结合多道检波器相互位置及有效信号的空间相关关系,根据P、S波的传播特征,通过研究有效微地震信号在相邻道之间及多道之间的变化特征,形成了多级检波器微地震有效事件的自动识别方法.在对初至有效波进行拉平的基础上,利用叠加能量和相关特性,采用跟踪分量方法进行扫描叠加,并以非均一化互相关准则作为初至校平的判断依据,建立了微地震事件的自动扫描定位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有效微地震事件的识别与定位,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可克服以往微地震人工识别和定位的缺陷,提高微地震监测的效率.
【总页数】6页(P283-288)
【作者】宋维琪;冯超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微地震有效事件的自动识别方法 [J], 牟培杰;柴晨
2.基于STA/LTA方法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技术 [J], 段建华;程建远;王云宏;陆斌;朱红娟
3.基于多道相似系数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J], 谭玉阳;何川;曹耐
4.地面监测微地震事件等效速度反演定位方法 [J], 宋维琪;王新强;高艳可
5.基于波形互相关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初至拾取 [J], 魏梦祎;谭玉阳;毛中华;冯刚;胡天跃;何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长短时均值比法、偏振法和AIC法三种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的对比
际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ꎬ 讨论每种方法的实用性及在实际数据处理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ꎮ
在综合 3 种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的基础上ꎬ 发展了综合法ꎮ 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综合法能有效地对
振幅弱、 信噪比低的微地震信号进行初至拾取ꎬ 提高微地震初至拾取的准确性ꎮ
关键词: 微地震ꎻ 初至ꎻ 自动拾取ꎻ 数据处理
较天然地震高ꎬ 一般在 50 ~ 200 Hz 之间ꎬ 微地震
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降低ꎬ 当传播距离足够大
时ꎬ 信号频率基本不变 [2] ꎻ 微地震比一般的地震
信号信噪比低ꎬ 更容易受随机噪声的影响ꎬ 数据处
理过程较为复杂ꎮ 微地震信号初至的拾取作为微地
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ꎬ 对后续的震源定位
polarization method and AIC method
LI Hong ̄liꎬ ZHANG Han
College of Geo ̄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 Jilin Universityꎬ Changchun 130026ꎬ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of microseismic first arrival automatic pickingꎬ the prin ̄
确定油气矿藏信息ꎬ 判断围岩稳定性ꎮ 微地震监测
标ꎬ 通过展示裂缝空间立体形态达到裂缝监测的目
主要分为井中监测和地面监测两种ꎬ 监测的目标震
0
收稿日期: 2020 ̄ ̄03 ̄ ̄10ꎻ 改回日期: 2020 ̄ ̄04 ̄ ̄27
基金项目: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 (2017YFC0601301)
基于fast-aic算法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评价油田压裂效果最为可靠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微地震事件的准确定位,可以判断裂缝走向、维度以及分析反演震源机制等,为油田的后续生产、开发提供依据。
而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初至拾取是该技术的一项关键处理步骤,地震波初至到时的拾取速度和拾取精度直接影响微地震定位效率和定位结果的可靠性。
微地震监测检波器布阵方式分为井中监测方式和地面监测方式,地面监测方式不需要监测井,施工简单、成本低,将是未来各大油气田主要应用的微地震监测方式。
而微地震震源位置位于地表以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微地震记录普遍信噪比较低,导致目前已有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在处理实际微地震数据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课题针对微地震地面监测方式,围绕微地震监测数据的特点等方面,对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和初至拾取技术进行了研究。
水力压裂过程中诱发的微地震事件数量以及诱发时刻皆不确定,为准确拾取所有微地震事件对应的微地震信号的初至到时,需先确定微地震事件个数和大致诱发时刻,再根据微地震事件诱发时刻在附近选取局部微地震数据进行精确初至拾取。
对于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目前常规方法都是基于单台地震仪记录的信号进行处理,识别微地震事件时常出现漏检、误检的情况,无法保证每台地震仪记录中识别得到的微地震事件个数一致。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AIC)方法实现简单、便于计算,尤其适合于含有微地震事件的局部数据拾取,但针对长时间记录的海量微地震数据处理,其计算效率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研究中存在的缺陷,结合射孔信号提出开展基于Fast-AIC算法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研究。
首先,为了避免基于单道微地震数据的常规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中漏检、误检的缺陷,利用监测区域地层速度先验信息,采用道间能量叠加技术提出基于射孔信号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
同时,为了克服基于射孔信号的微地震识别方法对前期射孔数据的依赖性,提出当没有实际射孔数据时,根据声波测井曲线建立层状速度模型,采用射线追踪理论正演模拟射孔信号代替实际射孔信号进行计算。
微地震初至自动拾取方法分析
[ 3 】 叶根喜, 姜福 , 扬淑华. 时窗能量特征法拾取微地震波初始到时的可行性 研究[ J ] . 地球物理学报, 2 0 0 8 , 5 1 ( 5 ) : 1 5 7 4 . 1 5 8 1 .
石油物探, 2 0 0 4 , 4 3 ( 4 ) : 3 4 5 - 3 4 7 . [ 2 ] 徐钰, 曾维辉 , 宋建国, 等. 浅层 折射波勘探 中初至 自动拾取新算法[ J 】 . 石油 地球物理勘探, 2 0 1 2 , 4 7 ( 2 ) : 2 1 8 - 2 2 4 .
境噪声 , 数值较小 , R也为一不大 的值; 当时窗中心正好压在初 至点上时 , 则 R具有最大值 。 当移 到初至 下面 的时 , 由于微地 震能量相对变化较小 , 因此不会产 生较 大的能量 比, R值也较
2能 量 比值法 4结 语
微地震初至 自动拾取方法较 多,本文只是对微地震初至 自动拾取常用的极值法、能量 比法和波形相关法的原理和算
在 微地震记录上 初至时 间之前 的地 震有效信号应为零 ,
存在 的只是噪声; 而在它之后是非常强的微地震信号。因此, 法实现进行简单的介 绍; 此三种方法算法 简单 、 容易实现, 但 初至前后时窗内的微地震 能量 有非常大 的差异 。利用微地震 受微地震记录品质影 响较大 ,用 以上方法对信 噪比较低 的微 初 至波 在起跳时间前后能量上 的差 异可用来拾取初至 ,这种 地震信号进行拾取往 往得 不到准确 的初至时间;若在实 际应 方法称 为能量 比法 , 它 是由 C o p p e n s 于1 9 8 5年提 出的 D i l l o n 用 中,应考虑在微地震 自动初至拾取之前对微 地震记录信号 等 人指 出, 初至为记录道上信号能量的出现。
微地震监测新技术及新方法
微地震事件识别技术
5.微地震反演模型的建立 波动正演的特点是能够在不同的介质条件下,对波场传播过程中的 相位、振幅、频率等变化规律进行准确的模拟,真实的反映波的动 力学特征。一般情况下,基于波动方程的正演方法能够适应各种复 杂模型,本书中采用迭代法射线追踪的方法建立模型。
第九页,共23页。
• 缺点:适用于反演的模型参数比较少的情况,否则当模型参数的 数目比较多时,相应要搜索的模型点的数目也会急剧增加;此外, 进行分层次的网格搜索可以减少搜索的总数,并使搜索达到较高 的精度,但是当初始搜索的网格过于稀疏时,有可能将搜索导向 错误的点附近,而且当失配函数出现多个极小值时,上述的错误 引导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不涉及导数等其它辅助信息的计算,经过不断的选择、交叉、变异操作,既能使优 秀的个体得到最大限度的继承选择,又能通过不断的交叉使个体更加的趋于优秀; 同时,变异又能产生新的个体,丰富了解搜索的范围,对于实际微地震反演个体来 说,反演结果准确,方法适应性好,但是其对算法中的一些参数的设定的依赖性较 强,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不断实验,才能得到最优的反演结果。因此结合网格搜索法 和遗传算法的优势,对于搜索法的反演结果从解的概率分布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真 解的分布区间。据此,设定遗传算法的参数,对于微地震事件进行反演,大大提高 了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对于准确的定位微地震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地震事件识别技术
• 迭代法射线追踪 • 通过计算透射波、反射波、折射波时差规律及振幅特征,可以对
微地震记录中有效事件的识别、处理、反演进行指导。在给定的 速度结构下,通过模拟对应微地震事件的走时特征,识别有效事 件,对干扰进行处理,既能为有效事件的自动识别提供依据,又 可以保证反演计算的精度,因此,对于精确的微地震定位技术的 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地震波形初至拾取及速度模型校正研究
摘要微地震波形初至拾取及速度模型校正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油气产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各大油田中以低渗透油气储量占主体,该段位油气具有开采难度大、要求条件高的特点,能否提高低渗透油气开采的效率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安定及工农业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水力压裂监测作为低渗透油气开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油气井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
而微地震监测技术作为水力压裂监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演结果直接关系到了监测效果的评定。
但实际工作中,震源参数难以掌控,射孔时间无法精确捕获等因素,使得精确反演微地震事件成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影响微地震事件反演的诸多因素中,以信号初至拾取及速度模型校正影响最为显著。
主要由于波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受地层滤波等因素干扰,会损失掉部分波形能量;地面采集时,数据容易混入外界噪声,信号的部分有用信息会被噪声压制,因此如何压制噪声,突显信号有效信息成为能否精确拾取初至的关键。
速度模型方面,由于水利压裂过程中,地层速度会随着注沙注水过程而不断改变,因此初始声波测井速度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微地震震源反演,速度模型的校正工作也变得十分重要。
微地震数据初至拾取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震源位置定位的精度。
因此,需要使用高效、精确的拾取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目前主流的拾取方法中,分维形、AIC法由于算法复杂度比较高,难以进行单独拾取;而能量窗拾取方法虽然原理简单,适用度高,但受数据信噪比影响较大。
针对微地震数据信噪比较低的特点,可以通过小波阈值函数进行噪声压制处理。
但传统的小波阈值函数中,硬阈值函数处理后重构数据可能会发生震荡现象;而软阈值函数处理后的数据可能会有噪声压制不明显的特点。
为此,提出新型改进阈值函数进行降噪,在通过不同尺度下分层及能量窗法进行拾取。
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计算精度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为更好的处理微地震数据提供了可能。
震源位置的反演是微地震监测的核心步骤,而精确的震源位置反演必建立在高效的数据正演基础上。
基于多道相似系数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第 54 卷 第 2 期
2102165 年 3 月
石 油 物 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Vol.54,No.2 Mar.,2015
谭 玉 阳 ,何 川 ,曹 耐 .基 于 多 道 相 似 系 数 的 微 地 震 事 件 自 动 识 别 [J].石 油 物 探 ,2015,54(2):1 26-132 Tan Yuyang,He Chuan,Cao Nai.Automatic microseismic event detection based on multi-channel semblance coefficient[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2015,54(2):1 26-132
基于多道相似系数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谭 玉 阳1,何 川1,曹 耐2
(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北京10087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 工程 学 院 ,北 京 102249)
摘要: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的自动识别 是 微 地 震 数 据 处 理 流 程 中 的 一 项 关 键 步 骤 。 目 前 常 用 于 微 地 震 事 件 识 别 的 STA/
别出信噪比仅为-2.5dB 的有效事件。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微 地 震 事 件 识 别 的 准 确 率 达 到 90% 以 上。 通 过
与 STA/LTA 方法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微地震事件识别方法。
微地震信号的偏振_位置对比法震相分离技术
2009年8月第44卷 第4期*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海洋北院中海油服开发工程所,065201本文于2008年7月30日收到,修改稿于2009年2月10日收到。
处理技术微地震信号的偏振 位置对比法震相分离技术朱卫星*!宋维琪∀ 修金磊# 朱雪梅∃(!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燕郊06520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信学院,山东东营257061;#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北京新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08)朱卫星,宋维琪,修金磊,朱雪梅.微地震信号的偏振 位置对比法震相分离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4):425~429摘要 针对微地震信号的特点,本文设计了改进的二维f k 滤波,并与自适应极化滤波相结合,提出了偏振 位置对比法追踪波的跟踪分量,实现信号的震相分离。
在设计f k 滤波因子时,通过计算相邻道的滑动时窗内信号的互相关系数,确定时窗的视速度范围;在设计自适应极化滤波因子时,针对复杂波场波的期望方向不确定问题,本文通过计算相邻道的偏振投影互相关系数,确定波的跟踪分量;把常规极化滤波因子中的期望方向选为跟踪分量的方向,滤波后的信号分别向跟踪分量上进行投影,即可实现信号的震相分离。
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改善信号分离效果。
关键词 微地震 偏振 位置对比 震相分离 二维滤波 自适应极化滤波1 引言微地震信号是指水力压裂、油气采出、注水、注气、热驱等石油工程作业时,地下应力场变化导致的岩层裂缝或错断所产生的地震波。
微地震监测技术就是对上述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地震信号进行观测分析[1,2],以求获得有关裂缝和储层信息。
微地震信号通常利用有限的正交非对称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由于此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微震记录道数少,震源不确定,水平分量记录和波的到达方向不一致,致使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监测到的波型难以分离。
针对微震信号的上述特点,本文研究了波的偏振 位置对比法震相分离技术,该方法综合利用介质质点运动轨迹和波的传播方向追踪波[3]。
基于时窗能量比和AIC的两步法微震初至自动拾取
基于时窗能量比和AIC的两步法微震初至自动拾取张唤兰;朱光明;王云宏【摘要】传统的微地震数据震源定位算法依赖于波至时间的拾取.由于微地震数据量较大且信噪比较低,手动拾取纵波和横波的波至时间很耗时,且引入的人为误差不易控制.笔者在分析已有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较快捷、准确的两步法微地震初至自动拾取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时窗能量比法识别微震事件并大致确定波至时间,然后使用局部AIC精确拾取波至时间.与常规时窗能量比法相比,该方法减弱了时窗大小对拾取精度的影响;与常规的AIC法相比,由于只在局部使用AIC,避免了在低信噪比情况下AIC会出现多个局部极小从而难以准确拾取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拾取效率.最后通过野外实际微地震数据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该方法的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3(037)002【总页数】5页(P269-273)【关键词】微地震;初至拾取;水力压裂;AIC;时窗能量比【作者】张唤兰;朱光明;王云宏【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54;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71005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近年来随着微地震技术的发展,微地震监测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油田水力压裂监控、煤田巷道微地震探测、油气藏动态监测、矿山安全监控、地质灾害安全监控以及油田生产中的流体驱动前沿追踪等。
特别是油气田水力压裂增产过程中对裂缝进行成像使得该技术越来越受到科研技术人员的关注,世界各大石油协会对此举办了多次技术研讨会。
在微地震数据处理中,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和波至时间的拾取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拾取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和最终的成果解释。
人工识别微震事件和拾取波至时间虽然比较稳定,但也容易引入人为误差,且拾取效率低,在微地震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工作量太大。
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发展了很多种自动识别和拾取微震到时的方法,如时窗能量比法和时窗振幅比法[1-3],这类方法效率高,但时窗长度对拾取精度影响较大;相关类方法[4],由于使用了微地震信号的全波形信息,所以对低信噪比的弱信号具有较好的效果;神经网络、分形拾取等方法[5-6],复杂度高,实现难度大,且效率较低;边缘检测边界追踪方法[7-8],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拾取误差较大;基于AR模型Akaike信息准则的 AR-AIC 方法[9-11];小波变换方法[11-12]等。
微地震震源扫描算法中微地震事件的识别
微地震震源扫描算法中微地震事件的识别[摘要] 微地震震源扫描是基于成像思想的微地震定位,该算法避免了事件的识别与拾取,但若对所有的地震记录都进行扫描,会有大量计算工作。
为了提高扫描速度需要对扫描的范围加以界定,通过分析各种事件识别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文提出了震源扫描算法中的微地震识别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实现的理论可行性,在编程基础上实现算法并通过模型数据检验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字] 微地震事件识别能量比法0 引言在基于走时的微地震反演过程中,微地震事件的识别与拾取是非常重要的,时间上的微小差异会导致定位结果差异很大,这一点已通过模型数据加以证实。
为了减少事件拾取工作降低拾取对定位结果的影响,H.Kao提出了应用震源扫描算法进行微地震定位的思想,该算法思路简单理论上不需要事件拾取,但算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目标区域内对每一个可能的震源点进行扫描是一件很费时的工作,并且实测的微地震记录中存在很大一部分记录上根本不存在微地震事件,若每个震源都对这些时间段的记录进行扫描显然是做了无用功。
针对以上分析在本文中提出了震源扫描算法中事件的识别。
1 微地震事件识别原理微地震事件识别的基本理念与地震波初至拾取一样,利用有效地震波与背景噪声的差异来实现。
此外针对微地震事件的特殊情况还需要考虑微地震事件需要结合多道检波器之间的特征来综合判断。
目前地震信号的识别方法有:能量比法、赤迟信息准则法、相关法、偏振分析法等。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能量比法是事件识别及拾取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是事件识别与拾取最为快捷及广泛应用的方法。
在震源扫描中,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微地震事件的时间,而是一定范围内的时间,从这一点出发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震源扫描中微地震事件识别的精度要求。
基于此,本文选取了长短时窗能量比法(STA/LTA)实现单道记录上的事件识别,在单道记录识别基础上借助多道特征思想达到事件识别的目的。
1.1 LTA/STA能量比法理论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微地震记录上微地震事件出现前后在能量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区别,能量比法根据该差异判断是否有微地震事件出现。
基于能量比的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自动识别算法研究
事 件 的记 录 .如果 不 能及 时剔 除 ,会混 淆地 震 目录 ,影 响地 震 学 的研 究工 作 。如 果 能够从 连续 的包 含大 量人 工地 震 的记 录信 号 中识别 分离 出 天然地 震 事件 ,建 立 准 确 的天 然地 震事
件 目录 .将能够 更好地 实现对 今后 可能发 生 的破 坏性 强震 的预测 。 在 天然 地震 和人 工爆 破事 件 的分类 识 别 中 .如 何 提取 出 有效 的识 别 特 征是 整 个识 别过
与 人 工爆 破 的 这些 物 理 差异 决 定 了 它们 的 P波 和 S波 的形 态 会 有所 不 同 ,两 者 震 相 的 幅度
天然 地 震 与人 工爆 破 的震 源性 质 是 不 同 的 ,天然 地 震 大多 发 生 于 地 下几 公 里 至几 十公
里 的地壳 深 处 ,其 震 源 是 非对 称 剪 切源 ;而人 工 爆 破 ( 括 化学 爆 破 、地 下 核 爆 炸 等 )多 包 位 于浅层 地 表 附 近 ,其 爆 破 源 为对 称 膨 胀 源 。天 然 地 震 是地 下岩 石 破 裂 的过 程 .其 初 动 P 波 和 S波来 自震 源或 是 岩石 破 裂 的初 始 点 .在 地 震 仪上 记 录 到 的 P波 初 动方 向呈 四象 限分
布 ;而 爆 炸是 点 源 膨 胀 产 生 的振 动 ,爆 炸 振 动 驱 动 四 周 岩石 向外 的每 个 方 向对 称 地辐 射 。
产 生 地震 波 ,在所 有 的 地震 仪 上记 录到 的 P波 初动 .均应 为地 面被 上 推 ,也 就 是说 其 P波
初 动呈 ‘ +’分 布 ,而 不是 象 天然 地震 那 样 的 四象 限分 布 。天 然地 震发 生 在地 底深 处 ,且 持
基于Matlab的偏振分析在微地震三维定位中的应用
基于Matlab的偏振分析在微地震三维定位中的应用
夏媛媛;李仕雄;吕清勇;平健
【期刊名称】《金属矿山》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当前微地震震源定位软件多数是基于时差定位算法,其根据是检波器测得的p波或s波的到时,而偏振分析法多数应用在对检波器测到的微地震波形去噪声.其实同样可以根据p波振幅在空间上的三分量对震源定位,其原理是根据p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从而确定震源相对于台站的空间位置,在台站点与震源点之间就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确定的方向射线,显然所有方向射线的交点即为震源点位置.结合Matlab软件在矩阵计算上的优势,可以体现出偏振分析定位算法在计算速度和定位精度上的优势,其实用性比较强.根据模拟演算可以验证偏振分析定位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位置,为定位方法提供了另一种研究思路.【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夏媛媛;李仕雄;吕清勇;平健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Matlab的岩层微地震破裂定位求解及其应用 [J], 李会义;姜福兴;杨淑华
2.双差分定位法在柴达木西部油田微地震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J], 徐小明;史大年
3.基于不同波形叠加函数的井中微地震震源偏移定位方法对比 [J], 毛庆辉; 程健勇; 岳曙耀; 韩杰; 王枭雄; 申威
4.基于双差微地震震源定位法及应用研究 [J], 王瑜
5.基于MATLAB三维数字地形图在库区冲淤分析中的应用 [J], 孙东坡;廖小龙;王鹏涛;孙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的一种相关噪声, 难以去除而且容易对微地震 有效信号识别产生影响。其特点有: 强度高, 振幅随 、 S波频谱重 传播衰减很小; 频谱宽, 与有效信号 P 叠; 视速度低。 在微地震记录中会出现两种井筒波, 分别为上 行井筒波与下行井筒波。图 3 a 是截取的出现上行 井筒波的一段信号, 第 1级上出现于第 6 0 0个采样 5 0采样点附近。这种 点附近, 最后一级上出现于 3 上行井筒波是由于套管末端受到强烈波阻抗变化引 起泥浆柱扰动而形成的。图 3 b显示的是下行井筒 波, 出现范围在 3 4 0~ 6 2 0采样点。它可能是有扫过 井口的瑞雷波引起的井中泥浆柱顶部垂直运动而形 成的。
3期
吕世超等: 利用偏振约束的能量比微地震自动识别方法
·4 8 9 ·
a —未经任何处理的背景噪声; b —去除低频扰动的背景噪声; 1~ 1 2道为 z 分量, 1 3~ 2 4道为 x 分量, 2 5~ 3 6道为 y 分量
图1 背景噪声
微地震资料中仍包含大量高频相关噪声, 与随机噪 声存在很大的区别, 而且 z 分量噪声能量要大于水 平x 、 y 分量能量, 这使得基于噪声随机性假设的若 干自动识别方法可能会失去效果。 1 . 2 强能量扰动 从监测资料中会经常出现强烈的扰动信号, 频 率较高, 一般仅仅出现在某一道上。这种噪声的产 a 中第 3 、 第1 2级 生原因目前还未完全弄清。图 2 检波器分别在 3 5 0 、 8 0 0采样点附近出现这种噪声。 将图 2 a 中3 0 0~ 4 0 0采样点之间记录的局部放大如 图2 b 所示。 1 . 3 井筒波 井筒波又被称为管波, 是井间地震观测中影响
。微地震记录中
P波初至的快速准确拾取对微地震事件的识别、 定 位、 震源机理的分析具有很大意义, 尤其在分析大量 数据或处理实时监测数据时。人工识别并拾取微地 震事件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一项工作。因而研究一种 有效的自动拾取初至的方法来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准 确拾取是非常必要的。 初至震相的识别是建立在识别信号和噪声差异 基础之上的, 如振幅、 频率、 偏振、 功率谱以及统计特 性等。如果考虑到利用多道数据, 则还可以考虑相 邻道之间地震信号的相关性与走时关系等。能量比 法依据在初至前后地震信号能量增强的特点, 算法 简便, 在地震自动识别中最为常用。但其在信噪比 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误拾、 漏拾的情况。偏振法 利用信号为线性偏振而噪声偏振度低的特点来判断 是否有有效信号出现。 H i n i c h算法( 线性差异度算 法) 是基于信号和噪声的非高斯和非线性差异的一 种统计算法。偏振法与 H i n i c h算法在背景噪声为 随机噪声的情况下能够拾取较低信噪比有效信号,
a —强能量扰动的微地震监测记录, 1~ 1 2道为 z 分量, 1 3~ 2 4道为 x 分量, 2 5~ 3 6为 y 分量; b —水平分量局部放大后, 1~ 1 2道为 x 分量, 1 3 ~ 2 4道为 y 分量
图2 强能量扰动
·4 9 0 ·
物 探 与 化 探
3 7卷
a —上行井筒波信号; b —下行井筒波; 1~ 1 2道为 z 分量, 1 3~ 2 4道为 x 分量, 2 5~ 3 6道为 y 分量
2 自动识别方法
2 . 1 长短时窗能量比法 长短时窗比( t / t ) 算法是一种识别微地震有效 s l 事件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其效果优于通常所用的通 过计算固定时窗比值识别初至的算法。该方法主要 通过计算短时窗内观测数据的平均能量值与长时窗 内的平均能量值之比来确定是否有效的事件触发。 其基本思路是确定一个不断滑动的时窗, 在该窗口 内划分长短时窗, 并利用式( 1 ) 、 式( 2 ) 求两个时窗 的平均能量
m 2 t ( t ) =∑ u ( t -i ) / m , B i = 1 n 2 t ( t ) =∑ u ( t +j ) / n 。 A j = 1
( 3 ) ( 4 )
其中: t 时刻之前时窗 m 个采样点的平均能 B 计算 t 量, t 时刻之后一个时窗 n个采样点的平均 A 计算 t 3 ) 、 式( 4 ) 中的对振幅 能量。对于多分量数据, 式( 的平方应改为计算多个分量振幅的平方和。根据式 ( 5 ) 计算两个时窗内的平均能量构造能量比响应 R ( t ) =t ( t ) / t ( t ) , A B 信号。 ( 5 ) 当能量比 R超过设定阈值时, 判断为接收到微地震
3期
吕世超等: 利用偏振约束的能量比微地震自动识别方法
·4 9 1 ·
2 . 2 偏振分析 井中微地震监测常采用三分量检波器, 因而需 要考虑微地震记录的偏振特性。有效信号与随机噪 声在偏振度上有很大差异: 有效信号的质点运动轨 迹接近于线性偏振, 因此其偏振度要高; 随机噪声的 运动轨迹没有一定的规律, 体现为低偏振度。 由地震波理论可知, 同一类型的波至引起空间 质点的运动, 其轨迹近似于椭球体。根据极化的概 念, 这个椭球的长轴就是质点空间运动的极化方向。 从数学上可以把该轨迹上的样点看作是一批空间随 机点的集合, 这样就可以使用协方差矩阵, 用统计的 方法由这些空间点求出极化方向, 并且可以用一个 参量指示极化的质量。要得到三分量数据的协方差 矩阵需要首先计算三个分量 X , Y , Z i i i在某一时窗 内的均值 Mx = 1 1 1 X, M = Y, M = Z, ( 6 ) N∑ i y N∑ i z N∑ i
利用偏振约束的能量比微地震自动识别方法
吕世超1, 宋维琪2, 刘彦明3, 郭晓中2, 张华锋1
(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 东营 2 5 7 0 1 5 ; 2中国石油 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 6 6 5 5 5 ; 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原油田物探研究 院, 河南 濮阳 4 5 7 0 0 1 )
m 2 t m , L =∑ u i/ i = 1 n 2 t n 。 S =∑ u j/ 1 j =
( 1 ) ( 2 )
u t t j代表地震记录, S 为短时窗能量均值, L 为长时窗 能量均值。长短时窗的组合方式有多种, 笔者选择 前后 时 窗 的 设 计 方 法, 即 长 时 窗、 短时窗改为式 ( 3 ) 、 ( 4 ) 的形式,
2 B ∑A C ∑A ∑A 1 2 Mc = B A ∑B C, ∑B N ∑ 2 A ∑C B ∑C ∑C
附近( 图中所选区域内) 。 b 中6 0 1~ 15 0 0采样点范围内的数据, 取图 4 分别将能量比法、 偏振分析法与能量比—偏振结合 方法应用这段数据, 结果如图 5所示。图 5 a 为长短 b为这段数据的偏振 时窗能量比法计算结果; 图5 度; 图5 c 是偏振约束的长短时窗能量比法计算结 果, 从中可以看出, 两种方法的结合能够提高识别方 法对信号的灵敏度, 噪声部分的扰动也因受到两种 方法的影响而降低。在采样点 5 0 0附近, 即图 4第 1 1 0 0采样点附近有效信号出现部分, 识别方法的响 应值大于动态变化的门限值, 可以自动井筒波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在微地震监测资料中会出 现大量的强能量扰动与井筒波, 这些噪声与微地震 有效事件的信号频率接近, 而且能量强, 很容易引起 错误触发。在这些情况下, 单纯利用某一道无法对 噪声进行排除, 这时要利用微地震有效事件的走时 特点。图 2所示微地震资料在第 2道第 4 0个采样 点附近出现强能量的扰动, 它的波形与有效信号 P 、 S波类似, 但仅在一道出现而不存在同相轴。图 3 a 与图 3 b 中的井筒波也存在同相轴, 而且信号频率与 有效信号基本相同, 但其视速度明显小于有效微地 震信号的视速度。 地震记录中的强烈扰动是比较容易排除的, 从 放大的信号中可以看出这种强烈扰动通常只出现在 某一道上, 因此, 通过判断相邻道是否同时被判断存 在有初至信号出现就能够将这种噪声排除。井筒波 与微地震有效事件频率接近, 并且在所有检波器的 记录上都有显示, 但通过二者的信号特点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这两种信号存在的区别。 ( 1 ) 井筒波的速度约为 16 0 0m/ s , 远远小于微 波的视速度; 地震事件 P波与 S ( 2 ) 由于井筒波延井孔的方向传播, 因而主要 分量上, x 、 y 分量能量很低。 能量分布在 z 根据微地震有效事件信号与井筒波的区别, 为 区别井筒波与有效微地震信号, 采用的方法是比较 相邻道的“ 初至” 时间, 在相邻道上的初至时差大于 一定值( 即视速度在一定范围之外) 的情况下可认 定检测出的信号为筒波干扰。同时在求取能量比时 可只利用 x 、 y 两个水平分量的信息, 这样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避免井筒波的影响, 也能够降低由于垂直 分量上信噪比低而引起的错误触发概率。
第 3 7卷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物 探 与 化 探
G E O P H Y S I C A L&G E O C H E M I C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
V o l . 3 7 , N o . 3 J u n . , 2 0 1 3
D O I : 1 0 . 1 1 7 2 0 / j . i s s n . 1 0 0 0- 8 9 1 8 . 2 0 1 3 . 3 . 2 0
摘 要:微地震监测是分析水力压裂注水前缘或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持续监测数据量大, 而 且有效微地震事件的出现时间无法判定, 人工拾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 需要利用计算机对有效事件进行自 动拾取。笔者分析了井中微地震监测背景噪声以及某些相关噪声特点, 以长短时窗能量比法为基础, 结合偏振分 析, 设计利用偏振—能量比综合的方法来识别微地震有效事件, 经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根据 实际有效信号与噪声在多级检波器之间的出现规律利用多级间时差对识别结果进行约束来排除某些特殊噪声的 影响。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整套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中, 能够快速稳定的识别出大量微地震有效事件, 有比较 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有效事件; 自动识别; 能量比; 偏振分析 中图分类号:P 6 3 1 .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0- 8 9 1 8 ( 2 0 1 3 ) 0 3- 0 4 8 8-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