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习题课二

合集下载

北科大高数课件第一章

北科大高数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
习题课
8/24
1 2 n ⎛ ⎞ lim ⎜ 2 + 2 + + 2 例5 求极限 ⎟. n→∞ n + n + 1 n +n+2 n +n+n⎠ ⎝ n( n + 1) 1 2 n < 2 + 2 + + 2 解 2 n + n+1 n + n+ 2 n +n+n 2 n +n+n
(
)
n( n + 1) 1 = , 而 lim n→∞ 2 n 2 + n + n 2 n( n + 1) 1 lim = , n→∞ 2 n 2 + n + 1 2
3 ⎛ ⎛ 1 + tan x tan x − sin x ⎞ x 3 ⎞⎞x ⎛ 1 − 1 ⎟ ⎟ = lim ⎜ 1 + 原式 = lim ⎜ 1 + ⎜ x →0 x →0 1 + sin x 1 + sin x ⎟ ⎠⎠ ⎝ ⎠ ⎝ ⎝
1

1

1
⎛⎛ tan x − sin x ⎞ = lim ⎜ ⎜ 1 + x →0 ⎜ 1 + sin x ⎟ ⎠ ⎝⎝
第一章
习题课
7/24
x− y x+ y sin x − sin y = 2sin cos 2 2 x+ y x− y sin x + sin y = 2sin cos 2 2 x+ y x− y cos x − cos y = −2sin sin 2 2 x+ y x− y cos x + cos y = 2cos cos 2 2

第一二章习题课

第一二章习题课
2
0
27 e (c) ψ = πa
2 1s 3

6 r a0
r
也最大。 不能为0( 时 e 最大,因而 ψ 1s 也最大。但实际上 不能为 (电 子不可能落到原子核上), ),因此更确切的说法是 趋近于0时 子不可能落到原子核上),因此更确切的说法是 趋近于 时 1s电子的几率密度最大。 电子的几率密度最大。 电子的几率密度最大

2
6 r a0 最大,因而 最大,
r
r
为单电子“原子” (d)Li2+为单电子“原子”,组态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 ) 有关,所以2s和 态简并 态简并, 有关,所以 和2p态简并,即即 E 2s= E 2p. 原子的基组态为(1s)2(2s)1 。.对2s电子来说,1s电 电子来说, 电 (e)Li原子的基组态为 ) 原子的基组态为 对 电子来说 子为其相邻内一组电子, 子为其相邻内一组电子,σ=0.85。因而: 。因而:
结构化学第一二章习题课
章节知识要点 例题及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知识要点
波粒二象性。 1、实物微粒的运动特征——波粒二象性。 实物微粒的运动特征 波粒二象性
其波动性被称为德布罗意波,它是统计性的几率波。 其波动性被称为德布罗意波,它是统计性的几率波。
E = hν
p = h /λ
光波的粒性体现在用光子学说圆满的解释光电效应 上:
E2s
(3 − 0.85 × 2)2 = −13.6 ×
2
2
= −5.75eV
根据Koopmann定理,占据轨道的轨道能量近似等于此轨 定理, 根据 定理 道电离能的负值. 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
I 1 = − E 2 s = 5 .75 eV

第一章 第二节 库仑定律习题课(至少两课时)

第一章 第二节 库仑定律习题课(至少两课时)

答案:负;负; (
l1 + l 2 l2
) :l :(
2
l1 + l 2 l1
)
2
结论: ①当A、B已固定,只要求C球受力平衡, 则C球的位置是唯一确定的,对其电量、 电性无要求
②当A、B未固定,要求三球均平衡, 则对C球的位置、电量、电性都有要求
两同夹一异;
两大夹一小。
拓展:如图在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处各固定一个 点电荷Q1、Q2,电性如图,则在另一个顶点再放 一个q电荷,要使q静止,Q1、Q2的大小关系如 何? q的电荷量和电性能不能确定? q? +Q1
-
例7: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沿一 条直线依次排列三个等质量的带电小球A、B、 C,在C上沿连线方向施加一恒力F后,三小 球恰能在运动中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已知A球 电量是+10q,B球电量是+q,开始时,小球 间距r也为已知,求: ⑴小球C所带电量及电性? B A C F ⑵所施恒力F?
-Q2
+Q1
f1 +Q1
f F
f1
+q -q f1 f1
F = f
Q1 2 4 Q2
F
f
-Q2 +Q1
例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电量分别为q1,
q2的两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于同一点,静止后它们恰 β.则:

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
A、若m1=m2,q1<q2,则α<β B、若m1=m2,q1<q2,则α>β C、若m1>m2,q1=q2,则α>β D、q1, q2是否相等与α,β的大小无关,且m1>m2,则α<β
k r
2
. cot 30 m a
例9 (呵呵 有点难哦!) 如 图,A,B是两个带电小 球,电量均外为q,A固定在绝 缘支架上,在A的正上方B放 在一块绝缘板上,现在手持 绝缘板使B从静止开始以加 速度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a<g﹞,B的质量为m,求 ⑴B运动到离多远处时恰好 对绝缘板无压力? ⑵如果这个位置正好将初始 的A,B高度分成2:1 ,B在 次前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和板 的支持力对B做的功的代数 和等于多少?

第二版_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后答案

第二版_液压与气压传动课后答案
16
第一章习题课
[解] 矩形截面的水力直径为
dH
2ab 2× 1× 2 4 = = mm = mm a +b 1+ 2 3
l dH 120 = = 90 >> 4, 4/3
长度与水力直径之比为 故可视为细长孔。 故可视为细长孔。
根据流经细长孔液流的流量公式,由液压缸左腔沿4 根据流经细长孔液流的流量公式,由液压缸左腔沿4条矩 形槽泄漏到右腔去的流量为
kT 1 1.4 × 293.16 T2 = = K = 357.8K p1 0.25 (k 1 ) 1 + (1.4 1 ) 1+ p2 0.68
23
第一章习题课

t 2 = (357.8 273.16
)° C
= 84.6 ° C
按等容过程计算降至室温后罐内空气压力为
T3 293.16 p3 = p2 = 0.68 × MPa = 0.56MPa T2 357.8
8
第一章习题课
[解] 取1、2两截面列伯努力方程有
2 2 pa α 1υ1 p α 2υ2 + = + H + + hw ρg 2g ρg 2g
流速 雷诺数 层流有
q 4q 4 × 150 × 10 3 /60 υ= = × m/s = 0.885m/s 2 2 A πd π × 0.06
υd 0.885 × 0.06 Re = = = 1562 (层流) 层流) 6 ν 34 × 10
pA + ρAgzA = pB + ρB gzB + ρ汞gh
6
第一章习题课
p = pA pB
= g(ρB z B + ρ汞h ρA z A )Pa = 9.8 × (1200 × 0.18 + 13600 × 0.06 900 × 0.2)Pa = 8350Pa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 第二节 种子植物(习题课件)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 第二节 种子植物(习题课件)

(2)菜豆种子的两个豆瓣是 子叶 ,作用是 储存营养物 ⁠ 质。 ⁠
(3)⑤步骤中将玉米种子剖开时应沿着图中 a (填字母)线进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⑥步骤中滴加的染液为 碘液 ,玉米种子中被该染液染 成蓝色的部分是 胚乳 。

(5)像玉米种子这样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属于 单子叶 ⁠ 植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B )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于藻类,其判断依据是 甲无根、茎、叶的分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他在树下的潮湿处发现了许多矮小的植物乙,他想探究乙 植株矮小的原因,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A组将整 株乙浸没在滴加红墨水的水中,B组只将“根”浸入滴加 红墨水的水中,2小时后观察实验现象,发现A组植株全株 变红,B组植株只有“根部”变红。
6. 关于种子和孢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孢子只是一个细胞,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B. 种子比孢子的寿命长 C. 孢子比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D. 孢子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而种子在比 较干旱的环境中也可以萌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此他得出结论:植物乙没有 输导 组 织,因此无法运输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习题课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习题课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返回导航
2.若某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ⅢB族
B.该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数为2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原子N层共有8个电子 解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d15s2,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ⅢB族,
第ⅠA族元素,也可能为副族元素,如铬元素、铜元素。
3.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1)dxnsy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为
(x+y)吗?
提示:不一定。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1)dxnsy的元素的
族序数可能为x+y(x+y≤7),也可能为第Ⅷ族(10≥x+y>7),还
可能为y(x=10)。
返回导航
V。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
(2)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什么? 提示: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ⅤB族。 (3)按核外电子排布划分,该元素属于哪个区? 提示:该元素属于d区。
返回导航
2.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ⅠA 族元素
吗?
提示:不一定。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可能是
B.f区指的是镧系和锕系,镧系和锕系在第六、七周期的第ⅢB 族,第五周期不含有f区
元素,故B说法错误;
C.d区和ds区均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s区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1~2,s区所有元素原子的p能级电子均为全满或全空状态,故
D说法正确。
返回导航
12345
2.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习题课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习题课
dv at c 1 2 ds dt s bt ct v b ct 2 2 ( b ct ) v 2 dt an R R R b 当at=an求得 t c c
质点运动学
30
物理学
第五版
第一章习题课
9 一质点在半径为0.10m的圆周上运动,设t=0时 质点位于x轴上,其角速度为ω=12t2。试求
质点运动学
23
物理学
第五版
第一章习题课 5 一小轿车作直线运动,刹车时速度为v0,刹车 后其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而反向,即a=-kv,k 为正常量。
试求
(1)刹车后轿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2)刹车后轿车最多能行多远?
解:
dv 1 kt 由 a kv kv dv kdt v Ce (1) dt v
(3) v R 25 1 25m s
1
a R m s 2
质点运动学
29
物理学
第五版
第一章习题课 8 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质点所经过的弧 长与时间的关系为s=bt+ct2/2,其中b,c为常量, 且Rc>b2。 求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大小相等之前所经历的 时间 解:
答案:B
质点运动学
4
物理学
第五版
第一章习题课
4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 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 以匀速率v0 收绳,绳不伸长且湖水静止,小船的速率 为v,则小船作( )
质点运动学
5
物理学
第五版
第一章习题课
v0 (A) 匀加速运动, v cos
(B) 匀减速运动,
第一章习题课

人教A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2节《排列组合习题课》

人教A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2节《排列组合习题课》

一、基础题
• 本部分题目限时回答,到时间 之前由答题员将本组答案写在 题板上,到时间不答的不得分, 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每题 10分。小组讨论后不再讲授。
1、 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 军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 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 军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解析】:重复排列求幂法(住店法) 。
同室4人各写一张贺卡,先集中起来,然后 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出的贺年卡,则4 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多少种?
标号排位树状图
6、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 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 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
•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 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 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
• 马路上有编号为1,2,3…,9的九只路灯,现 要关掉其中的三盏,但不能关掉相邻的二盏或 三盏,也不能关掉两端的两盏,求满足条件的 关灯方案有多少种?
• 相离问题插空法 (屁股上绑着的凳子!)
• 把此问题当作一个排队模型,在6盏亮灯的5个
空隙中插入3盏不亮的灯共有 满足条件的关灯方案有10种.
C53
课程名称:排列组合习题课 学 科: 数学 年 级:高二 上/下册: 选修2-3第一章第2节 版 本:人教A版
排列组合智力快车
学习目标
• 1、加深对排列组合技巧的理解,会选择 合适的方法应用在题目中。
• 2、激发兴趣,领会知识来自于平时的积 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Βιβλιοθήκη 3、培养全体同学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种方法,所以
4、停车场划出一排10个停车位置,今 有6辆车需要停放.要求空车位置连在 一起,不同的停车方法有多少种?

课后习题 (2)

课后习题 (2)

Page 5
5
第二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1.为什么希望测试系统是线性系统: 一、目前对线性系统的数学处理和分析方法比较完善;二、 动态测量中的非线性校正较困难,对许多实际的测试系统而 言不可能在很大的工作范围内全部保持线性,只能在一定的 工作范围和允许误差范围内当作线性系统来处理。
Page 6
6
2.频率响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是如何获得的,为什么说 它反映了测试系统的性能? 物理意义:在不同参数下系统(或元件)传递信号的能力。 确定频率响应的方法通常有两种:①分析法 基于物理机理 的理论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系统结构组成易于确定的情况。 ②实验法 采用仪表直接量测的方法,可用于系统结构难以 确定的情况。当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频率特性随ω变换的 规律也随之确定,所以说它反映了测试系统的性能。
解:δ=3×10-4m, A=πr2=3.14×(5×10-3)2=7.85×10-5m2
工作间隙缩小∆δ=1μm时,电容变化量为
0 A 0 A 8.851012 A 8.851012 A -15 C 7 . 74 10 F 4 4 0 0 2.9910 3 10
Page 8
8
(2)T1=2s时f1 =0.5, 幅值误差 δ1=1-A(ω)=1-=0.3763 (3)T2=5s时f2 =0.2, 幅值误差 δ2=1-A(ω)=1-=0.283
Page 9
9
4.用一阶测量仪器测量100Hz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振幅的 测量误差小于5%,求仪器的时间常数τ的取值范围。若用该 仪器测50Hz的正弦信号,相应的振幅误差和相位滞后是多少? 解: 1) f=100Hz,|δ|=|1-A(ω)|< 5%=0.05 所以 11

有机化学习题课(1-3章)

有机化学习题课(1-3章)
➢环上编号的顺序是由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邻的碳原子 开始,沿小环编号,然后通过螺原子到较大的环。
➢若环上连有支链时,支链作为取代基,其所在位次即 是环上碳原子的位次号,最后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放 在“螺”之前。
16
桥环烷烃的命名:
和螺环烷烃的相似。
不同之处:
✓环上的编号是从一个桥头碳原子开始,沿最 长的桥到另一个桥头碳原子,再沿次长的桥编 回到开始的桥头碳原子,最短桥上的碳原子最 后编号。 ✓各桥的碳原子数由大到小分别用数字表示。
其中,CH3OCH3的C-O-C键角不是180°。
5
九、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P23)
(1)脂肪族 卤代烷 (2)脂肪族 羧酸
(3)杂环族,四氢吡咯 (4)脂环族,酮
(5)芳香族,醚
(6)芳香族,醛
(7)脂肪族,胺
(8)脂肪族,炔
(9)脂环族,醇
例如: 呋喃
呋喃甲醛 (糠醛)
吡啶
(参见第十七章)
24
1、烯炔的命名——特别注意两点
① 所有烯炔的名称中主链的碳数必须放在烯前。 ② 若双键和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供选择时,优先给 双键最低编号。 例如:
1-戊烯-4-炔
25
习题 3.1 命名下列化合物(P73)
(1)
(2)
2,5-二甲基-3-己烯
2,6-二甲基-4-辛烯
(3)
3-己炔 (二乙基乙炔)
(1)E>A>B>C>D
(2)F>G>E>H>D>C>B>A
(3)D>B>C>A 14
第二章 脂环烃
命名规则不清
15
螺环烷烃命名:
➢两个碳环共有的碳原子称为螺原子,以螺作为词头, 按成环的碳原子总数称为“某烷”。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秋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11.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季节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12.(呼和浩特中考)读下图“极地经纬网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其余部分表示白昼,图示时间亚洲河流普遍进入汛期(夏讯),读图完成下 列各题。
(1)该图是以 北 (填南或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 (2)图中所示节气为 夏至日 ,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23.5°N 。 (3)图中时间三个月后,A、B、C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C 。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 R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疑难解析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主要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有关。6、7、8月时,太 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较大值,昼长也达一 年中的较大值,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 中较小值,昼长也达较小值,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12、1、2月 时,反之。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1.(连云港中考)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D )
A.太阳东升西落
B.地球昼夜交替
C.连云港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
D.冬去春来,四季更替
2.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 A )
A.23.5°
B.66.5°
C.30°
D.60°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12021/9/112021/9/119/11/2021 1:32:55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12021/9/112021/9/11Sep-2111-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1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第一章习题课2追及与相遇问题学案含解析

第一章习题课2追及与相遇问题学案含解析

习题课2 追及与相遇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质.2.会分析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一、对“相遇”与“追及”的认识 1.相遇问题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追及问题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即v 1≥v 2.例1 如图1所示,甲、乙两车沿着同一条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甲车以20 m /s 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原来速度为8 m/s ,从距甲车80 m 处以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问:乙车经多少时间能追上甲车?图1答案 10 s解析 设经时间t 乙车追上甲车.在这段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分别为 x 甲=v 甲t ,x 乙=v 乙t +12at 2追上时的位移条件为x 乙=x 甲+x 0, 即20t +80=8t +2t 2 整理得:t 2-6t -40=0 解得:t 1=10 s ,t 2=-4 s(舍) 乙车经10 s 能追上甲车.二、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及临界条件 1.追及问题中的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 追赶物体A :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 0.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能追上;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没有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例2 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 =2 m /s 2 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 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 (1)客车什么时候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 (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案 (1)10 s 100 m (2)25 m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即v 2t 1=12a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 ,x =12at 21=12×2×102 m =100 m.(2)两车距离最大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即v 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5 s. Δx =v 2t 2-12at 22=10×5 m -12×2×52 m =25 m.后面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前面速度大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增加,v 1>v 2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即当v 1=v 2时,两者具有最大的距离.例3 某人离公共汽车尾部20 m ,以速度v 向汽车匀速跑过去,与此同时,汽车以1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此人的速度v 分别为下列数值时,能否追上汽车?如果能,要用多长时间?如果不能,则他与汽车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1)v =6 m /s ;(2)v 1=7 m/s. 答案 (1)不能 2 m (2)能 4 s解析 (1)当汽车速度达到6 m/s 时,所需的时间 t =v a =61s =6 s 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 t =6×6 m =36 m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2×1×62 m =18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不能追上汽车,此时两车有最小距离,最小距离Δx =x 2+20 m -x 1=2 m.(2)当汽车速度达到7 m/s 时,所需的时间 t 1=v 1a =71s =7 s在这段时间内的人的位移x 1′=v 1t 1=7×7 m =49 m 汽车的位移x 2′=12at 21=12×1×72 m =24.5 m因为x 1′>x 2′+20 m ,所以人能追上公共汽车. 设经过t ′时间人追上汽车,有v 1t ′=12at ′2+20 m解得t 1′=4 s ,t 2′=10 s(舍去)若速度大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后者追速度小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前者,v 1>v 2两者距离减小,v 1<v 2两者距离增大;能否追上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时的位移关系.若v 1=v 2时x 1≥x 2+s 0(s 0为两者初始距离)则能追上.若追不上,v 1=v 2时,两者有最小距离.1.(用图像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如图2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中,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B .在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 .在t =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D .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答案 D解析 在0~10 s 内,乙车在甲的前方,而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远离,故A 错误.在10~20 s 内,乙车在甲的前方,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两车逐渐靠近.故B 错误.根据图像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大小,可以看出,在t =10 s 时乙车的位移大于甲车的位移,t =0时刻又在同一位置出发,所以在t =10 s 时两车没有相遇,故C 错误.在5~15 s 内两车图线的“面积”相等,则通过的位移相等.故D 正确.2.(追及问题分析)一辆汽车以3 m /s 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通过.(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2)在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当v 汽>v 自时,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是多大?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x 汽=x 自,即12at 2=v 自t ,得:t =2v 自a =2×63 s =4 sv 汽=at =3×4 m /s =12 m/s.(2)开始阶段,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后来v 汽>v 自,两者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所以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当v 汽=v 自时,两者距离最大. 设经过时间t 1,汽车速度等于自行车速度,则at 1=v 自, 代入数据得t 1=2 s此时x 自′=v 自t 1=6×2 m =12 m x 汽′=12at 21=12×3×22 m =6 m最大距离Δx =x 自′-x 汽′=6 m.3.(避碰问题分析)一辆货车以8 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由于调度失误,在后面600 m 处有一辆客车以72 km/h 的速度向它靠近.客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客车要滑行2 000 m 才能停止.求: (1)客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答案 (1)0.1 m/s 2 (2)见解析解析 (1)设v 2=72 km /h =20 m/s ,由公式v 2t -v 20=2ax 得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22x=2022×2 000m /s 2=0.1 m/s 2. (2)假设不相撞,设两车达到共同速度用时为t ,则 v 2-at =v 1,t =120 s货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1=v 1t =8×120 m =960 m 客车在该时间内的位移x 2=v 1+v 22t =1 680 m位移大小关系:x 2=1 680 m>600 m +x 1=1 560 m ,故会相撞.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为单选题,3~5为多选题)1.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B .t =20 s 时,乙追上甲C .在t =20 s 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 =20 s 之后,乙比甲运动快D .由于乙在t =10 s 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 =10 s 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答案 C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开始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但是乙做匀加速运动,最终是可以追上甲的,A 项错误;t =20 s 时,速度图像中甲的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大于乙的,即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乙没有追上甲,B 项错误;在t =20 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 =20 s 之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 项正确;乙在追上甲之前,当它们速度相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大,对应的时刻为t =20 s ,D 选项错误.2.甲车以3 m /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 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出发,以4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速度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 ) A .18 m B .24 m C .22 m D .28 m答案 B解析 乙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落后甲2 s ,则开始阶段甲车在前.当乙车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两车距离增大;当乙车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时,两车距离减小,则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即:a 甲(t 乙+2 s)=a 乙t 乙,解得:t 乙=6 s ;两车距离的最大值为Δx =x 甲-x 乙=12a 甲(t 乙+2 s)2-12a 乙t 2乙=24 m ,故选B. 3.A 与B 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 、B 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 A .两质点速度相等B .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C .A 的瞬时速度是B 的2倍D .A 与B 的位移相同 答案 BCD解析 设A 的加速度为a ,B 的速度为v ,经过时间t ,A 、B 再次位于同一位置,由题意可得12at 2=v t ,t =2v a ,故此时A 的速度v ′=at =2v ,所以A 错误,C 正确;由题意知A 、B 在t 时间内位移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 t ,可知A 与B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B 、D 正确.4.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 =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 (m)随时间t (s)变化的规律:汽车为x =10t -14t 2,自行车为x =6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运动B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做什么运动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 m 答案 ACD解析 汽车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 =10t -14t 2,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的位移时间关系为x =6t ,可知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 正确,B 错误;开始阶段汽车的初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所以在较小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大于自行车的位移,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选项C 正确;根据10t -14t 2=6t 得t =16 s ,此时距路标的距离s =96 m ,选项D 正确.5.一辆汽车正在以v =2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 =33 m 处有一只狗,如图2甲所示,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t =0),司机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A .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 .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C .若狗正以v ′=4 m/s 的速度与汽车同向奔跑,则不能摆脱被撞的噩运D .汽车从司机发现狗至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48.4 m 答案 BC解析 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A 错误;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204 m /s 2=-5 m/s 2,B 正确;当汽车由v =20 m /s 减速到v 1=4 m/s 时,所需时间为t =Δv a =4-20-5 s =3.2 s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t 1,从司机看到狗到汽车速度减为v 1=4 m/s时间内,汽车所通过的位移为x 1=v t 1+v 21-v 22a =(20×0.5+42-202-2×5) m =48.4 m ,而狗通过的位移为x 2=v ′(t 1+t )=4×(0.5+3.2)m =14.8 m ,x 1>x 2+x 0=47.8 m ,所以狗将被撞,C 正确;汽车从司机看见狗至停止运动的时间段内前进的距离为x 3=⎣⎡⎦⎤(0.5+4.5)×20×12 m =50 m ,D 错误.二、非选择题6.慢车以0.1 m /s 2的加速度从车站启动开出,同时在距车站2 km 处,在与慢车平行的另一轨道上,有一辆以72 km/h 的速度迎面开来的快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便到站停下,问: (1)两车何时错车? (2)错车点离车站多远? 答案 (1)100 s (2)500 m解析 (1)a 1=0.1 m /s 2,v =72 km/h =20 m/s ,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v 22x =4004 000 m /s 2=0.1 m/s 2,设经过t 时间开始错车,则有:12a 1t 2+v t -12a 2t 2=x ,代入数据解得t =100 s.(2)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x ′=12a 1t 2=12×0.1×1002 m =500 m.7.已知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1=10 m /s ,B 车在后,速度v 2=30 m/s ,B 车在距A 车x 0=7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x =180 m 才能停下来.求: (1)B 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2)B 车刹车时A 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3)若相撞,求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多少时间?若不相撞,求两车的最小距离. 答案 (1)2.5 m/s 2 (2)两车会相撞 (3)6 s解析 (1)设B 车加速度大小为a B ,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v 22=2a B x 解得:a B =2.5 m/s 2(2)B 车在开始刹车后t 时刻的速度为v B =v 2-a B t B 车的位移x B =v 2t -12a B t 2A 车的位移x A =v 1t设t 时刻两车速度相等,v B =v 1 解得:t =8 s将t =8 s 代入公式得x B =160 m ,x A =80 m 因x B > x A +x 0=155 m故两车会相撞.(3)设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所用时间为t ′,则满足x B =x A +x 0 代入数据解得:t 1′=6 s ,t 2′=10 s(不符合题意) 故B 车从开始刹车到两车相撞用时6 s.8.公交车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很重要的工具,它具有方便、节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李老师在上班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 /s ,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 ,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 .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 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 .而李老师因年龄、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 /s ,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 m/s 2.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李老师是能赶上这班车,还是等下一班车.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公交车的加速度为:a 1=0-v 212x 1=0-15250m /s 2=-4.5 m/s 2,所以其加速度大小为4.5 m/s 2(2)公交车从与李老师相遇到开始刹车用时为:t 1=x -x 1v 1=50-2515 s =53 s ,公交车刹车过程中用时为:t 2=0-v 1a 1=-15-4.5s =103 s ,李老师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为:t 3=v 3-v 2a 2=6-12.5 s =2 s ,李老师加速过程中位移为:x 2=v 2+v 32t 3=1+62×2 m =7 m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用时为:t 4=x -x 2v 3=436s显然,t 3+t 4<t 1+t 2+10 s ,可以在公交车还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经济学第一章习题集并课后习题 - 附参考答案

经济学第一章习题集并课后习题 - 附参考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1、(1)P=3,Q=4; (2)|Ed|=3/2; (3)征税12、(1)X需求曲线为X=500/Px; (2)X=20, Y=50第一部分:需求和供给单选题0、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何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A.效率最大B.无效率C.有效率,但效率最低D.不一定1、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A.产品价格B.消费者收入C.广告费用D.产品成本2、当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值时,则这种产品应为( )A.低档货B.高档货C.正常货D.都有可能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在企业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当生产甲产品12000单位时,可生产乙产品9000单位;当甲产品产量提高到14000单位时,乙产品的产量最大可达6000单位。

则乙产品转换为甲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 )A.0.15B.6.67C.1.5D.0.6674、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产品价格B.产品成本C.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5、下列产品中,( )的收入弹性最大。

A.大米B.棉布C.高级工艺品D.食盐6、当某种商品处于( )时,不管价格上升还是下降,其销售收入均保持不变。

A.弹性需求B.单元弹性需求C.非弹性需求D.价格弹性大于17、下面哪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C.消费者收入的减少D.生产成本的上升8、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A.鸡蛋价格的增加B.良好的气候条件C.牛奶价格的下降D.收入的增加10、若需求曲线为一直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的总收益()A. 不断增加B. 在开始时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C. 不断减少D. 在开始时趋于减少,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增加11、收入和偏好是()A. 影响供给的因素B. 影响需求的因素C. 在经济分析中可以忽略D. 上述都不准确12、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是()A. 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B. 其它商品价格变化时C. 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D. 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13、当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求平衡时,价格上涨( )A.能刺激生产,不能抑制需求B.不能刺激生产,能抑制需求C.能刺激生产,能抑制需求D.不能刺激生产,不能抑制需求14、提价1倍后,对需求量不会有很大影响的商品是( )A.彩电B.自行车C.食盐D.高级服装15、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不保持...为常数的因素是()A. 个人收入B. 其余商品的价格C.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D. 个人偏好16、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A.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增加B.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减少C.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D. 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保持不变17、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18、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A.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19、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20、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 )A. 互补商品价格涨价B. 消费者收入水平增加C.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上升D. 替代商品价格上涨21、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并对某种竞争性商品实现最高限价,则会有( )A. 供大于求B. 排队购买该商品C. 厂商增加D. 市场垄断补21、高于均衡价格的现象说明()A、市场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B、市场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C、市场处于一种既不是供大于求,又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D、市场处于一种出清的状态22、某商品的价格从5美元下降到4美元,需求量增加了100单位,需求为()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不能确定; D. 单位弹性;23、收入的增加会导致( )。

习题课

习题课

第一章第二章习题课中国石油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ept.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重点热力系统的选取,对工质状态的描述,状态与状态参数的关系,状态参数(p,T,V/v,U,H,S),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可逆过程。

注意1.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传递也无物质交换2.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状态参数的数学特性:1212d x x x -=⎰表明:状态的路径积分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0d =⎰x 表明:状态参数的循环积分为零3. 正向循环热效率:12101q q q w t -==η4. 制冷循环:制冷系数:21202q q q w q -==ε5. 热泵循环:热泵系数(供热系数):21101q q q w q -=='ε注意:(1) 以上三式,适用于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2) 式中q 1、q 2、w 0取绝对值。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重点热力学能U、焓H(U+pV)、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具体问题闭口系统能量方程W U Q +∆=适用于mkg 质量工质w u q +∆=适用于单位质量工质注意:该方程适用于闭口系统、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W U Q δd δ+=w u q δd δ+=微元过程可逆过程有δd δd w p v q T s==vp u s T v p u q d d d d d δ+=+=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过程第一定律表达式⎰⎰=w q δδ结论: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出来对于理想气体:Tc u vd d =理想气体可逆过程:vp T c s T v p T c q v v d d d d d δ+=+=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质量守恒原理:进入控制体的质量一离开控制体的质量=控制体中质量的增量能量守恒原理:进入控制体的能量一控制体输出的能量=控制体中储存能的增量icv W m gz c h m gz c h E Q δδ)21(δ)21(d δ1121122222+++-+++=注意:本方程适用于任何工质,稳态稳流、不稳定流动的一切过程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i w z g c h q δd d 21d δ2+++=适用于任何工质,稳定流动热力过程引入技术功:it w z g c w δd d 21δ2++=t t w h q w h q δd δ+=+∆=上式变为:可逆过程:p v w t d δ-=p v h s T p v h q d d d d d 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pv T c s T p v T c q p p d d d d d δ-=-=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功和技术功在p-V图上的表示思考题1、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高中数学第一章数列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2课时数列求和习题课数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数列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2课时数列求和习题课数学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1311--1331n-3nn+1 =12-2×1 3n-3nn+1, 所以 Sn=34-4×13n-1-2×n3n=34-24n×+33n .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规范解答
数列求和
(本题满分 12 分)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3n2+8n, {bn}是等差数列,且 an=bn+bn+1.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令 cn=((abn+n+12))n+n1,求数列{cn}的前 n 项和 Tn.
12/9/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解】 (1)设{an}的公比为 q, 由题意知:a1(1+q)=6,a21q=a1q2. 又 an>0,解得:a1=2,q=2, 所以 an=2n.
12/9/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2)由题意知:S2n+1=(2n+1)(2 b1+b2n+1)=(2n+1)·bn+1, 又 S2n+1=bnbn+1,bn+1≠0, 所以 bn=2n+1. 令 cn=bann,则 cn=2n2+n 1, 因此 Tn=c1+c2+…+cn=32+252+273+…+22nn--11+2n2+n 1, 又12Tn=232+253+274+…+2n2-n 1+22nn++11,
12/9/2021
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错位相减法求和 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a1+a2=6, a1a2=a3.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bn}为各项非零的等差数列,其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S2n+1= bnbn+1,求数列bann的前 n 项和 Tn.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解】 (1)等比数列{bn}的公比 q=bb32=93=3, 所以 b1=bq2=1,b4=b3q=27.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 因为 a1=b1=1,a14=b4=27, 所以 1+13d=27,即 d=2. 所以 an=2n-1(n=1,2,3,…).

第一章习题课(第二次)

第一章习题课(第二次)
00B
则电子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mx evy B eBy my eE evx B eE eBx ②-③-④ mz 0
由② m dvx dt
eB dy , ,即 dt
vx v
dvx
eB
y
m dy
0
代入③整理可得
vx
eB m
y
V

y e2 B2 y e E BV ⑥
m2
m
对于齐次方程 y e2 B 2 y 0 的通解 m2
2
d 2
a
cos2
3
2
2
1 a
2cos
2
1 2
3sin 2
2
cos
2
5 2

F
mh2u 2
d 2u d 2
u
mh 2
a3
1 cos2
2c
os2
1 2
3sin 2
2
c
os2
5 2
1 cos2
3mh 2
cos
2
3 2
1
tan 2
2
a3
3mh 2
cos 2
7 2
a3
3mh2 3ma 4h 2
把⑧⑨代入① N mg cos m v2
mg cos m 2ga1 cos2 2mg cos
4a cos
1.36 检验下列的力是否是保守力。如是,则求出其势能。
a Fx 6abz3 y 20bx3 y2 , Fy 6abxz3 10bx4 y , Fz 18abxyz2
b F iFx x jFy y kFz z
•O
•a
v •A
v • m
所以

电路理论基础课后习题解析 第一章

电路理论基础课后习题解析 第一章
4mV
电路理论基础
ux
ix uo 20KW 60KW i3
io
50KW 10KW
30KW uo
解 由题可知
u1=4mV
u1= u2=4mV
i1= i2=0,电压ux为 u2 4 10 3 3 3 ux (10 50) 60 10 24 10 3 10 10 10
a 6A I0 2W 1/4I0 I1 8W U 0
电路理论基础
解 对图中节点a利用 KCL可得 1 6 I 0 I 0 I1 0 4
对8W 、2W电阻由欧姆定律可得, I1 U 0 / 8 CCCS I0 U0 / 2 将I1、I2代入上述方程中解得: U0 8 V I0 4 A
电路理论基础
第一章 习 题 课
1、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
电路理论基础
例1-1 某二端元件两端电压的数值为10V,若 已知电流由元件的 b 端指向 a 端,元件获得能量。 试标出电压的实际方向,写出电压表达式。
a
i U=10V
b
思考
a i i
U=-10V
b U= ? b
若电压电流都取相反 擦靠方向,则 ?
例1-11 图示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试求输出电 压U0。 I 5W 2 解 U A 1V
5W A I 5W 3
I1 B 5W I4 5W C I5 ∞
电路理论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U C 3VUA I1 0.2A Uo 5 1V 3V UC U A I2 0.4A 5 I 3 I 2 I1 0.4 0.2 0.2A U AB I 3 5 1V U BC 3 I4 0.6A U BC U AB U AC 3V 5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二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场线、等势面和运动轨迹的综合[精典示例][例1] 如图1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条电场线,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R、Q是这条轨迹上的三点,由此可知()图1A.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速度大小大于在Q点时的速度大小B.带电粒子在P点时的电势能比在Q点时的电势能大C.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比在Q点时的小,比在P点时的大D.带电粒子在R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在Q点时的加速度大小解析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与速度、合外力的关系可知,带电粒子在R处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沿电场线向右。

假设粒子从Q向P运动,则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速度增大;假设粒子从P向Q运动,则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速度减小,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由于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只有动能与电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则带电粒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故C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E=ma,又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得出Q、R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E R>E Q,则带电粒子在R、Q两点处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a R>a Q,故D项错误。

答案 A(1)已知等势面的形状分布,根据电场线和等势面相互垂直可以绘制电场线。

(2)由电场线和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比较不同点的场强大小,电场线或等势面密集处,场强较大。

(3)根据电荷的运动轨迹可以判断电荷受力方向和做功的正负,从而判断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注意电场力与电场线相切,且指向运动轨迹的凹侧。

[针对训练1] 如图2,P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

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

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a c,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v c,则()图2A.a a>a b>a c,v a>v c>v bB.a a>a b>a c,v b>v c>v aC.a b>a c>a a,v b>v c>v aD.a b>a c>a a,v a>v c>v b解析由库仑定律F=kq1q2r2可知,粒子在a、b、c三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为F b>F c>F a,由a=Fm,可知a b>a c>a a。

根据粒子的轨迹可知,粒子Q与场源电荷P的电性相同,二者之间存在斥力,由c→b→a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且W ba>|W cb|,结合动能定理可知,v a>v c>v b,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电场中φ-x图像的应用[精典示例][例2] (多选)(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中)某静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与x轴重合,其电势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

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负点电荷,该负点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在-x0~x0区间内()图3A.该静电场是匀强电场B.该静电场是非匀强电场C.负点电荷将沿x轴正方向运动,加速度不变D.负点电荷将沿x轴负方向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解析由题中图像知,电势φ沿x轴正向均匀升高,沿x轴负向均匀降低,故电知,E 场线方向向左,沿x轴负向,且为匀强电场,A正确,B错误;由a=Eqm不变,a一定不变,D错误;负点电荷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即沿x轴正向,故C正确。

答案AC解答图像类问题的关键解答图像类问题时,往往要从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上突破,在φ-x图像中,图线斜率表示电场强度E,同时图线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针对训练2] (多选)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q2,其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4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4A.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B.x1处的电场强度为零C.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势能减小D.负电荷从x1移到x2,受到的电场力增大解析由x1处电势为零可知,两点电荷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A正确;在φ-x 图像中,图像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则x1处的电场强度不为零,B错误;且有x1到x2电场强度逐渐减小,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逐渐减小,D错误;由E p=qφ可知,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的电势能低,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势能减小,C正确。

答案AC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电势能的综合[精典示例][例3] 如图5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光滑绝缘直杆AC与半径为R的圆周交于B、C两点,在圆心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B点为AC的中点,C点位于圆周的最低点。

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套在杆上的带负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杆下滑。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点距过C点的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3R,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gR。

求:图5(1)小球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2)若以C点作为参考点(零电势点),试确定A点的电势。

解析(1)因为B、C两点电势相等,故小球从B到C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

由几何关系可得BC的竖直高度h BC=32R根据动能定理有mg·32R=12mv2C-12mv2B解得v C=7gR。

(2)小球从A到C,重力做正功,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由动能定理有mg·3R+W电=12mv 2C,又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W电=E p A-E p C=-qφA-(-qφC)。

又因为φC=0,可得φA=-mgR 2q。

答案(1)7gR(2)-mgR 2q静电力做功的四种求法[、b 间的距离与b、c间的距离相等。

在O点处有固定点电荷。

已知b点电势高于c 点电势。

若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先从c点运动到b点,再从b点运动到a点,则()图6A.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相等B.前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于后一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C.前一过程中,粒子电势能不断减小D.后一过程中,粒子动能不断减小解析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表明O点处的点电荷带正电,场强方向沿abc方向。

带负电的粒子从c向a运动,电场力做正功,由于ab=bc,且越靠近点电荷,场强E越大,所以由U=Ed可知U ab>U bc,再根据电场力做功W=qU可知W cb<W ba,A、B错误;电场力做正功,粒子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C正确,D错误。

答案 C1.(电场线、等势线和运动轨迹)(多选)如图7所示,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图7A.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B.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D.粒子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解析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故选项A正确,B错误;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同一粒子受到的电场力越大,故选项C错误;粒子从M点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选项D正确。

答案AD2.(φ-x图像的理解)(多选)某静电场沿x方向的电势分布如图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在O~x1之间不存在沿x正方向的电场B.在O~x1之间存在着沿x正方向的匀强电场C.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正方向的匀强电场D.在x1~x2之间存在着沿x正方向的非匀强电场解析由E=U ABd和U AB=φA-φB可知E=φA-φBd,所以φ-x图像中图线的斜率或切线斜率表示该位置的电场强度E,故选项A、C正确。

答案AC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电势能的综合)如图9所示,匀强电场的场强E=30 000 V/m,A、B两点相距0.2 m,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的夹角是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U=1 500 VB.若取A点的电势φA=0,则B点的电势φB=-3 000 VC.电荷量q=+2×10-4 C的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势能增加0.6 JD.电荷量q=-2×10-4 C的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0.6 J解析U AB=Ed AB cos 60°=3 000 V,A错误;由U AB=φA-φB得φB=φA-U AB=-3 000 V,B正确;电荷量q=2×10-4 C的电荷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W =qEd AB cos α=0.6 J,故电势能减少0.6 J,C错误;q=-2×10-4C的电荷从A 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D错误。

答案 B4.(能量守恒的应用)(2019·上海崇明区高二期末)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油滴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沿虚线所示的运动轨迹从a运动到b。

若此带电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为E1,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为E2,则E1、E2的变化情况是()图10A.E1增加,E2增加B.E1增加,E2减小C.E1不变,E2减小D.E1不变,E2不变解析根据轨迹可知,粒子带负电,受到向上的电场力大于重力,合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电势能和重力势能之和E2减少,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所以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E1增加,B正确。

答案 B基础过关1.(多选)某静电场中的电场线如图1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其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由M运动到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A.粒子必定带正电B.由于M点没有电场线,粒子在M点不受静电力的作用C.粒子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它在N点的加速度D.粒子在M点的动能小于在N点的动能解析根据粒子运动轨迹弯曲的情况,可以确定粒子受静电力的方向沿电场线方向,故此粒子带正电,选项A正确;电场线是人为画出的,没有电场线的地方,不一定没有电场,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粒子受到的静电力就越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也越大,故此粒子在N点的加速度大,选项B错误,C正确;粒子从M点运动到N点,静电力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得此粒子在N点的动能大,故选项D正确。

答案ACD2.(多选)若在某电场中将5.0×10-8C的电荷由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功6.0×10-3 J,则()A.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1.2×105 VB.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3.0×10-10 VC.若在A、B两点间移动2.5×10-8 C的电荷,则静电力做功3.0×10-3 JD.若在A、B两点间移动1.0×10-7 C的电荷,则静电力做功3.0×10-17 J解析由公式W=qU可得,电势差U=W1q1=6.0×10-35.0×10-8V=1.2×105 V,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移动2.5×10-8C的电荷,静电力做功W2=q2U=2.5×10-8×1.2×105 J=3.0×10-3 J,选项C正确;若移动1.0×10-7 C的电荷,静电力做功W3=q3U=1.0×10-7×1.2×105 J=1.2×10-2 J,选项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