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总论10.2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ຫໍສະໝຸດ Baidu学不但重视传统的腧穴,而且还有一些在十
四经穴以外具有自身特点的穴位,如呈面状穴、 线状穴的天河水、三关、六腑、五经穴、板门等。
在现代推拿学的临床治疗中,在治疗不同系统疾 病时应用的理论有一种多元现象。 如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时,采用中医脏腑学说、 经络学说等理论 治疗儿科疾病时,则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 推拿复式操作法等独特的理论为指导 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则应用现代解剖学、生 理学、病理学等理论
推拿广泛地被应用于防病养生。 自我推拿,又称
之谓导引,得到充分的发展。《千金方》中详细 介绍“老子按摩法”是自我推拿、锻炼的方法。 膏摩盛行。《千金方》、《外台秘要》收集大量 膏摩方,膏剂种类很多,有莽草膏、丹参膏、乌 头膏、野葛膏、苍梧道士陈元膏、木防己膏等, 可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应用。
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流比较活跃。 医史界一般认为,我国推拿在唐代开始传到日本, 同时,国外的推拿方法也流入我国。如《千金要 方》中所介绍的“婆罗门按摩法”,“婆罗门” 即是古印度,说明与我国同样具有古代文明的印 度,很早就与我国有推拿学术交流活动。
推拿临床工作人员的功法锻炼有动功和静功之分。 而训练病人的功能训练,则是参照推拿专业人员 功法锻炼的方法结合不同疾病的病理和症状,指 导病人进行锻炼的。
2、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 论内涵 中医推拿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虽不同于药物,但 其基本理论也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如阴阳 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但由于推拿学的临床治疗特点表现为手法在人体 体表上操作以及运动人体肢体的治疗方式,在基 础理论应用方面,尤以经络腧穴为重。经络学为 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特别与经络学中的“皮 部”和“经筋”密切相关。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
手法治疗是指操作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
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的体表作规范化动作, 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推拿功法训练是根据推拿临床医疗的需要,由 推拿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法训练,以巩固、 延伸临床的治疗效果。
第一章
推拿学发展源流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推拿起源,可能 萌于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 1、原始社会,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很可 能吃了生、冷、硬的食物,引起腹部疼痛,在没有 药物与针灸治疗的情况下,只能用双手在患处按压、 抚摸,这些简单的动作,能解决一些不舒服的症状。 或在挣斗跳跃等活动中,难免遭受四肢撞伤或软组 织的损伤,这会引起他人的同情,在受伤人的身上 进行抚摸,以期减轻他的痛苦。 这种按压和抚摸,就是原始推拿的最早起源。经 过多次反复实践,人们摸索并积累了更多的手法,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古老的按摩疗法。 据《史书》记载,黄帝时代的名医俞跗,已将 “案扤”这一古代推拿术应用于临床。
如在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 原山东中医学院和山东工业学院合作,研制成功 推拿手法测定仪。为推拿手法操作技术提供了较 为成熟的训练方法和评判标准。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运用电-机械测量法及三维平 行光测量技术对腰椎标本斜扳时的三维运动进行 研究,证实腰椎斜扳手法可使侧卧侧对侧的神经 管扩大,从而改善受压神经根的内环境。
6、隋唐时期,推拿已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 如隋代所设置的全国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 署,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的太医署所设置的 四个医学部门中就有按摩科,其按摩博士在按摩 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授按摩生“导引之法以 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
隋唐时期推拿学术发展特点 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不仅适用于 软组织损伤,而且对骨折、脱位也应用推拿手法 整复。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我国 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第一次系统地将手法运 用到骨伤科治疗之中,提出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 大手法“揣摸、拔伸、撙捺、捺正”,对骨伤科 推拿手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推拿疗法渗透到内、外、儿诸科。按摩治疗小儿 “腹胀满”、“不能哺乳”、“夜啼”等病。
推
拿
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付国兵
概
论
推拿又称按摩,古代有按跷、跷摩、乔摩、案 扤等诸多名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 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出现 而诞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祛除疾病和养生保 健的方法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 了重要贡献。
推拿的名称
推拿是用“手”作为治疗工具的,其名称的由来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汉代以前有关推拿的名称众多,如按跷、跷摩、 乔摩、案扤等等 汉以后至明初,这一时期基本统一称为按摩 明代由于南方小儿推拿的兴起,按摩的名称逐渐 被推拿所代替 目前,北方较多称按摩,南方较多称推拿。
较大的进展(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等) 从80年代到90年代,推拿治疗范围继续拓展,颈 椎间盘突出症、颈性眩晕、腰椎滑脱、糖尿病、 早泄等疑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推拿在实验研究领域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展了推拿的生理作用及 治疗机理的初步研究。 80年代以来,推拿学科在与各基础学科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的情况下,取得比较快的发展。具体表 现为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从人体实验扩展 到动物实验,从临床疗效观察,发展到手法、功 法的作用机理研究;研究的层次逐渐深入,从临 床指标观察,深入到神经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领 域的研究。
7、宋、金、元时期,政府的医疗机构中虽未设按摩 科,单仍设按摩博士职位。由于此期的按摩疗法 较多用于骨伤科和小儿病证的治疗,这就孕育了 后世推拿学中正骨推拿与小儿推拿的分科分化。 这一时期推拿还用于妇科催产,宋代杨子建著有 《十产论》,介绍用手法矫正异常胎位引起的难 产,宋医庞安时用按摩催产“十愈八九”,创手 法助产之先河。
10、民国时期,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 、发展于民间。 由于当时的卫生政策不重视中医,尤不重视操作 型的医疗技术,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 民间存在和发展。 这种发展的方式,其缺陷是受一地之限,缺少交 流;但其优势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植根于民间 ,易按照该地域流行病的特点和民间要求,发展 为各具特色的推拿学数流派,如鲁东湘西的儿科 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 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
2、殷商时期,原始巫医盛行。在出土的殷商甲骨 文卜辞中,就有女巫婢为人按摩治病的记录。
3、春秋战国时期,昔日的巫医流入民间,逐 渐变成操有实际医疗技术的医者。这一社会变 革促进了包括推拿术在内的古代医学的发展。 《周礼疏案》一书中说:“扁鹊治虢太子暴疾 尸厥之病,使子明饮汤,子仪脉神,子术按 摩” ,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运用 推拿等方法成功地抢救了尸厥病人一事。
第二章 推拿学的特点
推拿学特点
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 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学的理
论内涵 适应范围的宽泛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学的临床 特点
1 、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学的基本特征 以操作者的手,或者借用一定的器皿以达到手的 功能的延伸,或者适当运用操作者肢体的其他部 分,在受治者的肢体体表上作规范性的动作,来 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这些作用于受治者肢体体表上的规范性动作,称 为手法。其具体的操作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用手 指、手掌、腕部、肘部以及肢体其他部分如头顶、 脚踩等,甚至运用桑枝棒,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 操作,通过功力作用于特定部位或经络腧穴而产 生作用。
4、秦、汉、三国时期:我国的医学著作较完整 地记载了推拿防治疾病的方法。 诞生了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部按摩专著—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可惜此书已佚。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 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著。该书中 有不少有关推拿的记载,概括了推拿具有的行气、 活血、舒筋、通络、镇静、止痛、退热等作用。
自从人类认识和应用推拿以来,人们一直在为推 拿的发展作着不懈的努力。在不断创立新的推拿 手法、拓展推拿医疗范围和适宜病种、探索推拿 作用原理、进行推拿规模化教学、促进与国际的 交流等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绩。 推拿治疗病种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伤、五 官科等多个学科领域,推拿手法已发展到不下300 种。在推拿得到发展的同时,推拿流派也逐渐形 成,各流派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促进推拿学术的 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圣济总录》中介绍用中指熨目法和掌心熨目法
治疗目昏暗和目暗,开眼科推拿之先河。 金代创立“攻邪论”的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一 书中,认为按摩也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对推拿的治疗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
8、明代是中国推拿史上的第二个盛世。太医院设 十三医科进行医学教育。推拿成为医术十三科之 一。推拿在当时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 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在临床研究方面推拿治疗范围不断拓展
20世纪50年代《中医推拿学》所列病症70余种 50年代末60年代初,应用推拿治疗食道癌、胆道
蛔虫病、小儿腹泻、乳腺炎等病 70年代初,根据推拿止痛的作用,开展了推拿麻 醉(甲状腺手术、剖腹产、胃大部切除等10余种 手术)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推拿治疗内儿科疾病有了
11、新中国成立后,推拿的临床、教学、科研、推 拿著作的出版和推拿队伍的建设,都出现了空前 的繁荣景象。 1956年,中国上海开办了第一届推拿训练班; 1958年又成立了上海推拿门诊部;同年,又开设 了推拿专科学校。 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首先成立针灸推拿骨伤系, 后又专设推拿系;嗣后,北京、安徽、南京、福 建、浙江、山东等地的中医学院相继设立了推拿 专业。 1987年,全国推拿学会成立。 进入90年代,全国多数中医院校的推拿专业发展 到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这里还包括多个相关联的概念的内涵要素: 手法操作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以防病治病为目 的 手法是操作在受治者的肢体体表上,是一种无创 伤性的自然疗法
功法训练对推拿专业人员来说,有两重意义。
一是推拿专业人员本人必须进行功法训练,以助
于掌握手法的技巧性;也有利于增加体质与长时 间的手法操作和实行具有一定力量的手法动作。 二是指导病人功能锻炼,以巩固和延伸临床治疗 效果。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倡“膏摩”
疗法。并积极主张采用导引、吐纳、膏摩的方法 进行养生保健。在《金匮要略》中,有关于应用 体外心脏按摩抢救“救自缢死”记载。 华佗不仅发明了“五禽戏”,同时积极倡导推拿。 并发明膏摩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康复,如华佗 虎骨膏。
5、魏、晋、南北朝时期,推拿术已普遍应用于急 救,推拿养生保健、膏摩疗法十分盛行。 晋代名医葛洪著有《肘后救卒方》,开创了推拿 急救的先河。该书中介绍用推拿方法治疗“卒心 痛”,“爪人中治疗卒死”、“抓脐上三 寸”“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治疗卒腹痛 等。 陶弘景是自我按摩、养生保健的积极倡导者,其 著有《养生延命录· 导引按摩》介绍自我按摩方法 有琢齿、熨眼、按目四眦、引发、引耳、摩面、 干浴、梳头、搓头顶、伸臂股等等。
清代小儿推拿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
批著名的小儿推拿医师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小儿 推拿专著,如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 清代推拿医师在运用推拿治疗伤科疾病方面,取 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如《医宗金鉴》一书,将 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伤科推拿这一推拿分支,此期已基本形成。 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推拿图解》,其内容易学、 易懂、易掌握,对推拿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按摩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初步积累了丰富的临
床经验和理论知识。1601年,中国第一部小儿推 拿专著——《小儿按摩经》问世。 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介绍“刮痧法”、“手 法助产”、“手法定穴”以及按捺耳窍治疗耳鸣、 耳聋等方法。
9、清代,沿袭明代的医学体制。在这一时期推拿 出现两大特点: 一是推拿与正骨融合形成“正骨八法”,其代表 著作为《医宗金鉴》; 二是小儿推拿盛行,由当时的南方向全国各地推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