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它的运用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词语,避免翻译文句时望文生义。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醉翁亭记》)——(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像张开的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例子中“翼”放在动词“蔽”的前面作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例如: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

例子中的宾语是表示人的名词,“隶”用以修饰动词“使”,表示对待或处置对象的方式。 3. 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畚箕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例子中“畚箕”表示的是“运”的工具,应翻译成“用畚箕”。

4.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例子中“廷”表示动词“见”所涉及的处所。

5. 表示情势或道理。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例如: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后序》)——我按道理应该自杀。

例子中“分”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或“按照什么道理或规定”而

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每一。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曾减少吧? 2. 表示渐进。例如:

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趋向。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在”“到”或“往”“向”等来理解。

1. 表示方位。例如: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就日何时离人近的问题在争论。 2. 表示趋向。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泉水。

例子中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上、向下。【强化训练】

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1. 北收要害之郡。

2.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 蜂房水涡。

5. 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6.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7. 有大石侧立千尺。

8.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9. 日削月割。

10.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