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必读(免费)
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资料
![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f18c6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6.png)
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科。
作为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复习教育学知识是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复习资料,涵盖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帮助您高效备考。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理论教育学和实证教育学两个层面。
理论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而实证教育学则关注教育现象的实证研究。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哲学教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和实证教育学三个阶段。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学的各种理论体系,教育学不断发展壮大。
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等。
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与价值,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与体系,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分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定量研究方法则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
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应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现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流派1. 行为主义教育学行为主义教育学强调通过刺激与反应的方式塑造学习者的行为。
它关注学习的外部表现和可观察到的行为,主张采用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
2. 认知主义教育学认知主义教育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的认知过程。
它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结构,主张通过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来促进学习。
3. 社会交往主义教育学社会交往主义教育学强调学习是社会交往的过程,人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讲义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c44973f3968011ca3009186.png)
释解词名、二
。念概的要重最期年青是�来未� 、11 。值价的�时延�有具且而�值价的�时即�有具仅不�响影的展发体个对育教校学 、01 。能功殊特的展发体个�速 加�有具它�范规�性会社�出作面方与向方的展发体个对�求要本基的体个对会社按育教校学 、9 。论定决熟成的展发心身体个了出提�尔塞格� 、8 。 �性能可�了供提展发心身体个为� �提前�的展发心身的人是质素传遗 、7 。响影的�动活践实人个�和境环、熟成、传遗到受要主平水展发心身体个 、6 。 �性序顺�的展发心身体个了明说�究研的论识认生发关有杰亚皮 、5 。 �论用作互相素因多�是点观的义主物唯证辩�上题问力动的展发心身体个在 、4 。点观的�生华�是这� ”人的型类种 各等偷小到袖领从成养培们他把意任以可我�何如况状的先祖们他管不�童儿的康健打一我给“ 、3 。 �生华�的国美和�克洛�的国英、 �子 荀�的国中有物人表代名著的论铄外。 �尔塞格�的国美、 �子孟�的国中有物人表代名著的论发内 、2 。论用作互相素因多中动活体个在和�论铄外� 、 �论发内�有要主�上题问力动的展发心身的人在 、1
。 �年 8991�于布颁》划计动行兴振育教纪世 12 向面《 � �年 3991� 于布 颁 》要纲展发与革改育教国中《 � �年 5891� 于布颁 》定决的革改制体育教于关央中共中《 、42 。分部个四论理管校学和论育德、 �论学教� 、论总为分学育教夫洛凯、32 。 ”学中做“张主�点观等”组改或造 改的验经即育教“ 、 ”长生即育教“ 、 ”活生即育教“出提他�品作的�威杜�是》育教与义主主民《 、22 。务任要首的育教是�育教德道�调强�法方 、 �统系� 、想联、了明�段阶式形个四的育教出提他。上础基�学理伦�在立建论理的值价育教把�上 础基的�学理心�在立建论理学教把他�生诞的学育教学科着志标� 》学育教通普《 �的特巴尔赫、12 。育教�士绅�张主他。 �说板白�出提克洛、02 。量力赋天切一的童儿展发地 �谐和� 、地面全则法的 �然自� 照按于在的目的育教为认齐洛泰斯裴 、91 。 � 》儿弥爱《 �是品作的育教义主然自扬宣梭卢、81 。 ”人个一每给教识知切一把“张主�性然自的育教调强�斯纽美夸� 、71 。 � 》学治政《 �是作表代其�育教段阶分行进童儿对律规的展发理心童儿照按张主早最他� �的 目高最�的育教是就�德美求追是就性理求追为认德多士里亚。 � 》国想理《 �是作表代其� �育教�过 通是的要重常非� ”界世念理“向走”界世实现“从要类人为认图拉柏。 �术婆产�张主底拉格苏�61 。点观等 ” �达弗而开� �抑弗而道“ 、 ”也喻�教之子君“ 、 ” �先为学教� �民君国建“ 、 ” �学由必其� �俗成民化“ 出提�验经和论理育教的家儒了结总它� � 》记学《 �是著专的学教育教述论早最上史想思育教界世�51 。来而此由词一�发启� ” 。词其达谓�发�意其开谓�启。貌 之能未而言欲口�者悱。意之得未而通求心�者愤“ �曰注熹朱。 ”发不悱不�启不愤不“ �说子孔�41 。 �教施材因�和学教发启视重� ”类无教有“和”远相习 �近相性“张主他。中� 》语论《 �在现体中集想思育教的他�家育教的大伟最代古国中是�子孔� �31 。学科的律规育教索探�象对究研为�题问育教� 、象现育教以门一是学育教�21 。 �人军�的级阶治统于忠养培是的目的育教达巴斯代古。 �展 发谐和的心身�重注� �人商�和�家治政�的能才种多和养修化文有养培是的目的育教典雅代古�11 。除废被度制举科�年�5091� �01 。 � 》子孟《 、 》语论《 、 》庸中《 、 》学大《 �括包》书四《 �中其。 》经五《 、 》书四《为 定被典经家儒�学国为成学理朱程�后以代宋。 �数、书、御、射、乐、礼� �成组程课门六由艺六�9 。 �伦人明�于在旨宗其�学之�序庠�为称校学的早最国中�8 。征表型典的育教�化度制�是立建的它� �制学�称简度制育教校学�7 。程过的�化度制�到再化式形到化式形非从了过经育教�看式形从�6 。务服展发与及普的�化文学科�为�务服�产生质物会社�为育 教校学求要会社�后以代近�位地心中占能功的务服�治政�级阶治统会社为育教校学中会社代古�5 。育教�校学非�和育教校学的 �化门专� �态形种两了有就育教�后以此自�志标的态形立独对相己自成形育教是现出的�校学� �4 。 �往交�于源起动活育教的类人�上际实。点观的�动劳� 于源起育教持坚则界育教联苏� �说源起仿模�和�说源起物生�有要主方西在�源起的育教于关�3 。件条会社的要 重一另的生产育教是则成形的�言语� �件条的性础基具最的育教产生是�行进的�动劳产生类人� �2 。关有养培的�童儿�与都�词一”育教“的言语同不�看上学源词从�1
教育硕士课程中老师推荐的书籍整理
![教育硕士课程中老师推荐的书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fd407802768e9951e738fe.png)
教育硕士课程中老师推荐的书籍整理
1《教师的36个怎么办?》
2《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
3《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4《科学的历程》——吴国盛(文档过大)
5《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
6《优秀教案的特征》——南纪稳,殷春华
7《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陈之华8《教育诗》——(苏)马卡连柯(无电子版)9《科学革命的结构》——(美)托马斯·库恩10《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11《从教第一年》——(美)汤普森(无电子版)
12《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美)帕默尔
13《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张熊飞(无电子版)
1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15《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问题探讨》——郑泰玉,王文涛
16《学习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
17《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美)黄绍裘,黄露丝玛丽(文档
过大)
18《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美)比格勒,毕哓普(无电子版)
19《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美)布鲁诺?拉图尔,史
蒂夫?伍尔加
20《教育应使人智慧》——赵克礼。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67cb726daf45b307e87197ea.png)
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M].[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4](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7](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9]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单中惠,平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0]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英)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洛克.理解能力指导散论[M].吴棠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柏拉图.理想国[M].[14]巴格莱.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卢梭.爱弥儿[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6]高时良.学记评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7](美)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8]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19]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教育论着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0](苏联)巴班斯基.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1]坎贝尔.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22]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叶澜. 教育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4]叶澜.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研究与认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5]叶澜. 教育研究方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6]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8]郑金洲. 教育通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30]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胡晓风. 陶行知教育文集[M].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32]顾明远, 孟繁华. 国际教育新理念[M]. 海南:海南出版社 , 2004.[33]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34]朱小蔓.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5](加)大卫.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36]吴元训. 中世纪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37](美)坎波伊(Campoy, R, ). 课堂问题分析与解决——成为反思型教师 [M]. 赵清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38]吉尔劳梅. 新教师课堂教学入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行部, 2007.[39](美)厄劳尔(Erlauer, L, ). 不可不知的用脑教学法[M].黄河,陈萍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40]霍尔. 如何教育叛逆学生——教师与家长的指导手册[M].林玲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41]朱永新. 中国着名校长办学思想录[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招生考试[精心整理复习资料]教育学全编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招生考试[精心整理复习资料]教育学全编](https://img.taocdn.com/s3/m/85782dc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6.png)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 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 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001年填空题)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 由六门课程组成, 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 废除于1905年。
(1998年填空题, 2003年、2005年选择题)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999年填空题)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近代,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崛起。
11、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 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与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
(2000年填空题)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 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
(2005年选择题)1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99年填空题)19、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2000填空题)22.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 提出了普与初等教育的要求。
23. 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各学科“硕士生读书报告会”推荐名著书目
![教育学各学科“硕士生读书报告会”推荐名著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e4c4d8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0.png)
教育学各学科“硕⼠⽣读书报告会”推荐名著书⽬教育学各学科“硕⼠⽣读书报告会”推荐名著书⽬教育学原理专业推荐书⽬1.《⼤教学论》,夸美纽斯著,⼈民教育出版社,19842.《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民教育出版社,20003.《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赫尔巴特著,⼈民教育出版社,19894.《学会⽣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UNESCO国际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教育科学研究⽅法导论》,威尔斯曼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教育原理》,陈桂⽣著,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07.《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集第1卷),瞿葆奎著,⼈民教育出版社,20008.《教育知识的哲学》,布列钦卡著,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6教育史专业推荐书⽬1.《外国教育通史》,滕⼤春著,⼭东教育出版社,19892.《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吴式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3.《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民教育出版社,20074.《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著,⼈民教育出版社,20075.《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梁启超,中华书局,19366.《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中华书局,19367.《中国教育通史》,⽑礼锐等,⼭东教育出版社,19868.《中国教育史研究》,陈学恂,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99.《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0.《剑桥民国史》,费正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较教育学专业推荐书⽬1.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Harry R. Lewis2.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 approaches and methods , Mark Bray , Bob Adamson and Mark Mason,comparative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Hong Kong3.《世界教育危机》,【美】库姆斯著,⼈民教育出版社4.《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保罗·弗莱雷著,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15.《终⾝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组织出版办公室6.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Burton R.Clark7.《教育——财富蕴藏其中》,UNESO,教育科学出版社8.《⽐较教育导论》,王承绪著,⼈民教育出版社,20079.《⽐较⾼等教育:知识、⼤学与发展》,阿特巴赫著,⼈民教育出版社成⼈教育学专业推荐书⽬1.《⽐较成⼈教育》,毕淑芝、司荫贞主编,北京师范⼤学出版社,19942.《终⾝教育、终⾝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志敏等著,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5 3.《成⼈教育社会学》,⾼志敏等著,河北教育出版社4.《现代国际终⾝教育论》,吴遵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终⾝教育引论》,保尔·朗格朗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组织出版办公室,19856.《世界教育危机》,【美】库姆斯著⼈,⼈民教育出版社7.《⾼等教育与终⾝学习》,【美】克⾥斯托弗·纳普尔等著,⼈民教育出版社8.《学会⽣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UNESCO,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等教育学专业推荐书⽬1.《探究的场所——现代⼤学的科研和研究⽣教育》,【美】克拉克著,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现代⼤学论——美英德⼤学研究》,【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美】克拉克编,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学术权⼒——七国⾼等教育管理体制⽐较》,【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等教育的⽇本模式》,【⽇】天野郁夫著,陈武元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学术部落及其领地》,[英]托尼⽐彻等著,北京⼤学出版社,20088. 《⾼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伯顿·克拉克,杭州⼤学出版社1994年版9.《21世纪的⼤学》,詹姆斯·杜德斯达,北京⼤学出版社2005年版10.《⼤学运⾏模式:⼤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罗伯特·伯恩鲍姆,中国海洋⼤学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推荐阅读书⽬1.《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著,⽪连⽣译,华东师范出版社2.《学习的快乐——⾛向对话》,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3.《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艾伦·C·奥思斯坦等著,柯森主译,江苏教育出版社4.《理解课程》,派纳等编,张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5.《质的研究⽅法与社会科学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6.《⾰新的课程领导》,詹姆⼠·G·享德森著,浙江教育出版社7.《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著,⼈民教育出版社8.《现代教学设计论》(修订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9..《教学与发展》,赞可夫著,⼈民教育出版社,198510.《我们如何思维》,杜威著,新华出版社,2010教育技术学专业推荐阅读书⽬1.《研究性学习》,【美】约翰·宾著,张仁铎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有效教学⽅法》,【美】加⾥·D·鲍⾥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21世纪的⽹络学习》,D·R·Garrison & Terry Anderson著,丁新主译,2008 4.《开放远程教学:趋势、政策与战略思考》,王⼀兵主译,20085.《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张剑平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36. 《学会⽤技术解决问题:⼀个建构主义者的视⾓(第2版)》,【美】戴维·乔纳森等著,任有群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数字化⽣存》,厄葛洛庞帝著,海南出版社,19978.《娱乐⾄死》,尼尔·波兹曼著,⼴西师范⼤学出版社,20109.《童年的消失》,尼尔·波兹曼著,⼴西师范⼤学出版社,201010.《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美】保罗·莱⽂森著,何道宽译,2001。
在职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普通教育学)
![在职研究生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普通教育学)](https://img.taocdn.com/s3/m/9a14d3f6ba0d4a7302763af9.png)
(普通教育学)一、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经验汇编的联系和区别?1、三者概念:(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方针政策是某一历史时期国家或政党的总任务和总方针、总政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工作的性质和总任务。
(3)教育经验汇编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
2、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3、教育规律和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二、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就是有目的地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1、教育者: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2020年在职教育硕士备考:教育学复习纲要(2)
![2020年在职教育硕士备考:教育学复习纲要(2)](https://img.taocdn.com/s3/m/10997dbc5f0e7cd185253636.png)
2020年在职教育硕士备考:教育学复习纲要(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历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论语》、主张“有教无类”;仁为核心和道德标准;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的教育。
〈〈学记〉〉的教育思想:从正么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他的“产婆术”: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他的〈〈理想国〉〉: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的他的〈〈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但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和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实行分阶段教育。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4)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学思想: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法国的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仁爱精神。
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绅士教育。
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1)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遍教育学〉〉: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联合会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能够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总复习共98页文档
![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总复习共9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022f68dc850ad02df80414e.png)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资料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ec36148fad51f01dc281f1a2.png)
第六章课程【考试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正确地理解与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识记课程(广义和狭义)、形式教育论、实质教育论、学科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潜在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重点掌握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课程类型以及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把握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教学计划(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教学计划编制的原则,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课程现代化的特点;重点识记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并因此而引起的课程设计的改革。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课程”的一般概念1.“课程”的含义。
在我国,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通常我们所讲的“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它包括以下三层意思:(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2.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1)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主要是指课程)。
没有课程作为教学的媒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里就难以发生教与学的活动.(2)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
(3)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功能的保证。
二、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发展水平,二是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三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社会、学科及学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发展的状况及其对教育的需要,是制约特定时代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教育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5篇范文)
![教育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e0e81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5.png)
教育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5篇范文)第一篇:教育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教育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
” 读教育名着,吸取其精华,用以观照我们的教学实践,考察并反思教育现象,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养层次,从而使自己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之中。
阅读,一个锻造“学者型教师”的平台。
1、《大教育家孔子》2、《陶行知教育读本》3、《叶圣陶教育读本》4、《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5、《爱弥尔》6、《给教师的建议》7、《活教育与死教育》(陈鹤琴教育读本)8、《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9、《教育过程最优化》10、《新教育之梦》(朱永新)11、《图说中外教育史》12、《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3、《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14、《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15、《向孩子学习》16、《爱心与教育》17、《教育的奇迹》(主编朱永新)18、《第五项修炼》19、《写给你——亲爱的老师》(《中小学教师读本》)20、《名人的教学生涯》21、《泛舟诲海》22、《新教育理念》(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3、《爱心育人》(斯霞)24、《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25、《我的教育思想》(于光远)26、《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2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28、《帕夫雷什中学》29、《3分是怎样消失的》30、《终身教育引论》(朗格朗,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31、《教育的经济价值》32、《创造性思维与教学》33、《科学家论教育》34、《回答未来的挑战》35、《青浦教育实验》36、《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燕国材等)37、《成功智力》(斯腾伯格)38、《教育诗》39、《大教育论》42、《审美教育书简》43、《教育论》44、《科学与教育》45、《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46、《民主与教育》47、《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48、《中国当代教育随笔选》49、《情境教育》(李吉林)50、《顺生论》51、《中国教育名着读本》52、《中国教育思想史》53、《外国教育思想史》54、《现代教育学基础》55、《西方教育名着读本》56、《学习理论》57、《教育研究方法》58、《中外教育实验》59、《有效教学模式》60、《儿童发展》61、《德育新论》62、《现代教育管理》63、《现代心理学原理》64、《教育心理学》65、《早期教育与天才》66、《学校心理咨询》67、《教育与综合国力》6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必读》69、《教育与心理测量》70、《中国教育家评传》71、《外国教育家评传》72、《中国着名教师访谈录》73、《中国着名校长办学思想录》74、《中国着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75、《中外教育小说选》76、《中国教师读本》77、《中国校长读本》78、《中国班主任读本》79、《科学技术前沿》(宋健)80、《中外教育诗歌读本》81、《中外教育故事读本》82、《中外教育散文读本》83、《中外教育格言读本》84、《中外教育漫画读本》85、《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毛蓓蕾)86、《中小学精彩教育教学设计大全》87、《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苏联,阿莫纳什维利着,教育科学出版社)88、《教室的革命》与《到教室里找什么》(美国)89、《中国着名教育家讲演录》(福建教育出版社)90、《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9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92、《明日之学校》(杜威著,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93、《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布鲁克莫尔德等着,罗静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注: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最早是由中国提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编一本中国的讨论学)96、《学校,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必读书)97、《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苏联,维果茨基,广东教育出版社)98、《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99、《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篇:美学、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美学专业阅读书目《论语》、《老子》、《庄子》刘勰:《文心雕龙》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孙过庭:《书谱》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话》叶燮:《原诗》李渔:《闲情偶记》石涛:《画语录》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朱光潜:《谈美》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诗论》宗白华:《美学散步》钱钟书:《谈艺录》钱钟书:《七缀集》李泽厚;《美的历程》李泽厚;《美学四讲》蔡仪:《新美学》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朱良志:《曲院风荷》叶秀山:《美的哲学》蒋孔阳:《美学新论》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宇文所安:《他山的石头记》张世英:《哲学导论》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蒋勋:《艺术概论》陈望衡:《环境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亚里士多德:《诗学》朗吉弩斯:《论崇高》贺拉斯:《诗艺》莱辛:《拉奥孔》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席勒;《审美教育书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丹纳:《艺术哲学》《罗丹艺术论》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悲剧的诞生》克罗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卡西尔:《人论》克莱夫·贝尔:《艺术》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今道友信:《关于美》今道友信:《东方美学》帕克:《美学原理》鲍桑葵:《美学史》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传播学硕士生·文化产业方向(黑体字为必读书)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启良《西方文化概论》,花城出版社2000;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李纯、甘亚平主编《入世后中国前沿问题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李向民《中国文化产业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焦锦淼主编《WTO与中国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柯可主编《文化产业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谢名家等《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人民出版社2002;李霞《文化艺术法学概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赵玉忠《文化市场概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花建等著《文化金矿:全球文化产业投资成功之谜》,海天出版社2003;上海交大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方明光《文化市场与营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鲁杰《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喻名乐《传媒产业化经营研究》,岳麓书社2004;游碧竹《崛起的新兴产业: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皇甫晓涛《城市革命:都市产业新浪潮》,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群言出版社2004;林拓等《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叶朗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张晓明等《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祁述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王永章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出版社2003;申维辰《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5;王国荣《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05;花建等《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李向民等《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胡惠林《文化产业学概论》,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李康化《文化市场营销学》;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胡惠林《文化政策学》,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胡惠林、李康化《文化经济学》,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教育硕士必背知识点总结
![教育硕士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cc6d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d.png)
教育硕士必背知识点总结作为教育硕士,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和复杂。
教育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涉及到教育的理论、历史、心理、社会、技术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与技术、教育管理与领导、课程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总结教育硕士必背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原则等。
2. 教育的历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教育思想的演变等。
3.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同时期的教育学理论、主要教育学家及其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2. 学习过程学习的特点、学习的基本过程、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的阶段及特征等。
3. 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论与实践要点、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4.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生发展等。
三、教育方法与技术1. 教育教学法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原则、教学实施过程等。
2.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的步骤与原则、设计的内容等。
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方法及技术等。
四、教育管理与领导1.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概念、内容、原则、职能、层级、形式、管理技术等。
2. 教育领导教育领导的基本概念、领导理论、领导风格、领导技能、领导行为等。
五、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课程的分类、课程的设计原则等。
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以上所列的知识点只是教育硕士必背的一部分,教育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大的。
因此,作为教育硕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同时,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硕士,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教育学研究生阅读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e5902a2483c4bb4cf7ecd153.png)
研究生阅读书目:1.必读书目[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 (法)卢梭.爱弥儿.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 (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 (意)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01.[6] (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7] (瑞士)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 (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 (瑞士)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罗雅芬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美)肖可夫、菲利普斯等著,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缪小春、方俊明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美)鲍曼、多诺万、勃恩兹等著,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吴亦东等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3] 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袁振国、谢维和、徐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全译本) 亚当·斯密 (Adam Smith)、谢宗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08出版)[15]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李猛、李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6] William Crain.Theories of Development.Pearson Education.Inc.2 005.[17] Charles A. Nelson etc.Neuroscience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T he Role of Experience and the Developing Brain. Wiley Publisher:200 6.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布尔迪约(B ourdieuPierre)、帕斯隆(PasseronJeanClaude)、邢克超商务书馆 (2002 -01出版)2.选读书目(根据研究方向)[1](瑞士)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苏)维果斯基.思维与语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 方富熹.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芭芭拉·鲍曼等.渴望学习.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5.[5]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96.[7] 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8]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9](美)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美)贾珀尔等.学前教育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简楚英.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美)罗恩菲尔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14](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著.王毅、孙小鸿、李明生译.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5]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6](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北京:三联书店,1987.[17]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 叶蜚声等.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0] 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21] 泰勒著,马风才译.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 罗伯特. G . 欧文斯著.窦卫霖,温建平译. 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 彼得.诺斯豪斯著. 吴荣先等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二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4] Jillian Rodd 著. 郭良菁等译. 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第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 帕特丽夏著. 严冷等译. 幼儿园管理:儿童发展中心管理学(第五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7](澳)康内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8]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29] 戴自庵.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30] 戴自庵等.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31](美)朱迪斯·班杜拉—乌兹.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2](美)爱伦等.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05年.[33] 陈云英等.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4]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5] 陈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6] 傅道春.教师组织行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37] 吴伦敦.教师专业发展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8] 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0] MBA核心课程编译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4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2] 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3]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4] 黄云生著.人之初文学解析.上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45] 朱立元等.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6] 周兢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7]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48]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49 戴维·格伦斯基著.社会分层,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0] 威廉·富特·怀特美著.街角社会,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提纲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4e15421711cc7931b71696.png)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1)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①古代中国:夏商周的“庠序”教育。
西周形成的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牌。
汉代实行的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②古代印度:宗教教育③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④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罗马帝国灭亡后,文化教育为宗教所垄断,世俗文化被否定,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
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
还有教会学校。
其次是骑士教育。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bae6bdb0717fd5360cdc64.png)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考试要求】通过学习熟悉教育的概念,辨析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之间的异同;了解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的标志;掌握教育制度及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要掌握国内外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的不同特点,重点记忆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识记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几乎每年都是考点;了解教育学的发展过程,重点掌握历史上教育学发展进程中每个重要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的基本观点或主张,熟悉传统教育学思想与现代教育学思想的意义与区别;了解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所经历的阶段;重点掌握《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教育法规的颁布年限及主要精神。
【大纲内容与重点】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①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②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回答,历来存在分歧。
在西方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一直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的出现后,学校便出现了。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阅读书目参考(户清丽)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阅读书目参考(户清丽)](https://img.taocdn.com/s3/m/9c62466d48d7c1c708a14517.png)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阅读书目参考户清丽一、论著(一)必读书目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114.陈澄,樊杰主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5.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6.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James D.Klein等著,顾小清译.教师能力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社,2003.11. [美]古德(Good,T.L.),[美]布罗菲(Brophy,J.E)著,陶志琼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2. 美 Donaid R.Cruicshank 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30]13.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美)艾比·巴比(EarlBabbie)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5. 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二)选读书目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教学大纲汇编(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白文新.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技能[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李家清.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5. 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 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7. [美]杰弗里•马丁著,成一农,王雪梅译.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8. [美]苏姗·汉森编.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 [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5. 陈向明.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第3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二、期刊地理教学研究的三大杂志:《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三、文章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著,冯以浤译.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4).。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选择题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9154156bd97f192279e9a3.png)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学选择题《教育学》选择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选择题1、我国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著作是:-----A、(论语)B、(孟子)C、(学记》D、(说文解字》2、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某种教育形态的形成A、非形式化教育B、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是:------A、浑融B、分离C、对立D、结合4、历史上首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培根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B、勒图尔诺C、沛西〃能D、达尔文6、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B、勒图尔诺C、沛西〃能D、达尔文7、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是在------------A、奴隶社会教育-B、封建社会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教育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9、古代印度享有最优良教育特权的是------------A、首陀罗种姓B、吠舍种姓C、刹帝利D、僧侣祭司10、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A、基础学科B、新兴学科C、综合学科D、边缘学科11、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主张属于-------A、形式教育派B、现代教育派C、传统教学派D、实质教学派12、杜威的教育理论主张属于------A、形式教育派B、现代教育派C、传统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13、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14、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论语)B、(学记)C、(师说》D、(中庸》1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是在------。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中。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考点总结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9b3854804d2b160b4ec0ba.png)
名词解释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形式化教育:教育着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相对规范化。
3.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4.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6.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7.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中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8.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9.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0.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1.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的和内容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人力资本理论: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多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它是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65306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7a.png)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教育学复习资料1、历史上培根首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
2、德国学者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示了课堂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知道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3、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
4、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
5、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自由讲学。
6、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科尔伯格。
7、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8、兼容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
9、课外辅导一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三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
10、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11、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三个要素组成。
12、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检车“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王充。
13、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国学。
14、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15、涂尔干的德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与1925年出版的《道德教育论》。
16、《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17、师生通过相互诘问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答的形式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谈话法。
18、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
19、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的。
20、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1、谈话法有两种方式,及问答式谈话和启发式谈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复习必读(免费).txt48 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
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
教育学真题展现重难点,帮你记住更多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在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001 年填空题)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由六门课程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废除于1905 年。
(1998 年填空题,2003 年、2005 年选择题)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999 年填空题)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1 、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
2000 年填空题)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 、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
(2005年选择题)18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999 年填空题)19 、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2000 填空题)22 、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23.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4 .(《学记》)系统的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5 .自19 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后,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26 .二战后,各国普遍不再采用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27.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国学与乡学之分。
28.19 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或行会主持;19 世纪以后,逐渐建立(公共教育)系统。
29 .(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
二、选择题1 、我国学校教育的形成出现在4000 多年前的夏。
2、我国的官学体系出现在西周。
3、设置文士学校的是古代埃及。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发生于近代。
5、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6、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亚里士多德。
(2002 年选择题)7、提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是康德。
(2003 年选择题)8、提出“白板说”的是洛克。
9、提出如下理论的是: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
10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发生于近代。
11、强调教育中注意人的发展的思想最早来自亚里士多德。
12、“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的提出者是夸美纽斯。
13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14.要求大力加强基础教育这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工程,并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 的法规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5 .提出“到2010 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等基本目标的法规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三、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4、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青年脱盲。
5、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6、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7.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四、判断题1、近代学校教育依然能适应当代社会。
答:错。
进入20 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换,使得近代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具体地说,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如下的变化:(1 )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直接联系;(2 )要求教育向终身化的方向发展;(3)要求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4 )要求学校教育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2.学校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答:错。
学校教育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出现后,学校才出现,才有了学校教育。
3、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1999 年判断题)答:错。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
二战前双轨制教育制度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终身教育主要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1998 年判断题,原题为:终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2005 年判断题,原题为: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答:错。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5 、教育的民主化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2000 年判断题,原题为: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答:错。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6、教育的多元化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答:错。
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我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对。
这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名言。
愤即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即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专著。
答:对。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2003 年判断题)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 地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 和同学关系等, 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 专著。
(1998 年填空题, 2000 年、 2002 年选择题)9.大学是以“学术性”为单一标准。
答:错。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 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 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五、论述题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
二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 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界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处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 19 世纪 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衽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 徇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樗之一。
现在世界上有近 1/3 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 目标。
3)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职业教 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 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双轨制教育制度使两种教育相互隔离,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 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综合 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 逐渐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 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基本科目是诗、(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 2003 年论述题,原题为: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 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影响下,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