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者,中国学问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鉴赏教案

课题:国学者,中国学问也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国学以及初中生学习《弟子规》的意义所在。

教学难点:对于国学含义的解释及其所包括内容的具体阐发。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国学。

2、让学生知道学习国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让学生明白学习弟子规的意义所在。

授课方法:讲授,欣赏,讨论

课时:一课时

授课过程:

国学,指的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它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的范畴是很广的,包括的内容也非常多。而现在的学生甚至老师都没能正确地理解“国学”这个概念,当在课上问及“什么是国学?”时,学生要么摇头说不知道,要么直截了当地说国学就是语文,个别同学犹豫半饷憋出一个自认为很正确的答案:“国学就是中国的文学。”

作为中国人,我们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国学这个概念,国学既不是语文,也不是中国文学,虽然中国文学也属于国学。

事实上,国学中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

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当然,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理解如此复杂的概念,我们开设国学经典课的目的也不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精通这些博大精深的各类文化,而是为了通过一些国学经典内容,使德育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做人。但是,在这之前,他们需要知道,国学中不仅仅有文学,还有很多内容。

对于初中生来说,提及这些古老的知识,或许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为了使他们对国学课不排斥,迅速地培养他们对于国学的好奇与兴趣,我采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首先,我告诉他们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那就是“国学者,中国学问也。”明确这个概念之后,我让他们自由回答都有哪些内容属于国学。他们答出了像“戏曲、象棋、武术、书法国画、数术”等等内容,当把这些都出示在屏幕上之后,我便让他们提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项或某几项。然后针对他们所提及的内容一一做出简要的讲解,比如喜欢武术,就给他们讲一些武术的相关内容,喜欢数术,就简单地讲一下关于《周易》的相关内容。这些东西讲解的不宜过多,只是给他们一个简单的概念而已,让他们感兴趣是唯一的目的。当然,这需要老师课前做很多工作,否则到时候学生一问,自己不会,效果就会打一些折扣。

这项工作结束之后,学生们的兴趣基本上都被调动起来了,对于国学的认识工作也就圆满地完成了。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对这一学期的国学课程做一个简单的安排,让学生知道,国学课究竟学哪些内容,他们学国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学校开设国学课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们背多少东西,写多少生字,毕竟,这些东西在语文课上已经做得不少了。它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将古代先贤的非凡智慧与美好品德转化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内涵。正是由于这一目的,本学期的国学课是以《弟子规》的讲解为主的,为什么讲《弟子规》呢?我们知道,《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虽然在诸多国学经典名著中,《弟子规》并不是最经典的,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弟子规》侧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多学习经典文化艺术知识,这对于塑造中学生的人格与内在素质涵养方面是非常有用的。现在的初中生,受到德育方面的教育并不多,虽然每个学校都在陆续

开展经典国学进校园的活动,但是真正从国学着手,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学生品格的却很少。《弟子规》的学习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能够让学生真正从中学到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简而言之,《弟子规》活脱脱就是一部《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但是它又和现在那些冷冰冰的惩罚条例不同,重点并不在于做错了如何去惩罚,而在于如何做才是正确的,用一些正面的例子谆谆善诱,引导孩子们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何为对,何为错。

当问学生为什么学国学的时候,他们说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说他们只答对了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开设国学课是为了教他们写一个字——人。

只不过,这个人字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一撇一捺,我们要写的这个人字,撇要撇出“孝”“仁”“谨”“义”,捺要捺出“德”“律”“信”“理”。所以,要想写好这个字,并没有学生想象的那样简单,它其中包括的内容是很多的。国学课开展,能让他们认识这个“人”字,学会写出这个“人”字,便成功了。

当我问他们是否会做人的时候,孩子们都说会。这时,我给他们出示了两组图片,一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另一组则是随意丢弃着垃圾的地面。这便是没有写好“人”字,就像一个学生,长得漂漂亮亮,穿得干干净净,但是却带着自己根本看不到的污点,而学习国学,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替他们擦掉这些污点,真正成为一个干净纯粹的人。

上完国学课,能够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人,

足矣。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了国学的含义并不仅仅局限在语文和古典文学之上,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只要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都应当涵盖在国学范围之内。讲解这类的东西,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自身积累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将国学知识讲出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毕竟是第一节课,学生的兴趣才是第一位的,要让他们在认识国学的基础上自发地去喜爱国学,期待国学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