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合集下载

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教案-教育文档

3.2《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教案-教育文档

课题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离子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构成物质微粒——分子与原子这。

在上节课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节课的学习——离子。

因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还不十分熟练,对抽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又缺乏想象力。

所以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在学习了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后,自然而然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通过探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导入】离子1.复习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与原子,引出本节课重点第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即“离子”2.复习原子的构成,着重原子核与电子的电性,电量。

【活动】画出你想象中原子的结构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在巩固原子结构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原子的样子。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讲授】核外电子的排布2.设问思考。

(1)既然电子带有负电荷,而原子核含有质子并带有正电荷,那么为什么电子并没有被原子核吸引过来并结合在一起呢?以太阳系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与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做类比。

用发射人造卫星的原理和俄罗斯套娃的模型,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们得出结论,电子具有能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3.2.2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3.2.2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会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自主研学1.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2.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钠与氯气反应,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3.以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

表达式A r=合作探究一、离子的形成1.交流学习: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阅读图文,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2.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

如:。

阴离子:。

如:。

3.离子符号的意义: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的,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何区别?3.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磷、铝、氮、碳、钠、硫、镁、钙你的收获。

学以致用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1)原子种类(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A.(1)(3)(5)B.(2)(4)(6)(8)C.(2)(5)D.(1)(5)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8 2 6②+16 2 86③+11 2 8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原子是非金属原子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化学性质相似3.Al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确切意义是()A.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B.铝原子有3个电子层C.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D.3个铝离子4.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A.+10 2 8B.+13 2 83C.+13 2 8D.+15 2 85(1)表示原子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3)表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粒子的是。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3.2.2原子的结构 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3.2.2原子的结构 教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3.2原子结构(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讲解、训练、指导、归纳学法:观察、讨论、练习、总结教材分析重点:离子的形成和离子符号正确书写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教学环节及内容安排知识回顾:1.按顺序背诵1-20号元素2.书写氧原子和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设计意图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新课讲解作准备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问)这三大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规律?(板书)4.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设计意图遵循由简到难的认知规律。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的________关系最密切。

(练习)1、“嫦蛾一号”的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的氦-3资源,He-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x为( )。

A.1B. 2C. 3D. 4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拓展探究:阅读54页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⑴在同一横行(即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如何变化?电子层数呢? 小结:在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原子的电子层数__ (核外电子层数__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____。

⑵在同一纵行(即同一族)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否变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如何变化呢?小结:在同一纵行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__,化学性质__ ,从上到下,电子层数____.4.已知碘元素(I)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x 的值为__;⑵(多选)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

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观看)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板书)三 离子的形成观察以下离子的形成过程并思考:1离子如何定义?2.离子如何分类?3.离子如何表示?金属原子---阳离子以钠,镁,铝原子失电子形成钠,镁,铝离子非金属原子----阴离子以氯,硫原子得电子形成氯,硫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

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

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电子层分布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等。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质在通电时会发光,如霓虹灯?这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什么关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原子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2.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原子的微观结构,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好奇心。
3.回顾之前学过的分子、原子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绘制以下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氢(H)、碳(C)、氧(O)、铁(Fe)。通过此作业,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根据以下元素的信息,计算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解释计算过程:氮(N,原子序数7)、氯(Cl,原子序数17)、钙(Ca,原子序数20)。此作业旨在让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意义。
3.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原子的电子层分布会有规律?这个规律对原子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电子层分布规律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每位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一个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例子,并解释其原理。例如,电视屏幕为什么会显示彩色?这个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电子排布规律及其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用途。
2.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师生互动,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作业要求:
-书面作业要求字迹清晰,答案准确,步骤详细。
-实践作业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分工明确,作品美观实用。
-思考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具有科学性。
-预习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2.电子排布的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奥布恩规则。
3.元素周期表的记忆和使用,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教学设想:
1.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计划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模型、动画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原子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
-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子排布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根据原子结构进行排列的?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关系?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包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 .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教案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3、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与原子构成。

形成了原子结构理论的知识体系,本节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讲述,目的为了分散知识难点,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通过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介绍。

使学生了解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一步了解元素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价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本节课的内容抽象,学生难理解,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讲述原子结构理论,所以本节课知识只要求学生达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议本节课文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教学难点。

因为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

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表象的形成。

我们可以借助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描述,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运动的,核外电子根据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电子层。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圆圈内填入+8,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弧线就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设想是球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1.自制的有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归纳小结形成结论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________。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以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导入新课,如“消失的硬币”。将一枚硬币放入一个充满气体的透明玻璃瓶中,密封后,通过化学反应使气体消失,硬币也随之“消失”。引导学生思考硬币去哪了,从而引出原子结构的学习。
2.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原子结构示意图,标注出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部分,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种物质,分析其由哪些元素组成,并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了解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但在微观层面的原子结构认识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原子核、电子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之间的关系可能感到困惑。此外,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有待提高,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理解还不够充分。
教学活动:布置与原子结构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环保意识。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结合环保主题,让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研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3.针对课堂练习中的问题,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原子序数、原子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体现。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九年级化学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原子的结构课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2。

了解离子概念和形成过程;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

明确物质与其粒子的关系教学重点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

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符号的书写。

教学难点1。

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的表象形成。

2.离子符号的书写.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问题激疑: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但电子数可就不一定了。

以前我们把原子抽象放大为一个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占中间蚂蚁大的地方,那其余那么的大的空间,电子又是怎样排布的呢?是静止不动的吗?下面我们大家先一起阅读课文54页.二、新授:(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幻灯片展示: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排布特点2: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学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展开想象,思考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提问:那么,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展示: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幻灯片小结:元素的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化学性质观看,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非金属一般大于4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8个(He为2个)难于得失电子(为稳定结构)极难发生化学反应(二)离子的形成(1)问题讨论: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幻灯片总结: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2、学生自行对答案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既能对之前所学知识巩固,又能较快的进入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导学
一、
自主学习
节选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让学生回忆周期表所缺元素有哪些,并归纳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学生填写空缺的元素,并区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能力训练】中的练习多为本节课的变式练习,能让学生更灵活地使用所学知识。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2、认识离子的概念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点: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离子的形成,阳离子阴离子的区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展示目标
通过课前的知识回顾,设置问题,引出课堂学习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的知识回顾
通过亲自动手绘画,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三、
自主提升
将前三周期元素进行分类,区分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要求学生观察其最外层电子数的相似与区别,逐步引出离子的概念。
学生按要求归纳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观察最外层电子数得只两者均为不稳定结构。
通过总结,深化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自主观察,将知识点构建更趋完善。
课堂检测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自主评价】的题目,并进行评讲。
完成练习册上【自主评价】的题目,并听教师评讲。
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作业布置
抄写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一遍并默写一遍;
完成【能力训练】练习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常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在中考题中,所以要求学生对该示意图进行抄写默写以掌握。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1.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1.人教版)

教学案课型新授课题课题2 年级学科化学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编号日期基本思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 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三、重难点突破措施:教师讲解、多媒体。

四、教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讲解五、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六、学习新知(一)课前先学预习检测:1、原子是怎样构成的?2、原子为什么呈中性?(二)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引导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投影)氢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投影: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学生观察、互相讨论:不同原子的合作探究二:探究离子的形成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讨论钠原子和氯原要趋向稳定结构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2、(动画片演示)离子的形成。

(看教材插图:P79图4—10“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

3.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4.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5、由元素符号表示的微观意义引出离子符号又表示什么意义。

例: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6、总结: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问题:“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在总结中强调原子结构模型的重要性。我会指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首先,我会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电子等。接着,我会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包括原子的发现、电子的发现、原子核的裂变等。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案例,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重点是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排布,难点是掌握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学案

《3.2 原子的构造》学科:化学课时:第二课时总课时数:知识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与 2.认识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粒技子能过 1. 察看 l ~18 号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概括小结原子程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生性质的关系。

与 2. 研究剖析 NaCl 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的形成,初步认教方识离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学目法标情1.培育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感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神往。

态度与价值观教教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析材分学重点教学 1. 核外电子排布难 2 .离子的形成过程点教课过程备注(教学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发问: 1、你对电子有何认识?2、核外电子式如何运动的?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教师提出问情形导题学生踊跃入:思虑时,也经历了假定,猜想的阶段,而后经过科学的手段。

借助先进的仪器提出问题进行实验。

最后获得真谛。

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特别,它的运动与一般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色?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仔细听讲解说:核外电子的能量大小不等,绕核运动的地区离核远近不一样,即在不一样的电子层上运动。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距离:由近远备注(教学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等)能量高低:由低高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每一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个②、最外层不超出 8 个( 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出 2 个)③、核外电子老是由能量低的电子层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挨次排布:即由1 2 3上述规律不是孤产的,而是相互联系练习画原子相互限制的。

构造表示图二、原子构造表示图培养学生解决罕有气体最问题的外层有 8 个电能力问题;原子构造表示图表示了什么知子(氦有 2识?个) , 是一种察看:课本图 1—18 号元素构造特色,稳固构造,一想想:你发现什么规律?般不参加化教师活动元素最外能否得化的类层达到失学别电子相对电性数稳固子质构造金属<4未达易活失泼非金≥4未达易活属得泼稀有=8达到不稳找一找:金属构造、非金属、罕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什么特点?学目的、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等)学反响;金属元素最外层办理信一般少于4个息的能电子,在参加力化学反响易失掉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而达到稳固构造,电归纳总子数越少越结的能易失,金属越力开朗;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 4 个电子,在参加化学反响易获得者电子,而教师活动气体易定概括: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是由其最外层电子数所决定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逐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板书出来。
板书: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3)第三层最多排18个电子。
(4)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
四、1-20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引导孩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排1-20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在多媒体上呈现表格
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以第一课时学习原子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
(1)原子可以怎么分?
(2)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微观结构具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知识做好铺垫
教师:归纳总结导入新课并板书今天的课题
板书:3-2-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新授:
2、原子的空间分布
教师:通过ppt展示H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空间构型。
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学生总结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尝试写出1-20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教师通过对H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逐步让孩子建立原子的空间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自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逐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集体备课课时计划
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主备教师:执教教师:使用时间:
课题
3-2-2原子的结构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整体感知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2、学生熟练掌握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3、学生熟练掌握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3、掌握动能与势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2 原子的构造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构造特点,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构造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原子的构成,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这节课要继续想象并探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师讲述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

【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描述,画出原子的构成。

运用教材,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原子的构成〞有关知识。

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画出原子的构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根底。

【问题2】根据论文描述,你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引入新课】那么原子核外的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学生猜测,并发表意见:〔1〕围绕一个中心运动,不会离开原子;〔2〕好似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运动速度特别快……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

环节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阅读】阅读教材,并提炼出核心内容。

阅读教材,完成阅读作业。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讲解】〔1〕原子核与原子的相对大小关系。

〔2〕〔投影〕以氧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并讲解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层的划分。

倾听,理解:〔1〕原子核很小,居于原子中心;〔2〕电子在一个很大的空间作高速运动。

倾听,理解核心内容:〔1〕能量较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根本规那么〔略〕。

域运动;〔2〕从里到外,依次记作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分别用K、L、M、N、O、P、Q七个符号表示。

倾听,理解,记录。

【讲述】用原子构造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的表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设计: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设计:3.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无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九年级主备课人:审稿:九年级化学备课组课型:新授课时间:班级:姓名:预习案1、什么叫离子:。

2、构成物质的微粒除分子、原子外,还有。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是:(1);(2)。

4、什么叫相对原子量:。

5、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量 = + 。

行课案4、离子的形成:(1)、离子:。

其中:叫做阳离子。

如:。

叫做阴离子。

如:。

(2)、离子化合物:。

(3)、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然后将电荷数标注在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能概述离子形成的过程,并能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会使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离子形成的过程元素符号的,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省略不写。

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决定。

5、构成物质的粒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金属(如:);少数固态非金属(如:)。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双原子气体分子(如:);多原子共价化合物(如:)。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

6、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a、;b、。

(2)联系:当原子失去电子后就成为,得到电子后成为。

三、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

(用符号表示)实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它没有单位,但其国际单位为,省略不写。

2、由原子结构知识可知:在原子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而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故: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检测案1.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A. 没有单位B. 可以用千克作单位C. 是原子的实际质量D. 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单位为1,一般不写2.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3千克,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克B.12千克C.12D.13. 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4. 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 )A. 26B. 56C. 82D. 865.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1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原子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
B.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13.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如:阳离子:
阴离子:
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 ——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4.离子化合物:
叫离子化合物
离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A. 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 B. 任何离子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肯定不相等 C. 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6
C. 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
9. 如图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微粒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 该微粒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容易得一个电子 C. 该微粒是阴离子 D. 该微粒的核电荷数为 10.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11.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A.核外电子数 B.化学性质 C.核电荷数 D.电子层数
3.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 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
5、有关离子的小结
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通常带负电荷;
A.
B.
19. 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
C.
D.
,相对分子质量是 ,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B.
C.
D.
20. 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
15. 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对该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核内一定有 个质子 C. 具 有 稳 定 结 构
16. 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B.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D. 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稀有气体原子
A. 质子数和中子数
B. 质子数和电子数
C. 中子数和电子数
D. 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17.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 个中子、
个电子的氦原子,并放出放射能。试推断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A. 、
B. 、
C. 、
D. 、
18.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最好,某银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 个中子,核外有 个电子,则该银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1/6
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课堂练习
1.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
C.该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D.该原子易形成阳离子
2.Na 和 Na+具有相同的( )
它的单位为 1 一般不写出。而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 Kg,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实际质量的比 值。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课堂练习
单选题 1.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

B. 、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B.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6
7.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B.
C.
D.
8. 下列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 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一定会改变 D.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C. 、
D. 、
B.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Βιβλιοθήκη ,该图是表示()。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4.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D. 阴离子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 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课题 2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班别
姓名
学号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自主学习
1.离子的形成:原子
→阳离子 →带正电
原子
→阴离子 →带
2.离子:带电的

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3.离子符号
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 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Na+、Al3+、Cl-、S2-等
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6、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区 粒子结构 别 粒子电性
质子数=电子数 不显电性
离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显正电性
子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显负电性
2/6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四、相对原子质量
1、以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即 m C × 1/12),其他的原子与他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即 mH/(mC×1/12))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Ar 例如:Ar ( H) == m H ÷ (m C ×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