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对课程设置和发展进行的长远规划。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估和课程发展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目标1.1 确定课程目标: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2 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将课程目标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1.3 针对不同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课程目标,提供个别化的教学方案。
二、课程结构2.1 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确保课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2 课程关联性:加强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3 课程更新:定期对课程进行修订和更新,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知识,保持课程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三、课程资源3.1 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具备开设高质量课程的能力。
3.2 实验设备: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3.3 教学材料:建立完善的教材体系,引进优质教材和教辅资料,提供学生全面的学习资源。
四、课程评估4.1 教学质量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通过课程评估、学生评价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4.2 学生评价: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4.3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估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课程发展5.1 国际化视野:开设国际化课程,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5.2 跨学科合作: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开展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规划】大学课程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是指在大学教育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的计划。
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和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大学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1.1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建设应重点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建设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建设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具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2.1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应包括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技能。
2.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应包括学科的前沿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
2.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包括跨学科的课程、实践性的课程和开放性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三、课程建设的方法:3.1 问题导向的教学:课程建设应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其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学评估的改革:课程建设应改革教学评估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建设的评估:4.1 课程效果评估:课程建设应定期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满意度和就业情况等,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改进的情况。
4.2 学生评价和反馈:课程建设应重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进需求。
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计划
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计划一、课程建设1.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本学校的课程建设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依据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课程建设内容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发展情况,我们将继续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时,将注重学科整合和跨学科课程设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互相促进。
3.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为了实现以上课程建设目标,我们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支持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在线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工作计划1.教学目标本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教学内容我们将根据学科教育规划和学科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系统和有序的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我们将注重跨学科教学,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互相促进。
3.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倡导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4.教学工作的保障措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同时,我们将加强教学效果评估,定期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语本学校将持续不断地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也期待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引言: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一份课程建设三年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评估体系、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一、课程目标:1.1 设定明确的学科知识目标。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级特点,制定具体的学科知识目标,明确每个年级学生应达到的学科知识水平。
1.2 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
除了学科知识目标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3 引入跨学科课程。
通过引入跨学科课程,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法:2.1 探索性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2 多元化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小组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 引入信息技术支持教学。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支持,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评估体系:3.1 建立多元化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要引入项目作业、实践考核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
3.2 注重过程评价。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3 提供个性化反馈。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师资培训:4.1 提供专业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4.2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4.3 提供教学资源支持。
课程建设 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
课程建设总体思路、具体计划、配套措施一、总体思路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以下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1.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优化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3.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推进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具体计划1. 制定课程建设计划:根据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详细的课程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2. 优化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3. 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推进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5. 完善教学资源: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完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实验设备等。
三、配套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培养现有师资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 加强科研支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5.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依据。
课程建设措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措实施方案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当前,教育教学工作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学校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建立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结构,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 强化教学内容。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和实际应用,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3. 提升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教学方法,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 加强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 强化师资建设。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师的专业性和素质,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支持,形成强大的组织合力。
2. 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3. 增加投入,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4.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文化氛围。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效果:1. 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
3.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目标与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目标与措施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校本课程的建设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和措施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得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而校本课程建设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校本课程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信息科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要实施校本课程,学校需要优化整个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的设置。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测试评价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机械应用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应该引入更多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3. 骨干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学校应该为骨干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落实课程建设规划措施
落实课程建设规划措施第一篇:落实课程建设规划措施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措施一、《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与特色(一)课程建设目标继续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梯队。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的实效性,力争在不长时间内达到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二)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建立、健全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制度等。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改变过去单纯“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变过去“一言堂”教学为课堂主讲和课堂讨论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开发课程、项目教学法等诸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语音》《国际贸易函电》的兴趣,提高《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的教学质量。
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模式,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鼓励课程组成员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树立课题意识。
通过课题立项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动本学科的学科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
(三)课程特色和创新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标准并上网。
修订《语音》《国际贸易函电》习题并上网。
制作和修订《语音》《国际贸易函电》多媒体课件并上网。
制作《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教学录像并上网。
2、系列科研和教研报告或论文关于教材教法问题研究。
关于《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研究。
3、为将来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二、《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规划两门课程计划在成为院级重点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努力,力争建设成为院级课程。
三、《语音》《国际贸易函电》课程建设措施(一)制定目标通过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力争建设成为省级课程。
泰山学院精品课程申报书
泰山学院精品课程申报书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主讲教师朱向彩所在院系信息科学技术系所在教研室多媒体技术教研室联系电话(0538)6715621上网网址/dmtjs/ 申报日期2005年9月8日泰山学院教务处制二○○五年七月附件一泰山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附件二综合说明材料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1、建设目标(1)教师队伍本课程体系现有教师11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助教2人、实验师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3人。
现有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突出、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3位主讲教师,两年内再培养几名高学历、有发展潜质的年轻主讲教师。
形成一支学历高、师德好、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人员稳定、结构更合理的教师梯队。
(2)教学方法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目的都是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和形式,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注意适时启发,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增加习题课和讨论课,同时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是系内精品课程,教学大纲完善,教学手段先进,教学内容实用,教师梯队合理,达到校级精品课程的要求,力争在几年内成为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
3、采取的主要措施课程建设过程中,教研室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和认识,然后由课程负责人召集主讲教师座谈研究,在吃透精品课程建设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建设规划,细化目标与要求,分解任务,然后由教研室主任负责安排到人,并讲究时效,经常督促和检查。
全教研室老师能团结一致,体现了浓厚的团队精神,从而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构建精品课程新体系,编写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CAI 课件和教学辅导材料。
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形成了科学、完整的新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下一步建设计划与举措
课程建设下一步建设计划与举措
课程建设的下一步建设计划与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教育目标,明确课程的长期和短期目标,确保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与学校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2.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以及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确保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 强化教师培训与支持:提供师资培训和支持措施,提高教师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4. 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5. 推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鼓励教师和学校将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行开放共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开放式在线课程或课程资源库,提供给学生和其他教育机构使用。
6. 加强课程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课程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7. 支持教师创新实践:鼓励教师进行课程研究和创新实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促进课程建设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课程建设的目标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1、进一步加强教师梯队的建设和规划,力求五年内,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能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继续采用“以老带新、听课指导、集体教研”等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继续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认真做好精品课的建设,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保障课程上网运行通畅,不断增加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持续性地对本课程的教学网站和网络资源进行升级换代和更新,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完善原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课程资源项目,使上网的课程资源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服务社会。
3、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形成文字教材、电子教材、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包括参考书目、教学参考书、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集体备课,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大教学沟通,促进教学相长。
4、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实训基地全方位开放,以阶段考核作为实践教学的手段,实行“产、学、研”相结合。
5、力求五年内编写出一整套符合试点专业改革要求的教材。
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以实际案例为主线,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主要措施:1、制订出分阶段实施计划,并落实到个人;2、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3、分阶段进行成果展示。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承担“设计入门”及相关课程有6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基本形成老中青结合。
本课程特别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科梯队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治学严谨、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学术团队。
在这个团队里,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立于学科前沿、具有人格魅力、在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中年专家,又有一批基础扎实、肯于钻研、有学术潜力、朝气蓬勃的年轻骨干。
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课程建设总体规划为了贯彻《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文件精神,积极加强我校课程建设和积极培养精品课程,特制订学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培育高素质教师,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未来三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XX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或市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
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校的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高水平课程教学平台。
二、课程建设思路确定精品课程,分级建设,择重支持,滚动进出。
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认真制订精品课程规划,按照《XX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从教师队伍、教学文件与条件、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教研教改等方面着手制订出具体目标和实施措施、并建立课程负责人制。
三、课程建设内容(一)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前提,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工作。
(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具有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建立一支教育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教风严谨、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争取各教研室70%以上的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3)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组织开展教师专题培训,通过主题式和问题式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加强产教结合,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4)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群体。
(5)优选任课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持主讲教师教学效果好的不低于任课教师的80%,高级职称上课率达到100%,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课程建设特色
1、课程建设目标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为核心,以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宗旨,以突出现代实用技术为原则,以模块化教学为基本特色,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课程建设成为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灵活、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2、课程建设规划3、采取的主要措施1 施行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推行教学过程标准化,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奖励机制调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2 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规范教学过程,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定期检查大纲、教案、实践报告、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与学生听课效果等内容,结合教师相互听课、领导分头听课与定期的教学研究和评议制度,及时对教学进程进行评价,并积极采取措施对问题予以整改,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中心向参加实践训练的每名学生提前发放成绩考核表,明确考核标准,并按照过程考核与作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终成绩评定;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标准要求去努力学习和提高,教师严格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训练结束时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并依此找出差距、明确方向、继续提高;另外,在每阶段训练结束后,由中心统一组织学生通过书面的教师评价表对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中心负责向相关教师反馈意见并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中心的教学工作;3完善教学文件建设,指导改革工作进行;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指导教学的正常进行;4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适应新时期高职教学要求;①按照不同层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该专业层次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实训内容工种;按照不同层次、专业、学习形式的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析该专业层次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将分为认识性实习、基础知识实习、综合创新实习及技能项目型选修课程培训四个不同层次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不同的实训内容及要求,采用由易入难、循序渐进,阶梯上升的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②在教学内容方面既继承传统,又注重开拓创新,从实现课程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要注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把培养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5注重实训教材建设,满足教学需要;选择质量高、学时和内容适当的参考教材;所用教材涉及的内容要求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反映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内容必须详尽且紧跟时代步伐,还要易于理解,以方便学生自学;通过对现有的自编教材进一步修订、提高,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多层次的、针对性强的系列精品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指导书、电子教案、PPT课件、习题集等;6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改进,构建可视化、网络化、模块化的教学体系;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安排实训现场教学;通过若干个实训任务完成技能训练,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分层次、多模块、重项目、讲开放、练技能、抓创新、树能力、促就业”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思想品德优秀,业务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现场教学,由老师结合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按步骤讲解相关知识和基本操作示范,再由学生直接上机练习并操作,独立完成作业件的加工任务,教师随时指导检查,对现场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解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经济观点;加强对学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其工程素质;4、实践教学的思想以及效果1实践教学的思想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1教学方法①实训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自助式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②实训现场教学主要以示范、集体点评、巡回指导、因材施教、讨论等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要少讲精讲,多巡回指导,学生要多练,练中学,学中练原则,注重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一体化教学,保证了指导效果;③实践训练采取以现场操作为主,课外作业为辅的方式,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2教学手段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开展可视化教学,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学习环境;②建立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和网上自测,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上实时交互式信息沟通,同时缩短现场理论讲解时间,增加实际动手操作时间,课内练技能、课后学理论,提高了教学质量;③组织专题讲座,让优秀学生进一步了解或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④校内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以“能力本位”为主导,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上升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高度上,逐步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一体化的教学体系;2对应不同专业,重新规划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区分学生的专业、层次等不同情况,而采用基本相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象明确,任务合理,内容充足,针对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之与各学院、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相一致,体现了区分专业、注意层次、因材施教的特点;3充分利用集中培训的有限时间,减少每名学生的训练课目数量,延长单个课目的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要求,保证训练效果原有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安排上采取各工种轮流交替学习的形式,学生每个工种都训练过但时间都不够长,掌握得不够好;针对这个问题,中心在新的教学方案中采取短时间轮流认知+长时间专项训练的教学安排,取得了明显效果;5注重人文与专业的结合;重视做人做事的教育,在教学实训活动中,学生不仅扮演了学习者的角色,同时扮演着的角色,为此,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精细、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岗的精神6实际操作过程与专业理论讲解一体化;尽可能地在演示、实际操作、加工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实训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解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领会并理解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及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建设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及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
3. 丰富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评估体系,确保课程建设成果。
三、工作内容1. 课程体系建设(1)优化课程结构,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调整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2.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
(2)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课程资源建设(1)丰富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课件、实验设备等。
(2)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案例,提高课程实践性。
4. 课程评估体系建设(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确保课程建设成果。
(2)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3)建立课程建设成果展示平台,促进课程建设经验的交流与推广。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3个月):成立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2. 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工作。
3. 第三阶段(7-9个月):对课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4. 第四阶段(10-12个月):完善课程建设成果,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加强宣传,提高全校师生对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
4. 定期召开课程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引言:课程建设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培养优秀的人材,制定一份课程建设三年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评估体系、资源支持和持续改进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一、课程目标1.1 确定课程的核心价值观:课程建设应基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明确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为中心。
1.2 设定课程的学科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具体的学科目标,明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重点和能力培养目标。
1.3 制定课程的综合素质目标:除了学科知识,课程建设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2.1 推行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2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2.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三、评估体系3.1 建立多元化评估方式:评估不仅仅是考试,还应包括作业、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3.2 引入自主评估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预评估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提高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3 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机制: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指导。
四、资源支持4.1 教师培训与发展: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持。
4.2 教学设施与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和资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工具,以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
4.3 合作与交流平台:学校应积极构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
课程建设三年规划一、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中,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三年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课程建设三年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实施该规划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
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供专业的教学资源和指导,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 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建立学科交叉融合机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建立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制,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5. 加强学生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时间表安排第一年:- 第一学期:开展课程需求调研,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加强教师培训。
- 第二学期: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推动教学改革。
第二年:- 第一学期:建立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推进学科整合。
- 第二学期:加强学生评价机制,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一、背景介绍课程建设规划是指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制定的一项长期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课程建设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 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材。
3. 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材。
4.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通过课程建设规划,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
三、原则1. 教育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适应性原则: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建设规划。
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建设规划,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4. 教学研究支持:注重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2. 教学方法: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 教材选用:选择优质的教材和学习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 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5. 师资培养: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五、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学校现有课程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学生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
2. 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课程建设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3. 制定课程设置: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
4. 教学方法研究:开展教学方法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和学生的创新教学方法。
5. 教材选用:选择适合课程建设的教材和学习资源。
6. 评估和调整: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学院课程建设规划一、引言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而制定的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和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二、规划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培养优秀人才: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推动学科发展:通过课程建设,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提高学院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
三、规划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
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
同时,关注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 教材教辅选择优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同时,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和教辅材料,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4.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科研究水平。
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
5. 课程评价与改进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方式,了解课程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实施措施1. 成立课程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3. 加强与相关学科和行业的合作,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4.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
5. 加强课程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五、预期效果1.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具体措施1. 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完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各学科课程,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推动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2.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4. 强化课程评价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使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实施保障1. 加大投入力度学校将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确保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 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将建立健全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 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课程结构更加合理,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社会需求。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3.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4. 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工程经济学》是我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研究,学生将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货币的时间价值、利息及等值的计算、投资方案评价依据、价值工程等。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竞争能力,整合相关教学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研究。
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逐步形成一支教师梯队,以主讲教授为主,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建设或使用精品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五是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六是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
以上措施将有助于将《工程经济学》课程培育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校级精品课程,并积极争取省级精品课程。
目前,我们课程组共有5名教师,承担每年近400名本科生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任务。
其中,有1名博士、2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形成了一支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主讲教授负责。
工程经济学课程是我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
研究工程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修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项目投资评价决策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项目投资评价决策的实用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及资金等值换算、项目投资方案评价与比选、投资项目费用收益的辨识原理及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决策的原理与方法、价值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经济学》精品课程申报综合说明材料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工程经济学》是我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经济活动规律,熟悉现行的工程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定,使学生掌握对成熟的技术和新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评价的方法,从经济的角度为技术的采用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课程针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为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把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工程经济学的作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利息及等值的计算、投资方案评价依据、价值工程等。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工程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处理业务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包括: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设备更新方案的分析、财务评价、费用—效益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相关教学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争取在3-5年的时期内,把课程培育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校级精品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省级精品课程。
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先进,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要建设或使用精品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本课程组共有教师5人,承担了每年近400名本科生《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其中,博士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已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工程经济学课程是我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2)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及资金等值换算;(3)项目投资方案评价与比选的一般原理与方法;(4)投资项目费用收益的辨识原理及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参数;(5)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决策的原理与方法;(6)价值工程;(7)以上理论与方法在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新技术开发项目、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学习工程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在已修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项目投资评价决策的相关理论与一般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进行项目投资评价决策的实用技能。
工程经济学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较强的理论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具备基本的业务水平。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已经做到: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将建设的重点集中于课程讲授内容的完善上。
我们在教学中,力图体现该学科的前沿性成果,吸收了部分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上,我们以优化投资决策为出发点,突出投资方案可行性判别的过程,引入了前沿性理论,强化案例教学的应用,我们编写了部分案例,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四、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科研获奖情况主讲教师王海滋,自99年以来一直从事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近年来,获得的教学科研奖励有:(1)第二届中国企业管理大会,获得“管理本土化教材奖”,三等奖;2004年10月30日(2)指导学位论文:2003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奖,程立超);2004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奖,曲海睿);2005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奖,管鑫);2006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奖,赵恋恋);(3)2003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首届教师质量奖(二等奖);(4)2006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第二届教师名师;近年来,承担教学科研情况主要有:(1)对抗震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建院,4万元,独立);(2)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对普通高等院校整体教育培养过程的分析探讨(省教委,0.45万元,负责人);(3)青岛市质检站关于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工作的研究(横向,6万元,负责人),2001 (4)山东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研究(横向,5万元,负责人);(5)济南市房地产投资可行性研究(横向,12万元,独立),2003(6)现代施工管理研究(横向,5万元,负责人),2003(7)经济学课程群课程建设(教务处,0.3万元,负责人),2002(8)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本土化企业与高校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项目编号2003DGQ2B171,经费总额3万元,王海滋、罗能均、刘成刚、刘娟,2004年6月(9)中国城市现行土地出让制度的法经济学研究(XN040202),8000元,2004(10)会计学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的研究,编号522093,2000元,2004(11)工商管理(按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方案研究与设计,1万元,2005(1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专业建设,06059j,5000元,2006(13)王海滋教学名师研究经费,06021j,5000元,2006(14)吴青,王海滋等,2006年文化厅项目,无资项目,2B2006021,山东高技术企业技术转型战略管理与案例研究(15)王海滋、张雷等,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5000元,2007(16)王海滋、张雷等,基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我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0000元,2007(17)王海滋,山东高技术企业技术转型战略管理与案例研究,横向课题(青岛建设集团零零壹项目管理有限公司,5万元,2007(18)近几年,先后在《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工程抗震》、《同济大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集团经济研究》、《理论学刊》、《价格月刊》、《经济师》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篇,其中核心期刊23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本科教材《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等7部。
五、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通过直观教学、课件教学和实验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改善教学效果。
主要有下列手段:(1)改变授课方式,开展案例教学。
(2)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已完成PowerPoint课件的制作。
(3)增加实验性教学。
(4)网络教学环境正在不断改善,网络教育平台正在建设中。
六、实践教学及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需要我们有配套的实验设施。
我们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本课程组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尝试,,相关可行性分析软件也正在试行中,鼓励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教材建设本课程组选用了由黄渝祥、邢爱芳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
本课程教材选编原则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胆吸收了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经济学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并较好地总结了我国工程经济学的实践经验,全面阐述了“以优化投资决策为导向,以货币的时间价值、利息及等值的计算、投资方案评价依据、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设备更新方案的分析、财务评价、费用—效益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为主要内容,以投资可行性为归宿”的理论体系,并及时反映工程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发展新趋势。
该教材有配套的辅导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重点,解决疑难,拓展思维。
八、教学组织管理本课程组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近年来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分配表,教学工作进度表,学生考试试卷及相应的分析报表等各种教学文件均完善并运行良好,各项教学活动均按照规划要求稳步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组织中青年教师相互听课,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体会,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听课2次以上,互相切磋讲课技巧;要求教师每学年都争取有一篇论文发表。
坚持老教师言传身教的帮带作法,对年轻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要求辅导教师随堂听课,定时辅导等。
本课程组每学期组织1-2次公开课,每学期开学第1天要检查教学日历及教案等;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每年由院教务处、院部和教研室分别组织的教学评教活动,促使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九、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本课程组积极采取切实措施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条件成熟时,对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