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生物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2.1植物细胞工程包括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12.2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核移植、细胞融合和干细胞的应用等技术12.3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进行显微操作和处理以获得目标个体12.4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12.5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12.6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12.7举例说出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12.8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2023·湖南基因工程在农牧业、制药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2023·湖北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023·广东DNA的粗提取及鉴定的方法2023·新课标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2023·北京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023·山东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2023·广东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2023·广东动物的体外受精、胚胎的体外培养、胚胎移植技术2023·浙江动物的体外受精、胚胎的体外培养2023·浙江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综合2023·海南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2023·山东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2023·湖北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023·浙江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2023·全国遗传信息的翻译、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命题趋势1.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命题多以选择题呈现,基因工程的命题多以简答题呈现,属于年年必考的题目。
2.试题情境以下列几种居多:(1)以单克隆抗体为情境考查细胞工程。
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5
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5卷五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I卷选择题1.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野外实习时,发觉某溪流中的蝌蚪能逐步长大成为大蝌蚪,但迟迟不能发育为蛙。
这不能说明A.蝌蚪体内不能正常产生甲状腺激素B.溪水中可能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化学元素C.蝌蚪体内不能正常合成生长激素D.蝌蚪因内分泌功能障碍而不能正常完成变态发育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受精卵的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受精卵过程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B.受精卵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但细胞质随机分配C.父本和母本对受精卵(子代〉的遗传奉献相同D.受精卵常被用作培养转基因动物的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3.磨菇伞盖下面的菌褶产生一种细胞,落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萌发成菌,最后形成新的蘑菇,这种生殖方式叫做A.有性生殖B.营养生殖C.孢子生殖D.出芽生殖4.下列关于荠茱胚与蛙胚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荠莱胚与娃胚的发育差不多上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B.荠菜胚与蛙胚发育过程中胚体各部分细胞的分裂速度差不多上相同的C.荠菜的胚发育是在胚珠内完成的,蛙的胚发育是在卵膜内完成的D.荠菜胚与蛙胚发育过程中都发生了细胞分化5.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蛙受精卵的分裂为有丝分裂B.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C.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能使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为Amg,则其正常体细胞中的DNA一定大于2A mg6.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锑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④⑤⑥7.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作用不表现为A.细胞核通过mRNA决定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B.细胞质为细胞核的代谢提供酶、ATP和原料等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调控中心,但必须通过细胞质才能实现D.细胞质基质中的DNA决定着细胞核基因的选择性表达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状和功能各不相同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关于生物体差不多上有积极意义的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时期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9.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储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O2,可分解花生种子(含油料多)和水稻种子(含淀粉多)中有机物的量为A.分解花生中有机物的量多于水稻B.分解花生中有机物的量少于水稻C.分解花生中有机物的量等于水稻D.无法比较10.在育种研究中,给一般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显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
专题10 细胞呼吸-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原卷版)
专题10 细胞呼吸一、呼吸作用的方式与过程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 TP的过程。
(2)过程(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
3.无氧呼吸(1)场所:全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过程解题技巧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反应条件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呼吸场所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产物CO2、H2O酒精和CO2或乳酸能量大量少量释放能量1 mol葡萄糖释放2 870 kJ的能量,其中1 161 kJ左右转移至A TP中1 mol葡萄糖释放196.65kJ(生成乳酸)或225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kJ转移至A TP中特点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解,能量未完全释放相同点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利用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1)水:生成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以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中。
而无氧呼吸中不存在水的生成与参与。
(2)CO2: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产生,或者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动植物体内均可产生二氧化碳。
(3)酒精或乳酸:在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4)葡萄糖:只以反应物的形式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5)丙酮酸:其作为中间产物,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以反应物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前者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后者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2024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热点03 病毒
热点03 病毒(情境预测+重难诠释+限时检测)情境预测病毒是所有生物中唯一一类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代谢系统、专性寄生的特殊生物。
这种特殊的生命形式也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很多病毒一直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新冠病毒。
关于“病毒”的考查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成为高考生物试题中的“常客”。
试题类型多为信息给予型,其创新点在于打通多考点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考查。
近两年来针对“新冠病毒”的考查较多。
命题点:类型划分(宿主类型、核酸类型),检测(核酸、蛋白质),增殖。
重难诠释病毒的分类:根据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根据核酸种类分DNA病毒和RNA病毒。
①动物病毒:常见的RNA类动物病毒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常见的DNA类动物病毒有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等。
②植物病毒:常见的植物病毒主要是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④其他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其成分为蛋白质,可导致疯牛病等)。
病毒的代谢与增殖:因为病毒缺乏代谢所需要的酶和能量,所以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它缺乏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结构等,所以病毒不能独立代谢与繁殖,必须专一寄生在特定宿主细胞中,在病毒核酸的指导下,借助宿主细胞的酶、能量、物质和结构,来完成自身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再组装成子代病毒。
比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一般包括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等环节。
其中,“注入”的只是病毒的DNA或RNA,蛋白质外壳残留在细胞的外面;“合成”过程中,是以病毒的DNA或RNA为模板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包括合成蛋白质的原料都来自宿主细胞。
因此,要培养病毒,必须先培养宿主细胞。
检测是否感染病毒的方法:免疫学检测和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主要包括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基因检测,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黏膜细胞或者培养的组织内提取DNA,用特定的一种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经PCR技术扩增,获得大量DNA小片段,再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目的基因)。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细胞的物质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细胞的物质基础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1.2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1.3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4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5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1.6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1.7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2023.全国乙卷.T1)蛋白质的结构及多样性、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基本单位(2023.湖北卷.T3)脂质的种类及功能,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023.湖北卷.T2)蛋白质的变性(2023.北京卷.T1)糖类的功能(2023.湖南卷.T5)细胞中的水、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023.湖南卷.T1)组成细胞的元素,脂质的种类及功能(2022全国甲卷)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主动运输;(2021全国甲卷)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及形成原因﹔蛋白质的结构及多样性﹔核酸的功能﹔糖类的功能﹔(2021全国乙卷)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有氧呼吸过程﹔命题趋势1.重点是组成细胞的四种有机物及相关实验、组成细胞的无机物,该部分内容的命题以选择题为主。
2.试题情境主要选自大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题干信息提取加工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原型知识进行作答,通常是考查学生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应用。
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是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模型认知与建构等科学思维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等生命观念。
知识必备重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这说明了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但是,细胞与无机自然界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这说明了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差异性。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发酵工程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发酵工程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1.1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
11.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11.3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
11.4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11.5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11.6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
11.7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11.8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3·山东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无菌技术、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023·山东泡菜的腌制、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2023·广东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其他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2023·浙江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解读泡菜的腌制2023·山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023·北京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培养与菌种保藏2023·全国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无菌技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2023·全国蛋白质的结构及多样性、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及方法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2023·湖南基因突变、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023·浙江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命题趋势1.该部分内容的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属于年年必考的内容。
2.试题情境以下列两种居多:(1)以实际发酵的过程为情境考查传统发酵食品制作。
(2)以来自生产生活实际、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实例为情境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
知识必备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生物卷三生物的新陈代谢第Ⅰ卷选择题1.人体对氮素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比随年龄发生变化,下图中符合一般情况的是2.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B.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C.用15N标记的蛋白质饲喂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可在其肝糖元中发现D.生物的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3.下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图中的4.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5.有四种代谢产物u、p、q、s和影响其代谢的相应的突变基因。
第一个突变型的缺陷是可以在加有u、s或q的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加有p的培养基上生长;第二个突变型的缺陷是只有在加有q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而第三个突变型在加有u或q时均可生长。
则这些代谢产物的形成顺序为A.s→p→u→q B.p→q→s→u C.q→u→s→p D.p-s→u→q6.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下表。
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B.新鲜唾液没有再作稀释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7.学生在16 min内相继进行四次俯卧撑,测得每次俯卧撑数如图,对这一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肝脏储藏的糖原不足B.糖类转化为酒精C.供氧不足,乳酸积累D.肌肉组织中CO2过剩8.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 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9.用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1·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生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此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10.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
请推断实验开始时3种液体的浓度是(下表中的“高”表示高浓度蔗糖溶液;“低”表示低浓度蔗糖溶液)A.甲B.乙C.丙D.丁11.关于C4植物和C3植物对CO2的固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3植物固定C O2需能量,C4植物固定CO2不需能量B.C3植物固定C O2不需能量,C4植物固定CO2需能量C.C4植物和C3植物对CO2的固定都不需能量D.C4植物和C3植物对CO2的厨定都需能量12.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13.下图是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实验装置。
以4株大小相同、同株植物上叶片等量的嫩枝条进行如下处理。
开始实验时,各装置的重量都调至100g,其后每隔一段时间对各装置称重,记录并画出相应曲线:曲线I代表A、B、C、D中的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A.A、B B.C、D C.B、C D.A、D14.下列关于高粱、玉米叶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围绕着维管束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②因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正常的基粒,所以水的光解发生在叶肉细胞③NADPH储存了能量,并具有还原性④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⑤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15.在水深200m的深海,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5000V的生物电,击昏敌害、获取食物、保护自己。
电鳗的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A.葡萄糖彻底分解[H」B.氨基酸彻底分解C.丙酮酸彻底分解D.三磷酸腺苷的分解16.图中表示某种动物消化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7.如图所示,一U型管内装有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R及S,并被一半透膜(X)隔开,与S相比,R为低渗溶液(即浓度较低)。
15 min后,U型管内达到平衡。
则下列图形与解释,正确的是A.右侧较高,两溶液等渗,即浓度相等B.右侧较高,且右侧为高渗,即浓度较高C.左侧较高,且右侧为低渗,即浓度较低D.两侧高度相等,且为等渗18.下图为某地一株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B.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C.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D.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19.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1h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Ⅰ的浓度最低B.Ⅱ的浓度较Ⅲ低C.Ⅳ的浓度最高D.Ⅳ可能是蒸馏水20.下列生理功能或生化反应与A TP的消耗有关的是酶①C6H12O6−→2C3H6O3+能量②光反应③暗反应④根吸收K,⑤C3植物的叶肉细胞吸收CO2⑥小肠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⑦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⑧DNA复制⑨翻译⑩神经传导⑪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运输A.①②④⑤⑥⑩⑪B.③④⑥⑦⑧⑨⑩C.④⑤⑥⑦⑩⑪D.③④⑥⑦⑩第Ⅱ卷非选择题21.下图是绿色植物一成熟细胞新陈代谢图解,请依图回答。
(1)细胞在生成物质B的同时,还产生物质,进行的场所是(2)物质C从细胞外到细胞内并参与过程②的一个步骤,至少穿过层磷脂分子,这一步骤叫做(3)能量代谢的关键性化合物是图中字母E.在该细胞中,其生成场所有(4)在细胞内生成物质A的细胞器有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有(5)在过程①②组成的代谢过程中.在合成有机物的同时,也有有机物的分解,该过程中分解该有机物的酶分布在细胞结构的中,在过程中完成。
(6)在物质A和F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限制过程①~⑤的共同因素是除此之外.限制过程①②的主要因素还有、如果把该植物细胞遮光密封,过程①~⑤将会停止的过程式是(填序号),将加速进行的生物过程是(用文字表示)。
(7)图中④过程为。
22.盛夏,酷暑难耐,西瓜成了人们消暑解渴的佳品,若不过瘾,还可冷藏后再吃,爽极了。
但在新疆,人们却能看到“抱着火炉吃西瓜”的风景。
请回答:(1)随着科枝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水果已呈现无季节性上市销售的势头,这主要是通过的方法达到的,为了增加产量,还可在室内适当增加的浓度。
现如今,人们也可在冬季抱着火炉吃上可口的西瓜了。
(2“抱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自然状态下新疆多变的气候,这主要是指非生物因素的剧变。
(3)有首歌的歌词中曾叙述新疆的西瓜又大又甜,主要原因是在西瓜生长季节里,当地气温白天温度,晚上温度,大,利于的储存。
(4)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15℃、夜温26℃B.昼夜恒温26℃C.日温26℃、夜温15℃D.昼夜恒温15℃(5)水稻等种子的储藏与蔬菜、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是有区别的,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中,前者还应保持,后者还需的条件。
23.下图是人体蛋由质代谢途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发生①过程的生理名称是发生①过程的器官有,参与此生理过程所必需的物质有。
(2)③过程是在_____中进行的,此过程是受控制的。
④的生理过程是通过作用完成的,⑤在细胞的中进行。
(3)B物质可能是,②和⑥的生理过程是通过作用完戚的。
(4)C物质是在(器官)内形成的。
F所表示的器官有。
(5)D物质是,E物质是,⑦的变异属于。
24.下图为植物和高等动物(如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申,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甲细胞中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2)甲细胞器完成的生理过程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及叶绿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相对吸收量如图a、b、c所示。
①若a图所示曲线为阴生植物,则阳生植物曲线与其相比,C点应移,A点应移。
②由b图可知,40℃时植物能否显示生长现象?。
而在5℃时的情况可用a图中的(填“A”“B”或“C”)点表示。
③用玻璃大棚种植蔬菜,应选择光强为(填“A”“B”或“C”),温度为并且要用颜色的玻璃。
④若将植物体放在含C18O2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周围空气中有没有可能出现18O?其原因是什么?2(3)人如果一次摄入大量糖类,一段时间后,血糖可通过(填序号)过程合成糖元。
(4)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在缺氧情况下,物质A可通过过程形成物质C (填名称)。
(5)物质A在肝脏内可以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进行作用,形成物质 B (填名称)。
31.(1)下图为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①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期,属于代谢产物。
②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期最大。
(2)绝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
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28℃、29℃、30℃。
○1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密闭培养。
○2第三步:在衰亡期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30℃为该细菌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
①。
②。
③。
④。
26.Ⅰ.给你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新鲜的)、10%的盐酸、蔗糖、蒸馏水、显微镜、玻片、小刀、烧杯、吸水纸等材料用具。
请从中选用部分器材,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l)你准备选用的实验材料和器具是。
(2)操作过程是(写出要点即可)(3)过一段时间后,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4)实验结论是Ⅱ.材料-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
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 kg的柳树。
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 kg。
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