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流程

合集下载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路径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路径

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806),行冠状动脉内支
30000-75000 5-7
明确诊断,制定诊疗计划,交待病情 开始常规治疗 开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
其他诊疗 工作
完善术前检查准备
住院第1天
1
电子病历 其他诊疗 工作 其他诊疗 工作 其他诊疗 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完善入院常规检查 进行术前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宣教
长期医嘱 PCI术后护理常规(冠脉造影术后护理常规)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长期医嘱 低脂半流饮食 长期医嘱 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长期医嘱 抗血小板药物 长期医嘱 他汀类药物 长期医嘱 ACEI或ARB 长期医嘱 β 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长期医嘱 钙离子拮抗剂(酌情) 长期医嘱 硝酸酯类药物 长期医嘱 自动分析心电图 临时医嘱 出院医嘱 临时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
长期医嘱 抗血小板药物 长期医嘱 他汀类药物 长期医嘱 ACEI或ARB 长期医嘱 β 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长期医嘱 钙离子拮抗剂(酌情) 长期医嘱 硝酸酯类药物 临时医嘱 自动分析心电图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临时医嘱 凝血常规+D-二聚体 临时医嘱 大生化、肌钙蛋白 临时医嘱 感染性疾病筛查 临时医嘱 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长期医嘱 冠脉造影术后或PCI术后护理常规 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长期医嘱 低脂半流饮食 长期医嘱 持续心电监护 主要护理 工作 主要护理 工作 主要护理 工作
长期医嘱 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长期医嘱 吸氧 长期医嘱 术后监护 长期医嘱 抗血小板药物 长期医嘱 他汀类药物 长期医嘱 ACEI或ARB 长期医嘱 β 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者常规使用) 长期医嘱 钙离子拮抗剂(酌情) 长期医嘱 硝酸酯类药物 临时医嘱 今日行冠脉造影+PCI术 临时医嘱 术前准备(碘皮试、备皮、术中用药)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 (术后) 主要护理 工作 主要护理 工作 主要护理 工作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路径护理课件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路径护理课件
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谢谢聆听
运动护理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 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 动计划,适量增加运动量。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和竞技性运 动,以免诱发心绞痛。
运动时监护
在运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 停止运动并就医。
药物护理
正确使用药物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药 物的剂量、使用时间和注意事项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01
02
03
心电图改变
静息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出现 缺血性改变。
临床表现
阵发性胸痛,呈压迫感、紧缩 感或烧灼感,可放射至心前区、
左上肢、下颌、颈部等。
诱发因素
劳力、情绪激动等。
04
缓解方式
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可 缓解症状。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路径
02
诊断流程
A
初步诊断
05
护理前后效果评价量表
01
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评价量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 状况、护理效果等指标,采用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 护理效果越好。
02
评价量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状况、护理效果等 指标,采用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03
评价量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状况、护理效果等 指标,采用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护理效果分析
护理效果分析包括患者病情改善 情况、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评价量 表的评价结果等指标,采用统计
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护理效果分析包括患者病情改善 情况、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评价量 表的评价结果等指标,采用统计
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护理效果分析包括患者病情改善 情况、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评价量 表的评价结果等指标,采用统计

稳定型心绞痛健康教育

稳定型心绞痛健康教育

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宣教一、概述稳定型心绞痛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二、治疗原则1、发作时的治疗(1)休息:发作时应立即休息,一般病人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2)药物治疗:①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1~2分钟内显效,约30分钟作用消失;一般连用不超过3次,每次相隔5分钟。

2、缓解期的治疗(1)药物治疗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A2合成减少,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氯吡格雷:是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阻断ADP依赖活的GP II b/III a复合无,有效地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主要用于支架植入以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证的病人。

3)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增加运动耐量,降低心绞痛病人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

4)调血脂药物:常选用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延缓斑块进展,使斑块稳定。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病人应该使用ACEI,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6)硝酸酯制剂: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溉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制剂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力加快。

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常用药物有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

7)钙通道阻滞剂: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藕联合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氧耗;并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从而缓解心绞痛;还可以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

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

稳定型心绞痛诊疗规范

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的需要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伴有代谢产物的堆积(乳酸、丙酮酸、磷酸等)刺激神经发生疼痛,缺血时伴有心脏收缩功能的障碍出现憋气等症状,同时会导致心脏电活动不稳定发生心律失常。

一部分病人由于病变炎症活动加居导致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稳定型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间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

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胸闷等。

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和刀扎,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病人不自觉停止原来活动。

3.持续时间:一般2~5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

4.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可在2~5分钟内缓解。

【诊断要点】1.病史询问,有或无上述表现;2.体格检查,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多为乳头肌缺血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3.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必要时查糖耐量。

了解贫血、甲状腺功能。

胸痛明显者,查血肌钙蛋白、肌酸激酶;4.心电图:(1)静息心电图:静息心电图多正常,静息心电图可表现出冠心病的迹象,如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异常复极。

(2)发作时的心电图:大多数病人相邻的二个导联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发作时记录的心电图正常也并不罕见,不应该排除心肌缺血诊断。

胸痛同时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早搏或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ICD-10:I20.806)。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管理指南》(ESC,2013年)、《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ACC,2014年)。

1.临床发作特点: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或胸闷(<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2.心电图变化: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症状发作时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和(或)T改变,症状缓解后ST-T改变恢复。

运动平板试验有助于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或肌酸激酶CK、CK-MB)不升高。

4.临床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慢性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管理指南》(ESC,2013年)、《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ACC,2014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6年),《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2018年)。

1.危险度分层:根据临床评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Duke 运动平板试验评分)、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综合判断,推荐采用EuroSCOREⅡ评分。

2.基础药物治疗: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适应证为:(1)严重心绞痛(CCS分级Ⅲ级或以上者),特别是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者。

(2)经无创方法评价为高危患者(不论心绞痛严重程度)。

(3)发生过心脏猝死或有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4)血运重建(PCI或CABG)的患者,有早期的中等或严重程度的心绞痛复发。

(5)有慢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心绞痛患者。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临床路径一、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80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持续时间较长,且性质无明显变化。

2.心电图表现:胸痛时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 变化可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1.危险度分层:根据TIMI风险评分或患者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别。

2.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

3.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PCI:有下列情况时,可于2小时内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者,实施PCI治疗:①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息或小运动量时仍有反复的心绞痛或缺血发作;②心肌标志物升高(TNT 或TNI);③新出现的ST段明显压低;④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返流;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上述指征的中高危患者可于入院后12-48小时内进行早期有创治疗。

【免费下载】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

【免费下载】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
5.危险分层:运动试验不仅可检出心肌缺血,提供诊断信息,而 且可以检测缺血阈值,估测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
Duke 活动平板评分是一经过验证的根据运动时间、ST 段压低和 运动中心绞痛程度来进行危险分层的指标。
Duke 评分=运动时间(min)-5 X ST 段下降(mm)-(4 X 心绞痛指 数)
心绞痛指数:0:运动中无心绞痛;1:运动中有心绞痛;2:因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
地步行 100-2OOm 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IV级 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
二 临床评价
(一)心电图运动试验
1.适应证。
(1)有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可进行运动,静息心电图无明
显异常的患者,为诊断目的。
(2)确定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变者。
Duke 评分:≥5 分低危,1 年病死率 0.25%;-10 至+4 分中危, 1 年病死率 1.25%;≤-11 高危,1 年病死率 5.25%。75 岁以上老 年人,Duke 计分可能会受影响。
6.下列情况不宜行心电图运动试验或运动试验难以评定:静息心 电图 ST 段下降 >lmm、完全性左束艾传导阻滞(LBBB)、预激综合 征、室性起搏心律及正在服用地高辛的患者。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试行)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试行)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试行)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编码:I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心痛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痛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阻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Ⅲ级或Ⅳ级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肌红蛋白);(4)凝血功能检查;(5)血压、脉搏、心率;(6)心电图;(7)胸部X线片;(8)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9)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绞痛临床路径

心绞痛临床路径

介入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该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 项,消除顾虑。 2、必要时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 3、遵医嘱做抗生素、碘过敏实验。 4、术前2—3小时进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 5、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6、保证充足睡眠。 7、建立静脉通道。 8、更换清洁病员服。
介入术后的护理常规
冠脉CTA检查前准备工作
1、空腹或禁食4-6小时。 2、注意休息,近期无感冒及发热。 3、心率一般在60次/分。若有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不齐者必须经临床医生诊治节律整齐后方可做该检 查。 4、服药,上午检查6点口服,下午检查12点口服,心率60次 /分以下:口服安定2片;60—65次/分:口服安定2片, 倍他乐克1片;心率65次/分以上:口服安定2片,倍他乐 克2片。 5、检查时需携带CT申请单、药物和相关用物。
心绞痛健康教育
病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 诱因:劳累、寒冷、饱餐、激动、便秘。 典型表现: 1、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可放射至颈部、咽部、左臂内侧。 2、性质:突然发作的绞痛,呈紧闷或缩窄性疼痛,伴有压迫或窒息感。 3、时间:一般在1—5分钟,不超过15分钟。 4、诱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餐、受凉、吸烟等。 保健指导: 1、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跑步等剧烈活动及过度体力劳动。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3、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排便有力而诱发发病。 4、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和暴饮暴食。 5、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保心丸等急救药品。 6、不能缓解时及时就诊
1、休息: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桡动脉穿刺术侧肢体 抬高45—60°,定时做抓握动作,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 环。股动脉穿刺鞘管处应以沙袋加压止血6—8小时,并 观察有无出血及皮下血肿的形成。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 是否正常。 2、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心电图 变化,注意有无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重症心律失常 等并发症。 3、饮食:如无恶心、呕吐症状,术后可进食,鼓励进水, 3—6小时1000—1500ml,促进造影剂的排除,观察尿量。 4、治疗:遵医嘱予抗凝、预防感染治疗。 5、活动:术后24小时如无并发症,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型(ICD-10:I20.806)(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与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相关指南1.临床发作特点: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2.心电图变化: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 段压低≥0.1mV,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包括肌酸激酶CK、CK-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有条件查)不升高。

4.临床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0.806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

2.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疑诊为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等疾病。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和减少发作,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患者活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1.非药物治疗:休息、减轻精神压力、控制危险因素等。

2.药物治疗:扩张冠脉、降低心肌氧耗、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对症等缓解症状及改善预后治疗。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ACC/AHA与2006年ESC相关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危险度分层:根据临床评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心肌酶等综合判断。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的分级标准(CCS分级)评估心绞痛的严重程度(见表一)表一 CCS分级标准2.基础药物治疗:包括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

新版中医单病种—稳定型心绞痛

新版中医单病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定义】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临床表现在1~3个月内相对稳定,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的疼痛性质和疼痛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相仿(3~5分钟),用硝酸甘油也在相近时间内发生疗效,又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目前将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稳定的、无症状的阶段统称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诊断标准】一、症状本病症状分为四大要点:位置、性质、持续时间及与劳累的关系,以及加剧或缓解的因素。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1~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二、体征稳定型心绞痛体检常无明显异常。

心绞痛发作时可有表情焦虑,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可正常,增快或减慢,血压可升高或降低,可有房性早搏或室性奔马律,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等体征。

三、实验室检査主要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有无贫血等。

对于胸痛明显者,需要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鉴别。

四、无创检査1.所有患者均应行静息心电图检查,胸痛发作时争取做心电图,缓解后立即复查。

2.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或核素心室造影。

3.各种负荷试验,包括心电图运动试验、负荷超声心动图、核素负荷试验,有助于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危险分层,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4.CT血管造影为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和形态的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然有局限性,特别是当钙化存在时会显著影响对狭窄程度的判断。

五、有创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检查冠状动脉最精确的方法,可以明确诊断及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并决定治疗策略和预后。

【辨证分型】本病的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气虚为主;标实多为痰浊、血瘀、气滞、寒凝,以血瘀突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型(ICD-10:I20.806)(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与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相关指南1.临床发作特点: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短暂的胸痛(<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2.心电图变化: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 段压低≥0.1mV,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包括肌酸激酶CK、CK-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T或I(有条件查)不升高。

4.临床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0.806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疾病编码。

2.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疑诊为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等疾病。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和减少发作,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患者活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1.非药物治疗:休息、减轻精神压力、控制危险因素等。

2.药物治疗:扩张冠脉、降低心肌氧耗、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对症等缓解症状及改善预后治疗。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2年ACC/AHA与2006年ESC相关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危险度分层:根据临床评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心肌酶等综合判断。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10页word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10页word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疗指南(2019年)摘自J Am Coll Cardiol 33.NO7, 2019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一、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胸痛的患者,医生必须了解其详细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和评估直接的危险因素,这些资料有助于判断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轻度、中度或重度)。

心绞痛的定义心绞痛是一种以发生于胸部、颌部、肩部、背部或手臂的不适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者可因劳力或情绪激动而加重,因用硝酸甘油而缓解。

心绞痛常发生于有1支或以上主支冠脉病变的患者,但亦可发生于瓣膜性心脏、肥厚性心肌病和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正常但由于冠脉痉挛或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而导致心肌缺血的患者也可出现心绞痛。

心绞痛还可作为食管、胸壁或肺部等非心脏性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

胸痛患者的临床评估1.病史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在冠脉造影上显示为1支或以上冠脉主支直径狭窄≥70%,或冠脉左主干直径狭窄≥50%。

但达不到以上程度的血管损害也可导致心绞痛。

首先,医生应让患者详细地描述胸痛的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缓解方式。

患者在形容胸痛的性质时有多种表达方式,以"绞榨感"、"紧缩感"、"压迫感"、"窒息感"或"沉重感"为多见。

通常并不把心绞痛说成"疼痛",而是描述为"不适"。

心绞痛很少为刀割样或针刺样痛,其性质多不会因为体位或呼吸的变化而改变。

典型的心绞痛持续约数分钟。

转瞬即逝的不适感或持续数小时的钝痛感一般不是心绞痛。

心绞痛的部位多在胸骨后,放射到颈部、颌部、上腹部或手臂者并不少见。

下颌以上、上腹部以下或仅局限下左侧胸壁的疼痛多不是心绞痛。

心绞痛常由于劳力或情绪激动而加重,经休息而减轻,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常可在30 s 至数分钟内缓解心绞痛。

在获得病史资料的基础上,医生应对胸痛症状进行全面评估。

胸痹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胸痹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胸痹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标准:1.生命征平稳,病情稳定,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需要住院康复治疗。

2.无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或以上并发症已得到较好的控制。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患者。

一、胸痹心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TCD 2019版:A04.01.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ICD-10编码:I20.806),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中的胸痹病诊断标准。

具体如下:①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

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②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

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④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

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必要时行冠脉CTA、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①病史: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

疼痛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胸憋闷感,呈阵发性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症状。

存在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
呼吸困难
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即在运动 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呼吸费力、气促等症 状。
其他症状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失眠 、焦虑、抑郁等症状。
体征
心率增快或减慢
01
患者可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通常与心肌缺血有关。
血压升高或降低
02
患者血压可升高或降低,一般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心音异常
03
患者可出现心音低钝、遥远等异常表现,提示心功能下降。
并发症
心功能不全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并发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心律失常
患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等。
心肌梗死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0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劳动力损失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对社会经济产生 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短缺。
公共卫生政策与行动建议
改善生活方式
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慢性稳 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风险。
医疗保险政策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高慢性疾病报销 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鼓励患 者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
3
生活方式干预
改善饮食、增加运动、减轻压力等有助于减轻 症状。
治疗流程
诊断明确
初始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和相应检查结果,明确慢性稳 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定期复查
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 等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流程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流程

确诊患者的临床处理流程治疗流程心绞痛: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表现。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病史.全面采集病史,详细了解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

.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既往有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史也高度提示冠心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判断胸痛的性质:-典型心绞痛:1.胸骨后不适感,其性质和持续时间均有特征性;2.劳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症状;3.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缓症状。

-非典型心绞痛(可疑心绞痛):具备以上3项中的2项。

-非心脏性胸痛:仅具备以上3项中的1项,或完全不具备以上特点。

.符合缺血性胸痛的特点:-部位: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可放射到颈、咽、颌部、上腹部,左臂及左手指内侧、肩背部。

每次发作的部位多似。

-性质:紧缩感、绞榨感、紧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窒息感,沉重感。

-持续时间:阵发性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不超过10分钟。

-诱发因素:发作与劳力、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多发于劳力当时而非之后。

-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5分钟后通常可迅速缓解。

.伴随症状:严重者可伴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或青灰等。

.非典型患者:可表现为胸部以外疼痛,如上臂、咽部、颈部、而无胸痛或胸痛不明显。

-女性、老年人尤其需注意,老年患者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心绞痛发作间期通常无阳性体征。

.胸部触诊排除由胸部骨骼肌肉综合征导致的胸痛。

.发作时可能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详细体检有助于发现病因和其他相关情况,如瓣膜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导致的黄色瘤。

.颈动脉杂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和测量腰围,以了解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诊患者的临床处理流程治疗流程心绞痛: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表现。

病史.全面采集病史,详细了解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

.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既往有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史也高度提示冠心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判断胸痛的性质:-典型心绞痛:1.胸骨后不适感,其性质和持续时间均有特征性;2.劳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症状;3.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缓症状。

-非典型心绞痛(可疑心绞痛):具备以上3项中的2项。

-非心脏性胸痛:仅具备以上3项中的1项,或完全不具备以上特点。

.符合缺血性胸痛的特点:-部位: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可放射到颈、咽、颌部、上腹部,左臂及左手指内侧、肩背部。

每次发作的部位多似。

-性质:紧缩感、绞榨感、紧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窒息感,沉重感。

-持续时间:阵发性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不超过10分钟。

-诱发因素:发作与劳力、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多发于劳力当时而非之后。

-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5分钟后通常可迅速缓解。

.伴随症状:严重者可伴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或青灰等。

.非典型患者:可表现为胸部以外疼痛,如上臂、咽部、颈部、而无胸痛或胸痛不明显。

-女性、老年人尤其需注意,老年患者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心绞痛发作间期通常无阳性体征。

.胸部触诊排除由胸部骨骼肌肉综合征导致的胸痛。

.发作时可能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详细体检有助于发现病因和其他相关情况,如瓣膜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导致的黄色瘤。

.颈动脉杂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和测量腰围,以了解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检查空腹血糖,血脂,必要时检查糖耐量实验。

·血常规:除外贫血。

·甲状腺:必要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心肌坏死标记物:胸痛较前明显者,需查血心肌肌钙蛋白(cTnT或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征相鉴别。

·行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肝炎相关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查及梅毒血清试验,需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

心电图·所有胸痛患者均应行静息心电图检查,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立即复查。

·常见心肌缺血的表现为:相邻≥2个导联ST段压低≥0.1mV,胸痛缓解后ST段恢复。

-心电图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则心绞痛的可能性增加。

-静息心电图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但胸痛发作时呈“假性正常”,也提示心绞痛。

-心电图同时也提供心脏节律与传导、心肌肥厚等信息。

·心电图正常不能除外心绞痛,这种情况支持静息状态下心功能正常,提示预后良好。

-需进一步行心电图负荷试验。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表现如有与症状相一致的ST-T变化,则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超声心动图适用于以下患者:·存在收缩期杂音,怀疑主动脉狭窄、二尖瓣返流、二尖瓣腱索断裂、瓣膜脱垂、室间隔破裂、肥厚性心肌病;·有心梗病史或病理性Q波;·对于伴有心衰症状或体征、复杂心律失常患者评估其左室功能(根据左室功能进行危险分层)。

胸部X线·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肺疾病情况,如充血性心衰、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患、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

心电图运动试验·运动试验不仅可检出心肌缺血、提供诊断信息,而且可以检测缺血阈值,估测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

·应用指征:-有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可进行运动,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确定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变;-确诊的患者用于危险分层;-血运重建治疗后症状明显复发。

·禁忌:急性心梗早期、未经治疗稳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控制的心衰、急性肺动脉栓塞或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已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高血压、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炎、电解质异常。

-下列情况不宜进行运动试验或试验难以评定:静息心电图ST段下降>1mm、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起搏心律及正在服用地高辛的患者。

·阳性标准: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1mm(J点后60-80ms),且持续≥2分钟;-运动中出现血压下降(≥10mmHg)。

·终止试验:出现以下任何1项即须终止。

-出现明显症状(如胸痛、乏力、气短);并伴有意义的ST段变化。

-ST段明显压低>2mm为终止相对指征;>4mm为绝对指征。

-ST段抬高≥1mm。

-出现有意义的心律失常;收缩压持续降低10mmHg或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250mmHg或舒张压>115mmHg).-已达目标心率者。

·注意:通常在体检和静息心电图后,无缺血性胸痛时进行。

-如患者很可能患冠心病,而由于其他合并症不能或不愿意接受运动心电图检查,可以不经此项检查即开始治疗。

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指征:-下肢活动不便;-不能完成足够的跑步机或踏车运动量;-运动心电图难以确诊。

·方法:给予多巴酚丁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冠脉多层CT血管造影(CTA)·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及形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CTA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如CTA未见血管狭窄病变,一般不进行有创性检查。

-存在钙化时,会显著影响狭窄程度的判断,因此检查结果仅供参考。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精确了解病变的范围、严重程度,以及病变对心功能的影响。

-对糖尿病、>65岁老年患者、>55岁女性的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更有价值。

·推荐以下患者进行此项检查:-严重心绞痛(心绞痛分级3-4级),药物治疗不能很好缓解症状。

-无创性检查难以确诊且确定高压(存在≥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

-无创性检查确定为中、高危患者需考虑进行大的非心脏手术,尤其是血管手术。

-曾出现心脏停搏。

-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

-行血运重建术的患者有早期中、重度心绞痛复发。

-伴有慢性心衰或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

·病变严重的征象:-严重冠脉左主干病变。

-近段前降支病变伴有左室功能减退。

-三支冠脉病变,尤其是伴有左室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劳力或激动后诱发短暂的缺血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使之迅速缓解。

·有前述心动图异常发现,胸痛缓解后恢复。

·心动图无异常发现者的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临床症状稳定在1个月以上。

·对于诊断困难且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高危患者,可根据CTA或冠脉造影的结果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通常表现为静息时发作、新发严重及加重恶化的心绞痛。

·排除其他非缺血性胸痛:-精神疾患:如焦虑症、抑郁症。

-消化道疾患:如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胆囊/胆囊炎、胰腺炎。

-胸壁疾患:如肋骨/肋软骨炎、肋骨骨折、纤维织炎、带状疱疹、胸椎病。

-肺部疾患: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肺炎、气胸、胸膜炎。

-其他疾患:如甲亢、严重贫血。

·除外其他心脏疾病:如心包炎、严重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快速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病变的胸痛:需考虑冠脉痉挛、心脏X综合征或非心源性胸痛。

病情评估-危险分层·危险分层可根据临床评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综合判断,以下4个因素是患者发生心梗或死亡危险的决定因素:左室功能;病变冠脉支数;新近冠脉斑块破裂(症状恶化或不稳定性心绞痛);一般健康情况和伴随疾病。

·Duke活动平板评分(DTS)·根据DTS评分结果对75岁以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DTS评分=运动时间(分)-5×ST下降mm数-4×心绞痛指数-0分为无心绞痛,1分为心绞痛,2分为因心绞痛停止运动试验·DTS评分≥5分为低危患者;-10-+4分为中危患者;≤11分为高危患者。

识别加重和诱发缺血的情况·非心源性:甲亢、高血压、发热、交感毒性症状(如可卡因中毒)、焦虑、动静脉瘘、肾脏疾患、贫血、低氧血症、镰状细胞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

·心源性:主动脉缩窄、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

治疗原则·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和减少发作,预防心梗和猝死,改善患者的活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需同时评估和治疗可能诱发心绞痛的病症。

-充分评估和处理此类情况后,心绞痛可能缓解,而不需要进一步抗心绞痛治疗。

-如果症状改善,但并未完全控制,则需开始抗心绞痛治疗。

·抗心绞痛治疗应同改善预后(降低心梗发生率和死亡率)的药物联合应用。

A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向患者讲解治疗和预防措施的益处,使其更好地参与和依从治疗方案。

-患者了解心绞痛的危险性后,可减轻其焦虑和担忧。

·与患者一起制定冠心病防治计划,并与患者进行多次的讨论,以使患者不至于一次进行多种生活方式的调整。

·让患者的家人参与教育过程中,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

·告知患者平时应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食等,冬天应注意保暖。

·让患者了解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有益于患者坚持服药。

-服药依从性差可导致病死率增加。

·休息:出现急性心绞痛症状立即服用急救药物和卧床休息。

-症状缓解后可开始活动,活动量以避免诱发缺血症状为限。

·驾车:患者不宜驾驶商业运输或重型卡车,应避免竞技性驾驶。

控制危险因素·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具有相当重要作用,已证实控制危险因素可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率。

·戒烟·运动和体力活动·控制体重-肥胖患者冠脉疾病的危险性和死亡率均增加。

肥胖还会导致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

单纯腹型肥胖也可导致心血管危险增加。

-目标体重指数:18.5-22.9Kg/m^2。

·改善饮食B药物治疗硝酸酯类(缓解症状的药物)·药理作用:硝酸酯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后,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c GMP)浓度增加,激活依赖于cGMP的蛋白激酶,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