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5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0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20讲 人口增长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0讲人口增长和人口合理容量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水平1-4]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增长的特点,说明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人口增长的特点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易误辨析] 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一定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吗?说明理由。

提示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在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是一种常态。

而亚非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特点阶段ⅠⅡⅢ出生率高高低死亡率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地区差异极少数土著居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国等少数国家[易误辨析] 2.人口增长阶段的变化首先是从出生率还是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二、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1.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面临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影响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三、区域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1.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区域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读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①②③④四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目前最可能是 (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解析】3选D,4选D。第3题,对比四地1950年与2050年 人口数量可计算出④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地区100年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表 明人口增速缓慢,最可能为“三低”的现代型。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资源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_最__适__宜__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人__口__战__略__和人口政策 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①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 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②地区:尊重_人__地__协__调__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 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 口政策等
(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_传__统__型__。 ③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④我国:基本实现了由_传__统__型__向__现__代__型__的转变。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国家
问题
影响
发展中 国家
人口数量多、 增长_快__,青 少年及儿童 比重_大__
加大经济、就业、 资源、环境的压 力,影响经济发展, 不利于提高人口质 量
措施
_计__划__生__育__, 降低人口增 长率
发达国 家

(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1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

(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1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

6.1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生育政策B.国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断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2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数之比。

读某国抚养比变化及预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不同时段人口变化为( )A.甲-乙:少儿人口少于老年人口B.乙-丙:劳动人口比例上升C.丙-丁: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D.甲-丁:老龄化持续加剧4.该国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B。

第3题,老人负担系数不断上升,老龄化加剧,说明人口增长缓慢。

第4题,乙年份总负担系数最小,劳动力比例最大。

结合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条件6.加拿大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A.地域辽阔,地广人稀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C.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解析】5选D,6选A。

第5题,加拿大地处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因而气候(气温)条件是制约加拿大人口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

第6题,加拿大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很小,因而其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专题训练(含解析)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专题训练(含解析)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6·湖北八市联考)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A.①B.②C.③D.④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A.东亚B.南美C.西欧D.北非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约在②所示时间段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为0,此段时间以后总增长率大于0,人口开始增加。

第2题,图示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且有一段时间为负增长,而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说明经济发达,因而最可能位于欧洲。

(2016·贵州八校联考)2015“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肯定出台,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此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下图是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读图,回答3~4题。

3.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C.近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得知,延迟退休是为了应对老龄化后社会养老负担重,选项C符合。

第4题,图中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③②①,拐点乙为80年代限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划生育政策,拐点甲为近年开放二孩政策,综合分析得知选项B符合。

下图为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递减B.0~14岁人口比例2000至2010年增加较慢C.15~64岁人口比例1964年至1982年增加较快D.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00年至2010年增加最快6.该市15~64岁人口增加最少的时期是( )A.1953~1964年B.1964~1982年C.1990~2000年D.2000~2010年答案:5.C 6.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至1964年上升,A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湖北八校联考)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回答1~3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

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2000~2010年D.2040~2050年2.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3.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答案】1.B 2.B 3.D(2017·山东莱芜期中)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近30年(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5.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②提倡养儿防老③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 5.C(2017·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下图中①、②、③表示同一类地理事物,a、b、c三轴分别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程度,读图回答第6题。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5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优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5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含解析)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15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1)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完成第1~2题。

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B.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2015福建福州一模)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变化。

据此完成第3~5题。

3.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A.儿童减少劳动人口增加B.老人减少儿童增加C.劳动人口减少老人增加D.儿童减少老人增加4.影响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 )①教育程度提高②生活节奏减缓③生活成本上升④人的寿命延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未来该国人口总量变化最有可能是( )A.很快减少B.缓慢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2015山东潍坊一模)“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完成第6~7题。

6.在人口红利期( )A.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B.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C.0~14岁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D.2010年前后人口抚养负担最轻7.我国要想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实施普遍“二孩”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④促进国内人口迁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导学号25360185〛(2015湖南长沙4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8~9题。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

时间 2027 2027 2027
2027
排名 5 6 7
地区 江苏 吉林 浙江
时间 2022 2023 2023
人口增 长模式 原始型
特点
人口增 长速度 缓慢
原因
典型 代表
备注 又称“高 -高- 低”型 又称“高 -低- 高”型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 率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 长率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 长率
生产力水 平低下,医 疗卫生条 件差 生产力水 平提高,经 济发展,医 疗卫生水 平提高
• [特别提醒] (1)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 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 (2)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 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 或者负增长。 •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 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③“低—低—低”模式:出生率、死亡率一般 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接近于 0,甚至是负值。 • (2)根据坐标图中的坐标值来判断:
•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来判断: •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 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 增长 模式 “高— 高—低” 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金 字塔 年龄结 构类型 少年儿童人 老年人口比重 口比重(0~ (65岁及以 14岁)(%) 上)(%) 40以上 4以下 人口出生率 人口寿命短, 高 死亡率高
年轻型
人口 增长 模式 “高— 低—高” 模式
人口年龄结构金 字塔
年龄 结构 类型 成年 型 老年 型
少年儿童 人口比重 (0~14 岁)(%) 30~40

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随堂对点练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随堂对点练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读图回答1~2题。

1.若我国人口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A.2010~2015年B.2015~2020年C.2025~2030年D.2030~2035年解析:读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25岁以下的人口中,5~10岁的人口占比重最大,15~20年以后就成为育龄人口,因此B项正确。

答案:B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A.2020年B.2028年C.2035年D.2040年解析: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我国人口总数达最高峰。

答案:B读下表,完成3~4题。

3.北京市A.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大B.人口死亡率高,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迁入人口多,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D.迁入人口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为1492.7万×0.7‰≈1.04万,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并不大;北京市迁入人口数量约为36.3万-1.04万=35.26万,人口增长以迁入人口为主。

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大量迁入北京市,促进了北京市经济的发展。

答案:D4.该年份四省(市、区)中为人口迁出区的是()A.海南B.北京C.上海D.新疆解析:根据“迁入人数=年净增人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即可算出四省区人口迁移数量,其中海南省的人口迁移数量为负值,说明海南省人口迁出量大于迁入量,为人口迁出区。

答案:A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

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于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

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二2011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7.78。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十五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2050年全球人口增速(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全球新生人口主要来自亚洲的主要原因为其( )A.人口出生率最高B.人口基数最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人口死亡率最低【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人口数量每增加10亿的年限先缩短后有所增长,说明图示时期人口的增速先增后减。

第2题,亚洲人口占全球的60%以上,人口基数最大,加上其人口出生率较高,因而新生人口数量最多;亚洲的人口出生率并不是最高的。

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回答3、4题。

省级行政区总人口数(万人)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北京市 2 115 8.93 4.41天津市 1 472 8.28 2.28吉林省 2 751 5.36 0.32湖南省 6 691 13.50 6.54广西壮族4 719 14.28 7.93自治区3.表中( )A.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广西年净增人口数最高4.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 )A.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首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解析】3选C,4选D。

第3题,结合湖南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可判断出其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在五省市中吉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低,湖南省的净增人口数最高,湖南省的死亡率最高。

第4题,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现有的总人口数,小于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其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

读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 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 )A.生育率较低B.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C.年龄结构失衡D.“养儿防老”的思想2.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 )A.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适度调整生育政策C.严控城市人口增长D.加强胎儿性别选择解析:第1题,材料中,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有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贫困地区更为突出,说明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包括年龄结构失衡。

选C。

第2题,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应促进城乡人口流动,A错误;适度调整生育政策,B正确;促进城市化发展,C错误;严格禁止胎儿性别选择,D错误。

选B。

答案:1.C 2.B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 )A.增长过快B.外迁增多C.老年人口变化不大D.劳动人口不断减少4.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延长人口寿命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降低社会养老负担解析:第3题,从2016和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看,15~59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即劳动力人口减少,D正确。

近几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明显增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增长较少,人口增长缓慢,A、C错误;图示信息只反映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人口迁移多少,B错误。

故选D。

第4题,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程度,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等(1)总趋势:不断增长。

(增长快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近100年来:迅猛增长。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出生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等问题。

(2)时间差异(3)地区差异(如下表)2、世界人口增长二、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如下面图、表所示)增长模式三率类型三率特征增长特点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区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低、缓增长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及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

个别落后国家传统型高低高(过渡)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高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下降阶段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发展,民族独立,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为主,非洲大部分及亚洲部分国家现代型低低低(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科技水平发达。

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待遇好,婚育观念转变。

发达国家(西欧、北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说明人口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如下:重要考点:2、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练)(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练)(含解析)

6.1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1.(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期末)下图为“2010-2017年深圳市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图”。

关于深圳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及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增速快,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B.自然增长率增速快,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C.自然增长率高。

主要是受二孩政策影响D.自然增长率高,是因为年轻人口比重大【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深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主要的原因是深圳经济发达,吸引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年轻人口比重大,育龄人口比重大,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故D正确。

改革开放前,深圳仅为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年轻国际大都市,因此传统观念对人口自然增长影响小;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增长率一般增速慢;实际情况表明,二孩政策对自然增长率影响不大。

故A、B、C错误。

(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期末)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2.图示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值约为()A.15%B.27%C.33%D.43%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开始下降B.人口增速持续减慢C.人口规模波动大D.人口规模持续增加4.针对图示人口变化趋势,当前我国应()A.加快养老设施建设B.取消计划生育政策C.加快房地产的开发D.限制劳动力的流动【答案】2.C 3.D 4.A【解析】2.根据题干,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最高值应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的时期。

据图分析,该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值应处在1962年左右,出生率约为43‰,死亡率约为10‰,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3‰,正确答案选C。

3.根据图标资料,出生率在1953年后、1962年后均有波动下降,而非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下降,A错;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是持续下降而是波动下降,B 错;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较小,说明人口规模波动小,C排除;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旧呈正值,说明人口规模在持续增长,D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7.1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7.1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5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率。
模式类型 类型Ⅰ 名 称 原始型 特 点
高高低 低低低 转变过程 原始型→传统 型→现代型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 、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类型Ⅱ 传统型 ②高低高



知识网络
以统计图表 的形式考查 人口增长,考 查定量与定 性相结合的 数据处理能 力,多为选择 题
-3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基础梳理 1.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问题
10 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4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 总趋势: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 (2)决定因素:出生率 和死亡率。 (3)时间差异。 ①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 的趋势。 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 时期。 (4)空间差异。 ①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0世纪70年 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政策,世界人口增长开 始趋于缓慢 。
类型Ⅲ ①现代型
-6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 1 )发达国家:现代型 。 ( 2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 型。 ( 3 )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 4 )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
的转变。
-7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已经属于现代 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8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15)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15)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2011·合肥模拟)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1~2题。

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 .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读右图,回答3~4题。

3.四个地区中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4.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较大的确定性B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C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8亿~9亿D .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根据下列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5~6题。

5.1990~2010年期间,该省的突出问题是( )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6.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观念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B.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C.人均GDP增长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 D.老龄人口比重大,医疗保险费用增加(2011·青岛检测)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

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

读图,回答7~8题。

7.该图说明我国( )A.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 B.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C.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D.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8.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 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 D.国家人口政策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30年、1970年、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15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1)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完成第1~2题。

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B.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2015福建福州一模)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变化。

据此完成第3~5题。

3.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A.儿童减少劳动人口增加B.老人减少儿童增加C.劳动人口减少老人增加D.儿童减少老人增加4.影响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 )①教育程度提高②生活节奏减缓③生活成本上升④人的寿命延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未来该国人口总量变化最有可能是( )A.很快减少B.缓慢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2015山东潍坊一模)“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完成第6~7题。

6.在人口红利期( )A.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B.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C.0~14岁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D.2010年前后人口抚养负担最轻7.我国要想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实施普遍“二孩”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④促进国内人口迁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导学号25360185〛(2015湖南长沙4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8~9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该省级行政区域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9.材料二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2015福建南平5月质检)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我国已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

下图示意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

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A.与教育程度有关B.与自然环境有关C.与人口政策无关D.与经济水平无关11.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A.城市化B.就业C.人口增长模式D.国防(2015广东茂名二模)读某城市人口变化图(图1)及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图2),完成第12题。

图1图212.从该城市人口增长及年龄结构的特点可知( )A.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该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过剩问题C.该城市城市化发展的拉力远大于推力D.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社会赡养压力大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14.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人口潜力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优越B.②地区人口潜力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消费水平高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D.④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矿产资源贫乏二、综合题15.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D.北京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增长(2)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2005年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

(3)2005年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4)从北京市2005年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良策?16.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

中国人口抚养比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预测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

##考点规范练15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1~2.1.C 2.D 解析:第1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时,人口呈现正增长,图中显示③时期以后,二者之和大于零,故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为③。

第2题,图中显示乙地区③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一直处于增加态势;而③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处于减少态势。

故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3~5.3.D 4.A 5.C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该地区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少年儿童比重可能降低,人口总抚养比下降;2010年之后,该地区少年儿童比重较低,而人口总抚养比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第4题,教育程度提高会影响人口的生育观念;生活成本的上升,导致总和生育率下降;生活节奏减慢,生活压力小,总和生育率可能上升;人的寿命延长和总和生育率无关。

第5题,该国总和生育率虽逐渐下降,然而开始一段时间内自然增长率仍可能大于0,人口数量会增加;随着总和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以及由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而导致的死亡率上升,该地人口数量可能减少。

6~7.6.D 7.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我国在人口红利期时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上升,人口数量增加;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先上升后下降;0~14岁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但是由于我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大,所以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并未减少;2010年前后,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达到最高,青少年、老年人比重较低,故人口抚养负担最轻。

第7题,2010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人口、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问题渐趋严重。

为了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可以考虑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数量;实施普遍“二孩”政策,为后续劳动力的补充做好准备。

8~9.8.B 9.A 解析:第8题,本省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应该属于经济发达省份;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知,20~44岁之间的人口比重大,也就是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缓解了当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比重约为39%,外来人口并未超过本地人口。

第9题,该地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移过程中,青少年儿童往往随其父母到迁入地上学,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

10~11.10.A 11.D 解析:第10题,城市性别比低于乡村,是因为乡村地区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与教育、经济和人口政策等有关。

第11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大于107,未来男性人口比例高于女性,因此对国防影响较小。

12.C 解析:该城市户籍人口增长较为缓慢,而非户籍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城市对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13~14.13.B 14.C 解析:第13题,①地人口潜力指数为450~500,②地人口潜力指数为400~450,③地人口潜力指数为100~150,④地人口潜力指数为150~200。

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是③④②①。

第14题,①②地处美国东北部,工商业发达,科技先进,人口容量大,人口潜力指数高;③地位于美国西部的高原、山地,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与干旱气候,降水少,水资源有限,人口容量小,人口潜力指数低;④地位于洛杉矶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之间,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人口潜力指数要低于经济密度很高的工商业城市,④地附近有色金属、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5.答案:(1)C(2)102(或103)(3)否。

15~6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9%,劳动力充足。

(4)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

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关心老年人等。

(回答合理即可)解析:第(1)题,北京市经济发达,生活条件较好,且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太高,人口死亡率也不可能大幅度下降,所以北京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

第(2)题,根据人口性别比的概念,用材料中的调查数据计算即可。

第(3)题,2005年北京市15~6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9%,说明劳动力充足。

第(4)题,北京市15~64岁人口比例大,所以就业压力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大,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重,应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关心老年人。

16.答案:(1)少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中有升。

(2)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我国启动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此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少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第(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2013年以后劳动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短期内出生率会提高,加之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因而抚养比总体会呈上升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