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重点题目复习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
2、区域性
3、综合性
二、亚历山大·冯·洪堡
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尽管他的成就注意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三、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拉采尔;赫特尔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一、功能文化区: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二、文化的扩散
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1)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
(2)等级扩散
(3)刺激扩散
2、迁移扩散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这种迁移扩散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别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三、文化整合与文化景观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论
2、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是人文地理学较传统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理论。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3、人本主义方法论
4、结构主义方法论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一、人口转变模式
1、比较西欧模式和日本模式的异同
西欧模式:最早实行并完成了工业化,这一人口转变模式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性过程;即经济增长促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整个人口转变过程历时长达一个多世纪。
日本模式:与西欧国家相比,日本产业革命较晚。日本模式的特点是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因此,,人口转变速度快,在几十年内走完了西欧国家一二百年的路。
2、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的过程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转变的原因又是什么?有六个阶段:
建国——1959年加速增长(建国后,人民生活安定,医疗水平提高)1959——1961年负增长(三年自然灾害)
1961——1971年高速增长(人口失控,死亡率维持较低水平,出生率居高不下)
1971——1980年低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大幅下降)1980——1992年波动增长(经济社会政策的变革对人口政策的冲击)1992——至今持续增长(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惯性所造成的)
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
3、历史和政治因素
三、民族的特征
1、共同语言
2、共同的地域
3、共同的经济生活
4、共同心理素质
四、我国民族的分布呈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
五、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与建筑外形与内部特点上,均能反映出其与环境关系。1、建筑材料
建造房子要用材料,只能就地取材,而材料却受地域限制,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例如,四川西部藏族居住地区,多用石头建造房子;在黄土高原,利用黄土堆积形成的特殊结构挖成窑洞;云南的傣族,利用丰富的竹子资源,建成竹楼。从世界范围看,在地中海周围、印度南部、南美安第斯山区、我国的青藏高原,多用石材建筑房屋。
2、建筑布局
一种是一栋房舍的单元结构(长条形,客家人建造的大型方形与圆形土楼),另一种是由不同大小、样式、功能的房屋以一定的目的集合在一起的某种组合(四合院)。
3、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对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有明显影响。在美国,南北方建筑也有明显差别。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1、博赛洛普的“人口压力论”
2、海登提出的宴享说
二、现代农业的类型
现代农业生产的模式有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六种。
1、种植园农业
单一作物型;劳动力集约;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带来大规模移民
2、谷物农业
规模大
3、牲畜育肥农业
种职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玉米和大豆
4、乳品业
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一些乳类加工制品的农业;区位选择
5、市场园艺农业
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水果的保鲜与储存有特别要求
6、大牧场
规模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放牧,而是由牧主雇佣一些牧工放牧;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而是将牲畜全部投放市场
7、观光农业
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出现在城市郊区和周围农村。
三、埃及、巴比伦与印度是灌溉的小麦文明,中国是旱作的黍粟文明,而墨西哥、玛雅与印加则是玉米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