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重点题目复习整理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考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考点梳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关注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山东省考研地理学考试中,人文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的重点考点进行梳理和讲解,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人文地理学概述人文地理学是对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等多个领域,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揭示出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人口地理学1.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和人口迁移对地域发展的影响。
主要考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类型、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一些重要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分布情况。
2. 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的增长规律、人口控制政策和措施。
考生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理论、人口控制政策等内容。
特别要注意中国的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对人口增长和控制的影响。
三、城市地理学1. 城市的发展与规模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体系和城市规模。
考生需要了解城市的类型、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规模、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四、经济地理学1. 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
考生需要了解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特点和差异,并了解一些具体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2.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地理学关注区域经济的合作和一体化。
考生需要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特点和影响。
五、农业地理学1. 农业类型与区域分布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类型和农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
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特征:(1)是双向的,但有主次之分(2)有选择的(3)在传授、接受过程中,会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当时当地的情况情况进行理解。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综合题复习背诵记忆知识(人文地理部分)
综合题复习背诵记忆知识【人文地理部分】一、人口常见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1、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不利影响和措施【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
【不利影响】①人口压力过大,粮食、资源供应紧张,人均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②社会问题: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教育难度大;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③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③发展教育,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
2、人口老龄化(增长过慢)(1)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②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③国防兵力不足。
措施:①鼓励生育;②(接纳)适当移民;③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3、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应从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分析,后果应从有利和不利方面考虑)【原因】(1)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环境有很大差别。
(2)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地形。
(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4)政治因素:政策、政策变革(政治中的改变)、战争。
(5)环境移民:自然环境的变迁、生态环境的恶化。
【影响】(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分析)(1)对迁出地区【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发展;③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④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对迁入地区【有利】①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增添了地区发展的活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④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人文地理学》全文复习资料
王恩涌《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解析:(三)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2)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3)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胡焕庸线、竺可桢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4、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5、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阐述各个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7、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8、简述现代(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9、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10、21世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向。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人地相关论、文化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2、概念辨析:(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2)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与可能论(4)文化景观与文化区(5)文化区与文化整合3、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4、请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
5、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性。
6、文化扩散有哪些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7、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8、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
9、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10、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1、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
12、比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
13、试简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14、简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历程。
为什么说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15、和谐论是人地关系理论中较完善和科学的理论,试简要说明该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要点,并加以简要评价。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开展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神的意志决定和生产关系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拟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文化地理问题和政治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对立统一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
6、人地关系研究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人地关系论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根底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人地相关论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行为革命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区域性性、综合性性和社会性性。
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系统,三大子系统,五大圈层,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2.二元论: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根底。
3.人地关系适应论:人地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即人对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
4.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开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
5.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6.人地相关论:人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是积极因素;人地互为因果。
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时间开展即变化。
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断加强。
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人地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内含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新的科学理论:和谐论、人地共创论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精心整理)
区域综合差异分析
1、自然要素差异分析P164 2、人文要素差异分析P167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 答题术语分析
• • • • • • P185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 荒漠化 湿地萎缩 森林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一
• 1、一标志二国家三转化三表现三特点六城市带 • 2、城市化的进程(三个阶段的特点、城市人口 比重水平及其产业水平特点) • 3、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发展差异 • 4、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6、城市病的表现及其对应解决措施 • 7、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 • 8、城市地域形态的类型、典型城市、优缺点 • 9、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
2016高考复习
人文地理提纲
人口复习一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 1、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 口自然增长率 • 2、人口增长的模式名称、特点及其判断方法 • 3、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不平衡的特点) • 4、人口结构及其对应的人口问题(注意发展 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 5、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 6、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技巧
农业
•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人为把 影响因素改变的分析) • 2、大范围和小范围农业区位的分析和选择 •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分 析和生产特点 • 4、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 • 5、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及其可持续发展方向、以及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P204--205) • 6、区位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P203全析考 点一)
城市二
• • • • • • • 1、城市的作用和主要活动P123 2、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P124 3、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P124 4、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P123 5、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和特点及其判断P126 6、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和分布评价P127 7、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主要 因素)P128 • 8、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P126右上 • 9、地租曲线图的判读方法P129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终版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论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学科性质: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不仅是地理学最可信的科学成分,而且还是可以为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作出重要贡献的基础学科之一。
其研究主题是社会的空间组织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地理学者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经济区划及其规划,其中分为经济区划(如经济带划分等)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等”)。
②城市与区域规划,其中分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城镇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与管理。
③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其中包含城市化问题(如城市化越来越集中、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贫困问题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④行政区划与地名学,分为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两类。
2、概述人文地理学思想形成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阶段:相关古籍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礼记•王制》篇,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论述;《孟子•公孙丑下》,人定胜天思想论述;中国东汉的王充的《论衡•明雩》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古罗马,古希腊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载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近代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①德国李特尔研究创立了早期的理论,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②德国拉采尔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了环境的严格限制。
③美国森普尔和亨廷顿等人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精简范文
绪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5分,每个名词3分)1、人文2、地理3、地理学4、人文地理学5、区域二、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分,每题1分)1、第一次使用“地理学”一词,并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
A、荷马B、斯特拉波C、埃拉脱色尼D、洪堡2、张文奎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定义是()。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B、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C、地球表层人文现象的时空规律的科学。
D、研究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
3、区域性的正确说法是()。
A、区域内部的相似性B、区域之间的差异性C、区域内部的相同性D、区域的等级性4、吴传钧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B、人地关系地域系统C、研究地球表层人文现象的时空规律的科学D、人类活动地域系统5、目前我国地理学界的两分法是指()。
A、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B、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C、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D、区域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6、目前我国地理学界的三分法是指()。
A、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B、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C、横向、纵向和立向划分方法D、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7、部门人文地理学主要包括()。
A、区域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B、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等C、区域地理学和理论人文地理学D、理论人文地理学和应用人文地理学8、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限定()。
A、过去的时间内B、人类出现以后C、整个地球发展过程中D、人类出现以后到二战结束9、类地关系的含义是()。
A、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B、不考虑社会生产方式的人地关系C、现代社会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D、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0、类哲学的含义是()。
A、有阶级性的哲学B、无阶级性的哲学C、马克思主义的哲学D、资本主义的哲学(二)双选题(10分,每题2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点是()。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
人文地理学重点整理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人地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改造和适应等。
2.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形成、功能和变化,包括城市居民的分布、经济活动等。
4.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等。
5.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
6.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组成等,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等。
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空间分析: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对地理空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人类活动的地理规律。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定位信息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3.区位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研究地理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地位,揭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4.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地理心理学: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揭示人地关系的心理机制。
6.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对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1.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城市的起源、发展、布局和规划,关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
2.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关注农村地区的城乡差距和农民问题。
3.旅游与文化遗产:研究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利用。
4.人口与移民:研究人口的分布、数量和结构,关注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和变化,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6.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差异,关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一、选择题7、到20世纪末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C)A、非洲B、南北美洲C、亚洲D、欧洲9、到20世纪末,世界各大洲人口最密度最大的洲是(A)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10、到20世纪末,世界各大洲人口年平均递增率最高的大洲是(D)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非洲8、世界人口布极不平衡,具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平原指向和(A)A、近海岸指向B、高原地指向C、北半球指向D、赤道地区指向24、下列哪种属于世界四大传统农业类型之一(C)A、种植园农业B、牲畜育肥农业C、水稻农业D、乳品业19、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有有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其人口压力说由谁提出的(B)A、海登B博塞洛浦C、索尔D、马尔萨斯2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有有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其人口压力说由谁提出的(B)A、海登B博塞洛浦C、索尔D、马尔萨斯21、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有有人口压力说和宴享说,其宴享说由谁提出的(B)A、博塞洛浦B、海登C、索尔D、马尔萨斯29、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而工业革命最早是从哪个部门开始的(C)A、钢铁工业B、采煤工业C、纺织工业D、化学工业30、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最早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而首先在哪个部门出现突破(C)A、运输工业B、钢铁工业C、纺织工业D、机械工业31、在欧洲工业带中的莱茵中部工业区,世界名牌汽车奔驰、奥迪产于该地区的哪座(B)A、法兰克福B、斯图加特C、汉堡D、曼海姆32、下面在哪个部门是属于第一产业中的工业部门(D)A、机械工业B、食品工业C、冶金工业D、伐木业38、第四产业是指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下列哪个部门属于第四产业(D)A、交通运输业B、电讯业C、制造业D、银行39、第四产业是指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下列哪个部门属于第四产业(D)A、交通运输业B、电讯业C、制造业D、广告40、第四产业是指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下列哪个部门属于第四产业(D)A、交通运输业B、电讯业C、制造业D、批发、零售41、第四产业是指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下列哪个部门属于第四产业(D)A、交通运输业B、电讯业C、制造业D、房地产43、下列哪一特征是种族共同遗传特征之一(A)A、肤色C、生产技能D、心理素质44、下列哪一特征是种族共同遗传特征之一(A)A、眼色B、生产技能C、心理素质D、语言49、下列哪一种族为黄色种族群之一(B)A、北欧种族B、蒙古族C、印第种族D、澳大利亚人种50、下列哪一种族为黄色种族群之一(B)A、澳大利亚人种B、印地安种族C、北欧种族D、印第种族57、下列哪种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之一(C)A、汉语B、日语C、英语D、芬兰语59、下列哪种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之一(C)A、日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芬兰语63、下列哪种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之一(C)A、日语C、乌克兰语D、芬兰语61、下列哪种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之一(C)A、芬兰语B、日语C、意大利语D、汉语66、在下列宗教名称中属世界性宗教的是(C)A、印度教B、犹太教C、基督教D、道教70、在下列宗教名称中哪些不属世界性宗教(B)A、伊斯兰教B、犹太教C、佛教D、基督教75、在下列几组宗教中属于民族宗教的是(A)A、犹太教道教印度教B、印度教犹太教儒教C、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D、佛教拜物教锡克教68、在下列宗教名称中属世界性宗教的是(C)A、印度教B、犹太教C、伊斯兰教D、道教76、下列哪一城市位居美国东北波士华城市带中(D)A、底特律C、休斯顿D、巴尔的摩80、明、清时代商品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全国出现闻名的四大镇,下列哪个是其中之一(B)A、九江镇B、佛山镇C、连云港D、泉州84、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下列标准的可设市(C)度0.5区分度0A、聚居人口20万以上B、聚居人口15万以上C、聚居人口10万以上D、聚居人口8-10万88、下列哪一法则是研究城市体系等级规律(D)A、城市指数法B、人口规模法C、城市用地比率D、等级规模法则96、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是(D)A、社会环境和背景B、文化及治安状况C、经济与政治制度D、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97、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动机的因素是(D)A、社会环境和背景B、文化及治安状况C、经济与政治制度D、心理因素93、应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由许多要素构成,构成旅游主体的是(A)A、旅游者B、旅游产品C、旅游业D、旅游活动地94、应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由许多要素构成,构成旅游媒介的是(C)A、旅游者B、旅游产品C、旅游业D、旅游活动地103、下列哪条是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地理单元的基本特征(C)A、健全的国家体制B、大量的人口C、拥有确定的领土D、拥有强大的军队99、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许多方面,下列哪种是其一个方面(B)A、政治制度B、政治扩散C、政体分离D、政策法规实施106、下列哪条是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地理单元的基本特征(C)A、健全的国家体制B、大量的人口C、拥有主权D、拥有强大的军队107、西方学者关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地缘政治学说有多种,其中“心脏地带”学说是由谁提出(D)A、斯皮克曼(美)B、柯司(美)C、马汉(美)D、麦金德(英)二、填空题(每空1分)1、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叙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被称为古代地理学。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版)
1。
填空:(1’x10)重要学派领导者提出的理论(拉采尔、麦金德、哈格斯特朗、洪堡)形成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苏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①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创立了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并对文化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为人类地理学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环境学派代表人物,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麦金德: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先例。
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提出“大陆腹地学说”,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③哈格斯特朗:关于文化的空间扩散,瑞典著名地理学家T·哈格斯特朗对文化的扩散过程做过深入研究,并为其理论和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④洪堡: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他们是世界上公认的近代地理学大师,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的贡献: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文地理学三大理论:人地关系论、区位论、行为论人地关系论:就是关于人地关系的各种认识、各种观点、各种理论,也就是论人地关系.区位论:就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即研究人类各种空间活动应在什么样地点最佳、效果最大的理论。
简言之,区位论是研究人类活动区位选择,分析其形成原因与条件,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行为论: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各种理论.文化地理学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世界三大宗教?哪些是民族宗教?分布?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东亚、东南亚。
基督教-—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地伊斯兰教—-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民族宗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锡克教语言使用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农业的发展阶段及其概念,某一阶段商业农业有什么特点,叫法?工业推进过程①原始农业,即迁移农业,以土地轮种为特点;②传统农业,即生计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③现代农业,即商业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地理学代表人物。
2、扩散类型的应用。
3、种族分布。
4、古文明分布(文化特殊性)。
二、多选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近代德国地理学流派的主要地理学家。
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4、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哲学方法论。
三、填空1、民族具有的共同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2、民俗的特性。
(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传统与变异性)四、名词解释1、文化2、形式文化区3、适度人口(要先解释人口容量的概念)五、判断题(主要以各个地理流派、地理学家经典理论论述为重点)六、简述题1、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主要理论。
(人地关系论的七个学说)3、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以课件上的内容为主)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半特征。
(10点)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七、论述题1、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尼罗河古文明形成的优越条件。
2、人地关系论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人地关系。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重大意义。
(6点)6、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利弊。
7、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创新。
(7点)八、读图题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图,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分5阶段)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图,分析原因。
(6个)3、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图。
(分6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及特征)第二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思考题一、人文地理学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一人地关系论为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人-地”间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规律和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的调控优化,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重量级人物有哪些?其主要的成就是什么?(1)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文地理学奠基:卡尔•李特尔,卡尔•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将人作为重点核心,将人作为重点核心,用区域核心,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2)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著有《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3)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赫特纳,主张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4)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施吕特尔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确定研究课题(2)指定研究计划(3)收集、整理资料(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5)分析研究(6)研究总结成果评价4.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的方法论①经验主义方法论: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②实证主义方法论: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③人本主义方法论:突出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深讨④结构主义方法论:可观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是有意义的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挑战与应战学说:(1)挑战与应战:环境向人类挑战,人类起而应战,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创造人类文明(埃及文明)(2)逆境美德: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特别好,而是相反。
五类逆境: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打击的刺激,压力的刺激,遭遇不幸的刺激(3)中庸之道:逆境与挑战的对应关系是有限度的,超过其限度,其结果反而走向相反。
或然论:也称可能论,也称可能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人文地理学1-3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人口2、人口分布3、人文地理学4、人口密度5、人口结构6、人口移动二、填空题1、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主要包括人口的、、。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有、、、。
3、衡量人口素质的指标有和。
4、按照主要生产力要素在生产中投入量的相对大小,人们通常把工业经济活动分成、、和四类。
5、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
6、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它表面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问题上,人类的认识已从被动跃到主动。
7、根据工业部门或工业企业与资源或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工业布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和。
8、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9、人口移动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和。
10、人口结构包括、、。
11、农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呈状分布。
工业经济活动始终以点状的形式,主要集中分布于消费中心、和等。
12、在各种自然因素中,是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最直接因素。
三、单项选择题1、人文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A.人地关系问题B. 地域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性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A. 地理环境B.人地关系C. 人文现象D. 社会现象3、第一次使用“地理学”一词,并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
A、荷马B、斯特拉波C、埃拉脱色尼D、洪堡4、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B、定居地C、迁入地D、迁出地5、目前我国地理学界的两分法是指()。
A、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B、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C、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D、区域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6、中国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因为()。
A.南方地区人民主食以大米为主B.水稻比其它作物经济价值更高C.水资源丰富,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种植D. 南方地区土地不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7、珠江三角洲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是因为()A.经济基础好B.地理位置优越,紧靠港澳,又是海外华侨的主要原生地之一C.该地区人民市场经济意识强D.该地区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性人物是()A、孟德斯鸠B、希波革拉弟C、拉采尔D、辛普尔9、古印度文明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因为()A.印度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气候温暖湿润B.印度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灌溉条件C.恒河流域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河水灌溉D.印度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和喜马拉雅山区丰富的冰雪融水灌溉。
人文地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
五、城市化机制: 1、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在决定性力量;2、农业生产力的 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4、第三产业是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和延缓城市化进程;6、土 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城市化的牵引机制;7、技术市场建设是城市化的提 升机制。 六、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 (1)城市地域结构:中心商务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零售商业区、 文化区、混合职能区、郊区。(2)城市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中 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家庭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2、扇形模型; 3、多核模型。 一、语言的产生及本质属性: (1)产生:劳动—后肢直立行走—肺部种声带得到发声—发出声音 劳动—获得食物—增加营养—促进人类意识和思维发展 (2)本质属性:1、社会性(语言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 语言依赖于社会,社会也同样需要语言、语言的学习要于社会中的各种事件 结合在一起)2、交际性(交际工具)3、工具性。 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1)北方方言:占汉语方言区的3/4,使用人口占汉语 人口的70%,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九江以东,镇江以西的沿江地带, 湖北,云贵川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西北部,湖南的西南角。(2)吴方言: 在南方各方言中历史最悠久,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浙江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湖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北部(4)粤方言:广东中部,西 南部和广西东南部。(5)闽方言:分布于福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省 的绝大部分地区。(6)赣方言:江西北部和中部。(7)客家方言:粤东、 粤北、闽西、赣南。
一、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 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特定内核:1、注重区域和空间这一研究主线,(空间是物质对 象的一种秩序)2、人地关系的传统。 三、人文地理学学科特征:1、区域性,(1)人类活动表现出区域差异(2)人 文地理学注重区域特性的研究。2、社会性(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 会现象、活动、所以具有社会性。(2)影响社会现象形成和分布的因素主要 是人文因素,所以具有社会性。3、综合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4、历史性。 一、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2、研究方向的 不断革新。3、现代地理学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2)新中国 成立之后的人文地理学:1、1949至1978年处于停滞阶段(当时特殊的背景 强调经济地理)2、20世纪80年代是复兴阶段。3、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 阶段a,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空前繁荣b,研究内容有了更多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 究。c,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研究领域过于宽泛,带来了理论构建的困难, 研究层次有待深入,重地轻人) 展望未来:提高阶段,决策化、社会化、区域化、国际化、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1.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答案: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学科。
2.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经济活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区域差异、全球化影响等方面。
3.问题:什么是文化景观?答案: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文化在地球表面留下的各种形态和特征,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如建筑、道路等)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如民俗、传统等)。
4.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等。
5.问题:什么是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答案: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扩张、移民和难民流动、文化交流和融合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问题:简述城市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产生了重要影响。
7.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区域差异?答案: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不平等和发展不平衡。
8.问题:简述人口迁移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答案:人口迁移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分布、城市扩张和地区发展等方面,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人口不平衡和社会问题。
9.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中的政治体制?答案: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党和政府机构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这些因素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0.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多样性。
答案: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2、区域性3、综合性二、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尽管他的成就注意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三、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拉采尔;赫特尔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一、功能文化区: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二、文化的扩散1、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1)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2)等级扩散(3)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这种迁移扩散是由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
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别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三、文化整合与文化景观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经验主义方法论2、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是人文地理学较传统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理论。
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
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
3、人本主义方法论4、结构主义方法论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一、人口转变模式1、比较西欧模式和日本模式的异同西欧模式:最早实行并完成了工业化,这一人口转变模式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性过程;即经济增长促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
整个人口转变过程历时长达一个多世纪。
日本模式:与西欧国家相比,日本产业革命较晚。
日本模式的特点是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因此,,人口转变速度快,在几十年内走完了西欧国家一二百年的路。
2、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的过程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转变的原因又是什么?有六个阶段:建国——1959年加速增长(建国后,人民生活安定,医疗水平提高)1959——1961年负增长(三年自然灾害)1961——1971年高速增长(人口失控,死亡率维持较低水平,出生率居高不下)1971——1980年低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大幅下降)1980——1992年波动增长(经济社会政策的变革对人口政策的冲击)1992——至今持续增长(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惯性所造成的)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3、历史和政治因素三、民族的特征1、共同语言2、共同的地域3、共同的经济生活4、共同心理素质四、我国民族的分布呈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
五、环境对民居的影响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与建筑外形与内部特点上,均能反映出其与环境关系。
1、建筑材料建造房子要用材料,只能就地取材,而材料却受地域限制,因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例如,四川西部藏族居住地区,多用石头建造房子;在黄土高原,利用黄土堆积形成的特殊结构挖成窑洞;云南的傣族,利用丰富的竹子资源,建成竹楼。
从世界范围看,在地中海周围、印度南部、南美安第斯山区、我国的青藏高原,多用石材建筑房屋。
2、建筑布局一种是一栋房舍的单元结构(长条形,客家人建造的大型方形与圆形土楼),另一种是由不同大小、样式、功能的房屋以一定的目的集合在一起的某种组合(四合院)。
3、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对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有明显影响。
在美国,南北方建筑也有明显差别。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一、农业起源的理论1、博赛洛普的“人口压力论”2、海登提出的宴享说二、现代农业的类型现代农业生产的模式有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六种。
1、种植园农业单一作物型;劳动力集约;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带来大规模移民2、谷物农业规模大3、牲畜育肥农业种职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玉米和大豆4、乳品业专门生产流质牛奶及一些乳类加工制品的农业;区位选择5、市场园艺农业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水果的保鲜与储存有特别要求6、大牧场规模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放牧,而是由牧主雇佣一些牧工放牧;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而是将牲畜全部投放市场7、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经营与观光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出现在城市郊区和周围农村。
三、埃及、巴比伦与印度是灌溉的小麦文明,中国是旱作的黍粟文明,而墨西哥、玛雅与印加则是玉米文明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防御自然灾害)、气候和水文(供水和排水)2、资源条件(1)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原料——原料产地如:钢铁企业(2)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销售地如:饮料厂(3)消耗能量大的地方——能量供应量大的地方如:炼铝厂(4)需要新鲜原料的企业——原料产地如:加工蔬菜和水果的企业(5)产品需要保鲜的企业——市场如:生产面包、冰淇淋的企业3、能源条件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4、市场条件工业布局时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研究5、劳动力条件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7、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区域协作尤其是跨国家的区域协作迅速发展二、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1、工业产品需求不旺2、工业生产能力过剩3、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4、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机制1、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1)农业生产力水平及生育粮食的生产能力是城市形成的第一前提(2)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形成的第二前提2、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4、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二、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散力和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1、集聚力有两方面原因引起:它提供了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市中心具有社会条件方面的优势2、离散力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经济条件;社会条件3、摩擦力4、三种力的循环相互作用集聚力、离散力不一定相对于城市中心点,也可相对于交通动脉(线),还可相对于一定的开发区域(面)。
而摩擦力的方向显然是阻止城市空间增长(或衰退)运动的方向。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的演化与技术的创新、劳动的进一步分工,城市增长的集聚力、离散力与摩擦力三者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定时期城市的地域结构。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一、汉语的发展有南北的差异,北方方言相对统一,南方方言相对分散。
二、传统上根据文字的发展过程将文字划分为三种类型:表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一、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二、教堂风格: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第十章旅游地理一、旅游产品:交通线路和旅游线路高度统一,表现在一般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即是以交通线路把各旅游地和景点串联拼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
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1、独立关系2、冲突关系3、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三、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2、旅游对文化的影响——以工艺美术品为例(1)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旅游业使工艺品的生产得到复兴,从而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工艺品的设计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2)传统艺术形式的退化旅游业齐了保护传统文化形式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假冒工艺品的产生。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国家的基本特征1、拥有确定的领土2、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4、拥有主权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1、马汉的“海权说”马汉海权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
制海权,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对于大国的地位至关重要。
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陆心说”或“陆权说”)麦金德认为,陆上实力和海上实力的较量是贯穿历史的一条主线。
麦金德从全球战略高度,把世界划分为“心脏地带”(又称枢纽地区)、内新月形地带和外新月形地带。
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认为影响全世界的战略不在“陆心”,而在“陆缘”。
陆缘,从历史到现在,一直都是人口最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4、科恩的“多极世界”模型5、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一、地理物象:指地理环境以及食物通过直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
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二、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由于人们的居住场所与工作或上学场所处于不同的地点,这样上班和下班、上学和放学所经由的路线和地点就构成了人们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三、购物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四种类型,即马歇尔消费型、巴甫洛夫消费型、弗洛伊德消费型和维布雷宁消费型。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所面临的问题一、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示意图二、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的人地关系案例分析: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谈谈协调人际关系的重大意义。
1、分析山东省的现状2、人地关系失调带来的后果3、意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