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材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是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二课,该单元分别从经济和社会生活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系列变化,本课侧重于以新式交通工具,大众传媒,西方娱乐方式,社会习俗等为代表,说明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变化。

本册教材的一条主线索是中国社会被动地,踉踉跄跄地迈入近代化的过程,本课是讲述生活中的近代化,与第一课是并列关系,本课各子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中国近代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被动地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尽管艰难,但势不可挡。

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课程标准: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的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顺义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但这些变化又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特点、原因、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尘封的记忆——枣庄之变”昔日枣庄今日枣庄教师:通过以上这些图片,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教师:不仅是枣庄,整个中国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感受了现代生活之变,那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2、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3、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难点: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的出现及作用。

(2)报纸的出现和作用,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时间、地点、地位等。

(3)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表现和结果。

【知识梳理】(课前预习:15分钟独立完成)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交通:(1)新式工具:___ __、火车。

(2)作用:①使人们的_____ ______大大加快。

②极大地促进了____ _______。

2.通信:(1)新式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_________。

(2)作用:①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

②记者可以用它发回新闻报道。

③便利了老百姓与亲友的联系。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和电影:(1)作用:①丰富了人们的______ __。

②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____ ______。

(2)代表:①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

②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③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____ ____》。

2.传媒——报纸:(1)代表:1872年在___ ___创办的《___ ___》。

(2)作用: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创办:1897年在___ _ __创办。

(2)地位: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 ______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原因:______ ___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2.表现:(1)习俗变化:____ __、易服和废止_ _____。

(2)礼节变化:废除跪拜礼,代之以_________ _______。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01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01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标要求: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实地考察北京前门地区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课上通过“近代京沪游”探究社会生活变迁背后的历史因素,开展本课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中国近代文明的演进历程。

教学重点:掌握交通、通讯、社会习俗、文化生活变化的史实。

教学难点: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感悟社会生活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设计思路:依据课标,立足学情,整合教材,既从社会生活变化的角度感受文明的演进,又置身于历史之中思考其变化的内涵。

师生从“通览”、“透视”两个角度:由点到面,融入情境,感受变化;由表及里,联系时代,感悟历史的进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知识点:从社会生活变化的角度感受历史发展。

感受“近代京沪游”:基于对前门地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实地考察,融入情境“近代京沪游”,感受所到之处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感受社会生活变化背后的历史进步。

二、新课教授:1、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三看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师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内涵,置身于历史之中感受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艰辛和进步。

课后作业:题目:“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面面观”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建筑、饮食、婚俗等。

目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课堂内获得知识和能力延伸、拓展至生活中。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历史。

教学反思: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变化的艰辛,感受近代中国人追赶时代潮流的坚定步伐,是本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围绕“变”字——物质、变思想、变文化,提升“看”字——看时代、看艰辛、看进步,是本课将社会生活与历史紧密结合的关键;依托生活让历史更生动,融入时代让生活史更深刻。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学法指导】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知识链接】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

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商人可以用它来传播生意信息。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报纸,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出版机构的出现,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1、变化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变化表现:(1)装束变化:民国政府强令男了剪掉,女子停止______ ,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2)礼节变化: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握手礼;(3)称谓变化:称呼对方"” “君二3、变化结果:改革了不良的社会习俗【小组展示】1、近代交通通信工具在中国的出现(早期轮船、火车、电报)2、早期文化生活的变迁(照相、电影、报刊、出版)3、社会习俗的变化【小组探究】归纳本课中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儿个“第一”或“之最”例:1876年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及时巩固】1、你能说出以下务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A、戊戌变法时期:《》(后改名为《》);B、辛亥革命时期:《》;1.①③A. 2②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拍摄④商务印书馆创办①②④C、新文化运动期间:《》(原名《》)、《2、(见课件)【思维拓展】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工业社会文明也随之传入中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为代价的。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doc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doc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预习导学(―)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交通工具一一轮船、火车(1)时间:世纪以后(2)作用:使人们大大加快,还极大的促进了的流通。

(3)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号2、通讯工具一一有线电报(1)时间:—世纪年代以后(2)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以生活(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老百姓可以用它与联系。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与电影(1)来源:从传入。

(2)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镜头。

(3)中国自拍的第一部无声电影:(4)中国自拍的第一部无声电影:2、早期报纸(1)鸦片战争后,上海出现了报纸,读者主要是人。

(2)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年在上海创办的(3)作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的主要传媒工具。

3、印刷出版(1)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2、目的:改变愚昧落后的。

3、方法:颁布4、内容:装束变化:强令男子,女子,用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

礼节变化:废除,代之以文明简单的、o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 ""等平等的称呼。

5、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记忆歌谣十九世纪变化大,新鲜事物传天下。

轮船火车和电报,照相电影和印刷。

社会习俗趋平等,剪辫易服改称呼。

1、中国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是(A.《申报》B.《时务报》2、商务印书馆创办于()A.上海B.广州3、中国近代史上发布剪辫令的人是A.袁世凯B.毛泽东4、最早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是①轮船②火车③电车A.①③ )C.《国闻D.《人民日C.香港()C.蒋介石()④飞机C.④⑤D.北京D.孙中山5、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⑤汽车D.①②你不可能经历()四、当堂检测A.乘轮船、火车出行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大事6、 19世纪50年代,一个商人从昆明到上海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马车B.轮船C.火车D.飞机7、下列不是近代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的是()A.促进商品流通B.朋友间发E-mailC.便于百姓间的沟通D.利于信息传达8、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9、报刊己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_导学案

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_导学案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代替过去的。

㈡合作探究研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请回答:(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这则材料哪些地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4)火车的传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5)除报纸外,这一场面还可以用哪些手段记载下来?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四.课堂小结: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LS-8-020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LS-8-020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2.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
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
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
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8.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镜头。

、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 __________ 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 ___________ 年在创办的 ___________________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_________________ ,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 服,人与人之间行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称 呼对方“先生”“君”。

【自主检测】-、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 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 .拍有线电报 C .发无线电报D .打长途电话 2、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3、 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 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 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

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A.《民报》 B .《中外纪闻》C .《申报》 D .《时务报》4、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 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 B .鸦片战C.辛亥革命 D .新中国成立5、 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

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 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6、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他们可 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②坐轮船出国留学③陪朋友看电影④陪家人看电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V ) 《申报》、商务印书馆(V )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V ) 1 厂、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 有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火车和轮船、有线电报、照相和电影、新闻报纸和出版事业等在中国的出现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理解资料处理信息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作用分析利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社会进步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

【教学重点】掌握交通、通讯、社会习俗、文化生活变化的史实【教学难点】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感悟社会生活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放假了,放假了,一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同学们,你打算利用假期干什么呢?八年级学生小Q正在考虑利用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北京?去上海?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个事了。

只要我们喜欢,火车、飞机、高铁、汽车都可以,可是这些对100多年前的中国人来说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那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学习(一)交通工具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问题:近代以前人们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学生回答:轿子、人力车、木船、骑马等教师总结:近代以前,交通工具主要利用人力、畜力、自然力等,速度慢,落后。

2、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近代以后,交通工具有哪些变化?①轮船出现: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8年9月,徐寿与其子科学家徐建寅在江南制造总局制造了第一号火轮“恬吉”号(载重达600吨)。

②早期火车: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宜宾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史实. 2.了解各种新服饰、新称呼以及男子剪辫子和妇女禁止缠足。

学习重点1.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2.文化生活的变迁3.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一、独学:(一)独学(10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后根据问题在书上进行勾画并做文字标注。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

在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传入中国。

作用:使人们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2.电报:在19世纪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作用:方便了人们的联系。

文化生活变迁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年在上海创办的,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

社会习俗变化4。

服饰上,辛亥革命后,颁布了剪辫、衣服和等法令,还废除,代之以文明简单的、握手礼;称谓上采用、等平等的称呼。

5.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二、互学:(14分钟)1.小组(学习对子)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并订正完善2.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同桌讲中国近代生活的变化.展示三、质疑:(通过同学、小组、老师等多途径解决问题)1.学生代表讲故事。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2 通过阅读教科书,能够说出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申报》、商务
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感知近代文明推
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
交通工具
初,西方发明后相继传入我国。

作用: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
你知道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什么?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哪一条?火车、
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
3.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
)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等相关事实。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分析事件影响的能力,分析事件发生原因能力,归纳事件特点的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能力。

四、巩固拓展:归纳社会生活变化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的总体影响。

经济:政治:思想: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材料一: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兴建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1898年6月到9月,维新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辨、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等。

从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根据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史实和原因,结合本课相关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六、总结归纳学生归纳: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近代交通通信1.新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新通信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娱乐方式:近代以来西方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2.报刊出版业:近代比较有名的中文报纸是《申报》(1872年、某某);近代中国历史最长、最负盛名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某某)。

3.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后颁布了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服装,废除有损人格的礼节和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称谓等。

【问题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为什么会出现变化?探究:(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客观产物。

欧美工业国家入侵不仅冲击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旧制度,也引起了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的变革。

(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维新变法运动等事件表明,在引进西方科技和机器设备的活动中,人们能够接触近代生活、感受新生活并逐步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3)中国人民革命和创新的结果。

如辛亥革命革除封建恶习、禁止妇女缠足、改穿某某装等。

【问题2】学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后,请你发表对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的看法:剪掉辫子有什么好处?既然剪辫子有好处,那么当时为什么有人还不愿意剪辫子呢?探究:(1)剪掉辫子便于及时清洗头发,这样既讲究个人卫生又节省时间。

(2)剪掉辫子使人不仅是外表上发生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代表着革新和进步。

(3)反对剪辫的人,有清廷的遗老遗少,他们以保留辫子的方式表示对清王朝的怀念与忠诚;也有一些普通的群众,他们有的怕毁了发肤,对父母不孝;有的怕皇帝再坐龙庭,会杀无辫之人;有的受传统习俗影响,思想守旧。

1.锁定下图中这一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传入中国的()。

A.电报 B.电影技术C.电脑 D.照相机答案:D2.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2012年举行,目前,某某市正在积极申办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政史地潘玉梅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分成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四组分组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三、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课程导入
PPT出示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趋势,引导学生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回答,导入,那么在社会生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依据课前分组及导学案)
交通组
找出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教师用PPT及时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劣势。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请本组学生找出——轮船、火车PPT早期火车和轮船及第一条正式运行的铁路淞沪铁路。

引导学生思考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便利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可能需要老师引导)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最主要的区别?
教师及时点评并过渡下一组
通讯组
找出近代有哪些通讯工具传入我国?学生找出电报及电话时教师出示PPT学生对电报可能会比较陌生。

组长阐述通讯工具的出现有哪些影响?指导在P105标注
教师及时点评过渡下一组
文化生活组
找出文化生活的变化
1.照相和电影的传入
3部影片(识记)
意义
2.报业的兴起
历程
回顾各个时期的报纸(温故知新)PPT表格学生完成
重点讲《申报》以点带面
3.出版业——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教师及时点评过渡下一组
社会习俗组
找出社会习俗的变化
1.剪发辫
PPT发式对比图,引导学生剪发的意义
2.禁缠足
PPT缠足图,变形的脚,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直观体验禁缠足的必要性 3.易服饰
PPT服饰如何变化更加直观(引导学生结合影视剧去观察)
4.改称谓废跪拜内容P107
教师及时点评过渡引导学生谈一谈变化的局限性,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结合107页最后一段
过渡引导学生思考“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PPT结合黑板的板书
巩固练习PPT出示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黑板板书结合PPT图片
交通工具文化生活的变化
火车、轮船照相、电影、报纸、出版业
PPT图片
通讯工具社会习俗的变化
电报、电话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的设计条理清晰围绕近代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个方面的变化来展开。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位学生当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学习。

课堂上学生按照课前的分组来展开合作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