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 集合之间的关系(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子集和集合相等的概念,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
(3)理解“⊂≠
”、“⊆”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集合之间关系的学习学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集合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集合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方法:讲、议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问题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2: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如何?
(2)讲授新课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5)A={回民中学中高一(5、6)班的女生},B={回民中学中高一(5、6)班的学生}。 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这五组集合中,集合A 都是集合B 的一部分,从而有: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记作A ⊆B (或B ⊇A ),即若任意x ∈A,有x ∈B ,则A ⊆B (或B ⊇A )。
这时我们也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 都有∅⊆A 。
例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
(1) N_____Z; (2) N_____Q; (3) R_____Z; (4) R_____Q;
(5) A={x| (x-1)2=0}, B={y|y 2-3y+2=0};
(6) A={1,3}, B={x|x 2-3x+2=0};
(7) A={-1,1}, B={x|x 2-1=0};
(8)A={x|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B={x|x 是等腰三角形}。
问题3:观察(7)和(8),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有何关系?
⇒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完全相同,从而有:
2.集合相等
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即A ⊆B ),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即B ⊆A ),则称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 。如:A={x|x=2m+1,m ∈Z},B={x|x=2n-1,n ∈Z},此时有A=B 。
问题4:(1)集合A 是否是其本身的子集?(由定义可知,是)
(2)除去∅与A 本身外,集合A 的其它子集与集合A 的关系如何?(包含于A ,但不等于A )
例2.判断下列两组集合是否相等?
(1)A={x |y=x+1}与B={y |y=x+1}; (2)A={自然数}与B={正整数}
例3.(教材P 8例1 例2)
3.证明集合相等的方法:
(1) 证明集合A ,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具体数据)
(2) 分别证明A ⊆B 和B ⊆A 即可。(抽象情况)
对于集合A ,B ,若A ⊆B 而且B ⊆A ,则A=B 。
(3) 例题分析:
例4.已知}0|{2=++=q px x x A ,}023|{2
=+-=x x x B 且B A ⊆,求p,q 满足的条件. 注意:要讨论集合A 为空集的情形
例5. (教材P 9例3)
(4)课堂练习
1. 课本P 10,练习1、2、3、4;
2. 设A={0,1},B={x|x ⊆A},问A 与B 什么关系?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N ⊆Z ⊆Q ⊆R ; (2)∅⊂A ⊂A ;
(3){圆内接梯形}⊇{等腰梯形}; (4)N ∈Z ;
(5)∅∈{∅}; (6)∅⊆{∅}
4.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 ,B ,已知A={2,x ,y},B={2x ,2,2y},且A=B ,求x ,y 的值。
(5)课时小结
1. 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
注意:子集并不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空集中不含任何元素;“A 是A 的子集”,但A 中含有A 的全部元素,而不是部分元素)。
2.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 注意区别“包含于”,“包含”
4. 注意区别“∈”与“⊆”的不同涵义。 (∅与{∅}的关系)
(6)课后作业
(1)习题1.2 A 、B 组题。
(2)学案P7拓展训练
(7)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