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绪论1.营养学(nutrition science)是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新营养学(new nutrition science)是一门研究食品体系、食品和饮品及其营养成分与其他组分和它们在生物体系、社会和环境体系之间及之内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3.营养革命:第一次营养革命:肠外营养;第二次营养革命:肠内营养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营养(nutrition):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整个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3.营养素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4.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为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5.合理膳食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8.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绪论部分:1.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2.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由4项指标组成: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成人必需氨基酸共8种,婴儿必需氨基酸9种:+组氨酸。

2.必需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 :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以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3.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非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蛋氨酸。

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含量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它们之间相对不足的限制氨基酸互相补偿,从而使混合后的必需氨基酸比例更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提高了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5.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为小肠;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起始于口腔,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为小肠。

6.若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蛋白质恶性营养不良症(Kwashiorkor)”,主要表现为水肿;若蛋白质和热能同时严重缺乏时,导致“干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 主要表现为消瘦。

(四大营养素缺乏症:干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goiter) (地克病);V A缺乏)7.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优劣可从三方面评价:▪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8.蛋白质利用率●反映蛋白质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始于18世纪中叶)。

1.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1983:提出“蛋白质”;亮氨酸/苏氨酸;1920:“维生素”。

2.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公共营养兴起。

3.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植物化学物、分子营养学、新营养学。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C、H、O、N占人体96%以上;细胞内液ICF(2/3)、外液ECF(1/3);骨密度(BMD);血液5L。

蛋白质(protein)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8+1: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色氨酸为1)。

完全蛋白质:种类齐全,模式接近,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参考蛋白—鸡蛋蛋白质。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这些相对含量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2.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3.供能:1g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16.7kJ能量。

小肠:为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非钠依赖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基本概念:1.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2.营养:是指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营养素: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除空气和水外,还要通过各种食物组成的膳食,获得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工作、劳动的需要,此种营养物质称为营养素,是保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4.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5.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基本概念:1.必需氨基酸:有9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2.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故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4.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其中含量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5.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以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

6.氮平衡:是反应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

其关系式:B=I-(U+F+S),B:氮平衡;I:摄入氮;U:尿蛋;F:粪蛋;S;皮肤等氮损失。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第一章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2)构成机体各种重要物质。

(3)提供热能。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必需的,而本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有其他的氨基酸转化而来,必须源于食物的氨基酸。

种类(8种或9种):即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携带一本亮色书来)3、半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合成能力较低,在生长发育及机体需要增多时,必须部分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而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5、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合成组织蛋白受到限制,这些含量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性氨基酸。

最为不足的称为第一限制性AA,次者为第二第三限制性AA。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其氨基酸构成比例有所改进,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7、植物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8、蛋白质互补时应遵循原则:(1)食物种类越多越好;(2)食物种属越远越好(3)同时食用多种食物较好。

9、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3)不完全蛋白。

10、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三大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

11、膳食中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70克、80克、90克。

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①把各种食物搭配在一起吃,使各种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互相弥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②制各强化食品。

③通过农业上选种育种的途径,培育出蛋白质含量高而好的食物品种。

也可通过基因接种等生物遗传技术来不断优化物种或开发新物种食品加工对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何影响?1.热处理的影响蛋白质的一些功能性质发生变化破坏食品组织中酶有利食品的品质促进蛋白质消化破坏抗营养因子引起氨基酸脱硫、脱酰胺异构化2、低温处理的影响冷却几乎不影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营养学知识点总结1. 营养素及其作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与水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提供身体所需的热量。

脂肪作为能量储存物,同时也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保护内脏以及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各种酶、激素的合成和修复组织。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水是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

2. 膳食指南: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对营养需求的影响,并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进行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3. 营养失衡与疾病:不同类型的营养失衡对身体的影响,如糖尿病、肥胖症、贫血等,并了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调节、改善营养状况。

4. 饮食推荐: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等,明晰合理摄入的比例,保证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

5. 营养评估与调查方法:了解身体质量指数、膳食记录、营养问卷调查等方法,帮助评估个人的营养状况并设计合理的营养改善方案。

二、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1. 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了解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的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2. 食品添加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包括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并了解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和安全性评估的相关知识。

3. 食品中毒与食物中毒原因: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寄生虫、化学物质等,以及食品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4.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如微生物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重金属检测等,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5. 食品加工与储存:了解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原则与方法,包括温度控制、卫生条件、防止交叉污染等,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6. 食品安全教育与宣传:了解食品安全教育与宣传的内容与方法,包括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等,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警惕性。

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点总结[5篇范例]

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点总结[5篇范例]

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点总结[5篇范例]第一篇: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点总结氨基酸模式: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就越高,营养价值就越高。

必需氨基酸EAA: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婴幼儿)。

肽类的特殊生理功能: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促进矿物质吸收;降血压;清除自由基。

蛋白质的功能:①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瘦组织);②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酶、激素、抗体、载体、多种介质、核蛋白);③供给能量(1g蛋白质=16.7kJ能量)。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为了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人们往往将不同的食物混合食用,使各种食物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偿,可使混合膳食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接近于人体要求的氨基酸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互补原则:膳食中搭配食物种类越多越好;食物的种属越远越好;最好是几种食物同时食用。

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的含量是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2.蛋白质消化率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还反映消化道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3.蛋白质利用率:(1)生物价:反映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2)蛋白质净利用率反映食物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3)蛋白质功效比值反映蛋白质价值的指标。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①Kwashiorkor,指能量摄入基本满足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推腹部水肿、虚弱、表情淡漠、生长滞缓、头发变色、变脆和易脱落、易感染其他疾病等。

②Marasmus,“消瘦”,指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均严重不足的儿童营养性疾病,患儿消瘦无力,因易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

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皮肤等氮损失)B=I-(U+F+S)。

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①过多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常伴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入。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基本概念:(一)营养学: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二)食品卫生学:指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1.食物营养;2.人体营养;3.公共营养。

三、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食品的污染;2.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3.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4.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具体见教材P13)(一)实验研究:1.离体实验;2.整体实验。

(二)人群研究:1.人群志愿者的实验研究;2.人群流行病学调查;3.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研究。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一、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1)构成生物体内的酶与激素;(2)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3)抗体等;3.供给能量;4.肽类的特殊生理功能:(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2)促进矿物质吸收;(3)降血压;(4)清除自由基。

(二)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三)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食物营养与卫生知识点总结

食物营养与卫生知识点总结

食物营养与卫生知识点总结食物营养与卫生知识点总结食物营养与卫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关于食物营养和卫生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获得营养丰富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卫生。

一、食物营养知识点1. 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对身体的生长和修复至关重要。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肉类、鱼类、乳制品、豆类和坚果等。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主要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杂碳水化合物。

简单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糖类食物,如糖果、蜂蜜和果汁等;而复杂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谷物、蔬菜和水果等。

3. 脂肪:脂肪对身体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但是,摄入过多的脂肪可能导致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低脂肪的食物,如鱼类、橄榄油和坚果等。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身体正常运作所需的微量营养素。

我们应该摄入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C、铁和钙等。

这些营养素可以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和海鲜中获取。

二、食物卫生知识点1. 手部卫生:经常洗手是预防细菌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关键。

在进食前、接触食物前和使用厕所后,务必正确洗手,并确保使用适当的洗手剂和流动水。

2. 食材储存:食物的正确储存可以防止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生肉和熟食应分别存放,在冰箱中保持适当的温度。

在食材过期之前,要及时清理冰箱,以防止食物腐烂。

3. 食物加工: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安全卫生的方法。

切菜时使用干净的切菜板,煮食物时确保食材充分加热以杀灭细菌。

4. 饮用水: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饮用水应该是无菌的或者煮沸后的水。

特别是在野外或饮用未知来源的水时,要选择进行消毒。

5.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过期食物和破损的罐头。

购买食品时,注意包装的完整性并阅读食品标签。

三、饮食健康建议1. 多样化的饮食: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可以确保我们体内获得多种营养素。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笔记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笔记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概述1. 营养学的定义与内容- 定义: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成分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 研究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素:研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性质、功能、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 人体营养需要:探讨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人群的营养需求。

- 营养与健康:研究营养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关系。

- 膳食指南与营养教育:制定科学的膳食指南,推广营养知识,提高公众营养素养。

2. 食品卫生学的定义与内容- 定义:食品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障食品在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性的科学。

- 研究内容:- 食品污染:研究食品中微生物、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污染来源、途径、控制措施。

- 食品安全:评估食品中潜在风险,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

- 食品添加剂: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使用标准和监管。

- 食品卫生管理:探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环节的卫生管理措施。

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关系- 相互依赖:营养学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卫生学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两者共同促进人体健康。

- 相互影响:食品卫生状况直接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品污染的抵抗力。

二、营养学发展史及展望1. 古代营养学- 古代文明中的营养观念: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文明中已有关于食物营养的记载。

- 我国古代营养学: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对食物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有详细记载。

2. 近现代营养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

- 20世纪初:营养学成为独立学科,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逐渐被揭示。

- 我国营养学发展:20世纪50年代开始系统研究,80年代后与国际接轨,发展迅速。

3. 营养学展望- 营养基因组学:研究营养素与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实现个性化营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完整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体需要营养素:蛋白质(protein)、脂类(lipids)、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维生素(vitamin)、矿物质(mineral)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营养素的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营养素代谢的过程: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条件必需氨基酸:一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氨基酸需求量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可以自身合成,不一定需要从食物中供给的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它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设为1,再分别计算其它必需氨基酸与色氨酸的相应比值而得到的一系列比值。

食物蛋白质与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则其所含必需氨基酸被人体充分利用的可能性即利用率也可能越高,这类蛋白质被称为“优质蛋白质”(或完全蛋白质)。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摄入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包括四个营养水平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1) RNI: 数量,质量(优质蛋白质)3) 食物来源: 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牛奶和大豆蛋类含蛋白质11%~14%,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蛋白质35%~40%,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优质蛋白质占膳食蛋白质30 %~50%氮平衡:摄入蛋白质的量和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笔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笔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学基础)1.人体必需氨基酸: 缬亮异亮苏氨酸, 赖色苯丙甲硫氨(蛋), 组(儿童)。

借一两本淡色书来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实质上是使:几种必需氨基酸在比例上接近人体的需要, 比原有的任何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都高。

3、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比较慢, 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必须由食物供应的。

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表达: 蛋白质被吸取后在体内被运用的限度。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储留量/ 氮吸取量×1005.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 机体由于摄食过程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长的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大的是: 蛋白质。

色氨酸60→尼克酸(烟酸)17、膳食中胱氨酸与酪氨酸富余时, 可以节约蛋氨酸30%和苯丙氨酸50%, 前两者是条件必须氨基酸。

8、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正常成年人)正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孕妇、恢复期病人)负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蛋白质摄入局限性、消耗性疾病、吸取不良)排出氮=尿氮+粪氮+通过汗液排出的氮9、受机体营养状态和活动量影响而变动的动脂, 是指: 甘油三酯。

类脂质(磷脂、糖脂、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 定脂。

10、对老年人和动脉硬化患者每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 不超过300mg。

11.单糖类: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类: 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类: 淀粉、糊精、糖原(又称动物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12.目前认为必须脂肪酸有两种: 亚油酸、α-亚麻酸。

13.必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参与脂质代谢;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有减少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结作用。

(与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无关)14、必须脂肪酸最佳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类, 特别是: 棉油、大豆油、玉米油。

15.过量摄入能在体内贮存并可引起中毒的是: 维生素A。

16、当碳水化合物摄入局限性时, 脂肪供热因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

《营养与食品卫生》重点总结(考试复习必备)

《营养与食品卫生》重点总结(考试复习必备)

绪论名词解释:营养:是指人体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的有益物质以满足机体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加油!加油!第一节蛋白质:蛋白质:是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结构,是功能因子和调控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基本构成单位是氨基酸,由肽键(酰胺键)连接。

(一)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20种,不包括胱氨酸,1.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8+1:蛋-缬-赖-异-苯-亮-色-苏,组氨酸(婴儿)2. 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2种: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3.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不一定需要从食物中直接供给的氨基酸。

(9种)(二)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1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色氨酸含量定1)2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其中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3蛋白质分类:(1)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这类含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营养价值较高,不仅可以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蛋、奶、鱼等动物蛋白,大豆蛋白;鸡蛋-参考蛋白)(2)半完全蛋白质:蛋白质中虽然含有种类齐全的必须氨基酸,但是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差异较大,其中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须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虽可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202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解析

202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解析

6.现代营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的融合研究:现代 营养学注重科学实验证据、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 这既有其科学和先进的一面,但也存在着很大的 局限性,即过分强调某个食物成分的作用和某个 组织、细胞的功能,缺乏整体、联系、综合与发 展的观点。而祖国传统医学中许多关于营养与人 体健康的观点、学说与理论,恰好能弥补现代营 养学的缺陷。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融合成一门 新的学科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新的生物性污染物:
建立和执行生物性有害因素污染食品及引起
食源性疾病的常规监测制度和监测网络;通过定
量微生物危险性评价(microbi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MRA)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体系的建立,实现降低微生物性危害的
2023年营养与食品卫生 学基础知识解析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领域, 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 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
一、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定义、联系 与区别
有益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学(nutrition science)


品、膜分离食品、超高压食品等。这些新技术可能
给新型食品带来新的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但目前
还不清楚,因此需要密切注意并加强该领域的研究。
这就要求研究者既要掌握食品卫生知识,又要学习
一些食品加工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知识。
4.食品卫生管理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加强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的实验室和流行 病学监测,并建立全球性监测网络与信息平台, 以便各国之间迅速交换信息,共同采取应对措施 和建立国际标准。

《公共营养师考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公共营养师考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一、绪论1. 营养学研究内容: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公共营养。

2. 食品卫生学研究内容:食品的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3. 营养学的研究方法:营养流行病学方法、营养代谢研究方法、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二、营养学基础1. 蛋白质(1)生理功能: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供给能量(1g蛋白质16.7kJ能量)。

(2)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婴儿)。

(3)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4)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5)限制氨基酸:大多数植物蛋白质都是半完全蛋白,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6)蛋白质的功能: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供给能量。

(7)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皮肤等氮损失)BI-(UFS)。

(8)蛋白质真消化率(%)【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食物氮x100%。

2. 脂类(1)脂类营养学意义。

(2)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功能。

(3)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3. 碳水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分类及营养学意义。

(2)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4. 能量(1)能量单位和能量系数。

(2)人体一日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3)生热营养素的供能比例。

5. 矿物质(1)矿物质的概念及生理特点。

(2)钙、铁、碘、锌、硒的生理功能及缺乏。

(3)钙、铁、碘、锌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6. 维生素(1)维生素的特点及分类。

(2)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及叶酸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1. 植物性食品(1)谷类食品:大米、小麦、玉米等。

(2)蔬菜: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瓜类蔬菜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绪论1.营养学(nutrition science)是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新营养学(new nutrition science)是一门研究食品体系、食品和饮品及其营养成分与其他组分和它们在生物体系、社会和环境体系之间及之内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3.营养革命:第一次营养革命:肠外营养;第二次营养革命:肠内营养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营养(nutrition):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整个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3.营养素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4.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为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5.合理膳食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8.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1. 背景介绍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且重要的学科。

营养学研究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而食品卫生学则关注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问题。

这两个学科在保障人类健康、预防疾病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营养学2.1 营养物质分类营养物质主要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两大类。

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脂肪则是能量储存和维持体温的重要物质,而蛋白质则是构成身体组织和参与新陈代谢的基础。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主要包括钙、铁、锌等。

2.2 营养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如婴幼儿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钙,孕妇需要足够的叶酸和铁质。

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营养缺乏或过剩,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坏血病,缺乏钙可引发骨质疏松症,而高盐饮食则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2.3 营养评估与推荐营养评估是评价个体或群体营养状态的方法。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血液生化指标、膳食调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

各国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制定了相应的膳食指南和推荐摄入量。

中国的《膳食指南》提倡均衡饮食,合理搭配五大类食物,控制盐、糖和油的摄入量。

3. 食品卫生学3.1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

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3.2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或保持食品质量而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增味剂、色素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营养: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组织更新、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包括宏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维生素、矿物质;水。

3、水:不仅构成身体成分,还具备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水的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

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 左右。

在温和气候条件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

4、植物化学物:指植物性食品中除含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外的一些低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等几大类。

5、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合理膳食要求: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保证食物安全;科学的烹调加工;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6、营养素的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失衡造成的危害: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11、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营养学与食品卫生的定义、联系与区别: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食品卫生学是指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联系:从广义上讲,两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食物和人体,及研究食物跟健康的联系。

区别: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有益成分与健康的关系,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2.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食物营养2、人体营养3、公共营养①食品的污染②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③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④食品卫生监督监管3. 营养素的种类和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分为五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和体内含量多少,可将营养素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4.水的生理功能:①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参与新陈代谢③调节体温④润滑作用5.合理膳食的概念和要求: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平衡膳食,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够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合理膳食的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的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营养素的生理功能:①提供能量②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③调节机体生理活动7.合理营养(rational deficiency):是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8.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9.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概念及其四个营养水平指标:概念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是在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摄入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四个营养水平指标:⑴平均需要量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⑵推荐摄入量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⑶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试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⑷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10. 必须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体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11.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能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的氨基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12.非条件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是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不一定要从食物中直接供给的氨基酸。

13.氨基酸的模式amino acid pattern:就是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14.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有些食物虽然含有种类齐全的氨基酸,但氨基酸模式与人体差别较大,其中一种或几种含量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须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这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1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使用,从而达到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6.蛋白质功能:⑴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⑵构体内各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⑶供给能量⑷肽类的特殊生理功能①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②促进矿物质吸收③降血压④清除自由基17.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和食物中脂肪作用1贮存和提供能量2保温和润滑作用3节约蛋白质作用4机体构成成分5内分泌作用。

1增加饱腹感2改善食物的感观性状3提供脂溶性维生素18.脂肪酸的分类:1按碳链长度分类:长链脂肪酸,含14-24碳,中链脂肪酸,含8-12碳,短链脂肪酸,含6碳以下2按饱和程度分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3按空间结构分类: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4按双键位置分类:脂肪酸碳原子位置的排列一般从CH3-的碳起计算不饱和脂肪酸中不饱和键的位置。

19. 必需脂肪酸EFA及其功能:概念: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功能: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 2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参与胆固醇的代谢。

20. 磷脂phospholipid的主要功能: 1提供能量2细胞膜的组成部分3乳化剂作用4改善心血管作用5改善神经系统功能.21.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1脂肪的消化率 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 3提供各种脂肪酸的比例 4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22.主要的膳食碳水化合物:1糖含1-2单糖①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②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③糖醇(山梨醇,甘露醇)2寡糖含3-9单糖①异麦芽低聚寡糖(麦芽糊精)②其它寡糖(棉子糖、水苏糖)3多糖含十个以上单糖①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②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23.益生元:是指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原有的一种或几种有益细菌(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

最具代表性有乳果糖、异麦芽低聚糖等。

24.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葡萄糖)耐量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GI=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等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100,以百分比表示。

25.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提供能量2构成组织结构及生理活性物质3血糖调节作用 4节约蛋白质作用和抗生酮作用 5膳食纤维的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增加饱腹感促进排便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改变肠道菌群)26.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与抗生酮作用:节约蛋白质: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机体为了满足自身对葡萄糖的需要,则通过糖原异生作用产生葡萄糖,不需要动用蛋白质供能。

抗生酮作用: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体内的脂肪或食物中的脂肪被动员并加速分解为脂肪酸来供能,过多的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在体内蓄积,以致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

27.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BE:是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消耗。

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28.常量元素macroelement(宏量元素):是指在体内含量大于体重0.01%的矿物质,包括钙、磷、钠钾、硫、氯、镁。

29.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是指在体内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矿物质。

30.矿物质的特点:1 矿物质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体外获取 2 抽了通过食物,矿物质是唯一可以通过天然水途径获取的营养素 3 矿物质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4 矿物质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5 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31.钙的生理功能: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2、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 3、促进细胞信息传递4、血液凝固 5、调节机体酶的活性 6、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7、其他功能:参与激素的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2.影响钙吸收主要因素:1机体因素:钙的吸收率受年龄的影响,随年龄增长吸收率降低,在特殊生理时期钙的主动和被动吸收均增加2膳食因素:草酸、植酸、磷酸、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一些碱性药物(苏打,黄连素,四环素)均影响钙的吸收,某些氨基酸和乳糖可增强钙的吸收 3 其他因素: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等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32.磷的生理功能: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2、参与能量代谢3、构成细胞的成分4、组成细胞内第二信使环腺苷酸、环鸟苷酸、和肌醇三磷酸等的成分5、酶的重要成分6、调节细胞因子活性7、调节酸碱平衡33. 铁的生理功能:1、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 2、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3、参与其他重要功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有关等34.影响铁吸收的因素:1 膳食铁存在的形式:需要变成二价铁才能被吸收 2 机体因素:机体铁营养状况、生理与病理改变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3 其它膳食成分的作用 4 其它:肠道微生物的某些分解产物可抑制铁的吸收35. 锌生理功能:1、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 2、促进生长发育 3、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4、维持细胞膜结构 5、其它:增进食欲,缺锌可影响味觉和食欲,甚至发生异食癖;对皮肤和视力有保护作用,缺锌可引起皮肤粗糙和上皮角化36. 硒生理功能:1、抗氧化功能 2、保护心血管和心机的健康 3、增强免疫功能 4、有毒重金属解毒作用 5、促进生长和抗肿瘤的作用,保护视觉器官37. 碘生理功能(甲状腺素):1、促进生物氧化 2、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4、激活体内许多重要的酶 5、调节组织中的水盐代谢 6、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38.常见矿物质的缺乏:钙:1、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时导致佝偻病 2、中年人骨质软化 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4、缺钙者易患龋齿磷:几乎所有的食物中均含锌,锌缺乏较少见。

早产儿仅喂以含磷较低的乳汁时,可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样骨骼异常。

临床上长期使用大量抗酸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或是禁食者易出现磷的缺乏,严重情况下发展为低磷酸血症。

镁:镁缺乏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亢进,常见肌肉震颤、手足搐搦、反射亢进、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出现谵妄、精神错乱甚至惊厥、昏迷。

铁:1、导致对二价金属吸收率增加(如铅) 2、体内缺铁分三阶段:第一阶段铁减少期(IDS):无临床症状。

第二阶段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血清铁浓度下降。

第三阶段缺铁性贫血期(IDA):贫血症状。

锌:1、食欲减退,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皮肤创伤不易愈合易感染 2、儿童期缺乏导致侏儒症 3、成人导致性功能减退,精子数减少,胎儿畸形,皮肤粗糙,免疫力降低硒:1、缺硒是发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 2缺硒是发生大骨节病的重要原因铬:长期摄入铬不足可出现生长停滞、血脂增高、葡萄糖耐量异常,并伴有高血糖及尿糖等症状碘: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孕妇缺碘可影响胎儿神经肌肉的发育及胚胎期和围生期死亡率上升,婴幼儿缺碘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甚至呆小症(克汀病)39. 维生素A生理功能:1、视觉:维生素A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