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教案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执教时间:2010年4月22日执教班级:墩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3)班执教老师:包信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互动:孔子知识擂台赛。
1、出示孔子图像2、简介孔子师:同学们,对于孔子你们课外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课外劳动成果?生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他即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生2:孔子及其弟子言论都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生3:孔子共有三千多名弟子,其中出名的有七十二贤,最为出名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3、孔子名言知多少师: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论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迪,课外你们你们又了解了多少呢?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2: 子曰:“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4: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
师:课前我们了解了孔子这个东方的大教育家,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将走近西方的孔子——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与这位哲学大师对话,触摸他的灵魂,感受他的心灵,聆听他的教诲,领悟他的思想。
生:齐读课题。
师: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题目中的意思呢?生:突出“最大”。
(生再读课题)师:课外同学们一定对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的哲学大师有所了解,大家对他又了解了多少呢?谁能用一句话说说?(生交流有关苏格拉底的相关知识。
)生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生2: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六下16《最大的麦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投影出示1.从生活中有关“选择”的话题引入。
妈妈买回了一袋苹果,让你选一只给奶奶送过去,你就会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老师捧来了一些读物,让各人从中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如果要让你从班级里“选择”一套最为光洁的课桌椅,这同样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比较简单,有些则非常的不容易。
(二)初学课文1.引导:苏格拉底是一位大学者、大哲学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
他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穷的智慧,他还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他常常以散步、谈心、实验、讨论问题等的方式,教育引导他的弟子柏拉图等人,给人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课文讲述的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他给他的学生们所安排的一节课。
巧了,他的这节课所阐述的事理也与“选择”有关联。
2.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
3结果是什么?启发有哪些?4.归纳课文内容 苏格拉底为了让他的弟子们能够正确的把握人生把握机会,于是他精心为弟子们安排了一节课:课堂就是那大片的麦地,教材就是那遍地的麦子,他让弟子们从麦地中找出一穗最大的麦穗,当然他同时也提出了寻找的要求。
弟子们努力地去做了。
只是结果却很让人失望,几乎每一个人都是空手而归。
这不是苏格拉底所期待的结果,可是这也正是先生意料之中的事情。
(三)指导字词学习1.读准字音麦垄2.说出词义定夺 两手空空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3.连词成句用上面的三个成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
(四)朗读训练1.PPT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指导练习朗读。
2.引导交流,形成共识。
中小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最大的麦穗
默读第 2 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 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
怎么想的用“ ”。思考你从中体 会出什么。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 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 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 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 要过早地定夺。
读课文,理清文脉:
提出要求
(1)
摘麦穗的经过
(2-----6)
揭示道理
(7)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苏格拉底 一共说了几句话?用你喜欢的符号 画出来。再放声读一读,想一想该 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 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心理描写,看出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 托在未来,不能把握住现在,从而在不 知不觉中错失良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 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 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 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讲了苏 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株 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 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 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新《最大的麦穗》PPT课件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麦地指什么? 麦地指什么? • 麦穗指什么? 麦穗指什么?
带着你刚才的理解, 读懂老师的话。 带着你刚才的理解 读懂老师的话。我们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把它读懂读好 并把它读懂读好。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并把它读懂读好。 1、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 尽头等你们。 尽头等你们。” 2、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 、 突然, 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 了。” 3、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 、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 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 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 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 时机地摘下它 地摘下它: 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 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 错失良机。 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 求应该是最大的, 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 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 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 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 时机地摘下它: 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 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 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 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 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 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说课稿
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说课稿第一篇: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说课稿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说课稿《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教学中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
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
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确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
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
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
弟子感悟的道理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
惟有做到如此才是真正的驾御了课堂。
在对学生放手的同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
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
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
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的哲理。
最大麦穗说课稿精选(7篇)
最大麦穗说课稿精选(7篇)在学生们上课之前,教师会早早准备好上课的工具---教案。
在教案当中应该突出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写好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以下是编辑为您准备的最大麦穗说课稿,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最大麦穗说课稿(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读题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
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
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
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
第16课《最大的麦穗》
第16课《最大的麦穗》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垄”字,联系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理解“麦垄、沉甸甸、颗粒饱满”和“定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体会分号的作用。
2.能够用普通话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利用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厘清故事脉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悟苏格拉底独有的育人方法。
3.能联系实际,深化学生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累积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名事;自学“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融合生活中错失良机,深表惋惜的追忆,写下一段话,重点注重心理活动描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记住课文,领悟必须擅于抓住机遇,无法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找到课文中采用的分号,同时学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1.明白“人生仿佛在麦地里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把自学至“以小见大”的读法,运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熟读课文,明白“崇尚必须就是最小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拎在手中,这才就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在自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刊登自己的看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学、合作自学,并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3.以演促讲,以演促读,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学生对“必须善于抓住眼前1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的领悟。
采用默读、标画、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4.通过读取融合的小撰作活动,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学和运用。
小学语文_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重点】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与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对话,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智慧,一起到麦田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过渡: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
我们今天就从苏格拉底的语言入手,去领略他的风采。
二、活动导学,精讲点拨(一)活动一:1、出示要求:读课文思考问题:①读课文,画出苏格拉底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②弟子们从他的话语中分别知道了些什么?③弟子们是又是如何想、如何做的?2、交流:同学们划得认真,读得用心,一共找出了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一)第一句话课件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 指名读。
相机评价:读得正确、流利。
2、提问: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他对弟子们提了什么要求?【相机点红: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地、郑重地、不容置疑……)指名朗读。
(评价:严肃的苏格拉底!)(评价: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评价:郑重其事!)4、一起来当一回苏格拉底,齐读第一句话。
(二)、第二句【课件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1.谁来读?2.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3. 你从中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机遇没有了……)4、此时,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句话?(惋惜、遗憾、失望……)(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带着自己的理解好好读读这句话。
16课_最大的麦穗
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麦穗
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
分别说了些什么?
苏格拉底是古希 腊著名哲学家。常常 用启发、辩论的方式 来进行教育。他和他 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 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被并称为“古希腊三 贤”。
“你们去麦地里 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在 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 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 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 如抓住眼前颗粒饱满的那一 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 ﹏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
课堂小结: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 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 的机遇,实实在在的完成好当前的 任务,这样才不会错失良机,一事 无成。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 们已碰到它。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 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 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 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苏教版本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6课 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是古希 腊著名哲学家。常常 用启发、辩论的方式 来进行教育。他和他 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 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被并称为“古希腊三 贤”。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最大的麦穗读后感1最近,上语文课学了一篇文章《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让我很感触很深。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古希腊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摘麦穗。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让他们去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苏格拉底在麦地的尽头等弟子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他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走到麦地的尽头时所有人都两手空空。
那是因为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揭示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的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的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2人们常说:“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
这是告诉我们一但有了机会就要把握住它,如果错过了,后悔都来不及。
今天,我读了《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位大学者带着弟子来到麦地边,让弟子们只进不退摘到最大的麦穗。
走进麦地后,弟子们发现地里都是大麦穗,不知道哪个最大。
他们看看这株,望望那株,都摇摇头,总以为前面还会有更大的麦穗。
最后,直到麦地的`尽头,弟子们也没有摘下最大的麦穗。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要学会把握时机,只要有了机会就不要错过!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出现这类事情——错过了才懂得珍惜。
上个学期有一次作文比赛,只要投稿就能参加。
而我……却因为不想打字而没有参赛。
发奖那天,同学们都拿着奖状又说又笑的回家,我却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去投稿。
正如文章的结尾,“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有了机会,我们就不要犹豫、不要浪费,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它!最大的麦穗读后感3星期三上午老师带我们上了《最大的麦穗》这一课,令我感触颇深,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最大的麦穗》教案(9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9篇)《最大的麦穗》教案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需擅长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当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确定想弄明白,是不是?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状况1、指名读课文,留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以下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讽: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下列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厉、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殊是“只许进不许退〞是指令式的,没有商议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最大的麦穗》课件苏教版
ppt课件
8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 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 似乎在嘲笑他们。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两 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怎样?
(4)再读这句话。
ppt课件
9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 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 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 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ppt课件
1
我能行
lǒnɡ
垄
垄断
ppt课件
2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ppt课件
3
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 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ppt课件
12
默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 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
的用“﹏﹏”,怎么想的用“ ”。 思考ຫໍສະໝຸດ 从中体会出什么。ppt课件
13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 ﹏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ppt课件
4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 ), 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 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 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 母亲是接生婆。
16最大的麦穗ppt
课堂小结:
• “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 “最大的追求”指远大的理想。 •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就是要抓住眼 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实实 在在,才不会“错失良机”,虚度光阴, 一事无成。
◆名言积累◆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艮科尔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当堂检测
完成《新课堂》16.《最大
(第二课时)
台儿庄区运办西关小学 王丹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心理、神态 的句子,理解“最大的麦穗”的含义,领悟其中所 蕴含的人生哲理。 2.认真品读苏格拉底的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感悟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独特的教育方式。
自学指导
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用 “——”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②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 利,要有速度。 ③在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 记号,准备质疑。
读一读
沉甸甸的
颗粒饱满
挑挑拣拣
如梦初醒
两手空空
不失时机
麦垄
麦穗
东张西望
(麦垄:在文中形容一行行的麦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静心默读课文,思考: 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次话?分别说 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 语句。)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 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 尽头等你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 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 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 刚刚摘下的。”
《最大的麦穗》PPT课件
• 苏格拉底(严肃、带着命令的口吻)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 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 地的尽头等你们。”
“你们已经到头了。”
•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 了……
• 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 来说这七个字? • (惋惜、气愤、微笑……)
• 苏格拉底
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 苏格拉底 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 音 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 弟子们此时心情如何? • (羞愧难当、难为情)
• 从哪儿看出来?
• 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 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 真地对待的?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1)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 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 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 的。 (2)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 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 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 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 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 在的。
体会到弟子们摘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 的,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 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 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 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 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 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大的麦穗》PPT课件四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 你们的体会。
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 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 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 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分号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写弟 子们同样的动作。这些动作说明他 们犹豫不决,不能确定哪个麦穗是 最大的。)
的用“﹏﹏”,怎么想的用“ ”。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 ﹏挑 ﹏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我能行
lǒnɡ
垄
垄断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 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 了做人的道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课件PPT
我能行
lǒnɡ
垄
麦垄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 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如梦初醒: 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
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你们去麦地里摘 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我 在麦地的尽头等你 们。”
默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 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 的用“﹏﹏”,怎么想的用“ ”。 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 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 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 总认为 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 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 总以为 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 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 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 长一段时间。
两手空空的弟子们真的两手空空吗? 其实他们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是什么 道理?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 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 “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 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 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 是实实在在的。 颗粒饱满的“麦穗”指的是“出现在眼前 的利益”,“最大的追求”志“远大的的理想 和抱负”。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苏格拉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上 课的? 2.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关键要求? 请大家轻轻读课文并画出这些问题的 答案。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 底”与“弟子们”说话时用了什么语气。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16 最大的麦穗课件
《最大的麦穗》:这是一篇借事说理 的散文,讲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 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 果两手空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必 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 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 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 的人。----查理.艮(gěn)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 完全靠你不加思索地去利用
弟子们的想法: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 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 ———————————————— 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 们的体会。
自读第五、六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段,画 出弟子们摘麦穗的结果和苏格 拉底的话,联系上下文思考: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苏格拉底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能行
lǒnɡ
垄
垄断
麦垄
麦穗 埋头
定夺 苍老 扔掉 麦垄
摇晃 惋惜
碰见 即使
未必 沉甸甸 挑挑拣拣
不失时机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颗粒饱满
垄: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分左右 萝卜、地瓜等这些作物就种植在这样的地垄上。
• 但麦子不是种在垄上的, • 麦垄只是形容一行行的麦子罢了。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身份, 可以选择一种,也可以选择几种; 2.细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 语言文字给了你深刻的感受?
3.你可以自读自悟,可以跟选择 同样身份的同学合作交流,还可以在 书上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通过朗读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最大的麦穗》原文
《最大的麦穗》原文《最大的麦穗》原文《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大的麦穗》原文,欢迎阅读!《最大的麦穗》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课文简析1、段落结构课文分析这篇课文的具体段落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苏格拉底教导弟子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垄”字,联系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理解“麦垄、沉甸甸、颗粒饱满”和“定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体会分号的作用。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苏格拉底的三句话,理清故事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苏格拉底独特的育人方法。
3.能联系实际,深化学生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积累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名事;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中错失良机,深感遗憾的往事,写一段话,重点突出心理活动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找出课文中使用的分号,同时学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1.明白“人生仿佛在麦地里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把学习到“以小见大”的写法,运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熟读课文,明白“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3.以演促讲,以演促读,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学生对“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的领悟。
采用默读、标画、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4.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页)教师:1.设计预习单。
2.检查前置性预习单的完成情况。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课件创设情境,语言导入师述:悄悄的,前天花儿开了又落了,昨天柳儿绿了更绿了,今天虫儿叫得更欢了,蛙儿唱得更乐了,萤火虫也上班了……夏天来了!“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
”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
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板书课题:16 最大的麦穗(读题,正音“穗”suì。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麦穗麦垄惋惜沉甸甸颗粒饱满埋头挑挑拣拣如梦初醒东张西望错失良机重点纠正读音。
提醒“穗”读平舌音。
“垄”字下面的土字占三分之一,最后是一长横,托住整个字。
“沉甸甸”中“甸”单独读第四声,在这个ABB式的叠词中则读第一声。
生齐读两遍。
你还能说几个ABB式的叠词吗?指名分行读,你会发现什么?(第一行描写麦穗,第二行描写学生采摘过程)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你还积累了哪些含“如”字的成语?相机积累:如出一辙如胶似漆如履薄冰如狼似虎如饥似渴如梦初醒谁能做一个“东张西望”的表情?你积累了哪些“东X西X”的成语。
相机积累:东走西撞东征西怨东张西望东征西讨东兔西乌类似这样结构的词语还有哪些?相机积累: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前思后想前仆后继前呼后拥前赴后继左提右挈左顾右盼左邻右舍南鹞北鹰左支右绌左萦右拂 3.指名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加入苏格拉底的生平简介,认识哲学大师。
苏格拉底(∑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著作,他的事迹、生平、人格、思想、学说,都是靠着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色诺芬的记录才得以保存下来。
给学生重点强调了最后一句,这一句更能说明苏格拉底不愧为一代哲人,并且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一笔财富。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感知。
过渡: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来到麦地里摘麦穗。
我们先来听听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一)学习第一句:1.请一位同学当苏格拉底,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作弟子,听明白苏格拉底的要求。
2.指名读3.弟子们听明白了没有,明白了什么了?(苏格拉底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最大的麦穗,一个是只许进不许退。
)4.师:真好,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大家从只许进不许退体会到什么?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6.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郑重、平静)7.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你们听懂了,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也听懂了,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
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老师提,学生默写本课的词语麦穗定夺如梦初醒惋惜麦垄东张西望错失良机饱满默写完后,同位之间互相交换,批改。
教师查看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加以小结。
(三)学习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
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时间已经没有了,机遇已经没有了……)过渡:难道他们没有认真摘麦穗吗?学习3、4两小节4.“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默读这两段话,看看弟子们是怎样摘麦穗的。
圈出摘麦穗时的动词。
(2)边读边想象弟子们在麦地里摘麦穗的情景,帮他们找没有摘到最大麦穗的原因。
5.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想象他们当时心里的想法,你认为该怎么读?可以配上他们的动作)(1)“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态度犹豫,拿不定主义,不能当机立断。
(2)“……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看出弟子们摘麦穗时非常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目光狭窄。
这样是找不到最大的麦穗的。
所以这时,引读----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假如你就是摘麦穗的弟子,此刻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预设:①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②没有当机立断,错失良机;我很后悔,当时为何不……③我心里很失落……④心里很难受……⑤心中感到懊悔,明明已经摘到手了,干吗又扔掉……6.小结:引读弟子们总认为——总以为——带着你认为当时情境的语气来感情朗读这一段。
指名读,找学生评价。
7.弟子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教师适时的做出点评。
8.注意:在这一段中出现了一个我们平时不太常见的标点符号,是什么?“;”分号,谁能说一下分号的用法,根据学生所说的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梳理。
①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②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例: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③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例: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
④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
例: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熊、狼要夜里打,叫打猎。
⑤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为: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科学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9.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说出本文中这第一个分号属于哪一种用法。
答案是第一种用法: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是怎样开导的?(四)学习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出示齐读。
2.讨论交流:(1)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最大的麦穗”,含义一样吗?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不是。
“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
“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指导第二处出现的分号的作用: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2)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苏格拉底真的只是在讲摘麦穗吗?(苏格拉底是用麦地在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机会)他在借摘麦穗告诉弟子人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