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公开课教案 机械效率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12.3机械效率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机械效率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机械效率。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机械效率的存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机械效率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绳子、重物、计时器。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滑轮组可以省力,但需要付出一定的距离。

2. 讲解: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即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滑轮组将重物提升一定高度,记录输入功和输出功。

4. 计算:孩子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机械效率。

5. 讨论: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机械效率的存在和意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机械效率的存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机械效率的存在。

但在讲解和计算方面,有些孩子可能还不太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机械效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使用机械工具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幼儿园的物理课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让孩子们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机械效率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节约能源与资源的意识,提升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教学重难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准备:实验装置、实验器材、教学PPT、黑板、白板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机械,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例如:风扇、电梯、自行车等。

提问学生,这些机械中哪些是高效率的,哪些是低效率的,他们是如何判断的。

Step 2:讲解(15分钟)1.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形式,详细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有用输出÷总输入×100%。

3.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Step 3: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实施机械效率的实验。

2.教师提供简单的实验任务,例如:设计一个小车,通过坡道下滑,测量小车滑下坡道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小车的机械效率。

3.学生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机械效率。

2.通过与其他小组的数据比较,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小组得到的机械效率有所不同。

3.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例如:摩擦力、轴承的磨损、传动系统的效率等。

Step 5:总结(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例如:减少摩擦、改进传动系统、优化设计等。

3.强调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机械设备,提高其机械效率,要求学生写出设计思路和效果预测。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效率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机械效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机械效率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定义及其计算。

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包括哪些?(2)引出新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机械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它有什么意义?2.探究机械效率(1)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斜面模型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a.准备斜面模型、测力计、砝码等实验器材。

b.分别测量斜面光滑和粗糙时的摩擦力。

c.计算斜面光滑和粗糙时的机械效率。

d.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3.机械效率的计算(1)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有用功/总功×100%(2)举例讲解:以斜面模型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机械效率。

(3)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机械效率的应用(1)讲解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滑轮组、杠杆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有关机械效率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定义:同学们,机械效率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是指机器做有用功的能力与投入的总功之比。

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就是η=有用功/总功×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3节机械效率,主要讲述了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效率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认识不足,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理解不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学会计算机械效率,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认识机械效率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2.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2.实验法:进行机械效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过程。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加深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滑轮组、测力计、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通过示例,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如电梯、汽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机械效率。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引导学生从减小额外功、提高有用功等方面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机械效率的性质和提高方法。

3. 实例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滑轮组在使用过程中,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区分。

2. 知识讲解:(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解释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有用 / W总。

(2)讲解机械效率的性质,如: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讲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减小额外功,增加有用功。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及如何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结果分析滑轮组的工作性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享各自的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机械效率的性质: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额外功,增加有用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其工作性能。

答案:根据滑轮组的实验数据,计算出机械效率,分析滑轮组是否高效。

2. 题目二:思考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答案:根据讨论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如增加滑轮的数量、减小摩擦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3 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 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分及机械效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绳子等)、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使用滑轮组的场景,让学生思考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问题。

2. 知识讲解:介绍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机械效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7.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有关机械效率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计算题:一个物体通过滑轮组提升20米,滑轮组共有3段绳子,每段绳子提升高度为10米。

已知物体重力为20N,滑轮组的重力为5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解释题:解释为什么在同一滑轮组下,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会有所不同。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机械效率》教学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机械效率》教学教案1

机械效率教案簧测力计、刻度尺、动滑轮、刻度板、重物、细绳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由运装修材料的实际情景引入问题。

提问1:要借助动滑轮向二楼运送装修材料,有两种装修材料(较重和较轻)和两种动滑轮(较重和较轻),如何办?展示:组装好的动滑轮实物提问2:从做功的角度分析,这些方法哪种最好?此问题先不用学生回答。

观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观察、思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机械效率的问题情景。

提出设问,为机械效率概念的应用埋下伏笔。

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理概念,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一次突破。

二、探究新知一、机械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引导学生思考:提问1:我们的目的是对谁做功?有用功:动滑轮提升物体所做的功,是我们要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提问2:在提升物体做功的同时,还把谁也提升了?提问3:提升动滑轮是不是我们的目的?额外功:提升滑轮等并非需要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动滑轮绳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装置图、原理、测量的物理量、注意事项、四组实验装置(限定将重物匀速竖直提升0.1 m)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录入实验数据,计算有用功、总功。

思考、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初步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算有用功和总功;思考并总结。

思考、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动滑轮提物体时的有用功、总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实现对重、难点的第二次突破。

对重物做功W有用=Gh动滑轮自由端拉力做功W总=Fs问题、结论指导学生小结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四、应用创设生活中使用机械的情景,介绍起重机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讨论起重机机械效率较低的原因。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约为40% ~ 50%师生共同讨论生活中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思考、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教学重点。

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能运用机械效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深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使用绞车提升重物,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介绍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计算机械效率。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板书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及其关系。

7.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绞车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2)解释为什么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3)计算一个斜面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并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 答案:(1)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100%(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因为总有额外的能量损失,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力、减小空气阻力、提高提升速度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3机械效率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设计思路方面,我采用了从实际情景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测力计、滑轮组、斜面。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一个货物需要搬运,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机械来提高效率。

2. 讲解: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内涵和意义。

3. 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可以自由选择教具和学具。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5. 数据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包括输入功、输出功、机械效率等。

6.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在实验中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机械效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尝试设计更多的实验来验证机械效率,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验器材的准备和调度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还不够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环节,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具和学具,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

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所提出的纲、要要便于教材的叙述,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二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 温度计二、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3 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2.3 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3 机械效率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让孩子们亲手制作小车并测试其机械效率,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情境引入,让孩子们了解到机械效率的概念,并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式学习,让孩子们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滑轮、测力计、计时器等。

学具:纸板、剪刀、胶水、直尺、记录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向孩子们展示一辆小车,让他们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2. 实验操作(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每组制作一辆小车,并使用滑轮、测力计、计时器等教具进行实验操作。

每组需要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下的重量、上升时间和所需力量,计算出机械效率,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 探究式学习(10分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孩子们探讨如何提高小车的机械效率,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掌握了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了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并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中部分孩子对测力计、计时器等教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人教版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精选13篇)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13篇《人教版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机械效率本节课由再探动滑轮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计算两次做功的不同,从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再讨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突破了对三种功的理解,既让学生巩固了基本概念的掌握,又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基本问题上来!通过对现实案例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分析,帮助学习理解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做有用功所克服的力的不同,再实例分析斜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是额外功,与水平方向克服摩擦力做的是有用功的区别。

分析完后,多媒体展示三种搬砂方案,对三种搬砂方案中的额外功进行比较,再对三种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自然的过渡到机械效率这个知识点.在机械效率这个知识点上,按“定义→公式→例题→练习→现实中的机械效率分析”物理知识点学习的一般顺序进行。

再由”不同机械效率不同,那么同种机械效率相同吗?”马上就进入了第二个主要知识点“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学习。

这样设计体现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计算让学生经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本节课只能着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还需上两节习题课加以解决。

篇二: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工科思维,注重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这是否与摩擦有关?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2. 概念解释与示意图展示教师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所做的有用功与所消耗的总能量之比。

并通过示意图展示机械效率的概念。

3. 公式推导与计算练习3.1 教师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数据,从中推导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2 让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4. 讨论与分析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讨论与分析,探究机械效率与摩擦等因素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

5. 实践操作与设计5.1 教师设计一个实践操作任务:利用给定的材料和设备,设计一个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简易机械装置。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效率。

5.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并介绍设计的装置。

其他组进行观摩和评价,以促进思维的交流与碰撞。

6. 归纳与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强调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机械效率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提问与答疑教师在课堂结束前,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和解释。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意图展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3机械效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3节机械效率,主要讲述了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功、功率、机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机械效率实例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效率的奥秘。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2.准备机械效率的计算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汽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机械效率?2.呈现(15分钟)讲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PPT课件,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并总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巩固(10分钟)练习机械效率的计算。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机械效率,提出改进措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3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并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滑轮组的效率是多少?2. 知识讲解:(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 = W_有用 / W_总。

(2)讲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有用功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做的功;总功是指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3)介绍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用功和总功的关系,即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例题,如: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重物的重力为20N,上升的高度为5m,滑轮组的效率为80%,求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和总功。

引导学生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得出有用功和总功的值。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机械效率板书内容:1. 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W_有用 / W_总3.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用功和总功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重物的重力为20N,上升的高度为5m,滑轮组的效率为80%,求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和总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2. 掌握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以及机械效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提升重物时所做的功分为哪两部分,进而引出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以及机械效率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公式计算机械效率。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提升重物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机械效率,并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与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机械效率的概念2.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情境中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情境一:用滑轮组提升重物,重物重20N,滑轮组重5N,绳子段数3段,每段绳子拉力为10N。

情境二:用杠杆撬起重物,重物重30N,杠杆长度2m,阻力臂1m,动力为15N。

2. 答案:情境一:机械效率=80%,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轻滑轮组的重量、增加绳子段数等。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优秀8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教学课题:第十一章第八节机械效率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计算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学用具:重物,支架,细线,滑轮,斜面等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动脑,好奇心强,集中精力听课的持久性差,比较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配以谈话、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机械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法中既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重就重在它可使学生对全章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真正掌握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难就维在:1前面在讲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都没有考虑摩擦和某些机械自身的重。

因此对本节课讨论的内容很难捉摸理解,在具体实例中分不清哪部分是存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不能真正理解,只会死记公式,遇到具体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

为此我在教学中将“用动滑轮提升重物”这个综合性的问题分解成三个单一的'问题提出来即a 直接提升重物b直接提升滑轮c用滑轮将重物提升。

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功?怎样计算?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功的原理内容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通过对功的原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何在?(学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时,我们以学习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个?(学生回答:功率)今天我们将讨论使用简单机械中的另一个问题“机械效率”,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一)引导学生学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三个物理概念1板书课题让学生朗读课文(1)请一们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学留意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若有让学生提出并纠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教案:12.3《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机械吗?这些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呢?2. 概念讲解:(1)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η = W_out / W_in。

(2)解释机械效率的意义: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机械的能量损失越少,机械的工作越有效。

3. 计算方法讲解:(1)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机械的输出功和输入功,然后代入公式η = W_out / W_in,即可计算出机械效率。

(2)举例说明:假设一个机械的输出功为 100J,输入功为 200J,那么它的机械效率为η = 100J / 200J = 0.5,即 50%。

4.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1)减小摩擦:通过使用润滑剂、减少接触面积等方法,减小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从而降低能量损失。

(2)优化设计:合理设计机械的结构,使其运行更加顺畅,降低能量损失。

(3)定期维护: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保持其良好状态,降低能量损失。

5. 例题讲解:(1)题目:一个斜面高为 5m,长为 10m,物体沿斜面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 2kg,重力加速度为 10N/kg,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2)解题思路: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然后计算物体滑下斜面时的动能,计算机械效率。

(3)解题过程:W_in = mgh = 2kg × 10N/kg × 5m = 100JW_out = 0.5mv^2 = 0.5 × 2kg × (10m/s)^2 = 100Jη = W_out / W_in = 100J / 100J = 1答: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100%。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

《机械效率》教案(优秀5篇)《机械效率》教案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毛巾、玻璃、带钩的方木块、长方体铁块、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器材同上。

软件:Flash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工人往高处搬重物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生:用木板搭成一个斜面,把重的东西推上去或拉上去。

师:为什么这么做呢?生:因为斜面可以省力。

师:斜面这种省力的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斜面?生: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

(大屏幕)师:还有吗?生: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

也是利用了斜面可以省力。

师:这盘山公路像不像S形?师: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

(大屏幕)师:既然使用斜面可以省力,那能不能省功呢?生:不能。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师:说得很好。

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会不可避免的做一些额外功,这样使得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就是机械效率,我们用它来描述利用机械做功的效率,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它的省力情况与它的机械效率有什么关系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提出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组别:
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关系。

2.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复习:
1.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的作用,
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 单位:J
2.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到碰到“效率”这个词,例如学习,如果你总共花了10小时,其中6小时是在学习,而4小时在干其他的事,总时间是,起作用的时间是,浪费的时间是,你的学习效率应该是。

同样的道理,我们用机械帮助我们完成工作的时候,也会涉及到效率问题,我们称之为机械效率。

要研究机械效率,就要先研究机械做功的情况。

3.新课教学
思考:为了达到目的,人们通常要借助于机械来完成某些任务,在此过程中所做的功都是有用的吗?
例1: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都对谁做了功?对谁做的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对谁做的是没有用的功?
回答:对水做了功,对桶做了功。

对水做功是我们的目的,是有用的功,对桶做功不是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而言是没有用的功,但为了打水又不得不对桶做功。

在这里我们引出三个概念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也就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用 W有用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的,又不得不做的功。

用W额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用W总
例2:若桶掉在水中,把装满水的桶捞起来,目的是什么?则有用功又是什么?额外功又是什么?
找同学回答。

教师补充:目的是把桶捞上来,对桶做的功为有用功,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

例3:P85页,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阅读5分钟回答问题)
(1)如图12.3-1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0.1m,拉力所做功应该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得功。

(2)如图12.3-1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匀速)地提升到相同(0.1m)的高度,此时,拉力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的重力,拉力所做的功大于(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甲拉力所做得功。

原因:除了做有用功,还要做一部分额外功。

结论: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教师总结:既然使用各种机械做功时,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而又希望比较有效率 因此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定义为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因此,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η总是小于1。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4 有关公式及变形式的应用处理简单计算题:
P86 例1一台起重机把质量为0.5t 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分析问题:我们做这个工作的目标是什么?(W 有用)做这件工作的目的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 电动机所做的功就是总功
W 有用=FH=GH= 5X103N X3m=1.5 X104J
W 总=3.4 X104J
=1.5 X104J/3.4 X104J=44%
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P 881-4
板书
机械效率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 W 有用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 额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 总
三者之间的关系。

W 总=W 有用+W 额
机械效率 W W η=有总W W η=有总W W η=有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