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PKPM应用讲解(结合高规)
(完整word版)PKPM参数(超详细)解析
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风荷载作用方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
抗规》5.1.1 条和《高规》4.3.2 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如果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个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这个方向就称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这个角度与结构的刚度与质量及其位置有关,对结构可能会造成最不利的影响,在这个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及部分结构构件内力可能会达到最大. SATWE 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
OUT 文件中输出。
如果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 度,建议用户按此方向角重新计算地震力,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一般并不建议用户修改该参数,原因有三:①考虑该角度后,输出结果的整个图形会旋转一个角度,会给识图带来不便;②构件的配筋应按“考虑该角度"和“不考虑该角度”两次的计算结果做包络设计;③旋转后的方向并不一定是用户所希望的风荷载作用方向.综上所述,建议用户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栏,这样程序可以自动按最不利工况进行包络设计。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与地震信息栏中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的区别是:水平力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同时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仅改变地震力方向(增加一组或多组地震组合),是按《抗规》5.1.1 条2 款执行的。
对于计算结果,水平力需用户根据输入的角度不同分两个计算工程目录,人为比较两次计算结果,取不利情况进行配筋包络设计等;而{斜交抗侧力}程序可自动考虑每一方向地震作用下构件内力的组合,可直接用于配筋设计,不需要人为判断。
只有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时,现有的坐标下风荷载不能起到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此时填写一个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让坐标系发生变化,使风荷载在新的坐标系下(如何计算出风荷载产生的内力最大值的角度值?),能起控制作用(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改变参数后,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的方向(说明两者方向是一致)将同时改变,但地震作用方向已经不是最不利的方向了,故需要在附加地震作用方向上输入一个相反的角度,使地震作用方向应按原坐标系计算,使地震力最大;如不需要改变风荷载的方向,只需考虑其它角度的地震作用时,则无需改变“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只增加附加地震作用方向即可。
结合高规的PKPM软件应用讲解
PKPM结构设计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
⑵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
(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⑴若选择此项,则则程序自动判断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自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式加到梁上。
⑵若同时选择“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对于非墙梁则执行“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比时,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将作为组合截面考虑。
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
一般而言,对混凝土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⑴适用范围: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只有在该结构在某一层既输入了混凝土墙,又输入了砖墙时才起作用。
⑵物理意义:混凝土墙与砖墙的弹性模量比。
⑶参数大小:该值缺省时为3,大小在3~6之间。
⑷如何填写:一般而言,混凝土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10倍以上。
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土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
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一方面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砖墙,从而使混凝土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墙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高。
(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⑴TAT软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
⑵SATWE软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人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人为输入。
(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⑴目前的PMCAD软件不能计算非抗震的砖混底框结构。
PKPM软件应用及相关规范的讲解课件
PKPM
•表4.2.2
类别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
2.0
标准值(kN/m2)
装修脚手架 混凝土、砌筑结构脚手架 轻型钢结构及空间网格结 构 脚手架 普通钢结构脚手架
• 注:斜道上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不应低于2.0 kN/m2。
3.0 2.0
3.0
•
当在双排脚手架上同时有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个跨距内 各操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5.0kN/㎡。 • 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 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的范围之外.不符合 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PKPM
•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将作用于脚手架 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
•wk=0.7μz·μs· w0(w0取n=50的值)
•修改为: •wk=μz·μs· w0
•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规定采用;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规范表4.2.6的规定采用; • wo——基本风压值 (kN/m2),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GB50009-2001附表D.4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n=10对应的风压 值。
PKPM
立杆计算长度l0
PKPM
l0=k•μ• h 或 l0= k•μ• (h+2a)(用于满堂支撑架 顶部立杆段)。其中:h—立杆步距,k—计算 长度附加系数,μ—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考 虑整体稳定因素的计算长度系数,由规范查得, a —立杆自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顶撑顶面的长 度,其值应不大于0.5m,当0.2m<a<0.5m时, 相应的μ值按承载力线性插入确定,并取其较大 值。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验算计算部位立杆的 稳定性。
PKPM新规范应用指南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位移比《高规》4.3.5规定: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PKPM的实现:1.要满足“刚性楼板的假设”条件。
对于有弹性板和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即满足“刚性楼板的假设”条件和实际情况下分别计算一次。
2.程序对每一楼层都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以及相应的比值。
3.位移比的验算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4.位移比反映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扭转程度,位移比不满足表示结构刚度布置不均匀。
5.位移比接近限制,说明结构平面布置严重不规则,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
操作:1.satwe “对所用楼板强制采用刚性假定”2.tat 内定刚性楼板假定,不需操作3.pmsap “对所用楼板强制采用刚性假定”关联操作:“偶然偏心”必须设置“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位移比接近限值时要选择此项“层间位移角”不考虑偶然偏心结果说明:1.satwe文件为wdisp.out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Jmax : 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JmaxD : 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Max-(Z) : 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h : 层高Max-(X),Max-(Y) : 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Ave-(X),Ave-(Y) : 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Max-Dx/h,Max-Dy/h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DxR/Dx,DyR/Dy : 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Ratio_AX,Ratio_AY : 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 工况 1 === X 方向地震力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4 1 435 12.17 11.80 1.03 3500.319 5.02 4.74 1.06 1/ 896. 24.4% 2.012 1 176 6.03 5.69 1.06 4200.176 5.86 5.53 1.06 1/ 716. 92.5% 1.701 1 71 0.16 0.16 1.00 1650.71 0.16 0.16 1.00 1/9999. 99.9% 0.08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 1/ 716.2.tat文件为tat-4.out==================== 楼层节点的最大位移====================其中比值(R1/R2)为:R1---最大位移/平均位移R2---最大柱间位移/平均柱间位移==== 第1 荷载工况====X向地震力作用下节点控制水平位移层号塔号节点号X向最大位移节点号X向最大柱间位移X向最大位移角柱高 X向平均位移 X向平均柱间位移X向平均位移角比值(mm) (mm)4 1 9 14.17 1 1.65 1/2117 3.50(m)13.65 1.58 1/2219 1.04/1.053 1 41 13.12 42 4.99 1/ 902 4.50(m)12.31 4.70 1/ 960 1.07/1.062 1 42 8.13 44 7.08 1/ 593 4.20(m)7.61 6.61 1/ 637 1.07/1.071 1 1 0.15 1 0.15 1/9999 1.65(m)0.15 0.15 1/9999 1.00/1.000 22 1.13 22 1.13 1/1455 1.65(m)最大层间位移角:1/ 593平均层间位移角:1/ 637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周期比高规》4.3.5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PKPM使用手册、说明及使用方法
PKPM使用手册、说明及使用技巧一、人机交互方式本章执行PMCAD的主菜单A、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各层平面数据1. 特点本程序采用屏幕交互式进行数据输入,具有直观、易学,不易出错和修改方便等特点。
PMCAD系统的数据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几何数据,对于斜交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描述几何数据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为此本程序提供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的做图工具和多种直观便捷的布置方法;其二是数字信息,本程序大量采用提供常用参考值隐含列表方式,允许用户进行选择、修改,使数值输入的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各种信息的输入结果可以随意修改、增删,并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现出来。
使用户不必填写一个字符的数据文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十分友好的界面。
由于该程序采用本专题自行开发的图形支持系统,具有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等目前最流行的界面风格,图形快捷清晰、色彩鲜明悦目、中文提示一目了然、支持各类显示屏。
2. 如何开始交互输入数据在运行程序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 熟知各功能键的定义(2) 为交互输入程序准备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各为WORK.CFG,在PM程序所在子目录中可以找到该文件的样本,用户需将其拷入用户当前的工作目录中,并根据工程的规模修改其中的“Width”值和“Height”值,它们的含意是屏幕显示区域所代表的工程的实际距离。
其它项目一般不必修改。
(3) 从PMCAD主菜单进入交互式数据输入程序,程序将显示出下列菜单:对于新建文件,用户应依次执行各菜单项;对于旧文件,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某项菜单。
完成后切勿忘记保存文件,否则输入的数据将部分或全部放弃。
(4) 程序所输的尺寸单位全部为毫米(mm)。
3. 各结构标准层的描述过程本程序对于建筑物的描述是通过建立其定位轴线,相互交织形成网格和节点,再在网格和节点上布置构件形成标准层的平面布局,各标准层配以不同的层高、荷载形成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布局,完成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
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第1步:“轴线输入”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
授课课件(PKPM软件应用)
❖ 设梁或墙的偏心时,一般输入偏心的绝对值,布置梁墙时,光标 偏向网格的哪一边,梁墙就也偏向哪一边。
❖ 布置洞口时,需要输入定位距离与底部标高(洞口底部距楼面的 距离)。靠左和靠右分别为洞口紧贴左或右节点,居中为该洞口 在该网格线上居中布置。除此之外,若键入大于0小于1的数(相 对值),则为左端定位,若键入一个小于0大于-1的负数,则为右 端定位。若键入数字加单位mm,则为中点定位(绝对值)。如 键入1000mm,则窗口中点位于网格中点左侧1000mm,如键入1000mm,窗口中点位于网格中点右侧1000mm。
主要内容
通过对一个工程实例的结构设计,主要介绍: ❖ 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MCAD ❖ 框排架结构计算与绘图软件PK ❖ 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TAT/SATWE
需要具备相关知识
❖ 建筑结构荷载 ❖ 混凝土结构设计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第一部分 PKPM系列软件简介
(1)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MCAD
PMCAD主菜单
轴线输入: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交互输入的基础环节。结构布置不同 的层,需定义不同的轴线。
网格生成:轴线交割形成网格和节点。节点:所有轴线的端点、交点以及独立输入 的节点。网格:处于连续轴线上两节点中间的部分)
构件定义:将各种构件(梁、柱、墙)的不同截面尺寸定义为不同的类型。
楼层定义: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凡是结构布置相 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由于定位轴线和网 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哪些节点放置哪些柱;哪条网 格上放置哪个墙、梁或洞口。
荷载输入:输入梁、柱、墙以及节点荷载。
pkpmPKPM应用讲解(结合高规)
PKPM应用讲解(结合高规)之一~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规范:抗震规范5.1.1-3、5.2.3-3及高规3.3.2-2、3.3.11-3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对于某个地震反应参数,记该参数在X和Y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Sx和Sy,那么,在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后:(参见高规公式3.3.11-7及3.3.11-8)。
程序实现:程序提供了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控制开关,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1、考虑双向地震时,TAT输出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及位移比(SATWE、PMSAP不输出),且PMSAP增加双向地震作用工况(SATWE、TAT不增加,而是将原地震工况内力替换成双向地震作用工况内力)。
2、按新高规的要求,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组合不叠加,软件中可以同时打开这两项开关,按规范要求分别计算,并取不利结果。
3、考虑双向地震时,应选择扭转耦连。
4、对于特别不规则结构,满足新抗震规范对结构不规则判断条件2条以上(参见抗震规范3.4.2条),且结构的位移比接近限值(参见高规4.3.5条),此时应选择“双向地震组合”。
此时,其空间耦合振动明显,地震作用没有规则性,构件的地震反应也呈现偶合上升,双向效应明显。
5、具体处理中对柱采用了与其它构件略有不用的双向地震的组合方式。
柱的剪力和弯矩只考虑地震作用主方向的双向地震组合,次方向不作双向地震组合。
在进行柱双偏压配筋计算时,这种调整后的组合方式会使计算结果更合理。
另外有关操作就不在此叙述了,大家还是对照软件操作一下,也好加深印象的。
之二~竖向地震作用规范:抗震规范5.3.1、高规3.3.14条规定9度的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
抗震规范5.3.3、高规3.3.2-3、3.3.2-4条规定了8度、9度抗震设计的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以及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pkpm2010版参数理解
PKPM2010版参数的理解和应用(1)加书签收藏下载跳至底部↓阅读:2次大小:5KB(共5页)PKPM2010版的理解与应用PMCAD S-1:1. 本层信息:按表格形式输入数字,符合本层实际情况,但要注意1.1 当混凝土强度不大于C25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混凝土规范第表8.2.1中数值增加5mm,对于现浇板,特别是砌体结构现浇板,混凝土强度往往不大于C25,这就要求输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1.2 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5;也就是说当混凝土采用C20时,不应采用HRB400级钢筋;1.3 本层层高,对标准层取层高即可,对有地下室的结构,地下室层的层高,要取基础顶到地下室板顶的高度;对于没有地下室的结构,为了减小层高,在室外地坪处附加基础连系梁时,层高取基础顶至基础连系梁顶的高度,按有一层地下室计算,注意一层柱配筋取基础顶作嵌固和基础连系梁做嵌固梁者的不利值(即取嵌固层号为2时的柱的配筋);对于顶层为坡屋面的结构,阁楼层层高取阁楼板顶至坡屋面板山尖墙的1/2标高处,注意起坡高度按实际高度取值,坡屋面板部分取坡屋面板的一半,两者的和即为阁楼层高度;对于坡屋面中平屋面部分(含阳台处)超过总屋面面积的1/3时,高度取阁楼板顶至平屋面部分的实际高度。
2楼梯布置:对于框架结构,模型中一定要将楼梯布置,并参与计算,其他结构的,楼梯间为框架结构的也要布置计算,为剪力墙结构的,宜布置楼梯构件;注意楼梯在角部的,要在结构设计说明中注明采取的措施,实际设计时按此说明设计,楼梯柱长不宜小于400mm,箍筋全高加密,楼梯柱的高度潍坊图审要求基础底至楼梯间顶的框架梁,在出图时注明起始和终止标高,注意楼梯柱的基础,当楼梯梯柱下无基础或基础连系梁时,应单独设楼梯梯柱的基础。
2. 荷载:分梁上荷载和楼面荷载,楼面荷载又分恒荷载和活荷载;梁上荷载加气混凝土砌块按8.82KN/m3(6.3X1.4=8.82)加上两侧的抹灰,注意计算时要扣除混凝土梁的高度,分不同的墙厚进行计算,有墙体的地方按照建筑图根据统计的荷载正确输入,不要漏输梁上墙体荷载,特别是女儿墙荷载,雨棚处梁上荷载比较容易漏输,应引起重视,女儿墙和阳台荷载不宜小于5KN/m,厨房、卫生间900mm一下宜按煤矸石砖设计计算;楼板荷载:一定要选定自动计算楼板自重,不要漏掉,住宅楼面恒荷载,阳台1.8;一般楼面2.4(1.2<楼15>)厨房、卫生间2.8(1.8);平屋面2.5(根据实际长度调整);坡屋面3.0。
pkpm运用讲解
生的附加弯矩。
上柱轴力
转换为下柱的 轴力和弯矩
柱水平刚域
变形问题——梁抬墙的偏心问题
• 当转换梁抬偏心墙时,一般认为在竖向力作用下,墙对下部
转换梁作用一个大的扭矩。但事实上扭矩并不大,因为扭矩 是由梁两端转角不协调所产生,上部墙体虽然偏心,但它给 下部的梁柱作用的是一个同向的弯曲,所以,偏心的效果都 转化为两边柱的附加弯矩了。
建模问题——钢柱底铰接
• 当底层柱底都设定为铰接后,结构也将产生机构。应至少有
一根柱底是刚接。
应至少有一个节点是刚接。
底部结构产生机构
变形问题——主次梁的共同工作
• 当次梁当主梁输入后,次梁与主梁共同产生交叉梁系的体系
承担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将在主次梁之间,按刚度传递、分 配。
变形问题——梁抬柱的传力
放大前的设计包络
放大后的设计包络
放大前的设计包络
放大后的设计包络
设计问题——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的合理应用
• 这个参数主要是针对有地下室结构、多层带剪力墙结构、
底框剪力墙结构而设臵的。起算层号是指建模输入的结构 自然层号。 • 当有多层地下室时,地下1层以下可以不按加强区设计,此 时该参数可以起到抬高起算层号的目的。 • 多层带剪力墙结构或底框剪力墙结构,由于剪力墙的轴压 比很小,按照抗震规范可以不设加强区,可以把“剪力墙 加强区起算层号”定义为大于结构层,则结构分析时将没 有剪力墙的加强区。
• 梁抬柱的传力,是由梁柱协调变形完成的,柱的轴力由梁的
剪力平衡,所以,可以通过查看梁剪力来确认上部柱传来的 集中力(即柱轴力)。
梁柱位移协调点,也是柱 轴力、梁剪力的平衡点
PKPM应用讲解
Pkpm结构设计心得1.彻底了解在PKPM中主梁与次梁的区别-------------次梁在PMCAD主菜单1和主菜单2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次梁可在PMCAD主菜单1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PMCAD主菜2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主菜单1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1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
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
次梁在主菜单2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
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在主菜单1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2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
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在PM主菜单1中输的次梁将由SA TWE、TA T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
PKPM应用讲解(结合高规)
之一~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规范:抗震规范5.1.1-3、5.2.3-3及高规3.3.2-2、3.3.11-3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对于某个地震反应参数,记该参数在X和Y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Sx和Sy,那么,在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后:(参见高规公式3.3.11-7及3.3.11-8)。
2、若选择由程序自动进行调整,则程序对结构的每一层分别判断,若某一层的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则相应放大该层的地震作用效应,以使其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但此时用户仍应知道该结构的方案可能存在缺陷的。
3、当楼层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首先要检查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90%。若没有达到,则应增加计算振型数。
4、当有效质量系数满足且楼层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反映了结构刚度和质量可能不合理分布,应对结构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调整方案,或由程序自动把基底剪力提高。
2、程序计算出每个振型的侧振成份和扭振成份,二者之和等于1.0。如果某个振型的侧振成份大于扭振成份,那么这个振型就是平动(侧振)振型,反之则是扭转(扭振)振型。
3、对于一般结构,最长扭转周期是第一扭转周期Tt,而最长平动周期是第一平动周期Tl。对于复杂结构还应结合结构整体空间振型动态图形来确认,排除较长的局部振动周期。
实现:1、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水平位移嵌固位置、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2、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
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i=GiAi/hi
建筑结构设计中PKPM软件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建筑结构设计中PKPM软件的运用及注意事项【摘要】PKPM系列软件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包括建筑、结构、特种结构、设备、概预算五个方面的内容。
应用范围全面, 功能强大, 自动化程度高, 是众多建筑设计软件中最权威的设计软件之一。
其中尤以结构设计软件最受设计人员的青睐, 成为结构设计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文笔者主要对PMCAD 软件的运用及应注意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结构设计;PKPM软件;注意事项;一、PKPM软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一)结构计算振型数的确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抗规》第5.2.2条规定: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 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 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第3.3.10条规定: 对于不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结构,结构计算振型数规则结构可取3;当建筑较高、结构沿竖向刚度不均匀时,可取5-6。
上述规范的条文说明均要求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
《高规》第5.1.13条规定: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时,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TAT 在TAT-4.out文件、SATWE在WZQ.out文件PMSAP在工程名TB.RPT文件中查看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我们都知道,结构计算振型数增加,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增大,即内力和变形增大;振型数如取少了, 后续振型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未能计入, 导致计算结果不安全, 所以,振型数要尽量取得多。
但对大型结构, 过多的振型数,导致运算时间过长, 并对计算机的内存也要求大, 而最后的那些高振型对结构地震作用贡献也不大,因此,也不必所有的振型都计算, 当有效质量系数超过0.9,就意味着计算振型数够了;如果小于0.9,说明后续振型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不能忽略, 应增加振型数重算。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_祝耀林
设定人工指定剪力墙加强部位的起算层号
结果说明:
tat 在tat-m.out文件中
------------------------
| 剪力墙加强区信息 |
------------------------
网址或邮箱: (选填)
内 容:插入表情▼ 闪光字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四位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看不清?
取消回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高规取加强部位高度,偏安全。
2.程序可人工指定加强区部位的起算层号.
3.在加强区部位,程序作了很多必要的抗震加强措施
4.地下室地动认为是加强区,可人工干预
5.有地下室时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高度来计算加强部位
•砌体结构CAD原理及疑难问题解答...
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pitlopminilai2008springbrizechenhl0587做方案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姓 名: 注册 | 登录 *姓名最长为50字节
剪力墙加强区 起算层号: 1 终止层号: 5
类别:学习空间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508) | 评论 (0) 上一篇: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短肢...
下一篇:儿童必背诗词 相关文章:•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地下室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位移...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林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2008-07-03 19:34规范:
高规7.1.9、10.2.4、抗震6.1.10条规定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范围。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高度的二者的较大值,剪力墙超过150m时,加强区的范围可取总高度的1/10。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框支层加上其上2层的高度和墙肢总高度1/8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规范规定加强部位高度上限,不大于15m。
PKPM结合新规范讲义之梁刚度放大系数
PKPM结合新规范讲义之梁刚度放大系数篇一:PKPM梁刚度放大系数讨论引述:问题的提出对于抗震区普通楼房的计算模型,分二次计算,即刚度模型、内力配筋模型:1、在刚度模型里,选择“刚性楼板假定+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计算结构的位移、周期等整体信息,以满足规范要求。
2、在内力配筋模型里,选择“去掉刚性楼板假定+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5取值”计算结构的内力、配筋,以满足规范要求。
最后的模型是内力配筋模型,而此模型中的位移角稍微不满足规范,需要替换为刚度模型的内容。
个人认为这样计算“取两个模型各自符合设计概念的结果”是科学的,是符合规范要求的、也是安全的。
而有同事坚持认为“两个模型中,梁的刚度系数不能取不同,例如要么均取2,例如要么均取1。
”坚持说这样的计算书替换,不符合规范精神、不严谨、有安全隐患。
这问题直接牵涉到楼板刚度的贡献、平时工况的弹性及大震工况下的弹塑性、强柱弱梁的实现、计算的实现。
下面就从规范的规定、规范的理解、计算的实现、公司内外各专家的看法,分别展开介绍。
主要内容:一、相关规范的规定二、关于梁刚度放大系数,专家们的论述三、对于结构侧移刚度、弹性与弹塑性,傅学怡的论述四、结构计算框图五、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公司内的初步讨论六、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计算专家们的论述七、三个案例: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主要内容:一、相关规范的规定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系数的贡献)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给出参考范围值)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梁刚度增大系数无规定,但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抗震设防三个水准;二阶段设计方法) =》分两次计算二、关于梁刚度放大系数,专家们的论述1、张维斌:(应考虑楼板的刚度贡献,与砼规、高规对应)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编王亚勇的论述(梁刚度系数不宜取大,与抗规对应)3、对于楼板影响,清华大学博导叶列平的进一步论述(梁刚度系数不宜取大)三、对于结构侧移刚度、弹性与弹塑性,傅学怡的论述(弹性:合适的抗侧刚度;弹塑性:延性与安全度)(梁刚度系数取大值;取小值)四、结构计算框图五、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公司内的初步讨论(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疑虑)六、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计算专家们的论述(基本赞同,或者很肯定)1、PKPM未名技术人员(约五十岁左右):(应该可以)2、PKPM软件技术负责人:(主动打来两个电话,热情洋溢)(基本赞同)3、MIDAS BUILDING上海公司技术主管(基本一致)4、广厦软件技术总监:(非常肯定)七、三个案例抚顺7度剪力墙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江苏7度多层各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阳光6度小高层框剪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一、相关规范的表述: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系数的贡献)5.2.4 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
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老庄结构院-结构设计-土木在线...PKPM系列新规范应用指南——刚度比(薄弱层)《高规》4.4.2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5.1.14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应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高规》附录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不应大于1.3。
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E.2.1 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实现:1.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2.层刚度的计算方法: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唯一的比。
3.对于薄弱层,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4.用户可以人工指定薄弱层。
5.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结构应选择第三种层刚度算法;多层结构选第一种,有斜撑的钢结构选第二种。
6.用第三种方法时,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2遍。
确认原找出薄弱层。
7.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薄弱层。
不管该层是否满足刚度比的要求,都要手工定义为“薄弱层”。
8.第三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结构形式,且比其他2种方法更容易通过刚度比验算。
操作:分为“层刚度比计算方法的设定”和“指定薄弱层”的操作。
关联操作:“刚性楼板假定”“地下室”层刚度比计算用于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的判断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应用讲解(结合高规)之一~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规范:抗震规范5.1.1-3、5.2.3-3及高规3.3.2-2、3.3.11-3条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对于某个地震反应参数,记该参数在X和Y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别为Sx和Sy,那么,在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后:(参见高规公式3.3.11-7及3.3.11-8)。
程序实现:程序提供了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控制开关,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1、考虑双向地震时,TAT输出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及位移比(SATWE、PMSAP不输出),且PMSAP增加双向地震作用工况(SATWE、TAT不增加,而是将原地震工况内力替换成双向地震作用工况内力)。
2、按新高规的要求,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组合不叠加,软件中可以同时打开这两项开关,按规范要求分别计算,并取不利结果。
3、考虑双向地震时,应选择扭转耦连。
4、对于特别不规则结构,满足新抗震规范对结构不规则判断条件2条以上(参见抗震规范3.4.2条),且结构的位移比接近限值(参见高规4.3.5条),此时应选择“双向地震组合”。
此时,其空间耦合振动明显,地震作用没有规则性,构件的地震反应也呈现偶合上升,双向效应明显。
5、具体处理中对柱采用了与其它构件略有不用的双向地震的组合方式。
柱的剪力和弯矩只考虑地震作用主方向的双向地震组合,次方向不作双向地震组合。
在进行柱双偏压配筋计算时,这种调整后的组合方式会使计算结果更合理。
另外有关操作就不在此叙述了,大家还是对照软件操作一下,也好加深印象的。
之二~竖向地震作用规范:抗震规范5.3.1、高规3.3.14条规定9度的高层建筑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和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
抗震规范5.3.3、高规3.3.2-3、3.3.2-4条规定了8度、9度抗震设计的长悬臂和大跨度结构以及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10.2.6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高规10.5.2条规定8度抗震设计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高规4.4.5条文说明中规定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结构的扭转效应和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明显,对抗震不利,因此对其外挑尺寸加以限制,设计上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
实现:1、设立竖向地震的计算开关,由用户自行决定是否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增设“竖向地震作用系数”项,程序自动取规范规定值1.5X0.65X0.75Xαmax,允许用户修改此值,从而自己决定总竖向地震作用的大小。
SATWE按规定内定。
3、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用户应设置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4、尚不能单独计算转换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
用户需要,可整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5、尚不能单独计算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
用户需要,可整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之三~质量偶然偏心规范:高规3.3.3条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5%。
高规第4.3.5条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验算楼层位移比。
实现:1、设立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开关,由用户自行决定是否考虑质量偶然偏心。
2、考虑质量偶然偏心时,程序先按无偏心的初始质量分布计算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地震作用;3、然后按照:a)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Y轴正向偏移5%;b)X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Y轴负向偏移5%;c)Y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X轴正向偏移5%;d)Y向地震,所有楼层的质心沿X轴负向偏移5%的四种偏心方式计算个质点的附加力矩,四种偏心方式下的附加力矩与无偏心的地震作用叠加,则形成了相应于四种偏心方式的地震作用。
4、考虑了质量偶然偏心地震后,共有三组地震作用效应:无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EY)、±5%X向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XM、EXP)和±5%Y向偏心地震作用效应(EYM、EYP)。
5、在内力组合时,对于任一个有EX参与的组合,将EX分别代入EXM和EXP,将增加成三个组合;任一个有EY参与的组合,将EY分别代以EYM和EYP,也将增加三个组合。
简言之,地震组合数将增加到原来的三倍。
6、SATWE、TAT的上述偏移值5%是固定的,按规范取用的,而PMSAP偏移值可以X、Y向不用,均由用户输入。
7、对于一般的、常规的高层建筑结构,要选择“偶然偏心”。
之四~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规范:抗震规范5.2.5、高规3.3.13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强制性条文。
实现:1、SATWE、TAT程序设有控制开关,由设计人员决定是否由程序自动调整。
PMSAP无开关,程序内定自动调整。
2、若选择由程序自动进行调整,则程序对结构的每一层分别判断,若某一层的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则相应放大该层的地震作用效应,以使其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
但此时用户仍应知道该结构的方案可能存在缺陷的。
3、当楼层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首先要检查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90%。
若没有达到,则应增加计算振型数。
4、当有效质量系数满足且楼层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反映了结构刚度和质量可能不合理分布,应对结构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调整方案,或由程序自动把基底剪力提高。
5、程序自动调整的方法是直接调整构件的地震内力。
如楼层该方向的剪力系数需调整1.2的系数时,程序把构件该方向的地震内力放大1.2倍。
不调整该方向的地震位移。
之五~位移比规范:高规第4.3.5条规定,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实现:1、规范对结构层位移比的控制,均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
为此,软件专门设计了“强制各层为刚性楼板”的参数(SATWE及PMSAP有此开关,TAT中为内定刚性楼板假定),以适应规范的要求。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
先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位移比,再在真实条件下完成其它计算。
2、针对此条,程序中对每一层都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是否满足规范。
3、引入“刚性楼板”的概念后,层平均位移采用算术平均算法,即层最大位移和层最小位移的和之半算得。
4、层位移比的验算应该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5、当位移比不满足要求时,往往是结构刚度布置不均匀,如*一边布置剪力墙,或支撑布置不均匀等,也可能是结构上下刚度偏心较大引起,如带有偏心布置的大底盘高层建筑,在交接层。
6、位移比反应了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扭转程度,当位移比达到边界时,还应考虑地震作用的“双向地震”组合,这会使结构配筋等大幅度增加,所以应尽量控制结构刚度在较均匀的范围内。
7、为了明确控制结构的位移比,对多塔结构最好分开计算,保证设计安全。
之六~有效质量系数与计算振型数规范:高规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耦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对于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实现:1、WILSON E.L教授最早提出振型有效质量系数的概念用于判断参与振型数足够与否,并将其用于ETABS程序,他的方法是基于刚性楼板假定的。
2、现在提供的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刚性楼板和弹性楼板的通用方法,用于计算各地震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3、保证有效质量系数超过0.9。
超过0.9意味着计算振型数够了,否则计算振型数不够。
如果不够,说明后续振型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不能忽略。
如果不能保证这点,将导致地震作用偏小。
按此地震作用设计的结构将存在不安全性,所以应该增加振型数重算。
之七~周期比规范: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l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实现:1、本条是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周期比Tt/Tl不满足本条规定的上限值时,应调整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
在结构外围增加墙体、减少核心筒的刚度、增加外围连梁的高度等加强四周结构的刚度的措施,均可以使结构的扭转周期*后。
2、程序计算出每个振型的侧振成份和扭振成份,二者之和等于1.0。
如果某个振型的侧振成份大于扭振成份,那么这个振型就是平动(侧振)振型,反之则是扭转(扭振)振型。
3、对于一般结构,最长扭转周期是第一扭转周期Tt,而最长平动周期是第一平动周期Tl。
对于复杂结构还应结合结构整体空间振型动态图形来确认,排除较长的局部振动周期。
4、周期比的要求原则上是针对高层建筑整体振动效应,并且为了避免局部振动,结构也应该按“刚性楼板假定”来分析,这样得到的周期比才有意义。
5、对多层建筑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只有高层建筑才需要控制周期比。
6、对于多塔机构,最好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周期比,然后再用整体计算的方法分析、设计之八~薄弱层(刚度比)规范:高规的4.4.2、5.1.14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某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另外高规附录E.0.2条规定,当底部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实现:1、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地下室水平位移嵌固位置、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2、抗震规范和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方法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i=GiAi/hi方法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i=Vi/Δi方法3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Ki= Vi/Δui软件已经全部实现。
程序提供三种方法的选择项,用户可以选用其中之一。
程序隐含的方法是第3种,即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
3、对于薄弱层,程序将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