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代谢临床应用
贫血项目及铁代谢的应用V2
![贫血项目及铁代谢的应用V2](https://img.taocdn.com/s3/m/9d3bc3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1.png)
转铁蛋白
TRSF
转铁蛋白为血清中的铁转运蛋白;当储存铁不足时,转 铁蛋白水平升高.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不饱和铁结合力
STFR UIBC
Fe3+与转铁蛋白TRSF结合,再与幼红细胞表面的转铁蛋 白受体STFR结合后,通过胞饮作用使Fe3+入细胞内。
未被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浆铁
铜蓝蛋白
CERU
在Fe3+向Fe2+还原转化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
外源性
每天普通饮食中所 含铁量约10-15mg, 约5-10%被吸收, 每天吸收铁量约为 1-2mg。
铁的吸收
食物中的高铁(Fe3+)
胃酸
十二指肠还原酶
亚铁(Fe2+)
细胞膜上二价金属离子 转运蛋白1(DMT1)
细胞内铜蓝蛋白
高铁(Fe3+)
贮存在铁蛋白中
转铁蛋白利用
铁的分布与贮存
0.4%
5%
25~30%
浅谈贫血及铁代谢
贫血的概念 铁代谢
贫血的概念
贫血(anemia):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RBC、
Hb或HCT低于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综合征。贫 血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种症状。
一种表征,一种临床表现,而非一种独立病症
贫血的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
A
腹胀、恶心、呕吐、 消
C
化不良、腹泻、便秘
一般表现:皮
肤、粘膜苍白,
疲倦、乏力
B
.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
畏寒、精神不振、嗜睡、 反应迟钝、耳鸣、眼花
E
D
铁代谢参数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铁负荷过载的临床价值
![铁代谢参数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铁负荷过载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cf675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c.png)
铁代谢参数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铁负荷过载的临床价值铁负荷过载是MDS和AA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慢性输血、铁摄入过多、铁吸收障碍等因素相关。
铁负荷过载既可直接对造血干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又可促进氧自由基生成,导致细胞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
因此,对铁负荷过载的准确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防止铁相关的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铁代谢参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溶血补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等,这些指标已成为判断铁负荷过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的生化指标。
血清铁蛋白是评估体内储铁状况的一个较为常用的指标。
在MDS和AA患者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往往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评估铁负荷过载的重要指标。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患者的输血频率和输注的红细胞滴度直接相关,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评估患者铁负荷过载的参考依据。
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是另一个评估铁负荷过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在30-40%之间。
当铁负荷过载时,转铁蛋白饱和度会显著增高。
转铁蛋白饱和度作为一个早期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患者铁负荷过载的风险。
溶血补体是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的一个铁代谢参数。
它是与转铁蛋白饱和度相关的一类蛋白,可以反映铁负荷过载的程度。
溶血补体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铁代谢状态,并在治疗过程中指导铁减负荷治疗的效果。
然而,目前溶血补体的检测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证据较少,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来验证其在临床中的价值。
除了上述常用的铁代谢参数,MRI磁共振成像也是评估铁负荷过载的一项重要方法。
MRI可以通过检测肝脏、心脏和胰岛等组织内的铁含量,对铁负荷过载的程度进行直观和准确的评估。
MRI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无辐射和定量化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铁代谢参数对于判断MDS和AA患者的铁负荷过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dcf1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0.png)
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铁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细胞生长和呼吸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铁在大气中的可溶性非常低,是微生物生长的有限资源。
因此,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和多样。
本文主要探讨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一、铁代谢调节因子铁代谢调节因子是微生物维持铁平衡的重要分子机制。
水解酶Fur是最重要的一种铁代谢调节因子,它可以绑定铁离子并抑制铁吸收、转运和储存等铁代谢途径。
另外,IscR在微生物细胞内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参与了铁硫簇合成和Fe-S蛋白合成调节等方面。
二、铁硫簇簇合成铁硫簇簇合成是维持微生物体内铁代谢平衡的一个重要模块。
该模块包括IscS-CsdA复合物、IscU、IscA、IscX、IscF、IscW、HscB和HscA等多种蛋白质的参与。
其中,IscS-CsdA复合物是铁硫簇簇合成的核心,它能够将半胱氨酸和磷酸转化为巯基噻唑和乳酸。
这些物质在IscU、IscA、IscX、IscF和IscW等蛋白的调节下,最终形成铁硫簇。
三、铁在微生物共存中的应用研究铁在微生物共存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价值。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变构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铁代谢和铁硫簇簇合成机制,研究铁的吸收和转运。
同时,铁代谢调节因子和铁硫簇簇合成相关的分子机制也可以被应用于设计新型抗生素和生物催化剂等领域。
四、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的发展前景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仍有许多待探索的领域。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微生物铁代谢调节因子和铁硫簇簇合成的比较研究,探索铁代谢的演化和适应性进化等方向。
此外,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的应用潜力也十分广泛,如在农业、药物设计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综上所述,微生物共存下的铁代谢分子机制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硫簇簇合成和铁代谢调节因子的探究不仅有益于深入了解细胞的功能和适应性进化,同时也为开发新型生物工业催化剂等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铁代谢的基础与临床OPT
![铁代谢的基础与临床OPT](https://img.taocdn.com/s3/m/ba4e56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5.png)
铁的分布:主要存在 于血红蛋白、肌红蛋 白和细胞色素中,少 量存在于肝脏、脾脏 和骨髓中
铁的排泄:主要通过 粪便、尿液和汗液排 出体外
铁的代谢:包括铁的 吸收、分布、排泄和 储存等过程,受多种 因素影响,如饮食、 疾病、药物等
铁的储存与利用
铁的主要储存形式: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铁的利用: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等合成 铁的排泄:主要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
铁缺乏的症状与体征
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 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疾病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影 响
孕妇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发育 不良等
老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等
铁过载的症状与体征
肝功能异常:肝酶升高, 肝肿大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腹泻,便秘
内分泌异常: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减退
准确性:OP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检测铁代谢异常 灵敏度:OPT的灵敏度较高,能够检测到轻微的铁代谢异常 特异性:OP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铁代谢异常 便捷性:OPT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适合临床应用
PRT 5
铁代谢异常的预防与治疗
铁缺乏的预防与治疗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等 补充铁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避免铁流失:避免使用抑制铁吸收的药物,如四环素、抗酸药等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铁缺乏症
老年人铁缺乏的治疗:补充铁剂, 改善饮食,治疗原发病
老年人铁过量的危害:肝损伤,心 血管疾病,糖尿病
运动员的铁代谢管理
铁补充方式:通过食物和补 充剂来补充铁
临床检验血液 (13)
![临床检验血液 (13)](https://img.taocdn.com/s3/m/9a593eda7fd5360cbb1adba1.png)
临床检验血液 (13)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一.红细胞铁代谢与功能1.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与吸收:每天的膳食,只有约10%的铁(即1mg)被吸收。
铁主要是在消化道的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吸收。
(2)铁的转运及利用:进入血浆中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作用变为Fe3+,与运铁蛋结合运行至身体各组织中。
(3)铁的贮存及排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孕妇和儿童的排泄量高出成人数倍。
2.铁的功能(1)合成血红蛋白。
(2)合成含铁酶。
(3)参与重要代谢:如儿茶酚胺的代谢.线粒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中酶系的电子传递和DNA的合成。
(4)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为主。
(5)合成肌红蛋白。
3.铁代谢障碍铁的摄入和排泄.利用和损耗靠自身进行动态调节与平衡,任何因素破坏其动态平衡过程,则发生铁的代谢障碍。
当铁的摄入不足或需要增加时最容易发生缺铁。
植物性食物含铁量虽然丰富,但不易被吸收。
胃肠部分切除术后,吸收面积减少。
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在农村常见,可导致铁的缺乏。
急性或慢性溶血亦可引起继发性缺铁。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系因红细胞内的吡哆醇代谢或ALA合成酶有缺陷引起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当肠黏膜吸收铁的调节功能失常,体内积累大量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着,即血色病。
二.铁代谢的检验及其应用1.血清铁测定(1)原理:血清铁以Fe3+形式与转铁蛋白(Tf)结合存在,降低介质pH及加入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羟胺盐酸盐等)能将Fe3+还原为Fe2+,则转铁蛋白对铁离子的亲和力降低而解离,解离出的Fe2+与显色剂(如菲咯嗪和2,2′-联吡啶等)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同时作标准对照,计算出血清铁的含量。
参考值:成年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0~30.4μmol/L。
(2)临床意义: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
增高见于肝脏疾病.造血不良.无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复输血和铁负荷过重。
AMH 、铁蛋白、EB六项临床应用介绍
![AMH 、铁蛋白、EB六项临床应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6f5ae8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3.png)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
➢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 健康问题,累及约20亿人,是发达国家唯一常见的营养 缺乏症,以及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在育龄期 女性更为常见。
➢ 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肿瘤、炎症性肠病、慢性肾脏病 和慢性心力衰竭并发ID/IDA的发生率分别为61%-45 %、24%~85%以及43%~100%。ID/IDA降低生活 质量和劳动能力,是慢性疾病不良预后因素
(五)多囊卵巢综合征辅助诊断
(六)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监测
卵巢颗粒细胞瘤(GCT)
GCT为最常见的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
临床特征: 1)多发于绝经期后,易 复发 2)肿瘤生长快,常出现 急剧腹痛症状 3)月经过多、周期紊乱, 持续时间延长、淋漓出血
(六)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监测
AMH、INHB用于AGCT诊断和治疗监测
内容
出处
AMH是反映卵巢储备更好的标志物,且在 月经周期任何时间都能检测到 INHB是比FSH更敏感的反映卵巢储备功能 的标志物
AMH水平可间接反映卵巢内的卵泡数量, 是卵巢储备更直接的指标
2017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专委会 指南 2016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 共识
检测卵巢储备功能的常用指标有基础FSH、 E2、AMH和AFC
影响因素
多因素协同作用可导致AMH检测值变化幅度加大
Current Opinion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4, 26(4):226-36
铁蛋白
概述
➢ 铁蛋白是一种常见的球状蛋白质,由24个蛋白亚基构成,它能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表达, 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用于储存铁离子的主要蛋白质
铁代谢和临床检测项目
![铁代谢和临床检测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76b5463b5ef7ba0d4a733bff.png)
RBC:2.5×1012/L Hb: 58g/L
MCV—均数
? 反应红细胞平均大小- -体积 ? 增加:成熟RBC增大/RETs增多/粘互 ? 减少:最常见的4种原因:
IDA、地贫、铁粒幼、慢性病性贫血 红细胞碎片显著增多
MCH & MCHC
< 20 < 20
< 12
< 12
< 12
< 12
123 - 153 140 - 175
> 120 > 150
> 120 > 150
< 120 < 150
2.0 – 4.0
3.6 – 3.8
> 3.8
>> 3.8
储存铁缺乏 储存铁缺乏 储存铁缺乏
运送铁缺乏 运送铁缺乏
血红蛋白铁缺乏
铁缺乏 / 过量 血清铁、转铁蛋白、铁蛋白
? 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 B12。 可见,发病地域如此之广,妇女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 惊人,值得重视。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 注的问题。
铁代谢中最重要的蛋白
平均浓度.
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 ≈ 50 mg/L
铁蛋白 结合珠蛋白
≈ 100 μg/L ≈ 2 g/L
铁代谢和临床检测项目
复兴医院检验科 张岩
铁: 用途最多的生命金属
它的部分作用:
? 可逆氧载体 -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 呼吸系统蛋白和酶的电子可逆载体 - 铁-硫蛋白 ( 复合物I, II, III)
- 细胞色素 ( 复合物III, 细胞色素 c) - 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 复合物IV)
血液透析患者中铁代谢指标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中铁代谢指标的检测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4d0f8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e.png)
铁的转运与利用
铁的排泄
铁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正常生 理状态下,体内铁的平衡得以维持。
铁在体内通过转铁蛋白进行转运,并 参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合成。
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的特点
1
铁缺乏常见
由于长期血液透析导致铁丢失过多,患者常出现 铁缺乏。
调整血液透析治疗方案
个体化透析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包括透 析频率、时长、血流量等参数的
调整。
优化透析液成分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 调整透析液的成分,如增加铁的摄 入或减少磷的摄入,以改善患者的 铁代谢状况。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铁代谢异常患者,医生 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降磷药等 。
中。
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
总结词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反映铁元素在体内的利用情况的指标,其检测方法包括分光 光度法、电泳法等。
详细描述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转铁蛋白分子中与铁离子结合的百分比,即血清中铁与转 铁蛋白结合能力的百分比。检测转铁蛋白饱和度有助于评估机体的铁利用情况 ,对于贫血和铁过载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相关检测指标
总结词
除上述指标外,还包括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等指标,这些指标与铁代谢密切相关,可综合评估机体的铁代谢状态 。
详细描述
血清铁是指血液中游离的铁离子,其检测对于了解机体的铁储备和利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 中转铁蛋白与铁离子结合的能力,其检测对于了解机体的铁储备和利用情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合分析这 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机体的铁代谢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铁代谢基础与临床OPT
![铁代谢基础与临床OPT](https://img.taocdn.com/s3/m/f677c869fd0a79563d1e7283.png)
储存部位:肝脏、脾、肺、骨髓和巨噬细胞
在所有细胞中,如果摄取的铁超越其当时代谢的需求,铁将被暂时贮于铁蛋白中,其中, 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和肝细胞最适于铁的贮存
400mg
• 25%的铁(约800~1200mg)储存 于肝、脾、骨髓网状内皮系统
• 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 式存在
• 当储存于组织细胞中的铁过剩时, 浓缩形成含铁血黄素
铁代谢基础与临床OPT
李蓉生. 中国全科医学.2006;1579-1580
铁的排泄
• 铁每天主要随胃肠道上皮细胞、胆汁等排出,泌尿生殖道及皮肤、汗液、 脱落细胞亦可丢失极少量的铁, 总量约为1mg
血红素铁
• 来自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动物性食物的其它血红素 蛋白
• 血红素蛋白经消化后游离出血红素分子,直接被肠粘 膜细胞摄取
• 血红素的吸收一般不受食物成份影响,吸收率高
非血红素铁
• 来自铁盐、铁蛋白、含铁血黄素及植物性食物中的 高铁化合物等
• 吸收取决于铁原子的价数、可溶性及食物中鳌合剂 的存在
生成素的存在下形成CFU-E
素的存在下形成原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Hale Waihona Puke RBCs012
18
20
22
25
细胞成熟的时间 (天)
• 计数的细胞是网织红细胞,它占血液循环的总红细胞数的1% • 红细胞能存活120天,被脾脏破坏,红细胞的生成应该等于红细胞的破坏
铁代谢基础与临床OPT
Kalantar-Zadeh et al. Adv Chronic Kidney Dis. 2009;16:143-51.
• Fe++易吸收;胃酸可增加非血红素铁的溶解度
铁代谢基础与临床OPT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9a8fcee009581b6ad9eb07.png)
二、铁粒幼细胞贫血
概述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 S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其特征为:骨髓内出现较多的环形铁粒幼细 胞; 体内总铁量增加,可见大量铁沉积于单核巨噬细胞和个器官实质细胞内; 铁动力学显示为红细胞无效生成,呈低色素 性贫血。
铁代谢检查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ree erythrocyte protoporphyr主要成分。 当铁缺乏或铁的利用障碍时亚铁血红素的合 成受阻,使红细胞内游离的原卟啉增多。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有助于缺铁性贫血 的早期诊断。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亦可见增高。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红白血病时红细胞游离原 卟啉降低。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概述
1.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2. 也是肌红蛋白、细胞呼吸酶(如细胞色素 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成 分, 3. 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铁的分布
铁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 铁,以肝、脾含量最为丰富。 人体大部分铁分布在血红蛋白中(约65%), 少量存在于肌红蛋白中,各种酶和血浆中呈 运输状态的铁仅占全身铁的极小部分。 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于肝、脾、骨髓和肠粘膜等处, 贮存铁的多少,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差别较大。
铁代谢检查
血清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 sTF) IDA时血清转铁蛋白明显增高
铁代谢检查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g receptor, sTfR) 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的一个片段,其浓度 大致与机体总的转铁蛋白受体的量成正比。 铁缺乏时,sTfR浓度升高 IDA早期、溶贫及红细胞增多症时均可增加
铁相关代谢途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铁相关代谢途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b909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9.png)
铁相关代谢途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研究铁元素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在人体内的含量和分布极其重要。
健康的铁代谢途径对人身体的正常运作和循环至关重要。
不仅人类,在许多生物中,铁代谢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本文将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探讨铁相关代谢途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1. 铁的生理作用铁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和分布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人类体内的量和结合形式多种多样:血浆铁、转铁蛋白、骨髓铁、肝铁等。
这些铁元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血浆铁是人体中最小的可溶性铁,在体内主要负责血红素和其他血红蛋白分子的合成。
这些分子在红细胞中起到了运输氧气的重要作用,因此血浆铁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
转铁蛋白是一类质量约为70kDa的抗菌蛋白,它可以在细胞内、外携带铁离子,对于调节体内的铁水平和铁离子利用能力非常重要。
骨髓铁是存储在脾脏和肝脏中的可溶性铁,在需要时释放出负责将红细胞分解产生的铁离子重新转运到血中。
肝铁是存储在肝脏中的可溶性铁,它在人体内稳定的铁储量和铁稳态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 铁代谢失调与相关疾病铁的代谢失调会导致一些与血液、呼吸、内分泌系统相关的疾病。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铁过载。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不足导致的一种血液疾病,其中无法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
这会导致缺氧和疲劳等一系列身体症状,严重的情况甚至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铁过载是指体内铁的存储过量,通常是由于反复输血、长期口服药物或遗传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铁过载会导致肝脏、心脏、胰腺等器官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3. 铁代谢途径的研究针对上述铁代谢失调和相关疾病,许多学者对铁代谢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也为铁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一些可以模拟人类铁代谢病症的细胞和动物模型。
这些模型不仅有助于人们对铁代谢途径的深入探究,还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铁代谢的基础与临床
![铁代谢的基础与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a7b829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9.png)
02
铁是多种酶的辅基,参与能量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维持免疫功能
03
铁对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缺铁可导致免疫
功能下降。
铁的吸收与分布
吸收部位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吸收机制
分布特点
铁主要分布于红细胞、肌肉和肝脏等 组织,其中红细胞中的铁约占体内总 铁量的65%。
铁的吸收主要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行, 需要维生素C等辅助因子的参与。
铁的储存与利用
储存形式
铁在体内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 黄素的形式储存。
利用过程
在需要时,铁从储存形式中被释放 出来,参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 合成。
调节机制
体内铁的储存和利用受到严格的调 节,以维持铁的平衡和生理功能需 求。
02
铁代谢的调控机制
铁调节蛋白
铁调节蛋白是一类在铁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参与铁的吸收、转运和 利用等过程。
糖尿病
总结词
铁过载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铁过载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和敏 感性而引发糖尿病。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中,铁过载可能增加胰岛 素抵抗和氧化应激,从而加重病情。 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铁摄入和定期 监测铁代谢指标是必要的。
05
铁代谢的检测与评估
血清铁蛋白检测
总结词
血清铁蛋白是反映体内铁储备的重要指标,检测血清铁蛋白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缺铁或铁过载的情况 。
详细描述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指血清转铁蛋白结合铁的能力与转铁蛋白饱和度的百分比。正常值为 30-50%。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提示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增加,而饱和度过高则可能表明
铁过载。
红细胞参数检测
要点一
铁代谢的检验及其应用
![铁代谢的检验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728db7767f5acfa0c7cd5b.png)
铁代谢的检验及其应用1.血清铁测定(1)原理:血清铁以Fe3+形式与转铁蛋白(Tf)结合存在,降低介质pH及加入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羟胺盐酸盐等)能将Fe3+还原为F e2+,则转铁蛋白对铁离子的亲和力降低而解离,解离出的Fe2+与显色剂(如菲咯嗪和2,2′-联呲啶等)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同时作标准对照,计算出血清铁的含量。
参考值:成年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0~30.4μmol/L.(2)临床意义: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
增高见于肝脏疾病、造血不良、无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复输血和铁负荷过重。
2.血清铁蛋白测定(1)原理:常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先用兔抗人脾铁蛋白与铁蛋白相结合,再用125I标记兔抗人脾铁蛋白与固相上结合的铁蛋白相结合,除去未结合的过多的放免标记物,洗脱结合放免标记的铁蛋白,用γ计数器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出铁蛋白值。
参考值:成人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小儿低于成人;青春期至中年,男性高于女性。
(2)临床意义: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贫血等。
增高见于肝脏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3.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1)原理: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通常情况下,仅有1/3的运铁蛋白与铁结合。
在血清中加入已知过量的铁标准液,使血清中全部的Tf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吸附剂(轻质碳酸镁)除去多余的铁。
再按上法测定血清铁含量,其结果为总铁结合力,如再减去先测的血清铁,则为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
参考值:TIBC: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UIBC:25.1~51.9μmol/L.(2)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或正常见于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贫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贫血,显著降低者见于肾病综合征。
4.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1)参考值:20%~55%(均值男性34%,女性33%)。
铁代谢及骨髓铁染色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铁代谢及骨髓铁染色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adee184431b90d6c85c7c4.png)
2 2正 01
表 2 网织 红细胞 、 粒 幼红细 胞及 细胞 外铁 检测 结果 铁3 讨论 Nhomakorabea.
在一定差异反映骨髓 中红系增生情况。本结果表明 中细胞外铁 消失 、 内铁减低 为缺铁性贫血 。细胞 内 外铁正常而 网织红细胞比例降低甚至消失是 由于骨 髓 造 血功 能低 下 , 诊 断 为再 生 障碍 性 贫 血 。 细胞 可 内外 铁 正常 而 网织 红 细胞 比例 显 著 升高是 由于 骨髓 造血功能旺盛 , 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 可诊 断为溶血性贫血 。骨髓铁染色不但能灵敏地反映机 体中铁 的储存和利用水平 , 还可发现铁过多或铁代 谢 障碍时 的铁分布异常。细胞 内外铁正常或升高 ,
对 于贫 血 的诊 断 和鉴 别诊 断及疗 效 有重 要 的参 考价
率。被检者行骨髓穿刺涂片 , 骨髓细胞 内外铁粒检 测 时 , 择含 骨髓 小 粒 丰富 的涂 片 , 选 应用 普 鲁士 兰 反
应 和核 固红 复染 色 。 细胞 内外 铁粒 涂 片染 色各 染 两 内铁颗 粒 、 珠 或小 块 )细胞 内铁 以计 数 10 中 、 小 ; 0个
所获 数据采 用 方差分 析 和 t 验 。 检
表 1 血 清铁 、 蛋 白及 总铁 结合 力检测 结果 ) 铁
7 0
第 2 卷 4
第2 期
菏泽 医学专 科 学校学 报
J OUR NAL O Z F HE E ME C O L E DI AL C L EG
VOL.4 2 N0. 2 2 1 02
铁 代谢及 骨髓铁染色在贫血患者诊 断 中的应用
岳 福仁 , 闰瑞振 ( 宝坻 区人 民医院检验 科 , 津 天 宝坻 3 10 ) 0 8 0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铁代谢指标检测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f07592cc22bcd126ff0c32.png)
一、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铁的正常来源为食物以及衰老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铁。
铁在整个消化道均可被吸收,但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是以二价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
(2)铁在生物体内转运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为Fe3+→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才被转运到各组织中去。
(3)铁在体内的分布铁在人体的分布很广,以肝脾组织含量最高,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是功能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及转运蛋白中所含的铁。
另一类是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4)铁的排泄正常人排铁量很少,主要通过肾脏、粪便、和汗腺排泄,另外女性月经期、哺乳期也将丢失部分铁。
二、铁代谢检测指标∙未饱和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转铁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血清铁概念:即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其含量不仅取决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还受转铁蛋白的影响。
临床意义:血清铁增高: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血清铁增高:1.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2.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3.铁的利用率减低,如铅中毒或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造血功能减退;4.贮存铁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细胞损害、坏死性肝炎等;5.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输血或铁剂治疗。
(2)转铁蛋白(TRF):概念: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体内仅有1/3的转铁蛋白呈饱和状态。
每分子转铁蛋白可与2个Fe3+结合。
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临床意义:1.血浆中TRF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
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 的水平增高(由于其合成增加),但其铁的饱和度很低(正常值在30%-38%)。
铁元素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是什么
![铁元素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0bf4ea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f.png)
铁元素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是什么铁元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在工业、化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医学工程中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铁元素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储存和代谢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而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铁元素的特性被巧妙地利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生物材料的开发带来了诸多创新和突破。
在生物体内,铁是许多蛋白质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红蛋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负责在血液中运输氧气,而其中的铁离子在氧气的结合和释放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肌红蛋白同样含有铁,它在肌肉组织中储存和释放氧气,为肌肉的活动提供能量支持。
此外,铁还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对于能量的产生不可或缺。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铁元素在诊断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MRI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一些基于铁的造影剂被开发出来,用于增强 MRI 图像的对比度。
这些造影剂通常是含有铁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制剂。
当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聚集,改变局部磁场环境,从而使这些部位在 MRI 图像中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这对于检测肿瘤、炎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 MRI 造影剂,铁元素在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器中也有应用。
例如,基于铁蛋白的免疫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各种生物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激素等。
铁蛋白是一种能够储存铁的蛋白质,通过特定的抗体与铁蛋白结合,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
在生物传感器方面,利用铁的氧化还原特性,可以设计出灵敏的传感器来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
在治疗领域,铁元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铁补充剂是常见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含量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疾病。
通过口服或注射铁补充剂,可以增加体内铁的储备,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此外,基于铁的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铁代谢
分布 来源 吸收 转运 利用 贮存 排泄
调节
铁代谢的检测指标
骨髓可染铁 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 不饱和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 铁蛋白 转铁蛋白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1铁的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有铁。
健康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克
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rf) 是体内铁的转运载体。 血浆中转铁蛋白仅有约1/3与铁结合,这部分铁称为血
浆铁或血清铁; 血浆中能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总铁结合力T0-4290ug/L; 未被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未饱和铁
3+ 铜蓝蛋白
(Cp)氧化
十二指肠肠细 胞膜上的 DMT1 , 二价 金属离子转运 蛋白1
铁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隐窝细胞和肠上皮细 胞(均对hepcidin信号敏感)
铁的吸收影响因素:
1 与食物种类有关,
肉类食物中铁的吸收率约20%,高于植物中的铁2-10%。动
物食品中的血红素可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后,经血红素分离酶
(2)含铁血黄素
是铁蛋白脱去部分蛋白质外壳的聚合体,是 铁蛋白变性的产物,也是贮存铁的一种形式, 但比铁蛋白中的铁难以动员和利用。
含铁血黄素存在于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中, 由于其在幼红细胞外,所以称为细胞外铁。
幼红细胞中存在的细颗粒铁蛋白聚合体,称 为细胞内铁,这种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
Hepcidin在铁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膜铁转运蛋白1 (fer roportin1 , FPN1),是重要的跨膜铁输出分子,主要 分布于十二指肠和单核巨噬系统的细胞膜上,参与机体的肠铁吸收和巨 噬细胞对铁的再循环等过程。
铁调素Hepcidin是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抗菌多肽,是调节机体铁代谢 平衡的激素,机体通过肝脏分泌的铁调素对铁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 调控,从而实现机体自身的铁稳态。
用,约21mg/d。占主导
2. 外源性:每天普通饮食中所含铁量约 10-15mg,约5-10%被吸收。 每天吸收铁量约为1-2mg。
3 正常铁吸收
食物中的高铁(Fe3+)
亚铁(Fe2+)
胃酸
十二指肠细胞色素b
(即十二指肠刷状缘的正铁还原酶)
①贮存(与去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
十二指肠
肠细胞内
高铁(Fe ) ②组织利用(由转铁蛋白转运)
最新研究显示,铁调素的靶分子可能是膜铁转运蛋白1它通过直接的作 用引起膜铁转运蛋白1的内化(internalization)、降解,从而调节其在 细胞膜上的表达量,进而控制肠铁吸收和巨噬细胞对铁的释放过程,以 维持机体的铁稳态。
损伤、感染和炎症刺激可强烈引起hepcidin表达增加
4 铁的转运
铁代谢临床应用
概 述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也是肌红蛋白、细胞呼吸 酶(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成 分,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铁缺乏可以导 致缺铁性贫血 , 缺铁吞咽困难综合征等疾病
游离铁有毒害作用, 铁过多促发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 机体损伤造成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氏病)等.
2胃肠道:胃酸利于铁游离,
3药物:维生素C、乳酸等利于铁吸收;氧化剂碳酸盐磷酸 盐等则相反; 咖啡、茶减少铁的吸收75%(鞣酸铁复合物)。 牛奶中的磷、钙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不易溶化的含铁化 合物,反而不利于人体吸收,因此,喝牛奶后2小时再吃补 铁食物比较适宜。
4体内铁储量: Hepcidin 铁调素。
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血浆铁
血浆铁
转铁蛋白饱和度=
×100%=33-35%
总铁结合力
5 铁的利用: Fe3+与转铁蛋白Trf结合,再与
幼红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TfR结合后,通过胞饮作用
使Fe3+入细胞内,再还原成Fe2+与原卟啉结合,
转铁蛋白 Fe3+
Fe2+
血红素合成酶 原卟啉
血色素 血红蛋白
功能铁: 67%(2/3)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15%肌红蛋白、其他如转铁蛋白3~4mg、酶
贮备铁 (男1000mg,女300-400mg) ,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 素 形式存在于肝脾、骨髓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
正常人体内铁的分布
铁存在的部位
铁含量 (mg)
血红蛋白
2000
储存铁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将铁释放出来 植物中非血红素铁以三价铁形式存在,在胃蛋白酶和HCL变
成二价铁吸收, 食物首推黑木耳、海带和猪肝;其次是肉类、豆类等;乳类、
瓜果含铁量较低;(每100克黑木耳里含铁98毫克,比动物性 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高出约5倍,比绿叶蔬菜(蔬菜食品) 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出30倍)
思考: 用铁的炊具烹调食物可使食物中的铁含量大大 增加吗?强化铁酱油?
在铁代谢平衡的情况下,贮存铁很少动用; 当机体缺铁时,首先是贮存铁被消耗,可通
过转铁蛋白的运输而动用,并由此可足够合 成全身1/3的血红蛋白。 当贮存铁耗尽后再继续缺铁时才会出现贫血。
7 铁的排泄
主要由通过肠粘膜脱落细胞随粪便排出
正常成年男性排铁量:0.5-1.0mg/d, 正常成年女性排铁量: 1.0-1.5mg/d, 月经期40-80ml血,失铁20-40mg。
Trf在PH〉7时与Fe3+结合, Fe3+在PH=5时还原成Fe2+, 与Trf分离。 Fe2+在线粒体内与原卟啉和珠蛋白合成 HB
6铁的贮存
贮存部位:铁主要贮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贮存形式:主要为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1)铁蛋白 其形状近似球形,包括两部分:
一是不含铁的蛋白质外壳,称去铁蛋白;另 一个为中心腔,含铁多少不一,核心最多可 容纳约4500个铁原子,具有很大贮铁能力。
1000
肌红蛋白铁
130
易变池铁
80
组织铁
8
转运铁
4
约占全身铁的比率 (%) 62.1
31.0
4.0 2.5 0.3 0.1
- 铁的分布与功能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铁分布
0.4
5%
25~30%
65~75%
转铁蛋白
肌红蛋白及含铁酶 储存铁 血红蛋白
2铁的来源
1. 内源性:RBC衰老破坏后分解出的铁几乎全部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