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说课稿
岳阳楼记
一、说教学设计的主要条件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理念
二、说教学设计及理由
(一)说总体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二)说具体教学过程及其理由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北京版第16册第七单元的一 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 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 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 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的全景,又 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 [点拨]通过描写洞庭湖全景及想象一阴一晴 两幅画面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 一喜的两种心情,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 作铺垫。
2.边吟诵边探究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两种情景,你 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 (2)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样的看法? 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 [点拨]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 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 退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 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 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吟 诵技法的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提高其 吟诵能力和理解全文主旨的能力。 •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的特点引导 学生通过吟诵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文意。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就是 由“教材” 向“学材”转变 ,我确定了 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 •
一字以蔽之——“吟”。《岳阳楼记》的语 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 因此,不同形式的吟诵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 吟诵促学,以吟诵生情,以吟诵明理。
• 2、说教学重难点: • 通过分层次的吟诵,理解作者的博大 襟怀和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引导学生对人 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3、说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 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 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 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通过教唱吟诵, 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 的学习氛围。
说本节课设计的意图:
• 我的初衷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 闷的课堂气氛和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进 而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 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 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 审美相结合。吟诵式理解教学只是尝试, 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 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教学设计及理由
(一)总体设计及其理由 1、说教学目标: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通过 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 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 1)教师示范吟诵,带领同学们通过分层次 的吟诵,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思路。 • 2)了解作者及好友滕子京,深刻理解范仲 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进步的政治主张。使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3、析文章结构,领会全文主要内容
• [点拨]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事 滕子京谪守 • 阴 ———— 悲 • 景 情 • 晴 ———— 喜 • 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5、请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 情基础上吟诵全文,要求吟诵 出文章的感情。
五、教师小结
•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 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而且范仲淹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 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这篇文章, 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 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 们一种责任。就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 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 范仲淹吧!
说板书设计的意图:
• 我考虑以“事、景、情、理” 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 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 了然。
(二)说具体教学过程及其理由
1、情境导入: 1)教师吟诵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 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北,凭轩涕泗流。 2)一学生吟诵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 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 起,吹人舞袖回。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吟诵文 言诗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 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因此,可以大 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 老师只扮演指导吟诵和引导理解文章主旨的 角色。
(三)说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 传统文化基因的要求,让学生拥有课堂学 习的快乐感,老师再加以提问、引导和补 充,使学生得到人生教育的有益的启迪。
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 一、教师边引领吟诵边带领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主旨: • 1、通过教师指导,边吟诵边赏文章美景, 体会文章语言: • (1)请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 • [点拨]交代了修楼背景和写作缘由。
• (2)文章共几处描写了岳阳楼前洞庭湖的 景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 [点拨]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 二段描写洞庭湖的全景;二处是课文第三 段想象阴天岳阳楼前洞庭湖的景象;三处 是课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前洞庭湖的 景象。
3)导入语
• 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 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 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 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 的诗词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 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 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 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篇文章。
岳阳楼记
一、说教学设计的主要条件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理念
二、说教学设计及理由
(一)说总体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二)说具体教学过程及其理由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北京版第16册第七单元的一 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 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 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 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的全景,又 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 [点拨]通过描写洞庭湖全景及想象一阴一晴 两幅画面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 一喜的两种心情,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 作铺垫。
2.边吟诵边探究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两种情景,你 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 (2)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样的看法? 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 [点拨]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 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 退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 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 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吟 诵技法的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提高其 吟诵能力和理解全文主旨的能力。 •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的特点引导 学生通过吟诵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文意。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就是 由“教材” 向“学材”转变 ,我确定了 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 •
一字以蔽之——“吟”。《岳阳楼记》的语 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 因此,不同形式的吟诵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 吟诵促学,以吟诵生情,以吟诵明理。
• 2、说教学重难点: • 通过分层次的吟诵,理解作者的博大 襟怀和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引导学生对人 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3、说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 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 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 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通过教唱吟诵, 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 的学习氛围。
说本节课设计的意图:
• 我的初衷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 闷的课堂气氛和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进 而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 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 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 审美相结合。吟诵式理解教学只是尝试, 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 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教学设计及理由
(一)总体设计及其理由 1、说教学目标: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通过 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 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 1)教师示范吟诵,带领同学们通过分层次 的吟诵,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思路。 • 2)了解作者及好友滕子京,深刻理解范仲 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进步的政治主张。使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3、析文章结构,领会全文主要内容
• [点拨]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事 滕子京谪守 • 阴 ———— 悲 • 景 情 • 晴 ———— 喜 • 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5、请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 情基础上吟诵全文,要求吟诵 出文章的感情。
五、教师小结
•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 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而且范仲淹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 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这篇文章, 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 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 们一种责任。就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 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 范仲淹吧!
说板书设计的意图:
• 我考虑以“事、景、情、理” 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 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 了然。
(二)说具体教学过程及其理由
1、情境导入: 1)教师吟诵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 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北,凭轩涕泗流。 2)一学生吟诵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 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 起,吹人舞袖回。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吟诵文 言诗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 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因此,可以大 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 老师只扮演指导吟诵和引导理解文章主旨的 角色。
(三)说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 传统文化基因的要求,让学生拥有课堂学 习的快乐感,老师再加以提问、引导和补 充,使学生得到人生教育的有益的启迪。
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 一、教师边引领吟诵边带领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主旨: • 1、通过教师指导,边吟诵边赏文章美景, 体会文章语言: • (1)请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 • [点拨]交代了修楼背景和写作缘由。
• (2)文章共几处描写了岳阳楼前洞庭湖的 景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 [点拨]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 二段描写洞庭湖的全景;二处是课文第三 段想象阴天岳阳楼前洞庭湖的景象;三处 是课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前洞庭湖的 景象。
3)导入语
• 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 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 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 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 的诗词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 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 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 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