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复习重点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理论》复习重点
(仅供参考,请勿外传)
说明:★号表示该题为综合论述题。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P1-5)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
答: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它的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极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反杜林主义斗争中的发展。(P15-16)
答:在19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恩格斯一方面认真研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探索和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另一方面,又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1833—1921)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展开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发。
1、恩格斯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及他对世界统一性的理解。
2、恩格斯从理论与历史两个方面对辩证法作了系统的阐述。关于辩证法的规律,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3、恩格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唯物主义前提,并在这个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认识的辩证法及其与客观世界的辩证运动的关系。
三、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P20-26)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如何理解这个绝对规律呢?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度的。同时,激烈竞争的压力也驱使资本家不能不这样做。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既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性质,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受这个规律所支配;又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正是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会加深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由此决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走向灭亡。
五、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P39-41)
答:(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2)空想社会主义的三大代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六、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P41-43)
答: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1)提出了“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抓住这个根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2)提出了“两个决不会”。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地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3)“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同“两个必然”的思想是统一的。“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七、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P47-49)
答:(1)恩格斯在《起源》中系统阐述了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比较完整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与本质;阐明了人类从蒙昧、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过程,科学地证明了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2)恩格斯在《终结》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第一次明确概括并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比较详尽的阐述。
(3)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八封信中全面论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反作用与相互作用及其性质,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还深刻地论证了历史运动是一种“合力”的卓越思想。
八、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P53-56)
答: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根据列宁的分析,帝国主义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
★★九、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P59-60)
答:(1)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依据:第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并取得胜利。(2)“一国首先胜利论”理论的意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学说,极大地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对本国统治阶级的主动进攻精神,给他们指出了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它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十、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P90-94)
答: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飞跃和升华。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指的是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的社会主义思想。
列宁通过总结五年多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特别是一年多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构想。(1)进行农业合作化。(2)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3)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4)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
十一、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P97-98)
答: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作了比较全面的回答:第一,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第二,革命领导权不同,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第四,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十二、新民主主义社会。(P103-104)
答: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毛泽东指出,要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毛泽东明确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用,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十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P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