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六章。第七章的课件
马原第七章课件
马原第七章课件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被广泛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门课程进行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七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但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还有不同的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商品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经济中既存在公有制经济,也存在一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
国家通过统一规划和引导,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主导作用。
2.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水平。
3.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人民不再受剥削和压迫,成为国家的主人。
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权利和利益,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等措施,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实现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
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保护公民权利,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六章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存在,但现实中的矛盾却各不相同。 每一领域、每一事物及其运的过程中的矛盾既有性质上的共同性,又又特殊性, 即个性,从而体现出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 认识矛盾,主要就是认识不同的矛盾所具有的特殊的对立统一关系; 解决矛盾,关键也在于找到适合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两点论”和“重点论”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从共时态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从历史态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 换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所谓事物的本质包含矛盾,就是说,不仅要承认一个事物在本 质上与自身是同一的,而且要承认一个事物在本质上与自身又 是对立的。 和谐就是指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
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 发展方向 ,外因则影响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即外因通过加 强或削弱内部矛盾的某一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
第四部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矛盾的存在是普 遍的
矛盾的差异性和 多样性
重点分析
·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是否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是否处于支配与主导地位
的幅度。
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与量,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和量的统一体体现在“度”这个范畴中。
2.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即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
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
质变,即质的变化,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
质态的转变,表现为显著的突变。
系统论与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论与系统论的立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PPT课件
这九条,其中第一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第九 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 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 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的展开。
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及其主要内容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4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 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有两层基本含义:
2.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 党的八大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 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 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 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 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 详尽的细节描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的飞跃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和 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 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 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 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 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 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
◆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 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 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 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 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 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 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人们认识世界的源泉在于实践,而不是先验的规定或主观臆断。
3 实践与理论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与理论视为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强调二者的相辅相成和相互作 用。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
辩证思维
• 集中处理复杂问题 • 主动探索矛盾 • 重视实际效果
辩证方法
• 承认事物的不断变化 • 关注事物的内在联系 • 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体系之一。了解这一理论不仅可以 加深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还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的复杂社会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概述
基本概念与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对世界基本规律的科学 认识,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基础。
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中国共产 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铸就了党的 理论优势和执政能力。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强大的 批判精神和指导作用,对人类文 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
本课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了系统概述,深入阐释了其基本概念、历 史背景、核心思想和主要理论。通过对这一体系的系统学习,可以更好地认 识世界、指
唯物史观指出,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满足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需 要,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不断推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现实意义
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我们提供 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铸就党的理论优势
实践、辩证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历史背景
《马原第七章》课件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实践的基础,以及它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3 马原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探讨马原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和作用。
3
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变革
分析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践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
4
和对现实的影响。
阐述实践在革命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底蕴和革命精 神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悠久历史和其革命精神 系
《马原第七章》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讲座!我们将探索《马原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本观点、实践基础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与独特 方法论。
唯物论和唯心论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观点。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体系之间的异 同和相互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哲 学问题
探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指 导作用
传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和
总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回顾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揭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及其在 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探讨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 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
1
实践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剖析实践的内涵和形式,揭示实践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
马原第六章PPT课件
1524年领导德意志农民 战争,失败后被处死。
.
19
☆没收教会、诸侯、僧侣的财产,取消一切 徭役、地租、捐税、特权以及财富不均, 消灭私有制和剥削。
☆实行一切财富共同占有,产品平均分配。
☆一切权力交给民众,废除一切国家官僚。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参与国家管理。政府官 员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不能擅用职权。
☆生活安逸,没有纷争。
☆永远不会衰老,活了很久后,死亡才降临, 死后变成幽灵,成为后代的保护神 。
.
8
“唉,假如我不是生在现今第五代的话, 那 该多好啊!因为现在正是黑铁的世纪。这些人完 全堕落了。神不断地给他们增添新的烦恼,而最 大的烦恼却是他们自己带来的。父亲不爱儿子, 儿子仇视父亲,主人不愿款待他们的朋友,朋友 之间也互相憎恨。从前美满和尊严女神还常来地 上,如今也伤心地用白袍裹住美丽的身体,回到 永恒的神世界去了。留给人类的只有悲惨,而且 这种悲惨的状况却看不到尽头。”
败。1797年5月27日
被处死。
.
29
☆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本是平等的,私有 制是造成人间不平等的总根源。
☆主张通过暴力方式推翻剥削制度,建立革 命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形成财产公有、 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的“平等共和国”。
☆平等共和国:平等自由,财产公有,计划 经济,使用机器,绝对平均分配。
.
30
21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观
时代背景: 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发展使法国成为欧 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中心。
.
22
(法)梅叶
Jean Meslier (1664-1729)
唯物论和无神论者 早期启蒙思想家
“我从来不是一个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精华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第二六阶章段:18世社纪会(主工义场社手会工的业)发空展及想其平规均律社会主 义
代表人物 : 摩来里(1720-1780)法国杰出 思想家 ,代表作是《自然法典》; 马布利(1709-1785)法国著名 的政治家、理论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是《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
马 布利
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 时共产主义转为新经济政 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1)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 巩固苏维埃政权,制订向社会主义过渡初步计划 的时期
十月革命后,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初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和途径, 进行了“直接过渡”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2.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 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
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 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认为,在特 定情况下,社会主义可能以和平方式实现。但 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
但至今尚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实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同时革命”论 19世纪中期,通过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和阶级 矛盾状况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 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
马原课件第五、六、七章内容
5.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P265~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的 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P267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的,“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 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 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 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者的 关系:“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 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3.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程 4.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5.垄断竞争的特点 6.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概念)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实质 1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局限性 1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3.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自由与必然:89-90 所谓必然: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它是 客观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 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并不是主观随意地为所欲为。
4.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着盲目必然性支 配,特别是受着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这样一种社 会状态。这种盲目必然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力 的束缚,二是社会关系的束缚,三是旧思想意识的束缚。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己本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原 第七章(课堂PPT)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 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前景。
24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共产主义社会, 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 生的手段,而成为乐 生的活动,成为“生 活的第一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展望 未来社会时,总是只 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 展的方向、原则和基 本特征,而把具体情 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 回答。
9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思考
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 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 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p220-跟世界潮流
7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 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 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 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 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8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 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1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 各方面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发 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 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
22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 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18年
33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 过程
3 .“两个必然”和“两个 决不会”的现实意义
㈢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 关系
有利于我们坚定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的信心。
㈠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 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1.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本身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时机、方式、任务尚需要随历史的发展进行 长期的探索和认识。
18年
27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 过程
18年
3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我们不想教条地 预期未来,而只是 想通过批判旧世界 发现新世界。
18年 4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恩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 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 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据此作 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18年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 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 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 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 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 的参加下来经营。
8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国家、只有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任何战争的高度和平安宁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三大差别”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全面发展、具有崇高精神境界、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
8 马原第六、第七章
• (1)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历了三 个历史发展阶段: • ①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相适应,代表人物有托马 斯· 莫尔和康帕内拉。 • ②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手工 业生产方式相适应,代表人物有摩莱里和马布利。 • ③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生产方式相适应,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 欧文。
•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 大贡献
• ①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 挥出历史作用。 •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的政治 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扩张。 • ③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时代潮流。 • ④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 方向。
• 苏联模式 • (1) 基本特征:①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 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 为发展重点;②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生产 资料公有制形式和指令性计划模式;③政 治上过度集权。 • (2) 弊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 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 性。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3)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 大提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 “两个必然”(“两个不可避免”) :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 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PPT课件
实践的定义: 实践的基本特征: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21/7/24
6
五、六组定义
联系、发展、矛盾、度、肯定和否定、 辩证的否定
六、四组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021/7/24
10
2、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定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
的反映。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内部
联系的反映。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021/7/24
11
4、认识的辩证过程:
1、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定义 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定义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3、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021/7/24
19
三、价值量
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 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价值规律
2021/7/24
7
七、意识问题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 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狼孩的事例)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功能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2021/7/24
8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
第一讲:认识的本质 第二讲: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讲:真理的属性及其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 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 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恩格斯指出:“这种新的社 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 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 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 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 那时,由于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生产, 以及共同分配产品,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 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统一。
? 恩格斯:“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 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 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 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 明。”
? 列宁:“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定会使人类 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 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 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2020/2/17
?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 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恩格斯指出: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也要消失。在 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法来组织 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 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 起。”随着国家的消亡,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的社 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 的世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 要特征。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以高度发展的生 产力为基础,而且将使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 的发展。恩格斯指出:“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 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 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 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 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现在由于私有 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分散而难以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 科学成就的农业,将来同样也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 期,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
2018版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PPT课件
.
8
邓小平的论述: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 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 训,将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 健康的方向发展。
.
9
回答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 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
.
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
11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
14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摩莱里与《自然 法典》
马布利与《论法制或 法律的原则》
.
15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观点:
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特权和阶级差别,建立人 与人之间政治权利和个人社会地位真正平等的完 善的社会制度;
主张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对 自己的理想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
39
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 理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列宁改变了历史,十月革命改变了历史
.
40
●列宁的“一国数国胜利论” 的贡献
①客观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②从革命过程和理论依据上补充了马克思恩 格斯关于革命发生的论断。 ③把一国率先胜利的论断与相对落后国家的 革命联系起来。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该理论变成了现实。
依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
38
●列宁的“一国数国胜利论”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 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 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 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 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 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 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 称为“国际”或“工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 第一国际”。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 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 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8世纪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给被剥削、 被压迫者带来的灾难和罪恶;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 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例如:托马斯•莫尔 《乌托 邦》、康帕内拉 《太阳城》 ;提出了社会主义(或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 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 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9世纪中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苏维埃俄国的的建立,标志着社会 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第五次讨论:我眼中的社会主义
前苏联与东欧 越南 老挝 朝鲜 古巴 中国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
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 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 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 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 状,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 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使社会主义成为 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 欧文为代表。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正确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列宁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想社会观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 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 派就已经提出“大同”社会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其理 想共和国与孔子的大同社会观不谋而合,都表达了劳 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近代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以“大同书”命名其著作 来阐述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 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通过无产 阶级革命)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 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 命建立苏维埃俄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 观看信念专题片——《列宁》
第一国际(1864—1876)
第三国际(1919—1943)
第三国际于1919年在列宁领导下在莫斯科成立,本 名“共产国际”,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 国际组织。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成为实际领导 人。1943年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 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 理面临的问题,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 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 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及形势指导。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向共产国际申请加入 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
第四国际(1938—)
第四国际于1938年9月由苏联的托洛茨基及其追随 者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又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党,自称第四国际。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 界革命”,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30年代后 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 发展,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和拉丁美洲。1953年 以后该组织多次发生分裂。到70年代,自称第四国 际的国际性联合组织不下6、7个。
《共产党宣言》
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 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 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 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 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 篇序言。
第二国际(1889–1914)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 是一个工 人运动的世界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 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 《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 斗争的武器。组织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而解散。 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 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 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 作制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 社会主义的问世。
1848年2月24日 《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 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 盟纲领。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 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 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 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 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 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 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特点:用理性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从法理 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例如:摩莱里《自然 法典》、马布利《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巴贝夫 《平民宣言》。 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 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有了初步的阶级观 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 工工场为原型。
总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经济到政治,从生 产到生活,从社会到家庭,提出了许多闪耀着天才火 花的宝贵思想和预见,这些思想和预见正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正如恩格斯所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 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 思想家的肩上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 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 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 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圣西门——“实业制度”,圣西门特别关心“人数最多和 最贫困的阶级”的命运,并且还直接以工人阶级发言人的姿态 出现,宣告他努力的最后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因此,马克 思称赞圣西门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 傅立叶——热衷于社会问题的研究,根据自己多年了解到 的资本主义商业内幕,把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欺骗性和反 动性揭露的淋漓尽致,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复活的奴隶制”。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对资本主义制度“能够进行这 种批评的只有傅立叶一人”。 欧文——新纳拉克大棉纺厂改革 、“和谐大厦”和“皇 后林新村”公社的试验,但都失败了。由于欧文的宣传和实践 活动,他在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领导 者。他的学说和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质,所以,他在三大空 想社会主义者中,“理应占据第一席地位”。
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20×1﹦20 分) 二、多项选择题(5×2﹦10 分) 三、简答题(5×5﹦25 分)
四、论述题(2×15﹦30 分)(哲学部分:一二三章)
五、材料题(1—2个,15分) (哲学部分:一二三章) 哲学(一二三章):75 ﹪ 政治经济学(四五章):15 ﹪ 绪论、科学社会主义(六七章):10 ﹪
第五国际(1938—)
第五国际全称第五国际联盟(League for the Fifth International),是继第四国际后又一个无产阶级 联盟。1938年11月,即第四国际首届大会的两个 月后,在巴塞罗那受审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 七名成员宣布他们支持“为第五国际而奋斗”。 “第五国际”的主要主张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它 列举了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统治对全人 类造成的种种灾难:随意侵占人类劳动成果、任 意聚敛财富;破坏生态环境;煽动种族和宗教仇 恨,分裂世界;等等。
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 能,按劳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阶级和国家消亡;战争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失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 自由王国飞跃(教材第二章P91:自由与必然)
三、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第六、七章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亦译作“乌托邦社 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 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 会的愿望。是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前的 一种社会理想。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莫尔 的《乌托邦》问世,到19世纪40年代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后经历了三百 多年,作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它 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的。其 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