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六章。第七章的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国际(1938—)
第五国际全称第五国际联盟(League for the Fifth International),是继第四国际后又一个无产阶级 联盟。1938年11月,即第四国际首届大会的两个 月后,在巴塞罗那受审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 七名成员宣布他们支持“为第五国际而奋斗”。 “第五国际”的主要主张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它 列举了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统治对全人 类造成的种种灾难:随意侵占人类劳动成果、任 意聚敛财富;破坏生态环境;煽动种族和宗教仇 恨,分裂世界;等等。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9世纪中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苏维埃俄国的的建立,标志着社会 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第五次讨论:我眼中的社会主义
前苏联与东欧 越南 老挝 朝鲜 古巴 中国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
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 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 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 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 状,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 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使社会主义成为 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 欧文为代表。
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20×1﹦20 分) 二、多项选择题(5×2﹦10 分) 三、简答题(5×5﹦25 分)
四、论述题(2×15﹦30 分)(哲学部分:一二三章)
五、材料题(1—2个,15分) (哲学部分:一二三章) 哲学(一二三章):75 ﹪ 政治经济学(四五章):15 ﹪ 绪论、科学社会主义(六七章):10 ﹪
第三国际(1919—1943)
第三国际于1919年在列宁领导下在莫斯科成立,本 名“共产国际”,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 国际组织。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成为实际领导 人。1943年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 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 理面临的问题,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 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 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及形势指导。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向共产国际申请加入 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
第二国际(1889–1914)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 是一个工 人运动的世界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 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 《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 斗争的武器。组织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发而解散。 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 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 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 作制运动。
第六、七章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亦译作“乌托邦社 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 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 会的愿望。是科学社会主义出现前的 一种社会理想。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莫尔 的《乌托邦》问世,到19世纪40年代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后经历了三百 多年,作为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潮,它 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的。其 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通过无产 阶级革命)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 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革 命建立苏维埃俄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 观看信念专题片——《列宁》
第一国际(1864—1876)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 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 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 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 称为“国际”或“工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 第一国际”。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 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 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 社会主义的问世。
1848年2月24日 《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 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 盟纲领。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 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 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 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 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 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 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共产党宣言》
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 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 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 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 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 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 篇序言。
第四国际(1938—)
第四国际于1938年9月由苏联的托洛茨基及其追随 者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又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党,自称第四国际。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 界革命”,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30年代后 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 发展,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和拉丁美洲。1953年 以后该组织多次发生分裂。到70年代,自称第四国 际的国际性联合组织不下6、7个。
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 能,按劳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阶级和国家消亡;战争不复存在;“三大差别”消失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 自由王国飞跃(教材第二章P91:自由与必然)
三、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圣西门——“实业制度”,圣西门特别关心“人数最多和 最贫困的阶级”的命运,并且还直接以工人阶级发言人的姿态 出现,宣告他努力的最后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因此,马克 思称赞圣西门是“工人阶级的代言人”。 傅立叶——热衷于社会问题的研究,根据自己多年了解到 的资本主义商业内幕,把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欺骗性和反 动性揭露的淋漓尽致,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复活的奴隶制”。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对资本主义制度“能够进行这 种批评的只有傅立叶一人”。 欧文——新纳拉克大棉纺厂改革 、“和谐大厦”和“皇 后林新村”公社的试验,但都失败了。由于欧文的宣传和实践 活动,他在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领导 者。他的学说和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质,所以,他在三大空 想社会主义者中,“理应占据第一席地位”。
总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经济到政治,从生 产到生活,从社会到家庭,提出了许多闪耀着天才火 花的宝贵思想和预见,这些思想和预见正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正如恩格斯所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 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 思想家的肩上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 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 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 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正确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列宁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说,实现共产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特点:用理性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从法理 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例如:摩莱里《自然 法典》、马布利《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巴贝夫 《平民宣言》。 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 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有了初步的阶级观 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 工工场为原型。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8世纪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给被剥削、 被压迫者带来的灾难和罪恶;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 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例如:托马斯•莫尔 《乌托 邦》、康帕内拉 《太阳城》 ;提出了社会主义(或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 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 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 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 派就已经提出“大同”社会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其理 想共和国与孔子的大同社会观不谋而合,都表达了劳 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近代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以“大同书”命名其著作 来阐述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古代的理想社会观,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 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乌托邦”一词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 意即“乌有之乡”。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 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 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 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 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 恶„„。 莫尔只设计了一个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妙图画,并 没有提出改造现存社会制度的现实道路。所以他所描 绘的新社会的蓝图,只能是世界上“没有的地方”。 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